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毒痢驗方歌:疫熱毒痢甚猖狂,病勢危急搶時光。中西結合好途徑,解毒存津防液傷。表里三焦大寒熱,升降散同解毒湯。高熱狂亂神犀妙,昏迷痙厥紫雪良。口噤難食濁氣攻,通腑降逆開噤方。里急后重腹痛劇,白頭翁湯膿血殃。奇恒痢疾多變化,通因通用大承當。急下存陰休緩慢,三豆五汁同贊襄。膽大心細辨證確,裁衣量體握陰陽。
注:疫毒痢,發病驟急,傷人最厲。痢下鮮紫膿血,壯熱口渴,劇烈腹痛,里急后重,較之其它痢癥為重,治療頗費斟酌。過去在農村行醫,和在城市以后,都曾搶救過不少危重患者。然而在今天良好的醫藥條件下,此病仍以中西結合,搶救為好。
附注:①黃連解毒湯 ②神犀丹 ③紫雪丹 ④開噤散(醫學心悟方)⑤大承氣湯 ⑥三豆汁(黑豆、紅飯豆、綠豆) ⑦五汁飲。
急性痢疾者宜食物品有。
大蒜
口服生紫皮蒜,每日3次,每次1~2個。《哈爾濱中醫》1965年第3期以及國內多種醫學雜志均有報
道:單食生大蒜,經數百例觀察,平均治愈率為95%以上,體溫平均1~2天降至正常,里急后重平均2~5天消失,大便平均2~4天恢復正常。
莧菜
能治赤白痢疾。《本草圖經》云:“紫莧:主氣痢。赤莧:主血痢。”《本草綱目》中亦說:“六莧,并利大小腸,治初痢”凡痢疾初起,宜用紅莧菜煎水服食,也可參考《壽親養老新書》中的“紫莧粥”法:“治產前后赤白痢:紫莧葉一握,粳米三合。上先以水煎莧葉,取汁去滓,下米煮粥,空心食之。”
蘿卜
民間常用白蘿卜250克,擠取汁,加白糖30克,再用開水沖服,口服2次,全愈為止。汪穎《食物本草》亦云:“生搗服,治噤口痢。”也可選用《普濟方》中的辦法:“治諸熱痢,血痢及痢后大腸里痛:蘿卜,截碎,研細,濾清汁一小盞,蜜水相拌一盞,同煎,早午食前服。”
馬齒莧
能清熱、解毒,善療熱痢膿血。宜用馬齒莧60~90克(鮮品加倍),同扁豆花10~12克。水煎加紅糖,1日分2次服。《圣惠方》中亦載:“治血痢:馬齒莧二大握(切),粳米三合。上以水合馬齒莧煮粥,不著鹽醋,空服淡食。”
苦瓜
俗名癩葡萄。苦寒清熱,能療痢疾。《福建中草藥》介紹一法:“鮮苦瓜搗爛絞汁一杯,開水沖服。”
山楂
善于消積導滯。《醫鈔類編》載:“治痢疾赤白相兼:山楂肉不拘多少,炒研為末,每服一、二錢,紅痢蜜拌,白痢紅砂糖拌,紅白相兼,蜜砂糖各半拌勻,白湯調,空心下。”山東醫學院《醫藥學報》1971年第1期介紹,單用山楂治療24例急性菌痢,全部有效。齊齊哈爾醫學院也曾用山楂100克煎服治療菌痢30例,除3例無效外,其余均治愈或好轉。
楊梅
能和胃消食,適宜急慢性痢疾之人食用。唐代食醫孟詵曾說:“楊梅能滌腸胃,亦能治痢。”可用楊梅50~100克,煎水服。江西《中草藥學》亦載:“治痢疾,楊梅浸燒酒服,或用五錢煎服。”
薺菜
適宜急性和慢性痢疾者食用。《日用本草》載:“治痢疾,薺菜葉燒存性,蜜調服。”民間多用鮮薺菜100克,水煎服。
茶葉
能化痰、消食、解毒。唐·孟詵的經驗:“治血痢,好茶1斤,搗末,濃煎一、二盞服,久患痢者亦宜服
之。”所以,茶葉適宜急性和慢性痢疾之人食用。《上海中醫藥雜志》、《新醫學報》等均曾介紹,單用茶葉治菌痢,無論急性、慢性菌痢均有效果。據數十例至上百例的觀察,急性菌痢的治愈率一般在95%以上,慢性菌痢的近期治愈率在85%以上。
金銀花
善于清熱解毒,熱毒血痢者宜之。《惠直堂經驗方》介紹:“治痢疾:金銀花五錢,紅痢以白蜜水煎服,白痢以砂糖水煎服。”
檳榔
熱帶民族多用來當茶果供賓客,亦適宜急性痢疾者食用,可用檳榔10克,配合馬齒菜10克,煎水
代茶飲。
橄欖
性平,能清肺、消積。《日華子本草》認為它能“下氣止瀉”。近代有報道,單用鮮橄欖煎水頻服,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49例,收到滿意效果,一般2~3天即愈。所以,患有急性菌痢之人,食之亦宜。
螺螄
性寒,有清熱利水作用,對急性熱痢之人宜食之。如明·李時珍說它“利大小便,治痢疾”,《玉楸藥解》也認為螺螄能“清金利水,泄濕除熱,治痢疾”。因其性質大涼,熱痢宜之,而虛寒久痢則非所宜。
落葵
俗稱木耳菜、胭脂菜。性寒,味甘酸,有清熱、滑腸、涼血、解毒的作用。《本草綱目》中說它“利大小腸”,《嶺南采藥錄》亦云:“治濕熱痢。”凡急性痢疾者,食之頗宜。
扁豆花
能健脾和胃,清暑化濕,尤以夏季急性痢疾之人,食之尤宜。《本草便讀》中曾說:“凡花皆散,故可清暑散邪,以治夏日泄痢等證。”《四川中藥志》也認為,扁豆花“治下痢膿血,夏日腹瀉。”據報道,單用白扁豆花100克煎服,治療細菌性痢疾13例,僅3例無效。經實驗證明,其煎液可抑制痢疾桿菌生長。
蘿卜纓
即蘿卜葉。性平,味辛苦,有理氣消食作用,急性菌痢食之頗宜。《滇南本草》中認為它能“治赤白痢疾”,《本經逢原》中還曾介紹:“治初痢:蘿卜苗葉陰干,赤痢砂糖調服,白痢糖霜調服。”
荸薺
性寒,有消積清熱化痰的作用。《本草求真》說它“治痢”。《本草綱目》還認為可“主血痢”。《唐瑤經驗方》中還介紹:“治下痢赤白:取完好荸薺,洗凈拭干,勿令損破,于瓶內入好燒酒浸之。遇有患者,取二枚細嚼。”
君達菜
俗稱甜菜。性涼味甘,能清熱解毒。《唐本草》早有記載:“夏月以其菜研作粥,解熱,又止熱毒痢。”《本草拾遺》亦云:“搗絞汁服之,主冷熱痢。”凡急性痢疾患者,食之頗宜。
蕺菜
又稱魚腥草。性寒,味辛,能清熱解毒,對急性痢疾患者,尤為適宜。《滇南本草》中說它“治大腸熱毒”,《嶺南采藥錄》亦云:“煎服能去濕熱,治痢疾。”近代藥理試驗也證實蕺菜有抗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等作用。
此外,急性菌痢之人還宜服食冬瓜、蕹菜、綠豆、赤小豆、絲瓜、瓠子等。
急性痢疾,如濕熱痢、寒濕痢及疫毒痢,只要及時正確地治療,預后一般良好。如果失治或誤治,則可遷延而成慢性痢疾,或邪毒內陷,內擾神明,而為厥脫神昏之變,甚或死亡。
(1)濕熱痢:癥見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相雜,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膩微黃,脈滑數。
治宜清熱解毒,調氣行血。方用芍藥湯加減,初起時一般去肉桂加銀花。
赤芍15g,當歸9g,黃連5g,檳榔5g,木香5g,生大黃9g,黃芩9g,金銀花10g,炙甘草 5g。
全方具有清熱解毒、調氣行血的作用,為治療濕熱痢的主方。
若痢疾初起,伴發熱惡寒,頭身重痛,脈浮數等表證者,可用解表法,方用活人敗毒散。方中以黨參10g坐鎮中州,為督師之帥,以二活(羌活10g,獨活10g)、二胡(前胡10g,柴胡10g)合川芎10g從半表半里之際領邪外出。此即喻嘉言所謂“逆流挽舟”之法。更以枳殼8g宣中焦之氣,茯苓8g 滲下焦之濕,桔梗8g開上焦之痹,甘草6g和合諸藥,乃“陷者舉之”之法,不治痢而治致痢之源。
如表邪未解而里熱已盛,癥見身熱汗出,脈象急促,則用葛根芩連湯以解表清里。
葛根15g,黃芩9g,黃連9g,炙草6g。
如表證已解,痢猶未止,可加香連丸(黃連、木香),以調氣清熱。
本病多夾食滯,如痢下不爽,腹痛拒按,舌苔膩脈滑者,濕偏重可加用木香檳榔丸,熱偏重可加用枳實導滯丸,以行氣導滯、破積瀉熱。
本證熱重于濕者,痢下赤多白少,或純下赤凍,口渴引飲,治宜以白頭翁湯(見中醫久瀉治療)清熱涼血解毒為主,酌加銀花10g,地榆10g,赤芍10g,丹皮10g等。
若濕重于熱者,痢下白多赤少,胸宇痞悶明顯,可合胃苓湯(見中醫暴瀉治療)同用。
(2)疫毒痢:癥見發病急驟,痢下鮮紫膿血,腹痛劇烈,里急后重較濕熱痢為甚,或壯熱口渴,頭痛煩躁,甚則神昏痙厥,舌質紅絳,苔黃燥,脈滑數。
治宜清熱涼血解毒,方用白頭翁湯合芍藥湯為主方,可加丹皮10g等以加強涼血解毒止痢之功。
若見神昏譫語,甚則痙厥,脈象弦細,舌質紅絳而苔黃燥者,為熱毒侵入營血,宜合犀角地黃湯(水牛角30g,生地30g,赤芍12g,丹皮9g),另服紫雪丹或至寶丹2~3g,以清營涼血開竅;若熱極動風,痙厥抽搐者,加羚羊角粉0 3g(磨汁或研粉服) ,鉤藤10g(后下),石決明15g(先煎),以熄風鎮痙;暴痢致脫者,應急服參附湯(人參9g,熟附子6g)或獨參湯,先回陽救逆,俟脫回之后,再據證治療。
(3)寒濕痢:癥見痢下赤白粘凍,白多赤少,或純為白凍,伴腹痛拘急,里急后重,飲食無味,胃脘飽悶,頭重身困,小便清白,舌質淡,苔白膩,脈濡滑。
治宜溫化寒濕,行氣和血,方用胃苓湯加當歸10g,木香6g,炮姜10g,枳實10g等。
本方具有健脾溫化、行氣和血的作用,是治療寒痢的主方。因痢疾最忌利小便,故澤瀉、豬苓可減去不用。
是金銀花。
金銀花又名二花、雙花、金花、銀花和忍冬花 、子風藤、鴛鴦藤。金銀花,三月開花,五出,微香,蒂帶紅色,花初開則色白,經一、二日則色黃,故名金銀花。又因為一蒂二花,兩條花蕊探在外,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金銀花幼枝潔紅褐色,密被黃褐色、開展的硬直糙毛、腺毛和短柔毛,下部常無毛。葉紙質,卵形至矩圓狀卵形,有時卵狀披針形,稀圓卵形或倒卵形,極少有1至數個鈍缺,長3~5厘米,頂端尖或漸尖,少有鈍、圓或微凹缺,基部圓或近心形,有糙緣毛,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小枝上部葉通常兩面均密被短糙毛,下部葉常平滑無毛而下面多少帶青灰色;葉柄長4~8毫米,密被短柔毛。
金銀花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它性甘寒氣芳香,甘寒清熱而不傷胃,芳香透達又可祛邪。
擴展資料:
清涼消暑金銀花
金銀花,既是美麗的觀賞花木,也是重要的藥用植物。花初開時為銀白色,后變成黃色,一棵樹上同時開著兩色花朵,新舊參差,黃白相間,故名金銀花、二花或鴛鴦花。金銀花全草均可入藥,素有“藥鋪小神仙”的美名,但以花蕾的清熱解毒功效較佳,故有“圣藥”之譽。夏季用其花蕾泡茶飲用,有清涼解暑的作用,是不可多得的消夏解暑良藥。
參考資料:-金銀花
參考資料:人民網健康報-清涼消暑金銀花
射干: 性味 性寒,味苦。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痰利咽。用于熱毒痰火郁結、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咳嗽氣喘
二花:清熱,解毒。主治:治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瘍。腫毒,瘰疬,痔漏
本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884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小兒發熱的中醫辨證論治
下一篇: 治療濕熱痢(細菌性痢疾)的中藥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