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詩詞歌賦

這些事兒,你也曾信以為真過嗎?

望月砂 2023-07-28 00:42:50

圖/網絡 文/ (ID:)

過了正月十五,大中小學就陸續開學了。朋友的女兒要在開學前去修剪頭發,她猶豫了一下,對女兒說:再過半個月吧,出了正月再理。

本地民間有個說法,“正月里理發死舅舅”。

也不知當舅舅的招誰惹誰了。但人命關天,很多有舅舅的家庭會很在意理發的日子。所以出了正月,特別是“二月二龍抬頭”那天,美發店里總是人滿為患。

朋友不說還好,這一提醒,女兒偏要去理發:誰讓舅舅不孝順,過年還惹姥姥姥爺生氣……當然,這孩子只是說說氣話。

我聽了覺得又好玩又好笑。我家女兒沒舅舅,從來沒有過這層顧慮。如果有舅舅,如果知道有這風俗,大概也會謹慎對待,怕那個行動變成詛咒。畢竟,誰也擔不起那么大的事關生死的是非啊。

想起很多小時候曾信以為真的事——

“吃魚籽不識數”。

四五歲時,也可能是六七歲,總之我還是個學齡前兒童時,偶爾家里燉魚,每次吃到魚籽,飯桌上一定會有人說“小孩子不能吃,吃了不識數”。我們老家在沭河邊上,當年河水清澈,魚翔淺底……煮熟的魚籽黃黃的極其誘人,每次都在別人提醒之前偷偷吃幾口。但內心惶恐,怕不識數。

后來上了學數學一直不好,那種“兩列火車相向(或相對)而行”,多長時間相遇或距離多遠的行程問題至今不會。大概是魚籽吃多了吧

這種事最容易以訛傳訛,我如今看到小朋友吃魚籽,都會忍不住講“小孩吃魚籽不識數”。

“屋里打傘不長個兒”。

時至今日,我個頭也不可能再竄一竄長一長了,只可能隨著年齡增長骨骼鈣質的流失個頭越來越矮小,但在屋里,我絕不把撐起的傘放在頭頂上。

小時候被哪個長輩嚇唬過,他們說,“在屋里打傘不長個兒”,我就信了。怕自己又矮又矬。這件事我堅持到現在,大概還會繼續堅持下去。雖然知道這沒有科學道理。

“吃耳屎會變成啞巴”。

忘了是哪個作家寫過,“每個村莊,都有一個啞巴一個瞎子一個瘸子……”太神奇了,好像他去過每一個村莊一樣。不過,我們老家那一片界脈頭里,真的有一個啞巴兩個瞎子一個瘸子。”他們“信誓旦旦地傳說,啞巴之所以是啞巴,因為他小時候不聽話吃了耳屎。

“他們”是誰,我已經不記得的。只記得我很震驚這種事。后來便一直以為是真的,小時候還想自己試試來著……又怕真的變成啞巴。

前些日子在丁香醫生還是哪個醫學類公號上還看到辟謠——這不是真的。

“七夕葡萄架聽牛郎織女說話”。

去年七夕我還發朋友圈,笑問“誰家有葡萄架借我聽聽牛郎織女說話。”

我聽說農歷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呆在葡萄架下,能聽到他們在天上說的話。太神奇了!

可惜我聽說的時候,我們家已經搬到了城里,葡萄難得,葡萄架更是難以尋覓。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對這事還將信將疑半信半疑,甚至期望這是真的。

真的很浪漫。

9012年了,我一定找個葡萄架,驗證一下這件事。

“月亮上有嫦娥”。

我們小時候的月亮,那才是真的明月啊。直覺得,沒有在月亮地兒里走過的人,沒有一邊仰望天空,一邊走走停停,沒有追問過“為什么我走月亮也走,我停月亮也停 ”的人,不足以理解八千里路云和月,月亮走我也走,明月千里寄相思,甚至是千里共嬋娟……的意境。

我姥爺說的,月亮里有嫦娥。你看到嫦娥了嗎 你看那里是不是還有個兔子

后來每逢滿圓,似乎都能在月亮上的明暗光影里辨識出哪個是嫦娥,哪個是小白兔。再后來讀了民間故事,知道還有吳剛砍桂花樹,似乎也神奇地看到過吳剛。

今天是元宵節,“十五的月亮十五圓”,網上說我們將能看到“超級月亮”。

現在,仰望天空,你看到月亮了嗎 看到月亮上的嫦娥了嗎

PS:以上你有沒有中槍的 或者你有什么曾經信以為真過的事兒嗎 咱評論區見~

作者熱文:

今夜,只想在葡萄架下聽牛郎織女說話

沒有元宵的元宵節

爸爸媽媽,你們值得這世上所有的美好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語文教材中的兩個“假故事”,為何不少人卻信以為真呢?

相信不少讀者,對于語文教材的課本,記憶猶新,書上記載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同時也體現出了深刻的哲理,然而這些事情是否發生過呢?教材當中就有兩個?假故事?,其實都是虛構的,不少人卻信以為真,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第一個,節選自《戰國策》片段的《唐雎不辱使命》,整篇課文講述了唐雎代表安陵出使秦國,從而圓滿完成外交任務的故事。

 課文的背景,發生在公元前225年,安陵國是魏國的一個附屬國,而秦國滅掉魏國之后,又盯準了魏國的附庸安陵,而這也是第一個邏輯不通的地方,強大的秦國,已經先后消滅了趙魏,為什么還要對一個只有50里的安陵客客氣氣呢?

 第二個疑點,便是唐雎的年紀。司馬遷在《史記?魏世家》記載:?齊、楚相約而攻魏,魏使人求救於秦,冠蓋相望也,而秦救不至。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馀矣。?

 這一件事,發生在魏安僖王十一年(前266年)至二十年(前257年),此時的唐雎,已經是90多歲的年紀,假如公元前225年他還活著,至少也是一個超過120歲的老人,秦始皇怎么可能怕這樣的一名說客呢?緊接著我們再來談談兵器,唐雎作為一名小國使臣,本來就沒有和秦王平起平坐的資格,如何又能夠帶劍上殿呢?要知道發生在此之前的荊軻刺秦王,可是花費了好一番功夫,將帶毒的匕首藏在地圖當中,這才獲得了一個不錯的機會,有了前車之鑒的秦王,豈會如此不注意自己的安全?

 因此,《唐雎不辱使命》的內容,歷史上也是不發生的,而它的出處《戰國策》,本來也就是帶有故事性質的散文,收錄了一些民間傳說和寓言,并非專業的史書,大家可不要當真哦。

 至于另外一個,便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課本上的《愛迪生救媽媽》。大發明家愛迪生,從小就展現出了過人智慧,甚至因此就下了媽媽的命。

 在愛迪生7歲的時候,她的母親突然痛的直打滾,當爸爸從幾十里外騎馬請來醫生,太陽已經落山,醫生卻發現,母親得的是急性闌尾炎,需要馬上做手術,然而當時昏暗的煤油燈,根本不具備手術的條件,該如何是好呢?

 期間愛迪生找來了幾個小伙伴,每個人手持一面鏡子,利用反射的光照亮了整個臥室,成功解決了光照不足的難題。

 然而很快有網友發現,煤油燈就算用鏡子反復照射,也絕對達不到普通電燈的效果,更不用說手術臺上大功率手術燈的光照強度,無法實施手術,而如果按照愛迪生當年7歲來算,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是在1854年,但是世界上第一起闌尾炎手術,是在1886年進行的,地點則是在醫院,并且進行了嚴密術前術后準備,截止到今天,在家中進行手術都是一件不太現實的事情,如何發生在小愛迪生時期呢?

 最早在1940年美國拍攝的電影《Young Tom Edison》中,里面有一段愛迪生如此救媽媽的情節,后來才被課本選用,而到了2017年,質疑過后,新版本的教材上,已經沒有選用《愛迪生救媽媽》的文章,對此網友也有很大爭議,有人認為只是一個帶有文學性的故事,能夠給孩子啟迪就行,沒必要過分當真,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會給孩子灌輸錯誤的常識,對此你怎么看?

本文地址://n85e38t.cn/scgf/1146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