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戰國那個戰亂的年代,本應該是天下之主的周天子,因為各種原因使自己的大權旁落。當時的分封制雖然是一個系統的管理體制,但是它的弊端也不斷滋養了各地的諸侯,齊國和楚國的勢力在一段時間內也是達到了頂峰。
可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地理位置較為偏遠的秦國最終統一了天下。在《史記》中記載過秦朝的祖先參加過大禹治水,也曾在舜帝身邊種植過花草,喂養過鳥獸。由此可見,秦朝的祖先確實是為人類的發展做出過一定的貢獻。
秦朝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再后來,因為秦朝的祖先養馬有功,周天子才把其封為附庸國。自此之后,華夏大地上開始有了秦國的身影。公元前七七一年的時候,周幽王在西戎進行攻打的時候不小心丟了性命,秦襄公立馬帶兵援助,不僅如此還護送周平王成功的遷移,在這件事情之后秦朝就成了正式的諸侯國。
緊接著就是不斷地征戰,秦朝滅掉了很多的西戎小國,國土面積也是一再擴大,它的國力也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秦朝的崛起為自己與其他國家進行抗衡提供了強大的實力和底氣。
當時的秦朝可謂是內憂外患,外面有各個諸侯國虎視眈眈地盯著自己,內部則是外戚干政十分嚴重。在昭襄王上位之后,因為年齡太小而大權旁落,一切的事情都是他的母后掌控的。他的母后為了能夠掌管天下,于是開始大肆地起用自己的兄弟,把他們安排到朝廷命官的位置上,在這樣的情況下,昭襄王一直都是一個傀儡皇帝。
二、昭襄王的悲慘一生不管怎么說,昭襄王還是一個皇帝,除了朝廷上的要事,他還是有立太子的權力。他李的太子就是贏柱,這個人和我們所知道的嬴政并不是直系親屬。贏柱和昭襄王也不是一個母后所生,但是當時的太后掌控了這一切,昭襄王知道自己做什么也都是無能為力。
可以說昭襄王這個皇帝當得也是十分的憋屈,在自己登基后四十多年后他才有了機會去奪回自己的權力。朝廷上的一些大臣也非常不看好外戚干政,他們認為如果是昭襄王自己執政的話,自己還可能會從中得到更多得不到的賞賜。
于是在一些官員們的一致努力之下,昭襄王終于執掌了大權,太后的勢力被一拔而凈。在他在位四十年之后終于成為了真正的皇帝。其實在這件事情之前,自己的兒子因為在敵國作人質被暗殺了,所以如今太子之位就空缺了出來。
最后,贏柱順理成章地坐上了太子之位,但是贏柱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好過。因為在這么多年里,昭襄王一直被太后的力量所壓制,如今他掌握了實權,但是心里也不是很安穩,總覺得會有人惦記自己的皇權,所以說這個太子就成了最大的防范對象。
三、贏柱之孫嬴政建立統一的秦朝無可奈何此時的昭襄王已經是非常的年邁了,在古代人們的平均壽命又不是很長,在他掌權十四年之后就去世了。贏柱就成了新帝,但是他的命運非常的悲哀,在他還未開始干一些事情的時候,登基三天后就死了。
他的死亡非常蹊蹺,大家都認為有人害死了他。不過不管他究竟是怎么死的,之后登基的嬴政可謂之掩蓋了之前所有君主的光輝。嬴政登基之后,很快就掌握了大權,開始為國家的發展而考慮對策。從多方面引進人才,后來在李斯等人的輔佐之下,秦國的國力大增,沒過多久就成為了實力最強的國家。
為了不斷地提高秦國的實力,嬴政決定先發制人,開始對外進行武力攻打。他不僅僅攻打與自己鄰近的國家,而且還與自己相距較遠的國家進行合盟,慢慢地其余六國想要聯合起來對抗秦國。
在后期階段,秦國的實力強大到即便是六國聯合也打不過他。嬴政帶領自己的軍隊橫掃了天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君主專制的王朝,自己也成為了大名鼎鼎的秦始皇。
結語:贏柱的人生可以說是非常壓抑,他可能也從未想過自己的孫子可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嬴政在位期間,進行改革,實行了多種制度,修建了很多軍事建筑,為在我國持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礎。也因為有了這樣的成就,秦始皇才會被世人稱之為是“千古一帝”。
3634429372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漢武帝的事跡:
漢武帝本名叫做劉徹,是西漢時期的第七位皇帝,在他在位期間,創建了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和察舉制度,并且頒行了推恩令,加強了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
在經濟方面,推行了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做出了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的規定,有效的抑制了當時一些富商的勢力。
在對外方面,漢武帝采取了擴張的政策,開創了絲綢之路,引進了當時的外國文化,還創立了年號等舉措。
但是在他晚年的時候,因為崇拜民間方術,并且奢侈揮霍,引發了政治危機,導致爆發了巫蠱之禍,在公元前八七年,漢武帝在五柞宮去世,享年七十歲。
擴展資料:
漢武帝在政治上一再加強中央集權,推行推恩令,最終使得地方的王侯失去政治特權,為大一統奠定基礎。
漢武帝非常重視選賢用能,親自選拔人才。光求賢詔就頒布了兩次。誰知到了晚年,在小人的蠱惑下,漢武帝逼得太子與皇后自殺。
最終漢武帝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但并未再立太子。后元元年,漢武帝贈予霍光一幅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讓霍光輔佐他劉弗陵當皇帝。
第二年,70歲的漢武帝去世,在去世前幾天年僅8歲的劉弗陵被立為太子。劉弗陵成為太子后,他的親媽趙婕妤就被漢武帝賜死。
她是漢武帝晚年時最受寵的妃子,誰知卻接到了賜死的口諭,萬般無奈下趙婕妤依口諭自殺了。聽說皇帝最愛的妃子被賜死了,想讓趙婕妤陪自己。
漢武帝駕崩時,太子才八歲,漢武帝擔心自己不在之后,會出現女主亂政的情況。所以選擇立子殺母。
—漢武帝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是漢朝的第七個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恒的孫子,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王娡,七歲時被立為太子,16歲登基。54年的統治歷程。前無古人的巨大功業。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他統治下的西漢帝國比羅馬帝國還要強盛。成為世界文明無可爭議的中心,而漢武帝的時代,也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偉大時代之一。
生平
漢武帝是中國歷代皇帝中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他登基后繼續他父親的政策,削弱諸侯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讓諸侯封他們的兒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被分裂。同時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級,用來對地方加強控制。在軍隊和經濟上他也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事物編成由中央管理,同時他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集中于他的手中。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議,“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在中國古代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但是一般認為他利用儒學統一思想,同時采用法術、刑名以加強統治,即是所謂的“表儒法里”。當時積極啟用的汲黯和對司馬遷用宮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漢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比較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所以,他在繼續推行景帝時各項政策的同時,采取了一系列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在政治方面,首先頒行“推恩令”,使諸侯王多分封子弟為侯,使王國封地被分割,以進一步削弱諸侯王國勢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權,鞏固了皇權的神圣地位;再設置十三部刺史,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在軍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權,充實了中央的軍事力量;在經濟方面,整頓財政,頒布“算緡”、“告緡”令,征收商人資產稅,打擊富商大賈;又采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設置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在思想方面,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后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外他采取軟硬兼施的手段,對匈奴他一方面派衛青、霍去病征伐,解除匈奴威脅,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他消滅了夜郎、南越政權,在西南先后建立了七個郡,并使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后重歸中國版圖。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并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在東方,他派兵滅衛氏朝鮮(朝鮮北部),置為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
漢武帝非常注重人才的開發,他確立了察舉制度,是中國有系統選拔人才制度之濫觴,對后世影響很大。
漢武帝晚期由于連年對匈奴和西域用兵,并由于舉行封禪,祀神求仙,揮霍無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稅增高,致使農民大量破產流亡。天漢二年(前99年),齊、楚、燕、趙和南陽等地均爆發了農民起義。漢武帝曾在輪臺頒下《輪臺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
公元前88年,漢武帝叫畫公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子幼母壯,為了防止太子的年輕母親鉤弋夫人重演呂后稱制的局面,漢武帝狠下心借口處死了她。 公元前87年, 漢武帝駕崩,葬于茂陵,廟號是世宗。
家庭
* 陳廢后
* 衛皇后
o 戾太子劉據
o 衛長公主(當利公主)
o 陽石公主
o 諸邑公主
* 王夫人
o 齊懷王劉閎
* 李姬
o 蓋長公主(鄂邑公主)
o 燕刺王劉旦
o 廣陵厲王劉胥
* 李夫人
o 昌邑哀王劉髆
* 尹夫人(尹婕妤)
* 邢夫人(邢娙娥)
* 趙婕妤(鉤弋夫人)
o 漢昭帝劉弗陵
有關音像
* 中國大陸:電視劇“漢武大帝”、電視劇“漢武大帝2”、電視劇“大漢天子”、電視劇“大漢天子2”、電視劇“大漢天子3”
一位有雄才大略又能善于用人的盛世君主.
漢初, 因連年爭戰人口減少,生產力不足,但經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之后,中國的國力已達巔峰.漢武帝繼位后,著手開始解決北方的匈奴的威脅.重用名將,霍去病,衛青,李廣等,加上張騫 的外交,令中國在國際舞臺迅即揭起.經三十年的經營.基本上解決了匈奴的威脅.而且已儼然成為東亞的霸主.
在當時,中華帝國的地位如日中天.公元前二八年,北匈奴殺中國使節,八年后,中國西域總督府副校尉陳湯利用西域各國的軍隊,和囤在西域的漢軍,對北匈奴發起攻擊,終于一舉消滅北匈奴.陳湯在向中央陳述發兵的理由說:"凡侵犯中國的,逃的再遠,也要誅殺."如此氣概,現在的中華兒女也應汗顏.
漢武帝25項歷史性首創
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漢武帝25項歷史性首創
武帝雄才意欲何?文武兼資振古國。
紹發華統彰九野,敢擊匈奴正六合。
悔過曾使眾心恪,富民又啟譜新轍。
風雨茂陵依舊在,春秋千古瓠子歌。
漢武帝是漢朝文景之治以后,中國歷史上出現的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中國歷史上人們常常把“秦皇漢武”并稱。這是有道理的。
漢武帝,景帝后三年(前141)正月即帝位,后元二年(前87)二月去世,在位五十四年零一個月。武帝是位富于創新、開拓、進取的人。他在位的半個多世紀中,中國又處在充滿生機活力的改革與發展時代。漢武帝本人也是個富于創新精神的人,所以那個時期有許多創設。
1、漢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后來四年一個年號。
2、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布太初歷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后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后我國見于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仆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王贊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王贊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王贊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于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后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后世科舉之制始此。
6、漢武帝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于此。
7、元朔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從國立太學生中選拔官吏始于此。
8、漢武帝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這點對后世也影響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自秦統一后,皇帝親臨現場治理黃河,這是第一次。
10、漢武帝時推廣耬車(土法播種機)下種,此后這一方法在中國用了兩千多年。
11、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
12、漢武帝元封六年(前105)以宗世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和親。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與西域國家和親。
13、在輪臺、渠犁屯田,并置使者、校尉。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今中國新疆地區屯田。
14、漢武帝時用井渠法作龍首渠,后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并進而入波斯等地。
15、從西域引進葡萄、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中國的鑄鐵技術、絲織品、漆器傳至大宛等地。
16、漢武帝外施仁義,實行德治;同時又重視法治,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這在歷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為加強對地方官吏和豪強的監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
18、為加強皇權,改革丞相制度,設立中朝(內朝),對后來的丞相制度演變發生了重大影響。
19、元鼎二年(前115)禁郡國鑄錢,專令國家所屬上林三官鑄錢,非三官錢不得流通,郡國以前所鑄錢皆廢銷。從此國家壟斷了鑄造錢幣的權力,對后世影響重大。
20、漢武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對后世也有重大影響,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說“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說明了這一點。
21、漢武帝時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有錢人可通過“貲選”當官;先賢的后裔可以受照顧,如賈誼的兩個兒子就被關照當了郡守。然而,尤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舉、不拘一格。如皇后衛子夫是從奴婢中選拔出來的。衛青、霍去病分別是從奴仆和奴產子中選拔出來的。而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兒寬,以及嚴助、朱買臣等人都是從貧苦平民中選拔上來的;御史大夫張湯、杜周和廷尉趙禹則是從小吏中選拔出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漢武帝任用的一些將軍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石單這樣一位匈奴的俘虜在宮中養馬的奴隸,竟然與霍光、上官桀一齊被選拔為托孤的重臣。這些情況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是不受階級出身與民族差別限制的。然而,這不是說漢武帝用人沒有標準,標準還是有的,標準就是“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這就是說,只要愿為漢朝事業奮斗,有藝能、有才干的人,能為將相和可以出使遙遠國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話,用人的標準是惟才是舉。正因如此,漢武帝時人才濟濟。班固就驚嘆地說:“漢之得人,于此為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22、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
23、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為此又在今內蒙筑受降城。武帝生前雖未達此目的,但在宣、元時期,匈奴歸服漢朝為藩臣。
24、李廣利伐大宛后,西域南道諸國多臣服于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漢,匈奴不敢爭西域,罷僮仆都尉。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督護,管理西域南、北道諸國,西域諸國臣服于漢。這在中國歷史上是首次。
25、漢武帝平定南越后,首次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
除上述二十五項創設之外,還可列出其他在中國歷史上的若干個第一來,此處不再一一贅述。
漢武帝及其事業,是中國古代歷史蘊積的產物,牽涉到了思想文化、禮樂習俗、科學技術、社會經濟、政治制度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發展演變,以及中國古代各族的狀況等等。
有感于漢武帝在振興中國方面所成就的巨大業績和那時人民群眾所進行的驚心動魄的斗爭,特錄今人所作《贊漢武帝》古詩一首,以紀念那個偉大的時代,并供評價漢武帝時參考:
武帝雄才意欲何?文武兼資振古國。
紹發華統彰九野,敢擊匈奴正六合。
悔過曾使眾心恪,富民又啟譜新轍。
風雨茂陵依舊在,春秋千古瓠子歌。
漢武帝深知無為之學已不適應奮發求治的時局,他決定借用儒家學說,實現自己大一統的抱負。
其措施有四個方面。
1.政治方面。①改革官制。在中央由皇帝的親信尚書令、侍中、給事中、常侍等,在宮廷中參與決策,形成內朝;削弱丞相的權力;原來的中樞機構成為外朝,是執行機構,皇權得到加強。②大量選拔人才,重視官吏的任用與考核,實行刺史制度,加強朝廷對地方官僚的控制。漢武帝時,人才濟濟,有“匈奴不滅,何以家為”的霍去病,有猿臂善射、先后與匈奴七十余戰、使其數年不敢犯界的“飛將軍”李廣,有積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堅持將冶鐵、煮鹽和鑄鐵收歸官營,充實國家經濟實力的桑弘羊,有歷經艱辛,吞氈飲雪,持節不屈,出使匈奴十九年的蘇武。他選拔人才,不拘一格。如身行儉約,輕財重義。曾為獄吏的公孫弘,因尊儒的需要,拜為丞相;買妻恥樵的來買臣,由嚴助推薦,任中大夫,出任會稽太守;(其故事京劇《夜夢冠帶》或《馬前潑水》刻畫得較為生動)等等,不一而足,眾星拱月,加強了中央集權便得心應手。③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的權力。④強化完善封建法制,打擊豪強地主勢力,維護封建社會秩序。
2.經濟方面。改革幣制,鑄造五銖錢,作為通行全國的法定貨幣;鹽鐵官營,由國家壟斷經營鹽鐵的生產和銷售;平抑物價,征收工商業者的營業稅和財產稅等等。這些措施,加強中央財政大權,抑制了商人勢力,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經濟基礎。
3. 軍事方面。出兵匈奴,改變了漢朝與匈奴關系中的被動地位。漢高祖白登之戰后,為休養生息與匈奴和親。文景時期此舉依舊,并予饋贈。但是,匈奴仍然不斷侵犯邊境,每次入塞,都要搶走人畜,毀壞莊稼,西漢完全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漢景帝時,由于經濟接近了極盛時期,軍事抵抗力逐漸加強了,匈奴只能“小人盜邊”。雙方力量的對比,開始發生變化。漢武帝憑借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從公元前133年開始,對匈奴進行長期的戰爭。公元前119年對匈奴一戰,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此役后,匈奴主力向西北遷徙,漢軍奪取了朔方以西至今甘肅張掖、居延間的大量土地,保障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并移民屯田進行開發。至此,北方邊境地所受匈奴的威脅基本解除。軍事行動的同時,派張騫再通西域,開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又進軍南越,設置南海等九郡。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疆城空前遼闊。
4.思想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隨著皇權的加強,經濟實力的增強,疆域的擴展,思想上也有必要加強統一。漢武帝不同于秦始皇采用焚書坑儒等強制性的手段,他采納董仲舒的建議,尊崇儒家學說,即位后首先進行的一件大事,就是召集全國文士,親自出題考試,并且親自閱卷選取春秋《公羊》學大師董仲舒、公孫弘為首列,并拜公孫弘為相。凡是士人和官吏,必須學習儒經才能得到使用和升遷,儒家從此成為西漢的統治思想。而且以其“大一統”的思想核心,成為一直維系國家統一、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精神。漢武帝還創建了中央太學和地方郡國學兩級官學,確立了中國封建官學制度。尊儒的同時,他還崇尚法制。這也是他的高明之處,既給儒家以尊崇的地位,又給其他學派(如法家)留下適度發展的空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容忍多元文化并存的開明統治術。尊儒尚法是他實行統治的根本思想。
漢初七十年的歷史,是社會經濟從凋敝走向恢復和發展的歷史,也是中央集權逐步戰勝地方割據的歷史。在經濟繁榮與政治鞏固的基礎上,漢武帝推動西漢進入全盛時期。
評價漢武帝
功:
政治: ①地方實行刺使制度,利于對地方的管轄,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古代史》p35)
②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古代史》p35);
③推行察舉制,利于選拔人才,擴大統治基礎。(《古代史》p35)
經濟:
①把地方的鹽鐵經營權和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發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古代史》p31)
②平定物價、征收工商者的營業稅和財產稅。(《古代史》p31)
③重視興修水利,治理黃河。(《古代史》p37~28)
思想文化教育:
①采納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 術。”使儒家從此成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古代史》p31)
②在長安創辦中央太學和地方郡國學兩級官學。(《古代史》p31)
軍事外交:
①派衛青、霍去病率兵與匈奴進行3次大戰,重創匈奴。(《古代史》p41)
②派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前所未聞的西域資料,密切了和西域的關系,促進了西域社會的進步,豐富了中原的物質生活,為后來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基礎。(《古代史》p42)
③先后在西南夷地區設郡,加強對西南夷邊疆地區的管轄(《古代史》p43)
④在南越(兩廣地區)設南海等九郡,進行有效的管轄(《古代史》p43)
⑤和日本、韓國交往。(《古代史》p44)
不足:
①“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專制不利于文化多樣性的發展。
②好大喜功,連年發動對匈奴的戰爭,雖然是匈奴再不能與西漢抗衡,保護了中原農業和經濟文化的發展,但巨額沉重的軍費,增加老百姓的負擔。
朱高熾在歷史上也是一個口碑比較好的皇帝,時朱棣與徐皇后所生長子,性格端莊穩重,喜好讀書,在朱棣起兵發動靖難之役的時候,朱高熾在北京以萬人抵抗李景隆五十萬大軍的圍攻,免除了朱棣的后顧之憂,朱棣即位后,任其為太子。
在位期間,一改朱棣時期的苛政,實行開明政治,休養生息,停止了永樂年間大規模用兵,為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礎,唯一的遺憾是,朱高熾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8月)登基,結果洪熙元年(1425年5月)就去世了,在位僅僅九個月,實在是讓人感覺比較震驚。
關于朱高熾的死亡原因,一直有多種說法,其中就有太子謀害說。
朱高熾的太子就是朱瞻基,也是《大明風華》中朱亞文飾演的皇太孫,從劇中也能夠看出朱瞻基是一個不安分主。
朱棣很不喜歡朱高熾,而特別喜歡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曾經有那么一段時間,朱棣想要換掉太子,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朱瞻基的緣故,換太子之事才作罷。但是無論怎么說,朱瞻基都是朱高熾最后能夠登基的加分項。
在清朝時期,康熙的兒子各個出息,因此出現九子奪嫡的政治斗爭,最后康熙選擇了并不太出眾的皇四子胤禛為皇位繼承人,也就是雍正帝,很多人猜測,皇帝之所以選擇胤禛接替自己的位子,很大程度上就是喜歡胤禛的兒子乾隆,他想要把皇位傳給乾隆,所以過度給了雍正。
這種說法還需要歷史的考證,但是無論是康熙還是朱棣,他們的孫子都很優秀。
假如朱高熾真的是一個無能之輩,而朱高熾又早點想上位,所以謀害朱高熾倒也說得通。因為國人有陰謀論的情節,所以太子謀殺說就大行其道。
其實,就歷史資料來看,朱瞻基謀害說完全是惡意揣摩,沒有任何實錘證據。
我倒是更傾向于朱高熾因為疾病而去世。
根據史料記載,朱高熾本身就是一個大胖子,雖然沒有推測朱高熾到底有多胖,但是有專家推測其有三百多斤,胖子多病是正常的,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縱橫作為一個一百八十斤的小胖子,深感身體素質之差,體力也不行,跑起步就哈哈的喘氣還惡心,以前學校組織一千米測試的時候,跑完就吐,我還沒到30歲,只有一百八十斤就這個德行,朱高熾三百斤,而且當時已經四十六歲,其身體狀況可想而知。
其實,朱高熾身體素質不好,在《明史》中多處都有記載,在《明史?朱高煦傳》中記載,當時朱高熾與朱高煦前去明孝陵拜謁,結果:?仁宗體肥重,且足疾,兩中使掖之行,恒失足。?
在《明通鑒?卷十三》中,朱棣早在靖難之役的時候就對朱高煦說過?勉之!世子多疾。?可見,朱高熾的身體并不是一天垮下去的,早在靖難之役時或者之前就出現問題,以致讓朱棣找好了備胎,一旦朱高熾像朱標早逝,朱棣就會讓朱高熾的弟弟朱高煦即位。
也正是朱高熾身體有問題,雖然才讓朱高煦有了奪嫡之心。
朱棣即位皇帝后喜歡南征北戰,實際上是經常性讓朱高熾?太子監國?,將繁雜瑣碎的國事都交給他處理,這就導致朱高熾在永樂二十年里每況愈下,除了身體上的壓力,也有來自朱高煦想要奪嫡的心理壓力。
千萬不要小瞧這種壓力,很多太子都受不了,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就因為受不了李世民偏愛李泰,最終選擇了造反。
等到朱棣去世后,交給朱高熾的擔子更重了,與此同時,據說朱高熾還縱欲過度,結果很快身體就吃不消了,明朝時期并非朱高熾一個在位時間不足一年的皇帝,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朱常洛,在位僅僅一個月就一命嗚呼了,相對于朱高熾這個更神奇。
實際上,古代皇帝排除自然死亡,平均年齡可能都達不到四十歲,朱高熾四十六歲的年紀也不算小了。
中國古代共有兩百多位皇帝,如果要說到好皇帝,大家可能會舉出唐太宗李世民、漢武帝劉徹、清圣祖康熙等等。其實這些皇帝雖然名氣大,但是并不能稱作名聲最好的皇帝,因為他們當皇帝喜歡用手段,比如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殺死了自己的兩位哥哥,逼得父親李淵傳位給他,這件事一直為人所不齒,不過對于百姓來說,李世民確實是位好皇帝。真正中國名聲最好的皇帝是趙禎,也就是宋仁宗。 歷史上謚號為仁的皇帝只有兩位,趙禎就是其中之一,宋仁宗在位長達41年,是宋朝在位最長的皇帝。趙禎對人寬厚和善,這也和他的天性仁孝有關,他在位期間宋朝經濟很繁榮,幾乎沒有什么戰亂,百姓可以休養生息,宋朝的國力也達到了一個頂峰。宋仁宗做事做人有多好呢?不妨看看幾個例子。 宋仁宗妃子的伯父名為張堯佐,宋仁宗想任命他為節度使,這時候我們的包青天包拯不干了,言辭激烈的率領言官和宋仁宗理論。仁宗有些生氣地說:「 ”豈欲論張堯佐乎?節度使是粗官,何用爭?”包拯卻其不客氣地回答道:「 ”節度使,太祖太宗皆曾為之,恐非粗官。”于是宋仁宗聽從了包拯的意見,沒派張堯佐去當節度使。 包拯為人正直,從不阿諛奉承,后來他也經常犯顏直諫,唾沫星子都飛濺到仁宗臉上,趙禎一邊擦臉一邊聽從包拯的建議,這在封建時代是難能可貴的,假使包拯遇上別的皇帝,說不定早就人頭落地了。公元1063年,年僅54歲的宋仁宗不幸駕崩,根據史書記載,當時京城的人全部號啕大哭,哭聲數日不絕,都在悲痛仁宗之死。 不僅是宋朝境內,消息傳到遼國后,遼國的百姓也紛紛哭泣,遼主耶律洪基非常吃驚,抓住宋朝使者的手痛哭良久,并且說道:「 ”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因為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都沒有和遼國兵戎相見,后來他還給宋仁宗建立了衣冠冢,用來寄托哀思,這種事在古代中國也是僅此一例的,足以證明趙禎才是真正的仁者無敵。
本文地址://n85e38t.cn/scgf/1145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聞雞起舞的祖逖,都干了哪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