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末期的“八王之亂”,是一場由諸司馬氏封王參與的權勢之爭。持續十幾年的戰亂,讓西晉國力受牀嚴重,以至于無法抵御胡族侵擾中原,而最終導致了西晉王朝的滅亡。可以說,這場由司馬氏王爺們參與的皇族內亂,是西晉王朝覆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看“八王之亂”的過程當中,“八王”之間相互交戰,輪番在中樞掌權。“八王”各自所掌控的“戰力”高下,是能否在諸司馬氏王爺當中脫穎而出的關鍵。那么,參與“八王之亂”的八個王爺當中,誰的戰力最強 戰力是一個比較籠統的說法,借用策略游戲當中的數據影響方式,從魄力、統略(統帥、謀略)和謀士(部將、武力)三個方面,來綜合分析“八王”之中,誰的戰力最強 為了更直觀地看出“八王”各自戰力的高低,用最簡單的星級來進行體現:魄力:★★★統略:★★★謀士:★★★三項評價由1星到3星,由此來看“八王”在這場耗時彌久的西晉末期戰亂中的表現及其背后的原因。1星★學渣的努力: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八王”當中,的確有驚艷之輩,但也有庸才王爺,最開始登場的兩位——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就屬于這一類。如果1星到3星是學渣到學霸的差距,那么這兩位應該算是“八王”中的學渣。下面從魄力、統略和謀士三個角度,來看這兩個1星學渣王爺的“努力”:“八王之亂”的起點應該從外戚楊駿和皇后賈南風先后掌權開始,晉武帝司馬炎死后,本來打算讓汝南王司馬亮等人輔政,但楊駿卻借助外戚身份得以掌權。而楊駿掌權之后,在朝中的汝南王司馬亮擔心被楊駿謀害,于是趁夜色逃回自己的封地,由此來看,汝南王司馬亮的魄力值十分堪憂,勉強1星水平。等到皇后賈南風想要奪權,于是派人找來楚王司馬瑋,率兵把楊駿除掉。楊駿死后,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瓘輔政,皇后賈南風又派出楚王司馬瑋,聯合眾人除掉輔政的兩人。司馬亮和衛瓘死后,賈南風又順手把楚王司馬瑋除掉,自己得以掌權。汝南王司馬亮的魄力1星;統略上面對賈南風勢大沒有什么良策,只想要強行削弱賈南風,最多只能打1星半;謀士上面包括武力上,都沒有什么可以稱道之處,只能算是1星水平。總體而言,汝南王司馬亮的綜合戰力,只能是1星水平。楚王司馬瑋的魄力要比司馬亮強一些,當初賈南風想要借諸王之力除掉楊駿,汝南王得到消息后連忙推脫,而楚王司馬瑋二話不說就率兵入京,魄力可以算是2星;而司馬瑋有荊州之兵力,在誅殺楊駿和司馬亮過程中有所體現,謀士(部將、武力)可以算2星;不過,在謀略方面,這位年輕的小王爺,實在是有些太過不堪,被賈南風利用完之后就被當做棄子1星都難有。綜合評定,楚王司馬瑋的綜合戰力,也僅僅有1星水準。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都各有缺陷,司馬亮是魄力、武力不堪,無法應對圖謀甚大的賈南風;而楚王司馬瑋則是缺少智謀,被當做爭權奪利的棋子,最終只能被利用完后廢棄。可以說,司馬亮和司馬瑋算是在“八王之亂”中,存在感不太強的王爺,相較之后司馬倫、司馬冏等人的盤算和心機,這兩位1星學渣王爺,只能算是空有努力向上之心,最后也只能因“戰力”的不足,失去繼續“紛爭上游”的機會。2星★★中流的野心: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八王之亂”的過程可以算是分兩個階段,以賈南風掌權前后為分界,之前一段是兩個1星學渣王爺——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參與的過程,而后的司馬氏王爺們,要比沒什么稱道之處的司馬亮和司馬瑋的表現好得多。之后登場的諸多王爺當中,其中有將大好局面葬送之人,也有仗著一股子狠勁短暫稱霸之輩,當中野心不小卻最終愿望落空者算是“八王”當中的中流,不過這個“中流”并不是“砥柱”,只是或多或少有所欠缺的2星選手。綜合評價三個方面的表現,有著2星“戰力”者為這三位——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和成都王司馬穎。趙王司馬倫算是將西晉末期內斗主線,重新拉回了司馬氏封王之間的斗爭。司馬倫有心想要推翻掌權的賈南風,便接納了謀士孫秀的建議,利用反間計,除掉賈南風,自己得以掌權。這個過程當中,謀士孫秀的作用很大,所以司馬倫的謀士值足有2星水平。而司馬倫自身的統略不高,當初在關中引發羌、氐叛亂,足見其能力一般。等到了朝中,也是委身于賈后帳下當差,統略也就只有1星水準。而魄力上可以算是個“狠人”,敢在賈南風權勢滔天之時謀算奪權,甚至敢稱帝,魄力足有1星半的程度。綜合來看,趙王司馬倫距離3星上游水準還有差距,算是2星的中流水準。司馬倫即位后,引起其他諸王不滿,最終齊王司馬冏入主中樞得以掌權。司馬冏為原本齊王司馬攸之子,在想要誅殺趙王司馬倫時,聯合豫州刺史何勖、龍驤將軍董艾等勢力,并且傳檄天下討伐司馬倫,在魄力和統略上算是能力不俗,都是2星水準。不過,司馬冏掌權之后,太過驕縱享受,以至于讓世人失望,部下當中不乏李含等人的內斗,算是自己被推翻的隱患,因而謀士方面頗為不足,1星水平。綜合評價司馬冏,算是2星水平。再看成都王司馬穎,其實本可以步入3星行列,不過司馬穎的缺陷和優勢同樣明顯。司馬穎參與過討伐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和長沙王司馬乂的過程,可以說實力不俗。并且有陸機、趙驤、石超等良將,謀士(武力、部將)值足有3星的評價。不過,司馬穎在魄力和統略上頗為不足,當初面對司馬越的討伐,竟然嚇得想要逃跑,在部下勸誡之下才召集人馬對抗,魄力值最多也就1星半的水準;而統略之上,司馬穎領兵多依仗部將和謀臣,一旦處于不利局勢便迅速潰逃,統略值也就是1星的水準。優勢和缺陷都十分明顯的成都王司馬穎,算是將大好局面喪盡的代表,原本有稱霸的實力,最終卻敗給了魄力和謀略,綜合評分2星。司馬倫、司馬冏和司馬穎都算是有野心之人,不過也都有著自身十分明顯的缺陷或。司馬倫依仗謀士之能,得以謀得中樞權位,其他方面卻十分不足,也就落得被諸王迅速覆滅的結局,屬于野心撐不起格局的代表;司馬冏本是魄力和統略都不俗之輩,但卻因很快就放縱自身,導致部下離散,在謀士方面落了下乘;司馬穎倒是有著不俗的謀士值,無論是部將還是武力都是八王之中的佼佼者,可是太過不堪的魄力和統略,最終也讓其喪盡優勢。綜合來看,2星中流的這三位王爺,都是有機會登頂的,但都因為缺陷無法補足而最終失敗。
3星★★★學霸的悲劇:長沙王司馬乂、河間王司馬颙、東海王司馬越除了1星學渣和2星中流之外,“八王”當中也的確存在驚才絕艷的3星學霸。長沙王司馬乂、河間王司馬颙和東海王司馬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雖然后世對這三位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僅從魄力、統略和謀士三個角度來看,這三位的確是“八王”當中最有機會問鼎晉室之人了。長沙王司馬乂,是楚王司馬瑋的同母兄弟,不過因為司馬瑋的牽連,曾經由長沙王貶為常山王。等到司馬冏掌權后,司馬乂又重新進升長沙王。等到河間王司馬颙傳檄天下,討伐齊王司馬冏,司馬乂率兵在洛陽城中與司馬冏交戰數日,最終擊敗司馬冏得以在朝中掌權。司馬乂的魄力和統略算是“八王”當中的佼佼者,在絕不占優勢的洛陽城中,司馬乂可以率先入宮挾持晉惠帝司馬衷,再在城中與齊王司馬冏周旋相攻,可以算是十分大膽的決定。而等到司馬乂掌權后,遭到司馬颙和司馬穎派軍攻打,尚可以率京師之兵,擊退二王的討伐,足見其在統略上的才能。因而長沙王司馬乂的魄力和統略,都可以算是3星的水準。不過,司馬乂最終被東海王司馬越俘虜,也算是不小的缺陷,至少能看出司馬乂雖有魄力與統略之能,但卻在謀將這一項上有著缺陷,因而謀士值只能是1星的水準。綜合來看,司馬乂算是“八王”當中頗有才能之人,只不過因為先天上的不足,部將和武力等方面勢弱,最終導致了失敗,但其綜合評星應該還是3星的水準。再看河間王司馬颙,算是“八王”當中的投機者了,在趙王司馬倫被討伐之時,就派軍前去馳援中樞,等到司馬冏等人勢大,便改變陣營轉而支持司馬冏。之后,討伐司馬冏后,聯合成都王司馬穎等力量討伐長沙王司馬乂,后又擁立司馬穎為皇太弟。等到司馬穎失勢,便與司馬越展開交戰。可以說,司馬颙雖然沒有如趙、齊、長沙那般入主中樞,但也算是“八王之亂”后半程的“熱心參與者”。司馬颙實際上實力不俗,他都督關中軍事,又有張方、李含等部將,謀士值算是不輸給司馬穎的3星實力;不過,在魄力和統略上,實在是不爭氣,有張方這位屢番劫掠兩京的大將,竟然擔心東海王司馬越的勢大,主動殺掉了張方以求與司馬越和解。足見司馬颙魄力和統略上的缺失。綜合來看,司馬颙在魄力上最多1星半的水準,統略上最多2星實力,整體評星還算是3星實力。再就是“八王之亂”最終的獲勝者東海王司馬越了,司馬越算是最后才“參賽”的司馬氏封王。司馬越當時在中樞,長沙王司馬乂屢次擊敗齊王司馬冏和河間王司馬颙的討伐,洛陽城被張方圍困之時,司馬越認為司馬乂必敗。于是,率領禁衛俘虜了司馬乂,送給了城外的張方。之后,司馬越趁諸王后繼無力的情況下,果斷給了剩下的二王迎頭痛擊,先后擊敗成都王司馬穎和長沙王司馬乂,最終掌控了西晉權柄,成為了“八王之亂”最終的獲勝者。相比其他諸王,司馬越的確算是“戰力”最盛之人了,不過也并非代表他沒有缺陷。魄力方面,司馬越自擒獲司馬乂,到挾晉惠帝討伐司馬穎,再到舉兵征討司馬颙,足見看出其野心勃勃,因而魄力值3星無疑;而謀士(部將、武力)上,有著司馬騰、王浚等人的加持,司馬越這一方面的評星也有3星實力。不過,在統略方面,司馬越最終放棄被胡族圍困的洛陽城,想要回到東海封地的做法,實在是欠考慮。并且,其掌權期間,也實在是乏善可陳,統略值最多2星的實力。不過,綜合來看,司馬越還是“八王”當中戰力最強者,妥妥的3星王者。綜上來看,擁有3星實力的三個司馬王爺,其實都有著最終贏得這場皇族內亂的實力。不過,司馬乂空有膽識和謀略,忽視自身所掌實力空虛;司馬颙空有關中之勢和投機之心,卻缺少對形勢的正確估算;司馬越雖然最后“參賽”,但卻“行動果斷”,最終才能在“八王之亂”中獲勝。“八王”排行榜綜合來看,單就由魄力、統略和謀士三方面的比較,東海王司馬越的戰力自然是“八王”當中的最強者。而最讓人欣賞的還是長沙王司馬乂,司馬乂算是“八王”當中才略最高者了,從其憑借京師之兵便多次擊退成都王大軍,逼得河間王的大將張方都沒辦法,足見其在統略、魄力上的不俗。而若是單就優勢最大的封王,應該是河間王司馬颙和成都王司馬穎。二王都有著地方兵力在握,并給不缺良將謀臣,只是在估算形勢、氣度魄力上有缺陷,最終也無緣最后的勝利。其他各王齊、趙、楚、汝南,也各有優劣,并非全都一無是處,只不過在這場皇族內部斗爭當中淪為犧牲者。其實“八王”之中,每個人都有最終贏得這場皇室戰爭的機會,并且誰都有結束西晉末期紛亂的可能,只不過身處亂局之中的司馬氏王爺們,終是被權位迷了眼,沉淪在了這場耗時彌久的皇室內部權勢之爭當中。也正是因為對權勢的太過企圖,導致了“八王”當中即便有如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這樣不缺才略者,也沒法從亂局之中抽身;更別提對權位野心勃勃的趙王司馬倫、成都王司馬颙,即便有著不少扭轉形勢的機會,但最終還是會葬送自身;而像楚王司馬瑋、成都王司馬穎和東海王司馬越這般,本應是西晉各方諸侯中的佼佼者,但也淪落為權勢之爭的傀儡。 : “民間歷史故事”“魚羊趣史”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求分享 求點贊
本文地址://n85e38t.cn/scgf/1090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