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雜談

脈病而人不病

祝由網 2023-11-11 00:58:32

脈病而人不病

南宋紹興年間,醫生王繼生因治愈了高宗皇帝的疾病而聞名。后來,又居功自傲被高宗皇帝判罪,被押送福州定居。

詞人周密的叔父宮教,這時正去湖南長沙任副職,以前曾和王繼先相識。旅途中,二人恰巧在旅館里相遇。宮教置備了一桌酒席以示慰勞,并借此機會請求王繼生診脈,說道:“王醫師,請您給我號號脈吧!看看我的身體狀況如何?”

王繼生聽完略顯驕傲,習慣性地將手搭在了宮教的手腕部。診完之后,王繼生問道:“先生可有什么不舒服嗎?”宮教答道:“沒有啊!我現在感覺很好。”

王繼先臉色忽然陰郁地說:“我很感謝多年來您對我的支持,現在我不能不如實地告訴您,您的脈象很不正常,與您的身體狀況極不相稱。古人說,凡脈病而人不病的,應當在10日以內發病身亡。我勸您趕快回家,或許還能料理后事。”宮教很吃驚。

當時,宮教感覺自己的身體健康無病,也曾懷疑過王繼先說的話很荒謬,但又很相信他的醫術高明,最終還是乘車回家了。宮教回家不幾天,果然得了暴病而死亡。

切脈,也稱號脈、把脈,是中醫診斷的一種方法。“切而知之謂之巧”,古人常常用“精巧”來形容切脈,將切脈看作中醫診斷的最精巧的技術。在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繼生心生驕傲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其醫術的確很高明,僅僅通過脈象就很準確地推斷出了宮教的身體狀況。故事中提到“古人說,凡脈病而人不病的,應當在10日以內發病身亡”,就是說病人的脈象與實際的癥狀不相符,提示病情是比較復雜、嚴重,預后較差。

?中醫養生理論之切其脈知其病

 導讀:診斷的最后一個手段就是“切”,主要是指切脈。切脈又稱診脈,是醫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撓動脈搏動處,藉以體察脈象變化,辨別臟腑功能盛衰,氣血津精虛滯的一種方法。一般人只能摸到自己的脈搏跳動次數,但是代表的意義可能不知道。下面將詳細介紹關于切脈的一些知識。

一、“切脈”可診查身體各個臟腑

 切脈是師用手按人的動脈,根據脈象,以了解內在變化的診斷方法。切脈具有悠久的歷史,它反映了學診斷的特點和經驗。脈象,可以理解為脈搏的形象。是由動脈搏動的顯現部位(深、淺)、速率(快、慢)、強度(有力、無力)、節律(整齊與否、有無歇止)和形態等方面組成的。脈象是中醫辨證的一個重要依據,對分辨疾的原因,推斷疾的變化,識別病情的真假,判斷疾病的預后等,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由于脈為血之府,貫通全身,所以身體臟腑發生病變,往往反映于脈,有時在癥狀還未充分顯露之前,脈象已經發生了改變。

 脈象的產生與心臟的波動、心氣的盛衰、脈道的通利和氣血的盈虧直接相關。所以,心、脈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同時,血液循行脈道之中,流布全身,運行不息,除心臟的主導作用外,還必須有各臟器的協調配合:,肺氣散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氣的充養和統攝得以運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調節血量;腎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氣,腎氣為各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原動力。故脈象能反映全身臟腑、氣血、陰陽的綜合信息。當臟腑、氣血發生病變后,必然從脈搏上表現出來,呈現病理脈象,成為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所以說,切脈是對健康的預測。

二、寸口脈是“切”的主要部位

臨床主要運用“寸口診法”,即切病人橈動脈的腕后部分。

《內經》中曾有“遍診法”和“三部診法”的記載,近代臨床很少運用,所以在這里我們就不作介紹。

脈診獨取寸口的理論根據有二:

 是,脈會太淵。即人體各經脈均會集于肺,而寸口為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淵穴,是脈會之處,所以有“脈會太淵”之說。

 是脾胃為各臟腑氣血之源,各臟腑氣血之盛衰,與脾胃功能之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起于中焦,寸口可觀察胃氣強弱。

因此,全身臟腑經絡氣血之盛衰,從寸口脈上反映出來。

三、常見病脈有哪些

 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息4~5次,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常見病脈有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等。

1?浮脈

 輕按可得,重按則減。它的特點是脈搏部位表淺。浮脈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時,衛氣抗邪,脈氣鼓動于外,故脈位淺顯。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久病因陰血衰少,,虛陽外浮,脈浮大無力為危癥。

2?沉脈

 輕按不得,要重按才能獲得。它的特點是脈搏部位較深。主病:里證。脈搏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邪郁于里,氣血阻滯陽氣不暢,脈沉有力為里實;臟腑虛弱,陽虛氣陷,脈氣鼓動無力,則脈沉無力。

3?遲脈

 脈搏緩慢(每分鐘脈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證。脈搏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寒則凝滯,氣血運行緩慢,脈遲而有力為實寒癥。陽氣虛損,無力運行氣血,脈遲而無力,為虛寒癥。員和重體力勞動著,脈象常遲,屬生理狀態。

4?數脈

 脈搏急促(每分鐘脈搏在90次以上)。它的特點是較正常脈搏數快。主病:熱癥。脈搏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外感熱病初起,臟腑熱盛,邪熱鼓動,血行加速,脈數有力為實熱。陰虛火旺,津血不足,虛熱內生,脈數而無力為虛熱。

5?虛脈

 輕按重按都覺空虛,是一切無力脈的總稱。導致這種病的原因多為氣血兩虛,,難以鼓動脈搏,故按之空虛。

6?實脈

寸關尺三部脈皆有力。邪氣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道,搏動有力。

7?滑脈

 應指圓滑,按之流利,圓滑如按滾珠。主病:痰飲、食積、實熱諸證。多見于青壯年氣血充實。妊娠婦女滑脈是氣血旺盛養胎之現象。均屬生理現象。

8?洪脈

 脈大而有力,如波濤洶涌,來盛去衰。主病:熱盛。內熱盛脈道擴張,脈形寬大,因熱盛邪灼,氣盛血涌,使脈有。

9?細脈

 脈按之細小如線,起落明顯。主病:虛證,多見于陰虛、血虛癥。又主濕病。陰血虧虛不能充盈脈道,或濕邪阻壓脈道,脈細小。

10?弦脈

 端直而長,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膽病、痛癥、痰飲。氣機不利,肝失疏泄,脈道拘急而顯弦脈。病則氣亂或痰飲內停,致使氣機輸轉不利,出現弦脈。

11?結脈

 脈來緩慢,有不規律的間歇。主病:陰盛氣結,寒痰,淤血。分析:陰寒內結,脈道氣機受阻。寒痰淤血,氣結不疏,脈氣阻滯,故氣虛血弱致脈來遲而中止者,則結而無力。

12?代脈

脈有歇止,止有定數。主病:臟氣衰微。是臟氣衰弱,元氣不足,使脈氣不能銜接。

四、是什么影響了脈象

 人體大致有28種脈象,每一種脈象都是對人體機能的反映,都有所對應的病癥范圍。脈象是一種生物信息傳遞現象,是從外部測量到的關于循環系統的一個信號。

 其不足之處是,不精確,缺乏量化,如切脈可發現高血壓,但測不出血壓值。任何一個生物體,除了發送內源性信息,還發送外源性的信息。決定脈象的內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血、脈等方面的因素。決定脈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氣候等。

 天冷了,血管收縮變細了,血流會減慢;天熱了,血管舒張變寬了,血流會加快,脈象就出現了相應的變化。哪怕是外界環境微不足道的變化,在脈象上都可能會出現明顯的變化。

 如果在生理的調節范圍內,是正常的脈象;超過生理范圍,就是病態的脈象。有了干擾,脈象有時就不準確可靠。

 在這時,經驗顯得尤其重要,診脈技藝高超、經驗豐富的中醫大夫可以較準確地發現病變,而一般的中醫大夫就可能診斷不清,甚至診斷失誤。

 溫馨提示:切脈只是四診之一,有些病變不是單憑切脈就能做出診斷,應該四診合參,并宜結合現代檢測手段才能全面認識疾病。

讀《黃帝內經》素問 陽明脈解篇第三十 ——陽明經脈疾病之癥狀

(原文)

(解讀)

“ 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愿聞其故。 ” 黃帝問道:足陽明的經脈發生病變,不喜見人與火,聽到木器響動的聲音就會很驚恐,但如果聽到敲打鐘鼓的聲音卻沒有反應,為什么單獨聽到木音就很害怕呢?我想知道這其中的道理。

“ 岐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 岐伯回答說:足陽明是胃的經脈,屬土。所以聽到木音會很驚惕,這是由于土惡木克的緣故。

“ 帝曰:善。其惡火何也? ” 黃帝說:說得不錯!那么它惡火,又是因為什么呢?

“ 岐伯曰:陽明主肉,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 ” 岐伯說:足陽明經主肌肉,其經脈多血多氣,外邪侵襲則發熱,熱甚則所以惡火。

“ 帝曰:其惡人何也? ” 黃帝問:它討厭人又是為什么呢?

“ 岐伯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 ” 岐伯說:足陽明經氣上逆,呼吸喘促,心中郁悶,所以不喜歡見人。

“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岐伯曰:厥逆連臟則死,連經則生。 ” 黃帝說:有的陽明厥逆喘促而死,有的雖喘促而不死,這是為什么呢?

“ 岐伯曰:厥逆連臟則死,連經則生。 ” 岐伯說:經氣厥逆若累及于內臟,則病深重而死 , 若僅連及外在的經脈,則病輕淺可生。

“ 帝曰:善。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逾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 黃帝說:說得不錯!有的陽明病重之時,病人把衣服脫掉亂跑亂跳,登上高處狂歌,或者數日不進飲食,并能夠越墻上屋,而所登之處,都是其平時所不能的,有了病反而能夠上去,這是什么原因?

“ 岐伯曰:四肢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 ” 岐伯說:四肢是陽氣的根本 , 陽氣盛四肢就充實,所以可以登高。

“ 帝曰:其棄衣而走者何也?岐伯曰:熱盛于身,故棄衣欲走也。 ” 黃帝問:病人脫掉衣服亂跑,是為什么?岐伯說:身熱過于亢盛,所以就會脫掉衣服到處亂跑。

“ 帝曰:其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歌者,何也?岐伯曰: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 黃帝問:那有時胡言亂語罵人不避親疏,有時又縱情歌唱,這又是什么道理?岐伯說:陽熱亢盛而心神擾動,就會使其神志失常,所以罵別人而不避親疏,并且不想進食。由于不想進食,所以便會到處亂跑。

今天學習了陽明經脈疾病之癥狀。且繼續學習,今天就學到這里了。

中醫知識每日一讀:傷寒雜病論之溫病脈癥并治

  溫病有三:曰春溫、曰秋溫、曰冬溫。此皆發于伏氣,夏則病暑,而不病溫。冬傷于寒,其氣伏于少陰,至春乃發為溫病,名曰春溫。

  夏傷于濕,其氣伏于太陰,至秋燥乃大行,發為溫病,名曰秋溫。

  氣不當至而至,初冬乃大寒,燥以內收,其氣伏于厥陰,冬至后,天應寒而反溫,發為溫病,名曰冬溫。

  春秋病溫,此其常,冬時病溫,此其變。冬時應寒而反大溫,此非其時而蓄其氣,及時不病,至春乃發,名曰大溫。此由冬不藏精,氣失其正,春時陽氣外發,二氣相搏為病則重,醫又不曉病源為治,乃誤尸氣流傳,遂以成疫。

  病春溫,其氣在上,頭痛,咽干,發熱,目眩,甚則譫語,脈弦而急,小柴胡加黃連牡丹湯主之。

小柴胡加黃連牡丹湯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栝蔞根四兩 黃連三兩 牡丹皮四兩 甘草三兩(炙) 生姜三兩 大棗十二枚(劈)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病秋溫,其氣在中,發熱,口渴,腹中熱痛,下利便膿血,脈大而短澀,地黃知母黃連阿膠湯主之;不便膿血者,白虎湯主之。

地黃知母黃連阿膠湯

  地黃八兩 知母四兩 黃連三兩 阿膠一兩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病冬溫,其氣在下,發熱,腹痛引少腹,夜半咽中干痛,脈沉實,時而大數,石膏黃連黃芩甘草湯主之;不大便六七日者,大黃黃芩地黃牡丹湯主之。

石膏黃連黃芩甘草湯   石膏半斤碎(棉裹) 黃連三兩 黃芩四兩 甘草二兩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大黃黃芩地黃牡丹湯   大黃四兩 黃芩三兩 地黃四兩 牡丹皮三兩   右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二服,大便利,止后服。   病溫,頭痛,面赤,發熱,手足拘急,脈浮弦而數,名曰風溫,黃連黃芩梔子牡丹芍藥湯主之。

本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1015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