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雜談

順應四季調起居

醫案日記 2023-06-09 04:50:48

順應四季調起居

養生即防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大自然一年中運動變化的規律。中醫認為“人與天地相應”,人體必須順應自然四季變化的規律,保持機體與自然的平衡,才能有利于身體的各種生理需要,進而減少疾病的發生,順利安康地度過一年四季。

指導專家:河北省中醫院院長 李佃貴教授

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院長 董尚樸教授

寫:本報記者 李慧敏

春生,早睡早起精神好

春,含有“出”的意思,意味著自然界萬物初生萌芽,欣欣向榮,是陽氣初生,逐漸轉旺的時節。在“五行”中屬木,此季多風,與人體的肝膽有著密切的關系。

因此,春季在起居時間上要早睡早起。晨起可在空氣新鮮和避風的庭院外散步、打太極拳、練保健操等,不宜做過于劇烈的體育活動,如爬山、舉重、打球、踢球等。愛跑步的人可跑得慢一些,距離短一些。心情要保持愉快、舒暢、胸懷開朗,這樣人體的肝氣就會調和暢達,使周身氣血和暢,五臟平和。要喜愛大自然的一切,可以觀柳賞花、郊游、踏青,使自己情志與春季萬物生發之氣相和諧。

夏長,晚睡早起多運動

夏,萬物繁茂秀美,陽氣旺盛,是生育萬物,長養萬物的季節。在“五行”中屬火,與人體的心臟和小腸有著密切的關系。

因此,夏季要夜晚入睡,早早起床,不要討厭天長。中午可以適當增加午睡,使身體得到緩沖。睡臥時,不要頭枕冷石,鐵物取涼,如不注意可損及眼目。切勿露臥室外,以免生癬或生面風。夜間切忌直臥窗下,開窗引風或空調溫度過低,會阻礙身體陽氣的通達和宣泄。

在情志上要保持精神愉快,澄和心神,切忌發怒,以使人體氣機通暢。可多做一些屋外運動,如打球,游泳,跑步等,同時也要避免烈日下暴曬,以防中暑。

秋收,早睡早起斂神氣

秋,西風颯颯,燥氣當令,自然景象因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是陽氣漸退,陰氣漸長,萬物收獲的季節。在“五行”中屬金,與人體的肺和大腸有著密切的關系。

因此,秋季要早睡早起,可與雞的活動時間相仿。晨起課在空氣新鮮和避風的地方做一些較平和的運動,如太極拳、太極劍、保健操等。喜愛跑步的也要像初春一樣減少活動量,游泳也要適當減少,不能使身體有大汗而加重身體的干燥。

心情要保持安寧,收斂神氣,不是神思外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季的氣候特點,才能保持肺氣的清肅,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冬藏,早睡晚起保陽氣

冬,天寒水冰,大地龜裂,北風凜冽,生機潛伏,陽氣內藏,是萬物蟄藏的時令。在“五行”中屬水,刺激與人體的腎和膀胱有密切的關系。

因此,冬季要早睡晚起,最好等到太陽出來是再起床,保證充足的睡眠;要盡量注意保暖,躲避寒冷,以保養好人體的陽氣。在一年四季當中,冬季就相當于一天的夜晚,應該多休息一些。

晨起可在陽光充足,空氣新鮮和避風的地方做一些輕松的運動,如太極拳、太極劍、保健操、保健氣功等。避免劇烈運動。

關鍵詞:睡眠 規律睡眠養精神

人的起居睡眠對身體的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超過飲食的作用。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有人可以不睡覺,也沒有什么仙丹妙藥能夠代替睡眠。科學的睡眠能提高睡眠質量有利于身體健康,能提高大腦的活力,有利于發揮智慧潛能。

保證一定的睡眠時間。過多睡眠會傷氣,過少則會損精耗神。日積月累,損命折壽。睡眠時間的多少,是依年齡的大小、體質狀況、季節氣候、工作情況來決定的。嬰兒睡眠時間要長,一般1歲以內每天睡眠不少于16小時,3歲以內每天睡眠不少于12小時。學齡前兒童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時,中小學生時期每天睡眠不少于9小時,成年人每天睡眠不少于7小時,老年人的睡眠時問要適當多于青年人。

睡眠要有一定規律,定時入睡,定時起床。一般不要相差太多,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最好要有午睡。

睡眠的姿勢最好是蜷腿右側臥。不宜仰臥,更不宜左側臥。臥時兩足不宜懸高,宜閉口,兩手不要壓在心口處。春夏季頭宜向東,秋冬季頭宜向西。

飽食后不要馬上就睡。睡眠時頭前不要點燈,防止擾動心神。頭前不要放置取暖器等,以防火熱傷人陰津,出現頭重、目赤、鼻干。要避風、霧、露。睡醒覺熱,不要飲水后即睡。夜眠時不要交談,俗話叫“睡不語”。臥室要注意隔音,防止驚嚇。

起床前要先在床上醒3-5分鐘,然后要慢慢坐起,以免出現頭暈目眩。

關鍵詞:護體 形體養護促健康

有形的身體是健康的基礎,同時也是健康的象征。通過各種方法養護形體,就是增進健康。中醫認為,養護形體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食養、按摩、鍛煉等。同時還要注意各種禁忌。

按摩:有自我按摩和被動按摩。被動按摩包括人力按摩和器械按摩。在一般沒有明顯病癥的情況下,最經濟、實惠的辦法是自我保健按摩,也可以定期請按摩師按摩。按摩可以疏通經脈,調理氣血,通利關節,平衡臟腑功能,強壯筋骨,增進胃腸功能,從而達到養護形體的作用。

食養:民以食為天,好的形體要靠合理的膳食調配,不使飲食過飽或過饑。

鍛煉:體育鍛煉是人們所公認的養護形體的好方法。鍛煉的方法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體操、跑步、爬山、舉重、球類,還有各種拳術、游泳等。不同的鍛煉方式,活動強度有很大差別,起的作用也不太一樣。因此必須根據年齡、體質選擇較為適合的鍛煉方式。鍛煉必須適度,要因人而異,以不勞傷為度。一般來說中老年人和體質較弱的人要選擇活動強度較小一些,鍛煉范圍要全面一些的鍛煉方式;年輕人可選擇多種方式合理,活動強度稍大一些的鍛煉方式。

另外,形體養護要避諱幾種情況:食熱物后不要即飲冷水,經常食冷會冰齒,牙易早脫,有損脾胃;大汗勿急脫衣,以防經絡受風產生偏風;久坐易傷肉,肌肉會變得軟弱無力;目視過勞會出現血虛;行走過久會損傷筋脈;長久站立會骨質變松;過多睡覺,會傷氣,出現氣短乏力;大飽能損傷肺臟,出現咳嗽;大饑容易感受風寒。

關鍵詞:沐浴 沐浴禁忌講究多

沐是洗頭,浴是洗身。沐浴是為了洗去身上的污垢、病菌、病毒等對身體有害的東西,疏通氣血,起到健身作用。如果沐浴不當,反而能使人體抗病能力下降,引起疾病或身體不適,影響健康,所以要注意沐浴中的禁忌。

立秋忌沐浴,否則會使皮膚干燥,粗糙;冬季要少沐浴;食飽忌浴、饑時忌浴;一般不要冷水浴,汗出嚴忌冷水浴;不要迎風沐浴;房事后不要沐浴;勞累后不要沐浴。

關鍵詞:疏經 疏經按摩釋疲勞

自我疏經是自我按摩的一種方法。中醫認為,疏經通絡能夠使全身氣血暢達,從而起到防病的作用,專家介紹了幾種簡單的疏經方法:

發宜常梳:兩手十指稍分開,從前額向上、向后梳理頭發30次,每日1--2次。可使頭部所有陽經通利。

面宜干擦:兩手掌搓熱后按在面部,向上,向后繞耳后向下按擦SO次,可疏通面部氣血。

腹要常揉:仰臥,右手按在心窩處,左手壓在右手背上,以肚臍為中心,隨呼吸,順時針揉50次;然后反過手,以左手按在心窩處,右手壓在左手背上,以肚臍為中心,隨呼吸逆時針揉50次。如果平時大便偏干的,可以只順時針揉100次;平時大便偏稀軟的,可以只逆時針揉100次。每日揉l次即可,可調整胃腸功能。

腰宜常推:身體坐正,用兩手掌捂按于腰部兩側,由上向下推按40—100次,可強壯腰腎。

足宜常搓:以左手心對著右足掌心前后搓擦100次;再以右手心對著左足掌心,前后搓擦100次,可有保健作用。

關鍵詞:房事 房事適度利身心

成熟的男女,正確對待性的問題,直接關系到身體的健康。中醫認為,恰當適度的房事生活可以調和人體的氣血陰陽,而使五臟平和,心怡而神旺。房事不當可損精傷氣使五臟失和,神衰而壽減,因此房事必有忌諱:

欲不可早。早欲可使男精氣受傷,女血脈受傷。

欲不可縱。養生的關鍵在于養精、保精和用精。精少就會神減氣衰,百病可乘虛而生。所以要順應自然,不要追求,更不可強求。

欲有所忌。房事不可隨心所欲,所以必須避免行房有損身體,要做到:飲食后不可行房,醉酒后不可行房,疲勞后不可行房,悲怒后不可行房,疾病后不可行房,經期妊娠不可行房,大汗后不可行房,外傷后不可行房,強忍二便不可行房,風、雨、雪、電不可行房。房事如不忌,輕則體弱多病,重則可致損命折壽。

關鍵詞:護齒 護齒方法逐個數

牙齒是人體骨頭外露的部分。古人說“齒為骨之余”,中醫認為,腎臟主管骨骼的發育,腎精充足,骨硬而齒堅。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保護牙齒的方法還是很多的。

不嚼冷食物,防止因冰齒而齒松早落。常用溫茶水漱口,可潔齒去穢濁氣味。用青鹽細末刷牙,可固齒,止齒齦出血。食用酸味食物后要及時漱口,防止損齒。排便時要咬著牙關,可防牙齒早落。注意養精補腎,可以營養牙齒,鞏固牙齒的根本。平時上下叩齒不出聲,可防止牙齒早脫。

《黃帝內經》中的四季調養法則

   《黃帝內經》中提到,人與自然其實是一個整體,自然界的種種變化都有可能會影響到人體的生命活動,也就是所謂的“天有所變,人有所應”,因此,人要懂得適應自然的變化,即“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

四季養生原則

  人與自然界關系密切,而人作為自然界的一種生物、作為自然界的一個個體,那就必須與自然界相適應一自然界有自己的運行規律,在不斷運動變化中,人為了適應自然運行規律,也形成了體內氣血盛衰、陰陽消長的相應性變更,養生也應該順應四季做出相應的調整。

順應四時,調養氣血

  人體氣血與四季氣候變化的關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黃帝內經》中有“因天時而調氣血”的主張,也就是說要根據天地陰陽的變化、結合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來調節人體的氣血運行,從而達到健康體魄、益壽延年的目的。

五臟與四季

  藏象學理論認為,人體以五臟為核心,自然界的四季陰陽消長變化,與人體五臟功能的活動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黃帝內經》中就有如此記載:“心者,為陽中之太陽,通于夏氣;肺者,為陽中之太陰,通于秋氣;腎者,為陰中之少陰,通于冬氣;肝者,為陽中之少陽,通于春氣。”。

  除此之外,《黃帝內經?四季調神大論》中也有如此論調:春天應該心平氣和、少發怒;夏季心火日上,宜養心火等。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四季陰陽為萬物之本,那么人體的健康保養應該順應四季的變化。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一春夏要保養陽氣以適應自然界陽氣漸生而旺的規律,秋冬季節應順應自然界收藏的規律調養陰氣,而不應該不順時節亂補陽氣。

  但凡事都要講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補氣或者養氣,還應該針對人的不同體質來區別對待。

  陽氣虛,就要“冬病夏養”,春、夏時節就應該注意調養陽氣;陰虛,就要“夏病冬養”,秋、冬季節就應該注意滋補肝腎,以減少春夏發病的幾率。

順應四季養生

  四季的氣候變化是自然界順應天道的客觀規律,人體也應該如此,只有順應四季的生長收藏的規律,才能增強內在的“氣”與體外的“力”,進而實現機體內外環境的統一。

天醒我醒,天睡我睡,人的起居要遵循自然規律。

面對浩瀚的宇宙,人只是自然界的一個小生物,所以人的起居必須要遵循自然的規律。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一日有12個時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日出日落,大自然有自己的運行規律。人不能改變規律,就要順應規律。關于四時 養生 ,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岳說過:春應肝而 養生 ,夏應心而養長,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可以概括為三種含義,一是適應四時的 養生 方法,因為生長屬陽,收藏屬陰,所以春夏 養生 長之氣,即為養陽。秋冬養收藏之氣即為養陰。二是陽指養心肝二陽臟,養陰指肺腎二陰臟。三是養陽要順從陽氣生長的特點,是陽氣發泄。而養陰要適應陰氣收藏的特點,不要便陰氣發泄。所以春夏要適當出點汗,經常爬爬山,走走路,到大自然的去欣賞風景。秋冬則要少出汗,也就是說要減少運動量。這就順應自然界生物“春種,夏長,秋獲,冬藏”的自然規律。

一年有4季,一天有12個時辰,自然界有自己的運行規律,人體五臟六腑也有自己的分工和運行規律。按照天人合一的觀點,人除了要遵循四季規律外,還要遵循一天12個時辰的臟腑運行規律,臟腑有自己的分工,什么時間起床,什么時間睡覺,什么時間學習,什么時間運動,都是有規律的,順應這個規律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 養生 效果。

關于12個時辰的 養生 ,楊力教授總結了一首歌謠,有助于大家更好地遵循每天的時辰,來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寅時天亮便起身,喝杯開水樓下行,定時如廁輕如許,卯時晨練最宜人,辰時看書戲幼孫,己時入廚當灶君,午時進餐酒少飲,未時午休要抓緊,申時讀報寫詩文,酉時戶外看流云,戌時央視新聞到,閉目聆聽養精神,亥時過半快洗漱,子時夢中入畫屏,丑時小解一時醒,輕摩三丹氣血盈,脈絡通暢心如水,一覺睡到金雞鳴。

子時,丑時,午時是睡眠的最好時段。而已時,申時,戌時是工作和學習的黃金時段。

 四季的起居時間也是不同的。春夏宜晚睡早起,秋冬季宜早睡遲起。人的作息要順應其自然,就要跟著太陽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

養生之道要順應四時,四季冷熱對健康有多大的影響,你知道嗎?

養生之道要順應四時,四季冷熱對健康有多大的影響,你知道嗎?

自然界有一條法則,叫做適者生存,或又稱適者健康。適,就是適應、順應的意思。人生活在大自然當中,那么人體的一切生理、心理活動就要與自然界常處在一種相對的和諧與統一之中。因此,人類的健康與長壽就必然和大自然息息相關了。

有關四時養生,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會有過闡述,如《內經靈樞·五癃津液別》篇里說:“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好,水中留于膀光,則為溺與氣。”意思是說,在春夏季之季,氣血非常容易趨向于表,主要表現為面部松弛、肅降容易出汗等;而秋冬季氣血個人收藏,氣血非常容易趨向于里,主要表現為肌膚高密度、少出汗多溺等,以保持和調整人與大自然的統一。

 連肌膚都是在伴隨著時節的變動而做出對應的調節,人體的別的一部分就更別說了。因此,大家一年的養生發展戰略也應伴隨著四季的變化而做出對應的調節,簡而言之,便是要法時。

 法時養生,便是養生要和天和氣侯同歩。說實際一點,便是熱天有熱天的養生標準,冬天有冷天的養生大道理。總的基本原則便是要順應天和養生,也就是要依照自然界的陽陰轉變來調理我的身體。法時養生的核心思想是四季養生,依照春、夏、秋、冬四季寒、熱、溫、涼的變動來養生。

 切合四時開展健康養生,即四季養生,也就是依照一年四季氣候陰陽變化的規律性和特性開展調理,進而做到健康養生和益壽延年的目地。了解四季養生的含義,必須搞清楚中醫養生學四季陰陽消長、轉化的概念。古時候中醫學覺得,一年中有一年四季四時熱寒溫涼的變化,是一年中陰陽消長產生的。冬至節氣陽生由春到夏是陽長陰消的全過程,因此有春之溫、夏之熱;小暑陰生,由秋至冬是陰長陽消的全過程,因此有秋之涼、冬之寒。

 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季屬陽,秋冬季屬陰,當然節令也伴隨著氣候的變化而產生春生、夏長、豐收、冬藏的變化。根據這種意識,中醫學的四季養生規定人們在春夏之時要隨遇而安維護保養氣血,秋冬季之時維護保養陰之氣,因此從古至今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

 這就需要大家凡精神實質主題活動、生活起居作息時間、飲食搭配五味等都需要依據四時的變化開展恰當的調整。在作息時間表上也需要切合四時的變化,保證”起居有常“,春夏季“夜臥早上起床”,秋天“早臥早上起床”,冬天“早臥晚睡”。在飲食搭配五味上攝入更應有規律性,過飲、太飽或飲食偏嗜均能損害五臟六腑,危害身心健康。蔬菜水果瓜果蔬菜的服用亦有一定的周期性。除此之外“五臟應四時,都各有私收”。依據四時氣候的特性,人們還匯總出春養肝、夏養神、夏時養脾、秋潤肺、冬護腎的五臟調理法。

四季調神大論原文及譯文

四季調神大論原文及譯文如下文: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氣,清凈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云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

 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槁不榮。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唯圣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譯文:

 春天的三月,是草木發芽、枝葉舒展的季節。在這一季節里,天地一同煥發生機,萬物因此欣欣向榮。人應當晚睡早起,多到室外散步;散步時解開頭發,伸展伸展腰體,用以使情志宣發舒暢開來。

 天地使萬物和人煥發生機的時候一定不要去扼殺,賦予萬物和人煥發生機的權利一定不要去剝奪,勉勵萬物和人煥發生機的行為一定不要去破壞。

 這乃是順應春氣、養護人體生機的法則。違背這一法則,就會傷害肝氣,到了夏天還會因為身體虛寒而出現病變。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春天生機不旺、以致供給身體在夏天茂長時所需的正氣缺少的緣故。

 夏天的三個月,是萬物繁盛壯美的季節。在這一季節里,天地之氣已經完全交會,萬物開始開花結實。人應當晚睡早起,不要對天長炎熱感到厭倦,要使情緒平和不躁,使氣色煥發光彩,使體內的陽氣自然得到宣散,就像把愉快的心情表現于外一樣。

 這乃是順應夏氣、保護身體機能旺盛滋長的法則。違背了這一法則,就會傷害心氣,到了秋天又會由生瘧疾。究其原因,則是由于身體在夏天未能得到充分長養、以致供給秋天的收斂之力少而不足的緣故。到了冬天,還會再導致別的疾病發生。

 秋天的三個月,是萬物果實飽滿、已經成熟的季節。在這一季節里,天氣清肅,其風勁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凈。

 人應當早睡早起,跟群雞同時作息。使情志安定平靜,用以緩沖深秋的肅殺之氣對人的影響;收斂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氣,以使人體能適應秋氣并達到相互平衡;不要讓情志向外越泄,用以使肺氣保持清肅。

 這乃是順應秋氣、養護人體收斂機能的法則。違背了這一法則,就會傷害肺氣,到了冬天還會由生的飧泄。究其原因,是由于身體的收斂機能在秋天未能得到應有的養護、以致供給冬天的閉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緣故。

 冬天的三個月,是萬物生機閉藏的季節。在這一季節里,水面結冰,大地凍裂,所以人不要擾動陽氣,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現再起床;使情志就像軍隊埋伏、就像魚鳥深藏、就像人有隱私、就像心有所獲等等一樣。

 還要遠離嚴寒之地,靠近溫暖之所,不要讓膚腠開啟出汗而使陽氣大量喪失。這乃是順應冬氣、養護人體閉藏機能的法則。違背這一法則,就會傷害腎氣,到了春天還會導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癥。究其原因,是由于身體的閉藏機能在冬天未能得到應有的養護、以致供給春天時煥發生機的能量少而不足的緣故。

 天氣能夠總是清爽潔凈、一片光明,是由于上天所具的化生萬物之道藏而不露并健運不息、永不衰減的緣故。如果天上陰霾籠罩、晦暗不清,日月就不能放射光明。在這樣的時候,邪氣就會侵入人的孔竅而造成疾病。

 如果天上的陽氣閉塞不通,地上的陰氣不能萌發上騰,云霧不能消散而使天空放晴,那么天上下應地氣的甘露就不會降下,天地陰陽的交感就不會發生,萬物的生機也就因此而不能延續下去了。萬物的生機不能延續,即使高大的樹木也會大量枯死。

 有害于萬物生長的惡劣氣候不能終止,風雨不能按時到來,甘露不能降下,草木就會凋零枯萎而不能繁茂。邪風頻頻刮來,暴雨屢屢突降,天地陰陽、四季之氣不能相互保持協調,同時又大大背離正常規律,那么萬物將活不到各自壽命的半數就會完全死亡。

 只有懂得養生之道的圣人能夠適應四季陰陽的變化,所以他們的身體從無大病。要是萬物都能像圣人一樣不去背離養生之道,能夠適應四季陰陽的變化,它們的生氣就不會枯竭。

 違背了春天的時令規律,人體的少陽之氣就不能煥發生機,肝氣就會因此內郁而引起病變;違背了夏天的時令規律,人體的太陽之氣就不能旺盛滋長,心氣就會因此內空而出現虛寒。

 違背了秋天的時令規律,人體的少陰之氣就不能起到收斂的作用,肺氣就會因此枯萎而導致肺部脹滿;違背了冬天的時令規律,人體的太陰之氣就不能起到閉藏的作用,腎氣就會因此失常而發生瀉泄。

 四季的陰陽變化,是萬物生發、滋長、收斂、閉藏的根本。懂得養生的圣人在春夏二季攝養陽氣、在秋冬二季保養陰精的原因,就是為了適應養生的根本規律,所以能同萬物在生發、滋長、收斂、閉藏這些方面保持一致。

 違背了養生之道的根本規律,就會摧殘人體的本元、毀壞人的身體。所以四季的陰陽變化,是萬物的起點與終點,是生死的根本。違背了它,災禍就會產生;而適應它,重病就不會患上。懂得了這些,就可以說是掌握了養生之道。

 養生之道,圣人遵行它,愚蠢的人們違背它。順應四季的陰陽變化人就能生存,違背四季的陰陽變化人就會死亡;順應四季的陰陽變化人體就能功能正常,違背四季的陰陽變化人體就會功能紊亂。把順應四季的陰陽變化顛倒過來變成違背它而產生的病變,這叫“內格”。

 因此圣人不是在生病之后才去治療,而是在還沒有生病的時候就進行預防;不是在身體的功能紊亂之后才去調理,而是在身體的功能還沒有紊亂的時候就進行預防,說的就是這些道理。

 疾病已經生成然后才去用藥治療,身體的功能紊亂之后才去進行調理,打一個比方,就像是口渴了然后才去掘井、戰斗已經開始了然后才去鑄造武器—樣,不是太晚了嗎?

本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627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