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祝由師
2023-06-29 18:39:36
胃(wei)不舒(shu)服可(ke)以艾(ai)(ai)(ai)灸(jiu),需要分情況而論,如果是由于脾胃(wei)虛寒導致的(de)(de),通(tong)(tong)常可(ke)以艾(ai)(ai)(ai)灸(jiu),但是脾胃(wei)濕(shi)熱不建議進行艾(ai)(ai)(ai)灸(jiu)治療(liao),艾(ai)(ai)(ai)灸(jiu)通(tong)(tong)常是以艾(ai)(ai)(ai)絨為主要的(de)(de)材料制(zhi)成艾(ai)(ai)(ai)柱或(huo)者(zhe)艾(ai)(ai)(ai)條,點燃(ran)后熨燙溫(wen)灼體(ti)表穴(xue)位的(de)(de)療(liao)法,具有一(yi)定的(de)(de)溫(wen)經散寒疏(shu)通(tong)(tong)經絡的(de)(de)作用。
最新回答共有3條回答
-
李雲松
回復病情分析:艾灸可以輔助治療胃病
意見建議:艾灸能激發、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具有防病祛病之養生保健功效。如果有胃病,最好是先用西醫明確疾病的類型,可以先用西藥控制。艾灸能治胃病只是輔助作用,可以達到養生的效果,但并不能根治胃病。
瞿穎—河北省滄州市詩經村中心衛生院
內科
醫師
-
平淡之
回復胃病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疾病,這會對健康造成很多不利的影響,但是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那么艾灸哪里治胃病?胃病艾灸灸哪里最好?治療胃病的艾灸方法很重要,下面就來詳細了解治療胃病的艾灸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吧。
1、胃俞穴
胃俞穴位置:找到第12胸椎,在它的骨性標志之下,旁開1.5寸處。
功效:艾灸該穴位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之功效,主治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痙攣,腸炎,失眠等癥。
2、中脘穴
中脘穴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從肚臍向上量4寸處。
功效:艾灸該穴位可以通調腑氣,和胃止痛。主治嘔吐,反胃,腹脹,胃炎,胃潰瘍,泛酸,胃出血,胃下垂等癥。
3、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置:在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前緣一橫指處。
功效:艾灸該穴位可促進消化吸收,健脾養胃,改善人的免疫功能,對腸胃,心血管系統有良好的調節作用。煮至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急慢性腸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等消化系統病癥。
4、神厥穴
神厥穴位置:位于肚臍中央,為任脈之要穴。
功效:艾灸該穴位有溫陽益氣,健運脾胃之功效。煮至腹痛,泄瀉,脫肛,水腫,虛脫等癥。
5、內關穴
內關穴位置: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處,掌長肌腱與橈側腕肌腱之間。
功效:艾灸該穴位可健胃止痛,主治各種原因所致的急性或慢性胃黏膜變化,上腹不適,脹痛或燒灼感,以及食欲缺乏,惡心,嘔吐,泛酸等癥。
6、梁門穴
梁門穴位置: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距前正中線2寸處。
功效:消食導滯,主治食欲不振,胃痛,嘔吐,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胃神經管能癥等胃部疾病。
7、艾灸治胃病療法
食滯胃脘癥
取穴操作:取中皖,天樞,氣海,內關,足三里,神厥。按艾炷無瘢痕灸法常規施術,每次選3穴,每穴每次酒5-20壯,每日或隔日灸療一次。
功效:消食導滯,和胃降逆。
8、暑濕犯胃證
取穴操作:取足三里,中皖,胃俞,脾俞穴,按艾炷灸法常規操作,每穴灸5-7壯,隔日1次,10次為一個療程。
功效:解暑和胃,化濕止痛。
9、寒邪犯胃證
取穴操作:取中皖,關元,兩穴均以清艾絨制之艾炷,直接置于穴位處,待燃至2/3時,易炷再燃,一般灸7-19壯。
功效:溫中散寒,和胃止痛。
10、胃熱熾盛癥
取穴操作:取中皖,足三里,內關,上述穴位分2日施灸,每穴灸3炷。
功效:清熱止痛,降逆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