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地區芒種節氣有安苗祭祀的活動,該傳統習俗始于明初。
芒種時節,水稻栽種完畢,人們舉行安苗儀式,以祈求秋天的豐收。祭祀用的供品是用新麥面做的蒸食,面團被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還要用蔬菜汁染上顏色。
我們都知道小麥是重要的糧食,是我國北方人民的主食。小麥性涼,味甘,入心、脾、腎經,有養心除煩、健脾益腎、除熱止咳的功效,可用于輔助治療臟躁、煩熱、消渴、泄利、癰腫、外傷出血、燙傷等。《本草拾遺》記載小麥面云:“性溫、味甘。補虛,實人膚體,厚腸胃,強氣力。”
小麥具有很好的食療和藥用價值,其莖葉、干癟輕浮的種子、種皮也可供藥用。小麥的嫩莖葉性涼,味辛,有除煩熱、療黃疸、解酒毒之功效。浮小麥是小麥干燥輕浮癟瘦的果實,性涼,味甘,入心經,有益氣除熱,養心生津,止虛汗、盜汗、骨蒸虛熱的作用,可治療虛熱多汗、盜汗、口干舌燥、心煩失眠等。小麥麩為小麥磨取面粉后篩下的種皮,性涼,味甘,可用于輔助治療虛汗、盜汗、泄利、糖尿病、口腔炎、熱瘡、折傷、風濕痹痛、腳氣等癥。
另外,大麥也是我國的主食之一,大麥性涼,味甘、咸,入脾、胃二經,有益氣和胃、寬腸利水、消渴除熱及回乳等功效,對滋補虛勞、強脈益膚、充實五臟、消化谷食、食滯泄瀉、小便淋痛、消化不良、飽悶腹脹、燒燙傷有明顯療傷。
芒種節氣到來,意味著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忙種”。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芒種節氣的民俗及農事活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芒種節氣民俗
1.煮食黃梅
芒種前后,是長江中下游一帶的梅雨季節,此時正值黃梅成熟之時,因為黃梅酸澀,不便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所以這一地區的許多農家有芒種煮梅食用的習俗。
2.餞花會
江南一些地區在芒種日還有“餞花會”的習俗。當地的人們認為,芒種過后便是夏日,眾花凋謝,花神退位,便要擺設多種禮物為花神餞行。也有的人用絲綢懸掛花枝,以示送別。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二十七回寫芒種節道:“這日,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線系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滿園里繡帶飄飄,花枝招展。”“干旄旌幢”中“干”
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桿頂端綴有牦牛尾的旗,旌與旄相似,但不同之處在于它有五彩折羽裝飾,幢的形狀為傘狀。由此可見大戶人家芒種節為花神餞行的熱鬧場面。
3.安苗
安苗是皖南一些地區的農事習俗活動,始于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豐登、村民平安。
4.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后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芒種節氣農事活動
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是小麥等有芒夏熟作物成熟和耕種的最忙季節。此時我國絕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處于“夏收、夏種、夏管”的“三夏”大忙季節。
忙夏收,是因為麥已成熟,若遇連雨天氣,甚至冰雹災害,會使小麥無法及時收割、脫粒而導致倒伏、落粒、穗上發芽、爛麥場。必須抓緊一切有利時機,搶割、搶運、搶脫粒。
忙夏種,是因為夏大豆、夏玉米等夏種作物的生長期有限,為保證到秋霜前收獲,必須提早播種栽插,才能取得較高產量。
忙夏管,是因為“芒種”節氣后雨水漸多,氣溫漸高,棉花、春玉米等春種的莊稼已進人需水需肥與生長高峰,不僅要追肥補水,還需除草和防病治蟲。否則,病蟲草害、干旱、漬澇、冰雹等災害同時發生或交替出現,春種莊稼輕則減產,重則絕收。
芒種節氣,我國大江南北的農事活動如果用一首歌謠來概括特點,那就是:“芒種夏至麥類黃,快打快收快入倉。夏播作物抓緊種,田間管理要跟上。江南梅雨季節到。暴雨冰雹要預防。”
在這個時候,農田里往往是一片繁忙景象。一方面這個時候最適合播種有芒的谷類作物;另一方面芒種也是農作物種植時機的分界點,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
在北方大部分地區、這個時候冬小麥產區正處在緊張的收獲季節,而晚谷、黍、被等農作物則是繁忙的播種時候。因為夏種作物如夏大豆、夏玉米等生長期有限,為了保證到秋霜發生前收獲,須盡最提前播種或栽插、才能取得較高產最,所以,麥收以后應抓緊搶種搶栽。
正所謂時間就是產量,芒種時節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積極抗早播種,不可消極等雨,錯過時機。春種的莊稼如棉花、春玉米等已進入需水需肥與生長高峰,不僅要追肥補水,還需除草和防病治蟲。華北的棉花進入五葉期,有的可見花。華南、兩廣的早稻開始灌漿成熟。
長江中下游地區在芒種時節雨水增多,氣溫增高,進入陰雨綿綿的梅雨季節,天氣異常潮濕、悶熱,各種器具和衣物容易發霉,又稱為“霉雨天”。這時,麥收場要預防“爛麥場”發生。充沛的雨水對水稻和夏季作物的生長非常有利,但是連綿的陰雨天氣又可使江淮流域形成洪澇。這時,臺風也開始侵襲沿海地區。
芒種節氣的養生食譜
西紅柿炒雞蛋
[配料] 西紅柿300克,雞蛋3個,精鹽、味精、白糖個適量。
[做法] 西紅柿洗凈切片,雞蛋大入碗內攪勻。
油鍋燒熱,先將雞蛋炒熟,盛入碗內;炒鍋洗凈,燒熱放油,白糖入鍋融化,把西紅柿倒入鍋內翻炒2分鐘后,將雞蛋、鹽入鍋同炒3分鐘,放少許味精出鍋即可。(糖尿病人不放白糖)
[功效] 生津止渴,養心安神。
香菇冬瓜球
[配料] 香菇、雞湯、淀粉各適量,冬瓜300克,植物油、 精鹽、姜、味精、麻油各適量。
[做法] 香菇水發、洗凈,冬瓜去皮洗凈,用鋼球勺挖成圓球待遇用,姜洗凈切絲。
鍋內放入適量植物油燒熱,下姜絲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繼續煸炒數分鐘后,倒入適量雞湯煮開后,將冬瓜球下鍋燒至熟時,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幾下放入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鍋。
[功效] 補益腸胃,生津除煩。
五味枸杞飲
[配方] 醋炙五味子5克,枸杞子10克,白糖適量。
[做法] 五味子和剪碎的枸杞子放入瓷杯中,以沸水沖泡,溫浸片刻,再入白糖,攪勻即可飲入。
[功效]滋腎陰、助腎陽。適用于“夏虛”之癥,是養生補益的有效之劑。
芒種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75°時交芒種節氣。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芒種節氣的風俗活動及傳統食物,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芒種風俗活動
1、送花神
農歷農歷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有迎花神,也有送花神,一迎一送。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2、打泥巴仗
貴州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后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3、安苗
芒種安苗習俗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文字記載始于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豐登、村民平安。
4、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5、開犁節
浙江省云和縣有“開犁節”,在農歷二十四節氣的芒種節那天舉辦。
在云和梅源一帶流傳著這樣的傳說: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為同情人間饑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結果導致野草瘋長拯救了牲畜,而農田被野草淹沒使農人無法耕種,上天為了懲罰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
開犁是云和梅源一帶山區農民啟動春耕的時令體現,過去把“開犁節”叫做“牛大王節”。
芒種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
1、君踏菜
寧波人芒種節氣還有吃君踏菜的傳統,君踏菜是芒種節氣前后上市的一種時令蔬菜,據說吃了君踏菜后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君踏一樣光滑。君踏菜是一種對人的身體健康十分有好處的蔬菜,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非常適合在芒種節氣的時候吃,同時因為它也是一種可以保護肌膚的蔬菜,所以一些女孩子非常喜歡君踏菜。
2、青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許多人都非常喜歡吃青梅。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新鮮的青梅口感偏酸,不易入口,所以需要經過一些加工之后才可以食用。
3、雞蛋
芒種節氣吃蛋,不僅能經受“疰夏”考驗,還能帶來生活圓滿。芒種節氣有吃蛋的習俗,能預防暑天常見的食欲缺乏、身倦肢軟、消瘦等苦夏癥狀。雞蛋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食物,具有補氣血的作用,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雞蛋中蛋黃的熱量比較高,所以不能吃太多。
4、茶
為迎接芒種節氣,我國江西一帶還有芒種節氣飲茶的習俗,據說在芒種喝茶,可以保證整個夏天都不會犯困。適當地喝一些茶確實會讓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但是要保證一整個夏天都不會犯困就有點困難了。所以芒種的時候喝茶只不過是代表了人們的一種美好的愿望而已。
芒種氣候特征
芒種時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常見的天氣災害有龍卷風、冰雹、大風、暴雨、干旱等。
雨量
芒種時節沿江多雨,黃淮平原也即將進入雨季,芒種前后若遇連陰雨天氣及風、雹等,往往使小麥不能及時收割、脫粒和貯藏而導致麥株倒伏、落粒、穗上發芽霉變及“爛麥場”等,使眼看到手的莊稼毀于一旦。
芒種后,中國華南東南季風雨帶穩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時節,長江中下游地區先后進入梅雨季節,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溫。
芒種時節,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旺盛,需水量多,適中的梅雨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梅雨過遲或梅雨過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會受到干旱的威脅。但若梅雨過早,雨日過多,長期陰雨寡照,對農業生產也有不良影響,尤其是雨量過于集中或暴雨還會造成洪澇災害。
西南地區從6月份也開始進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節。此時,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區冰雹天氣開始增多。
氣溫
在此期間,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龍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區,還沒有真正進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區的人們,一般來說都能夠體驗到夏天的炎熱。位于黑龍江北部的嫩江,在1971~2000年30年間,最熱的一天37.1℃,就出現在芒種期間。
6月份,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的可能,黃淮地區、西北地區東部可能出現40℃以上的高溫天氣,但一般不是持續性的高溫。
在華南的臺灣、海南、福建、兩廣等地,6月的平均氣溫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氣濕度大,確實是又悶又熱,有時需要向公眾發布高溫預報,提醒人們預防中暑、空調病和急性腸胃炎。
本文地址://n85e38t.cn/xiajiys/326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