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楨(1296-1370)《城南唱和詩冊》(局部)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會稽人(今浙江紹興)??????????????????????????????????????????????????????????????。
鴻門會
天迷關,地迷戶,東龍白日西龍雨??????????????????????????????????????????????????????????????。
撞鐘飲酒愁海翻,碧火吹巢雙猰。
照天萬古無二烏,殘星破月開天余。
座中有客天子氣,左股七十二子連明珠。
軍聲十萬振屋瓦,拔劍當人面如赭。
將軍下馬力排山,氣卷黃河酒中瀉。
劍光上天寒彗殘,明朝畫地分河山。
將軍呼龍將客走,石破青天撞玉斗。
全詩前六句為一段,純作時代氛圍的刻畫。“天迷關,地迷戶”,傳說中天有門、地有戶,這里迭用兩個“迷”字來形容它們,極言天地混沌莫辨之狀,暗喻秦末天下無主,一切都動蕩不定的情勢。其時秦王子嬰已降,秦軍已摧垮了,然各起義將領擁軍自重,或為“東龍”,或為“西龍”,行云布雨,陰晴不定。一場更為復雜、難以逆料的戰爭在醞釀著。人們在瘋狂地撞鐘擊鼓,以發泄內心的憤懣,或瘋狂地飲酒,以借酒澆愁;然而他們的內心,卻仍然愁深如海濤翻滾,不知和平何日。戰爭如熒熒的鬼火,煎熬著大地;又如狹揄似的食人怪獸,殘酷地吞噬著人們的生命。然而這又是難以避免的,因為“照天萬古無二烏”。傳說“日中有踆烏”(《淮南子·精神訓》),故詩中以烏指日。俗話說天無二日,秦朝一亡,揭竿起義的諸將領終究是要決一雌雄的。鴻門會可以說正是這一矛盾激化與公開化的標志。
“座中有客天子氣”以下六句為第二段,從大形勢的渲染頓然跳到宴會上,分別描寫劉、項雙方:劉邦的志向、實力,項羽的氣慨、軍威。“座中客”指在鴻門宴上為客方的劉邦,當時起義群雄中軍力最強的是項羽,有精兵四十萬,劉邦才十萬,然考慮到其他因素,當時唯一可能與項羽爭天下的便是劉邦。對此項羽的謀臣范增看得很清楚。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鴻門會前范增曾勸項羽道:“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劉邦入關后一改過去貪財好色的流氓習氣,與民約法三章,這充分說明了他的雄才大略,懂得收攬民心。看來他還很會制造輿論,當時人們迷信思想很重,陳勝、吳廣為了鼓動百姓一起造反,便搞了魚書、狐鳴。秦漢之際,關于劉邦的傳說也特別多,如其母生育劉邦之際曾“夢與神遇”,有“蛟龍于其上”,而劉邦生下來“左股有七十二黑子”,象征“赤帝七十二日之數”等等(見《史記·高祖本紀》)。這些傳說對當時人們思想的影響不可低估,何況劉邦還有“聲震屋瓦”的十萬精兵,有像樊噲那樣敢于在鴻門會中“帶劍擁盾”,撞入軍門,“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的壯士。對此范增有充分的認識,項羽卻沒有。詩中接下描寫項羽,稱他“將軍下馬力排山”,項羽素以勇猛稱,所率士卒亦無不一以當十,其后兵困垓下,悲歌慷慨,有“力拔山兮氣蓋世”之句。此時他剛剛大破秦軍,坑秦降卒二十余萬,正是趾高氣揚、躊躇滿志之時,故設鴻門宴把劉邦召來,雖然惱恨劉邦捷足先登,然也并沒有把劉邦當作一回事,大有一跺足便可使山河顫抖之氣概,故詩中以“氣卷黃河酒中瀉”句形容之。李賀《夢天》詩有“一泓海水杯中瀉”句,描寫在天上望下來大海之小似乎只能注滿一杯;此則寫項羽氣概之大,似乎可以把黃河注入酒杯中,一飲而盡。顯然,項羽對潛在的敵手劉邦是掉以輕心了。
以上兩段以濃墨重筆鋪寫了時代的動亂氣氛、劉項雙方的對峙,鴻門會驚險的局面已是呼之欲出了。接下四句則以極精練、極富韻致的筆調,概括了鴻門會的結局。“劍光上天寒彗殘”,鴻門會中雙方劍拔弩張,最驚心動魄者莫過于項莊舞劍了。項莊奉范增意,以舞劍祝壽為名,意在沛公。項伯因先前接受了張良的通融,“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一派刀光劍影,直如天上飛劃而過的彗星,真是險到了極點。歷史的發展,從長遠來說,自有其必然的發展規律,但就具體的某一歷史事件而言,則偶然因素往往會起決定性的作用。項伯為報張良救命之恩而通敵,項羽因自傲而手軟,其結果是劉邦得以逃席逸去,鴻門會不了了之,這便是詩中所寫的“將軍呼龍將客走”的局面。項羽坐失了消滅潛在對手劉邦的最佳時機,對此范增憤憤不已,在劉邦脫身后,張良入謝,以白璧一雙贈項羽,玉斗一雙贈范增。項羽受璧,范增則惱恨已極,置玉斗于地,拔劍撞而破之。楊維楨高度評價范增的識見,故把他撞玉斗的行動喻為“石破青天”。
龍王嫁女辭
海濱有大、小龍,拔水而飛,雷車挾之以行者,海老 謂之“龍王嫁女”,故賦此辭。
率匡山人同賦。小龍啼春大龍惱,
海田雨落成沙炮??????????????????????????????????????????????????????????????。天吳擘山成海道,
鱗車魚馬紛來到。鳴鞘聲隱佩鏘瑯,
瓊姬玉女桃花妝。貝官美人笄十八,
新嫁南山白石郎。西來熊盈慶春婿,
結子蟠桃不論歲。秋深寄字湖龍姑,
蘭香廟下一雙魚。
詩的起首二句說明事件的緣起,對序言中簡述的奇觀作了大膽形象的鋪敘。詩人將二龍拔水而飛濺起的漫天浪花和引發的震天霹靂,想像為龍女懷春和龍父震怒的結果。也許龍女的熱情最終感動了父王,或許兩情相吸的熱烈根本就是無法遏制的,總之,龍王惱怒的結果,只是海邊沙田里被憤怒的水珠擊出的無數沙窩而已。無須更多的補充說明,正如俗語所說的:“鐵心要嫁,死也不怕”,那么,龍女的出嫁是不可避免的。緊接著,詩人開始對龍女的出嫁作正面描寫。
詩的第三至第十句,是描繪婚禮場面。作者采用的是以綠葉襯托紅花的筆法,對先導、對儀仗、對伴娘不厭其煩地苦心鋪墊和夸飾,對主角新娘新郎則一筆帶過。
首先登場的是水神天吳,用它力大無比的巨手掰開高山,形成海道,各類大小魚龍,駕車騎馬,紛紛前來,欲一睹盛況。熙熙攘攘之時,隱約傳來鳴鞭的聲音,告訴在場的所有人士,龍宮儀仗隊即將到來。鞭聲一到,鴉雀無聲,清晰可聞的,只有首飾佩件撞擊晃動的叮咚聲響。隨著這悅耳動聽的聲音飄然而至的,是一群妝飾別致的美麗仙女,那是龍女的眾位伴娘。至此,所有的鋪墊宣告結束,新娘龍女正式出場。
對新娘的美貌和盛妝,詩人沒有描繪,只是告訴讀者,她是龍宮中的美人,是一個年方十八的少女。其實,已經足夠了,那盛妝的伴娘和氣勢恢宏的出嫁場面,足以顯示她地位的尊貴和她在龍王心中的重要位置。那么,如此顯貴的女子,她所傾心愛慕的究竟又是怎樣一個人物呢?關于新郎的介紹,本詩只有五個字,我們只知道白石郎是一個隱居南山的仙人,不食人間煙火,卻又熱衷于塵世的隱逸逍遙;不企求聲名聞達,唯求長生不死而已。
在前來給龍女伉儷賀喜的佳賓之中,西王母之女熊盈是最為著名和最受歡迎的人物,詩中尤其突出了她的賀禮--三千年才結一次果、能使人長生不老的蟠桃。熊盈祝愿龍女和白石郎的后代能永遠年輕,這無疑是人間婚禮上最動聽的賀辭,詩人認為仙界也不能例外。而且,這樣的賀禮和新郎的宿愿不謀而合,使得貌似分別敘述描繪的人物和事實獲得了一致和連貫。
花游曲
楊維楨
至正戊子(1348)三月十日,偕茅山貞居老仙、玉 山才子煙雨中游石湖諸山,老仙為妓者埔英賦《點絳 唇》詞。已而午霽,登湖上山,歇寶積寺行禪師西軒,老仙 題名軒之壁,璚英折碧桃花下山。予為璚英賦《花游曲》, 而玉山和之。
三月十日春濛濛,滿江花雨濕東風。
美人盈盈煙雨里,唱徹湖煙與湖水。
水天虹女忽當門,午光穿漏海霞裙。
美人凌空躡飛步,步上山頭小真墓。
華陽老仙海上來,五湖吐鈉掌中杯。
寶山枯禪開茗碗,木鯨吼罷催花板。
老仙醉筆石欄西,一片飛花落粉題。
蓬萊宮中花報使,花信明朝二十四。
老仙更試蜀麻箋,寫盡春愁子夜篇。
詩的起首二句,點明時間和環境:暮春時節,東風拂面,濛濛細雨,如煙似霧。和風挾著雨絲、裹起落花,灑向湖面。舟行湖上,只覺天水一色,湖山一體。花的芬芳,水的晶瑩,連同靜謐的氣氛令人陶醉。三、四兩句,則不失時機地推出伴游者璚英,告訴讀者,具有盈盈身姿的她更有著甜美的歌喉,那回蕩飛旋的曲調,給這煙雨籠罩的渾沌世界帶來了無窮生機,所謂“唱徹湖煙與湖水”,含蓄地表現了歌聲的魅力,以及詩人們為之陶醉的心情。
第五句開始,描寫中午以后的游程。不知不覺之中,午時已到,彩虹猶如盛妝的少女,猛然間降臨天際;陽光穿透云層,將金色鍍遍湖面山巒。天氣轉晴,使眾人游興倍增,于是舍舟登山。璚英細步如飛,一馬當先沖上山頭,眾人尾隨其后,一同來到唐代名妓真娘墓前。史載真娘美艷非常,歷代文人多有至其墓前瞻拜頌美者,白居易就曾親抵其墓,感嘆未睹真容,惟見墓草,并賦詩追悼。然真娘墓在姑蘇西北虎丘劍池之西,不應在城西南石湖諸山之中,或許是楊維楨等人即興浮想,以他人之墳權充真娘之墓,以此迎合瑤英的身份和意愿,亦未可知。隨后詩人筆鋒一轉,始寫好友張雨。張雨是道士,故詩中稱“老仙”,且極力神化其來歷和法術,說他是從海外仙島歸來,法力驚人,能將五湖之水盡收入掌中之杯。“寶山枯禪”以下,當指序中所云“歇寶積寺行禪師西軒”之中的活動。“枯禪”意為僧徒靜坐參禪,此借指行禪師??????????????????????????????????????????????????????????????。禪師見數人來游,殷勤獻茶敬客。據顧瑛和詩,楊維楨諸人曾于山上奏樂起舞,“木鯨”一句應是寫此樂舞場面。句中“花板”指音樂演奏時擊拍用的器具,“木鯨”當指木魚。僧徒們擊出的清厲的木魚聲才告結束,立刻就有紅妝女子的妖嬈舞姿、狂夫醉客的笑語喧嘩,這一靜一動、一莊一俗銜接得如此別致而且緊密,于不倫不類之中,可以窺見詩人們的好惡。尤其一個“催”字,表現了作者及其同伴耐不得寂寞、急于尋歡作樂的迫切。“老仙”一句,寫張雨醉酒之后,將諸位游客的姓名題于粉壁。張雨素以善書著稱,因此作者在此有意強調他落筆之捷、書法之妙,猶如飛花一片,頃刻之間,綴于壁上。結尾四句,寫春將逝,人更愁,寓有良辰美景易逝難返的哀怨和感慨。楊維楨諸人此番出游已是暮春時節,第二十四侯隔夜即至,難怪像張雨這樣豁達灑脫的人,也止不住要大抒特寫春之愁了。
此詩夸飾綺麗,和通常敘事詩循規蹈矩的寫實風格迥然不同。如寫璚英行動迅捷,譽為“凌空躡飛步”;贊張雨的不同尋常,詭稱“五湖吐納掌中杯”;稱頌書法的美妙,又以“一片飛花”來比喻。這樣聳人聽聞的夸張筆法,是為表現詩人超凡脫俗的思想情趣服務的。因此,盡管全詩是嚴格按照時間先后來描寫的,仍然給人一種恍惚美妙的感覺。反過來說,詩中所涉及的人物身份各異:儒、道、佛、俗都有,他們能相安無事,甚至感情融洽,情投意合,本來就是一種奇觀,當然必須用非同尋常的筆墨來表現。
漫成(其二)
西鄰昨夜哭暴卒,東家今日悲免官。
今日不知來日事,人生可放酒杯干?
本詩前半部分,營造了一個壓抑凄涼的氛圍,力圖給人以強烈刺激。大凡人皆貪生怕死,官多戀祿懼黜,因此死亡和免官,雖然是人生必然面臨的或難以回避的現實,但卻是不受歡迎的話題。楊維楨卻故意將這樣兩個極為敏感的事件匯聚于同時同地:這邊“西鄰”,那廂“東家”;一個猝死,一個罷官……置身于如此凄凄慘慘戚戚的場景之中,不由人不產生“朝不保夕、人生短促”的感慨,何況作者本人早已身臨其境。那么,采用何種方式從無奈和壓抑中解脫出來呢?詩的后半部分,像在詢問他人,實是告誡自己:人生無常,世事莫測,若想不枉度人生,就應縱情飲酒。正如他在《漫成》之一中所說的:“勸君有酒須秉燭,七十光陰能幾回?”當然,所謂“飲酒”,就是享樂的別稱。
及時行樂,在元代是一種社會思潮,尤其在東南城鎮更為流行。失意的漢族知識分子大量流向新興富裕的城市,商人市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趣必然影響他們,于是,不合傳統道德的思想就不斷在作品中有所表現。尤其像楊維楨這樣一個飽讀經書的進士,未受朝廷貴官的重視,卻在民間受到眾多富商大戶、市民后生的吹捧青睞,促使他自覺或不自覺地懷疑并抵制“窮則獨善其身”的儒家信條,轉而自謂“五十狂夫心尚孩”,醉心于“湖州野客似元真,水晶宮中烏角巾”的逍遙,甚至沉溺于狎妓游賞、觥籌交錯的應酬和交際。他無意仕進,說“鐵笛道人已倦游,暮年懶上玉墀頭”(《漫成》之四),究其原因,是不愿再讓官爵束縛身心。盡管這類思想意識相當脆弱或不能持久,畢竟真實反映了人的某些長期被壓抑了的欲望,表現出時代和社會的進步意識。
漫成(其三)
楊維楨
徐家園里野鶯啼,張家樓頭客燕棲。
千金買宅作郵傳,何處高桓大字題?
詩的起首兩句,采用暗示的筆法,以似乎純客觀的景物描寫來引起人們的深思。這里不說人去樓空,也沒有描摹花木凋零、墻倒屋圮的衰敗空曠,但讀者從野鶯的凄厲啼鳴和屋梁上燕子的悠然高棲,一樣能夠明白,這滿目凄涼的場地曾是多么的繁華綺麗;讀者也同樣能感受到,詩人對于世事的滄桑巨變,流露出怎樣強烈的困惑和不安。詩人描寫這一切,并非為了傳播一件聳動視聽的社會新聞,所謂徐、張,也許是隨便拈取的兩個姓氏符號罷了,作者只是藉此想要喚醒世人購房置產的美夢,他要告訴人們:富貴猶如過眼煙云,即使是顯赫一時的帝王宮殿,最終也只能落得個荒城老樹的結局,正如他在《陳帝宅》詩中所說的:“荒城陳帝宅,故殿吳王居……未知萬代后,興廢又何如?”帝王尚且如此,那么徐家、張家等各式權貴豪富,更難逃脫厄運。因此,第三句可以說是作者對此類事件的總結:耗費巨資購置的宅第無論多么堅固,也不可能使某位主人永久占有,宅第猶如驛站或旅館,它的每一位主人永遠只能是一個來去匆匆的不幸過客。只可惜,世人大多執迷不悟,不能開竅,所以作者最終又發出慨嘆說:不是正有人在改寫宅名,為自己能取代前任宅主而洋洋自得嗎?只是他決沒意識到,他正在重復著前人的老路。這里,作者大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驕傲,作為一個清醒的旁觀者,他表現出莫名的悲傷和無奈。
購宅建房,歷來被中國人看作賴以生存的基礎,同時又被當作標榜財富地位的機會,因此,他們大多竭心盡力、傾其所有去謀取這些。如果說,在農村相對平穩恒久的經濟社會形勢下,這樣的做法還是可行的話,那么,城鎮經濟生活中的競爭傾軋,官場宦途的風云莫測,就使富貴失去了可以信賴的基礎,朝不保夕的社會現實,更加深了人們的危機感。楊維楨反對求富求貴求仙,主張任其自然,正是建立于這樣的社會現實之上。
相思
深情長是暗相隨,月白風清苦苦思。
不似東姑癡醉酒,幕天席地了無知。
首句一個“暗”字,表明女主人思戀的隱蔽性質,于是,很自然地引出這種相思之情的必然結果--“苦苦思”。但是,作者沒有繼續描摹她的思戀情狀,也沒有讓她繼續吐露相思之愁,而是筆鋒一轉,旁敲側擊,別出心裁地描寫她的妒忌:自己輾轉反側,苦不能寐,而東鄰村姑何以睡得如此踏實香甜,猶如完全與人世隔絕,昏天黑地也將渾然不覺?她實在弄不明白:自己的聰明和癡情只換得無窮煩惱,東姑的無知和癡醉卻能長享甜美之夢。這種虛晃一槍的表現手法,將一個純情少女的嬌憨和略有嗔意的思想狀態描摹得維妙維肖,恰到好處地表現出少女墜入情網的焦灼無奈和不由自主的苦悶。也許她已意識到這種苦思只是自尋煩惱、不會有任何結果,也許她也嘗試過努力斷絕這種思念,但人的思緒有時恰如脫韁的野馬,縱橫馳騁,不愿屈從于理智的束縛。于是,在煩惱、怨恨和自責等種種念頭的夾擊下,不由轉向于對鄰家姑娘的羨慕和妒忌。確切地說,是羨慕多于妒忌。應該承認,這樣的四句小詩,不用任何典故卻具有如此豐富的內涵,的確顯示了作者對于女子生活的深入觀察思考和駕馭語言的功力、構思的獨特巧妙。
香奩體詩是專以描繪婦女的窈窕胭脂之態而聞名于世的,然常被看作過于輕浮,因此曾有人否定或懷疑唐代韓僵撰有《香奩集》,認為香奩體詩和韓偓剛直不阿的品格、平素慷慨激昂的詩風不相符合,認為是當時同名人所作。而楊維楨別有所見,他在《續奩集序》中歷舉了陶淵明、韓僵和黃庭堅等前輩名人創作艷歌小曲的事實,又借用他們之口,聲明此類歌詩只不過是遣興解悶,偶爾為之的,并不妨礙大節。不過,據此看來,楊維楨在效仿前輩的同時,似乎也認為此類詩不能登大雅之堂,那么,他何以又要一而再地寫“香奩詩”呢?
秋千
齊云樓外紅絡索,是誰飛下云中仙?
剛風吹起望不極,一對金蓮倒插天。
本篇僅僅描寫了秋千女子的一個連貫性動作。前二句寫秋千蕩下,秋千女子賽似天仙,自天而降,撲面而來,又一閃而過。這里作者使用了一個設問句,表示最初的驚詫,誤認是天仙下凡??????????????????????????????????????????????????????????????。后二句寫秋千蕩起,秋千女子輕飏直上,猶如借助于高空的勁風,飄然欲仙,自下望上,幾乎要飛出視野。秋千女子飛升高空之時,是最為暢美的,飄至極點之際,頭部朝向地面,雙腳則如利劍一般,直刺青天。這樣,作者只對她一下一上的秋千表演作了極其簡略概括的描繪,就已將一個矯健的身姿描摹得淋漓盡致了。此外,作為常識中必須服從“天”的意志的深閨繡戶女子(或是少女、或是少婦),作者卻形容她們的兩足“插天”,表現出對“天”的輕視和戲弄,這也是大膽的用筆,其中包含著對閨中人蕩秋千時心理的深層理解:或許只有在這個游戲中,她們才能盡情地展露自己的活潑、渴望自由自在的內心,才能盡情地宣泄對禮教森嚴的家規戒律的反抗之情。這種以少少許勝多多許的筆法,以及選擇詩歌語言時審慎的思考,值得后學效仿。
題春江漁父圖
一片青天白鷺前,桃花水泛住家船。
呼兒去換城中酒,新得槎頭縮項鳊。
本詩前兩句畫景,后兩句敘事,景物的和美與人事的溫馨交融摻雜,使整篇詩歌洋溢著其樂融融的純樸甜美氣息。
首句寫遠景。青天一片,白鷺徐來,作者首先用淡雅的色彩為全篇染上一層明快的底色,一個“前”字,又給靜止無垠的藍天平添無數生機。第二句寫近景,桃花綻開,寓示著正是陽春三月的時令;春水猛漲,江波浩渺,漁船忽上忽下,在岸邊拍擊著浪花。詩人還特意指出,這是一條“住家船”。那么,江水是漁父賴以謀生的土壤,漁船是漁父借以棲身的宅房,如今泊船岸邊,顯然是有需要到岸上解決的事務,于是,自然引出了下面的詩句。三、四兩句寫漁父喚兒進城打酒,酒資則是剛剛捕撈到的鮮美鳊魚。這是極其普通的場面,打漁人大多嗜酒,以捕撈所得與人換酒喝也是常事,而詩人正是希望通過這些日常普通事物的描繪,顯示以物易物的質樸、父呼子應的天倫之樂,以及漁父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暢快。
詩的字里行間,處處透露出對漁父生活的歆羨和對自然風光的贊美,其實正說明作者對那種寧靜安詳、無拘無束的境界的渴望和追求,當然免不了對漁父生活有所美化。
題芭蕉美人圖
髻云淺露月牙彎,獨立西風意自閑。
書破綠蕉雙鳳尾,不隨紅葉到人間。
首句對美人的妝飾作了簡明扼要的描繪,是從三國曹植《洛神賦》中“云髻峨峨,修眉聯娟”二句演化而來的。發式和眉樣,始終是古代貴族婦女精心修飾和花樣百出之重點,因此曹植在描寫洛神的相貌時也不能免俗,強調洛神具有高聳欲墮的美髻和彎曲修長的新眉,以示洛神的美貌。不過,曹植對洛神的描繪不止于此,從她的形體姿態一直到面貌語言,都作了細膩纏綿的描寫,而本篇對美女具體的妝飾和長相不再作進一步的摹寫,髻鬟如云高一尺,淡掃柳眉添嫵媚,有這些就足以表現她的時髦和姣美,詩人所要強調的并不在此。第二句寫美人的姿態和神情,晚風拂面而來,美女若有所思,寫美女用綠色蕉葉練習草書,所謂寫破蕉葉,是標榜她的勤勉和灑脫,而綠蕉、鳳尾,同指一物,表面上是交代美女習書所用材料,其實暗示了她不同凡俗的秉性。如果說,綠潤如玉的蕉葉,可以表明她冰清玉潔的情操,那么,這們美女以綠蕉代紙習書的目的和蕉書的創始者--唐代僧人懷素顯然有所不同,并非是缺乏紙張,由于貧窮而以蕉代紙,而是不屑于采用俗人所用的東西。,最后一句,詩人用蕉葉的特性概括了美人的清高。古人云:菊不落花,蕉不落葉。一葉生,一葉蕉,故謂之芭蕉。(見《群芳譜》)可芭蕉蔓樹葉雖然會隨著節令的變化由綠轉紅,但決不會像一般的秋葉隨風墜落,那么,堡不沾染塵土的蕉葉足以與美人超凡脫俗的性情相媲美,難怪她愛不釋手。其實,這最后一也隱寓著本詩的主旨:即贊美清高超脫的人格。
西湖竹枝歌(其一)
蘇小門前花滿株,蘇公堤上女當壚。
南官北使須到此,江南西湖天下無。
起句不詠湖光山色,偏從錢塘名妓蘇小小的“門前”之景寫來,正可把你引入西湖傳說中最凄麗動人的去處。南齊蘇小小的身世是哀傷的,所以李賀描摹她的墓境,也是“幽蘭露,如啼眼”、“冷翠燭,勞光彩”,充滿了幽夜縹緲的凄涼。此詩則一反其意,從春光明媚中,展現那燦若云霞的滿株繁花。你便恍若見到,連蘇小小竟也一展愁眉,正凝眸含笑飄立于花樹之間,迎接你的到來--這正是西湖所展示給你的第一眼印象,那交織著美麗傳說而令人魂牽魄動的地方!
然后再沿著綠柳成蔭的“蘇公堤”走去。它就是蘇軾當年再知杭州,發動民眾疏浚“水淺葑橫,如云蔽空”的西湖時,用湖中淤泥筑成的。而今漫步在堤上,眺望湖中的波光峰影,你的心中難道不會像蘇軾一樣,悠然生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奇妙思致?在嘆賞之際,也許最適合去堤邊的酒家,啜上三盎兩杯?你還會意外發現,那“當壚”迎客的主人,竟也是水靈水秀的女兒家!明麗的堤景,秀美的當壚女,這西湖獨具的旖旎風情,又將帶給你幾多驚喜和醉意!
所以當“南官北使須到此,江南西湖天下無”二句跳上眼際時,你便感到,這恰是你此刻所欲脫口而發的由衷贊語。倘若你還知道,楊維楨亦正生于浙江,你當會體味到,這兩句詩中,其實還包蘊著詩人對故鄉之湖的深切自豪和濃濃的愛。不過就全詩說,與其將它視為詩人的贊嘆之語,不如讀作堤上“當壚女”的夸耀之詞,似更符合竹枝詞的體格,也更有情韻--那是風姿秀美的女兒家,正帶著七分喜色、三分羞澀,向客官夸贊著自家的美麗西湖哩!“南官”、“北使”的稱謂,正透著酒家女指南點北的飛揚神采;一個“須”字,又帶著如許不容置疑的辭氣。令你不得不承認,唯有這“江南西湖”,才是天下無與倫比的一泓秀水!
西湖竹枝歌(其四)
勸郎莫上南高峰,勸依莫上北高峰。
南高峰云北高雨,云雨相催愁殺儂!
情歌好以歌詠地方風物起頭。西湖風物可歌者甚多,此歌中的西湖少女,卻偏偏對那高插入云的南、北高峰動了感情--“勸郎莫上南高峰”。起句“勸郎”二字悠悠而吐,一聽便知這少女心中,正有無限情話向心上人傾訴。但緊接而來的“莫上南高峰”五字,卻頓如奇峰突現,令人莫名驚詫了。“南高峰”矗立于西湖南岸,蒼翠秀郁,俯臨著繁麗的杭城,正是男女相攜登臨的好去處。這少女為何卻不愿讓戀人上那高處呢?一段疑云隨突兀而發的起句,由此冉冉飄浮在讀者心頭。
再看二句“勸儂莫上北高峰”。這回是少女對自己的幽幽勸慰了。但這勸慰也一樣不可思議--北高峰位于靈隱寺后,秀郁蒼翠,正好與南高峰隔湖相望,還可遠眺茫茫錢塘江,如一派銀流閃爍在天際。她卻為何又怕上此峰呢?少女的心思就是這樣微妙莫測,你若不是一樣心竅玲瓏剔透的女兒家,別想把其中奧秘猜著!一段疑云未去,又一段疑云纏繞在了讀者心頭。
對于女兒家的心思,別去苦苦追問??????????????????????????????????????????????????????????????。因為你愈追問得緊,她便愈是慌促躲避;最好的辦法是什么也別問,待到她憨不住了,自己會告訴你。此歌中的少女就正如此--“南高峰云北高雨,云雨相催愁殺儂。”這就是她終于忍耐不住,吐露給心上人(當然也包括聽者、讀者)的心思:不過這心思的吐露,依然帶著女兒家特有的婉曲不盡之意,你要領悟它也實在不容易。南峰有“云”、北峰有“雨”,那就應該是“無晴”。按照劉夢得《竹枝詞》以“晴”關“情”之例,這女子是否在怪嗔心上人的用情不濃呢?以寡情之郎,上那“無晴”之峰,又是隔峰相望,難怪她要大聲呼喊“云雨相催愁殺依(我)”了。
這理解是否就猜中了西湖少女的心事?那也難說。因為有“云”有“雨”,固然可解為“無晴(情)”;但“云雨”合稱,卻還有另一層意思。宋玉《高唐賦》記楚懷王之夢遇神女,那巫山神女辭行時就提到過它:“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這一綺麗故事的流傳,使“云雨”也帶有了新的意義,那就是男女歡愛的象征。此詩中的少女,為高峰云雨之相催發愁,是否萌動了與心上人的歡愛之思,故而正語反說,以掩飾羞澀之情呢?
西湖竹枝歌(其八)
石新婦下水連空,飛來峰前山萬重。
妾死甘為石新婦,望郎或似飛來峰。
這首詩和大多數民歌一樣,用比興的手法抒情。先信手描摹西湖邊的景色。瀕I臨西湖的新婦磯巍然屹立,俯視著西湖空闊浩蕩的湖水;北山靈隱寺前的飛來峰,玲瓏瑰奇,座落在岡巒起伏的群山中。詩把這兩個既不相連也不相對的景點排比在一起,為下作鋪墊。接著,詩用女子口吻,在“石新婦”、“飛來峰”上作文章:心中的情郎,離別已久,我天天在盼望你早日歸來,我死了心甘情愿化成那矗立的石新婦,凝望著你的歸途,留下這愛情的象征;但在心中時刻希望奇跡會出現:你像那飛來峰一樣,忽然從天邊飛到我的眼前。詩即景設譬,清麗意雋,音調條暢,大膽而又形象地表達了一個癡心女子對愛情的忠貞不渝。
習舞
《十六天魔》教已成,背反蓮掌苦嫌生。
夜深不管排場歇,尚向燈前踏影行。
《十六天魔舞》原為元代宮廷中贊佛時的舞蹈,表演時以珠纓盛飾美女十六人為佛菩薩相,其中有宮女三圣奴、妙樂奴、文殊奴等,她們戴象牙佛冠,披纓絡,著大紅綃金長短裙,金雜襖,云肩,合袖天衣,各執巴刺般之器(法器),內一人執鈴杵奏樂。顯然這是一規模相當宏大的舞蹈,難度亦相當高,特別是把手掌翻轉,以手指向上作蓮花狀的動作,尤不易掌握,故舞伎們在初步學成后還要反覆練習。直至夜深更闌,其他伴唱演奏執事人員都已歇息,她們還在燈光之下翩躚作舞。“踏影行”三字十分傳神,因為在正式排演時,四處燈火通明,臺上一般是不會出現明顯的身影的。而此時排場已歇,大部份的燈燭都已滅了,演員們的身影投射在地上,一舉手,一投足,影亦隨之晃動,詩人以“踏影”狀之,非常貼切,使人讀之產生親臨其境的感覺。楊維楨這首《習舞》寫成后,人們爭相傳誦,“萬口播傳”。
老客婦謠
老客婦,老客婦,行年七十又一九。
少年嫁夫甚分明,夫死猶存舊箕帚。
南山阿妹北山姨,勸我再嫁我力辭。
涉江采蓮,上山采薇,采蓮采薇,可以療饑。
夜來道過娼門首,娼門蕭然驚老丑。
老丑自有能養身,萬兩黃金在纖手。
上天織得云錦章,繡成愿補舜衣裳。
詩中寫了一個老客婦的遭遇。詩說,老婦人年近八十,行將入土,但往事歷歷在目。記得當年與丈夫成親時,兩情相投,丈夫死后,侍奉丈夫的心理沒有一毫改變。雖然阿妹與小姨都很同情她,力勸她改嫁,都被她毅然抵制,靠著采蓮、采薇療饑度日,生活艱難。接著,詩推進一層,用不守節而淪落為娼的女人作對比。詩寫道,夜來偶然經過娼婦的門前,娼婦們卻嘲笑她老丑不堪。對此,她憤慨地說,我雖然老丑,但靠自己養活自己,有藝在胸,猶如家藏萬兩黃金,足以安度晚年。自已胸藏錦繡,能像天上的織女一樣織成五彩斐然的布匹,可以用來補舜那樣賢明的君王的衣裳;賢明的君王也會賜我衣佩,褒獎我的貞潔,表彰我不是邯鄲娼婦那樣下賤的人。
楊維楨以古樂府名家,號“鐵崖體”,以秾麗妖冶、奇特險怪著稱,一般來說,沒有很深的思想內涵。但這首詩卻以樂府比興手法以達到“詩言志”的目的,平實明快,質樸無華,可以算他樂府中最純真正統的一篇。詩寫的是老客婦,實際上是說自己年齡老邁,年青時曾出仕元朝,自當對元朝存以忠心,所以多次拒絕張士誠的招徠,寧愿過清苦的生活。詩把那些動搖出仕的人比做朝秦暮楚、追歡賣笑的娼婦,加以指斥。未了,又借老客婦的口,說自己入京修《元史》,正是愿天下太平、百姓安業,對國家有所幫助,但不出仕的決心已定,希望皇帝明鑒,自己絕不是變節的娼妓一類人物。傳楊維楨賦詩時曾說:“如果皇帝強迫我,我就像義不帝秦的魯仲連一樣,寧可跳入東海去死!”這句話也正是《老客婦謠》的中心思想。朱元璋是位以興文字獄出名的和尚皇帝,當時也許因為草創未久,為收人心,居然同意了“老客婦”不再嫁人的請求,賜安車還山。楊維楨在京待了一百二十天,告辭回家,一時名士祖帳西門外,行路之人望如神仙??????????????????????????????????????????????????????????????。被稱為明代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作詩送行,有“不受君王五色詔,白衣宣至白衣還”之句,褒譽不已。
本文地址://n85e38t.cn/sici/579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詩詞研究·詩作名·遠別離
下一篇: (法國)魏爾倫:我心中在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