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3214】非暴力溝通(〔美〕馬歇爾·盧森堡著,阮(ruan)胤華(hua)(hua)譯,華(hua)(hua)夏出版社,15萬字,2016年1月(yue)第1版,33元)
△全書(shu)共(gong)13章:[1]讓愛融入生活;[2]是什(shen)么蒙蔽了(le)愛?[3]區分觀(guan)察(cha)和評論;[4]體(ti)會和表(biao)達(da)(da)感(gan)受;[5]感(gan)受的(de)(de)根(gen)源(yuan);[6]請求(qiu)幫助;[7]用(yong)全身心傾(qing)聽;[8]傾(qing)聽的(de)(de)力量;[9]愛自己;[10]充分表(biao)達(da)(da)憤怒(nu);[11]運(yun)用(yong)強制力避免傷害;[12]重獲生活的(de)(de)熱情;[13]表(biao)達(da)(da)感(gan)激(ji)。
○讓尊重(zhong)、理(li)解、欣賞、感激、慈悲和(he)友情(qing),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yi)和(he)敵意,來(lai)主導(dao)生活。
○非暴力(li)溝通提醒人們專注于彼(bi)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xi)那(nei)穆提曾經說:“不帶評(ping)論的觀察(cha)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為了傾(qing)聽他人,我(wo)們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fa)和判(pan)斷,全神貫(guan)注地體會對方。
○歐內斯特·貝克在(zai)《精神(shen)病(bing)學的革命(ming)》中提出:沮喪是因為(wei)一個人處于激(ji)烈的內心沖突(tu)之中,無所適從。
○當別(bie)人以這樣的(de)方(fang)式(shi)表(biao)達(da)對(dui)我(wo)們(men)(men)的(de)感激時(shi),我(wo)們(men)(men)可以與對(dui)方(fang)一(yi)起慶祝生命的(de)美——既不(bu)自大,也不(bu)假謙虛。
○馬歇爾·盧森(sen)堡博士由于在促進(jin)人(ren)類(lei)和(he)諧共處方面的(de)突(tu)(tu)出成就,2006年(nian)獲(huo)得地球村(cun)基(ji)金(jin)會(hui)(hui)頒發的(de)和(he)平之橋獎。他(ta)早年(nian)師從心理學大(da)師卡(ka)爾·羅(luo)杰斯,后來他(ta)發展(zhan)出極具啟發性和(he)影響力的(de)非暴力溝通的(de)原則和(he)方法,不僅教會(hui)(hui)人(ren)們如(ru)何使個人(ren)生活更加(jia)和(he)諧美好,同(tong)時解決了眾多(duo)世界范圍內的(de)沖突(tu)(tu)和(he)爭端(duan)。
○非暴力溝通(tong)是打開愛和理解的密碼。
(2017年9月(yue)26日晚11:55閱畢)
什么是非暴力溝通?所謂非暴力溝通,指的是一次對話當中要包括以下四個核心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舉個例子,媽媽看到孩子亂扔臟衣服,很生氣。通常她會說:“你這孩子,跟你說過多少遍了,臟衣服別亂扔別亂扔,怎么就不長記性呢!”這是一種下意識的溝通方式,幾乎是條件反射,上來就攻擊對方。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反應不外乎兩種,一種是準備好吵架,另外一種就是灰溜溜走開。這顯然是一次失敗的溝通,因為壞情緒的表達,常常只能換來對方的壞情緒。指責并不能解決問題。
那么換成非暴力溝通模式應該怎么說呢?媽媽其實可以這樣表達:兒子,看見你把臟衣服丟在沙發上,我不太開心,因為我很看重房間的整潔,你能把它們放進洗衣機里嗎?
這就是一次非暴力溝通,用到了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其中,媽媽的“觀察”是,你把臟衣服丟在沙發上;“感受”是不太開心;而她的“需要”是整潔;最后“請求”你把它們放進洗衣機里。這種情況下,我們很可能乖乖地按媽媽的要求去做了。
同樣一個場景,非暴力溝通的表達方式,改變了反應鏈條:表達了感受,明白說出需要和請求,讓對方一目了然。即便反駁,也會就事論事,而不僅訴諸情緒。
再重復一次,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是: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所以,在說話之前,先想想這四個問題:第一,我觀察到什么?第二,我的感受如何?第三,這個感受背后,有什么潛在需要?第四,為了改善,我想請求對方做什么?
這四個要素的本質上都是圍繞著兩個字:需求。如果所有的溝通都能從“需求”出發,發現需求,探究需求,最后滿足需求,那么,溝通就會變成一件非常簡單也非常高效的事情。
當然,在最初的一段時間里,即便我們學習了非暴力溝通模式,在真實的交往中,我們的第一反應仍會是習慣性的暴力反應。非暴力溝通等于是給我們的溝通模式重裝了一遍系統。對于新系統,我們需要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去熟悉和適應。所以,接下來的幾個部分,我們一起來看看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幾種溝通場景,該怎么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去處理。
首先是傾聽的場景,這是我們今天要講的第二部分內容,通過非暴力溝通,學會傾聽。
如果我問你:你會聽別人說話嗎?你很可能會對這個問題嗤之以鼻。聽說話誰不會,靜下來,拿耳朵去聽就好啦。但是這事兒還真沒那么簡單。有句老話叫“聽話聽聲兒,鑼鼓聽音兒”。說的就是,想要做一個好的傾聽者,要學會透過表面意思,搞清楚對方藏在語言背后的真實需求。
人總是渴望被理解的。如果有人跟你由衷地說一句,“還是你懂我”,那么這應該是對傾聽者的最高褒獎了。這時候他可能已經把你當閨密或者鐵哥們兒了。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是還沒聽明白需求,就急著去表達自己的判斷和想法;忙著安慰別人的時候,也因為需求不明確,安慰不到點子上。
那么,怎么才能聽出對方的真實需求呢?非暴力溝通建議你用提問的形式,用疑問句,請他們確認自己的需求。
舉個例子。在醫院里,有一個老人總是獨自坐在病房里,嘴里反復念叨“我不想活了,我不想活了”。即便護士再怎么告訴她,病真的不重,只要吃藥就會好,也不管用。——這個場景,是不是有點熟悉?我們在探望生病的親人或朋友的時候,也總是說:放心吧,會好起來的,別胡思亂想。你知道嗎?我們自以為的安慰,在生病的親人或朋友那里,很可能沒有一點用處。
后來,有一位學過非暴力溝通的女士去見這位老人。她上來就說:您的意思是,您不愿意活下去了?老太太一愣,停下念叨,表情也變輕松。老太太開始講,從來沒人知道她有多痛苦。女士繼續表達她的理解。很快,她們居然手挽手坐在一起。老太太開始吃飯、吃藥,情緒也好多了。
你看, 每個人說的話,都是一把鎖,鎖著他的真實需求。我們隨便掏出一把鑰匙,當然打不開。傾聽,就是嘗試找到正確的鑰匙的過程。在上面的案例中,這位女士用傾聽的方式,懂得了老人的真實需求,她不是不想活,而是希望有人懂她的痛苦。
以上就是我們講的第二部分內容,用非暴力溝通學會傾聽。在溝通中,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全神貫注地去傾聽,去感受,去提問并確認需求,就能聽出語言背后的真實需求。
接下來我們看第三部分,憤怒的場景:用非暴力溝通的模式,合理表達憤怒。
發怒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去指責別人。常用句式是:“我生氣就是因為你怎樣怎樣。”但作者認為,對方做了什么不重要,真正讓你憤怒的是你有一個未被滿足的需求。所以,充分表達憤怒的第一步就是不再把生氣的原因歸咎于別人,要有意識地說“我生氣是因為我需要怎樣”,而不是說“我生氣是因為他們怎樣”。
這里面,還是要去探究“需求”,憤怒背后有哪些需求未被滿足。
比如,“我生氣,是因為我不喜歡抽煙的人”,可以改成,“我生氣,是因為我需要干凈的空氣,希望身體健康”。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就把注意力放在了沒有被滿足的需要上,而不是指責他人有什么過錯。在公共場合遇到抽煙的人的時候,典型的非暴力溝通模式是:“先生你好,我注意到您在抽煙,我有點不舒服,因為吸二手煙對身體危害并不比直接吸煙小;為了我們共同的健康,您能不在這里吸煙嗎?” 這樣的表述,不會讓吸煙的人感到攻擊性,而且能夠直接明白你的需求。他很可能就把煙掐滅,而你也就不會生氣了。
如果說陌生人之間容易保持這種有理有節的溝通方式,那么在親密關系當中要做到合理表達憤怒可能會更難一些。不信你想想,男女朋友吵架的時候,是不是也是暴力語言密集出現的時候?就像瓊瑤阿姨電視劇里的對白,一個說“你無情,你殘酷,你無理取鬧!”,另外一個說“那你就不無情,不殘酷,不無理取鬧?!”,然后兩個人就互相指責對方比自己更無情、更殘酷、更無理取鬧,雖然有點夸張,卻也是比較典型的案例,兩人都把矛頭指向對方,而完全沒有談論具體的事情和需求。
這可能是因為,越是彼此熟悉的人,越是希望心有靈犀。所以特別愛說半句話,或者壓根兒就不說話。喜歡讓人猜,猜不準就生氣。但是,你需要什么,你不說,別人怎么能知道呢?即便是特別親密的人,也做不到每次需求都猜對。
下次再遇見這種情況,當你怒氣沖沖想指責別人的時候,可以嘗試先停下來,深呼吸,然后觀察你的指責,體會這個指責背后你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為什么你會覺得對方無情或者冷酷?是不是因為你很需要他的時候,他完全沒有關心你?你傷心的時候他沒有安慰你?總有一個需求是你能想到的,找到這個需求之后,你就可以嘗試把感受和沒有滿足的需求說出來。
以上就是我們要講的第三個部分,用非暴力的方式表達憤怒。憤怒的根源在自己身上。當你感到生氣的時候,比指責別人更好的方法是,去發現憤怒背后自己有哪些需求沒有被滿足。找到這個需求,也就找到了緩解憤怒的方法。
下邊我們進入第四部分,感謝和贊美別人的場景:用非暴力溝通,學會夸人。
你會夸人嗎?事實上,大多數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所以,贊揚常常會贏得別人的好感。但這并不意味著夸人很容易。其實,夸不好,還不如不夸。因為夸人的時候,我們常會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放在 “裁判”的位置,顯得高高在上,或者讓人感覺被操控。
有個同事,每次請別人幫忙的時候,就把對方從人品到業務能力大大夸贊一番,最后說一句“這事兒,只能你幫我做了”。這讓人很懷疑他夸獎的真實性。這時候,我們內心的想法可能是:你是為了讓我幫你才夸我吧。
怎么才能真誠地贊美和夸獎別人呢?注意,“需求”這兩個字仍然是核心。你可以試著去表達,你的哪些需求被滿足了,所以你很開心,要夸一夸對方。
比方說,一次課程結束后,一位學員是這樣對本書的作者表示感謝的:
“當你提到這兩個觀點的時候,我很開心,感到將來有盼頭了。因為我一直在找和兒子溝通的辦法,這兩個觀點給我很大的啟發。”
注意到了嗎?這個學員提到,老師的“兩個觀點”給她很大的啟發,滿足了她想要找一個方法和兒子溝通的需求,所以,她的心情是開心的。這樣的表達比空洞洞地說“老師,你太贊了,謝謝你”要好太多了吧!
以上是就第四部分,在夸人的場景中覺察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在夸獎中表達出自己被滿足的需求,從而讓對方感受到真實、無功利的贊美,而不是虛偽的客套。
接下來我們看最后一個部分。前面我們講的都是跟別人溝通,怎樣用非暴力的方式去進行,最后這個部分我們要講一下自我對話的場景:用非暴力溝通,停止自責,恢復跟自己的良好對話。
越是優秀的人,對自己越苛刻。他們忍不了自己一點差錯,罵起自己來,比別人厲害多了。可能很多人會在心里默默罵自己:“笨蛋!”“你怎么能犯這種低級錯誤!”“你總是把事情搞得一團糟!”
但自責其實是一種自己對自己的語言暴力。就像拿刀子往自己身上捅。這可比別人的傷害更狠,躲都沒地方躲。自責讓我們恨自己,感到沮喪、羞愧、挫敗。所以我們要改變這種糟糕的自我對話。
怎么改變呢?還是要先去探究需求。
自責的本質是我們的行為沒有滿足我們自己的需求,沒有達到我們設定的標準。
習慣自責的人,愛用“應該”這個詞。比如:我應該早點兒下手。我早應該戒煙了。但是,這樣的自責,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容易讓你陷入自我懲罰的痛苦里。
下次,再自責的時候,試著把那些話里的“應該”,切換成“我可以選擇”。用“應該”之類的詞,意味著我們受到各種逼迫,感到自己無可奈何,把自己放在被動接受的位置;“我選擇”則意味著主動掌控,重新成為生活的主人。
舉個例子,有一位寶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特別不開心。她心里總是有兩個聲音在“打架”。一個是“職業女性”的聲音,說:我應該去工作。我受過那么好的教育,我也有才華,現在都白白浪費了! 另外一個呢,是“好媽媽”的聲音,說:你太不現實了。你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你現在照顧他們還忙不過來呢,還好意思談別的?
她就這么活在激烈的思想斗爭中,每天都很痛苦。這是很常見的生活與工作平衡的問題。后來,這位女士試著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去找到這兩個聲音背后自己的需要。原來,“職業女性”那個聲音要表達的是:為了照顧孩子,我放棄工作,留在家里,我有點心灰意冷,因為我看重事業帶來的成就感——這是我的需要。所以,我現在可以選擇去找一份兼職。而“好媽媽”那個聲音要表達的是:我想去上班,但我好害怕,因為我想要確保孩子們得到很好的照顧——這也是我的需要。所以,我可以選擇去上班,然后找個好保姆來照顧他們,我下班后再好好陪他們。
當這位媽媽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對自己說出心里話之后,她大大地松了一口氣。她沒有繼續在應該上班還是應該帶娃之間糾結,而是選擇把更多的努力放在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上。
就像這位媽媽一樣,以苛刻的態度對待自己,心情絕好不到哪去。與其白費力氣分析自己有什么毛病、應該怎樣怎樣,不如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
這就是我們要講的最后一部分,在自我對話的場景中,使用非暴力溝通方式的方法。改變消極的自我對話,你要少用“應該”、“必須”這些詞教訓自己,而去探索自責情緒背后你有沒有未能滿足的需求。一旦我們發現自己心底深處的愿望,并采取積極的行動,那么將會重獲生活的熱情。
好了,以上就是《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我們來總結一下,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是: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其中最核心的是需要。在傾聽的時候,要用提問的方式,確認對方真實的需要,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傾聽。在生氣的時候,要發現憤怒背后其實是自己有一個需要沒被滿足,這樣才能更好地表達你為什么生氣了。在感謝和夸獎別人的時候,最好能說出對方做了什么事,滿足了你的什么需要,這樣的感謝很具體,夸人也夸得很真誠。最后,在自我對話的時候,也請你注意不要使用暴力的語言對待自己,比如說自責。自責的時候,你可以想想看,這些自我批評的聲音后面,是不是有些需要沒被滿足。
總的(de)來說,非(fei)暴(bao)力溝(gou)通(tong)(tong)的(de)本質是(shi)發現溝(gou)通(tong)(tong)背(bei)后隱藏的(de)真實需求,找(zhao)到并滿足這(zhe)些需求,才(cai)能既清晰(xi)地表達自(zi)己(ji),又能和(he)別(bie)人(ren)高效溝(gou)通(tong)(tong)。所以,非(fei)暴(bao)力溝(gou)通(tong)(tong)不僅是(shi)一(yi)種溝(gou)通(tong)(tong)形(xing)式,而且(qie)是(shi)一(yi)種生活(huo)(huo)方式。它讓我們把別(bie)人(ren)的(de)幸福看(kan)得(de)和(he)自(zi)己(ji)的(de)幸福同樣(yang)重要。畢竟,生活(huo)(huo)不是(shi)一(yi)場(chang)辯論賽,目的(de)不是(shi)爭對錯(cuo),而是(shi)活(huo)(huo)得(de)更好(hao)。
什么(me)是非暴力(li)溝(gou)通非暴力(li)溝(gou)通是一種(zhong)溝(gou)通方式,依(yi)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neng)使人(ren)們情意(yi)相通,和諧(xie)相處。
非暴力溝通(tong)是(shi)相信人(ren)的(de)天(tian)性是(shi)善良(liang)的(de),而暴力的(de)形成(cheng)是(shi)后天(tian)養成(cheng)的(de)。其目的(de)是(shi)通(tong)過建(jian)立聯系使(shi)我(wo)們能夠(gou)理解并看重彼此的(de)需要,然后一起尋求方法滿足雙方的(de)需要。
總體(ti)而言,非暴(bao)力溝通(tong)提(ti)供(gong)具體(ti)的技巧幫助我們建立聯系(xi),使友(you)愛互助成(cheng)為(wei)現實(shi)。
擴展資料:
非暴力溝通的理念:
1、所有(you)人都有(you)共同的需(xu)求。
2、我(wo)們的世界提供了足夠的資源滿足所(suo)有(you)人的基本需(xu)要。
3、所有(you)的行為都(dou)是滿足(zu)需要的嘗(chang)試。
4、情(qing)感(gan)的(de)直接表達可以最好的(de)反映出(chu)你需(xu)要的(de)東(dong)西是否得到滿足(zu)。
5、所有人都是可(ke)以擁有愛的(de)能力的(de)。
6、人類的快樂來(lai)源自給(gei)予(yu)。
7、人類通(tong)過(guo)互(hu)助(zhu)的關(guan)系來滿足(zu)許多需要。
8、選擇是(shi)內(nei)在的,是(shi)內(nei)心最誠實(shi)的下想法。
9、自我(wo)聯系(xi)是通向平靜的最直(zhi)接途徑。
-非暴力溝通
本文(wen)地(di)址://n85e38t.cn/sici/49467.html.
聲明: 我們(men)致力于保護(hu)作者版(ban)權,注重分(fen)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fa)核實(shi)真實(shi)出(chu)處(chu),未能及時(shi)與作者取得聯(lian)系,或有版(ban)權異議的(de),請聯(lian)系管理員(yuan),我們(men)會立即處(chu)理,本站(zhan)部分(fen)文字與圖片(pian)資源來(lai)自于網絡,轉(zhuan)載(zai)是出(chu)于傳(chuan)遞更多信息之目的(de),若有來(lai)源標(biao)注錯(cuo)誤或侵(qin)犯了您的(de)合法(fa)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men)(管理員(yuan)郵箱:),情況屬實(shi),我們(men)會第一時(shi)間(jian)予以刪除,并同時(shi)向(xiang)您表示歉意,謝(xie)謝(xie)!
上一篇(pian): 葉圣陶
下(xia)一篇: 歐體關于桃花的(de)詩(shi),有關桃花的(de)詩(shi)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