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家中醫院大夫頻遇這樣的病例:拿著醫院大夫開的處方,在不同醫院、藥店抓藥,效果相差很大
因中藥講究“道地”,貨源不一樣,療效便有所不同 患者應通過正規渠道購買,才能對癥下藥
近日,省城幾家中醫院大夫頻繁遇到這樣的病例:拿著醫院大夫開的處方,在不同醫院、藥店抓藥,療效相差很大。目前,省城中藥材市場的進貨渠道主要有哪些?中藥材質量憑什么方式檢驗?百姓怎樣選擇?11日,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
小藥店的藥吃了兩周不見好
前一陣,70多歲的老太郁琴因胃病到省中醫院就診,大夫先開了一周用量的處方。一周后,郁老太病情并無好轉,醫生便再次檢查,并為她更換藥方。又一周后,藥物仍無效。郁老太第三次來到醫院,大夫不解之下詢問,郁老太道出內情。原來,因小藥店的藥材比醫院便宜,她都是在外面抓藥。后來,郁老太在醫院抓藥并服用一周,病情很快好轉。
隨后,記者采訪省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市中醫院等醫院后得知,類似的病例,不少大夫都頻繁遇到過。
貨源不一樣療效有差別
11日,一業內人士在采訪時說,中藥特別講究“道地”。比如黃芪,山西生長3年的黃芪口碑最好,市場上賣30元一公斤;河北生長1年的黃芪,也就幾元一斤。同是黃芪,貨源不一樣,療效肯定也不同。
一張省中醫院呼吸科開具的一周用量的處方,醫院劃價68元;街邊小藥店劃價為49元、51元、54元不等。問及定價依據時,一藥店工作人員回答:“價格都經過了物價局批準,但因進貨渠道不同,藥品價格有差異也正常。”省中醫院大夫說:“物價局明確規定,醫院藥品可在進價基礎上自行加價15%以內。醫院的藥價也是按規定執行。”
進貨渠道“五花八門”
目前,省城中藥材進貨渠道并不統一,大醫院是固定的中藥企業配送,小藥店則是五花八門。加上中藥材很難靠肉眼、外觀來分辨好壞,導致中藥材市場出現監管“盲點”。
對此,省衛生廳中醫局只限于為中醫醫療機構與藥房入庫的質量檢驗情況、出庫的質量等把關,食藥監局也定期抽檢中藥飲片的合格情況,以確保市場秩序。業內人士表示,除相關部門加大對這一市場的監管外,群眾也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遇質量有問題的藥品要積極舉報,才有助于維護大家的合法權益。
藥材質量直接影響藥效
業內人士介紹,從專業角度講,辨別中藥材質量要從來源、炮制以及調劑等幾方面去看。
炮制,通俗地講,是將藥材切片后再統一散裝。一種藥材切成圓片或方片都是非常講究的,具有規律性與科學性,不能隨便切。
中藥材的劑量非常嚴格,非專業藥劑師,無法準確地配好醫生所開處方劑量。省城幾家中醫院藥劑師基本保證持證上崗,而小藥店抓藥的醫生,資質就很難保證。
受訪業內人士建議,中藥材講究多,患者切不可光對比價格來選擇購藥地點,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及藥店購買。遇到質量有問題的藥品,可去食藥監局進行詢問或投訴。
沒有的,國家生產標準都是統一的。
不管哪個廠家的產品,同一品種都要按國家的生產標準來執行。
至于藥效的話,可能會有稍許差異,畢竟原材料還分個好壞,現在的假藥也有。
(為什么因為生產廠家不一樣,藥的價格差別這么大呢,是同一種藥!)
因為每個廠家的綜合成本不一樣啊!原材料的好壞;包裝材料的好壞;下面經商的利潤差異;藥店的利潤差異。。。這些都是影響價格的因素啊。
不一樣,比如神農架的野菊花到其他地方就沒有香味了,許多藥物也是如此,比如人參,黃連(可以看得很分明——四川的黃顏色重于其他產地的),四大懷藥——看過《走遍中國》就會知道,藏紅花等。還是藥物對當地環境、人文因素的適應。
樓主的問題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你提出了一個關于對中藥劑型認識的問題。不同的劑型的療效結果是有差異的,主要是因為不同的制藥方法對藥物有效成分的析出和組成結果不同,所以不能單純以服用藥量的多少來論療效。
不行。
每張處方中的藥物有可能會區分先煎合后下的,一般芳香含有揮發油的后下,質地較重的藥物比如礦石類就要先煎。
醫生給患者開具2張處方的時候會告訴患者其中的原因,我們不能圖省事就把它們放到一起,切忌!
本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309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藥養顏配伍
下一篇: 中藥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