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40年英法憑借著堅船利炮敲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開始,外國的勢力就以不可阻擋之勢沖進了東方的土地。我們被掠奪,被欺辱,被奴役,被殺戮,苦難從那時起就一直伴隨著這片土地上的人民。
國有大難匹夫有責,將有報國志,士無偷生意,位卑未敢忘憂國。無數先烈們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在挽救這這個國家,無論被保皇派的康有為、梁啟超,還是革命先驅孫中山、黃興,亦或是學識報國的李四光、竺可楨、梁思成這些大師們,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續著這個民族不屈的脊梁。
而在此期間,民國時期這些人才顯得格外集中,他們要么是曠世的奇才,要么是悲天憫人的圣人,今天就著重介紹一位教育救國的傳奇人物——馬相伯。
馬相伯出生于1840年,伴隨著珠江口岸的炮聲他來到了這個苦難的國家。馬相伯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家庭,由于其父信奉天主教,馬相伯從小便接觸到了與這個國家絕大多數兒童都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僅能夠熟讀四書五經,更是對天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年僅12歲就考入了法國耶穌會辦圣依納爵公學(后改稱徐匯公學,今徐匯中學),繼入小修院、大修院,攻讀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哲學、神學、數理和天文等學科。
光緒年間他出訪日本、朝鮮、美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從事洋務運動和外交活動,外國的改革領他耳目一新,外國先進的科技更令他嘆為觀止。回國后馬相伯深感“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材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設立學堂為先”,決定大力興學。
1900年他將自己的全部家產——松江、青浦等地的三千畝田產,捐獻給天主教江南司教收管,作為創辦“中西大學堂”的基金,并立下“捐獻家產興學字據”,規定該產業供作中西大學建成后的學生助學金。
1903以“中西大學堂”的理念,創辦震旦大學院(“震旦”為梵文,“中國”之謂,含“東方日出,前途無量”之意),于右任、邵力子、李青崖、徐朗西和張鼎丞等名人均是在這學校學習過。
1905年創辦復旦大學,后購置呂班路(今重慶南路)土地100畝,建造新校舍(后改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即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辛亥革命后,已經70高齡的馬相伯老先生又與章太炎、梁啟超等發起創辦“函夏考文苑”,與英華(字斂之。后為輔仁大學校長)創辦輔仁社(即后來的輔仁大學)和培根女校。
“九·一八”事變時馬相伯已91歲高齡。他深感國難深重,為救亡呼號奔走,發表《為日禍告國人書》,主張“立息內爭,共御外侮”。身無余財的他為了籌措抗日捐款上街替別人寫對聯賣錢,或30一幅,或50余副,共籌集10萬余元全部支援抗日義勇軍。
1939馬相伯老先生百歲壽誕之時仍不忘激勵后輩學生,在他給復旦大學同學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話:國無寧日,民不聊生,老朽何為,流離異域。正愧無德無功,每嫌多壽多辱!他把收到的壽禮全部轉交給了前線的傷兵。他在病重之時憂國憂時之情更深。他說:“我只是一只狗,只會叫,叫了一百年,還沒有把中國叫醒!”10月20日,他得知湘北大捷,興奮異常,夜不能寢,病勢加劇,11月4日溘然長逝。
老先生一生致力于創辦教育,他深知挽救這個國家必先喚醒民智,要喚醒民智首重在于辦學,只有先武裝頭腦才能讓這個國家有振興的希望。
民國時期是動蕩的,苦難的,但也是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本文地址://n85e38t.cn/scgf/1126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人精劉表是怎么弄丟荊州的
下一篇: 明朝是如何“窮”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