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雜談

重視精神和心理疾病用藥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醫案日記 2023-05-05 16:55:57

重視精神和心理疾病用藥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本報訊 記者楊六香報道 對治療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的藥物來說,除有效性外,能決定其最終治療效果的,還有耐受性和安全性,因此對二者要高度重視。這是7月31日~8月1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精神學與臨床心理國際新進展論壇”上,有關專家形成的共識。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副所長趙靖平教授介紹說,所謂藥物耐受性是指具有時限性、便于處理的非致命的藥物反應;安全性是指急性發生或慢性遷延的危及人體生命安全的事件。有時耐受性事件可轉化為安全性事件。抗精神病藥物可以引起多種耐受性和安全性后果。

趙靖平舉例說,服用抗精神病藥物者心源性猝死的風險是未服藥者的兩倍,其發生與劑量關系密切,這可能與服藥所導致的低鉀、阿—斯綜合征、QTc間期延長等有關。抗精神病藥還可引起錐體外系不良反應,表現為運動不能或運動過少、靜坐不能、肌張力障礙和遲發性運動障礙,這是由過度阻斷黑質紋狀體通路的D2受體所造成。錐體外系不良反應除引起主觀不適外,也會增加患者的病恥感。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40%~60%的人存在超重或者肥胖,而肥胖增加了這些患者的糖尿病、心血管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同時也增加了患腫瘤的風險。因此趙靖平提示說,在藥物治療的頭6個月應該在每次訪視時記錄患者的體質量指數(BMI)和腰圍;對超重和肥胖者都應進行干預。精神分裂癥患者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多。在過去10年中,已有大量數據顯示某些特定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與糖尿病的發病風險的關聯超過了其他藥物。另外,某些抗精神病藥還可引起脂質代謝障礙,使服用者出現血脂異常。趙靖平提醒說,在治療時一定要權衡療效/安全性和耐受性對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如果藥物導致明顯不適,那么醫師需要考慮換用其他藥物。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院長馬辛教授介紹說,抗抑郁藥選用的關鍵也是藥物的安全性、耐受性,抗抑郁藥引起的不良反應需要高度關注。傳統抗抑郁藥TCAs和MAOLs心臟毒性大,過量易致死;新一代抗抑郁藥安全性有所提高,但有導致服藥青少年自殺率增加的報道,孕期服用是否安全尚不能確定,其所導致的體重增加、性功能障礙和撤藥反應仍應重視。另外,抗抑郁藥不當合用可導致5—HT綜合征(表現為腹痛、腹瀉、心動過速、血壓升高等癥狀,嚴重者會導致高熱、休克,甚至死亡)。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兒童學組主任委員、北京安定醫院的鄭毅教授認為,兒童和青少年的依從性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比成人更為復雜;而且由于兒童的生理特點,其更容易受到藥物安全性的影響,與成人相比在療效相似的情況下,副反應會有所不同。他舉例說,有文獻表明,在治療精神分裂癥時,兒童、青少年出現的不良反應尤其是錐體外系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高于成人。

參與論壇的專家們認為,精神病疾和心理疾病往往需要長期的治療,需要患者有很好的依從性,耐受性和安全性則是影響依從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必須加強對二者的認識。

關于精神疾病的問題

這可能是精神分裂癥的表現。
精神分裂癥的癥狀有哪些?
以下是精神分裂癥最常見的癥狀,但每個患者表現有差異,癥狀包括:
●對現實的歪曲知覺
●意識混亂
●多疑
●錯覺
●幻覺
●思維紊亂
●情緒失控
●感情平淡(情感表達)
●工作和學習困難
●缺乏密切的人際關系/社交退縮
●夸大自身價值和/或不現實自我評價過高
精神分裂癥最突出、迷惑的特征是精神癥狀的突然出現。
精神分裂癥的癥狀可能與其它精神疾病相似,必須就醫診斷。
精神分裂癥的病因是什么?
目前所知精神分裂癥不是單一病因引起,可能有許多因素,如遺傳、行為和環境等在發病中均起作用。
精神分裂癥的治療:
醫生根據患者的以下情況決定精神分裂癥的治療:
●患者年齡、健康狀況和病史
●疾病的程度
●對特殊藥品、檢查和治療的耐受性
●對病情的估計
●病人對治療的意見和選擇
由于病因不清,精神分裂癥的治療復雜。目前治療精神分裂癥包括臨床研究性治療和經驗性治療,總的治療目標是緩解癥狀。
治療方法包括:
●藥物治療(包括抗精神病和抗抑郁劑)
●心理治療(包括家庭的參與)
●康復治療
●自助和支持治療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以精神活動與現實環境相脫離,認知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互不協調、相互分裂的特征性癥狀為突出表現,并且伴有幻覺、妄想、緊張綜合征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分裂”特征的其他癥狀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種,城市患病率明顯高于農村。精神分裂癥的病因至今未明,但一般認為遺傳是精神分裂癥病因中的主要因素。近期也有學者提出母親在懷孕初期感染病毒可能使胎兒的大腦神經細胞錯位是精神分裂癥的主要病因。
臨床表現:
精神分裂癥多起病于青壯年,其中15-35歲發病最常見。其臨床表現主要是思維障礙(思維散漫、思維中斷、思維貧乏、妄想等)、幻覺、情感障礙(情感淡漠、情感倒錯)和行為障礙(社交退縮、行為怪異、緊張性興奮、木僵等)。其中妄想、幻覺等明顯明顯精神病性癥狀稱為“陽性癥狀”;情感淡漠、社交退縮等精神衰退癥狀稱為 “陰性癥狀”。具體可因急性期和慢性期有所不同。
急性期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出現思維障礙、幻覺、妄想等明顯精神病性的“陽性癥狀”。
思維障礙具體表現為聯想散漫,即語言結構松弛,以至段落與段落之間顯得散漫無序、句子與句子之間互不相關、詞與詞或字與字之間不能組成完整的句子;思維阻隔,即突然無故中止正在談的話題,片刻后再接續原話題或另換話題,且缺乏自知;推理奇特,即邏輯混亂,使人不知所云。
幻覺具體表現為反復多次的報道性、評價性幻聽,即聽到有人對患者的行為作實況轉播式的報道、聽到有兩人一褒一貶地對患者品頭論足。此外尚有幻視、幻觸、幻嗅等,但較少見。
妄想具體表現為突然發生的原發性妄想。最常見的有被害妄想,即患者堅信自己被人以某種方法侮辱或傷害;嫉妒妄想,即患者堅信自己的配偶不忠貞;影響(控疲┩?耄?椿頰吒械階約旱乃枷搿⑿卸?透星槎際艿酵飭τ跋歟?踔烈瘓僖歡?急凰?絲刂啤?
急性期也可出現情感淡漠、情感不協調等“陰性癥狀”。情感淡漠即對與其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物無動于衷,對歡樂、憤怒、恐懼等情境均無明顯反應;情感不協調,即情感反應與內容不一致,尤其是內在思維與表露出的情感表現不相應,如一邊傾訴自己的不幸遭遇,一邊癡笑,一邊述說自己開心的事情,一邊流淚等。
慢性期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出現缺乏動力、缺乏精力、缺乏興致、缺乏情感、缺乏禮儀和缺乏社交等正常精神功能衰退或缺失的“陰性癥狀”。
缺乏動力,具體表現為自發性動作的喪失,終日呆坐、閑逛,生活毫無目標。
缺乏精力,具體表現為懶散乏力,終日臥床睡覺或懶得活動,似乎體質十分虛弱。
缺乏興致,具體表現為對什么都不感興趣,對原先的愛好也已興趣索然,精神活動顯得十分遲鈍。
缺乏情感,具體表現為臉面呆板、語言單調,對任何刺激都缺乏必要的情感反應,似乎已達到了“哀莫大于心死”的“心死”程度。
缺乏禮儀,具體表現為完全不講究起碼的禮儀,或者旁若無人地對人不理不睬,或者不顧場合地亂叫亂嚷,或者當眾脫褲棄衣。
缺乏社交,具體表現為不參加任何人際交往活動,喜歡獨居斗室、閉門不出,否則就盡量回避,至多回答一兩句就完事。
精神分裂癥無論是急性期還是慢性期,有的患者外表完全可以似常人,只有與其接觸深談,才會發現其精神不正常,這是早期不能發現精神分裂癥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也有的患者蓬頭垢面、嘻嘻癡笑,或者奇裝異服、東竄西顛,或者沉默寡語、茫然若失。這些精神分裂癥患者容易被發現。
精神分裂癥除了嚴重的精神病性癥狀外,一般沒有定向障礙,意識通常也清醒,智能基本上也屬正常,但自知力明顯缺損,即不承認自己患有精神病,甚至也不承認自己的行為有所異常,因而往往不愿意接受治療。
精神分裂癥有以下幾種常見的臨床類型:
1、偏執型精神分裂癥
本型為精神分裂癥中最多見的一型。一般起病較緩慢,起病年齡也較其他各型為晚。其臨床表現主要是妄想和幻覺,但以妄想為主,這些癥狀也是精神病性癥狀的主要方面。妄想為原發性妄想,主要有關系妄想、被害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和影響妄想。這些妄想通常結構松散、內容荒謬。如出現關系妄想時,患者總覺得周圍發生的一切現象都是針對自己的,都與自己相關:別人的議論是對他的不信任的評價、別人潤嗓子發出的聲音是在傳遞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別人瞥一眼是在鄙視自己等。
幻覺在妄想形成前后或同時均可出現,以內容對其不利的言語性幻聽最為多見,此外也可出現幻視、幻觸、幻嗅等。除妄想和幻覺外,雖然也可有情感不穩定、行為異常等表現,但一般對情感意志和思維的影響較少,行為也不很奇特。本型病人只能完好,日常生活也能自理,雖然自發緩解較少,但經過治療通常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2、青春型(瓦解型)精神分裂癥
本型在精神分裂癥中也較為多見。起病多在18-25歲的青春期。起病緩急,常與始發年齡相關,始發年齡越早,起病就越緩慢,病情發展呈陣發性加劇;始發年齡越晚,起病就越急驟,病程在短期內就能達到高潮。其臨床表現主要是思維、情感和行為障礙。思維障礙表現為言語雜亂、內容離奇,難以為人理解;情感障礙表現為情緒波動大、喜樂無常,時而大哭,時而大笑,轉瞬又變得大怒,令人難以捉摸;行為障礙表現為動作幼稚、愚蠢,作鬼臉、玩弄糞便、吞食蒼蠅、傻笑,使人無法接受。此外,也可能有妄想和幻覺,但較片面簡單。本型病人生活難以自理,預后較差。
3、緊張型精神分裂癥
本型較為少見。起病較急,多在青壯年期發病。其臨床表現主要是緊張性木僵,病人不吃、不動也不說話,如泥塑木雕,或如蠟像一般,可任意擺動其肢體而不作反抗,但意識仍然清醒。有時會從木僵狀態突然轉變為難以遏制的興奮躁動,這時行為暴烈,常有毀物傷人行為,嚴重時可晝夜不停,但一般數小時后可緩解,或復又進入木僵狀態。本型可自行緩解,治療效果也較理想。
4、單純型精神分裂癥
本型較為少見。起病隱襲,發展緩慢,多在青少年期發病。其臨床表現為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或意志減退等“陰性癥狀”為主,早期可表現為類似神經衰弱癥狀,如精神萎靡、注意力渙散、頭昏、失眠等,然后逐漸出現孤僻、懶散、興致缺失、情感淡漠和行為古怪,以至無法適應社會需要,但沒有妄想、幻覺等明顯的“陽性癥狀”。病情嚴重時精神衰弱日益明顯。病程至少2年。本型預后較差。
5、其他型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除以上幾種精神病性癥狀較為明顯的類型外,尚有未分型、殘留型和抑郁型等幾種類型。未分型精神分裂癥是指多種癥狀交叉混合,很難歸入上述任何一型的精神分裂癥,也可成為混合型。殘留型精神分裂癥是指在以“陽性癥狀”為主的活動期后迅速轉入以“陰性癥狀”為主的非特征性表現的人格缺陷階段的精神分裂癥,本型在精神分裂癥中也較為多見。抑郁型精神分裂癥是指精神分裂癥急性期除“陽性癥狀”外,同時伴有抑郁癥狀的精神分裂癥,如精神分裂癥其他各種癥狀減輕后才逐漸出現抑郁癥狀,則稱為分裂癥后遺抑郁狀態。

請問,久治不妤的精神分裂癥最好應服什么藥物?

抗精神病藥:氯丙嗪、奮乃靜、三氟拉嗪、氯普噻噸(泰爾登)、氟哌啶醇、匹莫齊特、舒必利、硫必利、氯氮平、氯噻平;抗抑郁藥:鹽酸阿米替林、氟西汀、舍曲林、安非他酮、奈法唑酮、曲唑酮。本人是學藥的,希望我的所學能對樓主有所幫助。

吃心理疾病的藥主要是治療什么的?

隨著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以來,心理治療的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對有心理障礙的病人可用心理治療,但并非所有疾病都可以通過心理治療來解決,不同疾病對心理治療的反應是不一樣的,精神病性癥狀越重,心理治療收益越小,而精神藥物對其卻有肯定的療效。但“病感”越重,則心理治療收益越大。因此對有心理障礙的患者,不能排斥藥物治療,尤其是應用精神藥物。如兒童多動癥可用自我指導訓練和服用利太靈,但前者要求專人指導,適合于學校,后者簡便有效,家長兒童易接受。
有明顯的精神病性癥狀的患者必須選用抗精神病藥物,在癥狀有所控制的情況下,加以心理治療。目前臨床上抗精神病藥分為傳統的抗精神病藥和新型的抗精神病藥。前者雖然對陽性癥狀療效好,但因會出現錐體外系及過度鎮靜的不良反應,患者無法接受,而影響患者的服藥的依從性,導致病情的復發。但新型的抗精神病藥如利培酮、奧蘭扎平、奎硫平等藥對陰性、陽性癥狀均有效,錐體外系的不良反應輕,鎮靜作用小,不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
患有抑郁癥的患者可選用抗抑郁藥。因三環類藥物的外周抗膽堿能作用,會出現口干、視物模糊、尿潴留、便秘及心血管的不良反應,因此對老年、有軀體疾病選用此類藥物需慎重。SSRI類的新型抗抑郁藥因其抗抑郁作用與三環類相似,但因不良反應輕,禁忌證少,適用范圍廣。另外SSRI類藥物還有抗強迫的作用,可用于治療強迫癥。因治療劑量比抗抑郁劑量要大,且不良反應輕,患者易接受。
焦慮癥的患者可選用能夠減輕焦慮、緊張、恐懼、穩定情緒、并有鎮靜催眠作用的抗焦慮藥。苯二氮桌類藥物是最常用于控制焦慮癥狀,該類藥物容易通過血腦屏障,用藥后起效較快,不良反應較小。該類藥物種類很多,主要依據個人的敏感性及失眠的狀況加以選用一種,其中抗焦慮作用較強的有阿普唑侖、氯硝安定、羅拉等,但該類藥物易產生耐受性及依賴性,因此藥物的選用需在醫生的指導下增減劑量,預防藥物的成癮。
那些已影響患者的情緒和日常工作的失眠障礙者,可通過一般的心理治療使患者了解有關睡眠的基本知識,減少不必要的預期性的焦慮反應。也可在醫師的指導下給予藥物治療如苯二氮桌類藥物,但不易長期。如伴抑郁癥狀者即給予抗抑郁藥。
總之,患有心理障礙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物。(作者分別為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教授)
摘自《文匯報》

精神疾病怎么治療好啊

精神分裂癥主要表現為狂燥不安、偏執、抑郁、恐懼焦慮、幻聽幻覺、敏感多疑、強迫急躁、思維紊亂、胡言亂語、亂摔東西、沖動傷人、不能控制自己等。病時患者可能出現一種毫無根據的錯誤想法,懷疑有人要加害于他,堅信配偶有外遇,聽到有人議論他,指責他,威脅他,看見奇怪的影像,聞到不愉快的氣味,嘗到食物中有特殊的氣味等一些虛幻的知覺,以至最終悲觀絕望而自殺,給家庭、社會帶來極大的傷害。 精神分裂癥的類型
緊張型精神分裂癥 -此型患者極度社會功能退縮、孤僻,陰性癥狀嚴重,有嚴重的精神運動性障礙。
瓦解型精神分裂癥 -此型患者言語不連貫,情緒和情感體驗與現實不適切,通常沒有幻覺。
偏執型精神分裂癥-此型患者對他人非常猜疑,行為受被害妄想的支配,幻覺和妄想明顯。
殘留型精神分裂癥 -此型患者當前沒有妄想、幻覺或破裂性言語和行為,但日常生活缺乏動力和興趣。
分裂情感性障礙-此型患者同時具有精神分裂癥和情感障礙如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或混合型躁狂癥的癥狀
精神分裂癥的病因
據目前所知,精神分裂癥沒有單一的病因,而研究重點集中在幾個可能的致病因素上。這些因素包括基因(遺傳)、化學平衡失調、懷孕和分娩期間的并發癥。精神分裂癥在同一家族中多發,近親中有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比沒有近親患者的更容易發病。精神分裂癥的三類癥狀需要治療:精神病性癥狀、焦慮和抑郁。
對于患者家屬而言,應該注意以下三點:一是要信醫不信巫。在偏僻落后地區還有人對精神病這種現象疑神弄鬼,結果加重了病情,耽誤了治病。世界上無神無鬼,只不過是病人失去了理智,只有用藥才能治病;二是謹慎選擇治療方法和就醫單位,很多患者家屬治病心切,到處求醫問藥,結果傾家蕩產也沒治好病,做為家屬來說應該冷靜地分析比較一下治療情況,甚至適當地掌握一點醫學知識,這有利于患者得到更合理的治療;三是對待患者要有耐心,想方設法為他們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尤其是在患者犯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急躁,不能以正常人的思維去判斷是非曲直,更不能對患者喪失信心,放棄治療。事實上許多患 者正是由于家屬的關愛和不懈努力,使他們獲得了新生。因此,所有生活在痛苦與絕望之中的患者家屬應該記住一句話:你們的耐心、恒心和信心最關鍵!
健康快樂—預防精神病的良方
至于精神病的預防,說起來也簡單,一是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環境。俗話說“病由心生”,尤其精神病更是與個人的情緒、性格、處境等息息相關。要想預防精神病,對于家長來說,應該盡量創造一個寬松的家庭環境,不要對子女要求過嚴,期望過高,使孩子們過早地背上沉重的思想負擔從而精神崩潰,這就叫“欲速則不達”。現在不少獨生子女得這種病與此有極大關系。二是做人要有寬廣的心胸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凡事不要過分計較個人得失,不要將自己的生活目標定得過高,要有一顆平常心,能將功名利祿全拋下,踏踏實實做人,安安靜靜生活,做到知足常樂。三是如果發現自己有了不健康的心理,就要及早找心理醫生或自己想辦法調整一下,不要等嚴重到了精神病這一步才去醫院。
什么是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最復雜的一種,是腦的嚴重、慢性、致殘性疾病。曾被認為是心理疾病,現劃為大腦疾病。
有關精神分裂癥的一些統計資料根據美國國立精神健康研究所的資料:
●每年有200萬以上的成年美國罹患精神分裂癥,其中有1/10承認有過自殺行為。
●在美國,盡管僅1%的人群患有謹慎心理性疾病,然而,光精神分裂癥所占用的消耗費用占所有精神心理性疾病費用的22%。
●精神分裂癥病人所占用的病床數占所有因精神心理性疾病住院的22%。
哪些人患精神分裂癥?
盡管男女均可發生精神分裂癥,但男性起病比女性早,通常在10~20歲起病,而女性常在20歲以后至30多歲起病。
精神分裂癥的癥狀有哪些?
以下是精神分裂癥最常見的癥狀,但每個患者表現有差異,癥狀包括:
●對現實的歪曲知覺
●意識混亂
●多疑
●錯覺
●幻覺
●思維紊亂
●情緒失控
●感情平淡(情感表達)
●工作和學習困難
●缺乏密切的人際關系/社交退縮
●夸大自身價值和/或不現實自我評價過高
精神分裂癥最突出、迷惑的特征是精神癥狀的突然出現。
精神分裂癥的癥狀可能與其它精神疾病相似,必須就醫診斷。
精神分裂癥的病因是什么?
目前所知精神分裂癥不是單一病因引起,可能有許多因素,如遺傳、行為和環境等在發病中均起作用。
精神分裂癥的治療:
鄭州解放軍153中心醫院的醫生根據患者的以下情況決定精神分裂癥的治療:
●患者年齡、健康狀況和病史
●疾病的程度
●對特殊藥品、檢查和治療的耐受性
●對病情的估計
●病人對治療的意見和選擇
由于病因不清,精神分裂癥的治療復雜。目前治療精神分裂癥包括臨床研究性治療和經驗性治療,總的治療目標是緩解癥狀。
治療方法包括:
●藥物治療(包括抗精神病和抗抑郁劑)
●心理治療(包括家庭的參與)
●康復治療
●自助和支持治療

本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282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