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育苗
①種(zhong)(zhong)子繁(fan)殖。初次種(zhong)(zhong)植(zhi)沒有扦插材(cai)料(liao)或大(da)面積種(zhong)(zhong)植(zhi)一(yi)般采(cai)用種(zhong)(zhong)子繁(fan)殖。因種(zhong)(zhong)子較(jiao)小(xiao),應采(cai)用育(yu)苗(miao)(miao)移(yi)栽(zai)的(de)方式。南方一(yi)般于(yu)(yu)初秋收(shou)種(zhong)(zhong)子后播(bo)(bo)種(zhong)(zhong),播(bo)(bo)后約7天(tian)出苗(miao)(miao),10天(tian)齊(qi)苗(miao)(miao)。北京(jing)露地栽(zai)培,早春約3~4月(yue)于(yu)(yu)保護地育(yu)苗(miao)(miao),終霜后移(yi)栽(zai)露地,因種(zhong)(zhong)子細小(xiao),播(bo)(bo)種(zhong)(zhong)地需精耕細作。播(bo)(bo)種(zhong)(zhong)量(liang)(liang)0.5克/平方米,播(bo)(bo)種(zhong)(zhong)時(shi)摻入細砂以(yi)使播(bo)(bo)種(zhong)(zhong)均勻。種(zhong)(zhong)子充足時(shi),也可以(yi)采(cai)用直播(bo)(bo)的(de)方式,如果(guo)草害嚴重應盡量(liang)(liang)避免直播(bo)(bo)。條件合適,苗(miao)(miao)齡約20~30天(tian)。
②分株(zhu)(zhu)繁殖。可根(gen)據各地氣候情況(kuang)而定,一(yi)般于較溫暖季節進行,分株(zhu)(zhu)的單株(zhu)(zhu)帶部分根(gen)群易于成活(huo)。
③扦(qian)(qian)(qian)插(cha)繁殖。用嫩枝扦(qian)(qian)(qian)插(cha),露地宜于春夏(xia)季進行,溫(wen)(wen)室中(zhong)則周年均可(ke)扦(qian)(qian)(qian)插(cha)。扦(qian)(qian)(qian)插(cha)材料要(yao)選擇健壯的枝梢(shao),長(chang)約6~10厘(li)米,帶一二(er)葉片于節(jie)下截(jie)斷。反(fan)之量大時要(yao)用苗(miao)床(chuang)扦(qian)(qian)(qian)插(cha),扦(qian)(qian)(qian)插(cha)行距(ju)5~10厘(li)米,株距(ju)5厘(li)米,深度為插(cha)條的1/3,苗(miao)床(chuang)上用素砂土或(huo)珍珠巖(yan)。繁殖量少(shao)時可(ke)用淺盆或(huo)木箱。扦(qian)(qian)(qian)插(cha)后適當遮光、保濕、保溫(wen)(wen),溫(wen)(wen)度較(jiao)高(gao)季節(jie),還需(xu)注意降溫(wen)(wen)。苗(miao)齡(ling)15~20天。也可(ke)以直接扦(qian)(qian)(qian)插(cha)定植(zhi)田間。
2)整地、施肥(fei)、做(zuo)畦。選用肥(fei)沃之砂(sha)壤土為(wei)佳(jia),土地需平(ping)(ping)整,易灌易排。每667平(ping)(ping)方(fang)米施腐熟有機肥(fei)3000~5000千克,并與土壤充分混(hun)合(he),做(zuo)成寬(kuan)1.2~1.5米、長8~10米的平(ping)(ping)畦,如果是直接(jie)播種,平(ping)(ping)畦需平(ping)(ping)、細、軟(ruan)。
3)定(ding)植(zhi)。1.2~1.5米寬平畦,種植(zhi)4行(xing),行(xing)距25~30厘(li)米,株距25厘(li)米,溫度高的地區,栽培收獲時(shi)間長,密度稀小一些(xie)為(wei)佳,反之則密度大一些(xie)。定(ding)植(zhi)后澆定(ding)植(zhi)水(shui)。
4)田間管理。土人參不耐(nai)澇,定植緩苗后即(ji)行(xing)淺中耕(geng),除雜草,無(wu)雨天每5~7天澆(jiao)一水,雨季(ji)要及(ji)時排除積水。保護地栽培冬季(ji)以提高溫度為主要管理措施,水分以少(shao)為佳,澆(jiao)水宜晴天上午進(jin)行(xing),以利排濕(shi),減(jian)少(shao)病害(hai)(hai)的發(fa)生(sheng)。每次采(cai)收嫩莖葉后施一次稀薄(bo)的液(ye)肥(fei)。土人參很少(shao)發(fa)生(sheng)病蟲害(hai)(hai),可(ke)以不使用農藥及(ji)化肥(fei),生(sheng)產無(wu)污染的綠色食品。
5)采(cai)收(shou)(shou)。通常定(ding)植后30天,植株(zhu)高(gao)約20厘米(mi)以(yi)(yi)上時,植株(zhu)下部(bu)約留(liu)6片(pian)葉(xie)采(cai)摘主莖尖,長(chang)約10厘米(mi)左右。以(yi)(yi)后每片(pian)葉(xie)腋(ye)上均能萌發一(yi)新芽梢,在花穗抽出前,應及時采(cai)收(shou)(shou)側芽梢,采(cai)摘葉(xie)基部(bu)留(liu)葉(xie)1~2片(pian)。產量因(yin)不同(tong)地區、不同(tong)栽培方式(shi)、收(shou)(shou)獲期長(chang)短等有很大差異。
土人(ren)參肉(rou)質根(gen)的(de)采收:夏末初秋(qiu)采挖肉(rou)質根(gen)或(huo)生(sheng)長(chang)期隨需而(er)采收。
6)留種(zhong)。留種(zhong)時(shi)宜成片(pian)或(huo)整畦集中(zhong)隔離種(zhong)植,株高約25厘米(mi)時(shi)采(cai)摘一(yi)次頂芽梢后,任其發生側芽。因蒴(shuo)果易爆裂,應及時(shi)分(fen)期采(cai)收。種(zhong)子產(chan)(chan)量較低,總計產(chan)(chan)量為100~300千克(ke)/公頃(qing)。《30種(zhong)新(xin)興葉(xie)菜栽培》文章來(lai)源:中(zhong)國農業網 日期:2006-08-17
1、選地整地:
(1)選地:伐林栽參宜選擇冷涼的山區、半山區,植被以柞樹、椴樹等針闊葉混交林或次生林為好。坡間以東北、東南緩坡地為宜,西南坡較差。土壤以腐殖質層厚、質地疏松,排水良好,滲水力強的棕色森林土、山地黃沙土為宜。土壤以微酸性和中性均可。林下栽參可選擇山區柞樹、椴樹林或混交林,以背陰坡或東坡為宜。土壤等條件同伐林栽參。農田栽參是利用農田地或撂荒地種參,以選擇有機質含量較高,質地疏松,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沙壤土為宜。
(2)整地:先清除場地上的喬木、灌木、樹枝、雜草及石塊,確定畦向,生產上多采用東南陽、東陽、東北陽,參農統稱“露水陽”,即東南陽參床為西南至東北走向;東陽參床為南北走向;東北陽參床為東南至西北走向。然后按參床方向和規格打樁作標記,耕翻土地最好在用地的前1年春季,伏前進行,使土壤充分熟化;深耕不能將地層黃土翻起來,于翌年立夏前后合攏,栽種前5~10天作畦。一般畦寬1~2m,深20~30cm,兩床間的修業道寬1.2~2m。將土均勻鋪平畦面,做畦時可結合施入基肥,多為腐熟的鹿糞、豬糞、堆肥、綠肥等。有的產區為提高土地利用率,將畦寬擴大到2~3m。
2、選種及催芽:選4~5年生長健壯的植株留種,采摘結實飽滿、無病蟲害的人參果實。將果實及時浸泡、揉搓,漂洗,除去果皮及果肉,洗出種子。干子經催芽處理后稱催芽子。催芽方法:一般多在室外催芽,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場地,清除表土,周圍挖排水溝和夾防風障。放置一個催芽箱處理種子。箱高40cm,寬90~100cm,長可按種量而定。箱周圍培土踏實,然后在箱底層鋪約10cm厚的細沙土。將1份干種子,經水浸24小時后,與3份沙土(2份腐殖土加1份沙子)混勻,裝入箱內,約20cm厚,最后上面覆蓋10cm厚的沙土。架棚以防強光暴曬和雨水進箱。要定期倒種、調水、調溫。種子裂口前每隔10~15天倒種1次,裂口后7~10天倒種1次。水分不足可在倒種前1天澆水調節,如水分過大,可以晾曬。種子裂口前,溫度保持在18℃~20℃,裂口后,保持在15℃左右。3個月左右種子基本裂口,即可播種。此外,有的產區在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空地挖窖,窖內放木框,進行催芽,方法與上述相似。也有的采取室內催芽,方法多為春播,其方法與室外催芽大體相同。
3、播種:春播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一般播催芽子,夏播于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北部產區多播干子,南部產區多播水子。種播于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播催芽子。各地要因地制宜掌握播期。
播種分穴播、條播、撤播3種:
(1)穴播:在參床面上用壓穴器按株行距3cm×;3cm、3cm×;5cm、4cm×;4cm或5cmX5cm規格壓穴,每穴播1粒種子,覆土4~5cm。
(2)條播:在床面上橫向按行距10cm,播幅5cm的規格,開5cm深的平底溝,將種均勻播在溝內,覆土4~5cm。
(3)撒播:從參床中間取出一部分床土,做5cm深,34cm寬的槽,用木耙將槽底摟成略弓形,將種子均勻撒在槽內,覆土5cm。播種覆土后均應輕輕鎮壓。播種量:穴播種15~20g/㎡,條播25~30g/mz,撒播30~35g/㎡。
播干子當年不出苗,翌年才出苗,因此播后將畦面覆蓋一層蒿草,其上再蓋10cm左右的土,以防雨水沖刷畦面,并起到保護安全越冬作用。
4、移栽:春栽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秋栽于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生產上多采用秋栽。
培育普通參多采用“3,3制”,即育苗3年,再移栽3年,6年收獲。也有的采用“2,2,2”,“4,2”或“2,4”制;培育邊條參多采用“3,3,3”制,即育苗3年,第1次移栽3年,第2年移栽3年,9年收獲,也有采用“4,3”或“3,2,3”制。
參栽多選擇根、須、蘆完整,芽胞肥大,參根健壯、漿足、無病蟲害的植株。培育邊條參要選主根長,體形順、分支少的參栽,還應下須整形,然后按參的大、小分等,分別栽植。做到邊起苗,邊選栽,邊栽植。
移栽前先將參床整平,放好移栽尺,按行距橫畦開槽,槽形可根據栽植方法而定。平栽,即參栽在畦內平置或根莖端略高。斜栽,即參栽與床面夾角呈30。,斜植于畦內。立栽,即參栽與床面夾角在50。以上,栽參的株行距可根據參栽大小,生長年限及培育參的類型而定,一般采用2年生參栽行距為20cm,3年和4年生參栽行距25cm;2年和3年生參栽株距10cm左右,4年生參栽15cm左右。栽時將畦邦兩邊最外1株參根朝畦內傾斜。栽后覆i整平,覆土厚度以參栽的芽胞距株面5~8cm為宜。栽后輕度鎮壓,使土壤緊密,以利保墑,并踏實畦邦以免透風。于結凍前畦面用草覆蓋,再置土10~15cm,以保安全越冬。
【栽培管理】
1、撤去越冬掩體及搭棚:翌春4月下旬左右,待畦床土化透,越冬芽尚未萌動時,將畦面防寒物撤掉,隨之整畦松土,深度以不傷根為度,并結合清理排水溝。
于出苗前搭棚,陰棚分全陰棚、單透棚、雙透棚、弓形棚及屋脊棚等。目前生產基本不采用全陰棚。
2、松土除草與追肥:一般5月中、下旬苗出齊后,進行第1次松土、除草,以后每隔20天左右進行1次,全年3~5次。松土后整平床面。采用雙透棚遮陰,松土后必須在床面覆蓋落葉,厚度為10cm左右,以調節土壤水分,防止土壤板結。
人參生長期,結合松土進行追肥。可在畦內行間開溝施入腐熟的豬糞、鹿糞、餅肥、蘇子(炒熟)等有機肥。也可用過磷酸鈣與腐殖土或腐熟的有機肥混合施入;還可進行根外追肥,即用2%的過磷酸鈣溶液進行葉面噴灑。
3、摘苗與扶苗培土:人參現苗開花前,將不留種和要起收商品的人參花蕾摘掉,以減少養分消耗,提高參根產量。摘蕾要選擇晴天進行,有利傷口愈合,不宜在陰雨天進行,易染病害。
對參床邊緣的人參地上植株,常伸出棚外,于6月上中旬結合松土,將參株向棚內傾斜或扶正,同時加厚覆土層并按實,防止植株倒伏。
4、調節光照:6月中旬,氣候逐漸升高,光照度強大,一般用蘆葦、秫秸或蒿等制成簾子,掛在參棚前后檐上,參農稱“掛花”。或用柞樹枝、榛柴棵等插在檐頭或畦邊,參農稱“插花”,以遮擋強光照射。但遮陰物應在處暑后拔除,以及時增加人參光照。
5、防旱排澇:人參生長過程中,要注意調節畦床濕度。干旱時,應將作業道上刨松,把水溝填平,在作業道上挖魚鱗坑,取作業道的土貼畦邦、畦頭等,以便保持土壤水分。也可在畦邦后開溝進行人工灌溉。有條件的可采用噴灌、滴灌、滲灌等方法。多雨季節,可在參地挖排水溝,坡度大的參地要挖攔洪溝,防止雨水向床內滲入或沖壞畦床;如果畦內水分過大,應增加松土次數,以調節土壤水分。
6、培土防寒:秋季播種和新移栽的人參,要在播種和移栽后,及時覆蓋防寒土,而田間生長的人參,在秋季植株枯萎后,要將殘莖枯葉清除,以防病蟲害的發生,然后在畦面上放一層蒿草,再覆蓋一層防寒土,一般厚度10~15cm,在覆防寒土時要挖好排水溝,以便排除早春“桃花水”。
7、病蟲害防治:
(1)病害:
①立枯病:是人參苗期主要病害。低溫多濕條件下極易發病,病菌侵害莖部;出現黃褐色病斑,隨后腐爛,縊縮,植株折倒,直至植株死亡。防治方法:適時松土,及時排水,避免土壤過濕,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在病區撒石灰粉,噴敵菌靈或退菌特;用五氯硝基苯按種子重量的0.2%~0.3%拌種;倒土做床時,按15g/㎡施人五氯硝基苯進行土壤消毒。
②銹腐病:從幼苗到成株均能染病,土壤黏重,通氣不良時發病嚴重。受害后,根及根莖病斑呈黃褐色,逐漸擴大,深入組織內部,造成腐爛和地上部枯死。防治方法:及時拔除病株,用石灰消毒;做畦時按10~15g/㎡的多菌靈進行土壤消毒,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或50%的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澆灌病穴。
③斑點病:一般6月上中旬開始發生,7~8月為發病盛期,雨季發病嚴重,蔓延很快。葉片病斑初期為圓形或不規則水漬狀,逐漸擴大呈暗褐色,易破碎。病斑擴至整個葉片時葉片即枯死。莖、花梗、葉柄染病呈暗褐色長斑。果實染病后,呈暗褐色或黑色干癟狀。
防治方法:及時清除并燒掉病葉及殘枝;人參展葉后定期噴1: 1:
120倍波爾多液;病害發生前或發生時,用5%田安水劑400倍液、5%可濕性菌特靈600~800倍液噴霧,發病嚴重時適當增加噴藥次數。
④疫病:夏季濕度大易發病。土壤黏重、板結時,更易發展蔓延。葉片受害后,呈暗綠色水漬狀;全株葉片染病后,枯萎、下垂;根染病呈黃褐色軟腐狀,根皮易剝離,內部組織呈黃色不規則花紋,有腥臭味。防治方法:保持參地有良好的通風及排水條件,苫好參棚,防止漏雨,及時清除中心病株,用5%石灰乳消毒病穴。發病初期噴灑1:1:
120倍波爾多液或敵克松500倍液等。
⑤菌核病:此病有黑菌核和紅菌核兩種。主要浸染4年生以上的參根,多在5~6月間發生,受害部分主要為根、蘆頭、芽苞。根受害后,內部組織呈軟腐狀,稍壓易破碎。發病前期植株略呈皺縮,后期枯萎死亡。防治方法:移栽時用退菌特10g/㎡進行土壤消毒;早春人參出土之前,噴灑1%硫酸銅溶液或有機汞殺菌劑800~1000倍液;移栽時用1:
10倍液大蒜汁浸栽10分鐘;早期帶土挖出病株,病穴用100倍硫酸銅溶液或石灰消毒,穴中換新土;注意早春排水,防止“桃花水”侵襲畦床;生育期要勤松土,提高土壤透氣性。
⑥根腐病:一般5月發病,6~7月危害嚴重。發病葉片萎縮,呈水燙狀,小葉柄軟化,葉片下垂,參根腐爛。防治方法:選擇排水良好,地勢較高的參地;防止陰棚漏雨,經常松土。生育期發生病株及時拔除,燒掉,病穴用石灰消毒,更換新土;移栽前用100倍代森鋅溶液浸參根10分鐘,但勿浸芽胞。
(2)蟲病:金葉蟲幼蟲為害根、根莖及種子,造成嚴重缺苗。螻蛄其成蟲或若蟲在參畦表土層下作縱橫隧道,咬斷幼苗,咀食參根,受害苗斷裂處常呈麻絲狀。蠐螬為害參苗和根部。地老虎幼蟲為害根莖和幼苗。綜合防治方法:①用人工捕捉、燈光及毒餌誘殺,施用毒土等方法。②播種或移栽地,在前1年進行秋翻,栽種當年多次耕翻。③用75%鋅硫乳油按種子量0.1%拌種;蟲害嚴重地塊用75%鋅硫乳油700倍液或90%敵百蟲1000倍液澆灌等。
【收獲與加工】
1、采收:普通參生長5~6年采收,邊條參生長8~9年采收,石柱參生長15年以上采收。采收以9月上中旬為宜。先拆除陰棚,然后割去地上植株。刨開畦邦,而后刨出人參。要深刨慢拉,防止傷根。人參漿氣不足,可在采收前10天左右,拆除陰棚,進行放雨,放陽,使人參充漿,提高產量。
2、加工:栽培品稱園參、野生的稱野生參。挖取后將鮮參除去莖葉及泥土,經沸水微燙或直接曬稱“白參”或“生曬參”;經糖水煮后曬干的稱“糖參”;經蒸熟后曬或烘干的稱“紅參”(包括邊條參、石柱參等)。此外,尚有參段、參須、白參須等。
【注】近年來吉林、黑龍江、遼寧省根據國內外市場需要,研制出湯通參、白人參(出口生曬參)、新開河參、長白山參、皇封參、活性參、充氮保鮮參、禮品參等新品種、新規格。
【藥材形狀】
1、野山參:主根與根略等長,似人字形、菱形或圓柱形,長2~10cm。表面灰黃色,具縱紋,上端具緊密而深陷的環狀橫紋,側根多為2條,須根細長,清晰不亂,有明顯的疣狀突起,習稱“珍珠疙瘩”。蘆頭干枯而堅實,上部扭曲,習稱“雁脖蘆”,蘆碗密集排成列環,較深,馬牙形、堆花形或圓形,下部較光滑而無蘆碗。蘆上有側生而下垂形似“棗核”的不定根氣清香,味甘微苦。
2、生曬參:主根呈紡錘形或圓柱形,長3~15cm,直徑1~2cm。表面灰黃色,上部或全體有疏淺斷續的粗橫紋及明顯的縱皺,下部有側根2~3條,并著生多數細長的須根。根莖(蘆頭)長1~4cm,直徑0.3~1.5cm,多拘攣而彎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窩狀莖痕(蘆碗)。質堅硬,斷面淡黃色,顯粉性,形成層環紋黃色,皮部有黃棕色的點狀樹脂道及放射狀裂隙。氣特異,味微苦而甘。
3、紅參:全長6~17cm,主根長3~10cm。表面紅棕色,半透明,偶見不透明的暗褐色斑塊,具縱溝、皺紋及細根痕,上部可見環紋,下部有2~3條扭曲交叉的側根。根莖(蘆頭)上有莖痕及1~2條完整或折斷的不定根。質硬而脆,斷面平坦,角質樣。氣微香,味微苦甘。
4、糖參:主(zhu)根長3~15cm,直徑0.7~3cm。表(biao)面(mian)白(bai)色或(huo)淺黃白(bai)色,可見針(zhen)刺(ci)所形(xing)成的針(zhen)痕,上部(bu)有(you)較多的斷(duan)續環紋。常(chang)具2~3條側根。質脆(cui),斷(duan)面(mian)白(bai)色,有(you)的具裂隙。氣微香,味(wei)甘微苦。
人(ren)參(can)菜適合(he)在南方種(zhong)植,那(nei)么你們知道人(ren)參(can)菜如何種(zhong)植嗎?下面是我(wo)精心為(wei)你整理的人(ren)參(can)菜種(zhong)植技術,一(yi)起來看看。
人參菜(cai)種(zhong)植技術 一(yi)、特征特性 株高30-60厘(li)米,直(zhi)(zhi)根系,主根圓(yuan)柱形(xing)、肥大肉質、微彎曲(qu)、表皮棕褐色(se)(se);莖(jing)(jing)直(zhi)(zhi)立(li),肉質;葉(xie)(xie)倒卵形(xing)或橢圓(yuan)形(xing),互生(sheng),肉質,全緣。花(hua)粉紅色(se)(se),圓(yuan)錐花(hua)序;果實(shi)圓(yuan)球形(xing)、紅色(se)(se),種(zhong)子小、圓(yuan)形(xing)、黑褐色(se)(se),千粒(li)重0.25~0.3克。 喜溫暖濕潤環境,耐熱,生(sheng)長適溫25~30℃,但宿根在(zai)0℃也能安全越冬。喜光,但也耐陰(yin)。莖(jing)(jing)葉(xie)(xie)生(sheng)長期要求(qiu)水分(fen)充足,否(fou)則,葉(xie)(xie)片小、品質差。對土(tu)壤的適應范圍較(jiao)廣,但以(yi)有機質豐(feng)富、疏(shu)松壤土(tu)栽培為(wei)宜(yi)。
二、無公害栽(zai)培(pei)技術
1、立地條件(jian)選(xuan)擇(ze) 無(wu)公(gong)害蔬菜(cai)生(sheng)產(chan),必須(xu)選(xuan)擇(ze)大氣(qi)、水(shui)(shui)質(zhi)(zhi)(zhi)(zhi)、土(tu)壤條件(jian)均(jun)符合無(wu)公(gong)害蔬菜(cai)產(chan)地生(sheng)態環(huan)境質(zhi)(zhi)(zhi)(zhi)量標準(zhun)的(de)區域進行(xing)生(sheng)產(chan)。大氣(qi)中(zhong)(zhong)的(de)氟化(hua)物(wu)(wu)、飄塵、二氧化(hua)硫、乙烯,水(shui)(shui)中(zhong)(zhong)的(de)有毒有害物(wu)(wu)質(zhi)(zhi)(zhi)(zhi)、PH值(zhi),土(tu)壤中(zhong)(zhong)的(de)重金屬、放射性物(wu)(wu)質(zhi)(zhi)(zhi)(zhi)、農(nong)藥(yao)殘留、病原菌(jun)、寄生(sheng)蟲等有害物(wu)(wu)質(zhi)(zhi)(zhi)(zhi)均(jun)不(bu)能超過(guo)無(wu)公(gong)害蔬菜(cai)生(sheng)產(chan)環(huan)境質(zhi)(zhi)(zhi)(zhi)量標準(zhun)。
2、栽培季(ji)節(jie) 土人參(can)在長江流域春、夏(xia)、秋季(ji)均可(ke)播(bo)種(也(ye)可(ke)采用扦插或分(fen)株)栽培,但以(yi)春季(ji)栽培為主。一般1月(yue)下(xia)旬至9月(yue)上旬均可(ke)播(bo)種育苗(miao),苗(miao)齡30~40天,3月(yue)至翌(yi)年11月(yue)陸續采收(shou)上市。
3、播(bo)(bo)種(zhong)(zhong)(zhong)育(yu)苗(miao) 苗(miao)床(chuang)選擇疏(shu)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tu)。播(bo)(bo)種(zhong)(zhong)(zhong)前深翻炕(kang)土(tu)10~15天,每畝(mu)施入(ru)腐熟人畜糞水1000~1500公斤作基(ji)肥,整細(xi)耙平(ping)。畝(mu)用種(zhong)(zhong)(zhong)量10克,苗(miao)床(chuang)約15平(ping)方米(mi)(mi)。播(bo)(bo)種(zhong)(zhong)(zhong)要求(qiu)均勻,適當稀播(bo)(bo)。播(bo)(bo)后覆蓋(gai)0.5厘米(mi)(mi)厚的“石谷子”或細(xi)土(tu),澆足底水,春季(ji)覆蓋(gai)薄(bo)膜,夏(xia)秋季(ji)覆蓋(gai)稻草或遮陽網,約10~12天后出苗(miao)。出苗(miao)后要及時揭除(chu)覆蓋(gai)物(wu),適時間苗(miao)防(fang)止徒長(chang),培育(yu)壯苗(miao)。當幼苗(miao)具有3~4片真葉時即(ji)可(ke)定植(zhi)。
4、定植(zhi) 定植(zhi)前深翻(fan)炕土(tu)7~10天,每畝(mu)施入(ru)TBS蔬菜專用肥50公斤,腐熟(shu)人畜糞水(shui)1000公斤作基肥,穴施,并與土(tu)壤充分拌勻。一般1.5米開廂(xiang),種5行,株距25~30厘(li)米,每畝(mu)定植(zhi)7000~8000株。定植(zhi)后施足定根(gen)清糞水(shui),以利成(cheng)活。
5、田間管理
① 追肥(fei) 定(ding)植后至第1次采(cai)收(shou)前(qian),要追施稀薄(bo)人畜(chu)糞(fen)(fen)水1~2次,每(mei)667平方米(mi)施1500公(gong)斤左右,以后每(mei)采(cai)收(shou)1次追肥(fei)1次,每(mei)667平方米(mi)施稀薄(bo)人畜(chu)糞(fen)(fen)水2000~2500公(gong)斤。如(ru)實行多年生(sheng)栽培,在地(di)(di)上(shang)部莖(jing)葉完全(quan)干枯后,于凍前(qian)割去莖(jing)桿,地(di)(di)表面鋪一層腐熟的有機肥(fei)1500~2000公(gong)斤,以利于防寒越(yue)冬和早春萌芽。
② 澆(jiao)水(shui)(shui) 一般是每采收1次(ci)結合追肥澆(jiao)1次(ci)透水(shui)(shui)。要經常保(bao)持(chi)土(tu)壤濕(shi)潤(run),以(yi)利莖葉迅速生長和保(bao)持(chi)產品鮮嫩。土(tu)人參不耐澇,多雨季節應(ying)注意排水(shui)(shui)。
③ 淺耕除(chu)草(cao) 田間雜(za)(za)草(cao)要及時除(chu)掉,如土(tu)壤不板結(jie),用手將雜(za)(za)草(cao)拔除(chu)即可;如土(tu)壤板結(jie)則行(xing)(xing)淺耕。淺耕深度(du)以(yi)3~4厘米為宜。實行(xing)(xing)多年(nian)生栽(zai)培可于(yu)冬(dong)前進(jin)行(xing)(xing)培土(tu)或覆(fu)蓋,以(yi)利于(yu)越冬(dong)和早春萌芽(ya),并提(ti)早上市。
6、病(bing)蟲(chong)(chong)害防治 土人參生(sheng)長(chang)勢(shi)強(qiang),抗蟲(chong)(chong)耐病(bing),一般(ban)不施用農藥,亦能(neng)獲得高產,達(da)到無公(gong)害生(sheng)產。
7、采收 定植后(hou)20~30天,株高約(yue)15厘米具(ju)5~6葉時(shi)即可采收,以(yi)后(hou)每隔10~15天采收1次,采收標準以(yi)莖梢(shao)脆(cui)嫩為度,一般用手可折斷(duan)為佳。梢(shao)長8~10厘米,扎成小捆上市。采收時(shi)注意留茬4~6厘米(留下基部2~3葉),利于新(xin)梢(shao)抽生。采收能抑制(zhi)開花,采收不(bu)及(ji)(ji)時(shi),開花早(zao),影響產量及(ji)(ji)品質,因(yin)此,及(ji)(ji)時(shi)采收是(shi)高產優質的保證。一般每667平方(fang)米產2500~3000公(gong)斤。
人(ren)參菜種植要(yao)點 1.繁殖(zhi)(zhi) 菜用土(tu)人(ren)參可用種子(zi)(zi)繁殖(zhi)(zhi)或扦(qian)(qian)插(cha)繁殖(zhi)(zhi),播(bo)種育苗(miao)時,種子(zi)(zi)摻(chan)沙播(bo)于精細整平的苗(miao)床上,播(bo)后(hou)(hou)蓋草并搭棚,以免下雨或淋(lin)水時沖走種子(zi)(zi)。播(bo)種量為每平方米(mi)0.5克左(zuo)右(you)。一般播(bo)后(hou)(hou)1周萌發(fa),3周苗(miao)齡幼苗(miao)(高(gao)約6~8厘(li)米(mi))即可定植于田間;也可直播(bo)。扦(qian)(qian)插(cha)繁殖(zhi)(zhi)時,用長(chang)(chang)8~10厘(li)米(mi)半成(cheng)(cheng)熟莖條插(cha)入苗(miao)床,待長(chang)(chang)根后(hou)(hou)(約15天)移植到大田;也可用長(chang)(chang)15~20厘(li)米(mi)的去(qu)葉成(cheng)(cheng)熟莖直接扦(qian)(qian)插(cha)定植。定植的株行(xing)(xing)距一般為25~30厘(li)米(mi)×30~40厘(li)米(mi)或20~35厘(li)米(mi)×20~30厘(li)米(mi),株行(xing)(xing)距大小與收獲方法(fa)和栽培持(chi)續時間長(chang)(chang)短有關。
2.田間(jian)管理 定(ding)植后要及時除草松土。每隔半個(ge)月施肥(fei)一次,以氮肥(fei)為主。干旱(han)時要經常灌溉。
3.病蟲害(hai)(hai)防治 菜用土人(ren)參無嚴重病蟲害(hai)(hai),偶(ou)爾在(zai)濕季(ji)有輕微(wei)葉斑病;少數昆蟲為害(hai)(hai)葉、花(hua)。
4.采(cai)(cai)收(shou) 一(yi)般(ban)定植(zhi)后(hou)5~8周(zhou),株高已過20厘米(mi)時(shi)開始采(cai)(cai)收(shou)。一(yi)般(ban)采(cai)(cai)收(shou)頂梢(shao),以(yi)促進側(ce)梢(shao)的(de)發育(yu),以(yi)后(hou)每隔(ge)15~20天采(cai)(cai)收(shou)一(yi)次,一(yi)般(ban)采(cai)(cai)收(shou)梢(shao)長15~20厘米(mi)。及時(shi)摘除花(hua)序有利莖葉生長。種(zhong)后(hou)半年重新種(zhong)植(zhi)可(ke)獲更佳(jia)栽培效果。產量(liang)可(ke)達每年每公頃(qing)100噸。
5.留種 在(zai)定(ding)植后7~8周(zhou)蒴果成(cheng)熟(shu)即要及時采收,種子生產高峰約(yue)在(zai)定(ding)植后10周(zhou),以后隨熟(shu)隨收。蒴果易爆裂,種子產量低,約(yue)每公頃100~300公斤。
人參菜的(de)利用方法 1、葉(xie)和嫩(nen)梢(shao)(shao),在植(zhi)株生長15-20厘米高(gao)度(du)時,便可不(bu)斷(duan)長出分枝,此時即(ji)可開始采摘。隨著不(bu)斷(duan)采摘,新的(de)嫩(nen)芽層出不(bu)窮。葉(xie)和芽梢(shao)(shao),肥厚脆嫩(nen),滑軟多(duo)汁(zhi)。無(wu)論炒食或做湯,均鮮嫩(nen)可口,營養豐富,食味(wei)獨特。加之抗病(bing)蟲害(hai)能(neng)力強,很少用農藥,是(shi)一種無(wu)公害(hai)蔬菜。
2、在(zai)每年秋(qiu)末(mo)到冬(dong)季,將根(gen)挖出,除去莖桿(gan)及細(xi)須根(gen),用清水(shui)洗凈(jing),刮去表皮,蒸(zheng)熟曬干備(bei)用。肉(rou)質堅實,表面(mian)呈棕褐色(se),斷面(mian)乳白色(se)。如2-3年采(cai)挖,則產量(liang)高,藥味濃,質量(liang)好。
>>>下一頁更多精彩“人參菜的栽培技術”?
人參菜Talinum trianglare(Jacy.)Willd.為馬齒莧科土人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名土人參,俗稱土高麗參、土洋參、菲菠菜、玉參、飛來參等。以采收嫩莖葉或地下膨大肉質根供食用,莖葉柔軟多汁,質地細嫩。人參菜原產于熱帶美洲中部,分布于西非、南美熱帶和東南亞等地區,在我國南方多處于野生狀態,生長在村寨屋前檐后,也常見于生長在屋頂上,群體一般較整齊,栽培馴化容易,目前在廣州有生產種植。
人參菜又叫飛來參、土人參等,屬馬齒莧科。原為野生,現經開發種植,為一種藥菜兼用、多年生草木植物。其根具有大補元氣、滋身壯體等功能,葉和嫩梢可食用,是高級保健菜肴。
人參菜的形狀:株高30-50厘米,直立,肉質,全體光滑無毛,主根粗壯有分枝,莖圓柱狀,下部有分枝,呈綠色或紫紅色,單葉互生,全緣,倒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兩性花,圓椎花序頂生或側生,花萼2枚,花瓣5枚,淡紫紅色。蒴果,球形,種子細小,扁平形,黑色。根肉肥厚,紡錘形,酷似東北人參。
人參菜的利用:1、葉和嫩梢,在植株生長15-20厘米高度時,便可不斷長出分枝,此時即可開始采摘。隨著不斷采摘,新的嫩芽層出不窮。葉和芽梢,肥厚脆嫩,滑軟多汁。無論炒食或做湯,均鮮嫩可口,營養豐富,食味獨特。加之抗病蟲害能力強,很少用農藥,是一種無公害蔬菜。2、在每年秋末到冬季,將根挖出,除去莖桿及細須根,用清水洗凈,刮去表皮,蒸熟曬干備用。肉質堅實,表面呈棕褐色,斷面乳白色。如2-3年采挖,則產量高,藥味濃,質量好。
人參菜的播種育苗:人參菜主要是種子繁殖,四季可播種,但以3-5月份為最適宜。播種前,將種子在陽光下曬1-2小時,以利發芽,然后拌以10倍以上泥沙土,均勻地播在苗床上。床土要求:土壤肥沃、疏松,團粒小,平整,溫潤。如土壤干燥,應先澆水,待水滲透后再播種。上面蓋一層細干糞、土皮灰或細泥沙,最后覆蓋塑料薄膜,以保持床土濕潤,促進發芽。少量播種,也可用花盆育苗。播種后,約10天左右即可出苗,此時應揭除塑料薄膜。因幼苗纖小細弱,應搭蓋遮陰物,以防日光照射或大雨沖淋。當苗株長至10厘米時,即可進行移栽。
人參菜的栽培管理:人參菜的適應性強,耐寒、耐旱、耐熱,基本無病蟲害發生,適于我國南北方腐植質土和沙質土壤種植生長,既可露地大面積種植,又宜在庭院、陽臺作盆景觀賞。栽種前,首先整地造畦,一般畦寬100厘米,畦高20-30厘米,行株距30×30(厘米),長度不限。栽種后,有計劃地進行澆水、中耕、除草等,平時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漬水,寧干勿澇。在苗期和開花期各施1次人糞尿水。如主作蔬菜用栽培,可增施肥水,促進芽葉萌發,提高產量;如作藥材用栽培,宜少施肥水,以增強藥效和質量。
人參菜的(de)藥用功能:人參菜性味甘、平。具有潤(run)肺生津(jin)、健脾(pi)補虛(xu)、清熱汗,調(diao)經(jing)止(zhi)帶,涼血消腫等,適(shi)于老人、婦(fu)女及(ji)一切體弱虛(xu)損者服用。如肺燥咳嗽(sou),脾(pi)虛(xu)勞倦,泄瀉,眩(xuan)暈潮(chao)熱,盜汗自(zi)汗,月經(jing)不調(diao),白(bai)帶,癤腫等
人參的種植需要施肥才能夠高產,那人參如何種植施肥呢?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人參種植施肥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種植人參施肥技術
人參、西洋參是多年生宿根植物,對肥料要求嚴格。經過專家研究發現它是一種喜鉀植物,它對鉀的吸收遠大于氮磷,也就是說鉀是決定人參是否高產的重要因素。而且隨著生長年限的增加,其中4—5年生人參對養分的需要量最高。
氮能促進葉綠素的形成和莖葉的生長,使人參發育健壯;磷可促進人參根系發育、使籽粒飽滿,增強抗寒、抗旱抗鹽堿能力;追鉀會提高光合作用,增強莖桿,促進根系發育,延緩衰老,提高產量和品質。但在使用時要配比合理。
人參的需氮磷鉀比例大致為2:0.5:3,這個比例中氮磷鉀來源包括可利用養分和我們需要施入的可利用養分。經檢測人參主產區土壤供肥特點是:全氮、堿解氮含量高,全磷含量較高,但有效磷缺乏,有效鉀中量或不足。因此專家們提出控制氮肥,增施鉀肥的方案。由于磷在土壤中易被固定,所以磷的施用量要加大,這就是三元素中磷的含量遠大于氮的原因。N、P、K比例為 10-23-12 的高磷鉀含量的三元素肥,恰好可滿足人參生長發育的需要。
有機肥和化肥的合理配施建議:
1. 播種和新栽參地 可用施爾康0.75—1.25公斤+三元素0.4—0.5公斤/丈。
2. 2—3年生和4—5年生:可用施爾康0.75—1.25公斤+三元素0.4—0.5公斤/丈。就是在氮磷鉀配合使用的同時要重視降解農藥化肥殘留、改善土壤品質、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的菌肥。
3. 追肥可用施爾康人參肥1斤/丈+三元素1斤/丈; 或二銨1斤/丈或過石2—5斤/丈+硫酸鉀0.5斤/丈;或施爾康人參肥1斤/丈+二銨1斤/丈或過石2—5斤/丈+硫酸鉀0.5斤/丈。采用撒施結合松土、澆水。
人參種植技術
選栽種人參的環境要求無水災、旱災、風災和凍害的地方。在平原地區地農田栽培人參,須選地勢高、土質疏松肥沃、保水力強、排水良好的土地。人參喜森林腐區質土,若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低,須在整地時添加有機肥料,使土壤肥沃、性狀接近森林腐殖質土。若以一般農田為栽培用地時,前茬以玉米、谷子、豆類、小麥較好;也可在春季播種玉米、豆類,夏季翻壓作綠肥,均施入1/3腐熟豬糞、腐熟落葉、綠肥(大豆稈節)、餅肥,1/3草炭,若土質嚴緊再加入適量細砂,與1/3畔面上反復翻拌3次,使之均勻,然后做成高畦。在拌土時應于每平方米施入過磷酸鈣0.01~0.025千克以增加肥力,或每平方米施入豬糞2.5千克,老房土1千克,豆餅、過磷酸鈣各0.5千克,與畦土拌勻。山坡地栽培人參,應選擇坡度為5~25度高燥的緩坡,臺地、山地一般20~30度為宜。坡度過大作業不方便,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宜選腐殖質較厚(13厘米左右)的土壤,有條件也應施入一定量基肥。
人參種植條件
對于人參的種植條件,適宜PH值為5.0-6.5的弱酸性土壤。地下水位高、低洼潮濕、通氣性差、易板結、排水不良的土壤、粘質土、堿性土壤等地不能栽培人參。各地實踐證明:農田栽參以有機質含量較高、土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質壤土為宜。地勢低洼積水的黏重土壤不宜選用。
播種的時候,由于土人參的種子很小,以育苗移栽較好,同時播種的地畦必須精耕細耙,畦土要細碎,畦面要平整。露地栽培以春栽較適宜,早春于3-4月間在溫室育苗,經霜后移植露地,或于4月下旬至5月露地直播。
在扦插的時候,要注意扦插材料要選擇健壯的枝稍,長約6-8厘米,帶2對葉片,于葉節下約0.5厘米處剪下,保濕備插。嫩枝扦插、露地扦插宜于春季進行,在溫室中以氣溫在20-30℃時進行較為適宜。
人參為陰性植物,對光的要求較嚴格,人參光的補償點約400勒克斯。光照由400勒克斯增加到10 000勒克斯,其光合速率似直線上升。光照過強, 植物矮小, 葉片厚而色黃。光照過弱, 植株細高, 葉片薄而濃綠, 生長不正常。所以, 在人參栽培時, 應進行遮蔭, 調節透光度, 避免強光直射, 利用散射光和折射光。人參生育的最適光強,隨緯度和氣溫而變,緯度高氣溫低所需光強大,反之則小,高緯度低溫地區為7000-22 000勒克斯,溫度較高的低緯度地區為7000~10000勒克斯。
催芽的時候,將1份種子混攔3份河沙,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噴霧土壤表面,提高出苗率。隨即裝入催芽箱中,置于室內或室外適當場所催芽,注意經常檢查翻倒,控制好溫度和溫度播種,吉林撫松常于6月下旬播干籽(上年采收干藏種子)
出苗前,應搭前檐高100-133厘米、后檐高66-100厘米棚遮蔭。隨起,隨栽,一般按行株距(15-30)×(6-12)厘米,平栽或斜栽,覆土5-9厘米。搭棚分全蔭棚、又透棚、單透棚或雙透大棚等蔭棚種類,可根據氣候、土質及地勢條件選擇。
人參細菌性軟腐病防治方法
人參細菌性軟腐病癥狀:主要為害根部。病斑呈褐色軟腐,邊緣清晰,圓形至不規則形,大小不一,常數個聯合,最后致整個參根軟腐。用手擠壓病斑,有白色菌膿溢出,具濃重的刺激性氣味。病情嚴重時整個參根組織腐爛解體。植株地上部初期表現葉片邊緣變黃,并微微向上卷曲;葉片上出現不規則狀棕黃色或紅色斑點。嚴重時全葉片呈現紫紅色,最后葉片萎蔫。萎蔫由可恢復性發展為不可恢復性。
人參細菌性軟腐病病原:病原為兩種細菌:(1)石竹假單胞桿菌Pseudomonas caryophylli Starr et Burkholder ,屬假單胞桿菌屬細菌。菌體桿狀,無莢膜,極生鞭毛,革蘭氏染色陰性。(2)胡蘿卜軟腐歐氏桿菌變種Erwinia carotovoravar. Carotovora Bya.,屬歐氏桿菌屬細菌。菌體為短桿狀,周生鞭毛,革蘭氏染色陰性。
人參細菌性軟腐病發病規律:人參軟腐細菌大量存在于土壤之中,土壤是軟腐細菌的越冬場所和初侵染源。細菌主要通過傷口侵入參根。當參根生長健壯,抗病力強時,病菌就處于潛伏狀態。參根的各個部位均可成為軟腐病菌的潛伏場所,尤以芽胞帶菌率最高。當參根生長衰弱,抗病力降低,或外部溫、濕度條件適合時參根便出現軟腐癥狀。發病后期常與鐮刀菌、絲核菌等真菌復合侵染,病斑外部出現真菌的菌絲體。
人參細菌性軟腐病防治措施:
(1)選擇地勢高燥的地塊栽參,防止土壤板結、積水;不使用帶傷口的種栽,移栽時要防止參根受傷。
(2)加強栽培管理,冬季及時防寒保護,注意防治地下害蟲,以減少傷口。
(3)土壤消毒:20%乙酸(suan)銅可濕性粉(fen)劑(ji)50克(ke)/簾撒施混拌;80%乙蒜素乳油1000~2000倍液(ye)噴(pen)淋;50%氯溴異氰(qing)尿酸(suan)水溶性粉(fen)1000倍液(ye)等。
本文地(di)址(zhi)://n85e38t.cn/zhongyizatan/35660.html.
聲明: 我們(men)致(zhi)力(li)于保護(hu)作者版權(quan),注(zhu)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i)真實(shi)出(chu)處,未能及時(shi)與作者取(qu)得聯(lian)系,或有版權(quan)異議(yi)的,請聯(lian)系管理(li)員(yuan),我們(men)會立即(ji)處理(li),本站部分文字(zi)與圖片資源(yuan)來自(zi)于網(wang)絡,轉載(zai)是(shi)出(chu)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yuan)標注(zhu)錯誤(wu)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an)益,請立即(ji)通(tong)知我們(men)(管理(li)員(yuan)郵箱:),情況(kuang)屬實(shi),我們(men)會第一時(shi)間予以刪除,并(bing)同時(shi)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術的人(ren)工栽培技術要點
下一篇(pian): 五指毛桃扦插(cha)栽培技術(野枇(pi)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