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
八
節
大
寒
20
JANUARY
臘
八
農歷臘月初八(ba)/公歷一月二十
臘八節是(shi)農歷十二月初八
大寒為每年公歷1月20日前后
而今年比較特殊的是
臘八節(jie)和大(da)寒為同一天
臘八由來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la)(la)八(ba)節,俗稱“臘(la)(la)八(ba)” ,即(ji)農歷十二月初八(ba),古(gu)人有祭祀(si)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la)(la)八(ba)粥的習俗。
相傳(chuan)這一天(tian)還是佛(fo)祖釋迦牟尼(ni)成道(dao)之日(ri)(ri),稱為(wei)“法寶(bao)節”,是佛(fo)教盛大的節日(ri)(ri)之一。
臘(la)(la)(la)(la)八節因臘(la)(la)(la)(la)日(ri)而來(lai),是農歷(li)臘(la)(la)(la)(la)月(yue)最重(zhong)大的節日(ri),日(ri)期為臘(la)(la)(la)(la)月(yue)初(chu)八,古代稱為“臘(la)(la)(la)(la)日(ri)”,俗稱“臘(la)(la)(la)(la)八節”。
▎“臘”的含義有三: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de)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
二曰“臘者同獵(lie)”,指(zhi)田(tian)獵(lie)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rou)”旁,就(jiu)是用肉(rou)“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shi)二(er)月初八為(wei)臘日之由來。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習俗
祭祀
古代祭祀的對象有八:先嗇神神農、司嗇神(shen)(shen)(shen)后稷、農(nong)神(shen)(shen)(shen)田官之(zhi)神(shen)(shen)(shen)、郵表畦神(shen)(shen)(shen)始創田間(jian)廬舍、開路、劃疆界之(zhi)人、貓虎神(shen)(shen)(shen)、坊(fang)神(shen)(shen)(shen)堤防(fang)、水庸神(shen)(shen)(shen)水溝、昆蟲神(shen)(shen)(shen)。到了唐宋,此節又(you)被蒙上神(shen)(shen)(shen)佛色彩。到了明清,敬(jing)神(shen)(shen)(shen)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ling)、歡(huan)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zhu)旋(xuan)律。
臘八粥
據說(shuo)我國喝臘(la)八(ba)粥(zhou)的(de)的(de)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yu)宋代(dai),每逢臘(la)八(ba)這(zhe)一天(tian),不論是朝廷、官(guan)府、寺院還(huan)是黎(li)民(min)百姓家都要做臘(la)八(ba)粥(zhou)。在(zai)宮廷,皇帝(di)、皇后、皇子等都要向(xiang)文武大(da)臣、侍從宮女賜臘(la)八(ba)粥(zhou),并向(xiang)各個(ge)寺院發放米、果(guo)等供僧侶食(shi)用(yong)。在(zai)民(min)間(jian),家家戶(hu)戶(hu)也要做臘(la)八(ba)粥(zhou),祭祀(si)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zai)一起食(shi)用(yong),饋贈親朋好(hao)友。
《燕京歲時記(ji)》中(zhong)記(ji)載(zai):“臘(la)八粥者(zhe),用黃(huang)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zi)、紅(hong)豇豆、去皮(pi)棗泥等,合(he)水煮熟(shu),外用染(ran)紅(hong)桃仁、杏仁、瓜子(zi)、花生、榛穰、松子(zi)及白糖(tang)、紅(hong)糖(tang)、瑣瑣葡萄,以作點染(ran)。”
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shi)在陰歷臘月(yue)初八的這(zhe)天來泡制蒜,將(jiang)蒜瓣去(qu)老皮,浸入(ru)米(mi)醋中(zhong),裝(zhuang)入(ru)小壇(tan)封嚴,至(zhi)除(chu)夕啟(qi)封,蒜瓣湛(zhan)青翠(cui)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shi)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味道獨(du)特(te)。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gang)盆(pen)舀(yao)水結冰,等(deng)到了臘八節就脫盆(pen)冰并把(ba)冰敲成(cheng)碎(sui)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shen)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bu)會(hui)肚子疼(teng)。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fu)”是安徽黔(qian)縣民間風味(wei)特產,在春節前(qian)夕的臘八,即農(nong)歷十二(er)月初八前(qian)后(hou),黔(qian)縣家(jia)家(jia)戶戶都(dou)要曬制豆腐(fu),民間將這(zhe)種自然曬制的豆腐(fu)稱(cheng)作“臘八豆腐(fu)”。
臘八面
中國北方(fang)一些(xie)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fang),人們(men)不吃(chi)臘(la)(la)八(ba)(ba)粥,而是吃(chi)臘(la)(la)八(ba)(ba)面。隔天用各(ge)種果、蔬(shu)做成(cheng)臊子,把面條(tiao)搟好,到(dao)臘(la)(la)月初八(ba)(ba)早晨全(quan)家吃(chi)臘(la)(la)八(ba)(ba)面。
過了臘八就是年
過了臘八就是年
在古代,臘八有祭祀祖先、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de)傳(chuan)統。通常(chang)從(cong)臘八起(qi),人們便開(kai)始掃房、寫春聯(lian)、趕年(nian)集、買年(nian)畫、備年(nian)貨……直到除(chu)夕夜。故有臘八到年(nian)味來(lai)的(de)說法。
《臘月歌》
臘八詩詞
《臘(la)八(ba)日(ri)水草庵即事》
【清代】顧夢游
清水塘邊血(xue)作磷,正陽門(men)外馬生塵。
只應水月無新(xin)恨(hen),且喜云(yun)山來(lai)故人。
晴(qing)臘無如今日(ri)好,閑游同(tong)是再生(sheng)身。
自(zi)傷白發空流浪,一瓣香消淚滿巾。
時逢寒冬臘八,故人來(lai)訪,幾番交談,未免頹(tui)然自傷。
《臘日》
【唐代】杜甫
臘(la)日常年暖(nuan)尚遙(yao),今年臘(la)日凍全消。
侵凌(ling)雪色還(huan)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zong)酒欲(yu)謀(mou)良夜醉,還家初散紫(zi)宸朝(chao)。
口(kou)脂面藥隨恩澤(ze),翠管銀罌下九霄。
一(yi)反往年(nian),此(ci)年(nian)臘日(ri)冰凍全消,欲辭朝(chao)還鄉,又心(xin)系當(dang)朝(chao),詩人(ren)復雜的(de)心(xin)境躍(yue)然紙上。
《臘節》
【北齊】魏收
凝寒迫清祀(si),有酒(jiu)宴嘉平。
宿心(xin)何所道(dao),藉(jie)此慰中情。
寒凝大地(di)、數九(jiu)隆冬,宴酒祭(ji)神,敬(jing)畏之情油然而生。
《臘八粥》
【清代】道光帝
一陽初夏中大呂(lv),谷粟為粥和豆煮。
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
盈(ying)幾(ji)馨香(xiang)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
共嘗(chang)佳品達(da)沙門,沙門色(se)相傳蓮(lian)炬(ju)。
童(tong)稚飽腹慶州平(ping),還向街頭(tou)擊臘鼓(gu)。
施散(san)臘八粥和皇家(jia)食用臘八粥必(bi)然是萬頭攢動,人(ren)涌如潮。
《臘日》
【晉代】陶淵明
風雪送馀(yu)運(yun),無(wu)妨時已和。
梅(mei)柳夾(jia)門植,一條有佳(jia)花(hua)。
我唱爾言得,酒中適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shan)有奇歌。
把酒言歌,載(zai)風載(zai)雪,辭(ci)舊迎(ying)新,轉眼又是一年。
過了臘八就是年
源自:唐詩宋詞元曲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貼窗花點鞭炮。
回家過年齊歡笑。
搖啊搖,看花燈,
我們一起鬧元宵。
清明節,雨紛紛,大地開始冒春苗。
賽龍舟過端午,粽子艾香滿堂飄。
七夕節看今朝,牛郎織女會鵲橋。
過中秋,蟹兒肥。
十五月圓當空照。
重陽節要敬老,轉眼又是新春到。
年年歲歲歲歲年年。
福星高照。
打春陽氣轉 雨水沿河邊 驚蟄烏鴉叫 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種(zhong)麥 谷雨種(zhong)大田 立夏鵝毛住 小(xiao)(xiao)滿雀來全 芒種(zhong)開了鏟 夏至不(bu)(bu)拿(na)棉 小(xiao)(xiao)暑不(bu)(bu)算熱 大暑三伏天(tian) 立秋忙打甸 處(chu)暑動刀鐮(lian) 白露割(ge)蜜薯 秋分不(bu)(bu)生田 寒(han)(han)露不(bu)(bu)算冷(leng) 霜降變(bian)了天(tian) 立冬交十(shi)月 小(xiao)(xiao)雪地封嚴 大雪河汊牢 冬至不(bu)(bu)行船 小(xiao)(xiao)寒(han)(han)大寒(han)(han)又一年
臘八遇大寒,吃(chi)穿不用煩。今年的臘八剛好碰到了大寒,這(zhe)是一句接地氣(qi)的俗語。對于(yu)臘八你又了解多少呢?你還(huan)知道哪些氣(qi)節的俗語呢?和小(xiao)編(bian)一起來看(kan)一看(kan)吧。
首先來介(jie)紹(shao)一(yi)下(xia)臘八(ba)。臘八(ba)是(shi)最重大的(de)節日,是(shi)12月初八(ba),俗稱(cheng)臘八(ba)節。從先秦起(qi),臘八(ba)節都是(shi)用來祭祀祖先和(he)神(shen)靈的(de),用來祈求(qiu)豐(feng)收(shou)和(he)吉祥。在臘八(ba)節那天(tian),除(chu)了祭祖敬神(shen)的(de)活(huo)動以(yi)外(wai),人(ren)們還(huan)要逐疫,這(zhe)是(shi)史前(qian)的(de)一(yi)個醫療方法之一(yi),用來驅鬼治疾的(de)。
而我國有喝臘八粥的歷史,早已經有了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黎明百姓都要做臘八粥。在朝廷,宮廷里面,會向各個僧院發放米、果供他們使用。民間,家家戶戶做臘八粥,也用來祭祀祖先。還有這樣一個習俗,如果臘八粥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就是好兆頭,即?年年有余?的意義。臘八這天,還有的食俗有臘八豆腐、煮五豆、臘八面。總之,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慶祝方式。
接下來(lai)和小編一起(qi)看(kan)一看(kan)其他(ta)氣節的(de)俗語(yu)吧(ba)。
這里有一(yi)首流傳(chuan)于北方的氣節歌:
立春(chun)陽氣轉,雨(yu)水雁河邊;驚蟄烏鴉叫,春(chun)分地皮干;
清明忙種麥,谷雨種大田(tian);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
芒種開了鏟(chan),夏至不納棉;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da)店,處暑動(dong)刀鐮;白露正割地,秋分無生(sheng)田;
寒(han)露(lu)不算冷,霜降變了天;立冬封了地(di),小雪河封嚴;
大雪(xue)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han)不太冷(leng),大寒(han)三九天(tian)。
此外(wai)還有一(yi)些其他地方(fang)的氣節(jie)俗語。
立秋無雨(yu)一半收,處暑有(you)雨(yu)也(ye)難留。
處暑落了雨,秋季雨水(shui)多。
處暑(shu)一聲(sheng)雷,秋里大雨來。
處(chu)暑不下雨,干到(dao)白露底。
處暑晴,干(gan)死河邊鐵(tie)馬(ma)跟。
處暑(shu)不(bu)出頭,拔了(le)喂(wei)老牛。
立秋處(chu)暑8月天,防治病蟲管好棉。
這(zhe)些都(dou)是其他季(ji)節的(de)民(min)(min)間俗語,從中(zhong)(zhong)(zhong)我(wo)們(men)可(ke)以(yi)真的(de)看到中(zhong)(zhong)(zhong)國文(wen)化的(de)博大(da)精深。而(er)這(zhe)些俗語也(ye)都(dou)是在(zai)民(min)(min)間,祖(zu)(zu)祖(zu)(zu)輩(bei)輩(bei)經過日積月(yue)累流傳下來的(de),這(zhe)些俗語反映的(de)是祖(zu)(zu)祖(zu)(zu)輩(bei)輩(bei)的(de)人民(min)(min)對大(da)自然(ran)的(de)觀察(cha)。也(ye)正(zheng)是有(you)了(le)這(zhe)些季(ji)節,我(wo)們(men)的(de)生活也(ye)更加(jia)豐(feng)富。人們(men)在(zai)不同(tong)(tong)的(de)季(ji)節干不同(tong)(tong)的(de)事情,也(ye)正(zheng)是在(zai)適應大(da)自然(ran)。有(you)更多的(de)氣(qi)節民(min)(min)俗等(deng)待我(wo)們(men)去發(fa)(fa)現,我(wo)們(men)只(zhi)需要好好生活,發(fa)(fa)現生活中(zhong)(zhong)(zhong)的(de)美。
過了臘八就是年
01
大寒時節的氣象特色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也就是每年陽歷的1月20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300度的時候。
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說:“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可見,大寒有兩層意思,一是相對于小寒而言,二是大寒期間天氣冷到了極點,故謂之“大”。
“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而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比如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個時節的平均氣溫多為6 8 ,比小寒高出近1 。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區,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
02
大寒的節氣 養生
關鍵字:防寒保暖
宜食:生姜紅糖水
慎防:預防呼吸道疾病
保健:盡可能晚起
03
大寒的傳統民俗
大寒是一年的最后一個節氣,民間有“過了大寒,又是一年”的說法,這個“年”指的是農歷新年。因而此時的一些民間習俗都透著濃濃的“年味”。
祭灶
大寒期間,臘月二十三日為祭灶節,又稱“交年”或“小年”。舊時,每到這一天人們都要在灶屋(廚房)的鍋臺附近墻壁上供奉灶王爺、灶王奶奶像。
傳說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監察每家每戶平時善惡的神,每年歲末便會回到天宮中向玉皇大帝奏報民情,玉皇大帝會給各家以相應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后三樣是為載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溶化,涂抹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了。
灶神像的兩側一般都貼著對聯,上面往往寫著“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字句。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所以俗語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之說。在歲末賣年畫的小攤上,也賣灶王爺的畫像,以便在“接灶”儀式中張貼。畫像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國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以示男女授受不親。也有的地方對灶王爺與灶王奶奶一起祭拜的,便不存在“女不祭灶”這一說法了。
喝雞湯、燉蹄髈、做羹食
大寒節氣已是農歷四九前后,南京地區許多老百姓家里仍然不忘傳統的“一九一只雞”的食俗。做雞一定要用老母雞,或單燉,或加參須、枸杞、黑木耳等合燉,在寒冬季節里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雞湯,實在是一種享受。
然而南京更有特色的是腌菜頭燉蹄髈,這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吃法,小雪時腌的青菜此時已是鮮香可口;蹄髈有骨有肉,有肥有瘦,肥而不膩,營養豐富。腌菜與蹄髈為伍,可謂葷素搭配,肉顯其香,菜顯其鮮,既有營養價值又符合科學飲食要求,且自家制作十分方便。
到了臘月,老南京人還喜愛做羹食吃。羹肴各地都有,做法也各不各不相同,如北方的羹偏于黏稠厚重,南方的羹偏于清淡精致,而南京的羹則取南北風味之長,既不過于黏稠或清淡,又不過于咸鮮或甜淡。南京人冬日喜歡食羹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取材容易,食材可繁可簡,可貴可賤,肉糜、豆腐、山藥、木耳、山芋、榨菜等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熱乎乎的羹,配點香菜,撒點白胡椒粉,吃得渾身熱乎乎的,用以抵御寒冷再好不過了。
吃糯米
我國南方的廣大地區,有大寒吃糯米的習俗。這項習俗雖然聽起來簡單,卻蘊含著老百姓在生活中所積累的生活經驗,因為進入大寒之后,天氣會非常的寒冷,糯米是熱量比較高的食物,有很好的御寒作用。
蒸臘米
天津地區的人們會在臘月最寒冷的時候蒸臘米。所謂蒸臘米,就是在大寒時節,家家戶戶會拿出一些上等好米洗凈蒸透,然后鋪攤在蘆席上,等米冷透后曬干,最后裝進干凈的瓷缸內儲存,即使放上幾十年也不會壞。據說夏天吃這種米可以免瀉痢;而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者食用蒸臘米,對脾胃大有益處。
臘八節
臘八節是每年農歷的十二月初八,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 歷史 和文化。
04
臘八節的由來
臘八節最早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感謝祖先才舉辦的,后來逐漸演化成了紀念釋伽牟尼的宗教節日。夏代把臘日叫做“嘉平”,商代把臘日叫做“清祀”,周代把臘日叫做“大蠟”。因為這些節日都在十二月舉行,所以把這個月稱為臘月。《說文》中是這樣記載的:“冬至后三戊日臘祭百神。”這就說明冬至后第三個戊日曾是臘日。后由于佛教的緣故,臘日就變成了十二月初八,一直延續到現在。相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是在深山中修行,靜坐了整整六年,他餓得骨瘦如柴,曾經想要放棄,就在這時候正好遇到一個放羊女子,送給他乳糜,他吃了之后就盤腿坐在了菩提樹下,在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為了紀念這一天因此有了佛道節日。后來就與“臘日”融合,成了“臘八節”。
臘八習俗之祭祀
臘月祭祀最早的時候人們是為了慶賀農業豐收,是農耕文化的重要節慶,后來逐漸變成了一種祭祀祖先的活動。《禮傳》記載:“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祭祀的對象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堤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水庸神水溝、先嗇神神農、昆蟲神。
05
臘八飲食之臘八粥
在臘八節這一天,最重要的一個食俗就是喝臘八粥。我國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已經有一千多年的 歷史 了,最早開始于宋代。到了清朝的時候,喝臘八粥的風俗流傳更加廣泛。在民間,家家戶戶合家團聚在一起喝臘八粥,有時候還會贈送給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款式很多,品種齊全。人們會在臘八節的頭一天晚上就準備臘八粥的一切材料,然后用微火燉上,一直燉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做好,就等著這一天全家一起分享。
06
大寒的 歷史 文化
大寒三候
我國古代把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始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到了大寒時節就可以孵雞了,像鷹隼之類的鳥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一個時間段,它們會盤旋在空中到處尋找食物,到了年末的時候,水域中的冰會一直凍到水中央,那是最結實、最厚的時候。
詩詞欣賞
大寒時節天氣寒冷。這個時節的 歷史 文化多與寒冷相關,詩人通過這個特點來抒發自己的感情。
村居苦寒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
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
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
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
褐裘覆絁被,坐臥有余溫。
幸免饑凍苦,又無壟畝勤。
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詩人。這首詩分兩大部分,前一部分寫農民在北風如劍、大雪紛飛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他們是多么痛苦呵!后一部分寫自己在這樣的大寒天卻是深掩房門,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蓋,既無挨餓受凍之苦,又無下田勞動之勤。作者把自己的生活與農民的痛苦作了對比,深深感到慚愧和內疚,以致發出“自問是何人”的慨嘆。
大寒出江陵西門
陸游
平明羸馬出西門,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沖風驚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溫。
紛紛狐兔投深莽,點點牛羊散遠村。
不為山川多感慨,歲窮游子自消魂。
陸游,字(zi)務(wu)觀,號放翁,南宋詩(shi)人。這首詩(shi)是作者在大寒(han)節(jie)氣(qi)里的借(jie)景抒情之作。騎馬(ma)出城,面對一片蒼茫蕭條的景象,心(xin)中不僅沒有悲涼,反(fan)而涌起(qi)一腔豪(hao)情和(he)感慨。
本(ben)文(wen)地址://n85e38t.cn/scgf/1114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bao)護(hu)作者版權,注重分享(xiang),被(bei)刊(kan)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i)真實(shi)出處(chu),未能及時(shi)與作者取得(de)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qing)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ji)處(chu)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duo)信息之目(mu)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le)您的合法權益(yi),請(qing)立即(ji)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shi),我們會第一時(shi)間(jian)予以刪除,并同時(shi)向(xiang)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shang)一篇: 待到寒冬臘月盡,又(you)是一年好(hao)春(chun)時
下一篇(pian): 六個字,讓一個家(jia)族(zu)出(chu)了35個宰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