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ji)(ji)膚腠理的(de)(de)機能(neng)(neng)具有(you)調節溫度和使人(ren)體適(shi)應氣(qi)(qi)候變(bian)化(hua)的(de)(de)功(gong)(gong)能(neng)(neng),而(er)種功(gong)(gong)能(neng)(neng)的(de)(de)強弱與脾肺的(de)(de)盛衰關(guan)系(xi)極大。中醫(yi)學(xue)認(ren)為,皮(pi)毛(mao)為肺所主(zhu),《靈樞·經脈(mo)篇(pian)》說(shuo):“太陰者(zhe)(指肺),行氣(qi)(qi)溫于皮(pi)毛(mao)者(zhe)也。”這就是說(shuo),肌(ji)(ji)表皮(pi)膚是人(ren)體外衛和陽氣(qi)(qi)所敷布的(de)(de)地方,能(neng)(neng)隨著(zhu)外界氣(qi)(qi)溫及體溫的(de)(de)變(bian)化(hua)而(er)起到調節作用(yong)。
1.不(bu)(bu)擾陽(yang)氣,增強肌膚(fu)適應(ying)功能 冬季(ji)(ji)氣候由秋涼轉變(bian)為(wei)寒(han)冷,冰天雪地(di),濃重寒(han)氣需要陽(yang)氣抵御,而冬季(ji)(ji)恰是(shi)陰(yin)盛陽(yang)衰(shuai)季(ji)(ji)節,由此,就不(bu)(bu)應(ying)擾亂閉藏的陽(yang)氣。所謂不(bu)(bu)擾陽(yang)氣,是(shi)說不(bu)(bu)要耗散精氣、元氣,要護陽(yang)益氣。護陽(yang)益氣之法有:
(1)早(zao)(zao)睡晚起,勞逸有度。夜里寒氣(qi)(qi)重,傷(shang)人(ren)尤(you)甚,故宜早(zao)(zao)睡,早(zao)(zao)睡就(jiu)能(neng)使閉藏陽(yang)氣(qi)(qi)不(bu)受擾。過勞就(jiu)會過多耗散陽(yang)氣(qi)(qi),勞動適(shi)度,不(bu)會過多耗散陽(yang)氣(qi)(qi),反而有益于陽(yang)氣(qi)(qi)。冬天(tian),老人(ren)不(bu)宜在(zai)晚上(shang)工(gong)作(zuo),娛樂,宜在(zai)白天(tian)工(gong)作(zuo),學(xue)習,娛樂,也(ye)即是日出(chu)而作(zuo),日落而息(xi)。
(2)加強(qiang)鍛(duan)煉,使肌膚(fu)適應(ying)(ying)冬(dong)天氣(qi)候變(bian)化(hua)的特點(dian),這種鍛(duan)煉應(ying)(ying)從秋(qiu)(qiu)天開(kai)始,秋(qiu)(qiu)涼(liang)(liang)時讓(rang)皮膚(fu)機能(neng)受到“凍”的鍛(duan)煉。秋(qiu)(qiu)涼(liang)(liang)逐(zhu)漸加重,由(you)涼(liang)(liang)過渡到冬(dong)天的寒(han)冷,肌膚(fu)適應(ying)(ying)機能(neng)也隨之相適應(ying)(ying)。冬(dong)天加衣,不宜一次(ci)性加衣,應(ying)(ying)隨氣(qi)溫下降而逐(zhu)步(bu)加衣,這樣可(ke)讓(rang)肌膚(fu)機能(neng)得到鍛(duan)煉,能(neng)夠(gou)逐(zhu)步(bu)適應(ying)(ying)冬(dong)天寒(han)冷,能(neng)夠(gou)提高抗寒(han)能(neng)力。
2.增(zeng)強(qiang)(qiang)肺(fei)之(zhi)(zhi)宣(xuan)發肅降功能以抗寒(han)(han)邪侵入 冬(dong)天氣溫低,冷氣濃(nong)重,寒(han)(han)邪侵入,肺(fei)先受害。肺(fei)為風寒(han)(han)所束(shu),宣(xuan)發肅降機能發生障礙,便會咳嗽,氣喘。因此,增(zeng)強(qiang)(qiang)肺(fei)之(zhi)(zhi)宣(xuan)發肅降的(de)機能作(zuo)用(yong),就能增(zeng)強(qiang)(qiang)肌(ji)膚(fu)抗寒(han)(han)的(de)能力。增(zeng)強(qiang)(qiang)肺(fei)之(zhi)(zhi)宣(xuan)發肅降能力的(de)方法有:
(1)加強(qiang)鍛(duan)煉,可做擴胸運(yun)動,可做呼(hu)吸(xi)健身操;
(2)背部(bu)、鼻子(zi)、雙腳要保暖御寒,不要讓這些部(bu)分受寒,因(yin)為肺部(bu)受寒的途徑(jing)便是這些地方。
(3)可(ke)以(yi)在一(yi)天內三次(ci)摩(mo)(mo)擦鼻(bi)之兩(liang)翼至發熱,此可(ke)祛寒;可(ke)以(yi)摩(mo)(mo)擦雙腳的(de)涌泉、豐(feng)隆(long)諸穴、可(ke) 摩(mo)(mo)擦背部肺俞(yu)穴,均可(ke)以(yi)祛寒;摩(mo)(mo)擦時可(ke)以(yi)先涂擦生姜汁,然后(hou)按摩(mo)(mo)。這樣,祛寒的(de)效果會好些。
3.健(jian)脾(pi)養(yang)胃(wei)以健(jian)身,提(ti)(ti)高抗寒能(neng)力 人(ren)(ren)體(ti)維持(chi)正常的(de)生命活動,依賴于(yu)胃(wei)消化食(shi)物,依賴于(yu)脾(pi)運化水谷 精微,提(ti)(ti)供人(ren)(ren)體(ti)所(suo)需的(de)營(ying)養(yang)物質(zhi)(zhi)。為了(le)能(neng)夠源源不(bu)斷地(di)提(ti)(ti)供人(ren)(ren)體(ti)所(suo)需的(de)營(ying)養(yang)物質(zhi)(zhi),就必須健(jian)脾(pi)養(yang)胃(wei),增強胃(wei)的(de)消化能(neng)力和脾(pi)的(de)運化能(neng)力。健(jian)脾(pi)養(yang)胃(wei)之(zhi)法有(you):
(1)冬天氣候寒冷,不宜吃生冷食(shi)(shi)(shi)物,應(ying)食(shi)(shi)(shi)熟食(shi)(shi)(shi),尤其是老人、小(xiao)孩(hai),更應(ying)吃熟食(shi)(shi)(shi)熱食(shi)(shi)(shi)。因為生食(shi)(shi)(shi) 冷食(shi)(shi)(shi)不消化(hua),會損傷脾胃。
(2)在飲食方面(mian),忌食苦寒(han)之(zhi)飲食,因(yin)為(wei)苦味之(zhi)物(wu)能(neng)泄,易(yi)傷(shang)陽氣,擾亂閉藏之(zhi)氣,有損脾(pi)胃;大 寒(han)之(zhi)物(wu),易(yi)引起泄瀉;但也(ye)不宜大熱的(de)食物(wu),因(yin)為(wei)多吃大熱的(de)食物(wu),易(yi)生內熱,熱傷(shang)胃陰,也(ye)會(hui)損害脾(pi)胃的(de)。
(3)摩(mo)腹:每次(ci)用手掌面(mian)在腹部按順時針方向(xiang)按摩(mo)20次(ci)。飯后1小時后摩(mo)腹,多取坐位(wei),有(you)助于(yu)消化 吸收;臨睡前摩(mo)腹,多取仰臥(wo)位(wei),可以健脾胃,幫助消化,并有(you)安(an)眠(mian)作用。
(4)定時定量進(jin)餐,不宜(yi)暴(bao)(bao)飲暴(bao)(bao)食。
(5)忌飲(yin)(yin)(yin)烈酒,冬天可適(shi)當飲(yin)(yin)(yin)低度酒,最好飲(yin)(yin)(yin)葡萄酒。但只能少飲(yin)(yin)(yin),多飲(yin)(yin)(yin)有(you)傷脾(pi)胃。
(6)可用山(shan)楂10克(ke),淮山(shan)藥10克(ke)、大棗(zao)肉(rou)10克(ke),生姜(jiang)5克(ke),橘(ju)皮5克(ke),綠茶6克(ke),開水沖(chong)泡,飲(yin)用。
咳(ke)(ke)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癥狀(zhuang),當出現(xian)風寒(han)咳(ke)(ke)嗽以(yi)后就應該使用(yong)正確的方法進行(xing)治(zhi)療(liao),避免情況變得(de)越(yue)來越(yue)嚴重,風寒(han)咳(ke)(ke)嗽一般都是因(yin)為風寒(han)入侵(qin)身體(ti)而造成的,下(xia)面(mian)就給大家介紹一下(xia)風寒(han)咳(ke)(ke)嗽食療(liao)方法有哪(na)些?
風寒咳嗽(sou)可以(yi)(yi)喝蘿(luo)卜(bu)蔥(cong)白(bai)湯,準備一些蔥(cong)白(bai),一個新鮮蘿(luo)卜(bu)以(yi)(yi)及生姜,用(yong)水(shui)先把蘿(luo)卜(bu)煮熟,然后再加入生姜蔥(cong)白(bai)繼續煮,煮好以(yi)(yi)后連同渣滓一起(qi)服用(yong),能夠(gou)起(qi)到的治療作用(yong)也非(fei)常明顯。
風寒咳嗽可(ke)(ke)以吃烤(kao)橘子,準備一個橘子,直接放(fang)在小(xiao)火上面(mian)烤(kao),需要(yao)不停(ting)的翻動,一直到橘子皮發黑(hei),有熱氣冒出來,稍微(wei)放(fang)涼一些(xie),把桔子皮剝掉就可(ke)(ke)以吃里(li)面(mian)的果肉(rou),能(neng)夠讓(rang)患者的抵抗能(neng)力提高。
風寒咳嗽還可以(yi)喝紫蘇(su)(su)茶(cha),準備一(yi)(yi)些紫蘇(su)(su)葉,一(yi)(yi)些紅(hong)糖,把干的紫蘇(su)(su)葉揉成粗末,然后再用開水沖(chong)泡(pao),加入適量的糖代茶(cha)來喝,能夠(gou)達到行氣寬(kuan)中以(yi)及發表散(san)寒效果(guo),對于風寒感冒初期的患者(zhe)來說(shuo)會比較適合(he)。
風(feng)寒(han)咳嗽可(ke)以喝(he)蔥(cong)白粥(zhou),準備適量生姜片,大米(mi),一些(xie)蔥(cong)白,米(mi)醋,放(fang)到鍋里面加(jia)入適量的(de)(de)水,慢慢的(de)(de)熬(ao)煮成粥(zhou),趁熱的(de)(de)時候喝(he),能(neng)夠(gou)達到發熱散寒(han)作用,能(neng)夠(gou)達到一定治(zhi)療(liao)風(feng)寒(han)感冒效果(guo)。
風(feng)寒(han)咳嗽還可(ke)以(yi)吃核桃,生(sheng)姜,準備(bei)一些(xie)蔥白(bai),核桃仁,紅茶葉,生(sheng)姜,把(ba)這(zhe)些(xie)全部都搗(dao)爛(lan)和紅糖(tang)一起放進砂鍋里面(mian),把(ba)渣滓(zi)去除汁液(ye)擠出來(lai),服用完以(yi)后蓋上(shang)被子,好(hao)好(hao)休(xiu)息,等到汗發出來(lai)以(yi)后癥(zheng)狀就能有效(xiao)的緩解(jie)。
風寒感冒(mao)可以(yi)喝紅(hong)糖(tang)姜棗湯,需要準備一些新鮮生姜,紅(hong)糖(tang),紅(hong)棗,然后放到(dao)鍋里面加(jia)入(ru)適量的水煎煮一下,服用(yong)以(yi)后微微出汗就可以(yi)痊愈,對于傷(shang)風咳嗽有著很好的治療作用(yong)。
風寒感冒還可以喝香菜(cai)(cai)湯,準備適量香菜(cai)(cai),大米(mi)(mi),把大米(mi)(mi)先清洗(xi)干凈,加入適量的水煮成湯,然后再把大米(mi)(mi)湯和香菜(cai)(cai),飴糖攪拌均勻以后蒸10分(fen)鐘,趁熱的時(shi)候一次服用完,一定要注意避(bi)免風寒,讓身體(ti)出汗,這樣咳嗽問題也就能(neng)夠得到很好的緩解。
出現風寒咳嗽還可以喝白蘿卜蜂(feng)(feng)蜜飲(yin),準(zhun)備一(yi)個(ge)新鮮的白蘿卜,適量蜂(feng)(feng)蜜,一(yi)些麻(ma)黃,白胡(hu)椒,先把蘿卜清(qing)洗干凈以后(hou)切成片狀,再(zai)放到碗里面,加入適量的蜂(feng)(feng)蜜及白胡(hu)椒,麻(ma)黃一(yi)起蒸(zheng)30分鐘,趁熱的時(shi)候服用(yong),然后(hou)臥床休(xiu)息,身(shen)體微微出汗以后(hou)就會變得舒服很多(duo)。
想要預防(fang)風寒咳(ke)嗽(sou)飲(yin)食方面也應該要注意,不(bu)要吃太多肥膩食物,不(bu)要吃生冷食物,避免阻礙到脾胃的運(yun)轉功能,讓咳(ke)嗽(sou)問(wen)題(ti)更(geng)容易出現。
上(shang)(shang)面給(gei)大(da)家(jia)介(jie)紹的就是(shi)風(feng)寒(han)咳(ke)嗽食(shi)療(liao)方(fang)法(fa)有哪(na)些,看(kan)了上(shang)(shang)面的介(jie)紹,大(da)家(jia)應該也有了一定了解,風(feng)寒(han)咳(ke)嗽可以使(shi)用的食(shi)療(liao)方(fang)法(fa)還是(shi)非常(chang)多的,只要注意正確(que)飲食(shi),使(shi)用正確(que)的方(fang)式(shi)積極進(jin)行治療(liao),恢復(fu)的速度(du)還是(shi)非常(chang)快的,一定不要耽誤最佳治療(liao)時間(jian),這樣(yang)可能就會讓(rang)問題變(bian)得越(yue)來越(yue)嚴重,會讓(rang)治療(liao)的難度(du)變(bian)得更大(da)。
春季人體的血液和激素活動正處于高峰期,要注意做好中醫保健養生的工作。以下是由我整理關于春季中醫保健養生方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春季中醫保健養生方法
1、御寒防風莫忽視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凍蟲伏,人體新陳代謝相應變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別容易損陽氣,春季養生保健別急著減衣服。稍受風寒,易發宿疾。
2、飲食調養是關鍵
春季養生保健的飲食基本原則應該是以藏熱量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鵝肉、鴨肉、蘿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選用甘辛、性溫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膩、生冷、酸澀、粘硬和大辛大熱之品,防止助熱生火。
3、鍛煉運動很重要
春季養生保健運動鍛煉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運動。動則養形,活則血流。有規律的活動,適當的運動,這是古往今來長壽的秘訣。不過動有主動、被動之分,為適應春季之生氣,當以主動運動,持之以恒為主要。
4、精神調養很有益
春季養生保健精神調養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靜以外,在神藏于內時還要學會及時調攝不良情緒,當處于緊張、激動、焦慮、抑郁等狀態時,應盡快恢復心理平靜。
春季養生的食物
1、飲食清淡消春火
春季人易上火,出現舌苔發黃、口苦咽干等,因此飲食宜清淡,忌油膩、生冷及 *** 性食物。有明顯上火癥狀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綠豆湯、金銀花茶、菊花茶、蓮子心泡水等。 辛甘之品助春陽 稍微有一些辛味的東西,如蔥、生姜、韭菜、蒜苗等都是養春氣的食物。唐朝的《千金方》里有一句話叫做“二三月易食韭”。吃這些食物對于人體春季陽氣生發很有好處,是春季養身佳品。
2、少酸增甘保脾胃
中醫認為,春季為人體五臟之一的肝臟當令之時,宜適當食用辛溫升散的食品,而生冷粘雜之物則應少食,以免傷害脾胃,所以春季應該適當多吃些甜味食物,少吃酸味食物黃綠蔬菜防春困 “春困”使人身體疲乏,精神不振,應多吃紅黃色和深綠色的蔬菜,如胡蘿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對恢復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處。
3、細選食物少疾病
春季氣溫逐漸升高后,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也開始繁殖,活力增強,容易侵犯人體而致病。所以在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塔菜、芥藍、西蘭花等新鮮蔬菜和柑橘、檸檬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蘿卜、菠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從而可抵抗各種致病因素侵襲,有利于春季養生。
4、胃腸疾病要當心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易在春天發作,飲食上應避免攝取含肌酸、嘌呤堿等物質豐富的肉湯、雞湯、魚湯、動物內臟和 *** 性調味品,因為這些食物有較強的 *** 胃液分泌的作用或形成氣體產生腹脹,增加胃腸負擔。春季養生食物要避免選用這些。
5、祛痰養肺保平安
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核桃、蜂蜜等,有助于減輕癥狀,為春季養生水果首選。
春季養生保健竅門
1、早上梳頭、晚上泡腳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至夜臥時,用熱湯下鹽一撮,洗膝下至足方臥,以泄風毒腳氣,勿令壅滯。”就是說,春天早上梳頭、晚上用淡鹽水泡腳,能促進人體氣血執行,保健防病。
2、晚睡早起,不可戀床
春季養生在睡眠上要保持“晚睡早起”的習慣。晚點睡覺指晚上9點以后入睡。早起是指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起床,有利于氣機的生發,晚點睡不是越晚越好,最好在晚11點前入睡,否則第二天容易雙目赤紅,容易肝火上升。
3、晨起提倡宜伸懶腰
之所以提倡晨起宜伸懶腰,是因為經過一夜睡眠后,人體松軟懈怠,氣血周流緩慢,故方醒之時,總覺懶散而無力,此時若四肢舒睜岈伸腰展個岈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吸深呼,則有吐故納薪、行氣活血、通暢經絡關節、振奮精神的作用,可以解乏、醒神、增氣力、活肢節。
4、多曬太陽補鈣
春分過后,日照時間漸漸變長。當大地脫去冬天寒冷的外衣,陽光灑在身上溫暖而柔和。此時,我們應該盡情享受陽光帶來的健康益處。民間素來有“學會曬太陽,勝過吃補藥”的說法。最好走出家門曬太陽,不要隔著玻璃曬。
5、“躲避”紫外線,注意防曬
一般只有到了炎夏,才會想起紫外線的存在。其實在春季,紫外線就已經開始對面板進行傷害。尤其在中午11時至下午3時這段時間,紫外線的強度比你料想得要高許多。紫外線很容易促使雀斑的生成,黑色素的沉積。因此防曬很重要。
6、每天堅持多喝水
每天堅持多喝水,能夠增強身體系統的回圈速度,緩解緊張的身體機能,提升預警能力和能量消耗。其實喝水還有另外一個好處減肥。如果你每天攝入16盎司的水,一年就能瘦掉5磅。
7、不要急于減穿衣服
春天因氣候變化大,加上陽光普照,常讓人忽略初春的善變與寒冷。因此衣著最好慢慢減少,不要一下子換上夏季的短袖短褲,寒邪傷肺,容易導致鼻塞、咳嗽、感冒等,尤其中老年人不要急于減穿衣服。大家都知道“春捂秋凍”,捂的度就是不能過汗,如果天氣很熱了還里三層外三層的捂著,出很多汗就不好了。
8、徹底大掃除,遠離過敏
春天是過敏、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傳染性疾病的高發季節,所以很有必要進行一次春季大掃除。大掃除盡量選擇天氣好、空氣清潔時進行,掃除前先開窗通風,盡量用溼掃代替干掃,防止室內揚塵,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用吸塵器,尤其要徹底清潔床下、沙發下、衣柜等衛生死角,被褥也最好拿到室外晾曬,地毯、窗簾每次換季時都應該清洗。
9、抵御春困有妙招
“春困”使人身體疲乏,精神不振,應多吃紅黃色和深綠色的蔬菜,如胡蘿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對恢復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處。生活節奏要有規律,不要三天兩頭熬通宵、睡覺時間時早時晚。飲食忌過飽,一日三餐不要吃得太飽,否則胃過度膨脹,人容易犯困。
10、多吃甘溫之品
中醫學認為(wei),“春(chun)日宜(yi)省酸刪甘(gan),以(yi)養脾(pi)性”。那是因為(wei)春(chun)季(ji)為(wei)肝氣旺(wang)的時候,肝氣則會影(ying)響到脾(pi),所以(yi)春(chun)季(ji)容(rong)難(nan)呈現(xian)脾(pi)胃虛弱病癥;而多吃(chi)酸味(wei)的食(shi)物(wu),會使肝功能偏亢,故春(chun)季(ji)飲(yin)食(shi)保養,宜(yi)選辛、甘(gan)溫(wen)之品,忌酸澀(se)。性溫(wen)味(wei)甘(gan)的食(shi)物(wu):谷類如(ru)糯米、黑米、高粱、燕(yan)麥;蔬果(guo)類如(ru)南瓜、扁豆(dou)、紅棗、桂(gui)圓、核(he)桃、栗子;肉(rou)食(shi)如(ru)牛肉(rou)、鯽魚、鱸魚、黃鱔(shan)。
風寒感冒。惡寒重,發熱輕,頭痛,關節疼痛明顯,鼻塞聲重,流清鼻涕,口不渴,咳嗽時吐白稀痰,咽喉疼痛不明顯,或僅見咽癢,舌不紅,舌苔薄白而潤。治療用辛溫解表法。治療風寒感冒的非處方藥有風寒感冒沖劑、感冒清熱顆粒、荊防沖劑、參蘇丸、午時茶顆粒等。
風熱(re)感(gan)冒(mao)。發熱(re)重,惡寒(han)輕,或(huo)微惡風,咽干(gan)而痛,甚至咽喉、扁桃(tao)體紅(hong)腫疼痛,鼻(bi)塞流黃稠鼻(bi)涕,口渴想喝水,咳嗽吐(tu)黏痰(tan),舌邊尖紅(hong),苔薄黃。治(zhi)療用辛涼解表法。治(zhi)療風熱(re)感(gan)冒(mao)的非處方藥有風熱(re)感(gan)冒(mao)沖劑、羚翹解毒(du)丸(wan)、銀(yin)柴顆(ke)粒、板藍根顆(ke)粒、雙黃連口服液等(deng)。
《傷寒論》六經體系是疾病共性規律的概括,以六經生理為基礎,闡釋其病理變化,不單是外感,實可以統萬病。
《金匱》則以疾病的特殊性即該病的個性特點來研究辨治疾病。
二者雖均屬辨證論治范疇,或均以辨證論治精神來論治疾病,但明傷寒六經之理,可達萬病皆通之境界,可以內通于六經(臟腑經絡氣化)
,外應于六氣,萬病皆在掌握之中,而可以一禺三反之。而金匱則重在一病一理,明于此而難例于彼,停留在經驗之水平。
故愿大家以傷寒六經為經(核心),以雜病論治為緯,融會貫通,成一家之體。
體會2:論辨陰陽之綱領
一、辨五臟之陽虧陽衰要點
腎 ―――畏寒肢冷
脾 ―――食少便溏
肝 ―――疲乏倦怠
肺 ―――氣短聲低
心 ―――心慌面白
二、辨陰陽之總體要點(舌脈神氣聲色便)
陽 陰
舌 舌紅苔黃干燥 舌淡苔白滑潤
脈 脈大有力 脈弱無力
神 有 無(但欲寐)
氣 亢奮 疲乏
聲 高亢 低弱
色 紅赤 青白
二便 尿赤便干 便溏尿清
三、坎離卦解
離卦寓心,真陰寓于中
坎卦寓腎,元陽潛于內
二者互為其根
人體合而觀之,一陰一陽而已;更以陰陽凝聚而觀之,一團元氣而已。
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八卦
體會3:鄭氏理法特點
一、理論上:
沿襲內經傷寒之學術思想,
特重陽氣――元陽、真氣。
氣化六經――乃傷寒一部之真機!
二、診斷辨證上:
首辨陰陽!
重辨六經!
萬病總在陰陽之中!
三、論治上:
“但扶真陽,內外二邪皆能治”
“陽者陰之根也,陽氣充足,則陰氣全消,百病不作”
治療上但求回陽,扶陽,救陽…
四、用藥上:
承襲仲景六經用藥特點,
簡方重劑,大辛大熱,
四逆、理中類,重用附、姜、桂,
遵六經以治萬病,絕不拘于傷寒。
體會4:傷寒論――立法垂方之作
氣化二字,乃傷寒書一部之真機!
傷寒者,邪傷太陽寒水之經也,非獨為風寒所傷立論,邪犯太陽寒水之界,諸邪皆寒也,故太陽賅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皆有惡寒也;表陽被
郁,太陽不開也。故有一分惡寒,即有一分表證。邪犯太陽,與太陽寒水合化,寒水者,太陽之本也,客多從主,故諸邪皆寒也。
治之以開腠疏表,因勢利導之,以從太陽之開,麻桂峻劑為首選;體弱、氣虛、年老諸輩,宜助少陰之陽,少陰者,太陽陽氣之根源也,故
麻、附、辛為常用之劑,六經一體也,六氣一氣也!
老父有不助小兒之理乎?
桑菊銀翹諸方,輕淺傷風之劑也。
和營衛,疏表寒之力不足矣。乃上竅不利之劑,太陽重證不可與也。即濕熱之邪重傷太陽,亦必麻桂荊防與麻附辛之類也。
“今人只知冬月為傷寒,不知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皆有傷寒,只要見得是太陽經證的面目,即是傷寒也。”
體會5:三陰論
少陰是三陰的基礎,為坎中一點真陽之所在。也是一身之根基。故三陰陽虧,皆可補少陰;三陰陽衰,終要累及少陰。三陰濁陰寒凝久伏不
化者,皆可加用四逆輩。另三陰為三陽之根,三陽不解者,久則入三陰,三陽不振者,即可助三陰之陽,附姜桂是也。
六氣之體,六經之體也。太陽氣虛,麻附細可也。即可治太少兩感證,又可治表虛證。太陰陽虧,理中加四逆,即附子理中可也。厥陰烏梅
丸是主方正治,附姜桂俱全也。可增桂治之,厥陰經證,血分寒凝,當歸四逆加吳萸、生姜、附子湯可也。
體會6:治陽氣陰血
仲景之論,陽氣陰血不分也。陽即是氣,血即是陰。附子大辛大熱,少陰之陽藥。回陽、救陽、扶陽不可缺也,缺則不力。干姜辛熱,太陰
之陽藥,也回陽助陽,從后天以滋先天也。故四逆輩從先后兩天著眼,互為資助,以炙甘草和諧之。故能起重疾沉疴,為回陽救逆之正局。
白通、通脈、加豬膽汁皆變局也。然回陽救逆,起重疾沉疴,非重劑不可,熟附子100-200g/日,干姜60g,炙甘草60g,以水3000ml煎至
600ml,分溫再服。格陽者用通脈,戴陽者用白通,格拒不能受藥者,以熱藥冷服或加入童便引之。
陽欲散者,加來復湯斂之。
陰欲脫者,加人參以救之。
昏迷竅閉者,加麝香以開之。
最佳之劑,莫過于李可老之破格救心湯,挽垂絕之陽,救暴脫之陰,斂欲散之氣,仍欲重劑,可仿李老之劑重用法。
少陰陽氣實一身陽氣之根,六經陽虛四逆皆可用之。不必待肢厥脈微矣。太陽陽虛麻附辛可也,重者合四逆湯用之。少陽陽明皆多熱證。但
三陰陽虛,皆可用之。太陰陽虛,輕則理中、建中,重則合四逆輩。厥陰陽虛,也用四逆,觀烏梅丸可知也。
體會7:三陽統于陽明,三陰統于太陰論
三陽統于陽明,胃氣不衰,邪斷不能入三陰也,陽明為三陰之屏障。陽明統于腸胃,居中屬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為諸臟腑有形之邪外
出之徑也。太陽蓄血,有桃核承氣湯證,以陽明之府為出路也,少陽膽腑證,發熱而嘔,心下急,郁郁微煩,大柴胡湯或柴胡加芒硝湯證,
皆以陽明為出路也。
邪犯三陽,均要累及陽明,太陽有鼻鳴干嘔,少陽心煩喜嘔,嘔而發熱,故太陽以姜棗和胃止嘔,少陽以姜夏和胃止嘔,故服小柴胡湯上焦
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而解之。
太陰為后天之本,與陽明同為中氣,統“胃氣”,稟生之后,脾胃太陰之氣則為最重,先天之氣,非胃氣不能滋之,內經云有胃氣則生,無
胃氣則死,傷寒也有除中死證。李東垣因之而創脾胃論,但仍以仲景為最。大小建中湯為太陰之輕劑,理中人參湯則為太陰之中劑,理中合
四逆的附子理中才堪稱建中之重劑。臨證宜時時固護中氣,急危重證則宜回陽救陽,但四逆湯之干姜本也理中建中之劑。總之,時時處處要
顧護“胃氣”,陽明太陰為胃氣之本也。另外,陽明太陰屬于中焦,為坎離心腎水火交通之要塞,宜通而不宜滯,宜溫而不宜寒,寒凝滯塞
,水火不交,否結諸證生矣。
體會8:南人陽氣更虧論
北人南人孰之陽氣更虧乎?北方冰裂之地,冬長夏短,天地多寒而少暖,其人腠理密,陽氣虛于外而實于內。多熱飲熱食,助內在之陽氣,
故北人陽氣不易虧也。
南方天地所長養,天氣暑熱,其人腠理疏松多汗,陽隨汗泄。常飲涼茶冰水,少食辛辣,陽氣多傷而少助,故南人陽氣更虧也。
因之,則南方更宜仲景之學,養生則宜時時處處顧護陽氣,治病則不忌大劑理中四逆,雖觀之稟賦較北人稍弱,但有故無殞則無殞也!至少
姜附桂萸之用不應比北方少矣。
體會9:師列書單
奈跟師不能久也,遂向老師討教書單,師不易輕授,學生討矣。但不敢獨吞,遂公之與同道諸君共享。
一、鄭氏三書――傷寒之學諸家莫于倫擬。
二、陳修園醫書十三種――可師可法!
三、黃元御醫學全書――重在四圣懸樞!
四、趙獻可,醫貫――重先天命火!
五、左季云1.傷寒論類方匯參2.雜病治療大法
六、朱丹溪,格致余論,反觀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七、醫宗金鑒
學問之道,讀書為要!李老之學,60%淑于內經仲景,未列者因應知之列也。
體會10:張仲景三陰本質
陰陽水火,共居一體,不可分也,但有多少偏頗,有陰無陽,謂之死陰;有陽無陰,謂之孤陽。
1.少陰是陽衰,三陰之極,最終均要累及少陰,故四逆湯,三陰皆可用也,治之回陽、助陽、救陽。
2.太陰是中焦寒濕,“太陰之上,濕氣治之”,胃氣之所在,后天之本也,五臟六腑皆所賴之以生,稟生之時,先天以生后天,稟生之后,
先天皆賴后天以生。亦一身之所賴。故仲景時時處處顧護胃氣。補中、健中、溫中、理中,皆一理也,程度不同而已。
3.厥陰病要在“陽散”,厥陰之上,風氣治之,風大則散也。疏泄太過之謂也,治之以斂之、鎮之、潛之、降之。
山萸、烏梅、五味以斂欲散之陽也,磁石、紫石英、龍牡、桂萸鎮之、潛之、降之也。
體會11:體悟仲景時時顧護胃氣
仲景稟《內經》“人以胃氣為本”之言,在六經用藥中處處皆能體現。
1.太陽――桂枝湯以姜棗和營衛。亦以姜棗和胃氣也,炙甘草和諸藥,亦和胃氣也。啜粥以滋胃氣,以助汗之源也。
2.陽明――白虎湯以粳米同煎以和胃氣也。
3.少陽――小柴胡湯之用姜棗參草皆助胃氣之劑。
4. 太陰――建中、理中之助中焦,強脾胃之正局也,為萬世不易之法,后世諸家皆稟之。
5. 少陰――炙草、干姜也溫中之劑也。
6. 厥陰――烏梅丸蒸之以五斗米下,特顧胃氣也。
體會12: 拾穗集
1.吳氏回陽飲
熟附子50-100-300 少陰之陽藥
干姜30-60 太陰之陽藥,以輔之助之
肉桂10-15 厥陰之陽藥,可以吳茱萸助之
炙甘草10-15
2. 砂仁、半夏――開中焦之痞氣 ,中焦乃天地氣交之所
3.細辛――交表里陰陽之氣(太陽之表和少陰之里)
麻附辛――主要是細辛的作用――交內外之陰陽
4.斂厥陰之氣――山萸、烏梅、五味子,氣血陰陽欲脫欲散者重用之。
5.小青龍湯以五味子――顧護衛氣
6.交心腎上下之水火――蔥白
引心之真陰下交于腎
啟少陰之陽上交于心
7.淡豉――和胃而宣胸膈之郁,勿以輕而忽之。
8.炙甘草(四逆湯中)―――伏少陰之火―――護火之神劑也!
9.清震湯―――治暑濕頭重不解者。
蒼術100 升麻60 荷葉30(后入)
麻附辛+四逆湯+清震湯
治頭重不解者。
體會13:附子、理中、四逆可助六經之陽
六經陽氣虧者,皆可加附子,皆可加四逆湯以助之,六經本是一經,六氣乃是一氣,皆人體坎中陽氣也。
一、桂枝甘草湯治心陽虛心悸證,不愈者或較重者,可加炮附子,或四逆,或理中湯。桂枝甘草湯助心陽,四逆、附子、理中類可助之。可
與桂枝附子甘草湯、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互參。
二、甘草干姜湯可治虛寒肺萎,可治多涎,可治少陰咽痛,甚者可加附子以助之,合而成四逆也。
三、麻黃甘草湯可治水,開腠發汗,若陽虛者,可加附子,或麻附辛湯,或麻附草湯。
四、附子甘草湯可治陽虛畏寒,甚者加干姜,以成四逆湯也。
五、吳茱萸湯治厥陰臟寒犯胃證,若劇者,可加附子或加四逆或理中類以治之。
六、當歸四逆湯以治厥陰經證,不愈者加吳茱萸、附子、生姜以助之。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湯加……。六經陽衰皆可加附子、理
中、四逆,以上可證之。
七、五苓散證若不愈者,可加四逆或加附子以助之,效佳。
體會14:論梔子豉湯系列方
1.梔子豉湯
梔子―――清熱(郁熱)
豆豉―――宣表
合用清宣胸膈郁熱,除心煩―――從太陽而出也
2.梔子枳實湯――傷寒差后勞復食復者
胸膈郁熱――梔子
痞滿食滯――枳實
3.梔子干姜湯
兼脾氣虛寒――便溏者――加干姜
4.梔子厚樸湯
心煩腹滿,臥起不安
枳實――消痞(滯塞)
厚樸――除滿(脹)
體會15:三陽病機,重在經氣轉輸失常――失開、失樞、失闔
1. 天之大寶唯此一丸紅日!
人之大寶唯此一息真陽!
2.人之一身,凡陽氣不到即是病。
3.救治陽氣,治病之總則。
4.三陽病機――重在開闔樞失用!
⑴太陽――失開!故治療太陽經病重在開腠疏表
⑵少陽――失樞!故治療重在樞三焦之氣液,通暢上下內外,服小柴胡湯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而解也”。
⑶陽明――失闔!――失于通降!三陽統于陽明,六府以通為順!六府皆借陽明為出路!
白虎、承氣皆為闔劑,潛鎮陽氣,通降六府也。
體會16:三陰病機
第一個問題:重在本氣失化――濕盛!熱少!風大!
⑴少陰病機―――陽衰――熱少――四逆輩
⑵太陰病機―――陰寒――濕盛――理中類
⑶厥陰病機―――風大或風小――氣散或氣閉(疏泄太過或不及)
經證―――當歸四逆湯;
臟證―――烏梅丸加減。
三陰乃陰盛之地,更以陽氣為用,但人之真陽乃一陽生于二陰之中,陽本不足,陰盛陽虧皆和朱丹溪相反。三陰病機重在本氣失化,少陰之
上,熱氣治之,乃坎中一點真陽。坎陽乃命火也,為一身之生機所在,故少陰病機重在陽氣衰虛。
第二個問題:1.少陰失樞。2.太陰失開。3.厥陰失闔(氣散)。
陰陽本為一體,陰中有陽,陽中存陰,從生理上看, “少陰之上,熱氣治之”,熱氣即元陽也。人之元陽,先天本已不足,后天則更虧易損
。故人身之陽有虧而無滿。人身之病皆陽氣為病也,陽氣一處不在,則一處即病,陽氣一處有虧,則一處陰凝,多寒濕并至也。故陽氣乃人
生之本。但陽氣易溫不宜補,溫則陽氣通達,補則陽氣凝滯。人之一身陽氣本為一體,乃一氣流行也。少陰病則陽衰陽虧,太陰病則濕阻飲
停,厥陰病則風氣不治,多散漫也,故可以烏梅、山萸、五味收之。
李老破格救心湯乃三陰并治之劑,附子以救少陰之陽,干姜以救太陰之陽,除太陰之濕,亦陽盛而濕化也;山茱萸、龍牡等以斂厥陰欲散之
氣。
厥陰主要是風氣失治,疏泄失常。風大氣散――來復湯。風小氣郁――四逆散。
三陰病機,總括概之,也可以曰:
陽衰――少陰病機是熱少
寒濕――太陰主要是濕盛
寒凝――厥陰主要是風大或氣厥
此皆以本氣病為主。
六氣本為一氣,六經本為一體。乃真陽氤氳其間,子時發于少陰,出于三陽,故少陰陽旺則一身陽氣皆旺,少陰為一身陽氣之樞也。三陰陽
氣皆以賴之,但少陰陽氣欲賴太陰陽明之胃氣以滋之,欲賴厥陰風氣以疏之,少陰陽衰則六經陽衰,皆可用附子以助之。厥陰風氣不疏則陽
氣滯塞,血脈不行,在經則陰寒凝滯。當歸四逆湯之類證發也。
三陰之寒凝皆賴厥陰以疏之。臟寒凝滯則賴通脈四逆加吳茱萸、桂心以溫之。少陰厥陰同病,陽衰欲散。則一身之氣血陰陽皆欲亡。故賴厥
陰以收之。在大劑四逆湯基礎上,加用烏梅、山茱萸之類。
來復湯乃收厥陰之峻劑也。收厥陰者乃收厥陰之風,使陽氣不得散也。疏厥陰乃疏陽氣之滯,故陽氣不凝也。
太陰乃陽氣之助,先天之陽氣,非胃氣不能滋之。故四逆湯干姜之溫中。太陰少陰合病則四逆、理中合用,附子理中是也。三陰本為一體,
三陰合病,則四逆、理中、桂萸同用。四逆,救其陽也,理中救其中也,桂萸治其風也,非重劑救陽不可。
熟附片30-100-200
干姜30-60-120
炙甘草30-60-120
桂心或油桂3-10-20
回陽之劑也
重在挽垂絕之陽!
其液欲脫者 ,加人參以救暴脫之陰!
陽氣欲散者,加山萸、烏梅、三石以斂欲散之氣!
體會17:歸來兮,中醫之魂!
近日,師李可老近半月,感悟彼多,激情奔涌,思復仲景之道!
仲景為醫圣!
傷寒論乃中醫之魂!
感目今之狀,中醫無魂,故作文以挽之。
第一、要回歸仲景之六經辨證,六經乃仲景之魂也。仲景之理法也。
第二、要回歸仲景之藥量,非仲景之藥量,難起重疾沉疴也。
仲景之方藥理法,中醫之瑰寶也。六經內通于五臟,外應于六氣,是站在天地人這一層面上的中醫整體觀的具體體現。六經本于陰陽,根于
太極,實天地氤氳之一氣所化。無極――太極(太極圖乃陰陽之模型)――陰陽――四象――八卦。
明六經才得知天地氣化之理!
明六經才得以仲景方藥之用!
六經是中醫的時空宇宙,六經是中醫的相對論。
仲景是中醫之圣,六經乃中醫之魂,不可不知也。不通六經氣化,仲景之方成經驗之方,乃是“死方”。不明六經氣化,仲景之藥乃是對癥
之藥,乃是“死藥”。六經氣化乃傷寒論一書之靈魂!
同道諸君,不可不知也。
幾多中醫已成西醫,幾多中藥已成西藥,同道諸君可鑒矣。此中醫之悲哀,亦仲景之悲哀。
不通六經氣化,不可以用仲景方。不通六經氣化,不可用李可方。無有駕照,不得駕車!
六經氣化,乃天地之氣化,客主加臨,司天在泉...
六經氣化,乃標本中氣及其從化,開闔樞及六經氣血多少、陰陽盛微之理。
挽兮,中醫之魂!
歸兮,中醫之魂!
挽之之道――
朝有讀經之聲!
晝有據經之診!
夕有歧黃之辨!
于茲,朝夕勵練,幾番春風夏雨,大中醫之氛圍可創矣!“中醫學術站在前沿可望矣!”
體會18:大疾沉疴,師法仲景原因
一、仲景之方乃千錘百煉之“經方”,指征明確,療效卓著,淵源悠遠。多經千錘百煉而成。
二、仲景之方,多為小方重劑,小方則減少相互牽掣,重劑則療效卓著。中醫之藥,量效關系肯定,多呈正相關也。麻黃少則4兩,多則六兩
,大黃少則2-4兩,多則六兩。
三、仲景之方,多用藥峻烈,青龍白虎、承氣玄武、四逆理中、麻桂辛夏,大多用藥皆威猛如虎,用之得當,效如桴鼓。硝黃巴豆,麻桂姜
附之效,路人皆知。
石膏用至一斤,吳茱萸、半夏用至兩升,細辛常用3兩,烏頭多則五枚,柴胡用到半斤,生地用到一斤。酸棗仁用2升,今確切考之,東漢一
兩乃今之13.92g,一升約合200ml,目今用量上少有望仲景之項背者,經方之效差乃經方之量差矣,回歸仲景,時不我待!
體會19:論仲景華佗之學
分證體系 張仲景六經 華佗五臟
總綱 先分陰陽,總體把握 先分五臟,分列把握
要目 舌脈神氣聲色便 心肝脾肺腎
論理 以六經六氣,標本開闔 以五行生克,分別羅列
特點 從整體上把握更易抓住要害。五藏分別羅列,容易導致迷惑。
理念 陰陽一體,重視陽氣。
治療方法:
重在調節開闔樞,標本從化,據于理而明于法 五臟補瀉,補氣血陰陽,治本臟或隔治之。
總的原則:
1.調開闔樞;2.補陽;3.除濕;4.疏泄(風氣治之) 1.補某一臟腑的氣血陰陽;2.瀉其邪氣
二者均以人體生理為基礎來治療疾病, 但張失要在調六經,張氏更具整體性, 華氏主要在調五臟,華氏局限性較大。
方藥特點:
太陽:麻桂;陽明白虎承氣;少陽大小柴胡;太陰理中;少陰四逆;厥陰烏梅吳茱萸。 瀉心湯、補心湯、溫脾湯、補肝湯。
體會20:靈樞經脈篇有感
是動――臟腑之證――本經自病(包括本經臟腑)
所生――經絡之病――他經傳來(包括他經諸證)
五臟氣絕證:
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太陰者行氣溫于皮毛者也。
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少陰不振)
足太陰氣絕――則脈不榮肌肉
足少陰氣絕――則骨枯―
足厥陰氣絕――則筋絕,筋急引舌于卵
六府主所生病:
手陽明大腸―――主津液之所生病
手太陽小腸―――主液之所生病
手少陽三焦―――主氣之所生病
足太陽膀胱―――主筋之所生病
足少陽膽經―――主骨之所生病
足陽明胃經―――主血之所生病
體會21:人迎寸口辨
1.左為人迎,以候外感
右為寸口,以候內傷
2.氣口
五臟屬陰,以寸口候五臟陽氣盛衰,寸口盛則陽氣盛,寸口衰則陽氣衰,與人迎相比較,三陰經病,主候寸口。
人迎 = 寸口
手太陰肺 < 3 盛
> 虛
手少陰心 < 2 盛
> 虛
足太陰脾 < 3 實
> 虛
足少陰腎 < 2
>
足厥陰肝 < 1
>
手厥陰心包 < 1
>
3.人迎
六腑屬陽,以人迎候六腑強弱。人迎盛則陽氣盛,人迎衰則陽氣衰,或三陽經病,主要候人迎。
陽經 人迎 寸口
足太陽膀胱 2 > 盛
< 衰
手太陽小腸 2 > 盛
< 衰
足陽明胃 3 > 盛
< 衰
手陽明大腸 3 > 盛
< 衰
足少陽膽 1 > 盛
< 衰
手少陽三焦 1 > 盛
< 衰
三陽之樞機:
1.開折――則肉節瀆而暴病起矣。
2.闔折--則氣無所止息而萎疾起矣。
3.樞折--則骨搖而不安于地也。
三陰之樞機:
1.開折--則倉廩無所輸而膈洞。
2.闔折--則氣絕而喜悲。
3.樞折--則脈有所結而不通。
可以明確,仲景六經,十二經,或仲景所說的經脈,已臟腑而活也,已或仲景或可疏也。
體會22:六經之終,十二經之所終也
1.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魄汗乃出,出則死矣。
2.少陽終者,耳聾,百節皆縱。
3.陽明終者,口目動作,善驚妄言,色黃,其上下經盛,不仁則終矣。
4.少陰終者,面黑,齒長而垢,腹脹閉,上下不通而終也。
5.太陰終者,腹脹閉不得息,善噫,嘔則逆...
6.厥陰終者,中熱咽干,善尿心煩,甚則舌卷卵上縮而終也。
歷代以來,重視五行遠勝過重視六經,中醫界以五臟五行獨攬天下!仲景方藥仍用而六經之道已晦矣!仲景之道晦,乃舍本逐末,是廢理而
存方。廢理而藥,仲景之悲,中醫之悲也。
回歸仲景,回歸六經!
體會23:人身一小宇宙
人類是先認識外界然后才認識自身的,而且認識自身的難度更大,人們為了生存,首先要生產和生活,就應該順應自然的氣候變化,寒暑風
雨是我們始祖最早認識的對象,陰陽、五行,把這些認識的思想方法拿來認識人體。
取類比像的方法
自然界有陰陽――人體亦有陰陽
自然界六氣―――人體亦有六氣(六經)
自然界五行―――人體亦有五行(五臟)
六氣六經―――張仲景―――傷寒論
五臟五行―――華佗―――中藏經
體會體會24:談辨證論治之難
中醫治病,有兩難之境。
辨證,一難也,辨證難在何處?
1.是陰證還是陽證?可以從辨證大要來考察――舌脈神氣聲色便也。
2.真證還是假證?縱觀20余年之經歷,臨床假癥頗多,水極似火,陰極似陽,處處可見假證!陽虛可見面赤如妝,可見咽部化膿,可見舌紅
無苔,可見脈數、脈實,可見便結尿赤,甚者可見高熱不退。皆假象也,不識假像,藥必增病,辨假之難,難于上青天!
前提:
1.人身一切,陽氣一處不到便是病。
2.陽虛者十之八九,陰虛者百無一見。
3.寒濕證十之八九。
二、論治,二難也
西醫重在診斷,診斷一旦明確,即可據可查之現成治療方案,中醫違矣,即使辨證明確,遣方用藥仍難矣。
同是氣血虧,是用八珍還是歸脾?
同是陽衰,是用四逆還是通脈?
同是四逆,是用仲景原方還是后世法?
用量之差,天淵之別也,療效之差,亦天淵也。即使是同一病證,即使是同一個人,同一時刻,不同的醫生,即或是高明之醫,方藥肯定也
大不同也。千人千方,萬人萬方,一人一方!后學諸君,有何可師可法?
論治之難,難于上青天。
醫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體會25:論三焦之陽
三焦者,人體一身之膜膈也,主通行三氣(元氣、谷氣、清氣),乃氣化之樞紐,乃人身最關要之大腑也。
三焦之陽,上焦以心肺統之,中焦以脾胃統之,下焦以肝腎統之。雖言三焦,其實一焦而已。其氣化相呼應。上焦陽衰,心肺之陽衰也。不
能統攝在上之津液也,故清涕不止,咳嗽不休可治之。姜桂加麻附辛可也。中焦陽虛,脾胃之陽衰也。中焦者上下陽氣交通之樞紐也。中焦
陽衰則寒濕水飲痞膈之證作矣。上之真陰不能下降,下之命火不能上交于心。陰陽不交,心腎不交也。故鄭氏理中湯最佳。理中溫中焦之陽
,法夏去其濕濁水飲,西砂辛香宣通中焦之滯塞也。下焦之陽衰,乃真火不足也。不能統下焦之關竅精血,遺尿、滑精、帶下、二便不禁,
諸癥作矣。 四逆湯類回陽救逆可也。
三焦乃是一焦,三陰乃是一陰。六氣乃是一氣,其陽衰甚則皆可于先后兩天著眼,以四逆、理中、回陽以救之、助之、挽之。沒有天地一統
的思想,不可以為醫也。
體會26:六經用藥之理
內經、仲景皆首重陽氣,陽氣者元氣也,真氣也,生氣也。六經本為一經,六氣本為一氣,三焦本為一焦,皆坎中真陽流行其間也。
陽氣為一身之本,只求陽氣充裕流暢,則萬病不生,故四逆、理中、桂萸為常備之藥。三陰病多陽氣衰,皆以少陰陽氣為其根本,故三陰病
多合病,并(bing)病,故三(san)陰(yin)(yin)陽(yang)藥(yao)多合而用之,回陽(yang)飲(yin)(附子、干姜、肉桂、炙甘草)為三(san)陰(yin)(yin)并(bing)治萬全之劑。但(dan)太陰(yin)(yin)之
本文地(di)址://n85e38t.cn/zhongyizatan/60525.html.
聲明: 我(wo)們(men)(men)致力于(yu)(yu)保護作者版權(quan)(qua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i)真(zhen)實(shi)出處,未(wei)能及(ji)時(shi)(shi)與(yu)作者取得聯系,或(huo)有(you)版權(quan)(quan)異議的,請聯系管(guan)理員,我(wo)們(men)(men)會立(li)即處理,本(ben)站(zhan)部分文字(zi)與(yu)圖片資源(yuan)來自(zi)于(yu)(yu)網絡,轉載是出于(yu)(yu)傳遞(di)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you)來源(yuan)標注錯(cuo)誤或(huo)侵犯(fan)了您的合法權(quan)(quan)益,請立(li)即通知我(wo)們(men)(men)(管(guan)理員郵箱(xiang):),情況屬實(shi),我(wo)們(men)(men)會第(di)一時(shi)(shi)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i)(shi)向您表示(shi)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