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 >> 傳統資訊 >> 傳統文學

明代江西詩詞·元末明初江西詩詞·梁寅陳謨吳伯宗梁蘭·理學家兼文學名家——梁寅陳謨

大(da)道家園 2023-07-25 15:04:34

明代江西詩詞·元末明初江西詩詞·梁寅、陳謨、吳(wu)伯宗、梁蘭(lan)·理學家兼文(wen)學名家——梁寅、陳謨

梁寅(1309~1390或1303~1389),字孟敬,新喻(今新余)人。家貧,務農,但自幼勤學,貫通經史。元末辟集慶路儒學訓導,洪武初征天下名儒修述禮樂之書,梁寅就征時已年六十余。書成,將授官,以老疾辭歸。結廬石門山,學者稱其為梁五經,又稱石門先生,年八十二(或作八十七)卒。平生著述甚富,于《易》《書》《詩》《春秋》《周禮》《禮記》皆有訓釋;于史學、雜著均有著述,有《石門集》《宋史略》《元史節要》等,《四庫全書》錄其《周易參義》十二卷、《詩演義》十五卷和《石門集》七卷傳世。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百八十二、《石門集》卷首石光霽所作行狀等。

梁寅的弟子主要有黃子澄、章喆、黎充輝等,對后來的理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生卒年問題。關于梁寅的生卒年,有二說:

1.1303~1389,八十七歲。如《江西歷代人物辭典》第183頁“梁寅”條作“1303~1389”,《江西歷代文學藝術家大全》第518頁同。《中國文學大辭典》第808頁作“1303~1390”,卒年略異(洪武二十二年即公歷1389年十二月,按公歷算應是1390年1月,故其卒年當為1390年),劉君君《梁寅著述概說》[1]持此說,并稱其“生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卒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1390年1月10日),享年87歲”,依據《石光霽撰石門先生行狀》。

2.1309~1390,八十二歲。據《明儒言行錄》卷一《梁寅石門先生》云“洪武二十三年卒,年八十二”,又《國朝獻征錄》卷一一四《梁征士傳》亦稱“洪武二十三年,年八十二,以十二月卒”,又《明實錄類纂》(人物傳記卷)第183頁引《太祖實錄》卷一九八稱“至是,年八十二,以歲十二月卒”,洪武二十三年即1390年,上推八十二年,則其生年當于1309年,《明人傳記資料索引》第476頁“梁寅”條采用此說。今兩存以俟考。

梁寅曾結廬石門山,學者稱其為石門先生,故其集名《石門集》,《四庫全書》本七卷,較完備的版本是十卷本。據不完全統計,現存的詩歌有425首(古體詩152首、近體詩275首,其中七律125首),詞40首,文124篇(其中記、序共90篇),另有其他文體作品若干。從這里不難看出,梁寅的文學創作比較全面,近體詩尤其是七言律詩用力較勤,文既有記、序、賦、雜著等,又有經、史、策略,其中以記、序二體為多。《皇明西江詩選》錄其詩29首,《列朝詩集》錄11首,《明詩綜》錄24首,《明詩紀事》未錄。《四庫全書總目·石門集提要》稱:

寅邃于經術,故其文皆能原本注疏,經義紛綸,頗為醇雅有法;詩亦舂容淡遠,規仿陶、韋,殊無塵俗之氣……其文理極醇雅,而持論多有根柢,不同剽掇語錄之空談。[2]

評價頗允當。梁寅為明初理學大家,但他的詩歌卻無道學氣,平易自然,風格沖淡。如《山中秋夜》:

夜對千峰秋氣新,蕭條巖壑一閑身。松林虎出時窺犬,茅屋螢飛偏近人。傍月把書憐稚子,臨風吹笛羨南鄰。棲烏應怯梧桐冷,不斷悲啼欲向晨。

寫秋夜山居生活的悠閑與清靜。山里的秋夜空氣清新,巖壑蕭條,生活于其中,好不閑靜;松林中虎豹出沒,螢火蟲繞屋而飛,并不怯人,人也似乎不以虎為患;稚子傍月把書,鄰居臨風吹笛,讓人羨慕;只有那烏鳥耐不住梧桐的清冷,不時地發出悲啼聲,聲聲催曙。多么幽靜的山林隱居圖,一切自然而然。此詩有“陶韋”詩的沖融淡遠。類似的詩歌如《丁酉歲正月四日雪》:

白頭遭亂遠江城,寄宿深山歲又更。雪里人家荒野色,天涯親友暮年情。山魈夜應猿猱響,樵子晨沖虎豹行。草笠棕衣任來往,陰崖何處覓黃精。

描寫雪景,清新自然。

還有《都下將歸宿石城門外和李仲淵知縣晚過上林之作》《歸醴溪》《次韻酬黎以德》《和楊逸人桃林遷居之作》《題西山程氏南窗》《為臨川章則常題山水圖》等都寫得清新自然。

此外,梁寅詩歌還有反映現實生活的,如《登吳山》:

城繞青峰錦繡回,仙樓十二競崔嵬。云飛滄海山無盡,潮撼長江雨并來。吳相忠魂祠宇在,宋皇行殿梵宮開。東南都會金城廢,竟日湖船絲竹哀。

昔日繁華的東南都會經歷戰亂變得荒蕪殘破,停泊在西湖的游船,掩映湖水的柳絲翠竹,也仿佛整日哀傷不已。融情入景,含蓄自然。《題印土寺罷釣軒》則以罷釣竿細節表達哲理的思索,具有哲理詩的情趣。此類詩還有《擬古六首》等,借景說理,景理相融,摒棄了理學家詩歌酷不入情的弊病,親切而自然。

陳謨(1305~1390),字一德,號心吾,學者稱海桑先生,泰和人。楊士奇之舅父。幼能詩文,初習《周易》,后兼通《詩》《書》“三禮”諸傳,旁及子史百家,渉流探源,辨析純駁,犁然歸于至當。隱居不求仕而究心經世之務,嘗謂:“學必敦本,莫加于性,莫重于倫,莫先于變化氣質。若禮樂、刑政、錢谷、兵甲、度數之詳,亦不可不講習。”(《明儒言行錄》卷一)一時經生學子多從之游,楊士奇、梁蘭皆其弟子。洪武初,征詣京師,賜坐議禮,學士宋濂、待制王袆請留為國學師,謨引疾辭歸。屢應聘為江浙考試官,著書教授以終。卒年八十六。有《海桑集》《書經會通》《詩經演說》,四庫錄其《海桑集》十卷傳世。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國朝獻征錄》卷一一四王時槐所撰傳等。

陳謨的詩文別集《海桑集》十卷,《四庫全書》本,古體詩54首,近體詩221首,各體文234篇,其中序89篇、記47篇、其余文98篇。《明詩綜》錄其詩2首,《明詩紀事》錄6首,《列朝詩集》未錄。《四庫全書總目·海桑集提要》稱其文體簡雅,詩格舂容,東里(楊士奇)淵源實岀于此。其集原序稱宋濂目以夏鼎商彝、太羮元酒,雖未免溢美,然而其詩在明初也不失為雅音。如《游天慶觀登眾妙堂》:

琳宮宅兜牟,褻污眾妙門。試窺搗衣砧,上有眉山文。上堂羅兒婦,下堂飼雞豚。塑像古且奇,稽首玄元君。端居燕穆清,誰使居人群。亦有居士泉,澄源為之昏。那無一寸膠,可洗千丈渾。

此詩平正典雅,寫了天慶觀眾妙堂里的玄元君的古像、蘇公碑文、居士泉,但意境不夠渾融,卒讀之后,不能給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又如《聞道》:

聞道潼關下,黃流似海深。由來天設險,過者日傷心。漢殿芝房冷,唐陵玉甃沉。不應有佳氣,郁郁尚如今。

大意是講潼關、黃河雖為天險卻終難憑恃,反倒因患難成災讓人為之心傷。昔日漢殿還在但芝房已冷清,唐陵仍在但湯池已陸沉不見。不應該有什么王氣,只有自然界的草木如今還郁郁蔥蔥。寓情、理于意象中,舂容有致。

其他如《溽暑作古意二首》《題隱者山房》《別曲江參謀孫舜元》等,大抵如此。其五古《次郊行韻》,則自然含蓄,“遙知獨醒者,都是太平人”,蘊含哲理。

總(zong)之,陳謨同(tong)梁寅一(yi)樣(yang),在明(ming)初身(shen)份是(shi)元(yuan)末遺老,又是(shi)理(li)學(xue)大儒,楊士奇(qi)、梁蘭(lan)都是(shi)他的(de)(de)(de)弟(di)子,其(qi)在儒林(lin)的(de)(de)(de)地位可(ke)想而知。作(zuo)(zuo)為明(ming)初江西(xi)文學(xue)尤(you)其(qi)是(shi)“臺(tai)閣體(ti)”的(de)(de)(de)奠基人,其(qi)作(zuo)(zuo)用與地位值(zhi)得(de)肯定(ding)。他是(shi)楊士奇(qi)的(de)(de)(de)舅父兼老師,對楊士奇(qi)的(de)(de)(de)為人與為文均有直接影響,無怪乎《四庫(ku)全書(shu)總(zong)目(mu)》稱“其(qi)文體(ti)簡雅,詩格舂容,東(dong)里淵(yuan)源(yuan)實出于是(shi)”[3]。尤(you)其(qi)值(zhi)得(de)注意的(de)(de)(de)是(shi)他的(de)(de)(de)文論(lun),標榜以(yi)陶、韋為代(dai)表的(de)(de)(de)沖淡詩風,以(yi)李、杜為代(dai)表的(de)(de)(de)雄(xiong)闊壯美(mei)的(de)(de)(de)詩風以(yi)及以(yi)韓愈(yu)、蘇軾為代(dai)表的(de)(de)(de)雄(xiong)渾杰特的(de)(de)(de)文風,從中可(ke)以(yi)看到他自己的(de)(de)(de)文學(xue)追求與好(hao)尚以(yi)及與創(chuang)作(zuo)(zuo)實踐之間的(de)(de)(de)不一(yi)致。

注釋

[1]劉君君:《梁寅著(zhu)述概說》,《新余(yu)高(gao)專學報》,2006年(nian)第4期。[2]《四(si)(si)庫全書(shu)總(zong)目》卷(juan)一(yi)百(bai)六(liu)十(shi)八“石門集七卷(juan)”條,文淵(yuan)(yuan)閣《四(si)(si)庫全書(shu)》本(ben)。[3]《四(si)(si)庫全書(shu)總(zong)目》卷(juan)一(yi)百(bai)六(liu)十(shi)九“海桑集十(shi)卷(juan)”條,文淵(yuan)(yuan)閣《四(si)(si)庫全書(shu)》本(ben)。

本(ben)文地址(zhi)://n85e38t.cn/sici/54011.html.

聲明: 我(wo)們致力于(yu)(yu)保護作者版(ban)權,注(zhu)重分享,被刊用文(wen)章(zhang)因(yin)無法核(he)實(shi)真實(shi)出(chu)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ban)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wo)們會立(li)即處理,本(ben)站部分文(wen)字與圖(tu)片資源來(lai)自于(yu)(yu)網絡,轉載(zai)是出(chu)于(yu)(yu)傳遞(di)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lai)源標注(zhu)錯誤或侵(qin)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li)即通(tong)知我(wo)們(管理員郵箱:),情況(kuang)屬實(shi),我(wo)們會第一時間予以(yi)刪(shan)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xia)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