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是想當皇帝的。在皇太極去世后,豪格才是最正統的繼承人的,也獲得了皇太極遺留勢力的一致支持。但是由于手握重兵的多爾袞不服,遲遲沒能繼位。這個時候滿清還沒入關,多爾袞的威望和權勢并沒有到達一手遮天的地步。于是,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甚至到了刀兵相見的地步,多爾袞見皇太極余部注定不可能同意他繼位,就推出了最年幼福臨,也就是順治。皇太極在為期間也通過各種手段打壓貴族勢力,除了重組八旗之外,再就是把一部分年輕貝勒給扔進議政會議。因為一來可以把皇太極自己的勢力給摻和進去,二來可以沖淡貴族的影響力。有人會說這么麻煩干什么,直接廢除不是更方便。但是政治改革并非一朝一夕的事,總是得一步一步來,尤其是在涉及到貴族利益的問題更是急不得,而且議政王大臣會議一直到乾隆年間才被徹底廢除,可見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福臨雖然代表大勢,但皇太極死的突然,多爾袞和豪格諸人又戰功卓越實力強大,無論是兄終弟及,還是子承父業,福臨都不是唯一繼承人,畢竟福臨當年才六歲,是個娃娃猜測,福臨的母親當年30歲的孝莊做出了犧牲,她下嫁多爾袞(或許多爾袞逼迫),把多爾袞和福臨聯系起來!因此,多爾袞綜合考慮,做出打擊豪格,擁立福臨的決策。鄭親王濟爾哈朗看雙方都爭執不下,便提出由年僅6歲的福臨繼承皇位,由睿親王多爾袞和自己共同輔政。多爾袞在權衡了利弊之下,立馬同意了這一提議。他知道自己想要當皇帝已經是不可能了,因為當時兩黃旗的兵馬已經包圍了崇政殿,如果不能很好解決,大清王朝目前的基業很有可能保不住。而兩黃旗人馬也并不是一定要擁立豪格,由于他們自身利益所限,必須是皇太極的兒子繼位才能保證他們的利益不被侵害。最后,多爾袞知道這個皇帝才六歲,也只能當名義上的皇帝。自己對付這個軟弱的鄭親王輕而易舉,實則自己還是大權在握。 3634429372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本文地址://n85e38t.cn/scgf/1127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