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1 【泰(tai)(tai)山(shan)磐(pan)(pan)石(shi)散(san)(san)組成】2 【泰(tai)(tai)山(shan)磐(pan)(pan)石(shi)散(san)(san)方歌】3 【泰(tai)(tai)山(shan)磐(pan)(pan)石(shi)散(san)(san)方解】4 【泰(tai)(tai)山(shan)磐(pan)(pan)石(shi)散(san)(san)主治】5 【泰(tai)(tai)山(shan)磐(pan)(pan)石(shi)散(san)(san)醫案】6 【醫案分析】
【泰(tai)山(shan)磐石散組成】生曬參(can)(另)6g 炙黃(huang)芪6g 炒(chao)白(bai)術6g 炙甘草2g 當(dang)歸3g 川芎2g 炒(chao)白(bai)芍(shao)3g 熟(shu)地(di)3g 續斷(duan)3g 糯米6g 黃(huang)芩3g 砂仁(ren)1.5g
【泰(tai)山磐石(shi)散方(fang)歌】泰(tai)山磐石(shi)八珍選,去苓加(jia)芪(qi)芩斷聯,再(zai)益砂仁及糯米,婦人胎動可(ke)安(an)全。
【泰山(shan)磐石散方(fang)解】本方(fang)為治婦女妊娠(shen)胎(tai)(tai)動(dong)不安(an)(an)之名方(fang)。本方(fang)證(zheng)是由氣(qi)血(xue)虛弱,胞宮不固(gu),胎(tai)(tai)元(yuan)失養(yang)所致。方(fang)中(zhong)重(zhong)用白術益(yi)氣(qi)健(jian)脾安(an)(an)胎(tai)(tai),為君(jun)藥。人參、黃芪(qi)助白術益(yi)氣(qi)健(jian)脾以(yi)(yi)(yi)固(gu)胎(tai)(tai)元(yuan);當(dang)歸、熟地、芍(shao)藥、川芎養(yang)血(xue)和(he)血(xue)以(yi)(yi)(yi)養(yang)胎(tai)(tai)元(yuan),共(gong)為臣藥。君(jun)臣相(xiang)伍,雙(shuang)補(bu)氣(qi)血(xue)以(yi)(yi)(yi)安(an)(an)胎(tai)(tai)元(yuan)。佐以(yi)(yi)(yi)續斷補(bu)腎安(an)(an)胎(tai)(tai);黃芩清熱安(an)(an)胎(tai)(tai);砂仁理氣(qi)安(an)(an)胎(tai)(tai),且醒脾氣(qi),以(yi)(yi)(yi)防(fang)諸益(yi)氣(qi)補(bu)血(xue)藥滋膩(ni)礙胃(wei)(wei);糯米補(bu)脾養(yang)胃(wei)(wei)以(yi)(yi)(yi)助安(an)(an)胎(tai)(tai)。炙甘草(cao)益(yi)氣(qi)和(he)中(zhong),調和(he)諸藥,為佐、使藥。
配伍特點
諸藥相伍,氣(qi)血(xue)兩(liang)補(bu),肝(gan)脾腎同調,以保胎(tai)元,于(yu)是,氣(qi)血(xue)旺盛,沖任(ren)安固(gu),胎(tai)元得(de)保。用于(yu)妊娠(shen)氣(qi)血(xue)兩(liang)虛之胎(tai)動不安,猶穩如(ru)泰山(shan),堅如(ru)磐(pan)石,故名泰山(shan)磐(pan)石散。
運用
先(xian)兆流(liu)(liu)產(chan)或習慣性流(liu)(liu)產(chan)屬于氣血虛弱,胎元不(bu)固者(zhe)。
【泰山磐石散主治】墮(duo)胎(tai)、滑胎(tai)。胎(tai)動不(bu)安,或(huo)屢有墮(duo)胎(tai)宿疾,面色淡(dan)白(bai),倦怠乏力(li),不(bu)思飲(yin)食(shi),舌(she)淡(dan)苔薄白(bai),脈滑無力(li)。
【泰山磐石散醫案】沈(shen)某,26歲,1991年(nian)4月27日(ri)初(chu)診(zhen)。自述停經(jing)50天(tian),尿妊(ren)娠(shen)(shen)試驗(yan)陽性,陰(yin)道不規則出(chu)血2天(tian),量(liang)少(shao)色淡紅(hong),伴腰酸體倦,惡心欲吐,曾(ceng)流產二胎(tai)(tai),均在(zai)妊(ren)娠(shen)(shen)50天(tian)左右。苔薄(bo)微黃(huang)質(zhi)淡胖,脈細(xi)滑。診(zhen)斷為(wei)胎(tai)(tai)漏(lou),癥(zheng)屬氣(qi)血兩(liang)虛,沖任不固,胎(tai)(tai)元(yuan)受損。治擬益(yi)氣(qi)養血、滋腎安胎(tai)(tai)。處方:炙黃(huang)芪15g,黨參15g,炒當歸10g,炒續(xu)斷12g,炒熟地黃(huang)12g,炒白(bai)芍(shao)12g,炒黃(huang)芩10g,焦(jiao)白(bai)術10g,砂仁5g,炙甘草(cao)5g,菟絲(si)子12g,炒阿膠(jiao)15g,陳皮(pi)6g,糯米(mi)一(yi)撮(cuo),苧麻根30g,杜(du)仲12g,姜(jiang)竹茹(ru)12g,5劑(ji)。服(fu)至(zhi)第2劑(ji),出(chu)血量(liang)減少(shao),5劑(ji)后(hou)血止,仍有腰酸及惡心欲吐等癥(zheng),慮及曾(ceng)流產2次,故囑其續(xu)服(fu)藥(yao)以(yi)固胎(tai)(tai)元(yuan)。用上(shang)方稍事出(chu)入,服(fu)藥(yao)至(zhi)妊(ren)娠(shen)(shen)3個(ge)月,諸癥(zheng)均消(xiao)而停藥(yao)。同年(nian)底順產一(yi)男嬰。(摘自《浙(zhe)江(jiang)中醫學院(yuan)學報(bao)》)
【醫案分析】患者“停經(jing)50天(tian),尿妊娠試驗陽性.....惡心欲吐”,當然是(shi)(shi)(shi)懷孕成功了(le)。但以(yi)(yi)前流(liu)過(guo)兩次產,現在“陰道不(bu)規則出血(xue)2天(tian),量少色淡(dan)紅(hong),伴腰(yao)酸(suan)體倦”,明顯又是(shi)(shi)(shi)流(liu)產先兆!已見(jian)下血(xue),而不(bu)僅僅是(shi)(shi)(shi)腰(yao)酸(suan)腹痛,那是(shi)(shi)(shi)迫在眉睫(jie)了(le)。“苔薄微黃(huang)”,可(ke)能微有(you)熱。“質淡(dan)胖”,陽氣(qi)(qi)虛。“脈細”,但有(you)苔,應是(shi)(shi)(shi)血(xue)不(bu)足,而非陰不(bu)足。“脈滑”在妊初應是(shi)(shi)(shi)正常脈象(xiang)。前述腰(yao)酸(suan)、下血(xue),是(shi)(shi)(shi)腎(shen)虛沖任不(bu)固。綜(zong)合來(lai)看,治療(liao)應補腎(shen)固澀(se)、益氣(qi)(qi)、養血(xue)為主,選藥(yao)時均應以(yi)(yi)兼(jian)安胎者為首選。可(ke)以(yi)(yi)加點止血(xue)藥(yao)和清熱藥(yao)。泰山磐(pan)石(shi)散是(shi)(shi)(shi)益氣(qi)(qi)養血(xue)為主,兼(jian)以(yi)(yi)補腎(shen)、清熱,可(ke)以(yi)(yi)考慮用其加減。
作者正是此(ci)方為(wei)主(zhu),兼(jian)顧上述(shu)各治法(fa)。黃芪、黨(dang)參、白(bai)術、炙(zhi)甘草、糯米(mi)益氣,當歸(gui)、熟地、白(bai)芍、阿膠養血(xue),杜仲(zhong)、續斷(duan)、菟(tu)絲子補腎溫(wen)陽,黃芩(qin)(qin)、苧(zhu)麻(ma)根(gen)、姜(jiang)竹茹清(qing)熱,砂(sha)仁、陳(chen)皮防滋膩。其中,白(bai)術、阿膠、杜仲(zhong)、續斷(duan)、菟(tu)絲子、黃芩(qin)(qin)、苧(zhu)麻(ma)根(gen)、砂(sha)仁均兼(jian)可安胎,阿膠、續斷(duan)、苧(zhu)麻(ma)根(gen)還兼(jian)可止血(xue)。5劑(ji)后流產(chan)勢(shi)頭(tou)得(de)到控制,又一直服(fu)至妊娠第(di)3月(減去(qu)前(qian)50天,大(da)約總共服(fu)藥 40天),諸癥(zheng)均消而停藥。值得(de)注意的是,凡因體虛已(yi)流一次者,第(di)二次在確(que)定已(yi)懷孕時起,不管有無癥(zheng)狀(zhuang),即應開始服(fu)藥1~3個月。無癥(zheng)狀(zhuang)者可2或(huo)3日一劑(ji)。
——本文摘自(zi)《方劑學案例分(fen)析》
五皮散 二妙散連樸平胃散 八正散十灰散小薊飲子 黃土湯
失笑散
雞鳴散
獨活寄生湯
止咳化痰平喘
苓甘五味姜辛湯
清氣化痰丸
滾痰丸
貝母瓜蔞散
【成份】 【主治】 貝母一錢五分(4.5g),瓜蔞一錢(3g),花粉、茯苓、橘紅、桔梗各八分(各 2.5g)。 燥痰咳嗽。咳嗽嗆急,咯痰不爽,澀而難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 ……詳細
蒿芩清膽湯
【成份】 青蒿 6 克,竹茹 9 克,法半夏 5 克,赤茯苓 9 克,黃芩 9 克,枳殼 5 克,碧玉散 9 克(或用:滑石 6 克甘草 1 克青黛 3 克)。 【主治】 少陽濕熱,痰濁內阻。證見寒熱如瘧,寒輕熱重,口苦膈悶,吐酸苦水,或嘔黃
粘涎,甚或干嘔呃逆,胸脅脹滿,舌質紅,苔白膩,脈滑數。 ……詳細
柴胡達原飲
【成份】
柴胡、生枳殼、川樸、青皮、黃芩各 5 克,桔梗 3 克,草果 2 克,檳榔 6 克,荷
葉梗 5 克,炙甘草 2 克。 【主治】 痰濕阻于膜原。證見胸膈痞滿,心煩懊惱,頭眩口膩,咳痰不爽,間日發瘧,舌
苔厚如積粉,捫之糙澀,脈弦滑。
消導
凡能消化飲食導行積滯的藥物均稱消導藥,由消導藥組成的方劑叫消導方。 運用消導方藥以消除食積腹脹,消化不良或痞塊積聚等證的方法叫消導法,也稱消食化滯法,屬消法范疇。 本法適用于傷食,食滯證,證見脘腹脹痛,噯腐吞酸,大便不暢或泄瀉,或下痢等。同時,也適用于痰食 氣血積聚或痞塊癥瘕等證。 本法對虛證應慎用或禁用。如脾虛運化失職所致的食滯,應配以健脾和胃藥同用,久病體虛無實證,不宜 使用。
枳術丸
【成份】 【主治】 枳實(炒)250g,白術(炒)500g。 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不化,脘腹痞滿。 ……詳細
枳實導滯丸
【成份】 大黃十兩,神曲(炒)、枳實(麥炒)各五錢,黃芩(酒炒)、黃連(酒炒)、白術(土炒)、 茯苓各三錢,澤瀉二錢。 【主治】 沉有力。 ……詳細 痢疾,脘腹痞悶,腹痛,大便窘迫,小便黃赤澀少,或大便不通,舌苔黃膩,脈
鱉甲煎丸
【成份】 鱉甲炙十二分,桃仁二分,柴胡、蜣螂熬各六分,烏扇炮、黃芩鼠婦熬、干姜、 大黃、桂枝、石葦去毛、厚樸、瞿、紫葳、阿膠各三分,蜂窠炙四分,赤硝十二分,芍藥、牡 丹去心蟲熬各五分,人參、半夏、葶藶各一分。
【主治】
瘧疾日積不愈,脅下痞硬有塊,成為瘧母。 ……詳細
保和丸
【成份】 翹 30 克。 【主治】 脈滑等癥。 傷食積滯,胸脘痞滿,腹脹時痛,噯腐吞酸,惡食,或大便泄瀉,舌苔厚膩而黃, 山楂 180 克、神曲 60 克、萊菔子 60 克、半夏 80 克、陳皮 30 克、茯苓 90 克、連
補益
凡有補益人體氣血陰陽不足的作用,能治療各種虛證,增強人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的藥物,稱為補益藥。 根據“虛則補之”的原則立法,用補益藥為主組成,具有補益人體氣血陰陽不足,以治療各種虛證的方劑,稱做 補益方劑。 適應癥:本類方藥主要適用于兩個方面:一是用于病邪已盡,因久病體質虛弱的病證,以增強體質,促進機體恢 復健康;二是用于邪盛正衰,正氣不能抵抗邪氣的病證,常與祛邪藥同用,以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分類:補益方藥可分為,補氣方藥、補血方藥、補陰方藥和補陽方藥四類。 注意事項: 1.補益藥不適用于有實邪的病證,因能“閉門留寇”加重病情。 2.補血滋陰藥性多滋膩,因滋膩礙胃、導致氣滯、宜與理氣健脾藥同用。 3.補氣助陽藥多甘溫辛燥,易耗陰液,凡陰虛火旺者不宜用。 4.脾胃虛弱者、應加健脾益胃藥同用、增進脾胃功能,使虛者受補。
八珍湯
【成份】 人參 30 克,白術 30 克,白茯苓 30 克,當歸 30 克,川芎 30 克,白芍藥 30 克, 熟地黃 30 克,炙甘草 30 克。 【主治】 氣血兩虛證。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耳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飲
食減少,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本方常用于病后虛弱、各種慢性病,以及婦女月經 不調等屬氣血兩虛者。) 【正文】 正文】 功用:益氣補血。 用法:上為末,每服三錢(9 克)水一盞半,加生姜五片,大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 拘時候,通口服(現代用法:或作湯劑,加生姜 3 片,大棗 5 枚,水煎服,用量根據病情酌定)。 禁忌:斟酌。 方解:本方所治氣血兩虛證多由久病失治、或病后失調、或失血過多而致,病在心、脾、 肝三臟。心主血,肝藏血,心肝血虛,故見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怔忡、舌淡脈細;脾主 運化而化生氣血,脾氣虛,故面黃肢倦、氣短懶言、飲食減少、脈虛無力。治宜益氣與養血并 重。方中人參與熟地相配,益氣養血,共為君藥。白術、茯苓健脾滲濕,助人參益氣補脾;當 歸、白芍養血和營,助熟地滋養心肝,均為臣藥。川芎為佐,活血行氣,使地、歸、芍補而不 滯。炙甘草為使,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全方八藥,實為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的復方。用法中加 入姜、棗為引,調和脾胃,以資生化氣血,亦為佐使之用。 ……詳細
泰山磐石散
【成份】 人參 3 克,黃芪 6 克,白術 6 克,炙甘草 2 克,當歸 3 克,川芎 2 克,白芍藥 3 克,熟地黃 3 克,川續斷 3 克,糯米 6 克,黃芩 3 克,砂仁 1.5 克。 【主治】 氣血虛弱所致的墮胎、滑胎。胎動不安,或屢有墮胎宿疾,面色淡白,倦怠乏力,
不思飲食,舌淡苔薄白,脈滑無力。 .【正文】 【正文】 功用:益氣健脾,養血安胎。 用法:上用水一盅半,煎至七分,食遠服。但覺有孕,三五日常用一服,四月之后,方無 慮也。 禁忌:斟酌。 ..詳細
人參蛤蚧散
【成份】 知母 12g。 【主治】 久咳氣喘,痰稠色黃,或咳吐膿血,胸中煩熱,身體日漸消瘦,或面目浮腫,脈 蛤蚧 1 對,苦杏仁 12g,炙甘草 9g,人參 12g,云苓 15g,川貝 12g,桑白皮 12g,
浮虛,或日久成為肺癆。
【正文】 正文】 功用:益氣清肺,止咳定喘。 現代應用:常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等證屬虛喘而兼痰熱者。 方解:本方證病位在于肺、脾,屬虛,兼見有痰熱。方中蛤蚧 1 對,在于補肺腎,止咳定 喘;人參補肺脾之氣;云苓健脾滲濕;北杏、桑白皮降肺熱、止咳定喘;川貝、知母清熱化痰、 潤肺;炙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 加減法: 1.若無陰虛內熱,去知母,桑白皮減量為 6g 2.咳吐膿血或痰中帶血者,加白茅根 15g 田七末 4g 3.屬于陰虛火旺者,加入麥冬 12g ……詳細
生脈散
【成份】 【主治】 人參 9 克,麥門冬 9 克,五味子 6 克。 1.溫熱、暑熱,耗氣傷陰證。汗多神疲,體倦乏力,氣短懶言,咽干口渴,舌干 2.久咳傷肺,氣陰兩虛證。干咳少痰,短氣自汗,口干舌燥,脈虛細。
紅少苦,脈虛數。 ……【正文】 【正文】
功用:益氣生津,斂陰止汗。 用法:長流水煎,不拘時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若屬外邪未解,或暑病熱盛,氣陰未傷者,均不宜用。久咳肺虛,亦應在陰傷氣耗, 純虛無邪時,方可使用。 方解:本方所治為溫熱、暑熱之邪,耗氣傷陰,或久咳傷肺,氣陰兩虛之證。溫暑之邪襲 人,熱蒸汗泄,最易耗氣傷津,導致氣陰兩傷之證。肺主皮毛,暑傷肺氣,衛外失固,津液外 泄,故汗多;肺主氣,肺氣受損,故氣短懶言、神疲乏力;陰傷而津液不足以上承,則咽干口 渴。舌干紅少苔,脈虛數或虛細,乃氣陰兩傷之象。咳嗽日久傷肺,氣陰不足者,亦可見上述 征象,治宜益氣養陰生津。方中人參甘溫,益元氣,補肺氣,生津液,是為君藥。麥門冬甘寒 養陰清熱,潤肺生津,用以為臣。人參、麥冬合用,則益氣養陰之功益彰。五味子酸溫,斂肺 止汗,生津止渴,為佐藥。三藥合用,一補一潤一斂,益氣養陰,生津止渴,斂陰止汗,使氣 復津生,汗止陰存,氣充脈復,故名“生脈”。《醫方集解》說:“人有將死脈絕者,服此能 復生之,其功甚大。”至于久咳肺傷,氣陰兩虛證,取其益氣養陰,斂肺止咳,令氣陰兩復, 肺潤津生,諸癥可平。
詳細
參苓白術散
【成份】 蓮子肉 50 克,薏苡仁 50 克,砂仁 50 克,桔梗 50 克,白扁豆 75 克,白茯苓 100 克,人參 100 克,炙甘草 100 克,白術 100 克,山藥 100 克。 【主治】 脾虛濕盛證。飲食不化,胸脘痞悶,腸鳴泄瀉,四肢乏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
舌淡苔白膩,脈虛緩。(本方常用于慢性胃腸炎、貧血、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腎炎以及婦女帶下 病等屬脾虛濕盛者。) 【正文】 正文】 功用:益氣健脾,滲濕止瀉。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6 克),棗湯調下。小兒量歲數加減服之(現代用法:作湯劑, 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禁忌:斟酌。 方解: 本方證是由脾虛濕盛所致。脾胃虛弱,納運乏力,故飲食不化;水谷不化,清濁不分,故 見腸鳴泄瀉;濕滯中焦,氣機被阻,而見胸脘痞悶;脾失健運,則氣血生化不足;肢體肌膚失 于濡養,故四肢無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皆為脾虛濕盛之象。治宜 補益脾胃,兼以滲濕止瀉。方中人參、白術、茯苓益氣健脾滲濕為君。配伍山藥、蓮子肉助君 藥以健脾益氣,兼能止瀉;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術、茯苓以健脾滲濕,均為臣藥。更用砂 仁醒牌和胃,行氣化滯,是為佐藥。桔梗宣肺利氣,通調水道,又能載藥上行,培土生金;炒 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諸藥,共為佐使。綜觀全方,補中氣,滲濕濁,行氣滯,使脾氣健運,濕 邪得去,則諸癥自除。 本方是在四君子湯基礎上加山藥、蓮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兩方均有益 氣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湯以補氣為主,為治脾胃氣虛的基礎方;參苓白術散兼有滲濕行氣作用, 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療脾虛濕盛證及體現“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劑。 《古今醫鑒》所載參苓白術散,較本方多陳皮一味,適用于脾胃氣虛兼有濕阻氣滯者。 ……詳細
當歸補血湯
【成份】 【主治】 黃芪 30 克,當歸 6 克。 血虛陽浮發熱證。肌熱面赤,煩渴欲飲,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亦治婦人經期、
產后血虛發熱頭痛;或瘡瘍潰后,久不愈合者。(本方可用于婦人經期、產后發熱等屬血虛陽浮
者,以及各種貧血、過敏性紫癜等屬血虛氣弱者。) 【正文】 正文】 功用:補氣生血。 用法: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空腹時溫服。 禁忌:陰虛發熱證忌用。 方解: 本方證為勞倦內傷,血虛氣弱,陽氣浮越所致。血虛氣弱,陰不維陽,故肌熱面赤、煩渴 引飲,此種煩渴,常時煩時止,渴喜熱飲;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是血虛氣弱,陽氣浮越之 象,是血虛發熱的辨證關鍵。治宜補氣生血,使氣旺血生,虛熱自止。方中重用黃芪,其用量 五倍于當歸,其義有二:本方證為陰血虧虛,以致陽氣欲浮越散亡,此時,恐一時滋陰補血固 里不及,陽氣外亡,故重用黃芪補氣而專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 之理,此其一;有形之血生于無形之氣,故用黃芪大補脾肺之氣,以資化源,使氣旺血生,此 其二。配以少量當歸養血和營,則浮陽秘斂,陽生陰長,氣旺血生,而虛熱自退。 至于婦人經期、產后血虛發熱頭痛,取其益氣養血而退熱。瘡瘍潰后,久不愈合,用本方 補氣養血,扶正托毒,有利于生肌收口。 《內外傷辨惑論》說:“血虛發熱,證象白虎。”故本方應與白虎湯加以區別。白虎湯證 是因于外感,熱盛于內,病情屬實;當歸補血湯證由于內傷,為血虛氣弱,病情屬虛。因此, 白虎湯證大渴而喜冷飲,身大熱而大汗出,脈洪大而有力;當歸補血湯證口渴則喜溫飲,身雖 熱而無汗,脈大而虛,重按無力。所以《內外傷辨惑論》強調:“惟脈不長實,有辨耳,誤服 白虎湯必死。”
固澀
凡以收斂固澀為主要功用,用于治療各種耗散滑脫證候的藥物,叫做固澀藥。 凡以固澀藥為主而組成方劑,叫做固澀方。 本類藥物大多性味酸澀,分別具有斂汗、止瀉、固精、縮尿、止帶、止血、止嗽等作用,故 適用于久病體虛、正氣不足所致的自汗、盜汗、久瀉、久痢、遺精、滑精、遺尿、尿頻、久咳虛 喘,以及崩漏帶下不止等滑脫不禁的證候。 滑脫證候的根本原因是正氣虛弱,而收斂固澀屬于治標應急的方法,不能根本消除導致滑脫 諸證的病機,故臨床上常與補益藥同用,以期標本兼顧。還應根據具體的證候和病機,有選擇的
配伍應用。如氣虛自汗、陰虛盜汗、當分別以補氣方藥或養陰方藥同用;脾胃虛弱,久瀉不止或 帶下,應與補脾固腎方藥同用;腎虛遺精,遺尿應配補腎藥;屬肝腎虛的崩漏出血,當配以補肝 腎,固沖任的方藥;久嗽不止,應配以補肺益腎、止咳化痰之方藥。 凡屬外感邪實者,應當禁用或慎用,以免留邪;而虛極欲脫之證亦非收斂藥所能湊效,治當 求本。
縮泉丸
【成份】 【主治】 【正文】 正文】 用法:為末、酒制山藥末為糊,制成小丸。每服 9 克,或作湯劑。 功用:溫腎祛寒縮尿。 方解:腎與膀胱相表里,腎氣不足則膀胱虛冷,不能約束小便,故小便頻數或 遺尿。益智仁溫補脾腎、澀精縮尿;烏藥溫膀胱助氣化止小便頻數;山藥健脾補腎, 腎氣健,寒邪去,膀胱功能復常,尿頻遺尿自可得治。 【正文】 正文】 用法:前三味為粗末,每服 9 克,浮小麥同煎;也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 病情酌定。 功用:固表斂汗。 方解:本方證是表虛不固,營陰不能內守所致。方中牡蠣斂陰止汗鎮驚為主藥; 黃芪益氣固表,為輔藥;浮小麥斂心陰,止虛汗;麻黃根專于止汗,二藥協助黃芪, 牡蠣益氣固表,斂陰止汗之效,共為佐使藥。 臨床應用: 本方對于體虛自汗或盜汗之證,均可應用。如屬陽虛,可加白術,附子以助陽 固表;如屬陰虛,可加干地黃,白芍以養陰止汗;如加黨參、白術以健脾益氣;如 屬血虛,可加熟地黃、首烏以養血止汗。 ……詳細 鳥藥、山藥、益智仁各等分。 下元虛冷、小便頻數、遺尿。
牡蠣散
【成份】 【主治】 ..【正文】 【正文】 用法:為丸劑,每服 9 克,空腹淡鹽湯下;或作湯劑,用量按病情酌定。 功用:固腎澀精。 方解:本方為治療腎虛遺精證的常用方。方中用沙苑蒺藜補腎益精,為主藥; 蓮子肉、芡實固腎澀精,健脾寧神,為輔藥;龍骨、牡蠣潛陽澀精,蓮須尤為澀精 要藥,均為佐使藥。諸藥合用,成為固腎澀精之劑。 臨床應用: 1.本方所致遺精證,如見腰酸、尿頻、舌淡、苔白、脈沉弱偏于腎陽虛者,可 加補骨脂,山芋肉以溫補腎陽;若有夢而遺,心煩不眠,舌紅少津,脈細數偏于腎陰 虛者,可加龜板、女貞子等滋養腎陰;若腎陰虛有火,可加知母,黃柏以滋陰降火。 2.本方可用于神經衰弱的夢遺、滑精、遺尿、失眠等,加入五味子效果更好。 注意事項: 本方多為收澀之品,以固腎澀精為主。如屬濕熱下注所致者,宜用龍膽瀉肝湯 之類清熱利濕,禁用本方。 .詳細 煅牡蠣、黃芪、麻黃根各 30 克,浮小麥 15 克。 體虛自汗、夜臥尤甚,心悸驚惕,短氣煩倦,舌質淡紅,脈細弱。
金鎖固精丸
【成份】 【主治】 沙苑蒺藜、芡實、蓮須各 60 克、龍骨、牡蠣各 30 克。 腎關不固、遺精滑泄、腰酸耳鳴、四肢無力、脈細弱。
瀉下
凡能通利大便的藥物叫做瀉下藥。
凡以瀉下藥為主而組成的方劑,叫做瀉下方。 由于瀉下法具有攻下胃腸積滯,蕩滌實熱,攻逐水飲,驅除寄生蟲等作用,故凡是胃腸實熱 積滯、燥屎內結,以及體內蓄水、冷積蟲積病邪結聚于里的實證而正氣未虛者,均可以使用下法。 根據病情輕重,瀉下作用有不同,瀉下法又分為攻下、潤下、逐水及驅蟲四種。 瀉下法除潤下劑外,孕婦及月經期均慎用。攻下、逐水法在體虛者應慎用,否則更傷正氣, 若確實需要,宜配伍扶正之品。
新加黃龍湯
【成份】 細生地 15 克,生甘草 6 克,人參(另煎)4.5 克,生大黃 9 克,芒硝 3 克,玄參 15 克,麥冬 15 克,當歸 4.5 克,海參(洗)2 條,姜汁 6 匙。 【主治】 熱結里實,氣陰不足證。大便秘結,腹中脹滿而硬,神倦少氣,口干
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黃或焦黑燥裂。 ..【正文】 【正文】 功用:泄熱通便,滋陰益氣。 用法: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先用一樸,沖參汁上分,姜汁二匙,頓服之。如 腹中有響聲,或轉矢氣者,為欲便也,候一二時不便,再如前法 禁忌:斟酌。 .詳細
濟川煎
【成份】 當歸 9~15 克,牛膝 6 克,肉蓯蓉 6~9 克,澤瀉 4.5 克,升麻 1.5~3 克,枳殼 3 克。 【主治】 老年腎虛。腎陽虛弱,精津不足證。大便秘結,小便清長,腰膝酸軟,
頭目眩暈,舌淡苔白,脈沉遲。(本方常用于習慣性便秘、老年便秘、產后便秘等屬 于腎虛精虧腸燥者。) 【正文】 正文】 功用:溫腎益精、潤腸通便。
用法:水一盅半,煎七分,食前服。(現代用法:作湯劑,水煎服) 禁忌:凡熱邪傷津及陰虛者忌用。虛甚者不必用枳殼。 ……詳細
大陷胸湯
【成份】 【主治】 大黃(去皮)10 克,芒硝 10 克,甘遂 1 克。 水熱互結之結胸證。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從心下至少腹硬滿
疼痛,手不可近。伴見短氣煩躁,大便秘結,舌上燥而渴,日哺小有潮熱,舌紅, 苔黃膩或兼水滑,脈沉緊或沉遲有力。(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腸梗阻、肝膿 瘍、滲出性胸膜炎、膽囊炎、膽石癥等屬于水熱互結者。) 【正文】 功用:溫補脾陽,攻下冷積。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服,一日三次。臨熟下大黃(現代 用法:大黃后下,水煎服)。 禁忌:斟酌……詳細
大黃附子湯
【成份】 【主治】 大黃 9 克,附子 12 克,細辛 3 克。 寒積里實證。腹痛便秘,脅下偏痛,發熱,手足厥冷,舌苔白膩,脈
弦緊。(本方常用于急性闌尾炎、急性腸梗阻、睪丸腫痛、膽絞痛、膽囊術后綜合征、 慢性痢疾、尿毒癥等屬寒積里實者。) .【正文】 功用:溫里散寒,通便止痛。 用法:水煎服。 禁忌:使用時大黃用量一般不超過附子。 ..詳細
溫脾湯
【成份】 甘草 6 克。 【主治】 脾陽不足。冷積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溫,脈沉弦。(陽虛 大黃 15 克,當歸 9 克,干姜 9 克,附子 6 克,人參 6 克,芒硝 6 克,
寒積證。腹痛便秘,臍下絞結,繞臍不止,手足不溫,苔白不渴,脈沉弦而遲。)(本 方常用于急性單純性腸梗阻或不全梗阻等屬中陽虛寒,冷積內阻者。) . 【正文】 正文】
功用:瀉熱逐水。 用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內芒硝,煮一二沸,內 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現代用法:水煎,溶芒硝,沖甘遂末服)。 禁忌:凡平素虛弱,或病后不任攻伐者,禁用本方。因本方為瀉熱逐水峻劑, 既要防止利下過度,傷及正氣,又要及時攻下,以防留邪為患。能否繼續攻下,應 視藥后快利與否而定。 ..詳細
三物備急丸
【成份】 【主治】 緊或遲者。 【正文】 正文】 功用:攻逐(zhu)冷(leng)積 古籍(ji)論:本證(zheng)(zheng)(zheng)由于食寒(han)飲冷(leng),阻滯中焦(jiao),以致(zhi)氣機痞塞,升降失(shi)常(chang)。故(gu)用巴豆(dou)(dou) 峻下(xia)寒(han)結(jie),,以通其閉,干姜(jiang)溫中散(san)寒(han),以顧脾(pi)陽。若(ruo)食成積,非(fei)用大(da)(da)黃(huang)之(zhi)蕩滌, 否則不能消其食,故(gu)用大(da)(da)黃(huang),攻積導滯,以推陳致(zhi)新(xin),并能監(jian)制巴豆(dou)(dou)辛熱之(zhi)毒(du)。 點評:本方證(zheng)(zheng)(zheng)是由于食寒(han)飲冷(leng)所致(zhi),是陰盛寒(han)結(jie)之(zhi)證(zheng)(zheng)(zheng),故(gu)以攻下(xia)為(wei)主,輔以溫 中。 大(da)(da)黃(huang) 30 克,巴豆(dou)(dou)(炒研如脂或用霜)30 克,干姜(jiang) 30 克。 食停腸(chang)胃,卒然心腹脹痛(tong),痛(tong)如錐刺,四肢厥逆,苔白(bai)而潤,脈(mo)象(xiang)沉
自然流產連續3次(ci)以上(shang),稱為習(xi)慣(guan)性流產。每次(ci)流產往往都發生在接近于(yu)上(shang)次(ci)墮胎的月份。
祖國(guo)醫學稱習慣性流產為(wei)“滑胎”。由(you)于先天(tian)不(bu)足,復(fu)損(sun)于腎氣(qi),以致不(bu)能蔭胎系(xi)胎;或脾虛中氣(qi)虧(kui)損(sun),化源匱乏以致不(bu)能攝養(yang)胎元(yuan);或素(su)體陰(yin)虛,因妊(ren)益虛,內熱傷胎以致屢(lv)孕屢(lv)墮。
【方一】滋腎(shen)育胎(tai)丸
【出處】廣東省廣州中醫學院羅元愷
【組成(cheng)】菟絲子240克,川斷(duan)、巴(ba)戟天、杜仲、白術、鹿角霜、枸杞子各(ge)90克,熟地黃(huang)150克,阿膠、黨(dang)參(can)各(ge)120克,去(qu)核(he)大棗50克,砂(sha)仁(ren)15克。
【功用】補腎益脾,養血固沖。
【主治】主治習(xi)慣性流產(chan)。
【方(fang)解】方(fang)中(zhong)滋補(bu)(bu)腎(shen)陰腎(shen)陽為主,佐以(yi)補(bu)(bu)氣(qi)健(jian)脾(pi)(pi)養(yang)血(xue)。其中(zhong)菟絲(si)子為主藥,性味辛甘平,入(ru)肝腎(shen)二經(jing),《名醫別(bie)錄》謂“治男女(nv)虛冷(leng),添(tian)精益髓,去腰疼膝冷(leng),能補(bu)(bu)腎(shen)益精固胎”。黨參健(jian)脾(pi)(pi)補(bu)(bu)氣(qi);鹿(lu)角(jiao)霜補(bu)(bu)元陽,生(sheng)精髓;配以(yi)巴戟天、杜仲、川斷補(bu)(bu)腎(shen)固沖;枸(gou)杞、熟地黃(huang)、阿膠(jiao)養(yang)肝滋血(xue);白術、大棗補(bu)(bu)氣(qi)健(jian)脾(pi)(pi);砂仁(ren)理氣(qi)調中(zhong)。全方(fang)腎(shen)、肝、脾(pi)(pi)、氣(qi)血(xue)同治,以(yi)益沖任之本。
【藥理】現(xian)(xian)代藥理研(yan)究發(fa)現(xian)(xian)菟(tu)絲子(zi)水煎(jian)劑能(neng)明顯增強黑腹(fu)果蠅交(jiao)配(pei)次數(shu)。枸杞(qi)具(ju)有(you)(you)(you)免疫促進作(zuo)用(yong)(yong),對造(zao)血功(gong)能(neng)有(you)(you)(you)促進作(zuo)用(yong)(yong)。菟(tu)絲子(zi)、川斷(duan)有(you)(you)(you)抗(kang)維(wei)生素E缺乏癥的作(zuo)用(yong)(yong),而有(you)(you)(you)利(li)于孕卵的發(fa)育。
【用法】除熟地(di)黃(huang)、阿膠、杞(qi)子(zi)、大(da)棗肉外,各藥共研(yan)細末,另將(jiang)(jiang)熟地(di)黃(huang)、杞(qi)子(zi)反復熬煎,去渣以液溶化(hua)阿膠使之成(cheng)稀糊狀,另將(jiang)(jiang)大(da)棗肉搗(dao)爛,將(jiang)(jiang)藥末與藥液及棗肉調勻,并加適量煮(zhu)煉(lian)過的蜜糖,制(zhi)成(cheng)小(xiao)丸(wan),每日服3次,每次6克。
【按語】本方(fang)(fang)為羅(luo)元愷教授(shou)驗方(fang)(fang),由廣(guang)州中醫學院張玉(yu)珍醫師(shi)整(zheng)理發(fa)表。本方(fang)(fang)曾通過動物實(shi)驗證(zheng)實(shi)能改善卵(luan)(luan)巢(chao)(chao)子(zi)宮的血(xue)流,從(cong)而(er)促(cu)進卵(luan)(luan)巢(chao)(chao)子(zi)宮的生長發(fa)育,促(cu)使卵(luan)(luan)巢(chao)(chao)黃體的發(fa)育,并使子(zi)宮內(nei)膜腺體分泌過多。
【方二】逐瘀湯
【出處】吉林省乾安縣中醫院趙(zhao)選卿
【組成】小(xiao)茴香(xiang)、川(chuan)芎、官桂、蒲黃、靈脂各(ge)10克,炮姜、沒藥各(ge)7.5克,玄胡(hu)、赤芍各(ge)15克,當歸(gui)25克。
【功用】活血(xue)化瘀,溫胞安胎。
【主治(zhi)】主治(zhi)習慣(guan)性流產。
【方解】本方化(hua)瘀(yu)溫(wen)胞(bao)(bao),安(an)胎(tai)止(zhi)(zhi)(zhi)(zhi)痛(tong)因血(xue)瘀(yu)而(er)致(zhi)滑胎(tai)者多因寒邪客入胞(bao)(bao)宮(gong),致(zhi)使(shi)沖任氣血(xue)失(shi)調。瘀(yu)阻胞(bao)(bao)絡,血(xue)溢脈(mo)外(wai),則胎(tai)動不(bu)(bu)安(an),瘀(yu)滯不(bu)(bu)行(xing)(xing)則新血(xue)難生(sheng),胎(tai)失(shi)所養所致(zhi)。小茴香、炮姜、官(guan)桂散寒止(zhi)(zhi)(zhi)(zhi)痛(tong),當歸、川芎、赤芍、沒藥活血(xue)逐瘀(yu),蒲黃、靈脂止(zhi)(zhi)(zhi)(zhi)血(xue)化(hua)瘀(yu)止(zhi)(zhi)(zhi)(zhi)痛(tong),玄胡行(xing)(xing)氣止(zhi)(zhi)(zhi)(zhi)痛(tong)。
【藥(yao)理】現(xian)代藥(yao)理研(yan)究發現(xian)小(xiao)茴香有(you)鎮(zhen)痛(tong)及(ji)乙烯(xi)雌(ci)酚(fen)樣作(zuo)用。炮姜能顯著縮短出血和(he)凝血時間。蒲黃(huang)對離體子宮(gong)(gong)有(you)興(xing)奮性(xing)作(zuo)用和(he)抗(kang)炎、鎮(zhen)痛(tong)作(zuo)用。沒(mei)藥(yao)對離體子宮(gong)(gong)先呈短暫(zan)的興(xing)奮,后呈抑制現(xian)象。五靈(ling)脂可(ke)增強正常機體免疫功(gong)能,改善(shan)試驗(yan)性(xing)微循環(huan)。
【用法】水煎服。
【按(an)語】本方由乾安(an)縣中醫院趙廷樓整理(li)發表。原方基于清代王清任少腹逐瘀(yu)湯,治療對象一般(ban)應體壯氣盛(sheng),必(bi)有(you)瘀(yu)血可查,如舌質瘀(yu)黯或(huo)有(you)瘀(yu)斑(ban),面色晦(hui)暗,脈細滑或(huo)弦滑,有(you)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炎、子宮肌瘤(liu)等(deng)病(bing)史。
【方三】固胎飲
【出(chu)處】上海市國(guo)際和平婦幼(you)保健(jian)院沈修
【組成(cheng)】熟(shu)地(di)黃(huang)、川斷、菟絲子(zi)、淮(huai)山藥各12克,甘(gan)草4.5克,炒(chao)當歸(gui)、炒(chao)白芍、桑(sang)寄生(sheng)、黨(dang)參、黃(huang)芩(qin)、白術各9克,五味子(zi)3克,南瓜蒂4只。
【功用】補腎益氣,清(qing)熱安胎(tai)。
【主治】主治習慣性流(liu)產。
【方解】本方以(yi)地黃(huang)(huang)(huang)、白芍、當歸養(yang)血(xue)和榮,以(yi)黨參益(yi)氣補(bu)虛(xu),蓋(gai)使(shi)胎孕以(yi)賴母(mu)體(ti)之(zhi)氣以(yi)系之(zhi),母(mu)體(ti)之(zhi)血(xue)以(yi)濡之(zhi)。胎之(zhi)舉攝(she)安固,需賴腎之(zhi)作(zuo)強(qiang),故方中用熟地黃(huang)(huang)(huang)佐以(yi)淮山藥、菟絲(si)子(zi)、川斷、桑寄生(sheng)以(yi)補(bu)攝(she)腎臟而固其根本,更配五味子(zi)之(zhi)酸(suan),斂下(xia)焦肝(gan)腎。然胎屬熱,肝(gan)旺之(zhi)質,胎火易盛,改用苦寒之(zhi)黃(huang)(huang)(huang)芩清泄肝(gan)火胎熱,又(you)(you)可兼(jian)補(bu)藥性溫(wen)之(zhi)偏。白術補(bu)益(yi)脾胃(wei),合黃(huang)(huang)(huang)芩為安胎圣藥;甘草和諸藥又(you)(you)能緩(huan)胎毒;南瓜蒂則(ze)為引者而設。
【藥(yao)理】現代藥(yao)理研究發現五味子(zi)能增加細(xi)胞免疫功能,增強機(ji)體對非特(te)異(yi)性刺激的(de)防御能力。
【用法】水煎服。
【按語】沈氏(shi)認(ren)為服藥同時(shi),只要孕婦注意休(xiu)息,保胎是可以成功的。
【方四】培育湯
【出(chu)處】北(bei)京(jing)市婦(fu)產科醫院趙松泉
【組成】桑寄生(sheng)、菟絲子、芡實各12克(ke),川斷、炒杜(du)仲、太子參、山萸肉、石蓮肉、大熟(shu)地黃、苧麻(ma)根、椿根皮各10克(ke),升麻(ma)9克(ke),山藥(yao)15克(ke)。
【功用】補(bu)氣養營,固(gu)腎(shen)安(an)胎。
【主治(zhi)】主治(zhi)習慣性(xing)流(liu)產。
【方(fang)(fang)解】本(ben)方(fang)(fang)抓(zhua)住腎(shen)虛、氣血虧損的病理特征(zheng),重用固腎(shen)健脾,補(bu)氣養血藥物(wu)治(zhi)其本(ben)。因為妊娠多胎熱,加椿根(gen)皮、苧(zhu)麻根(gen)加強涼血止血之效治(zhi)其標,使之補(bu)虛而(er)不(bu)助胎熱,清熱而(er)不(bu)損胎氣。
【藥理(li)】現代藥理(li)研(yan)究發現升(sheng)麻可(ke)抑制(zhi)妊娠(shen)子宮痙攣的(de)作用。地黃(huang)具有(you)(you)對抗地塞米(mi)松對垂體-腎(shen)上腺皮(pi)質(zhi)系統的(de)抑制(zhi)作用,并能(neng)促進腎(shen)上腺皮(pi)質(zhi)激(ji)素(su)的(de)合成。山藥對小鼠(shu)細胞免疫功能(neng)和體液免疫有(you)(you)較強的(de)促進作用,還有(you)(you)抗氧化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語(yu)】另據(ju)資料(liao)反映,中(zhong)醫滋(zi)腎(shen)健(jian)脾法保胎,不但能使(shi)陰道出(chu)血停止,改善腹痛(tong)、腰酸等癥狀,并且尚(shang)有維持妊娠(shen)黃體(ti),改善滋(zi)養(yang)細胞功能,促(cu)使(shi)孕卵發育等作用。
【方五】鹿巴仙湯
【出處】浙(zhe)江省永(yong)康(kang)縣(xian)中醫院胡章如
【組成】鹿(lu)角片、巴戟天、仙靈(ling)脾、萸肉、杜(du)仲各10克,黨(dang)參(can)、熟地黃各12克,炙黃芪(qi)、淮山藥各15克。
【功用】補腎益氣,助陽(yang)安胎。
【主治(zhi)】主治(zhi)習慣性流(liu)產(chan)。
【方解(jie)】方中(zhong)鹿角片為(wei)血肉有情之(zhi)品(pin),入(ru)肝腎二(er)經,入(ru)肝以養血,入(ru)腎以補(bu)精,配巴戟天、仙靈(ling)脾(pi)、杜仲(zhong)溫腎益(yi)精,更輔以萸(yu)肉、熟地黃(huang)滋(zi)腎育陰。補(bu)腎陽能振興腎氣(qi),補(bu)腎陰能填精益(yi)元。腎氣(qi)充(chong)腎精足,則胎元得復,胞有所系,再配黨參、黃(huang)芪,淮(huai)山藥健脾(pi)益(yi)氣(qi),既增添補(bu)血之(zhi)效,又(you)加強補(bu)腎功能。
【藥理(li)】現代(dai)藥理(li)研(yan)究發現巴戟天能(neng)顯(xian)著(zhu)增(zeng)加小鼠(shu)體重,延長(chang)小鼠(shu)游泳時間,乙醇提取物及(ji)水煎劑有明顯(xian)的促腎(shen)上腺(xian)皮(pi)質激素樣(yang)作用。
【用法】水(shui)煎服(fu)。流產后未見(jian)成孕(yun)或孕(yun)后未見(jian)陰道出血(xue)者均服(fu)此方。每月服(fu)15劑,服(fu)至(zhi)前幾次流產的月份而(er)后遞減(jian)。
【按語(yu)】從(cong)孕前開始服藥,這是治療習慣(guan)性流產的一個重要措施,也是確保療效(xiao)的一大關鍵。
【方六】補腎(shen)固沖丸
【出處】《中(zhong)醫學新編》
【組成】菟絲(si)子(zi)、續斷、巴戟天、杜仲、當歸各10克(ke)(ke)(ke),黨參、熟(shu)地黃、白術、砂(sha)仁各12克(ke)(ke)(ke),鹿角(jiao)霜、枸杞子(zi)各15克(ke)(ke)(ke),阿膠(jiao)、大棗9克(ke)(ke)(ke)。
【功(gong)用】補腎(shen)健脾,調理沖任(ren)。
【主治(zhi)】主治(zhi)習慣性流產。
【方(fang)解】菟絲(si)子(zi)補肝腎益(yi)精血(xue)(xue),固(gu)(gu)沖(chong)任(ren);當歸、熟地黃、枸杞子(zi)、阿膠(jiao)、續斷、巴戟天、杜仲益(yi)腎補腎養血(xue)(xue)填精,加鹿角霜血(xue)(xue)肉有情之(zhi)品以增強養血(xue)(xue)填精之(zhi)功;黨參、白術、大棗健(jian)脾益(yi)氣,以助(zhu)后(hou)天氣血(xue)(xue)生化之(zhi)源;砂仁寬中(zhong)理(li)氣,以防補中(zhong)過滯。全方(fang)既(ji)著(zhu)重于(yu)補腎益(yi)氣,又(you)配伍健(jian)脾益(yi)氣之(zhi)藥,從而達(da)到后(hou)天補先天的(de)目的(de),使腎氣旺盛,沖(chong)任(ren)得固(gu)(gu),則(ze)胎可(ke)安。
【藥理】現(xian)代藥理研(yan)究發(fa)現(xian)當歸(gui)水浸液(ye)喂(wei)養老鼠,能(neng)顯著促(cu)進(jin)血紅(hong)蛋白芨紅(hong)細胞的(de)生(sheng)成(cheng)。續斷有抗(kang)維生(sheng)素E缺乏癥的(de)作用,可促(cu)進(jin)去卵巢小鼠子宮的(de)生(sheng)長發(fa)育。地黃具有對(dui)抗(kang)地塞米松對(dui)垂(chui)體-腎上(shang)腺(xian)皮(pi)質(zhi)系統(tong)的(de)抑制作用,并能(neng)促(cu)進(jin)腎上(shang)腺(xian)皮(pi)質(zhi)激素的(de)合成(cheng)。
【用法】水煎服。
【按語】阿(a)膠需烊(yang)服。
【方七】腎氣丸(《金匱要(yao)略》)去澤瀉,加菟絲(si)子、杜仲、白術
【出處】《中醫(yi)婦科學》(七版)
【組成】牡丹皮、澤瀉(xie)、茯苓各10克(ke),干(gan)地黃、山藥(yao)、山茱(zhu)萸各12克(ke),附子、桂枝各9克(ke)。
【功用】溫補(bu)腎陽,固沖安胎。
【主(zhu)治】主(zhu)治習慣性(xing)流(liu)產(chan)。
【方(fang)解(jie)】干地黃(huang)滋陰補腎(shen);山茱萸、山藥(yao)補肝(gan)脾益精血;附子(zi)、桂枝助(zhu)命門以溫陽(yang)化(hua)氣;白(bai)術、茯苓健脾滲濕(shi)安胎(tai)(tai);牡丹皮清肝(gan)泄(xie)火;菟絲子(zi)、杜仲補腎(shen)安胎(tai)(tai)。全(quan)方(fang)合(he)用具有溫腎(shen)助(zhu)陽(yang),固(gu)沖安胎(tai)(tai)之功。
【藥理(li)】現代藥理(li)研究發現地黃具(ju)有對抗地塞米松對垂體-腎上腺(xian)皮質系統的抑制作用(yong),并能促進腎上腺(xian)皮質激素的合成。山(shan)藥對小(xiao)鼠細胞免疫功(gong)能和體液免疫有較(jiao)強的促進作用(yong),還有抗氧(yang)化(hua)作用(yong)。
【用法】水煎服。
【按語(yu)】劑量為編(bian)者自擬。
【方八】育陰湯
【出處】《百(bai)靈婦(fu)科(ke)》
【組(zu)成】海螵蛸、龜(gui)甲、牡蠣各(ge)(ge)10克(ke)(ke),熟地黃、山藥、山茱(zhu)萸、桑寄(ji)生、續斷(duan)、白芍、杜仲各(ge)(ge)12克(ke)(ke),阿膠9克(ke)(ke)。
【功用】補腎填精,固(gu)沖安胎。
【主治(zhi)】主治(zhi)習慣性流產。
【方解】續斷(duan)、桑寄生(sheng)(sheng)、杜(du)仲、山萸肉(rou)補肝(gan)腎(shen)(shen),益(yi)精血(xue),安(an)胎(tai);海螵蛸、龜(gui)甲、牡蠣育(yu)腎(shen)(shen)陰,固沖任;熟地黃、白芍、阿膠(jiao)滋陰養血(xue);山藥補脾益(yi)腎(shen)(shen)以助后天氣血(xue)生(sheng)(sheng)化之源(yuan)。全(quan)方配伍(wu),共奏滋陰補腎(shen)(shen),養血(xue)安(an)胎(tai)之效。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地黃具有(you)(you)對(dui)抗地塞米松對(dui)垂體(ti)-腎(shen)上(shang)腺(xian)皮(pi)質(zhi)系統的(de)抑制作用(yong),并能促進腎(shen)上(shang)腺(xian)皮(pi)質(zhi)激素(su)的(de)合成。山藥對(dui)小(xiao)鼠細胞免(mian)疫功能和體(ti)液免(mian)疫有(you)(you)較(jiao)強的(de)促進作用(yong),還有(you)(you)抗氧化作用(yong)。續斷有(you)(you)抗維生素(su)E缺乏癥的(de)作用(yong),可促進去卵巢小(xiao)鼠子宮的(de)生長發育。
【用法】水煎服。
【方九】泰山磐石(shi)散
【出處】《景岳全書(shu)》
【組成】人參、黃芪、續斷各15克(ke)(ke),當(dang)歸、川芎、白芍(shao)、熟(shu)地黃、白術、黃芩(qin)、砂仁各12克(ke)(ke),炙(zhi)甘草、糯米各9克(ke)(ke)。
【功(gong)用】益氣養血,固(gu)沖安胎。
【主治(zhi)】主治(zhi)習慣性(xing)流產(chan)。
【方(fang)解】人參、黃(huang)芪、白術、炙甘草健脾益(yi)氣以(yi)固胎(tai)(tai)元(yuan);當(dang)歸、熟地黃(huang)、白芍、川芎補(bu)血養血以(yi)養胎(tai)(tai)元(yuan);續斷補(bu)腎安(an)胎(tai)(tai);砂仁、糯米調養脾胃以(yi)助后天氣血化生;黃(huang)芩又為安(an)胎(tai)(tai)之要藥。全(quan)方(fang)配伍具有氣血雙(shuang)補(bu),益(yi)腎固沖安(an)胎(tai)(tai)之功。
【藥理(li)】現代藥理(li)研究發現地黃具(ju)有(you)對(dui)抗地塞米松(song)對(dui)垂(chui)體-腎(shen)(shen)上腺皮質(zhi)系(xi)統的抑制作(zuo)用(yong),并能(neng)促(cu)進(jin)腎(shen)(shen)上腺皮質(zhi)激素(su)的合(he)成(cheng)(cheng)。人參能(neng)增強(qiang)性腺機能(neng),有(you)促(cu)性腺激素(su)樣作(zuo)用(yong)。白術有(you)強(qiang)壯作(zuo)用(yong),能(neng)明顯(xian)促(cu)進(jin)小腸蛋白質(zhi)的合(he)成(cheng)(cheng),能(neng)促(cu)進(jin)細胞免疫功能(neng)。
【用法】水煎服。
【方十】韓百靈方
【出(chu)處】《韓百(bai)靈經驗集》
【組成(cheng)】熟地黃、山藥(yao)、五味子(zi)、菟(tu)絲子(zi)各15克,巴戟天、破故紙、杜仲(zhong)、赤石(shi)脂、川斷、桑寄生各12克。
【功用(yong)】益腎扶陽固沖(chong)任。
【主(zhu)治】主(zhu)治習慣性(xing)流產。
【方解】山藥補(bu)脾(pi)益(yi)腎以助后天氣(qi)血(xue)生化之源(yuan),菟(tu)絲子補(bu)肝腎益(yi)精血(xue),固沖任(ren);五味子補(bu)腎寧心(xin),破故紙補(bu)腎壯(zhuang)陽固精,赤(chi)石脂收(shou)斂止血(xue)。熟(shu)地黃、巴(ba)戟(ji)天、杜仲、桑寄(ji)生、川斷(duan)益(yi)腎補(bu)腎養血(xue)填精。
【藥理】現代(dai)藥理研究發現赤石(shi)脂能制止(zhi)胃腸(chang)道出(chu)血,顯著縮短家(jia)兔血漿再鈣(gai)化時間。破故紙酚有雌(ci)激素(su)樣作用,能增強陰(yin)道角(jiao)化,增加(jia)子宮(gong)重量。巴(ba)戟天(tian)能顯著增加(jia)小鼠體重,延長小鼠游泳時間,乙醇提取物(wu)及(ji)水煎劑有明顯的促(cu)腎(shen)上腺皮質激素(su)樣作用。
【用法】水煎服。
【方(fang)十一】參芪膠艾湯(tang)
【出處】《韓百靈經(jing)驗集》
【組成】炒黨參、菟絲(si)子、桑寄生、懷山藥(yao)各(ge)15克,清炙(zhi)黃芪(qi)24克,阿膠12克,艾葉炭1.2克。
【功用】益腎(shen)扶陽固沖任。
【主治(zhi)(zhi)】主治(zhi)(zhi)習慣性流產。
【方解】黃芪倍量于黨參,大補(bu)元氣;阿膠、芍藥養(yang)血(xue)滋陰,加少量艾葉(xie)炭,以助陽止血(xue),固(gu)攝胎(tai)元;桑(sang)寄生、山藥、菟絲子旨(zhi)在固(gu)腎(shen)安(an)胎(tai)。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fa)現山藥對小鼠細胞免(mian)疫功能(neng)、體液免(mian)疫有(you)較強的(de)促進(jin)作(zuo)用,還有(you)抗氧化作(zuo)用。菟絲子水煎(jian)劑能(neng)明顯增強黑腹果蠅交配次數。艾葉能(neng)明顯縮(suo)短(duan)出(chu)血(xue)和凝(ning)血(xue)時間,對子宮平滑肌有(you)興奮作(zuo)用。
【用法】水煎服。
【按語】阿膠需烊化。
【方十(shi)二】加味三青飲
【出處】裘笑梅(mei)經(jing)驗方
【組成】冬桑(sang)葉、熟地黃各30克(ke),青竹茹12克(ke),絲(si)瓜絡炭、當歸身6克(ke),山藥、杜仲、白芍各15克(ke),菟絲(si)子(zi)9克(ke)。
【功用】養(yang)陰清熱安胎。
【主(zhu)治(zhi)】主(zhu)治(zhi)習慣性流產(chan)。
【方解】冬(dong)桑葉、青竹茹甘(gan)寒(han)清熱;山藥(yao)補脾益腎以(yi)助后天氣血生化之源;當歸、熟地黃(huang)、白芍補血養(yang)血以(yi)養(yang)胎(tai)元;絲(si)瓜絡炭活血止血;杜仲(zhong)、菟絲(si)子補肝腎益精(jing)血。
【藥(yao)(yao)理(li)】現(xian)代(dai)藥(yao)(yao)理(li)研究(jiu)發(fa)現(xian)絲(si)瓜絡水煎(jian)劑有明顯的鎮(zhen)痛、鎮(zhen)靜和抗(kang)炎作用(yong)。山藥(yao)(yao)對小鼠細胞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有較強的促進作用(yong),還有抗(kang)氧化作用(yong)。菟絲(si)子(zi)水煎(jian)劑能明顯增強黑(hei)腹果(guo)蠅交配(pei)次(ci)數。
【用法】水煎服。
中醫(yi)中藥對(dui)治療(liao)習慣性(xing)流(liu)產(chan)及先兆流(liu)產(chan)有著(zhu)極為(wei)豐(feng)富的(de)臨床經(jing)驗,常用的(de)安胎方劑有下列幾種:
八珍湯
方由(you)人參?白術(shu)?茯苓?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甘草?生姜?大棗組成,具有平補氣(qi)(qi)血功效,用于治療氣(qi)(qi)血兩虛所致的胎(tai)漏?胎(tai)動不安?
泰山磐石散
功能(neng)補氣(qi)健脾?養血安胎(tai),由八(ba)珍湯去茯苓加(jia)黃芪(qi)?續斷?黃苓?砂仁?糯(nuo)米等藥組成,主治(zhi)氣(qi)血兩虛,倦(juan)怠少食,治(zhi)療先兆流產(chan),也可用(yong)于習慣性流產(chan)?
保產無憂湯
由當歸(gui)?川(chuan)芎?荊(jing)芥?炒艾葉(xie)?炙(zhi)厚樸?積(ji)殼(ke)?羌活?生黃芪?生姜?川(chuan)貝?菟(tu)絲子等藥組成(cheng),本方具有調理氣血?固腎安(an)胎(tai)?升舉胎(tai)元之(zhi)功效?
膠艾四物湯
由(you)川(chuan)芎?當歸?甘(gan)草(cao)?艾葉?生地黃?白芍?阿(a)膠等藥組(zu)成?功能補血調經,安胎(tai)止(zhi)崩?
固沖丸
由白術(shu)?黃芪(qi)?煅龍骨(gu)(gu)?煅牡蠣(li)?山茱萸?白芍?烏賊骨(gu)(gu)?棕(zong)櫚炭?五倍(bei)子等(deng)藥(yao)組成,功(gong)能益氣健脾?固沖攝血,治胎(tai)漏?胎(tai)動不安?
加味壽胎丸
壽胎丸由(you)桑寄(ji)生?阿膠?續斷(duan)?菟絲子組成(cheng),再加(jia)黨參?白術(shu),具(ju)有固腎安(an)胎之功效,治胎動(dong)不安(an),預(yu)防流(liu)產(chan)?
膠苗胎元飲
胎(tai)元飲由(you)人參?當歸?杜仲?白(bai)芍?熟地黃(huang)?白(bai)術?陳皮?炙(zhi)甘草(cao)組成,再加黃(huang)芪?阿膠,具有補(bu)氣益血?固腎安(an)胎(tai)之功效,治婦女氣血虛(xu)弱所致胎(tai)動(dong)不安(an)?胎(tai)漏等?
加味圣愈湯
本(ben)方由黨(dang)參?黃芪?當歸?熟(shu)地黃?白(bai)芍?川(chuan)芎?菟絲子?桑寄(ji)生?續斷(duan)等(deng)藥組成?具(ju)有益(yi)氣養血?固腎安(an)胎之功效(xiao),治婦人因外傷引起的胎漏?胎動不安(an)?
萱根保陰煎
由生地黃(huang)(huang)?熟地黃(huang)(huang)?黃(huang)(huang)苓?黃(huang)(huang)柏?白芍?續斷?甘草?山藥?黃(huang)(huang)麻根(gen)等藥組成,具(ju)有(you)滋陰清熱(re),養血安胎(tai)功效(xiao),治血熱(re)胎(tai)漏?胎(tai)動不(bu)安等?
保胎資生丸
由人參(can)?白(bai)術?茯苓?山藥?薏苡(yi)仁?扁(bian)豆(dou)?蓮子肉(rou)?芡(qian)實?陳皮(pi)?山楂?甘草?藿香?桔梗?黃連(lian)?白(bai)豆(dou)蔻?澤瀉(xie)?麥芽(ya)等藥組成,具有補氣(qi)健脾(pi)?固腎安胎的功效(xiao),可預防習(xi)慣(guan)性流產(chan)?
1. 本命名原則中的“藥品”一詞包括中藥、化學藥品、生物藥品、放射性藥品以及診斷藥品等。
2. 按本命名原則制訂的藥品名稱為中國藥品通用名稱( China Approved Drug Names, 簡稱: CADN )。 CADN 由藥典委員會負責組織制定并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備案。
3. 藥品名稱應科學、明確、簡短;詞干己確定的譯名應盡量采用,使同類藥品能體現系統性。
4. 藥品的命名應避免采用可能給患者以暗示的有關藥理學、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或治療學的藥品名稱,并不得用代號命名。中藥和生物藥品中無 INN 命名的酌情處理。
5. 藥品的英文名應盡量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編訂的國際非專利藥名( 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1 Substances ,簡稱 INN ); INN 沒有的,可采用其他合適的英文名稱。
6. 對于沿用已久的藥名,如必須改動,可列出其曾用名作為過渡。
7. 藥名后附注的類別,是根據主要藥理作用或藥物的作用機理或學科劃分的,或者直接從 INN 劃分的類別翻譯的,僅供參考。
8. 藥品通用名不采用藥品的商品名(包括外文名和中文名)。藥品的通用名(包括 INN )及其專用詞干的英文及中文譯名也均不得做為商品名或用以組成商品名,用于商標注冊。
(二)中藥 通用名稱 命名細則
1. 中藥材命名
中藥材系指用于中藥飲片、中藥提取物、中成藥原料的植物、動物和礦物藥。中藥材名稱應包括中文名 ( 附漢語拼音 ) 和拉丁名。
⑴ 中藥材的中文名
① 一般應以全國多數地區習用的名稱命名;如各地習用名稱不一致或難以定出比較合適的名稱時,可選用植物名命名。
② 增加藥用部位的中藥材中文名應明確藥用部位。如:白茅根
③ 中藥材的人工方法制成品,其中文名稱應與天然品的中文名稱有所區別。如:人工麝香、培植牛黃。
⑵ 中藥材的拉丁名
① 除少數中藥材可不標明藥用部位外,需要標明藥用部位的,其拉丁名先寫藥名,用第一格,后寫藥用部位用第二格,如有形容詞,則列于最后。 * 如:遠志 RADIX POLYGALAE ;苦杏仁 SEMEN ARMENIACAE AMARUM ;淡豆豉 SEMEN SOJAE PREPARATUM 。
② 一種中藥材包括兩個不同藥用部位時,把主要的或多數地區習用的藥用部位列在前面,用“ ET ”相聯接。如:大黃 RADIX ET RHIZOMA RHEI
③ 一種中藥材的來源為不同科、屬的兩種植 ( 動 ) 物或同一植 ( 動 ) 物的不同藥用部位,須列為并列的兩個拉丁名。如:大薊 HERBA CIRSII JAPONICI 和 RADIX CIRSII JAPONICI 。
④ 中藥材的拉丁名一般采用屬名或屬種名命名。
⑤ 以屬名命名:在同屬中只有一個品種作藥用。或這個屬有幾個品種來源,但作為一個中藥材使用的。如:白果 SEMEN GINKGO (一屬只一個植物種作藥材用),麻黃 HERBA EPHEDRAE (一屬有幾個植物種作同一藥材用)。有些中藥材的植 ( 動 ) 物來源雖然同屬中有幾個植物品種作不同的中藥材使用,但習慣已采用屬名作拉丁名的,一般不改動。應將來源為同屬其他植物品種的中藥材,加上種名,使之區分。如:細辛 HERBA ASARI ,杜衡 HERBA ASARI FORBESII ,黃精 RHIZOMA POLYGONATI ,玉竹 RHIZOMA POLYGONATI ODORATI 。
⑥ 以屬種名命名:同屬中有幾個品種來源,分別作為不同中藥材使用的,按此法命名如:當歸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獨活 RADIX ANGELICAE PUBESCENTIS ,白芷 RADIX ANGELICAE DAHURIOAE 。。
⑦ 以種名命名:為習慣用法,應少用。如:石榴子 SEMEN GRANATI ,柿蒂 CALYX KAKI ,
紅豆蔻 FRUCTUS GALANGAE 。
⑧ 以有代表性的屬種名命名:同屬幾個品種來源同作一個中藥材使用,但又不能用屬名作中藥材的拉丁名時,則以有代表性的一個屬種名命名。如:辣蓼,有水辣蓼 Polygonum hydropiperl 與旱辣蓼 P.fiaccidum Meisn 兩種;而蓼屬的藥材還有何首烏,水炭母等,不能以屬名作辣蓼的藥材拉丁名,故以使用面較廣的水辣蓼的學名為代表,定為 HEBRA POLYGONI HYDROPIPERIS 。
⑨ 國際上已有通常用的名稱作拉丁名的中藥材,且品種來源與國外相同的,可直接采用。如:全蝎 SCORPIO 不用 BUTHUS 。芥子 SEMEN SINAPIS 不用 SEMEN BRASSICAE ;但阿魏在國際上用 Asafoetida ,而我國產的品種來源不同,所以改用 RESINA FERULAE 。
2. 中藥飲片命名
中藥飲片系指中藥材經過凈制、切制或炮制后的加工品,其名稱應與中藥材名稱相對應。中藥飲片名稱包括中文名和拉丁名。
⑴ 中藥飲片的中文名
① 凈制、切制的生用飲片,按原中藥材命名;特殊管理的毒性藥材,在名稱前應加“生”字;鮮品飲片在名稱前應加上“鮮”字。如:鮮薄荷。如:生草烏、生天南星等。
② 以炒、蒸、煅等方法炮制的中藥飲片,在中藥材名前冠以炮制方法或后綴以炮制后的形態名。加輔料炮制的中藥飲片,應冠以輔料名。如:煨肉豆蔻、煅石膏(炮制方法);巴豆霜、地榆炭(炮制后的形態名)。如:酒白芍、清半夏(應冠以輔料名)。
⑵ 中藥飲片的拉丁名在其中藥材的拉丁名后加上 Preparata 。
3. 中藥提取物命名
中藥提取物系指凈藥材或炮制品經適宜的方法提取、純化制成的供中成藥生產的原料。
⑴ 中藥提取物的中文名
① 中藥提取物的名稱一般以中藥材名稱加提取物構成。
② 已提純至某一類成分的應以藥材名加成分類別命名,必要時可以加副名。
4. 中成藥命名
中成藥系指以中藥材、中藥飲片或中藥提取物及其他藥物 , 經適宜的方法制成的各類制劑。中成藥名稱包括中文名、單味制劑應有拉丁名。
⑴ 中成藥中文名
① 劑型應放在名稱之后。
② 不應采用人名、地名、企業名稱。如:同仁烏雞白鳳丸、云南紅藥等。
③ 不應采用固有特定含義名詞的諧音。如:名人名字的諧音等。
④ 不應采用夸大、自詡、不切實際的用語。如“寶”、“靈”、“精”、“強力”、 “速效”、等。如飛龍奪命丸、嫦娥加麗丸、防衰益壽丸、男寶膠囊、心舒寶片、軟脈靈口服液、治糜靈栓、感特靈膠囊、雛鳳精;強力感冒片、速效牛黃丸、中華跌打丸、中華肝靈膠囊、東方活血膏。 名稱中沒有明確劑型,如紫雪、一捻金、龜齡集、健延齡。名稱含有“御制”、“秘制”、“精制”等溢美之詞,如御制平安丸、秘制舒肝丸、精制銀翹解毒片。
⑤ 不應采用封建迷信色彩及不健康內容的用語。如媚靈丸、雪山金羅漢止痛涂膜劑。
⑥ 一般不采用“復方”二字命名。 如:復方丹參片等。
⑦ 一般字數不超過 8 個字。
⑵ 單味制劑一般應采用中藥材、中藥飲片或中藥提取物加劑型命名。
⑶ 復方制劑根據處方組成的不同情況可酌情采用下列方法命名。
① 由中藥材、中藥飲片及中藥提取物制成的復方制劑的命名。
② 可采用處方中的藥味數、中藥材名稱、藥性、功能等并加劑型命名。鼓勵在遵照命名原則條件下采用具有中醫文化內涵的名稱。 如:六味地黃(滋陰)丸。
③ 源自古方的品種,如不違反命名原則,可采用古方名稱。如:四逆湯(口服液)。
④ 某一類成分或單一成分的復方制劑的命名。應采用成分加劑型命名。 如 : 丹參口服液、蛹蟲草菌粉膠囊;云芝糖肽膠囊、西紅花多苷片等。單味制劑 ( 含提取物 ) 的命名,必要時可用藥材拉丁名或其縮寫命名,如康萊特注射液。
⑤ 采用處方主要藥材名稱的縮寫并結合劑型命名。如 香連丸由木香、黃連二味藥材組成;桂附地黃丸由肉桂、附子、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丹皮、澤瀉等八味藥組成;葛根芩連片由葛根、黃芩、黃連、甘草等四味藥材組成。
⑥ 注意藥材名稱的縮寫應選主要藥材,其縮寫不能組合成違反其它命名要求的含義。
⑦ 采用主要功能加劑型命名。如:補中益氣合劑、除痰止嗽丸、大補陰丸。
⑧ 采用主要藥材名和功能結合并加劑型命名。如牛黃清心丸、龍膽瀉肝丸、琥珀安神丸等。
⑨ 采用藥味數與主要藥材名或藥味數與功能并結合劑型命名。如 : 六味地黃
丸、十全大補丸等。
⑩ 由兩味藥材組方者,可采用方內藥物劑量比例加劑型命名。如 : 六一散,由滑石粉、甘草組成,藥材劑量比例為 6 : 1 ;九一散,由石膏(煅)、紅粉組成,藥材劑量比例為 9 : 1 。 采用象形比喻結合劑型命名。如 : 玉屏風散,本方治表虛自汗,形容固表作用象一扇屏風;泰山磐石散,本方為安胎劑,形容安胎作用固若泰山磐石。 采用主要藥材和藥引結合并加劑型命名。如川芎茶調散,以茶水調服。 必要時可加該藥臨床所用的科名,如小兒消食片、婦科千金片、傷科七味片。 必要時可在命名中加該藥的用法,如小兒敷臍止瀉散、含化上清片、外用紫金錠。
⑷ 中藥與其它藥物組成的復方制劑的命名。
① 應符合中藥復方制劑命名基本原則,兼顧其它藥物名稱。
(三)化學藥 通用名稱 命名細則
1. 原料藥命名
⑴ 中文通用名盡量與英文名相對應。可采取音譯、意譯或音、意合譯, - 般以音譯為主。
⑵ 無機化學藥品,如化學名常用且較簡單,應采用化學名;如化學名不常用,可采用通俗名,如:鹽酸、硼砂。酸式鹽以“氫”表示,如:碳酸氫鈉,不用“重”字;堿式鹽避免用“次( Sub- )”字,如:堿式硝酸鉍,不用“次硝酸鉍”。
⑶ 有機化學藥品,其化學名較短者,可采用化學名,如:苯甲酸;已習用的通俗名,如符合藥用情況,可盡量采用,如:糖精鈉、甘油等。化學名較冗長者,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下列方法命名。
① 音譯命名。音節少者,可全部音譯,如: Codeine 可待因;音節較多者,可采用簡縮命名,如: Amitriptyline 阿米替林。音譯要注意順口、易讀,用字通俗文雅,字音間不得混淆,重音要譯出。
② 意譯(包括化學命名和化學基團簡縮命名)或音、意結合命名。在音譯發生障礙,如音節過多等情況下,可采用此法命名,如: Chlorpromazine 氯丙嗪。
④ 與酸成鹽或酯類的藥品,統 - 采取酸名列前,鹽基(或堿基)列后,如: Streptomycin Sulfate 硫酸鏈霉素, Hydrocortisone Acetate 醋酸氫化可的松。
與有機酸成鹽的藥名,一般可略去“酸”字,如: Poldine Metisulfate 譯為甲硫泊爾定。
英文詞尾為“ ate ”的酯類藥,可直接命名為“××”酯,如: Fedrilate 非屈酯。與縮合基加合成酯類的藥亦可將××酯列后,如 Cefcanel Da1oxate 頭孢卡奈達酯。
⑤ 季銨鹽類藥品,一般將氯、溴置于銨前,如: Benzalkonium Bromide 苯扎溴銨。除沿用已久者外,盡量不用氯化×××,溴化×××命名。
與有機酸組成的季銨類藥名,酸名列于前,一般亦略去“酸”字,如 Amezinium Metilsulfate 譯為甲硫阿鎂銨。
⑷ 對于光學異構體的命名,左旋或右旋,以左或右冠于通用名前,英文冠以 Levo 或 Dex 。天然氨基酸或糖類不標出 L 構型或 D 構型。合成的 D 構型或消旋的氨基酸要標出;合成的 L 構型或消旋的糖類同樣處理。
⑸ 對于特指的消旋體的命名,以消旋冠于通用名前,英文冠以 Race- 。
⑹ 對于幾何異構體的命名,順式或反式,以順或反冠于通用名前,英文冠以 Cis 或 Trans 。
⑺ 生化藥的英文名一般仍以 INN 為準;如 INN 未列入的,可參照中國生化協會名詞審定委員會列出的生化名詞外,尚需結合藥學的特點或常規使用名稱擬定。如: Urokinase 尿激酶; Trypsin 胰蛋白酶; Adenosine Triphosphaie 譯為三磷腺苷,不譯為腺苷三磷酸。
生長素類藥根據其來源和藥學特點等,采用音、意結合擬定中文譯名,如: Somatorelin 生長釋素, Somavubove 牛亮氨生長素, Somenopor 豬諾生長素。
⑻ 單克隆抗體和白細胞介素類藥,采用音、意結合簡縮命名,如: Dorlimomab Aritox 阿托度單抗, Biciromab 比西單抗; Teceleukin 替西白介素。
⑼ 放射性藥品在藥品名稱中的核素后,加直角方括號注明核素符號及其質量數,如:碘〔 125 I 〕化鈉。
⑽ 化學結構已確定的天然藥物提取物,其外文名系根據其屬種來源命名者,中文名可結合其屬種名稱命名,如: Artemisinin 青蒿素; Penicillamine 青霉胺;外文名不結合物種來源命名者,中文名可采用音譯,如: Morphine 嗎啡, Amikacin 阿米卡星。化學結構不完全清楚者,可根據其來源或功能簡縮命名,如: Bacitracin 桿菌肽。
配糖體綴合詞根的命名采用以“苷”取代過去的“甙”命名,以便與化學命名相一致。
2. 制劑命名
⑴ 藥品制劑的命名,原料藥名稱列前,劑型名列后,如: Indometacin Capsules 吲哚美辛膠囊, Ondansetron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鹽酸昂丹司瓊注射液。對于注射用粉針劑,原則上命名為注射用××××,如:注射用氨芐西林鈉。
⑵ 藥品制劑名稱中說明用途或特點等的形容詞宜列于藥名之前,如: Absorbable Gelatin Sponge 吸收性明膠海綿, Ipratropium Bromide Solution for Inhalation 吸入用異丙托溴銨溶液 。
⑶ 復方制劑根據處方組成的不同情況可采用以下方法命名。
① 兩個組分的:原則上將兩個藥品名稱并列,如頭孢他定舒巴坦鈉注射液,亦可采用縮字法命名,如酚咖片,氨酚待因片。
② 三個組分的:因為使用詞干構成通用名稱太長,原則上采用縮寫法命名將每個組分選取 1 ~ 2 個字,構成通用名稱(不得使用詞干)。若組分相同處方量不同,使用(量 / 量)或使用羅馬數字Ⅰ,Ⅱ,Ⅲ等。
④三個組分以上的:采用縮字法命名,使用復方,取兩到三個組分分別選取一到兩個字 , 構成通用名稱。
⑤對于由多種有效成分組成的復方制劑,難以簡縮命名者,可采取藥名結合品種數進行命名,如:由 15 種氨基酸組成的注射劑,可命名為復方氨基酸注射液( 15AA ),若需突出其中含有支鏈氨基酸,則可命名為復方氨基酸注射液( 15HBC )。對于組分相同但比例不同的氨基酸制劑可增列序號予以區別,如復方氨基酸注射液( 15AA-1 )。
對含多種維生素或維生素與微量元素的復方制劑,可參照此項原則命名,如多種維生素片 Multivitamin Tablets ( 15 )、多維元素片 Multivitamin and Elements Tablets ( 10 - 11 )。有效成分相同,處方量不同則加羅馬字符區分,如多維元素片Ⅱ( 10 - 11 )。
⑥對于胰島素類制劑的命名,若為重組胰島素應指明重組的氨基酸,如重組 賴脯胰島素;對于長、中效胰島素,用精蛋白鋅胰島素混合注射液加(速效比例 R )命名,如 精蛋白鋅重組 賴脯胰島素混合注射液 ( 25R )。
25. 兩腔、三腔腸外營養液命名以每腔命名后用/分別隔開。如:脂肪乳/氨基酸( 16 )/葡萄糖( 5.8 %)注射液,英文名稱: Fat Emulsion/Amino Acids(16)/Glucose(5.8%) Injection.
26. 聯合包裝的稱:復合包裝。 Complex packing ;中間加斜杠(/)以示區分。
27. 對常用藥品在復方制劑中,選詞的原則:
兩個字 一個字 兩個字 一個字
對乙酰氨基酚 氨酚 氨或酚
鹽酸偽麻黃堿 偽麻 麻
馬來酸氯苯那敏 那敏 ( 氯敏 ) 敏
氫溴酸右美沙芬 美芬(美沙) 美或芬
愈創木酚甘油醚 愈酚 愈
咖啡因 咖 咖
布洛芬 布洛 布
鹽酸苯海拉明 苯海 苯
貝諾酯 貝諾 貝
人工牛黃 牛黃 黃
鹽酸金剛烷胺 金剛 金
氨基比林 氨林 林
非那西丁 非那 非
苯巴比妥 妥
噴托維林 噴托
鹽酸麻黃堿 麻黃
鹽酸甲基麻黃堿 甲麻
賴氨酸 賴氨
阿司匹林 匹林 阿
葡萄糖酸鋅 葡鋅
葡萄糖酸鈣 葡鈣
萘甲唑啉 萘啉
苯扎溴銨 溴銨
苯扎氯銨 氯銨
雙氯芬酸鈉 氯芬
苯妥英鈉 妥英
水楊酸甲酯 柳酯
薄荷腦 薄荷
氨茶堿 茶
冰片 冰
樟腦 樟
桉葉油 桉
冬青油 青
乙水楊胺 柳胺 柳
氯唑沙宗 氯宗 宗
異丙安替比林 異林
利福平 利
異煙肼 煙
吡嗪酰胺 吡
富馬酸氯馬斯汀 氯汀
西替利嗪 西替
( 四 ) 生物藥品通用名稱命名細則
1. 已有 INN 名稱的生物制品中文通用名稱應盡量與其英文名相對應,其中文名應以意譯為主。如: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 INN 名稱: Epoetin ) , 譯為:重組促紅素;亦可音譯或音、譯合譯。
2. 尚無 INN 名稱的,可以疾病、微生物、特定組成成分或材料等命名,并應標明藥品劑型,如麻疹減毒活疫苗、注射用人凝血因子Ⅷ、重組白介素 -2 注射液等。具體規定如下:
⑴ 一種制品存在多種制造方法者需標明,如采用重組 DNA 技術制成的產品,名稱前加“重組”二字,以與非重組制品相區別;采用不同細胞基質制備的同種制品應分別標明,如:風疹減毒活疫苗( 2BS )、風疹減毒活疫苗(兔腎)。
⑵ 氨基酸改變(增、減)或替換的生物技術類制品可標明氨基酸改變的位置,如:重組白介素 -2(125phe) 。
⑶ 功能區域改變的生物技術類制品應重新命名。
⑷ 有的制品名稱還應標明生產用生物材料的來源,如:人血白蛋白注射液,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
⑸ 同一制品存在液體和凍干兩種性狀時,預防類凍干制品需在名稱前加“凍干”二字,如:凍干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預防類液體制品則不需在名稱前加“液體”二字。治療類凍干制品需在名稱前加“注射用”三字,如:注射用重組干擾素γ;治療類液體制品應在名稱尾部加“注射液” 三字,如:重組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⑹ 一般用法均不標明,特定途徑使用者必須標明。如:皮內注射用卡介苗、皮上劃痕用鼠疫活疫苗、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 ( 靜注 ) 等。
⑺ 預防人、畜共患疾病的同名同型制品必須標明“人用”二字,以與獸用制品相區別,如:人用純化狂犬病疫苗。
⑻ 特定成人用或青少年用的制品,可在名稱后用括號注明,如:吸附白喉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
⑼ 含兩種以上不同抗原成分的制品,應于制品種類前加“聯合”二字,如: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麻腮聯合疫苗。
同一制品含不同群、型別者,應標明“多價或 n 價”如:雙價腎綜合征出血熱滅活疫苗, A 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⑽ 具有預防和治療兩種作用的同種疫苗,治療用疫苗應在品名前加“治療用”三個字,如:治療用布氏菌疫苗。
⑾ 藥品名中一般不采用人名,只有個別制品按照國內外沿用已久的慣例,如:皮內注射用卡介苗、錫克試驗毒素。
⑿ 體內診斷用制品一般不加“診斷用”字樣,如(ru):結核菌(jun)純化(hua)蛋白(bai)、錫(xi)克試驗(yan)毒素。
本文(wen)地址://n85e38t.cn/pianfang/88304.html.
聲明: 我(wo)(wo)們(men)致力于(yu)保護作(zuo)者版權(quan)(quan),注重(zhong)分享,被(bei)刊(kan)用文章因無法(fa)核(he)實真實出處(chu),未能及時與作(zuo)者取得聯系(xi),或有版權(quan)(quan)異議(yi)的,請聯系(xi)管(guan)理(li)員,我(wo)(wo)們(men)會(hui)立即處(chu)理(li),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pian)資源來(lai)自于(yu)網絡,轉載是出于(yu)傳遞更多信息(xi)之目的,若有來(lai)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fa)權(quan)(quan)益,請立即通知我(wo)(wo)們(men)(管(guan)理(li)員郵箱(xiang):),情(qing)況屬實,我(wo)(wo)們(men)會(hui)第(di)一時間予以(yi)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shang)一篇: 六味地(di)黃丸組成(cheng),方(fang)歌(ge)方(fang)解,醫(yi)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