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六買了一后備箱鞭炮和禮花。
車子是傍晚到村子的。到村口時,老六看了看,一個熟人都沒碰到。
天氣暖和得像是春天,一輪紅色的夕陽正墜在西山的山尖上。老六想起了那年三十晚上,他一個人跑到西山尖看煙花的事情。那晚的夜空清澄澄的,天氣很冷,老六膽子大,吃過年夜飯,不等他爸喊“快點!去二爺家看春晚。”就一溜煙去了家后面的西山。西山他很熟悉,山山洼洼他都玩過,哪棵樹上有雀窩,哪個草坡有兔子窩,他也一清二楚。不過,那都是在白天,夜晚他可從來沒去過西山。
那個夜晚哦……老六想起了,心里酸。
老六,既不是他的排行,也不是他的名字。“老六”是別人喊出來的。
小學的時候,最怕老師叫他到黑板上板演,所有人都好奇地盯著他的右手。全班人的手都是五個手指,只有他,右手指頭多一個。人家叫他“六爪子”,他們要摸摸那奇怪的手。他不讓,跟他們打起來。那些年打了多少架啊!老六看著右手,一、二、三、四、五,六,這已經是他的習慣,沒事發呆的時候,不自覺地數手指。
小時候,他最恨他媽。別人的孩子都是五個手指,為什么他的媽媽給他生了六個手指 哼!生孩子不如人家,配做媽嗎 他討厭她。她說什么,他偏反著來。
大一點的時候,他恨他爸。聽說,他三歲時一個赤腳醫生對他爸說,可以去省城的醫院切除“六指”,他爸舍不得花錢,還笑著說“不疼不癢的,不礙事,花那個冤枉錢干什么 ”
老六氣他爸老葛,這一輩子就算在錢上。
老六將車子停在大路旁,看見村里的光棍漢張五低著頭走過來,他按了一下喇叭,很響。張五嚇了一跳,站住腳,朝車子看,老六從車窗里探出頭,笑著喊“五哥,想什么心思呢 ”“哦,是你呀!回家過年啦 ”張五笑著打招呼。老六預備著他走到跟前,像往年一樣,遞給他一根煙,和他閑談幾句。可是,張五沒有走過來,更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他像是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要辦,說完話繼續朝前面走去。老六有些失望,將手中的煙盒塞回去。他又說了一句:“五哥,你要去哪里 我開車送你……”張五咧著嘴笑了,向他擺了擺手,大聲說:“六老板不要客氣!沒幾步路,我去老孫家的小店……三缺一,我走啦!”
望著張五的背影,老六想起了大前年的這個時候。他開著新車回家過年,張五圍著新車轉了好幾個圈,嘖嘖稱贊。他遞給他一支煙,張五驚嘆道:“好煙!這一支煙要值好幾塊錢啊!六老板真是大老板……”老六被他的一番話說得高興,一甩手將一包軟中華給了他:“五哥,拿去抽。一包煙,小意思!”后來,張五拿著那包煙走遍了全村,在每一家門前,都要停留一下閑扯幾句,當然,主要是炫耀他手中的煙,接著說起這煙的來歷。聽的人這會兒明白了,他是想讓人知道,他張五是個不一般的人,連六老板都對他高看一眼。要不,這么貴的煙怎么會送給他
這巴掌大的地方,誰都認識誰,連祖宗三代的老底都知道。張五是個啥樣,誰也不會因為這一包煙就把張五看高了一個檔次。不過,這包煙被他炫耀著轉了一圈,村子的人都知道了:老葛家的“六爪子”闊起來了!
吃晚飯的時候,大家都在議論這件事。說“六爪子”闊起來,當然不是僅僅憑一包煙,那輛嶄新的轎車就停在院子里,他是第一個買得起轎車的村里人!之前,過年門口停著轎車的人家只有一戶,那就是老葛的鄰居——老蘇家。
老蘇是這個村子最早富起來的人。在樹立致富典型“萬元戶”的時期,他成了全公社的“萬元戶”。他去公社、區里、縣上開表彰會,聽說披紅掛綠的,很風光。可是,他家的老底老葛最清楚——他那些雞鴨鵝什么的,加在一起攏共還不上一千塊,房子、家當算上,湊不足三千塊,還萬元戶 算了吧,大隊干部和老蘇合伙糊弄上面的人!老葛看不起,和老婆在床頭拿老蘇的裝模作樣說笑。老葛的老婆擱不住話,幾天之后,整個村子的人都在嘲笑老蘇是“驢子屙屎外面光,里面全是老粗糠”。
其實,知道老蘇家底的不止老葛,但是別人給老蘇留著臉沒說出來。如今,老葛老婆這樣大張旗鼓地說開,大家便毫無顧忌地拿老蘇當茶余飯后的笑資。
老蘇是個要面子的人。他的心里,結下了一個大疙瘩,這兩家不再來往。
讓老葛沒想到的是,沒幾年,老蘇成了真正的萬元戶。他享受到政策的好處,萬元戶有政府擔保,在信用社拿到貸款,貸款的利息很低。老蘇被嘲笑是摻水的萬元戶之后,丟了面子,本來不敢貸款,這時候憋著口氣,膽子大起來,貸款辦起了養鴨場。養鴨賺了錢后,又貸款辦了大米加工廠。在周圍村子收稻谷,先給村民們記賬,等到加工的大米轉運到外地,收回了錢再付村民們的稻子錢。
就這樣,倒來倒去的,老蘇真把自己倒成了這一帶的能人和大家眼里的有錢人。
有了錢的老蘇,第一件事就是蓋新房子。將老屋拆掉,蓋起了四間敞亮高大的磚瓦房,墻壁水泥勾縫,圈了很大的院子,院墻用石塊和磚壘成,還蓋了個氣派的門樓。他家以前的老屋和老葛的屋子連在一起,就像兩個爛兄爛弟站在一塊。現在,這兩家擱一起,一個又新又高,一個又破又矮。老蘇還故意將自家的房子蓋高許多,將門樓也砌得很高,這樣能擋住老葛家的風水,他心里的惡氣算是出了一半。可老葛不干了,他找來隊長論理。當著眾人的面,老蘇嘲笑老葛:“有本事的話,你蓋樓房高過我的房子啊!我不會眼紅……”老葛氣得跳起來,差點兒打架。
那年初一,老蘇在新屋門前放開門炮。我的個天啦,整整一萬響!
老六記得,那次自己家是村里的第一響。他爸說要搶老蘇家的財氣,老葛看著鐘,熬夜候著,一過十二點就放炮,那掛兩千鞭一轉眼就放沒了,放完他樂滋滋地上床睡覺。接著,各家的開門炮也陸陸續續放,村子里熱鬧起來,過了一會又靜下來。老六沒睡,和幾個孩子在搶啞炮。他的運氣好,跑了三家,一共撿到六只還能炸的小炮。聽到母親喊他回家睡覺,老六不情愿地走到門口。正在這個時候,隔壁的開門炮響起。第一聲就不同凡響,像是炸了一聲雷,嚇人一跳。老六一個激靈,拔腿朝老蘇家的院子跑去。
呵呵,這才叫炮仗啊!一聲比一聲響,竄得老高,鉆到云里去了。
老六瞪著眼,火光四射中,他的眼睛盯著那一串“天地響”,希望不要都炸光。要是留下一個“天地響”那就太好了!小毛、二蛋、大頭也跑過來,虎視眈眈地等著鞭炮放完,大家的想法都一樣。
“天地響”炸了!
我的媽呀!這哪是鞭炮,簡直是炸彈!他們都把耳朵捂著,感覺腳下的地在震動,真帶勁!
最后一響結束!有一個“天地響”好像沒炸。不等硝煙散,老六沖過去。那三個家伙也跑過來,大頭跑得最快,眼看就要搶走那個“天地響”!老六一急,顧不得燙,伸手捂住……
后面的情形老六模糊了。醒來后,自己躺在醫院里。那次“天地響”事件,老六只記得:老蘇來醫院看望他,還給爸送來了錢;回家后,大頭的媽媽送來二十個雞蛋,說是給他補補手指。當然,手指是補不上了。說來也巧,整個手掌都受了傷,炸掉的偏是左手的小指頭。說炸掉也不確切,還剩下一小截。公社醫院的大夫說,幸虧是左手,幸虧是小拇指!老六很失望,他希望炸掉的是右手的小指頭。看著自己的雙手:一二三四,左手指四根半;一二三四五六,右手指六根。
那一年,他小學五年級。他在想,開年后還上不上學
后來,他就沒上學。是他自己不想上。他爸說,“也好!認了一籮筐字夠了。”他的手倒是不太影響干活,習慣后和原來沒什么區別。老葛高興:“沒事的,會干活就行。反正加起來還是十根手指,不吃虧。”老六氣得真想給他爸一耳刮子。
長大以后,人家不再叫他“六爪子”,叫他“老六”。
再后來,被張五揚了名,村里人跟著張五改叫“六老板”。
老六想,這年頭“x總”“x老板”的帽子滿天飛,隨便什么人都能抓一頂戴上。自己一個泥瓦匠,手下帶了幾個人在外面搞裝修,連包工頭也算不上。不過,被村里人叫老板,老六還是很高興——自己大小也是個人物咧!
有了錢的老六,第一件事當然是回家蓋房。他爸盼這一天已經好多年,自從老蘇在眾人面前說了那番話后,老葛下決心:要么不蓋,要蓋就蓋樓房!
他家的樓房終于立起來,高高地俯視著老蘇家的瓦房。老葛最喜歡站在樓頂上,看那些低矮的瓦房,尤其是老蘇家的房子,已經老舊,兩家一比,那真是一土一洋。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隔壁好幾年沒人在家了,老蘇看不見老葛的志得意滿。
住在城里兒子家的老蘇,只有過年才回來。被老蘇軟磨硬泡,他兒子開著轎車和老蘇一起回老家過年。回家后的老蘇,見了誰都熱情,都客氣,見到老葛更是一臉的笑容,親熱地握手,那樣子就像是多年不見的老年兄弟。
老葛憋了許多年的氣倒不好意思出了。
老六看得明白。對他爸的那點兒心事,他壓根就瞧不上。老六的心里也在比,不過他要和村里的同齡人比。要比,也不會比房子,比什么呢 對,比成就感!說白了就是,享受在別人眼里的分量。
老六覺得,這幾年自己的分量正在上升。過年,就是一個稱分量的機會。
西山的那個大年夜,十五歲的老六孤零零地站在西山尖,看著下面一個個村莊燈火通明,煙花沖上夜空,帶著呼嘯聲,仿佛在他的頭頂掠過。一處煙花落了滅了,又一處亮了升了。在這兒能看見四面的煙花綻放,他為自己能想到這個主意很得意。他爸摳得很,只給他買了一盒擦炮。老六看得入神,回家的時候才覺得渾身凍僵了。
現在過年,老六再也沒有那樣的興致。煙花炮竹買了許多,他象征性地放幾個,然后看著孩子們放,看到他們興奮得大呼小叫,他總會想起西山的那個夜晚。
張五看來硬氣起來,開車的時候老六想。沒想到張五也賭錢了!呵呵,“三缺一”——聽聽他那自豪的語氣!母親說老孫家的小店這幾年成了村里人的賭博窩。
到家的時候,老六望見他爸站在樓頂。看見兒子回來了,老葛走下來。
“爸,樓頂上風大,有什么好看的 ”
“這幾年村里的樓房越蓋越多。當初咱家的樓房最高,現在別人蓋得一棟比一棟高。唉,我家的房子又被比下去了……”
老六有些好笑,但他沒笑。他明白老頭心里的失落。
老葛的老婆接過話茬“有什么可比的 人比人,氣死人!現在的日子你還不稱心,你要上天啊 ”老葛不敢還嘴,望著兒子,父子倆笑了。
“……,連張五那樣的懶漢,政府也給扶貧了!”葛大娘的話匣子打開,便合不上,“日子好過起來,就不干正事,只曉得打麻將,我要是政府,才不會扶他呢……”
早就聽說有些人在鉆“扶貧”、吃“扶貧”,老六很是不屑。
吃過晚飯,老六也走到樓頂上。他點燃一支煙,望著一方方燈光從一棟棟樓房、一處處院落里散發出來,眼前的村莊給人一種繁榮的錯覺。
隔壁還是黑洞洞的,看來今年老蘇家不回來過年——老巢終于棄了。
那些在城市里安巢的,家鄉漸漸遙遠。回鄉過年又怎樣 老六感嘆,過完年,還不是一樣要走。開門炮放得再響,也招不來財。要想掙錢,還是要出去闖。
我們這些人就像候鳥,想帶走的帶不走,不愿丟下的還是要丟下。
老屋棄了,土地棄了,老人棄了,孩子棄了。
一年又一年!團聚,離散。
唉,離不開的家鄉,守不住的村莊。
溫州春節民俗28種
開門炮: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后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征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打"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疫癘災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發都響,聲音宏亮清脆,最為吉祥。俗信打"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隨便做什么事都會順利,如意發財,種田人會五谷豐登。有些地方在打開門炮時,還口中念念有辭:"開大門,放大炮;財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紅,燃放后紙花滿地,燦中云錦,形成了滿堂瑞色,喜氣洋洋。現在放鞭炮在城鎮已被禁止,但在農村和漁島上仍可燃放。
拜六神:打過開門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婦燒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種祭品,供于香案。中堂懸掛祖宗圖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頭神、白虎爺、井神、土地神、財神)。民間認為這六位神祗,是每家的保護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業興旺。
接三神:拜過六神后,又在中庭擺起小方桌,盛米一碗,蓋以紅紙,周圍粘固,端放桌上,燒香點燭,虔誠膜拜,叫做"接三神"(即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祭后移到室內,直到正月初四,才送神撤座。
拜祖:舊時正月初一中午,在洞頭縣,各家要祭拜祖宗。其儀式由家庭主婦主持。先列供品,擺好酒盅、筷子,在酒蠱里斟上黃酒。在神位和供桌中間要擺一條長椅,然后點起紅燭,并在祖先、三官大帝、土地神、灶神等所有神龕香爐上焚香。待紅燭燃過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將焚完,此時開始燒"金紙"(一種貼著金箔,折成元寶狀的紙錢,俗信經過念經才有效),放鞭炮。最后撤饌,撤饌前要先移動供桌前的椅子。拜祖時,供桌上的禮品不準動;凡祭拜過的供品,除糕點果品外,均要重新煮過或經蒸氣熱過才能吃。否則,都認為是對神靈、祖宗的不敬。
行香:正月初一清早,舊有"行香"之俗。全城文武官員,冠帶乘輿,全副執事,鳴鑼開道,到各廟宇行香,威儀甚盛,每家老年人和當家人天未亮,便已沐浴更衣,競先趕到社廟或附近寺院里開殿門和燒頭香,點香燈,有的甚至索性除夕不睡,在廟宇守等。亥時一過,趕緊燒香,表示虔誠。俗信第一個人趕到點上香最為吉利,故有爭先點第一雙蠟燭習俗。俗語說:"誰人最早開殿門,今年一定賺大銀。"老年人到各廟宇拜殿神,主要祈禱保佑新年吉利,全家平安。但由于階層、行業、性別、年齡等不同,來拜神者絡繹不絕,有求做生意發財的,有求農業豐收的,有求子續嗣,等等。較大的廟宇如東甌王廟,拜神者要給廟祝紅包,如祈禱靈驗,每年初一有錢者,要用重達百余斤的大蠟燭還愿。
開正:舊時在洞頭島,每戶人家三十夜守歲到寅卯時左右,都要舉行"開正"儀式。由家中尊長或家庭中生產生活的掌管人主持。主持者要"凈身"(即除夕夜要戒色)并全身沐浴,"開正"前不得接觸污穢之物。案桌擺大門口或天井里,桌腳上要墊兩條長凳使案桌高地升高。供品有三牲、魚肉、水果、糕點、素面等,兩旁有一對尺長的大紅燭,俗稱"通宵"。"開正"時,主持者點燃"通宵",焚香三柱后,全家跪地,合掌問天,進行虔誠禱告,祈求上天賜福,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安、發財、萬事如意。祈禱畢,全家肅立,默待一會兒,再燒"金紙"鳴放鞭炮。最后撤饌。80年代以來,已把"開正"時間提前到午夜零時,伴著中央電視臺敲響的新年鐘聲進行。儀式也簡便多了,有的只是鳴鞭炮,放焰火。但鳴放的鞭炮多了,尤其是"百子炮",甚至幾千響串在一起,聲音響,時間長,熱鬧異常。
拜茶:正月初一早上,在洞頭島上至今還保留了一種叫拜茶的習俗。拜茶即以紅棗、桂圓、年糕等煮成甜茶謂"紅棗茶",取其吉利之意:紅棗--日子越過越紅火,桂圓--合家團圓、平安順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兩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燭、燒金紙、放鞭炮。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湯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或出門在外,或在家干活兒,若遇雨受阻,人們便會以"正月初一喝湯的"這話自嘲。喝過茶后,還要再燒線面吃,俗謂"長壽面",既是圖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長命百歲,又因喝茶不夠飽,作為添食,可收一舉兩得之效。 5112345
早點:正月初一早餐,溫州人喜歡吃松糕(一種炊蒸而成的甜年糕)。吃時,把松糕切成薄片,再將醬油肉中的肥肉也切成薄片,嵌在兩片松糕之間,吃起來甜中帶咸,別有風味。也有吃湯圓,或者煮一碗粉絲,上面放一個煮熟的蛋。這些食物均含"年年高"、"團圓"的象征意義。有的人家以過年飯雜煮,兼吃搗糕和松糕。在平陽,吃年糕和湯圓,有的先喝紅糖湯,后加面和雞蛋;在泰順,主婦沏糖茶,蒸糖糕,端出菜頭(鹽漬蘿卜)給合家"嘴頭甜,彩頭好"。惟樂清雁蕩一帶,則吃棕子。除夕夜,每家要煮一鍋米粽,等歲首之日早起,全家食用。據說,吃粽子有兩義,一是因為粽和"宗"同音,取懷念祖宗之意;二是因為粽又和"中"字同音,取功名得中之意。在樂清,一般人家用紅棗、柿餅、湯圓。在樂清白石鎮,初一晚餐吃湯包、糊邋羹、狀元糕。入睡時,床前擺鞋,求天宮賜福。在市區春節期間,客來有獻元寶茶的習俗,即在茶中放兩枚鮮橄欖,不僅茶味清香,旦見在黃綠色茶湯中漂浮著橄欖,形如元寶,俗稱"元寶茶",含新年吉祥、發財的彩頭。點心有用圓眼肉或蓮子、紅棗,也有肉丸、雞蛋加粉絲的。
拜年:初一晨起,先在家內,晚輩按序向長輩叩拜行禮,稱"拜年"。從初二起,鄰里和親友之間,往來拜節。如相遇于途,長揖道賀(今點頭握手問好),也有彼此合掌胸口稱"拜年"。到各家登門互賀新喜,亦叫"拜年"、"拜歲"。先是下輩出門到長輩家拜年,然后平輩回拜,則稱"回年"。新婚夫婦初到岳家拜年,稱"拜頭年",后輩到喪事人家拜年稱"拜新年"。
按舊習,溫州人正月初一不走親戚。拜年時間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在蒼南,叫"探正月",到一般親戚家里去,都要帶禮品。50年代以前,農產品比較簡單,大多是桂圓、荔枝、紅棗、元棗、紅糖、柿餅等,用特種草紙包上,上面封有紅紙(有的印有祝賀新年的花邊字樣),故稱"紙蓬包",又名"高包"、"紅包"。每包裝禮品半斤左右,需要送多少包,則根據所走的親戚情況所定。舊時南貨店,每逢春節,買紅包的人特多。從十二月二十起,每晚9時后,店員們就忙著包紅包到深夜,每人還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當夜餐。生意好的話,要包到元宵節之后。有的店在一個紅包內只裝二十多個紅棗。說來可笑,經過東家送西家,西家再送南家……,最后,包破了,包中紅棗被孩子們挖個洞摸著吃了,有時只剩一個,還在送來送去。
在永嘉楠溪江中下游一帶,在剛結婚的第一個春節,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要做米餅,俗叫"送上門餅"。用白米磨粉炊熟,放在石臼里搗膩,揉成米塊,然后放在木雕成的模具內,印成一個個圓而扁的米餅,正面有圖案,如雙仙和合、劉海獻錢、狀元象等人物。數量要做一擔,約50雙到100雙。除此以外,還要有豬肉、松糕、長壽面(索面)等。
在文成,拜年叫"貌年"。舊時,如帶來滿周歲的小孩去"貌"外婆外公,一般擇三、六、九之日,謂之"三六九無忌"。出門時,在小孩眉心及鼻尖上畫上朱紅或黑墨,意避"小鬼"沖犯。正月初四,民間大都不出行,不干活,因與"死"諧音,說閩南話的人,對正月初九有忌。因"九"與"狗"諧音。
在樂清,初一不出本地探親訪友。白溪等地連初二也列為禁忌的日子,如有入鄉不問俗者貿然登門,必將受到當面指責。初三起,未望"年夜"的挑著金盒去望岳父母、舅父母、干父母,兼行拜年,俗稱"望正月"。禮物以松糕或搗糕為主,其次為魚、肉和荔枝、魁圓等的紅封元寶紙包,習俗規定老親四樣,新親六樣。上述被望的(包括望年夜的)長輩親戚,一般都在燈期開始前回拜,倘婿、甥、干兒的祖父母、父母已作古,則可遣兒子前去。凡正月第一次探親訪友,不論輩分高低,都要攜帶紅封紙包兩個;被探望者必須泡茶、煮點心,或設宴款待,否則,習俗都認為是失禮。在平陽,外甥第一次回外婆家拜年,外婆家有送小牛犢的。 5212345
在洞頭,同樣是女兒回娘家,則要提"紅桶"給父母親,以示孝敬。所謂"紅桶",是指雕花或紅漆的小木桶,里面裝著熟食,還有用大魚大肉為佐料制成的面食或糯米飯,一般在2.5-5公斤左右。俗語云:"生兒魂幡竿,生女紅桶寶"。意思是說,生下兒子,死后有人披麻戴孝,送喪時舉魂幡;生下女兒,正月有"紅桶"孝敬。70年代以后,提紅桶的習俗基本消失,"紙蓬包"也絕跡了,取而代之的送酒、肉和罐頭等食品。
春節期間,對來拜年的親友,主家大多要留飲擺酒款待,俗稱"叫新年酒",即春宴,也有專門設酒宴邀請親友歡飲的。一般酒菜都比較豐盛。如果親友帶著16歲(虛齡)以下的兒女來,那么,就要給這些孩子壓歲錢,稱為"壓肚兜"。親友離去時,都要有回禮,一般是糖果、糕點、荸薺等。舊俗,若拜年不去,是斷親的表示,所以有些老親(上代親戚)下輩要輪流去拜年,四季八節沒有往來的老親,惟春節時一定要去拜拜年。
廳房布置:元旦日,有錢人家在中堂上,高掛赤金壽屏(家有長壽老人才可)或大幅書畫,屏前有長條桌,左端萬年青,綴以紅花,右端置一個精細雕刻的插屏,中間或擺時鐘,或擺大元寶。左右有一對大錫臺(有的重百余斤,高與人齊),插上大蠟燭。長條桌前排列兩張方桌,兩邊除同樣陳列大錫臺、大蠟燭外,還有一對明角燈(俗稱"堂燈"),兩桌中間又有個大元寶(用一斗糯米和紅糖制成),插銀花,纏彩紅,上放幾個橫柑,象征財源進門。另外則陳列若干江西窯的花盆,上植各種花卉,如梅花、丁香、水仙、佛指甲之類,在花盆上貼著寫有"吉利"兩字的紅紙條,在長條桌和方桌前面,掛著刺繡的大紅緞桌圍,左右兩角配置雕刻精細的金漆欄干,中堂兩旁掛滿書畫。兩邊排列大坐椅和茶幾,披上大紅緞繡的椅披,幾上放置幾碟茶點。如客來,分賓主就坐,除供茶點外,有以漆繪木盤托江西茶盞進茶或蓮子、桂圓等點心,也有湯圓、紅棗。這日,連房間里的床帷、床額、被褥之類,都洗滌換新,連梳妝臺及鏡子,都披上綢緞繡花的鏡蓋,所有的梁上、檐上了階沿上面,都掛起美麗的宮燈,只有前梁上掛著兩對紅紗燈,以示隆重。
新春開筆:讀書人用大紅紙,書寫吉利辭名,或"一年四季,讀書大吉"這類,這叫"新春開筆",也有寫比較長的,如"新春開筆,大吉大利。一年四季,萬事如意。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六畜興旺,五谷豐登。家門清吉,人口康寧。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寫好后,貼在板壁上。會賦詩的人,則觸景生情,做幾首新自勉的詩。
擺元寶:每戶人家用紅糖和糯米、秈米制成大小元寶,取招財進寶之意,凡是家中用于貯藏物件的地方,如谷倉、米缸、書櫥、箱籠、衣柜、抽屜、壇罐等等,都放上一個小元寶。
穿新衣:初一日,人們都要穿新衣,也含送舊迎新之意。舊時,富紳、富戶呢毛綢緞穿戴一新;貧戶所穿即使是粗布舊衣,也都整齊清潔,異于平日,以應新春吉日。兒童穿大紅色衣服,年輕婦女當然滿身紅艷,連老婦也系著大紅裙,因為民間以紅色象征吉祥。小兒平時禁忌穿鮮艷衣服,今天卻是例外,有在紅衣外罩網衣,佩戴虎爪,有的人家還在小兒的腰帶上,掛上小刀劍、貝殼、木刻或銅刻的八卦,是"抵御邪惡"的意思。現在人們在穿著上已起了很大變化,顏色、樣式、質料更為鮮艷多彩,并向高水平發展。但穿新衣迎新年這一點是不變的。
出行:正月初一出門,要選方向。先在灶神前燒香,然后拿一空鍋,中放一勺,用力旋轉,根據最后停下的柄首所指方向,由一人持剪前去,然后聽見和記住遇見第一人所講之話,以剪裁之(虛擬動作),意即取其一半,歸來占卜,這叫"香卜",俗叫"卜剪聽"。
喜口彩:每逢過年,溫州一帶民間喜討口彩,只準講吉利話,忌講不吉利話。"親戚酬酢,吉語生馨,即歲時送禮亦必加太平錢、萬年青柏等事,否則指為一祥。"(清孫同元《永嘉聞見錄》) 5312345
送元寶:初一日,有人把紅糖元寶用紅繩縛在萬年青的樹枝上,沿門挨戶送吉利話,由一人打著竹板,現編俚語,一人搖春柴(樟樹枝葉)專門應"好",這叫"送元寶"或"喊元寶"。溫州有俗語:"正月初一送元寶,句句講好。"講完,每戶給點年糕或零錢。永嘉送元寶之歌云:"元寶進門臺,好!金銀大發財,好!積德積善前世修,好!元寶扭一扭,好!養豬大如牛,好!元寶顯一顯,好!赤腳蓬頭劉海仙,好!劉海仙戲金蟾,好!金錢銀錢送上府來,好!福祿壽禧萬萬年,好!"
賣技:在蒼南、平陽一帶,正月初一到初三夜,都有賣技隊提著燈籠,上人家門口高聲頌吉祥詞,俗稱"賣技"或"賣奇"。所到人家則送些年糕、香煙或紅包,三宵乃止。有些喜事人家(如結婚、賀壽、建房、生子等)還提前預約,開門迎入堂屋,以香煙、酒席款待,稱"扮新屋"或"扮新娘"。
新年鼓:元旦期間,民間還有文化娛樂活動,如新鼓和吹打樂。新春天亮,小兒結隊成群,攜有鑼鼓,沿街敲打,此往彼來,絡繹不絕,叫"新年鼓"。有些人家則 *** 鄰友,演奏各種樂曲,有吹打曲,也有清唱,歡樂而熱鬧。
舞龍燈:春節民間有舞龍習俗。在平陽,十余人手擎彩龍,至廟宇和大戶門前舞龍,主家酬以紅包、年糕、糖果。又有白龍,龍用白色苧布制成,內可點燈,也稱"龍燈",由10多個小青年擎著,一般都到廟宇住宿,設香爐、鑼鼓,由唱書先生唱故事或頌詞,叫"參龍"。廟宇頭家要酬給錢物,安排住宿。活動以一個月為限。
迎年:在平陽等地,元日午夜人們設香燭于室,并在神前放爆竹,謂之"迎年"。
點歲燈:從初一至初五,每夜在寢室中燃燈,直到天明,名曰"歲燈"。
迎灶神:在平陽等地,初三凌晨或初四夜有迎灶神的習俗。謂"灶神于臘月二十四朝天,今日回歸,故祈此迎之"(《平陽縣志》)。在永嘉楠溪江兩岸,則在正月初一清晨迎灶。俗稱灶神爺十二月廿四夜上天,正月初一早晨,從天上回來。每戶人家把新的灶神爺像貼在神龕里,再點上香燭,泡一盞茶,祭拜神像。
收珍:正月初五日,每戶人家把除夕擺在中堂上的祖先畫像及各種珍品和字畫等物收攏藏放起來,這叫"收珍"。收珍時,家中人要祭拜,下輩外親也有來祭拜。在平陽,"五日而撤,或有懸至半月者",在文成,叫"初五花開",人家收起祖宗圖,意為春節告一段落,一切禁忌及特定儀式活動解除,恢復正常生活秩序。舊時,在城鎮,各商店除一部分在初三、初四陸續開市外,大都在初五、初六日開店營業。開市時,各店要鳴放鞭炮,也有景燈掛彩,表示慶祝。
新年禁忌:舊時,正月初一不煮飯(除夕多留飯于新年吃,取"吃剩有余"之意)、不擔水、不串門、不縫針線。一般不掃地,倘非掃地不可,則須由外向內施帚,禁忌向外掃地,俗謂財富會流失。晚飯早吃,不點燈,放過爆竹(謂"關門炮"),早早入睡。新年期間還有不吵嘴,不動刀斧,不殺生,以及禁討債等禁忌。據說,吵嘴會落彩頭;刀斧是兇器,動了不吉利等;還有不能說不吉利話,不能打罵人等。永嘉茹溪一帶有人在新年打了一下孩子,說是被"開年"了,一年就不順利。在平陽,五日內不挑糞,不倒馬桶,不得敲擊地盤,即如"桶"之類。現在這些習俗已基本消失。過去農村還有"正月慢"的習俗,農民到初七、初八才下田,一般商店到初五才營業。現在風氣轉變,近幾年,打破這一傳統習俗,有的地區,在正月初二就結隊(有的還全家出動)下田揮鋤整地和送肥到田頭了。一些商店也打破慣例,初二、初三就開門。
團拜:建國后,因為夏歷新年是我國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國 *** 規定為"春節"。在溫州,每年春節時間,黨委和人民 *** 在元旦要舉行"團拜",也就是集體拜年。這樣既可節約時間,不要一家一戶去賀年,而且人也多,面也廣。黨政軍民和各界人士歡聚一堂,吃些茶點,演點余興的節目,座談慶賀一年來豐碩成果,并計劃座談今年如何獲得更大豐收。大家心情舒暢,感情融洽,充滿歡樂氣氛。 5412345
電話拜年:拜年,是祝賀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更好,事業更旺,人更健康。現在拜年更方便,無論國際、國內,路遠路近,不用登門見面,一個電話一二分鐘就夠了,這叫電話拜年。時間從初一一直到初十均可。據說有的人一個上午就接到五十多個拜年電話。
擁軍優屬和擁軍愛民:現在春節期間,還舉行擁軍優屬、擁軍愛民座談會和聯歡會,以增強軍民團結。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除保留和發揚優良的傳統習俗如舞龍、舞獅、猜春謎等活動外,還舉行各種文藝晚會、電影晚會、游園會和展覽會等。
5512345
放鞭炮是講究時辰的,不能亂放一通。一般是除夕夜睡覺前放一次,叫關門炮。正月初一早上4、5點鐘放一次,叫開門炮。關門炮反正什么時候睡就什么時候放,早睡早放,晚睡晚放。開門炮卻是要早一點放的。為了趕早放炮,人們大都半夜三更就爬起,放過炮后再鉆進被窩里睡。要是睡過頭,等到太陽升得老高,把放開門炮的時辰耽擱過去了,那會像留著一塊陰影一樣,讓人感覺上過意不去,是絕對不行的。
兄弟姐妹多的人家,放關門炮和開門炮的事主要由大兄弟來做。大兄弟要領著兄弟姐妹們放好鞭炮。
俗話說,有多少能量打多少炮仗。放鞭炮是要有實力的。短缺經濟年代,那有這么多錢放鞭炮,關門炮和開門炮實在是省不了才放的。鞭炮,放過響過就什么也沒有了,虛幻得要死。如果可以省,那么誰都不會把錢花在放鞭炮上。因為過年的風俗是一定要放鞭炮的,所以大家沒辦法還很高興地花錢去放鞭炮。
風俗,就像柴米醬醋鹽一樣,是人們不可或缺、勿需討價還價、自覺遵從照辦的東西。
可是,對于放鞭炮還不能用一句風俗的話簡而括之。放鞭炮,實在還是趨合了人們過把癮的那種騷動的天性。就像哪里有倒房、死人、雜技,人們都會趨之若鶩,跑過去看一樣,放鞭炮也有這么一種過把癮的感覺,人們喜歡這瞬間的乒乓一聲響,響過了就爽。
我小時候的壓歲錢,基本上都花在買鞭炮上了。關門炮和開門炮是家里大人花錢買的,都是些大炮仗,有雙響三響,還有連響的,響聲脆而亮。更有一種叫地雷炮的,響聲震天動地。這樣的炮仗,小孩子去放,把握不好,會炸在手上,或反彈回來炸在身上,還有點危險。而我自己買的炮仗全是些可以放在口袋里一支一支放的小炮仗。這些小炮仗,每支上面都有一根導火索,身上帶著一盒火柴用來點火,點上導火索就扔出去,有時響在空中,有時扔在地上響,隨時隨地都可以放。即使點了導火索來不及扔出去,在手中炸響,也不過把手指炸得麻痛而已,痛個幾天也就好了,危險性不大。
正月里的頭幾天,我的口袋裝滿了這種小炮仗,走到那里放到那里,放光了就到炮仗攤上買。小伙伴們一起,還會開起炮仗戰。春節里新衣服剛穿上,就被炸出洞來了。
有時候,看到小姑娘,會把小炮仗往她們中扔,把她們嚇得臉色鐵青,四處逃竄,感到很過癮。
現在放鞭炮與以前好像有點不同。好像沒有關門炮、開門炮了,到了午夜12時,炮聲連天響,送舊與迎新,一起解決掉了。放好鞭炮,人們穩穩地睡覺,第二天用不著早起放開門炮了。這不是現在的人們懶了,而是現在的人們聰明了。炮仗的總量、炮火的聲音比以前大多響多了,這是好的,鞭炮放得多,炮仗廠的工人就能過上好日子。
小孩子們也絕不會像我以前這樣打炮仗了。打炮仗是土玩意。現在的小孩子絕不會玩這種危險的土玩意。
本文地址://n85e38t.cn/scgf/886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監.考
下一篇: 豬不是那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