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親朋好友團聚,少不了美酒佳肴。酒足飯飽后,還有糖果、點心等輪番上陣,讓腸胃難得片刻休閑。如今,春節已過,是時候讓腸胃休息一下了。下面請食品營養專家教你給年后飲食變個花樣。
原則一:來碗養胃粥。春節闔家團聚,難免舉杯相賀,開懷暢飲,而酒精對消化系統有刺激作用,尤其會傷害肝和腸胃。建議:喝完酒后的幾天最好能喝點粥。一碗熱粥可以讓腸胃得到滋養,還能補充營養,像南瓜粥、山藥粥都是不錯的選擇。
原則二:蔬菜頓頓有。雞鴨魚肉向來是節日餐桌上的主角,殊不知,吃起來“肥香油膩”的菜肴,會增加腸胃的負擔。建議:吃完了“肥膩”的節日餐,不妨多吃點綠葉菜,幫助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蔬菜可以涼拌,炒時應急火快炒。
原則三:遠離辣和咸。節日餐桌上那些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多數離不開辣椒和鹽。“逢辣必咸”成了很多人做菜的訣竅,但鹽和辣椒吃得太多,容易導致高血壓,增加腎臟負擔,還會傷腸胃。建議:最好每人每日將食鹽量控制在5克,節日吃得咸了,節后嘗試吃頓“無鹽餐”,同時減少辣椒的攝入。
原則四:粗糧唱主角。節日里,臘肉炒飯、香奶饅頭、油炸糕……這些主食過于精細,而且添加了油、鹽、糖,吃多了很容易讓人發胖,還可能引起便秘等消化問題。建議:春節過后,不少人感覺肚子里很飽,不想吃主食,其實,節后主食更不能少,最好以谷類粗糧為主,玉米、燕麥等粗糧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減少便秘。
原則五:每日吃水果。薯片、爆米花、各色糖果都是春節很多家庭必備的“年貨”。在看電視、休閑聊天時,人們會不知不覺吃下很多零食。建議:零食要零吃,不能替代正餐,最好用堅果,如核桃、杏仁、開心果等代替糖果,幫助補充微量營養素。還要多吃新鮮水果,節日過后,每天一個蘋果能幫助補充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
原則六:調整吃飯點。走親訪友、出行娛樂,吃飯很難按時按點,暴飲暴食是常事。7天下來,有些人的吃飯習慣完全被打亂了,早晨賴床不吃飯,晚飯一吃到凌晨。建議:節后要開始根據自己的生活規律調整三餐時間,每頓飯都定時吃,三餐吃的量為3∶4∶3。如果中間餓了,可以靈活加餐,在上午10點半、下午3點半左右,可以適當吃堅果、水果、酸奶,既能緩解饑餓感,又能避免進食過量。
原則七:紅肉變白肉。“過年吃肉,添福添壽”、“人過七十無肉不飽”……從這些傳統民諺中不難看出,中國人從古至今都將肉視為美食,很喜歡吃。而在幾大類食物中,紅肉的攝入是最容易過量的,一旦過量,可能引起高膽固醇血癥,進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建議:節后少吃豬、牛、羊等肉及內臟,多吃些白肉,如雞、鴨、魚類。清蒸魚既能減少油鹽攝入,又能保存營養,是節后調理腸胃不錯的選擇。
===================================================
1、打開微信--點擊右上角“+”--“添加朋友”--查找公眾號--搜索“ ”--點擊關注即可。
2、打開微信--發現--掃一掃--掃描下圖二維碼點擊關注即可:
過去人們吃素,多因為宗教信仰,或為了治療癌癥等疾病,而采取戒除葷食的飲食方式。近年來由于慢性病普遍,以及地球氣候異常、糧食短缺等問題,讓大眾開始反省濫用自然資源的行為,并探討食物的來源與內容,以追求更為健康、有品質的長壽生活為目標,素食也因此搖身一變,成為新的環保風潮。甚至有人提出「吃素食,救地球」的主張,加上不少國內外名人、影星親身實行的「加持」,讓這股吃素風方興未艾。
然而,吃素真的對身體有利無害嗎?
素食種類與好處
素食的型態多半依照攝食種類區分,包括:
●純素食—只攝取植物性食物,食材范圍小、選擇少,最容易出現營養問題。
●奶蛋素、奶素、蛋素—除攝取植物性食物外,尚可補充奶類、奶制品或蛋類。
●健康素—以促進健康為目的,適度選擇而非完全排除動物性食物,營養方面較為充足,也是營養學家比較鼓勵的素食方式。
根據醫學研究指出,素食菜料富含植物類食品,纖維素與維生素A、C、E等抗氧化物含量高,飽和性脂肪酸也較低,確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癌癥(如直腸癌)、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的罹患率,好處不勝枚舉;但各種素食法有不同的規范、限制,會影響食材的選擇范圍,加上茹素者的營養概念不足,因而營養失調的例子,臨床上也相當常見。
食物選擇偏頗 健康出問題
素食飲食的內容若過于偏頗,反而會造成吃素者營養失衡,吃全素(純素食)的人因為食材選擇最少,營養不均的情況最嚴重。求助于營養門診的患者,最常見的即為貧血、面黃肌瘦、無精打采、過瘦等癥狀,這些問題通常是因維生素B12、鐵質不足所造成。
維生素B12可從內臟、魚肉、蛋類與奶類中獲得,瘦肉(尤其紅肉)、蛋黃則富含鐵質,素食者因為不吃動物性食材,這兩種營養素的來源受限,最容易缺乏這些營養。此外,一般人可從動物類食品中,獲得大量的蛋白質,但對素食者來說,如無法從植物類食品取得足夠的蛋白質,就容易免疫力降低、身體修復遲緩。
維生素D存在于奶類、奶制品中,純素食者不吃奶制品,倘若又不曬太陽也可能缺乏維生素D,造成鈣、磷的吸收不良,難以累積骨質。再者,食材中的纖維、植酸與草酸,也可能降低鈣質吸收,必須特別留心。
吃素也可能吃進太多熱量
素食也可能導致營養過剩,臨床上因為吃素造成的過胖不在少數,主要是熱量攝取過多所造成的。
「我想說吃素營養會不夠,所以就吃很多啊!哪知道會一直胖起來。」這是許多素食者對營養攝取的迷思,認為吃素一定會營養不足,因此增加每餐食量,或者在正餐之外,額外進補。其實素食中,有不少富含糖類的根莖類食材,熱量就不低,加上傳統的素食烹調也多半采取油炸、高油量快炒的方式,一不小心就會吃進過多的熱量,長久下來,自然會發生愈吃愈胖、膽固醇與血糖居高不下的問題。
高油、高糖、高鹽的陷阱
坊間專為素食者設計的餐館,餐點變化多,但也潛藏不少危機。植物類食材本身多半味道清淡、熱量較低,如以原汁原味、直接入口,習慣了精致飲食的國人恐怕較難接受,因此一些業者往往在料理時,加了糖、鹽等一堆調味料;為了追求口感與味道,制作仿葷的素食品時,加入許多食品添加劑,吃多了便在體內累積,造成不良影響。也有不少人擔心素食無肉,容易餓,所以多以油炸方式烹調,或在飯后吃進大量甜食或水果,反而導致油脂量與糖分攝取過高。
許多吃素的老年人由于獨居或行動不便,難以出外采購新鮮蔬果,食材種類大幅減少,只能以簡單的醬瓜、面筋、豆腐乳罐頭、鹵豆干等,或素食調理包搭配稀飯、饅頭等主食打發一餐,雖然方便快速,卻也背負高鹽、低營養引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正確7大原則
不論是為了宗教理由、許愿、預防慢性病,或為了追求健康人生,都應先建立良好、正確的素食觀念。素食者只要把握以下原則,就能達到健康吃素的目的:
1.注意熱量攝取:烹調時要注意用油量,適度用油炸的料理方式。不過,如全以川燙方式處理食物,也可能發生熱量不足、必須脂肪酸不足的問題,所以也不要將油脂視為洪水猛獸,全然拒絕吃油。
如果外食,素食餐館的湯品、甜點多半油膩或過甜,選擇時多要花點心思注意,也要忌口,不宜吃太多,避免肥胖問題上身。
2.注意蛋白質攝取:建議盡量考慮采取奶蛋素,或者將具有互補作用的植物性蛋白質混合食用,利用不同食材截長補短,更能提高蛋白質的利用。例如,將肉類代用品—黃豆或黃豆制品,與谷類制品一起搭配;或是堅果類加豆類;或把全谷類加豆類一起煮,例如把黃豆加入糙米中,煮成黃豆糙米飯。
在此介紹黃豆糙米飯的煮法:黃豆、糙米以1:4的比例,1杯黃豆、1杯糙米,倒在飯鍋,加入水可淹蓋米粒再多5~7公分,浸泡4~5小時。之后,加入少許鹽,用煮白米兩倍的時間,約20~25分鐘,以快鍋大火烹煮,煮沸20分鐘后,火轉小繼續煮2~3分鐘,再關火悶煮10分鐘。若是用電鍋煮,則外鍋放約1.3~1.5倍煮白米的水量。(如5人份,則加至7~8人份水量即可。)
3.食材選擇多樣化:素食者應該學習「彩虹搭配」原則,選擇五顏六色的食材,增加食物多樣性。例如:
白色食物—油脂類、米、麥、玉米、馬鈴薯、番薯等。
黃色食物—黃豆及黃豆制品、面筋、烤麩、各種豆莢、木瓜、柑橘類等。
綠色食物—綠色蔬菜、花椰菜、海帶、海藻、芭樂、奇異果等。
紅色食物—胡蘿卜、紅椒、番茄、南瓜、紫葉甘藍(包心菜)、紅肉番薯等。
4.選擇新鮮、未精制或不過度加工的食品:一如廣告所說:「天然欸尚好!」以新鮮食物取代加工制品,除了可品嘗食材的芬芳原味、獲得自然的營養元素,還可避免過度加工后營養遭受破壞,以及攝取過多人工添加物、調味料的危險。
5.攝取適量的全谷類與堅果:適量的糙米飯、糯米粥等五谷雜糧類,以及燕麥片、小麥胚芽、南瓜子、腰果、核桃等食品,可提供足夠的鋅、錳等微量元素與蛋白質。
6.補充礦物質、維生素:素食者應視個人狀況補充營養素,尤其是維生素B12。建議一周服用兩次綜合維生素或維生素B群。
7.適當的運動與戶外活動:人體可自行制造維生素D,只要每天出門曬太陽15~20分鐘,即可補充身體所需,幫助鈣質吸收;此外,適量、規律的運動可保持身體的新陳代謝正常,預防慢性病發生。
素食生活第一步 認識食材
想嘗試吃素追求健康的人,不妨先蒐集關于營養方面的資訊,了解食物的特性與種類,就愈能調配、規劃出均衡的飲食。
一般來說,動物類的蛋白質與油脂可以植物類蛋白質與油脂取代。蛋白質的生理價值以奶蛋類最高,肝臟、牛肉與魚肉可被價值相近的黃豆、糙米取代,玉米、花生則差了些。鈣質含量則是牛奶與沙丁魚相近,植物性的紫蘇、蘿卜葉也不低,可惜吸收率較差,最好能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提高吸收率。深綠色蔬菜如莧菜、紅鳳菜、菠菜等含鐵量都不低,搭配足量維生素C,一樣可提高鐵質的吸收,降低貧血的可能。大部分蔬菜水果含豐富的維生素C。
素食生活第二步 逐漸改變
即使有了正確的素食概念,也應給身體一些時間,慢慢變化飲食內容。
例如,先參加「周一不吃肉」活動,或采取所謂的健康素,甚至可試著一天一餐素食,將飲食中的蔬菜水果比例漸漸提高,增加纖維攝取,讓身體逐漸適應多素少葷的飲食,再挑選優良的植物性蛋白質與油脂,一部份、一部份地取代動物性蛋白質與油脂,以顧及營養素的足夠與均衡。一旦身體習慣素食比例較高的飲食內容后,再真正進行奶蛋素。
吃素雖然是風潮,但也要顧及自己的健康條件,循序漸進,以免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參考文獻:
1。星云大師2006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
2。凌云琪、劉享朗素食是高脂血癥的最佳處方
3。鄭育晶、黃秋惠2011營養均衡素健康
1、每餐只吃“七分飽”
每頓都別吃得過飽,“七分飽”最好,多吃新鮮蔬果,少吃肉。他比較推薦地中海飲食,即多吃水果、蔬菜、五谷雜糧、豆類、堅果等,提倡用橄欖油;脂肪占膳食總能量最多35%;適量吃一些奶酪、酸奶類的乳制品,最好選用低脂或者脫脂;每周吃兩次魚或者禽類食品;一周吃不多于7個雞蛋;用新鮮水果代替甜品、甜食、蜂蜜、糕點類食品;每月最多吃幾次紅肉,總量不超過7到9兩(340到450克)。
2、不要連續“作戰”
包括不要連續每天都大吃大喝,要騰出一兩天來“輕斷食”,日攝入熱量僅為需求量的四分之一;不要連續每天都喝很多酒,連續喝酒尤其是連著喝醉對身體來說是大敵。
3、戒煙限酒限鹽
調查顯示,攝鹽超標的后果就是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高血壓,限鹽是治療高血壓最普遍也最有效的手段。
4、睡好覺
成年人的睡眠時間在6、5~7、4小時,死亡率最低,睡太少或太多都不好。
5、注意運動
春節期間也不能忘了運動,適當做些快走、八段錦、跳繩、騎車、球類運動等。這樣,不僅能夠保持好的精神,還能防止節后出現精神萎靡不振、身體不適的情況。
人民網—飲食有度 呵護健康
恰當的飲食方法,才是維持身體健康的基本法之一,那么夏季如何才是健康的飲食呢?以下內容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夏季健康飲食的原則,希望能幫助到您!
一、飲食的幾大原則
1.冷食冷飲要適當
因為夏季屬火,此時是人體新陳代謝活躍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于機體表面。出汗多,飲水多,適當吃些冷飲,不僅能消暑解渴,還可幫助消化,促進食欲,有益于健康。
如果不加以節制就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因此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否則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腹瀉便溏等病癥。
2.進食要注意清淡
夏天主“長”,需要增加營養,以滿足人體代謝需求。但夏天氣溫炎熱,又易夾有濕邪侵擾,容易導致脾氣耗損,運化呆滯,消化能力下降。
因此,大魚大肉、油膩醇厚的飲食不宜多吃,煎炒烹炸、過于辛辣的食物也應少吃,以免加重脾胃的負擔,同時也可減少上火助熱的情況發生。
清淡的飲食,就是平常說的“粗茶淡飯”,主食要以五谷雜糧為主,副食以豆類、蔬菜、水果、菌類為主。清淡飲食不是完全的素食,肉類含有人體必需的蛋白質,完全素食容易造成營養不良,所以對肉類烹飪應以清蒸、水煮為主,減少煎炸,少放油鹽,盡量保持食物的原味。
肉類食物最好選在午餐時食用,食肉時可將肉皮及油脂去掉,以減少脂肪含量。蛋白質每日攝入量以100克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為魚、蝦、雞肉、鴨肉、蛋、奶、豆制品等易消化吸收的優質蛋白質。
3.多吃酸甘的食物
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麥制品、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中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在夏季人們外,盡量不吃辛辣溫燥食物。還要避免生食冷飲過度導致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疾病。
在這個時節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那么我們在烹調方面,涼拌、清炒的時候,輔以適量的醋、醬、蔥、姜、蒜和芥末,是夏季最佳吃法,既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營養,又可促進食欲和消化外,還抑菌、降脂、調血壓。
4.及時補充水分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于易解的狀態。
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夏天大量流汗會引起鹽分大量流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離子儲備量減少,從而影響胃液中鹽酸的生成,不利于鐵和鈣的吸收,所以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鹽。
補水湯茶飲料是個不錯選擇。湯類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鈉、鉀、鎂等有機鹽,而茶水可生津提神,減輕疲勞。西瓜、苦瓜、冬瓜、黃瓜、絲瓜、番茄等瓜茄類果蔬有利尿補水的作用,是首選祛暑食物。
5.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癥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
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二、不同體質人的飲食搭配也不同
當然順應自然的變化是一個總的要求,但還需要結合每個個體的具體情況來調整。簡單來說,根據陰陽可對體質不平衡的人來分類,粗分為陽氣虧虛或陰血虧虛兩大類。
陽氣虧虛的'人群,夏天“長”不足,應補陽氣以助“長”;陰血虧虛的人群到了夏季,外熱易于引動內火,致使病理之火旺盛而損傷陽氣,調養目標是滋陰養血,使之不礙陽氣的正常生長。
就飲食調理而言,陽氣虧虛的人,在夏季應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中醫利用夏季適時進補助長陽氣的食品,氣虛為主的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山藥、大棗、豬肉、牛肉等;陽虛明顯的,可食用有一定補養陽氣作用的食品,如花椒、生姜、羊肉等。
對于血虛的人群,飲食調養可食用桑葚、荔枝、黑木耳、大棗、豬肉、甲魚等食物;陰虛的人群,可多吃些楊梅、葡萄、西瓜等水果,以及鴨肉、牛肉、魚類等食物,對蔥、姜、花椒等燥熱的調味品應少吃。
三、飲食要注意衛生
夏季人們往往易于貪涼飲冷,食用瓜果較多,但這時細菌等微生物也生長活躍,不注意飲食衛生就容易患腸炎、痢疾等疾病,所以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夏季胃腸道疾病的最主要措施。瓜果蔬菜注意清洗干凈,食物最好不要長時間放置,夜晚睡眠時注意腹部保暖。
現在不養生,將來養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輸了健康。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n85e38t.cn/yinshiyingyang/620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上火吃什么好?四款靚湯撲滅節后火氣
下一篇: 春天吃什么菜?美味珍饈話春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