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雜談

神奇的八髎,如何扎準(腰腿病和婦科病,效果相當神奇)

荊十三(san) 2024-03-10 15:06:01

微信圖片_20240120113720.png

八髎的體表定位:
1.     先確定 次髎--即S2骶后孔:在髂后上棘內下方1.3--1.5CM,正中線旁開2CM。孔徑0.8CM,刺入深度2cm。可用銀質針導熱。
2.     再定上髎-----即S1骶后孔:在次髎上2cm、正中線旁開2.5cm左右。孔徑1cm,針刺深度2.5cm。
3.    依次定中髎---即s3骶后孔:在次髎下2cm,正中線旁開1.5cm左右。孔徑0.6cm,針刺深度1.5cm。
4.    最后定下髎---即s4骶后孔:在中髎下1.5cm,正中線旁開1cm左右。孔徑0.5cm,針刺深度1cm。
       八髎就是八個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對,所以叫做“八髎”。這是一個區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處,鄰近胞宮。這個區域的皮肉,應該是很松軟,能捏起來的,如果不松軟,說明經絡肌膚之間有粘連,這種粘連,正是體內尤其是胞宮有毛病的外在表現,而婦科的一切疾病,都與胞宮緊密相連。在八髎區域進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從外而內調理胞宮。沖脈、任脈和督脈也都起于胞宮。督脈主一身陽氣,任脈主一身之血,沖脈則為經脈之海,五臟六腑都要靠他們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內臟器官的神經血管會聚之處,是調節人一身的氣血的總開關,務必暢達無阻。胞宮健康了,婦科問題沒有了,困擾女性的很多雜病,比如失眠、便秘、愛生氣、急躁、慵懶等,都會自然消失。
〔取穴法〕俯臥,在脊椎正中線和膀胱俞之間,第二骶后孔凹陷處取穴;取穴時,以食指按在小腸俞與脊椎正中線之中間,小指按在骶角(尾骨上方黃豆大小的園骨突起)上方,中指和無名指相等的距離分開按放,側中指尖所按之處。
〔操作方法〕毫針針刺或加灸法。患者伏臥位,取準雙側次髎穴,常規消毒后,用30號毫針刺入2—3寸深,當病人小腹內有沈脹或酸麻感時,用小幅度瀉法捻轉毫針,留針 20一30,留針期間行針l一2次。對寒凝型痛經可加灸收效更速。
〔適應癥〕痛經。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氣血虛弱之痛經。 
〔釋義〕次髎穴,髎同窌,骨之空隙,此指骶骨后孔。因本穴位於骶骨第二孔中,居次上,故名次髎。
  骶骨后孔共4對,分別稱為上、次、中、下髎,合稱八髎穴。《素問?骨空論》云:“腰痛不可轉搖,急引陰卵,刺八髎與痛上,八髎在腰尻八間”,《針灸大成》也載:“八髎總治腰痛”,說明八髎四穴同為治療腰痛的要穴。近代醫家通過臨床實踐,對其功效主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謝文志氏說:“目前對于腰痛牽引少腹、季肋之下以及竄至腹股溝部疼痛(骶業神經炎、肌纖維炎等)取八髎穴,其療效尤為顯著”,鄭魁山氏進一步指出:“上髎與次髎、中髎、下髎合稱八髎穴,是治療婦科和二陰疾患、腰痛的常用穴”,而劉冠軍氏則把其主治作用歸納為“理下焦,利腰腿”六字概括之。
  次髎穴乃八髎之一,是足太陽膀胱經腰骶部的重要腧穴。從腰以下挾脊骶骨部是足少陰、足太陽和督脈循行所過之處,因督脈貫脊屬腎,足少陰腎經絡膀胱,足太陽經循膂絡腎,此三經與腎聯系密切。腎主生殖與發育,又主二陰,膀胱主儲尿和排尿,所以《金梅花詩鈔》說:“其主治功用舉凡下焦前后陰、大小腸及腰腿諸癥,無不包羅”,而《經穴主治癥》則云:“治男女生殖疾患、腰痛、泌尿器疾患有效”。說明次髎穴具有補腎壯腰、清利濕熱及理氣化瘀調經等功效。
        是主治腰痛、婦科病及生殖、泌尿系疾患的要穴。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腰痛、腰脊痛、帶下、痛經、月經不調、遺精、陽痿、淋證、遺尿、癃閉以及下肢麻痹等病癥。
  痛經一癥,多因氣滯血瘀或寒濕凝滯所致,次髎穴位於腰骶部,與痛經部位很近,為局部取穴方法。又因腰骶部與督脈、足少陰經和腎臟關系密切,督脈與沖、任同出胞宮,“一源而三歧”,故取刺次髎穴有調理沖任、壯腰補腎、理氣活血、調經止痛之功。可使沖任之脈、通暢,氣血旺盛,通行無滯,經血吸引下流,通則不痛。故近代針灸醫家已把次髎穴作為治療痛經的經驗穴了。
〔備注〕關于八髎穴取穴定位,歷代醫家皆本于《甲乙經》。《甲乙經》所載上髎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挾脊陷者中;次髎在第二空挾脊陷者中;中部在第三空挾脊陷中;下髎在第四空挾脊陷中。考腰髁空即今之四對骶后孔。但對其所指的具體位置有異。
(1)有說上髎在16椎下,則次髎在17、中髎在18、下髎在19椎下。
(2)有說上髎在18椎下,則次髎在19、中髎在20、下髎在21椎下。
(3)有說距離中線旁開2分、1寸、1.5寸,有說挾脊相去4寸。
  綜上所述,定位差異較大,諸說不一,究其原因,不外各人先天稟賦不同,腰骶骨發育生長也有多種因素變異,故骶骨後孔之橫豎間度亦不同,一般說來是上寬下窄,故此無法用分寸計算。《醫學入門》載:“上髎作腰下第一空,挾脊兩旁陷中,余三髎少斜上闊下狹是也”是符合實際的。所以近代取穴大都以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分別取上、次、中、下髎。但是由於不易于體表上莫尋到骶後孔,一般取穴法,可以食指尖按在小腸俞與脊椎正中線中間,小指按在尾骨上方的骶角上方,中指與無名指相等距離分開按放,各手指尖所到達之處,食指為上髎,中指為次髎,無名指為中髎,小指為下髎。 
  關于八髎穴的針刺深度。《針灸甲乙經》載:“上髎刺入三分,次髎、中髎、下髎皆刺入二寸。”由于這個記載,上髎與其余三銀針刺深度差異較大,所以后世醫家對針刺八髎穴的深度也就莫衷一是。有從三分,也有針刺二寸者。近代醫家都主張針刺深度在0.5—1.5寸,或1—2寸之間,這是比較適宜的。而且針刺深度不同,針感和治療的范圍也不同。
(1)針刺(ci)深度在3—5分時,謹(jin)刺(ci)激(ji)能神經,針感多(duo)在局部,適應于(yu)治(zhi)療局部的風濕痹痛。


(2)針刺深度在l-1.5寸深,其針感向上可達腰部,向下可循足太陽、少陽經至腘、脛、腨等部,適用于治療腰骶部或下肢疾患。
(3)針(zhen)刺深(shen)度在2寸以上時,其針(zhen)感(gan)可向少腹、前陰(yin)及肛(gang)(gang)門、直(zhi)腸等(deng)部位擴(kuo)散(san),適用于治療(liao)泌尿、生殖(zhi)系統及直(zhi)腸、肛(gang)(gang)門的疾患。  

本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126391.html.

聲明: 我(wo)們(men)致力于(yu)保護作者版權(quan)(quan),注重分享,被刊用(yong)文章(zhang)因(yin)無法核實(shi)真實(shi)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an)系,或(huo)有(you)版權(quan)(quan)異議的,請(qing)聯(lian)系管理員(yuan),我(wo)們(men)會(hui)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tu)片(pian)資源來自(zi)于(yu)網絡,轉載是出于(yu)傳(chuan)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you)來源標注錯誤或(huo)侵犯(fan)了您(nin)(nin)的合(he)法權(quan)(quan)益,請(qing)立即通知我(wo)們(men)(管理員(yuan)郵箱:),情(qing)況屬實(shi),我(wo)們(men)會(hui)第一(yi)時間(jian)予(yu)以刪(shan)除,并同時向(xiang)您(nin)(nin)表示歉意(yi),謝(xie)謝(xie)!

上一(yi)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