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雜談

鍛煉有益老年慢性心衰患者

醫案日記 2023-05-03 08:10:08

鍛煉有益老年慢性心衰患者

德國心臟病學會8月30日發表公報說,其開展的新研究證實體育鍛煉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幫助,但開始鍛煉前應首先向醫生咨詢。

研究人員分別讓身體健康和患心力衰竭的總共120名老年人接受為期4周的耐力鍛煉,并用流式細胞技術和超聲波檢驗他們的鍛煉效果。分析結果顯示,接受耐力鍛煉后,健康老年人的血管內皮細胞機能有所改善,血管內皮祖細胞機能改善明顯。老年心衰患者不僅同樣體現出這些效果,而且血管內皮祖細胞的數目明顯增加。

血管內皮細胞由血管內皮祖細胞分化而成,對血管舒張和器官氧交換等身體機能有重要作用,其機能退化可能導致數種心臟病。

研究人員強調,老年心衰患者在鍛煉前首先要向醫生咨詢,服用合適的藥物,并經受承受力測試,以確定他們的最高可承受心率和運動類型及強度。(周谷風)

這個冬天難熬,應該做好哪些備戰讓心衰患者能平穩地過冬?

這個冬天難熬,應該做好哪些備戰讓心衰患者能平穩地過冬?

 1、慢性心衰的表現在上呼吸道感染、過多精力耗費、心率失常、血容量提升等發病原因可致發作,中醫學多覺得慢性心衰以腎陽虛為本,風痰、水飲、瘀血為標,“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因而本例患者在心衰的醫治上選用通陽類中藥材有益于扶持人體浩然正氣,抵御上呼吸道感染等發病原因,進而從源頭上降低心衰發病;與此同時,因為心衰患者多見腎陽虛之體,因而更必須注意保暖。

 2、“春節期間,天氣寒冷,室內室外溫度差比較大,再加上走親戚拜早年的人來來去去、源源不斷,給病毒感染、病菌的快速散播造就了標準,因而這一時期發燒感冒、流行性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癥顯著高發、多發,進而造成心衰高發;與此同時嚴寒刺激性可造成外周血管收攏,導致人體血液再次遍布,易造成血壓值起伏,加劇心血管壓力,引起心衰。”

對于此事,提供了以下幾個方面提議:

1、注意保暖

 心衰患者多見腎陽虛水飲身體素質,易患濕邪,因而必須防止受涼,積極主動預防流感。如遇發燒感冒,要及早就醫或自主服用感冒沖劑且多喝水。針對慢性心衰患者能否鍛煉,大家都十分關注,很多人說應當多鍛煉才可以好,事實上針對慢性心衰的患者,提議鍛煉要適當,不可以過載鍛煉,應以不覺得疲勞為主導。

2、清淡的食物

 針對血壓高的患者,大家注重少鹽口味淡,可是針對慢性心衰患者及服用利尿藥的患者,小便較多,因此鹽份也需要適度提高一些,假如鹽份攝取不夠,患者沒有精神,血壓偏低,食欲不佳,心態也非常容易越來越槽糕。大家不但要注意到鹽的傷害,也需要注意到鹽帶來咱們的好處,針對慢性心衰患者,限鹽應該是適度限鹽。一般心衰患者的潴鈉工作能力明顯提高,身體內醋酸鹽過多易引起電解質溶液失調。針對比較嚴重的低鈉血癥患者,還盡可能限定水的飲人量,液態供給量應操縱在2L/d之內。

3、多曬太陽

 春日前后左右,氣溫寒冷,晌午是一天中陽氣最隆盛的情況下,人體本身的陽氣也做到一天中比較最充沛的情況,這時在太陽底下散散步可振作、激起人體的陽氣;此外,散散步時最好是以后背朝陽,背部乃人體督脈所居住環境,督脈省長人體一身之陽經、總轄一身之陽氣,督脈經氣充沛,則人體一身之陽氣隨著充沛。總而言之,在晌午溫馨燦爛的陽光下散散步走動,可推動人體血氣商品流通,加快新陳代謝,振作人體自身之陽氣;此外,在太陽底下散散步還有利于收集乾坤之陽氣,填補人體陽氣之不夠,長期性堅持不懈,可使人體陽氣充裕,精力旺盛,活力充沛。

4、調整情緒

 情緒與人體五臟六腑密切相關,過多的焦慮、抑郁癥會傷脾,而經常生氣則損肝,當肝脾都損傷時,則會造成痰阻氣郁、血行不暢。而痰郁也可停留脈道,可造成積血內生,造成心腦痹阻,最后很有可能造成心衰的加劇;春節期間事務管理繁雜,心衰患者更要留意,調整情緒,堅定信心,防止焦慮情緒、抑郁、焦慮不安及過多激動。

5、加強檢測

 一般心衰患者都具備水腫狀況,因此每日測量重量是最主要的家中防止和檢測對策,仔細觀察重量的轉變,可以立即把握身體內液態儲留的水平。如在兩三天內重量突然提升了幾千克,則最先應考慮到發生了潛在性浮腫(即鈉、水潴留),這時需根據服用利尿藥來清除身體不必要水分,并立即填補其他維他命和電解質溶液的成分。此外,提議身患慢性心衰的患者,規律性吃藥,按時檢測血壓值、血糖值,若有出現異常,則應考慮到按時到醫院開展常規體檢,由醫院門診融合實際的并發發病原因進行有目的性的醫治,防止心衰進一步加劇。

心衰能治好嗎?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嗎?有什么方法嗎?

心衰是心力衰竭的簡稱,是心血管病的一種嚴重并發癥。冠心病、心肌炎或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等,都可能在病情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發生心衰。 心衰,必須要藥物治療,但藥物治療只能緩解癥狀、解除痛苦。如果心衰病人想防止病情復發,延年益壽,最主要的則是提高對心衰的認識,積極開展自我保健。 (1)心理調整:目前已明確心血管病的發生與發展,包括預后都與心理、情緒及社會刺激因素有關。良好的心理狀態,樂觀豁達的情緒和較強的社會生活適應能力,可使個人神經――內分泌調節穩定、協調,有助于預防及改善疾病,提高生活質量。因此,患者要保持健康心態,樂觀看待事物,遇事要冷靜,能看得開,想得通,不為小事斤斤計較。特別是對待疾病,要持“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積極治療,但又不急于求成,胡亂求醫,這樣將有利于疾病康復。 (2)養成良好生活方式:良好生活方式包括起居有時、飲食有節、生活規律、適當運動,以及戒煙、不飲酒或少飲酒等,這些都要依靠患者的自覺性來養成。 對于老年人心衰患者來說,養成良好生活方式極為重要,是維持病情穩定和提高生活質量的保證。雖然做起來并不容易,但只要重視,以認真的態度來對待,要做到亦非很難,尤其老年患者不受工作和其他意想不到事情的干擾,做起來也相對容易些。 (3)遵照醫囑服藥:心衰患者在醫院糾正心衰急性期癥狀后,大多仍需帶一定的強心利尿劑回家使用。由于強心利尿劑具有嚴格的用藥要求,特別是強心甙類藥物,不按時或亂服用容易產生毒性作用,對健康危害很大,甚至有生命危險。故而患者必須遵照醫生的囑咐,按時按量服藥,如有不適及時請教醫生而不是自行調整。此外,在修養及緩解期間應定期去醫院復查和接受醫生指導。 (4)避免誘因:心衰的急性發作大多與呼吸道感染、勞累過度、情緒波動、飲食不當(暴飲暴食)及中斷藥物等有關,這些情況可稱之為心衰誘發因素或危險因素。據估計,約有80%~90%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衰發生,是由于上述因素而誘發的。如果能了解這些誘發因素并認真控制,對防治心衰極為重要,可大大降低復發率及病死率。(5)認識疾病特點,采取干預措施:心衰具有長期性、反復性、復雜性、預后差、影響日常生活和費用需要大等特點,但同時要認識到它并非無法轉機。而轉機在于了解更多的疾病相關知識,掌握自我護理方法,調整生活習慣,自我管理疾病,求得盡量好的預后效果。 怎樣才能健康長壽縱觀醫史,覽閱人生,怎樣才健康長壽,可用“三好”來概括:即好身體(生理健康),好心情(心理健康),好習慣(行為健康)。 好身體:就是體魄健壯。要達到如此目標的要訣可歸納為十六個字:適度運動,勞逸結合,形式多樣,堅持不懈。“生命在于運動”,動能強筋壯骨,增加代謝,加速排泄,促進合成,改善循環。但一定要掌握個“度”字,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因時而宜,適可而止。不可相互攀比,一爭高低,超量過度,尤其中老年人更是如此。 人體的生理機能是合理和諧的,對于超負荷運動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若超過了極限,就會適得其反,造成損害,產生副作用,如肌肉勞損、骨折、關節脫位、心肌疲勞、缺氧,使運動的目的有悖于初衷。但是遠離運動,整日閉門靜坐,少氣懶言,暮氣沉沉,日久也會骨質松變,肌肉萎縮,關節僵直,反應遲鈍,木訥呆癡,變得弱不禁風,免疫力下降,應激力減退,抵御不住病菌的侵襲。應當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勞逸適度,亦動亦靜才是真。形式可以多樣,如爬山、跳舞、游泳、慢跑、競走、做操、練劍、游泳,甚至于澆花、鋤草都有益于健康。鍛煉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力所能及的方式,而且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日積月累,才顯成效,切忌不要朝三暮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好心情:就是活得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有滋有味,把“名利”二字看淡些,凡事想開些,遇事能拿得起、想得開、放得下,處變不驚,遇亂不慌,善于自我調節,自我排解,知足常樂,隨遇而安。遇事處之泰然,得意之時淡然,失意之時坦然。與人為善,待人以誠,助人常樂,取人以信。鄰里相敬,親人相愛,同鄉和睦。 相反,心情抑郁、憂傷、焦慮、煩悶均可引起機體內環境的失衡,臟器功能減弱受損。久而久之,可由功能性改變轉化為器質性損害,直接影響到健康長壽。 ?可舉兩個類型的例子:周瑜是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少年得志、才華橫溢,掌握江南八十一州兵權,八面威風、不可一世,可他心胸狹隘,妒忌心強,容不下與他攜手抗曹

增強心、肺功能的耐力健身鍛煉方法

保持、提高心血管系統的機能,是中老年人延緩衰老,保持健康的首要條件,每日給心血管系統一定的運動刺激,是走向健康的基本途徑。下面介紹幾種簡便易行的鍛煉項目來幫助提高您的心肺耐力。

   增強心、肺功能的耐力健身鍛煉

 所謂耐力健身鍛煉,指的是一種動用全身的大肌群,有節奏地、連續地進行的運動鍛煉。在進行耐力健身鍛煉的過程,運動的耗氧量達機體最大耗氧量的40%—60%,肌肉中量代謝以有氧代謝為主,肌肉組織維持長時間大量的氧氣供應,而不引起顯著的乳酸堆積,所以也稱為“有氧運動”。有氧指的是全身運輸和消耗氧的過程,因此耐力健身鍛煉對機體的心肺功能有極大的增強作用。由于耐力健身鍛煉時機體的耗氧量較安靜時增加4—6倍,長期耐力健身鍛煉可使機體輸氧能力提高,從而增加了體力,使肌肉及全身組織更有效地工作。耐力健身鍛煉對心臟功能的增強表現在安靜時心率減慢,每搏輸出量增加,射血分數增大,冠狀動脈循環改善。對呼吸系統功能的提高,表現在安靜時呼吸頻率降低,潮氣量、肺活量、最大通氣量增加。簡言之,長期耐力健身鍛煉可使心肺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及功能貯備。

 此外,長期的耐力健身鍛煉可使脂肪代謝更加活躍,利用脂肪供能的比率提高,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控制肥胖,而且還可使血液內甘油三酯含量下降,使對清除血管壁沉著膽固醇有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增加。所以耐力鍛煉,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及因此引起的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等疾病也具有重要意義。耐力性健身鍛煉,不僅適合于健康人的一般健身鍛煉,也可作為冠心病、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心肺疾患,或肥胖、糖尿病、血脂增高等代謝性疾病的人的常用健身方法。

 在國外,自從美國軍醫庫珀博士提出有氧代謝運動的理論后,耐力健身鍛煉極為風靡。其所以流行的范圍廣、時間長,主要與這種健身鍛煉的方法簡便、易行,運動技巧要求不高等優點有關。進行此項鍛煉的方法很多,其中徒步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越野滑雪等,都是較好的耐力健身鍛煉,本鍛煉雖然大多數需在戶外進行,但是借助一些裝置或簡單器械,在室內也同樣可以開展。例如:原地步行、原地跑、騎固定自行車、爬樓梯、跳繩等。若有條件,還可以利用專門的室內健身器材,如運動跑臺;功率自行車、模擬劃船器、登樓梯機和臺階式登山器等,開展室內耐力健身鍛煉。下面介紹幾種最掌用、最能見成效的鍛煉形式:

一、原地步行

 步行是人類最基本的活動之一。人人有腿,都要走路,但是,不斷發達的交通,使得人們在戶外步行的時間越來越少,將它作為一種鍛煉身體的形式日益困難。因此,采用在室內開展原地步行,既可彌補步行時間的不足,也能達到與戶步行鍛煉一樣的運動效果。

(一)室內原地步行的作用

室內原地步行基本上與戶外步行鍛煉一樣,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增強心臟功能

 長期步行鍛煉,可使平素的心跳變慢而有力,心肌的韌性與強度大增,這不僅有益于適應運動時的需要,還可以更好地應付緊急情況。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冠狀動脈的血液循環,從而也減少了心肌梗塞和心臟衰竭的發生。

2.改善血管功能

 促進血液循環,可增強血管的彈性,減少血管壁破裂的發生;由于減少了甘油三酯、膽固醇在動脈壁的聚積和斑塊的形成,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可減少。

3.促進新陳代謝

 長期步行可增加能量的消耗。例如降低血糖,可減少血糖轉化為甘油三酯,對糖尿病和肥胖癥極為有益;促進多余脂肪的利用和增強肌肉力量,使機體脂肪、肌肉的比例更為合理,因而可減少糖尿病、肥胖癥引起的一系列并發癥。

4.改善關節功能

 步行是需要承受體重的一種鍛煉,因此它特別有助于下肢骨胳和關節功能的改善。尤其對于老年人,長期的步行有助于減緩和預防骨質疏松,延緩退行性骨關節病的發生。此外,它在一定程度上對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有緩解癥狀、改善關節活動的作用。

(二)室內原地步行的具體鍛煉方法

1.什么人適合室內原地步行鍛煉

 室內原地步行鍛煉適合于任何人,尤其是適合剛剛開始室內健身鍛煉者及年老體弱者。后者主要是60歲以上,有循環、呼吸系統疾患或肥胖癥的人。這些人由于不能從事緊張的運動,可以通過室內原地步行達到期望心率。

2.室內原地步行開展的時間

 開展室內原地步行的時間,有一定的講究。有一句人人皆知的話“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實際上井非如此,因為飯后吃下的食物在胃里,需要有較多的血液來促進消化,這時若進行步行鍛煉,會使胃腸系統的血液供應不足,同時胃腸蠕動過快,還會使食物得不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所以,室內原地步行的時間,最好不要在飯后馬上進行,而應安排在飯后半小時或清晨、睡眠前,以及其它自己認為方便的時間進行。

3.室內原地步行的姿勢

 原地步行鍛煉效果的好壞,與姿勢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要想得到好的效果,就必須掌握正確的姿勢,其正確姿勢是:抬頭,目視前方,略挺胸,微收腹;步伐要輕松而穩健,自然而有節律,身體的重心落在腳掌前部,著地時,腳后跟在先,腳趾在后,兩臂擺動要自然,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呼吸要自然或配合步伐有節奏地呼吸,不可走得氣喘吁吁。

4.室內原地步行的基本形式

若以速度和姿勢分類,主要有以下3種:

 (1)正常速度原地步行:其速度大致為每分鐘原地踏步 60—90步,每次10—20分鐘。此法適合有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或有呼吸系統疾病的老年人。

 (2)快速原地步行:其速度為每分鐘原地踏步100—120步,每次15分鐘左右。此法適合于身體健康的老年人和慢性關節炎、胃腸病、高血壓病及神經衰弱引起失眠的患者。

 (3)擺臂原地步行:在原地行走的同時,兩臂用力向前后作大幅度的擺動,以增進胸、肩及上肢的活動。其目的是為了上肢關節和全身肌肉都能不斷地得到運動,保持全身血液循環流暢,從而消除上肢、胸背部因在工作中固定姿勢而造成的局部機體疲勞和心理疲勞。擺臂速度可與原地步行的速度樣,每分鐘60—90次;時間一般為10分鐘左右。此法適用于有肩周炎上下肢關節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患者。

 室內原地步行的形式還有許多;不同的原地步行形式對增進健康的效果也不同。例如在原地踏步的同時,兩手旋轉按摩腹部,每走一步按摩一圈,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交替進行,每分鐘原地踏步30—60步,每次5—8分鐘,可以增強胃腸道功能,有助于消化,適用于有胃腸道疾病的中年人。另外,做一個坡度為3—10度的斜板,在這樣的斜板上進行原地步行鍛煉,速度為每分鐘原地踏步60—90步,每次10—20分鐘,這不僅可以有效地鍛煉腰和腿部,而且適用于有心血管系統慢性疾患和肥胖癥的患者。

5.室內原地步行運動量的掌握

 原地步行的運動量與原地踏步的速度、時間、雙腿抬高的高度及雙臂擺動的幅度、速度有密切關系。其中各種因素隨意的組合都可導致運動量大小的不同。因此,室內原地步行運動量大小合適與否,應根據脈搏數來決定。測量脈搏數一般應在原地步行10分鐘后(這時可暫停原地踏步,計數脈搏跳動次數)和每次鍛煉結束后進行。在原地步行10分鐘后,心率基本上趨于穩定,這時測量脈率就可知道是否接近鍛煉心率(預定心率)。通常脈率以中老年人不超過100—110次/分,年輕人較此再略高些為宜。于測定脈率時,一定要在暫停踏步1—2秒內很快找到脈搏,如果時間太長,脈率就不能正確地反映運動時的心率。在原地步行結束5—10分鐘內,也有必要再次測定一下脈率,這時脈率應較運動時的脈率有所恢復,大致應恢復到比運動前只多10—15次/分。如果超過100次/分,表明所選擇的原地步行形式的運動量偏大。而鍛煉結束后脈率恢復較快,則表明這種原地步行形式不僅有效,而且在以后的鍛煉中可以通過加快步速、延長時間等途徑,相應增大運動量。在經過相當一段時間原地步行鍛煉后,就基本上可以不用專門測定脈率,而用自我經驗和感覺估量鍛煉的強度便可。

6.室內原地步行的注意事項

 (1)室內原地步行最好每天進行1次,至少每周不少于5次。(2)每次鍛煉時,要保證一定的鍛煉時間,不要零零碎碎、間歇地進行。為了保持一定的時間,在鍛煉中可以適當改變原些踏步的速度、雙臂擺動的幅度等,以利于運動系統、循環系統和其它臟器,在鍛煉過程中始終得到良好的運動刺激。

(3)增加運動量的方法,大致可以采用加快原地踏步速度、延長時間、增加抬腿高度及用力甩動雙臂等。

(4)進行原地步行鍛煉時,一般不要增加“負重”,否則對于有潛在心血管疾病的人是危險的。

 (5)較好地注意原地步行的姿勢,選擇橡膠底的運動鞋,同時挑選室內平坦、堅實的地面進行鍛煉,以防止對頭部的震蕩和腳踝等關節的扭傷。

(6)為避免過于單調,同時也為了增強鍛煉的效果,原地步行可與其它室內健身鍛煉結合進行。

   二、原地跑

 跑步作為一種極好的鍛煉形式,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臘的埃多斯山巖上就鐫刻著這樣段話:“如果您想聰明,跑步吧!如果您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多少年來。跑步鍛煉不僅長盛不衰,而且還有不斷發展擴大的趨勢。如今,跑步作為一種“心肺健康之路”而風行全球。同樣,在室內也可采用原地跑的方法,以彌補由于種種原因無法在戶外開展跑步鍛煉的缺憾。

(一)室內原地跑的作用

室內原地跑較原地步行運動更劇烈,而更有益于心、肺系統、代謝系統及全身其它臟器的功能改善。

1.促進心血管系統的功能

 據觀察,長期進行跑步的人,心臟搏出的血液量增加,心率相應減慢,心功能增強;冠狀動脈供血功能比鉸好,心肌代謝功能也較正常。可預防缺血性心臟病。下肢肌肉的不斷收縮,改善了血液循環,能有效地促進下肢靜脈和盆腔、腹腔靜脈血液的回流;從而可預防血栓性脈管炎和痔瘡。

2.促進呼吸系統功能

 跑步時吸入的空氣量比靜坐時高出數倍,使肺部得到充分活動,可有效地防止肺組織彈性功能的衰退,還可提高人體攜氧及利用氧的能力,加大呼吸效能。

3.促進機體的代謝功能

 跑步時能消耗機體較多的能量,肌肉較長時間地做功,自然要消耗體中脂肪,同時使肌肉增加。這對減肥,控制體重,預防肥胖癥是十分有益的。此外,跑步還可使血流加快,大大減少血清內過多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這樣可很好地改善脂質代謝,預防高脂血癥,并有助于防治動脈硬化和冠心病。

4.近似足底按摩的功效

 我國中醫經絡學說認為,足底有許多經絡循行的起止點,每個點都與軀體的某一部位相對應,刺激這些點,可以調節與其相對應軀體部位的血液循環,有助于改善或促進這些部位的功能。跑步時,能夠使足底均勻受力,地面對足底的反復刺激和摩擦,可以達到同作足底按摩一樣的功效。

5.其它功能

 跑步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機體的各個臟器都得到了不斷運動的良性刺激,因此跑步的功效也是多方面的。①輕快有節奏地跑步,可使人精神愉快,有益于神經系統功能的改善,還可防治神經衰弱。②慢跑可保持人體血壓的正常,從而提高與改善人體的腎臟功能。③跑步時大量出汗,可將人體內的鉛、鍶、鈹等致癌物質及其它有害物質排出體外,以預肪癌癥。正如美國心臟病學家喬治·希漢博士的評價,跑步從運動生理學上說是一項全面的運動。跑步確是一項可以廣泛開展的體育運動,而室內原地跑也是這項健康運動中可供選擇的一種形式。

(二)室內原地跑的具體鍛煉方法

1.什么人適合室內原地跑鍛煉

室內原地跑比較適用于普通健康人,以及有較好鍛煉基礎的慢性病患者。

2.室內原地跑開展的時間

 因為原地跑的運動量相對較大,所以,一般不要安排在清晨和飯前、飯后半小時及臨睡前,最好是安排在午后16—20時范圍內。

3.室內原地跑的姿勢

 正確的原地跑姿勢和掌握良好的原地跑技術,對能否取得良好效果是至關重要的。正確的原地跑姿勢,應為頭部略抬起,雙眼平視前方,頭、頸部肌肉放松,挺胸、收腹、雙肘關節屈曲,兩手握拳,兩臂自然前后擺動,向前擺動時手稍向內,向后擺動時肘稍向外,做到“前擺不露肘,后擺不露手”;下肢向前擺動時,大腿盡量向前上方高抬,至少使腳離地20厘米以上,小腿放松自然下垂,腳尖輕輕落地提起腳跟,腳跟不著地,利用反彈力量,使動作有節奏地進行。總之,進行原地跑時要輕松、自如,使身體各個部位的動作有效地協調起來,保持良好的平衡姿勢。

4.室內原地跑的基本形式

 (1)步行慢跑交替鍛煉:即先為原地行走,后以慢跑速度原地跑,兩者交替進行。剛開始這種形式鍛煉的人,般可先原地行走30—60秒,再跑30秒,交替進行,反復進行10—15次,1—2周后再逐漸增加跑步時間,以加大運動量。跑的速度基本為每分鐘70—80復步,總時間為15—20分鐘,每日或隔日進行1次。此法適合年老體弱及缺乏鍛煉的人。

 (2)原地健身跑:開始原地健身跑時,可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先作每次500—800復步的原地跑。待適應后,可根據自身狀況的變化,每兩周或每月增加500復步的運動量。或可以用加大動作難度的方法,如高抬腿、有力擺動上臂等提高運動量,以使運動時心率達到靶心率。跑的速度,可每分鐘80—90復步。每日或隔日1次。此法適合有一定鍛煉基礎的健康人。在進行健身跑時,還可采取變速跑的方法,不時地改變下肢擺動的速度,使機體面始至終處于多變的狀態下完成練習。這樣,可使實際刺激的強度增大,從而使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運動系統都能受到良好的刺激。此法適合于中青年人。

5.內原地跑運動量的掌握

 原地跑運動量的大小,要根據每人的體力和健康狀況來合理安排。運動量的大小,主要與速度、時間、下肢高抬的幅度和雙上肢甩動的力度有關。原地跑的運動量是否合適,可根據運動時的心率決定。通常在原地跑進行5—6分鐘后,暫時停下來計數10秒鐘的脈搏率。對于每一個年齡段,都有一個較佳的運動量,最佳運動量可以用一脈搏次數區間來表達。原地跑鍛煉的最佳脈搏區間大致如下:20—24歲,140—170次/分;25—29歲,137—166次/分;30—34歲,133—162次/分; 35—39歲,130—157次/分;40—44歲,126—152次/分;45—49歲,123—149次/分;50—54歲,119—145次/分;55—59歲,116—140次/分;60—64歲,112/136次/分;65—69歲,109—132次/分。此外也可以根據睡眠、食欲、工作效率等自我感覺,確定運動量的大小。

6.室內原地跑的注意事項

 (1)為避免發生踝關節扭傷等運動損傷,應選擇較為平整的地面。若是比較硬的水泥地,可以在鞋內放了海綿墊給予防護。

 (2)除了室內要有良好的通氣條件外,還應注意呼吸的方法和節奏。原地跑時,開始可用鼻呼吸,進而用鼻和半張口同時呼吸的腹式呼吸方法(吸氣時腹部鼓起,使膈肌下降,呼氣時腹部凹陷,使膈肌上升)。呼吸頻率應與原地跑的頻率相配合,采用二步一呼,二步吸的節奏,或三步(四步)一呼,三步(四步)一吸的方法。力求呼吸充分順暢;而不可只求呼吸次數多,不講究呼吸深度和節奏。后者不但會減少每次的吸氣量,而且還容易造成呼吸肌痙攣,產生腹痛等現象。

 (3)在跑步前要做3—5分鐘的準備活動。即先進行熱身運動,通過人體一系列的全面動作,使肌肉逐步伸漲。各個關節得到活動,使心臟能適應原地跑的運動狀態。原地跑結束后,還應有3—5分鐘的整理、放松活動,使肌肉松弛下來,以利于恢復體力,避免運動后的肌肉酸痛。

 (4)老年人開展室內原地跑之前,一定要征求醫生的意見,并相應地做有關方面的檢查。若患有下列疾病者禁忌原地跑;心臟病合并嚴重心功能不全、器質性心臟病、嚴重的心律失常、靠治療穩定的高血壓及傳染病等。有支氣管炎,肺炎、肺氣腫、肺結核活動期等疾病的患者,可否進行原地跑健身鍛煉,應遵照醫囑。

 (5)在室內原地跑過程中,常會出現腹痛現象。若是鍛煉開始后不久即出現腹痛,且發生在上腹部及臍周等處,以鈍痛、脹痛為主要癥狀的,則主要是由于過饑或過飽狀態(包括鍛煉前喝水過多,特別是喝冷水過多)所致,因此,應在原地跑之前注意飲食及時間。若是在鍛煉強度增大后出現腹痛,多位于右上腹,部分在左上腹或左右腹兼有,這主要是由于原地跑之前準備活動不充分,身體內臟器官的功能尚未進入足夠的“預備狀態”就突然加大運動強度;使下肢返流的大量血液在肝脾部位聚積,再加上膈肌活動不充分和劇烈運動時體內的缺氧狀態,以致肝脾暫時性腫大,牽拉肝脾包膜而引1起;或是由于呼吸節律不規則,呼吸過淺過頻,呼吸肌長時間得不到放松而產生痙攣弘起腹痛。對于這兩種情況引起的腹痛,首先應采取充分的準備活動和調整呼吸節奏,稍微降低些速度,再用手按壓疼處來改善。此外,鍛煉時出現臍周部位的腹痛,亦常見于腹部著涼或腸道寄生蟲病(主要是蛔蟲癥),處理方法主要是預防著涼和進行驅蟲治療。

 (6)“極點”的克服。在進行原地跑時,有時會出現呼吸困難、步伐沉重、四肢乏力、胸悶、惡心及腹痛等現象,這就是所謂的“極點”。從運動生理學角度來說,凡是肌肉持續劇烈收縮超過27秒就會產生“極點”。原地跑過程中,由于呼吸系統供氧不足,出現氧“赤字”,而肌肉運動產生的乳酸不能充分氧化,而發生堆積,機體的工作能力就會隨之下降,從而造成“極點”。因此,“極點”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極點”出現的早晚可因人而異。若一旦出現“極點”就停止鍛煉則無益于健身效果。減緩和克服“極點”的方法如下:①通過經常性的鍛煉;逐漸提高內臟器官對原地跑的適應能力及全身素質,②充分做好準備活動。③結合原地跑速度變化,調整呼吸頻率,與跑步的節奏一致。④“極點”出現后,可適當放慢速度,并充分發揮意志的作用,堅持跑下去,不久上述反應便可逐漸減弱或消失,跑步的能力就會重新提高。這種運動能力的重新提高現象稱為“第二次呼吸”。

本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173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