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疰為(wei)疰病(bing)之一,多(duo)認為(wei)是后世所說(shuo)的癆,以(yi)病(bing)程遷延(yan),具有(you)傳染(ran)性為(wei)特(te)點。臨床表現(xian)有(you)發(fa)熱(re)、咳嗽、盜汗、遺泄,或(huo)腹中有(you)塊(kuai),或(huo)腦后兩邊(bian)有(you)小(xiao)結核等(deng)。本(ben)病(bing)以(yi)陰虛內熱(re),痰火郁結為(wei)主(zhu),較少(shao)用藥酒治療。里選錄一方,可供臨證參考。(《本(ben)草綱目》)
【配方】芥(jie)子(研末)三升。
【制法】絹(juan)袋(dai)盛,八三斗酒中七日。
【主(zhu)治(zhi)】治(zhi)鬼(gui)疰勞氣。
【用(yong)法】溫服,一(yi)日三次。
說明:《本草(cao)綱目》卷(juan)二(er)十六芥子條(tiao)注曰“引廣濟方(fang)(fang)”,本方(fang)(fang)名系筆者所(suo)加(jia)。
【別名】黃金石(《本經》),石黃(《本草經集注》),黃石(《藥性論》),熏黃(《新修本草》),天陽石(《石藥爾雅》),雞冠石(《石雅》)。
【英文】Realgar【拉丁】Realgar【商品名】雄精、腰黃、雄黃、明雄黃(又名明雄)、刁雄、蘇維黃(又名蘇雄黃)、蘇尖(又名淘尖)、水窟雄黃。
【處方名】雄黃、飛雄黃、明雄、明雄黃、雄精、腰黃。
【性味】味辛、苦,性溫。有毒。
【歸經】歸肝、胃經。
【功效】解毒,殺蟲,燥濕,祛痰。
【考證】雄黃始載于《本經》,列為中品。《別錄》曰:“雄黃生武都(在今甘肅省)山谷、敦煌山(在今甘肅省)之陽。采無時。”《抱樸子》亦云:“雄黃當得武都山所出者,純而無雜,其赤如雞冠,光明曄曄者,乃可用耳。”《本草經集注》稱:“好者作雞冠色,不臭而堅實,若黯黑而虛軟者不好也。武都、氏羌是為仇池。宕昌(在甘肅)亦有,與仇池正同而小劣。”《新修本草》曰:“宕昌、武都者為佳,塊方數寸,明澈如雞冠,或以為枕,服之辟惡。”《本草圖經》曰:“今階州山中有之(在甘肅省)。形塊如丹砂,明澈不夾石,其色如雞冠者為真。”又曰:“又階州接西戎界,出一種水窟雄黃,生于山巖中有水泉流處,其石名青煙石、白鮮石。雄黃出其中,其塊大者如胡桃,小者如粟豆,上有孔竅,其色深紅而微紫,體極輕虛,而功用勝于常雄黃,丹灶家尤所貴重。”以上這些記載均為目前所用雄黃具有的特征及其主要產地,故古今所用雄黃的礦物來源完全相符。
①《名醫別錄》:“雄黃,生武都山谷,煌山之陽,采無時。”②陶弘景:“(雄黃)好者作雞冠色,不臭而堅實。若黯黑及虛軟者不好也。”③《唐本草》:“出石門名石黃者亦是雄黃,而通名黃金石。石門者最為劣爾。”④《日華子本草》:“雄黃,通赤亮者為上,驗之可以蟲死者為真,臭氣少,細嚼口中含湯不激辣者通用。”⑤《本草圖經》:“雄黃,今階州山中有之。形塊如丹砂,明澈不夾石,其色如雞冠者為真。又階州接西域界,出一種水窟雄黃,生于山巖中,有水泉流處。其石名青煙石、白鮮石,雄黃出其中,其塊大者如胡桃,小者如粟豆,上有孔竅,其色深紅而微紫,體極輕虛,而功用勝于常雄黃。”⑥《本草蒙筌》:“誤中(雄黃)毒者,防己解之。”
【藥源】為簡單硫化物類雄黃族礦物雄黃Realgar.
【形態】雄黃Realgar晶體結構屬單斜晶系。晶體細小,呈柱狀、短柱狀或針狀,但較少見。通常多呈粒狀,致密塊狀,有時呈土狀、粉末狀、皮殼狀集合體。橘紅色,表面或有暗黑及灰色的青色。條痕淺橘紅色。晶體呈金剛光澤,斷口樹脂光澤。硬度1.5~2,相對密度3.56,陽光久照會發生破壞而轉變為淡橘紅色粉末。錘擊之有刺鼻蒜臭。
雄黃主要為低溫熱液、火山熱液礦床中的典型礦物,與雌黃緊密共生。還見于溫泉沉積和硫質噴氣孔的沉積物里。偶而發現于煤層和褐鐵礦層中,為有機質分解所產生的硫化氫與含砷溶液作用的產物。主產于甘肅、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產地】主產于湖南慈利、石門,貴州郎岱、思南,湖北、甘肅、云南、四川亦產。銷全國各地,并出口。
【采收】雄黃在礦中質軟如泥,見空氣即變堅硬,一般用竹刀剔取其熟透部分,除去雜質泥土。
【炮制】《雷公炮炙論》:“搗如粉,水飛,澄去黑者曬干再研,方入藥用。”《千金要方》:“熟末如粉。”《圣惠方》:“研如粉,細研。”《局方》:“凡使,先打碎研細,水飛過,灰碗內鋪紙滲干,始入藥用。”《集驗方》:“搗為末,細篩。”《炮炙大法》:“研如飛塵,水飛數次。”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加適量水,共研至細,再加多量水,攪拌,待粗粉粒下沉,細粉粒懸浮,傾取上層混懸液,下沉部分再如上法反復操作多次,除去雜質,合并混懸波,靜置后,分取沉淀,晾干,研散。多外用,以解毒療癬斂瘡為主。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干燥處,防塵。
【商品情況】商品規格商品常分為雄黃、明雄、燒雄等規格。
(1)雄黃呈塊狀或粉末狀;深紅色或橙紅色;塊狀者又名蘇雄黃,有光澤;粉末狀者,質疏松易碎。藥用較廣。
(2)明雄又名雄精,多呈塊狀,鮮紅色,半透明,經加工成橢圓形,多隨身佩帶,作裝飾品,故又名腰黃。過去有的加工成杯狀,稱為雄黃杯。
(3)燒雄為雄黃提煉加工品。呈塊狀,色紫紅;無光澤;條痕黃色,質較硬脆,易砸碎,斷面膠質狀,不呈結晶性,常具細砂孔,微有硫黃氣味。主產貴州。含二硫化二砷(As2S2)低于雄黃。
雄精:赤如雞冠,光澤鮮艷,明徹不臭者。品質。
腰黃:色黃質輕,略透明,有光澤,品質較優,但次于雄精者。
雄黃:色紅勝于腰黃,而透明度及光澤又遜于腰黃者。
明雄黃:又名明雄。習指品質優良的雄黃。包括雄精和腰黃兩種。銷全國,并出口。
刁雄:為雄黃的提煉加工品。色紫紅無光澤,呈塊狀,質堅硬,砸碎斷面呈樹脂狀,微有臭氣。主供出口。
蘇維黃:又名蘇雄黃。雄黃之呈塊狀者。
蘇尖:又名淘尖。雄黃之呈粉末狀者。
水窟雄黃:產于武都地區者。
均以塊大、色紅、光澤鮮艷、透明不臭者為佳。
【藥材特征】本品為塊狀或粒狀集合體。多呈不規則塊狀。深紅色或橙紅色,表面常附有橙黃色細粉,手觸之染指;條痕橙色。微透明或半透明,晶面具金剛光澤。質較酥脆,易砸碎,斷面紅色至深紅色,具樹脂樣光澤。微有特異臭氣,味淡(有毒)。精礦粉為粉末狀或粉末集合體,質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黃色,無光澤。
以塊大、色紅、質酥脆、有光澤、無雜石者為佳。
飲片性狀:雄黃為極細膩的粉狀,橙紅色或淡黃色,質重,手觸之易被染成橙黃色,氣特異而刺鼻,味淡。
【藥材鑒別】雌黃與雄黃的性狀比較相似,但雌黃為黃色,雄黃則呈紅色或橘紅色,可以區別。
【應用】1.用于癰腫疔瘡,濕疹疥癬,蛇蟲咬傷。雄黃有良好解毒作用。治癰腫疔瘡,常與乳香、沒藥等活血消癰藥同用,如《外科全生集》醒消丸,治濕疹疥癬,配等量白礬為散,清茶調涂患處,以增強收濕止癢功效,如《醫宗金簽》二味拔毒散;治蟲蛇咬傷,可單用雄黃粉,香油調涂患處或用黃酒沖服。
2.用于蟲積腹痛。本品有殺蟲作用。可用于蛔蟲等腸寄生蟲病引起蟲積腹痛,常與檳榔、牽牛子等驅蟲藥同用。此外,亦治蟯蟲病引起的肛門瘙癢,可用本品與銅綠為末撒于肛門處,或用雄黃粉、凡士林制成的紗布條塞于肛門內。
此外,本品亦有燥濕祛痰、截瘧作用,還可用于哮喘、瘧疾、驚癇等證。
【用量】0.15-0.30g
【禁忌】本品辛熱有毒,內服宜慎,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外用亦不可大面積涂搽或長期持續使用,以免皮膚吸收畜積中毒。孕婦及陰虧血虛者禁服,其中毒癥狀主要為上吐下瀉。
【附方】1.治一切癰疽腫毒勢甚者用此藥二三次后,用豬蹄湯。雄黃一兩,明礬四兩,寒水石一兩(煅)。用滾水二三碗,乘熱入前藥末五錢,洗患處,以太乙真膏貼之。(《外科理例》雄黃解毒散)
2.治臁瘡日久雄黃二錢,陳艾五錢。青布卷作大捻,燒煙熏之。(《綱目》引《衛生雜興》)
3.治蛇纏瘡雄黃為末,醋調涂,仍用酒服。凡為蛇傷及蜂蠆、蜈蚣、毒蟲、顛犬所傷,皆可用。(《世醫得效方》)
4.治小兒一切丹毒雄黃一錢,蝸牛五十個,大黃末一兩。上共研為一處,用鐵銹水調搽患處。(《魯府禁方》牛黃消毒膏)
5.治痔瘡并腸紅雄黃一錢五分,五倍子一兩,白礬二錢。共研末,烏梅肉為丸。每服一錢,空心白湯下。(《醫方易簡》)
6.治積年冷瘺,出黃水不瘥雄黃半兩(細研),清油三兩,亂發半兩,硫黃半兩(細研),黃蠟半兩。上先以油煎亂發令焦盡,去滓,便入雄黃、硫黃及黃蠟,以慢火熬攪成膏。攤帛上貼之。(《圣惠方》雄黃膏)
7.治纏喉風及急喉痹,卒然倒仆,失音不語,或牙關緊急,不省人事,上膈壅熱,痰涎不利,咽喉腫痛,赤眼,癰腫,一切熱毒雄黃(研飛)、郁金各一分,巴豆(去皮,出油)十四個。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用熱茶清下七丸,吐出頑涎,立便蘇省,未吐再服。灌藥不下,即以刀、尺、鐵匙斡口灌之,吐瀉些小無妨。如小兒患喉嚨赤腫,及驚熱痰涎壅塞,服二丸或三丸,量兒大小加減。(《局方》解毒雄黃丸)
8.治遍身蟲疥、蟲癬雄黃、蛇床子各等分,俱研細,水銀減半。以豬油和搗勻,入水銀再研,以不見星為度。早晚以湯洗凈,搽藥。(《姜月峰家傳方》)
9.治癬雄黃粉,大酢和。先以新布拭之,令癬傷,敷之。(《千金翼方》)
10.治熱癤,痱,痤,疥,疹,風濕癢瘡明雄黃二錢,白礬一兩。上為末,茶清調化,鵝翎蘸掃。患之癢痛即止,痱粟自消。(《外科大成》二味消毒散)
11.治紫癜風,白癜風雄黃、雌黃、硫黃、白礬各等分。上為末,先以湯浴汗出,肥皂擦癜處洗凈,次用生姜切斷盡碎,蘸藥擦患處,過三日又洗又擦,五次愈。(《簡明醫彀》四神散)
12.治赤鼻雄黃五錢(用透明成塊,無石,紅色者為佳),硫黃五錢,陳小粉(真正者)。共研細末,合一處,用乳汁調敷。(《攝生眾妙方》)
13.治小兒牙齒黑蛀,氣臭疼痛雄黃二錢,麝香少許。上為細末,軟飯和為梃子。安在牙內。(《醫燈續焰》雄黃丸)
14.治楊梅瘡雄黃一錢半,杏仁三十粒(去皮),輕粉一錢。為末,洗凈,以雄豬膽汁調上。(《積德堂經驗方》)
15.治大麻瘋真漆一兩(入蟹黃五錢拌勻,曬之,漸漸去浮面上水),明雄黃、牙皂各五錢。和勻為丸,不可見日,陰干。每服三分,酒下。(《瘍醫大全》雄漆丸)醫學教育網搜集
16.治小兒諸癇雄黃、朱砂各等分。為末。每服一錢,豬心血、齏水調。(《直指方》)
17.治癲癇卒倒,常愈常發雄黃(水飛過)、膽星(俱研細)、蓖麻肉各等分。共研勻,米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早飯后服一錢,白湯下。(《方脈正宗》)
18.治破傷風雄黃一錢,防風二錢,草烏一錢。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溫酒調下。里和至愈可服,里不和不可服。(《保命集》發表雄黃散)
19.治中惡心痛,氣急脹滿,厭厭欲死雄黃半兩(細研),赤小豆半兩,瓜葉半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一錢,當吐立差。良久不吐,再服。(《圣惠方》雄黃散)
20.治老瘧,痰瘧用雄黃、瓜蒂、赤小豆等分為末。每服半錢,調用溫水下,以吐為度。(《古今醫統》)
21.治偏頭疼雄黃、細辛各等分。研令細。每用一字已下,左邊疼吹入右鼻,右邊疼吹入左鼻。(《博濟方》至靈散)
22.治腹脅痞塊雄黃一兩,白礬一兩。為末,面糊調膏攤貼。(《綱目》引《集玄方》)
23.治小兒蟲動,心腹撮痛,口吐涎沫干漆(炒令煙盡)、使君子(炮去亮)各三錢,雄黃(別研)半兩,麝香(別研)一錢。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煎苦楝根湯調下,不拘時候。(《楊氏家藏方》雄麝散)
24.治傳疰勞嗽、肺管有蟲,令人喉癢雄黃、安息香各一分,露蜂房(去子燒灰)、桃仁(去皮炒)各二分,麝少許。上為末。每用一錢,生艾葉入蜜研汁夾和,臨臥含化;仍燒艾以管子吸煙熏喉。(《直指方》雄黃散)
25.治中風舌強難言明雄黃、荊芥各等分。上為極細末,每服二錢,以豆酒調下。(《丹臺玉案》正舌湯)
26.治鼻息,鼻痔雄黃五分,枯礬五分,苦丁香三錢(鮮仍取汁)。上為末,調稀搽在患處。(《洞天奧旨》化癥丹)
【文獻】
《神農本草經》:味苦,平,寒。主治寒熱,鼠瘺,惡瘡,疽痔,死肌,殺精物,惡鬼,邪氣,百蟲,毒腫,勝五兵。
《名醫別錄》:味甘,大溫,有毒。主治疥蟲,匿瘡,目痛,鼻中息肉,及絕筋,破骨,百節中大風,積聚,癖氣,中惡,腹痛,鬼疰,殺諸蛇虺毒。
《藥性論》:味辛,有大毒。能治尸疰,辟百邪鬼魅,殺蠱毒。
《日華子本草》:微毒,治疥癬、風邪、癲癇、嵐瘴,一切蛇蟲犬獸咬傷。
《開寶本草》:味苦、甘,平,大溫,有毒。療疥蟲,匿瘡,目痛,鼻中息肉,及絕筋,破骨,百節中大風,積聚,癖氣,中惡,腹痛,鬼疰,殺諸蛇虺毒,解藜蘆毒,悅澤人面。
《本草衍義》:治蛇咬,焚之熏蛇遠去。又武都者,鐫磨成物形,終不免其臭。唐甄立言仕為太常丞,有道人病心腹滿煩,彌二歲。診曰:腹有蠱,誤食發而然。令餌雄黃一劑,少選,吐一蛇如拇指,無目,燒之有發氣,乃愈。此殺毒蠱之驗也。
《湯液本草》:氣溫。寒,味苦甘,有毒。
《本草》云:主寒熱鼠瘺惡瘡,疽痔死肌。療疥蟲蛪瘡,目痛,鼻中息肉,及絕筋破骨,百節中大風,積聚癖氣,中惡,腹痛,鬼疰。
《本草經疏》:雄黃稟火金之性,得正陽之氣以生。《本經》味苦,平,氣寒,有毒。《別錄》加甘,大溫。甄權言辛,大毒。察其功用,應是辛苦溫之藥,而甘寒則非也。氣味俱厚,升也陽也。入足陽明經。其主殺精物惡鬼邪氣,及中惡腹痛鬼疰者,蓋以陽明虛則邪惡易侵,陰氣勝則精鬼易憑,得陽氣之正者,能破幽暗,所以殺一切鬼邪,勝五兵也。寒熱鼠瘺惡瘡,疽痔死肌,疥蟲匿瘡諸證,皆濕熱留滯肌肉所致,久則浸*而生蟲,此藥苦辛,能燥濕殺蟲,故為瘡家要藥。其主鼻中息肉者,肺氣結也;癖氣者,大腸積滯也;筋骨斷絕者,氣血不續也。辛能散結滯,溫能通行氣血,辛溫相合而殺蟲,故能搜剔百節中大風積聚也。虺蛇陰物,藜蘆陰草,雄黃稟純陽之氣,所以善殺百蟲蛇虺毒,及解藜蘆毒也。《別錄》復有目痛及悅澤人面之語,悉非正治。
簡誤:雄黃殺蛇蟲咬毒,及傅疥癬、惡瘡、疔腫,澼鬼魅邪氣,在所必用。然而性熱有毒,外用易見其所長,內服難免其無害,凡在服餌,中病乃已,毋盡劑也。
《本草蒙筌》:味苦、甘,辛、氣平、寒。無毒。一云大溫有毒。只治瘡瘍。辟精魅鬼邪,殺蛇虺蟲毒。去鼻中息肉,破骨絕筋。除鼠瘺痔疽,積聚痃癖,誤中毒者,防己解之。
《本草乘雅》:雄,大也,武也,以將群也。黃,中色,男女之始生也。雄而黃,純而健者也。千金云:婦覺有妊,作絳囊盛,易女為男,此轉陽精旋于地產耳。鼠瘺曰寒熱病;惡瘡疽痔,皆名死肌;百骸焦府,悉屬地大故也。陰凝堅而黃中失,安能通理,雄力含弘而光大之,可稱大黃,大黃賦名將軍,此足當之矣。故功勝五兵,殺精物惡鬼邪氣,百蟲毒為害也。
《藥性解》:味苦甘,性平,有毒,不載經絡。主殺精魅鬼邪、蛇虺蠱毒、山嵐瘴毒、惡瘡死肌、疥癬蟲匿,百節中風,鼻中息肉,中惡腹痛。大塊通明、中無砂石者佳。
按:中其毒者,以防己解之。
《景岳全書》:味苦甘辛,性溫,有毒。消痰涎,治癲癇嵐瘴,瘧疾寒熱,伏暑瀉痢,酒癖,頭風眩暈。化瘀血。殺精物鬼疰,蠱毒邪氣,中惡腹痛,及蛇虺百蟲獸毒,疥癩疳蟲匿瘡。去鼻中息肉,癰疽腐肉,并鼠瘺廣瘡疽痔等毒。欲逐毒蛇,無如燒煙熏之,其畏遁尤速。
《本草備要》:重,解毒殺蟲。
辛溫有毒,得正陽之氣。入肝經氣分,搜肝強脾,散百節大風,殺百毒,辟鬼魅。治驚癇痰涎,頭痛眩運,暑瘧澼痢,泄瀉積聚。虞壅公道中冒暑,泄痢連月,夢至仙居,延之坐,壁中有詞云:暑毒在脾,濕氣連腳。不泄則痢,水痢則瘧。獨煉雄黃,蒸餅和藥,甘草作湯,食之安樂。別作治療,醫家大錯。如方服之遂愈。又能化血為水,燥濕殺蟲,治勞疳瘡疥蛇傷。
《本經逢原》:辛苦溫,微毒。
雄黃生山之陽,純陽之精,入足陽明經,得陽氣之正。能破陰邪,殺百蟲,辟百邪,故《本經》所主,皆陰邪濁惡之病。勝五兵者,功倍五毒之藥也。其治驚癇痰涎,及射工沙虱毒,與大蒜合搗涂之,同硝石煮服,立吐腹中毒蟲。《千金方》治疔腫惡瘡,先刺四邊及中心,以雄黃末敷之。《圣惠方》治傷寒狐惑,以雄黃燒于瓶中,熏其下部。《和劑局方》酒癥丸,同蝎尾、巴豆,治酒和痛利。《肘后方》以雄黃、礬石、甘草湯煮,治陰腫如斗。《經驗方》以雄黃細研,神曲糊丸,空心酒下四五分錢,麝香二錢為末,作二服酒下,治風狗咬傷。《外臺秘要》雄黃敷藥煎毒,《攝生妙用》雄黃、硫黃、綠豆粉,人乳調敷酒齇鼻赤,不過三五次愈。《痘疹證治》以雄黃一錢,紫草三錢為末,胭脂汁調,先以銀簪挑破搽痘疔。《萬氏方》治癰瘍漫腫,色不欣赤,明雄黃細末三分,雞子破殼調入,飯上蒸熟食之,重者不過三枚即消。《圣濟錄》以雄黃、豬膽汁調敷白禿頭瘡。熏黃治惡瘡疥癬,殺蟲虱,和諸藥,熏嗽,《千金方》有咳嗽熏法。
《本草求真》:[批]散結行氣,殺蟲辟惡。
雄黃專入胃、肝。生山之陽,得氣之正,味辛而苦,氣溫有毒。凡人陽氣虛則邪易侵,陰氣勝則鬼易憑,負二氣之精者,能破群妖,受陽氣之正者,能辟幽暗。故能治寒熱鼠瘺,惡瘡疽痔,死肌疥蠱,蛪瘡諸癥,皆由濕熱侵于肌肉而成,服此辛以散結,溫以行氣,辛溫相合而蟲殺,故能搜剔百節中風寒積聚也。是以《圣惠方》之治狐惑;雄黃半兩,燒于瓶中,即止。《肘后方》之治陰腫如斗;雄黃、礬石各二兩,甘草一尺,水浸。家秘方之消瘧母;《急救方》之治風狗咬傷;《圣濟》之治白禿頭瘡,雄黃、豬膽汁和敷之。何一不用雄黃以為調治。虞雍公允文感暑下痢,連月不瘥,忽夢仙官延坐,壁間有藥方,其辭云,暑毒在脾,濕氣連腳,不泄則痢,不痢則瘧,獨煉雄黃,蒸餅和藥,別作治療,醫家大錯,公依方服愈。至云能解蛇虺、藜蘆等毒,以其蛇屬陰物,藜屬陰草也。宗奭曰:焚之蛇皆遠去。瘜肉癖氣能治者,以其一屬氣結,一屬積滯也。目痛能愈者,以其肝得辛散之意也。
《得配本草》:苦,溫,有毒。入肝經陽分,得陽土之精,搜肝氣,瀉肝風,解百毒,治惡瘡,去死肌,辟鬼邪,療驚癇,除瘧痢,消涎積,殺諸蟲。
得淮棗去核,納雄黃包之,燈上燒化為末,摻走馬牙疳,得水調服五錢,治發癥飲油;得黑鉛,治結陰便血。配荊芥穗末,治中風舌強;配硫黃、水粉,用頭生乳汁調,敷鼻準赤色;配白芷末酒服,治破傷風;配青黛末水調,治飲食毒;配白礬、甘草,浸陰腫如斗;配紫草末、胭脂汁,調涂痘疔;先以銀刀挑破,搽之極效。配蟾酥、蔥、蜜,搗敷疔瘡惡毒;配細辛為末吹鼻,治偏頭風痛,左痛吹右,右痛吹左。配朱砂、豬心血調服。治癲癇。
《本草分經》:辛,溫。獨入厥陰氣分。搜肝氣,散肝風,能化血為水,燥濕殺蟲,解百毒。
【醫論】論雄黃苦辛入肝、燥濕殺蟲,為瘡家要藥 ①李時珍:“雄黃,乃治瘡殺毒要藥也。而入肝經氣分,故肝風,肝氣,驚癇,痰涎,頭痛眩暈,暑瘧泄痢,積聚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為水。而方士乃煉治服餌,神異其說,被其毒者多矣。”(《綱目》)②繆希雍:“雄黃,《本經》味苦平,氣寒有毒。《別錄》加甘,大溫。甄權言平,大毒。察其功用,應是辛苦溫之藥,而甘寒則非也。其主寒熱,鼠瘺,惡瘡,疽痔,疥蟲,(上匿下蟲)瘡諸證,皆濕熱留滯肌肉所致,久則浸*而生蟲,此藥苦辛,能燥濕殺蟲,故為瘡家要藥。其主鼻中息肉者,口(肺)氣結也;癖氣者,大腸積滯也;筋骨斷絕者,氣血不續也。辛能散結滯,溫能通行氣血,辛溫相合而殺蟲,故能搜剔百節中大風積聚也。”(《本草經疏》)
【成分】主含四硫化坤As4S4(其化學代表式為As2S2);尚含少量鋁、鐵、鈣、鎂、硅等元素。
【藥理】體外試驗(yan)對常(chang)見化膿性(xing)球菌,腸道(dao)致(zhi)(zhi)病(bing)菌,人型、牛型結(jie)核桿菌,恥垢(gou)桿菌及堇色(se)毛(mao)菌等常(chang)見致(zhi)(zhi)病(bing)性(xing)皮膚真菌有(you)抑制作(zuo)用(yong)。
過去讀《紅樓夢》,見賈寶玉為林黛玉開藥,開出一副古怪的方子,其中主要的藥是古墳中富貴人頭上戴的珠子。賈寶玉小小年紀,居然精于方藥,這當然是小說家曹雪芹給他的本事。據紅學家們講,讀《紅樓夢》就是讀百科全書,你想知道的知識,里面都有,如果不信,你試讀一下里面的菜肴,馬上就能夠知道茄子怎么做得不像茄子,從而擁有廣博的烹調知識。至于“政治家看見排滿”云云,那自然是要讓熱衷政治學原理的人去讀了。我自己則很想從《紅樓夢》里讀出醫學來,但賈寶玉的藥方卻讓我懷疑醫學必不能像做雞汁茄丁那樣簡單。懷疑的理由在哪兒,我也說不清楚。
考真珠(珍珠)入藥,并不奇怪,真珠“入厥陰肝經,故能安魂定魄,明目治聾”,可知是常用藥物。但用古墳里死人頭上的真珠,總是有點出奇了。《本草綱目》的著者李時珍也特別說明:“凡入藥不用首飾及見尸氣者,以人乳浸三日,煮過……”似乎李時珍的時代,醫家一般都要用死人頭上的珍珠,功效大概比新鮮真珠強。賈寶玉一定讀過李時珍這部士大夫人人皆讀的藥典,但從治療林黛玉“先天生的弱”這種內癥來看,未必照搬藥典,而是獨出心意。“醫特意耳”,賈寶玉不但懂得,而且還是長于創“意”的主兒,他想到黛玉身上的陰氣太重,所以必要用墓穴里浸淫了多年陰氣的珠子做主藥,才能以陰化陰。不要以為賈寶玉隨便說著玩,他對林小姐可不敢亂來,合府上下也都拿他的話當真呢。合成這副藥,按說在賈府是沒問題的,但林小姐是否服它,小說未作交代,我們也不必追究。
倒是聯想到南朝醫人徐嗣伯類似的故事。《太平廣記》描寫徐嗣伯,也是一個善于用墳墓中物作奇方的人:
徐嗣伯字德紹,善清言,精于醫術。曾有一嫗患滯瘀,積年不瘥,嗣伯為之診疾,曰,此尸注也,當須死人枕煮服之,可愈。于是就古冢中得一枕,枕已半邊腐缺,服之即瘥。后秣陵人張景,年十五,腹脹面黃,眾醫不療,以問嗣伯,嗣伯曰,此石蚍耳,當以死人枕煮服之。依語煮枕以服之,得大利蛔蟲頭堅如石者五六升許,病即瘥。后沈僧翼眼痛,又多見鬼物,以問之嗣伯,曰,邪氣入肝,可覓死人枕煮服之,竟,可埋枕于故處。如其言,又愈。王晏知而問之曰,三病不同,而皆用死人枕療之俱瘥,何也?答曰,尸注者,鬼氣也,伏而未起,故令人沉滯,得死人枕促之魂氣飛越不復附體,故尸注可瘥;石蚍者,醫療既僻,蛻蟲轉堅,世間藥不能除,所以須鬼物驅之,然后可散也,夫邪氣入肝,故使眼痛而見魍魎,應須邪物以釣其氣因而去之,所以令埋于故處也。晏深嘆其神妙。
看徐氏藥方之奇,賈寶玉卻又有大不如了。說起來名醫不容易做,但如徐嗣伯卻有何難哉,只要把死人枕拿來反復使用就是了。徐氏的時代,士大夫和道家的清談之風早已吹進了醫學,所以醫人中像徐氏論藥這般玄論,正是彼時的一種時尚。醫學向玄理方向演變,恰恰需要徐嗣伯這樣的人的推進;而藥之一道至此日漸背離了它的固有物性,超出人們的常識和知性范圍,變得奇異玄深了。當然奇方之出,實際上并非哪一個醫家的事,而是整個時代思維方式怪異化的反映。與當時整個文化上的“志怪”(如《搜神記》等)思潮相聯系,醫藥之異,顯然代表了其中一個方面,而且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方面。
由此,要說到南宋一部醫著——張杲的《醫說》。東晉、南朝以后,醫學的發展從技藝角度審視,尤以藥方學為顯著,唐孫思邈將藥方之用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宋代則是藥方學總結時期,官方和民間醫人的醫方著述將前代方藥搜羅殆盡,這中間的收錄,自然少不了各式各樣徐嗣伯式的奇方在內。時間上稍晚一點的《醫說》,就是私人著述中有代表性的一種。據為《醫說》作序的羅頊講,著者“喜觀書,五十年間凡書之有及于醫者必記之”,可知這部書的博洽,所謂“博采傳記,考古援今,遠追昔人素書之遺,近質當世諛聞之妄,推見至真,開悟后學,紀次殆千余條,或由夢感,或與神通,積眾口已效之傳,而病癥方論若合符契,略無一事抵牾……”正因為它有這樣的特點,所以有關奇方的記述也特別多,幾乎隨處可見,夸張一點可以說集中了前代迄于宋中國所有的怪醫怪藥。老實講,讀這部書的感覺真像讀一部傳奇,愛看,卻做不到整襟肅容,反而每每有一種游戲感。張杲與他的伯祖、祖父、父親三世為醫,他的伯祖又師從過北宋著名醫人龐安時,到張杲時據傳對醫理更加精通,所以他同時的友人與弟子后學,都以“勤于醫心”、“盡于醫理”這些話來稱許這部《醫說》的嚴肅性。而我們的感受卻與之不同,大約我們的好奇心太強了。
羅頊在他的序中以著者友人的身份申明:
醫家之書,本之以《素問》、《靈樞》,廣之以《難經》、《脈訣》,而藥之君臣佐使咸萃于《本草》,世固不外是而為醫也。今有出一奇以起人之沉疴,則必相與驚異,以為昔人所未到。自明者觀之,其不有似于背水陣乎?故余知是書之有益也。
推敲羅序的意思,原來這部書記述歷代醫學事跡的目的,即要在經典醫書之外特別補述醫之為奇為異者,而醫之一道,也就存乎奇方異法的運用之中。這部書所能起到的效果,在當時閱讀者那里已經得到證實,同為南宋人的徐杲讀過后說:
余曩讀《千金方》間遇一二奇證,扣諸醫莫能識疑,蓄既久,因念華佗不世出,將終無所質究。及……得張君季明所謂《醫說》者而閱之,于是前者之疑,渙然釋,豁然悟而且嘆曰,是說其有濟于世也博矣。
至于這部紀奇說異的書對世人究竟有多大教益和幫助,只有羅頊與徐杲知道。但《醫說》對我們的閱讀來說,重要的不在于估價它的作用,而在于了解它紀述和論說醫藥的觀點立場。當我們以傳奇的眼光對待它時,實際上我們看到了這部書理論背景上的虛擬性和未知性。這并不是指所有那些出自古今傳記里的奇方異法都是偽造的,都不值得作為病癥方論的參證材料,而是指那些奇方異法的背后,分明有一個按照中國陰陽學說建立起來的敘事結構和解釋體系,正是它消解了醫學理論的實證性而將其虛構化了。借助陰陽學說的理論,張杲關于前代醫跡的紀述和論說,不可避免地進入“夢感”、“神通”之類不可知的玄思臆想當中,全書的主體便成為一部醫學志異全抄。當然其中也有一些著述者的取舍,比如對于神仙服食之類的質疑與拒絕,顯然在醫學與道教神仙方術之間劃出了一條警戒線。張杲著述的時代,正是兩宋理學興盛期,他是以儒者自許的,他的醫學觀點當來自宋儒理學中的新陰陽學說,所以盡管他對神仙服食持否定態度,但并不妨礙他更加自覺地站在陰陽學說的立場上敘寫那些奇異的醫藥故事。茲取一例,以資談論:
韶州南七十里曰古田,有富家婦人陳氏,抱異疾,常日無他苦,每遇微風吹拂,則股間一點奇癢,爬搔不停手,已而舉體皆然,逮于發厥,凡三日醒,及坐有聲如咳,其身乍前乍后,若搖兀之狀,率以百數甫少定,又經日,始困臥不知人,累夕愈,至不敢出戶,更十醫弗效。醫劉大用視之,曰,吾得其證矣。先與藥一服,取數珠一串來,病家莫知何用也。當婦人搖兀時,記其疏數之節,已覺微減。然后云,是名鬼疰,因入神廟看,為邪所憑,致精彩蕩越,法當用死人枕煎湯飲之,既飲大瀉數行,宿疴脫然。大用曰,用畢當送還原處,如滯留,使人癲狂,蓋但借其氣爾。
又是用死(si)人枕做藥,你看巧是不巧,妙是不妙?“鬼神(shen)者,陰(yin)陽(yang)二氣之良能也”。
提醒(xing)您(nin):奇方(fang)偏(pian)方(fang)秘方(fang)等之瑣(suo)談 此民間偏(pian)方(fang)來源于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卷柏,別名九死還魂草,雖然它被稱為卷柏,但它與柏樹沒有血緣關系,它們只在葉子上相似。
九死還魂草屬石松科卷柏屬卷柏屬多年生草本蕨類植物,外形類似佛手柑,高5-18厘米,主莖短而粗,莖上有許多不定根;頂圓叢生枝呈蓮座狀,分枝呈扇形,分枝呈放射狀和展開狀,背枝和腹枝。樹枝叢生直立,干后呈拳頭狀卷曲,濕時膨大,葉面呈瓦狀。其葉小,異形,有鱗,有兩排腹背部,交替排列。
它屬于蕨類植物,由孢子繁殖,沒有種子。大孢子囊和小孢子囊所產生的異形孢子進行繁殖。
廣泛分布于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浙江、江蘇、江西、湖南、陜西、河北、山東、遼寧、吉林等地。主要產區有山東、遼寧、河北。
一,神奇的生存本領
大多數植物喜歡生長在光線充足、土壤肥沃、雨水充沛的舒適地方。九死一生的還魂草喜歡把家放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懸崖上。這些地方通常奇石叢生,土壤貧瘠,營養不良,蓄水能力差。它的生長水源全靠雨水滋潤。
為了在久旱不雨的嚴酷環境中生存,九死一生的還魂草被迫練就了神奇的生存“本領”,以便能夠繁衍生息,世代相傳。
一是“死而復生”能力。當天氣干燥時,它的枝條卷起并縮成一團,處于假死狀態。一旦被雨淋濕了,它就會醒過來。它必須經歷多次“死亡”和“復活”才能成長和繁衍。隨著水在環境中的存在與否,它的生與死也會交替出現。
就是說,當天氣干燥時,它的樹枝會卷起并縮成一團,以保持體內的水分。在極端干旱的情況下,體內的水分甚至可以降低到5%以下,幾乎成為“干草”!這是其他植物無法承受的生命之重!因為即使生活在沙漠地區的植物體內的水分含量也不能低于16%,否則植物細胞中的原生質就會被破壞和死亡。此時,九死一生的還魂草進入“假死”的休眠狀態。
二是九死還魂草的另一個神功是“搬家”!在人們的印象中,植物不能移動。但它在南美洲的“堂兄”,不僅有能力在原地“裝死”,而且有能力離開生長的地方,找到一個有水的新家。在旱季,它們的根可以自己從土壤中分離出來,然后卷成一團。草球隨風向前滾動。一旦遇到水分多的地方,草球就會膨脹成原來的狀態,樹根會再次鉆入土壤中吸收水分。自然,當水資源短缺,在家里不舒服時,它會重新收拾行裝,出去散步。因此,這種植物也被稱為“旅游植物”。
二,神奇的藥效
卷柏具有藥效,并傳承至今。古代醫家稱其為珍稀仙草。《名醫別錄》稱其能“強陰益精”;《藥性本草》則更出奇,說它“治尸疰鬼疰”,使“百邪鬼魅啼泣”《神農本草經》中說卷柏驅“五臟邪氣,久服輕身”。
人們通常在春秋兩季收獲、曬干、貯藏,但春天最好選擇青嫩的。味辛,性平,歸肝、心二經。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卷柏中含有海藻糖、黃酮類化合物、氨基酸、鞣質等成分,黃酮類化合物包括芹菜素、雙歧豆蔻、側柏雙歧豆蔻和異色氨酸。卷柏具有抑菌、鎮痛、平滑肌肉、解痙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九死歸魂整草入藥,有消炎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治療咯血、吐血、便血、肛腸脫垂、月經過多、子宮出血、閉經、風濕痛、外傷、出血、感冒、吐血等疾病。將九死還魂草粉涂在寶寶的肚臍上,可以消炎止血,效果非常好。
它也是治療瘀傷和出血的神奇中草藥。具有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和經絡循環的作用。一般來說,跌傷或瘀傷引起的藍紫色、血腫和疼痛,可以通過喝一點葉茶來緩解;如果皮膚沒有破損,湯的殘渣也可以外敷。作為止血收斂劑,可用于外傷性出血及刀傷的治療。
三,神奇的傳說
在民間,對卷柏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昆侖山上有一個金光閃閃的天池,那是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在天池湖畔,有一種仙草,具有救人的神奇力量。有一年,人民遭受了嚴重的旱災和瘟疫,成千上萬的人喪生。生活在天池的龍女不忍心看到人間的災難。她悄悄地把生長在天池岸邊的仙草帶到了人間。她用仙草治病,拯救眾生。那些死去的人重生了。龍王得知此事,大發雷霆,將龍女打下凡間。龍女來到人間后,甘愿化為一個還魂草,以拯救眾生。
看來,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是人類(lei)永恒的主題!
中醫學是我國的國粹,也是幾千年來前人不斷積累發展所得!某種藥物治療什么病癥,有什么效果,劑量怎樣,都是經過許多人辛苦得來!李時珍只是其中的一個人,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結合古人所記載以及自身行醫所得,通過集合、整理、分類寫成《本草綱目》。
并不是(shi)說一定(ding)是(shi)他患上了某種疾病,通過自己治療所(suo)得,或者是(shi)一定(ding)要吃(chi)過才知道(dao)藥物(wu)有什么作用。
本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30051.html.
聲明: 我(wo)(wo)們致力于(yu)保護作(zuo)者(zhe)版權,注重分(fen)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i)真實(shi)出(chu)處(chu),未能及時與(yu)作(zuo)者(zhe)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yi)議的,請聯系管理(li)(li)員,我(wo)(wo)們會立即(ji)處(chu)理(li)(li),本站部分(fen)文字與(yu)圖片資(zi)源(yuan)來自于(yu)網絡(luo),轉載(zai)是出(chu)于(yu)傳(chuan)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yuan)標(biao)注錯誤(wu)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yi),請立即(ji)通知我(wo)(wo)們(管理(li)(li)員郵箱:),情況屬實(shi),我(wo)(wo)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chu),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shang)一(yi)篇: 飲酒令人不(bu)醉方(fang)(一)——(解酒毒)
下一(yi)篇(pian): 苦參釀(niang)酒方——(癩(lai)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