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危癥難病倚附子,現代名醫運用附子經驗薈萃

道醫 2023-06-25 17:56:09

內容提要

附子是(shi)中醫臨床的(de)一味要藥(yao)、峻藥(yao)和猛(meng)藥(yao)。其(qi)性味辛溫(wen)大熱,善于溫(wen)陽,但又絕不(bu)限于用(yong)(yong)治(zhi)陽虛證。實(shi)踐證明,無論是(shi)危(wei)急重癥,還(huan)是(shi)慢性疑難病,附子都發揮(hui)著(zhu)重要的(de)治(zhi)療作用(yong)(yong)。正因為它應用(yong)(yong)范(fan)圍廣(guang)而療效(xiao)卓著(zhu),因此受到(dao)古(gu)今(jin)眾(zhong)多名醫的(de)推崇。

但是(shi)(shi),附(fu)子(zi)又(you)是(shi)(shi)一(yi)味毒(du)性很強的(de)藥(yao)物,有的(de)醫(yi)生談附(fu)子(zi)而(er)色變(bian),使其(qi)應用大受限制,如何安全、有效、充分(fen)、靈活地運(yun)用附(fu)子(zi),盡最大可能地發揮其(qi)獨特(te)作用,是(shi)(shi)一(yi)個重要的(de)課題。

本(ben)書(shu)(shu)廣(guang)泛(fan)收集、系統整理惲鐵樵,祝味菊、昊佩衡、徐小圃等(deng)69位現(xian)代名(ming)醫運用附子(zi)及附子(zi)復方的經驗(yan)(yan),涉(she)及附子(zi)的功效、主治(zhi),適應證、配(pei)伍、劑量(liang),毒性(xing)及其防治(zhi)方法(fa)等(deng)諸(zhu)多方面(mian),具有(you)資(zi)料(liao)收集全面(mian)、經驗(yan)(yan)挖(wa)掘獨特、研究涉(she)及面(mian)廣(guang)的特點。卷首冠以導論(lun),對(dui)相關問題作了系統闡述與探討,文中插(cha)入按語,或(huo)(huo)注解,或(huo)(huo)闡折,或(huo)(huo)歸納,或(huo)(huo)引申,或(huo)(huo)附以相關資(zi)料(liao),或(huo)(huo)參以編者經驗(yan)(yan),或(huo)(huo)提出探討意見,使本(ben)書(shu)(shu)不僅是一本(ben)資(zi)料(liao)匯(hui)編,而且(qie)成為(wei)一部研究性(xing)著作。

目錄

導論

上篇:現代(dai)名醫(yi)運用附子經(jing)驗

惲鐵樵

李繼昌

李師防

祝味菊(之一)

祝味菊(之二)

祝味菊(之三)

方行維

吳佩衡(之一)

吳佩衡(之二)

徐小圃(之一)

徐小圃(之二)

白清佐

汪振華

周連三

李翰卿

朱卓夫

陸淵雷

傅夢商

鄒云翔

陳耀堂

賴良蒲

張伯臾

章次公(之一)

章次公(之二)

楊志一

李彥師

姜春華(之一)

姜春華(之二)

陳蘇生(之一)

陳蘇生(之二)

王子泉

劉炳凡

姚貞白

馬云翔

徐仲才(之一)

徐仲才(之二)

王大經

胡翹武

廖溶泉(之一)

廖溶泉(之二)

賀鼎言

朱良春

金希聰

顏德馨(之一)

顏德馨(之二)

王樂匐

張琪

汪朋梅

陳樹人

王德光

諸方受

王少華

孫浩

周康

陳妙峰

張文耀

下(xia)篇:現代名(ming)醫運用附子復方經(jing)驗

張錫純

敦復湯證治

既濟湯證治

熄風湯證治

溫沖湯證治

胡星垣

麻黃附子細辛湯醫案

真武湯醫案

附子湯醫案

范文甫

附子理中湯治療吐血

大黃附子細辛湯

治療乳蛾

張鳳郊

白通湯加味治療高(gao)血壓

危象

薏苡附子敗醬散加味治療(liao)

肝膿腫

魏長春

茯苓四逆湯運用

邢錫波

干姜附子湯醫案

真武湯醫案

白通加豬膽汁湯醫案

通脈四逆湯醫案

四逆加人參湯醫案

龔志賢

溫腎蠲飲湯證治

彭履祥

全真一氣湯證治

顧丕榮

洋參附子湯證治

桑景武

真武湯治療消渴

李培生

附子湯運用

林上卿

全真一氣湯運用

二加龍骨湯運用

殷品之

附子粳米湯治療膈肌

痙攣

來春茂

真武湯治療疑難雜癥

大黃附子湯治療慢性

結腸炎

萬友生

麻(ma)黃(huang)附(fu)子湯、附(fu)子湯、麻(ma)黃(huang)

細(xi)辛附子湯(tang)、真(zhen)武(wu)湯(tang)治(zhi)

療水腫經驗

門純德

附子湯運用

劉渡舟

附子瀉心湯醫案與

解說

真武湯醫案與解說

試論四逆湯類方的

加減證治

曹永康

二加龍骨湯運用

俞長榮

四逆湯類方臨證醫案

醫話選錄

真武湯臨證醫案醫話

選錄

附子湯臨證醫案醫話

選錄

陳潮祖

麻黃附子細辛湯方論

張志民

麻(ma)黃(huang)細(xi)辛附子湯、麻(ma)黃(huang)附

子甘草湯運用法

真武湯運用法

四逆湯類方運用法

茯苓四逆湯運用法

趙守真

通脈四逆湯治(zhi)愈傷寒變證

茯苓四逆湯(tang)治愈大(da)汗亡陽

白通湯治愈陽虛頭痛

大黃(huang)附子湯治愈寒(han)積腹痛

李可

破格救心湯救治心衰

實錄(存目)

后記

附子的飲(yin)食禁忌(ji)_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附子在我國具有比較悠久以及廣泛的使用,科學的服用對身體的好處有很多。下面我為大家介紹附子的飲食禁忌,希望對你有用!

附子的飲食禁忌
第一:附子帶有一定的毒性

專家告訴我們,附子本身所含有的毒性并不小,所以在服用的時候一定要遵循科學的方法,否則有可能小命不保。附子中的主要毒性成分就是烏頭堿了,這種物質經過一定的加工之后毒性將會降低。

想要去除掉大量的附子毒性,那么就需要將附子放在大約120攝氏度中的開水中煎煮四十分鐘,這樣毒性才能夠下降到身體所可以承受的程度。另外室溫以及寒冷天氣中的附子毒性也是不一樣的,一般情況下認為寒冷的溫度能夠降低附子中含有的毒性。

第二:附子中毒的癥狀

一般情況下,服用附子中毒的第一步是神經中毒,這個時候身體出現了口舌發麻甚至是全身發麻的情況,并且精神上也感覺到頭暈頭痛以及神志不清的情況,嚴重者還有可能出現陣發性抽搐以及雙目失明,對健康非常的不利。消化系統中毒的癥狀則表現為腹瀉腹痛、腸鳴以及惡心想吐等。循環系統中毒則是表現為血壓下降以及心率不正常的,甚至還有可能出現循環呼吸衰竭以及心率失常的情況,嚴重則會導致死亡。

如果身體出現附子中毒的情況應該如何解決呢?如果是比較早期的中毒,可以輸入葡萄糖水等,一定要注意觀察呼吸情況,同時保溫工作也需要進行。

第三:不適合服用附子的人群

懷孕期間的女性以及月經期間的女性都不適合服用附子。除此之外,體質屬于陰虛陽熱以及真假熱患者也不應該服用附子,避免不舒服癥狀加重。如果你身體的肌膚出現了破潰的情況,也不應該服用附子。

第四:附子不能與這些東西同食

在服用附子的過程中,還應該適量的加入一些甘草以及干姜,這樣能夠有效的降低毒性。不過千萬不能夠和麻黃以及白酒一起服用,否則附子的毒性將大大增強,不利于身體健康。

在將附子和其他中藥材一起搭配的時候,白芨、貝母、瓜萎、半夏以及惡蜈蚣、白蘞等藥材都不能夠加入,避免出現中毒。

第五:附子泡水的時候不應該加入冷水

附子在煎煮以及泡水的過程中都不能夠加入冷水,這也是很多人在生活中經常犯的附子泡水喝的錯誤。如果是含有附子的藥方,那么應該將附子提前煎煮一兩個小時。將附子放入嘴巴中下口的咀嚼,如果沒有麻麻的感覺就說明附子可以和其他中藥材一起煎煮了。

另外,在煎煮附子的時候加入冷水不僅不能夠促進附子的煎煮,反而會增加這種中藥材的毒性,對身體非常的不利。

第六:如何避免附子中毒

附子不能夠直接服用生的,平時服用的藥材一定要選擇炮制之后的。除此之外,千萬不能夠胡亂在藥方中加入附子,一定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使用這種藥材。另外,生活中使用的附子含量不能夠超量,并且在使用之前應該提前煎煮兩三個小時。

生活中使用附子的時候應該根據情況加入適量的甘草或者是生姜,具有一定的解毒效果,不過千萬不能夠添加白蘞、半夏、惡蜈蚣這類型的藥材,避免損害身體健康。通過本篇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附子泡水喝的禁忌已經具有一定的了解了,生活中一定要活學活用哦!
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1、附子具有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之功效。主治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寒濕痹痛等。

2、附子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輸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

3、附子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環作用。

4、附子對血壓的影響既有升壓又有降壓作用,與其所含成分有關。

5、附子回陽救這之功效主要是以強心抗休克作用為基礎。

6、附子有顯著的抗緩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7、附子煎劑對急性炎癥模型有明顯抑制作用。
附子的藥用價值
【藥名】附子

【別名】附片、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

【入藥部分】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子根的加工品。

【性味】辛甘,熱,有毒。

【歸經】入心、脾、腎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炮制品),回陽球逆可用18-3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切成薄片蓋在患處或穴位上,用艾炷炙之。內服宜制用,宜久煎;外用多用生品。

【注意事項】陰虛陽盛,真熱假寒及孕婦均禁服。本品辛熱燥烈,凡陰虛陽亢及孕婦忌用。反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及。因有毒,內服須經炮制。若內服過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當,可引起中毒。
附子的藥用附方
1、治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甘草二兩(炙),干姜一兩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枚,干姜三兩。(《傷寒論》四逆湯)

2、治嘔逆翻胃:大附子一個,生姜一個(細銼)。煮研如面糊,米飲下。(《經驗方》)

3、治一切厥心痛,小腸膀胱痛,不可止者:附子一兩(炮),郁金、橘紅各一兩。上為末,醋面糊為丸,如酸棗大,以朱砂為衣。每服一丸,男子酒下,婦人醋湯下。(《宣明淪方》辰砂一粒丹)

4、治休息痢及赤白痢: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雞子二枚(去黃取白)。上二味,先將附子搗羅為末,以雞子白和為丸,如梧桐子大。一時傾入沸湯內,煮數沸濾出,分作兩眼,米飲下,空心、日午各一服。(《圣濟總錄》附子丸)

5、治臟寒脾泄,及老人中氣不足,久泄不止:肉豆蔻二兩(煨熱),大附子(去皮臍)一兩五錢。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蓮肉煎湯下。(《綱目》)

6、治脾虛受濕發腫,一切虛腫:大附子十枚(生,削去皮,破四塊),赤小豆半升,藏附子于中,慢火煮附子透熟軟,去豆,焙干附子碾末,以薏苡仁粉打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冬瓜湯或蘿卜湯下。(《朱氏集驗醫方》)

7、治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詠沉者: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白術四兩,芍藥三兩。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附子湯)

8、治氣虛頭痛:大附子一枚,全蝎二枚(去毒),鐘乳粉二(三)錢半。上用附子剜去心,安全蝎在附于內,卻以全附為末,同鐘乳粉面少許,水和作劑,包裹煨令熟,并為細末,蔥涎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同椒鹽湯下。一作散,蔥茶湯下。(《澹寮方》蝎附丸)

9、治頭痛:附子(炮)、石膏(煅)等分。為末,入腦、麝少許,茶酒下半錢。(《傳家秘寶方》)

10、治經侯不調,血臟冷痛:當歸、附子(炮)各等分。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空腹溫服。(《簡易方論》小溫經湯)

11、治吐血:生地黃一斤(凈洗,細研取汁,其滓再入好酒少許,又取汁令盡),附子一兩(炮,去皮臍,切片子,入地黃汁內,用銀器熬成膏,取出附子焙干)。上以山藥三兩為末,以地黃膏子和成劑,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空心服。(《朱氏集驗醫方》地黃丸)

12、治小便不通,兩尺脈俱沉微,用淋閉通滑之劑不效者:附子一兩(重炮,去皮,鹽水內浸良久),澤瀉(不蛀者)一兩。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燈心七莖,煎服。(《普濟方》附子散)
附子的食用方法
1、附子粥

材料:制附子10克,炮姜15克,粳米100克。

做法:二藥研為細末,每次用5克,與粳米加水煮粥食。亦可將二藥減半,煎水取汁,入粳米煮粥。

功效:源于《圣惠方》。本方以附子溫里散寒、止痛,炮姜溫中散寒、止瀉。用于里寒腹痛、腹瀉,大便表稀。

2、附片薏苡粥

材料:制附片10克,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

做法:附片煎取汁,入薏苡仁、粳米,加水煮至粥熟。分2次食。

功效:本方以附片散寒止痛,用薏苡仁除濕舒筋。用于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四肢拘攣。

附子理中丸

【成份】附子(制)、黨參、白術(炒)、干姜、甘草。輔料為蜂蜜。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氣微,味微甜而辛辣。

【功能主治】溫中健脾。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

【規格】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禁忌】尚不明確。

【注意事項】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發熱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孕婦慎用,哺乳期婦女、兒童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猜你喜歡:

1. 附子的飲食禁忌

2. 附子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3. 附子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4. 附子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5. 附子的養生功效

6. 附(fu)子(zi)的田間管理及病蟲害(hai)防治

徐仲才是誰


徐仲才
徐仲才,上海市人,上海中醫學院內兒科教授,主任中醫師。幼承家學,盡得其父兒科名家徐小圃之傳,又師事名醫祝味菊研習中醫內科,獲上海市科研成果獎。
中文名:徐仲才
國籍:中國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11年
逝世日期:1991年
職業:主任中醫師,教授
代表作品:《治療小兒哮喘臨床經驗》等
人物經歷
徐仲才,上海市人。上海中醫學院內兒科教授,主任中醫師。幼承家學,盡得其父兒科名家徐小圃之傳,又師事名醫祝味菊研習中醫內科。解放前擔任神州國醫學會常務理事。解放后曾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醫院副院長,上海中醫學院附屬龍華醫院副院長,上海中醫學會副主任委員,兒科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委員,全國兒科學會委員,上海市衛生工作者協會副主任委員,全國防癆協會上海分會理事等職。
主要成就
1931年負責參校《祝氏醫學叢書》1~4集:《傷寒新義》、《傷寒方解》、《病理發揮》、《診斷提綱》。1961年后曾先后發表《徐小圃兒科經驗簡介》,《健脾補腎在慢性氣管炎臨床上的應用》,《治療小兒哮喘臨床經驗》,《附子在臨床上的應用》等論文。曾擔任全國中醫學院中醫教材編審會議顧問,重點參加兒科教材的編審工作。1985年親自指導《電子計算機模擬名中醫徐仲才教授診療咳喘病系統》,獲上海市科研成果獎。
學術觀點
重視陽氣的作用
徐仲才極其重視陽氣對于人體的作用。徐氏在總結中醫前輩徐小圃、祝味菊運用溫陽藥經驗的基礎上,強調陽氣在人體上的重要性,屢屢引述《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一節:“陽氣在,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認為類比生動。析理剴明。又指出,陰為體。陽為用,陽氣在生理狀態下是生命的動力,在病理情況下是抗病的主力。不僅對小兒稚陰、雅陽之體,需要處處顧及陽氣,而且內傷雜病由于久病失治,往往陽氣受戕,使用溫陽扶正治則,尤為重要。所謂溫陽,首先是腎命之陽,當然也包括心陽、脾陽及其他臟腑之陽。而人身為一整體,歷來認為腎寓元陰、元陽,若僅從陽氣推論,一身之陽無不根源于腎。為此,徐氏在臨床中,非常重視溫陽益脾法則的應用,每奏奇效。
脾腎兼顧
脾腎兼顧,首先溫補腎命之陽。在強調陽氣對于人體作用的前提下,徐氏認為,歷代對腎和命門常相提并論,實際上,頗多內傷雜病辨證為命門火衰的病人,與所謂腎陽虧虛的見證多屬一致,而所謂補命火的藥物,又多具有溫補腎陽的作用。徐氏擅用溫補腎命藥物,在臨證處方中使用附子一味藥物的尤為多見。認為漢代張仲景著《傷寒論》載一百十三方中,用附子的就有二十方之多,其功效大致有“回陽救逆”、“溫陽行水”、“溫中祛寒”、“溫經止痛”等作用,但可簡括為“溫陽”兩字。對于附子一藥,如果辨證準確,配伍得當,不但療效顯著,其副作用也是可以避免的。徐氏應用附子的指征是:臨床遇見神疲乏力,體軟,面色蒼白,畏寒,四肢清冷,小便清長或夜尿頻多,大便溏泄,甚至五更瀉,唇甲青,舌質淡胖,苔白滑潤,或舌光不欲飲,或口干不欲飲,脈或細或沉遲。總之附子是溫陽祛寒要藥,尤其是溫補腎命之陽,可以振奮全身各臟器的功能,增加機體的活力和抗病的能力。因此臨床上應用附子,只要抓住虛證寒證的一二個癥狀特點即可,不要求條條具備。
證治經驗
小兒哮喘
小兒哮喘的發生和發展有外因和內因兩方面,而以內因(體質因素)尤為重要。在內因方面,還要強調腎陽的盛衰與哮喘的關系至為密切,這是由于陽氣在生理情況下是生命的動力,在病理情況下又是機體抗病的主力,而腎主一身之陽,命門也是腎,是生命的根本。哮喘患者常常表現出腎命火衰癥候群,腎氣失于攝納,因而病情日趨嚴重。
小兒哮喘與成人不同,且較難治,其原因在于:小兒稚陰稚陽之體;臟腑嬌嫩,五臟未充,易虛易實;伏痰深處,不易拔除;先天稟賦不足者,多腎氣不足。故臨床分期論治。
發作期的辨證施治
寒喘系風寒之邪外束和體內伏痰互阻肺絡。發病時喘促氣急,喉有水雞聲,痰色白而清稀,胸膈脹悶,面色晦滯。口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膩,舌面滑潤,水分多,脈弦滑或浮緊。常用溫肺化痰,止咳平喘法治療。方用小青龍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麻黃4.5~9g細辛1.5~3g干姜1.5~6g半夏6~12g五味子1.5~3g甘草3~6g蘇子6~9g白芥子6~9g。以上述方劑治療寒性哮喘,往往收到平喘化痰的效果。對于上方的應用,還必須掌握以下幾個要領:①麻黃為宣肺平喘主藥。麻黃有生炙兩種,生麻黃一般用4.5~9g炙麻黃一般用6~9g。臨床體會,小兒哮喘病變較為迅速,兼之體質多見虛弱,“無糧之師,利在速戰”,根據病情需要,不失時機地重用、多用麻黃,以宣肺平喘。對個別頑固病例。可在取得療效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劑量。②本方取小青龍湯中六味藥物,即麻黃、干姜、細辛、五味子、半夏、甘草,具有溫肺鎮咳,化飲止嘔,納氣和中的功效。伴發熱可用桂枝、白芍,對汗多患者可去桂留芍。③三子養親湯是治痰良方,蘇子、白芥子、萊菔子三藥功能降氣豁痰,可增強小青龍湯平喘化痰的作用。其中萊菔子稍有異味,能消導破氣,對氣虛明顯者不用。④常用哮喘丸治療寒性哮喘。哮喘丸又名寒喘丸,由白信石、豆豉、枯礬、面粉組成,每粒含砷量0.0016g~0.002g服用時一般每日1~2次,每次2~3粒。根據病情和年齡酌情增減。急性發作時,哮喘丸與上述方藥同用效果較好。有些患孩在白天不發,至半夜則出現哮鳴音,此類病人往往在臨睡時服一次即可。亦有在氣候變化或患孩有胸悶呼吸不暢等發病先兆時,立即吞服哮喘丸,有時亦能阻止或減輕哮喘發作。
寒喘兼陽虛此類病例,大抵是素稟陽氣偏虛,再或病情演變,由肺及腎,腎陽虛虧,影響腎氣攝納。常見于反復發作的頑固病例。臨床多見畏寒肢冷,精神疲軟。張口抬肩,端坐呼吸,小便清長,面色蒼(白光)huang白或青灰,口唇發紫,頭汗涔涔,舌質淡胖,脈濡細無力。往往在上述寒喘方中加入局方黑錫丹9g(包煎),以攝納腎氣,并用熟附子9g(先煎),以壯火益元,加強其溫腎納氣之功。局方黑錫丹的成分,除黑鉛、硫磺外,尚有附子、肉桂、胡蘆巴等溫腎藥共12味。方書載稱可醫治“真陽暴脫,陰火上沖,痰喘昏迷,四肢厥冷”等危癥。但據分析,其中附子含量極低,如每日吞服9g附子僅占0.6g強。方中附子也是治療哮喘的溫陽要藥,和溫肺化痰,止咳平喘法配伍應用,以中有補,往往取效。附子氣味辛甘,性溫大熱,溫腎陽而去沉寒。處方中用熟附子,先煎15~20分鐘,一般劑量在9g左右,個別病例尚可增加。臨床上為了使附子專于溫腎,常加龍骨、磁石等潛陽藥配合應用。近年來通過病例總結體會到,對于寒喘兼陽虛者,附子與局方黑錫丹同用,則溫陽納氣之力較強,常收到明顯的平喘效果。
寒喘兼陽虛者,一般都有程度不等的汗出,而麻黃是發汗解表的藥物,用后是否引起陽隨汗泄,更加虛虧?在多汗的情況下用大量麻黃,這是因為麻黃平喘作用較其他中藥明顯之故。實踐證明,這樣用藥,并未遇到汗出亡陽的例子,多數病人在哮喘緩解后汗出逐漸減少。因汗出不已是喘甚之故,喘平汗自止,這里用麻黃是作為治喘的手段。麻黃不與桂枝同用其發汗作用本來不大,況與黑錫丹、附子同時并用,加強固真元,納腎氣,防虛脫的功用,這是本著歷來中醫主張“治病務求其本”的精神而設想的。
熱喘多系痰熱蘊肺為患。但不少病例由寒喘演變而來,寒邪郁久化熱或部分化熱,因而表現寒熱夾雜。熱喘可伴有陰虛內熱,也可兼有陽虛證候。熱喘臨床見證有胸悶息粗,咳嗆陣作,痰黃稠厚,難以排出,口干口苦,喜飲水或欲飲冷水,身熱多汗,舌質較紅,苔黃膩,一般有苔,也碰到舌光的,脈象滑數。常用麻杏石甘湯,可再加清化痰熱藥物,如膽星、瓜蔞、黃芩、魚腥草等。其中生石膏劑量應不少于30g布包先煎,否則湯藥膩口難吃。如熱象較輕者,也可用定喘湯,方藥組成有麻黃、杏仁、款冬花、姜半夏、蘇子、桑白皮、黃芩、甘草、銀杏(白果)等,本方配伍實際上是溫涼并用,也適用于哮喘偏熱癥或寒熱夾雜之癥,臨床應用較為廣泛。前述熱喘見癥兼有心煩、手足心熱、舌質絳紅少津、苔少而花剝、脈來細數,當考慮到痰熱蘊肺,陰分亦傷。可用麻杏石甘湯加黃芩、瓜蔞仁、貝母以清肺化痰平喘,再加沙參、麥冬、玉竹以益陰生津。對于上述熱喘兼有陰虛內熱者,有人認為麻黃性味辛溫,慮其傷陰而不用。我卻認為麻黃乃是中醫平喘要藥,只要配伍得宜,用之無妨。再如前述熱喘見癥兼有面色蒼白,神疲肢軟,手足欠溫。脈濡細者,辨證為上見痰熱蘊肺,下見腎陽虧損,腎氣不納。在這種情況下,不必拘泥于成法套方,以采用清上(肺)溫下(腎)法為宜,如用麻杏石甘湯以宣肺清熱,再加附子、局方黑錫丹以溫腎納氣,上下兼顧,溫涼并用而取效。
湯藥服法因哮喘有發作于夜間、白天、晝夜或清晨者,故服藥時間亦應根據發作的具體情況而定。全日發作不休者,可將2帖藥同煎后,于一日夜內分4~5次服;發于午夜者,一半白天服,另一半于臨睡前服;發于白天者,可用1帖藥煎頭、二汁分2次服;發于清晨者,隔夜煎好,次晨3~4點時服頭汁,二汁于白天服。
黃疸
中醫傳統認為,“黃”色多與“熱”相關,如《靈樞·五色》篇云:“黃赤為熱”,《素問·痿論》云:“脾熱者色黃”,《金匱·黃疸病》篇云:“脾色必黃,瘀熱以行”。在臨床望診中見到“黃”色,亦往往歸屬于“陽證”、“熱證”。徐仲才認為,“黃”與“熱”有一定聯系,其臨床指導意義無可非議,但是在某些病癥中見到“黃”色,必須結合具體情況加以辨別,不能貿然地單憑“黃”就視為“熱證”。
黃疸病由于膽汁不循常道而侵入血分,外溢體表,患者大便反呈灰白,目、皮膚、舌苔、小便均呈黃色。一般臨床多從“濕熱”論治。本人體會,黃疸病患者雖目、身皆黃,其發黃只是屬于標癥。多數黃疸病者臨床表現為倦怠,乏力,納呆,泛惡,口不渴,脈濡或沉細,伴發熱者亦不多。其發病機理與濕的關系密切,屬于寒濕者臨床并不少見。對此等病癥,我強調用溫燥祛濕之劑治療,收效較快。抓住神倦,體軟,口不渴,脈濡或沉細等寒濕之癥即可應用溫燥祛濕法。若拘泥于一般辨證時認為“黃為熱象”、“黃疸屬濕熱”說,專事清熱,忌用溫燥之品,則往往貽誤病機,每致遷延不愈。
應用方藥以費氏《醫醇騰義》和中茵陳湯(茵陳、茅術、白術、厚樸、砂仁、陳皮、木香、山梔、赤茯苓、車前子、萆(艸解)、當歸、生熟谷芽、生熟米仁)為主。常選用茅術白術、厚樸燥濕健脾,砂仁、陳皮、木香、谷芽理氣和中,茵陳、赤茯苓、車前子、萆(艸解)、米仁利水滲濕,山梔清熱解毒,當歸入肝和血。寒濕征象明顯者則加附子溫散寒濕,效更顯著;大便秘結者,可加大黃通便。該方功能燥濕利濕,調暢氣機,一般服用10帖左右黃疸即可消退。必須指出,應用該方后,患者往往由不喜飲水轉為多飲水,這并非壞事,亦不必慮其傷陰,因為患者飲水量增多,尿量亦可隨之增加,則有利于黃疸的消退。
經驗驗方
新加白頭翁湯
組成白頭翁9g黃連3g黃柏6g秦皮12g生川大黃4.5g(后下),馬齒莧18g生甘草3g。
適應證急性細菌性痢疾。
加減法1.發熱:加葛根9g黃芩9g。2.腹痛甚:加木香9g白芍9g。3.大便赤多白少:加當歸9g赤芍9g。4.泛惡:加干姜3g至6g。5.舌苔白膩:加蒼術9g厚樸9g。6.舌苔厚膩:加山楂9g檳榔9g枳實9g。7.神萎,四肢不溫:加附子9g桂枝4.5g。8.休g:先用人參4.5~9g(先煎),熟附片5~9g(先煎),干姜3~6g甘草6g。待休g緩解后再用基本方。
哮喘方
組成麻黃9g細辛3g干姜4.5g甘草4.5g五味子4.5g半夏9g。
適應證支氣管哮喘(冷哮)
加減法1.表證明顯或有發熱:加桂枝9g白芍9g。2.表證不明顯,而汗多者:加白芍9g或再加黃芪9g。3.痰多:加白芥子9g蘇子9g。4.畏寒肢冷,小便清長,面色蒼白等陽虛癥狀者:加熟附片9~15g(先煎半小時)。如用上方仍不能緩解者,可再加用局方黑錫丹6~9g(分二次吞或包煎)。5.咽痛:去干姜,加射干9g桔梗6g。6.痰黃、口干、喜飲等寒熱夾雜者:去干姜、半夏,加石膏30g(先煎),黃芩9g。7.舌紅、苔少等陰液不足者:加生地9g北沙參9g。8.頑固病例久發不愈者:加川椒目9g。9.鼻塞流涕:加蒼耳子9g。按小兒用量酌減。

讓中(zhong)醫又(you)愛又(you)恨的中(zhong)藥----附子

烏頭(包括川烏、草烏、附子)反貝母(川貝母、浙貝母)、瓜簍、天花粉、半夏、白蘞、白及。

烏頭就是我們常稱呼的附子。

附子,又名烏頭或附片,別名:草烏、鹽烏頭、鵝兒花、鐵花、五毒,加工炮制為鹽附子、黑附子(黑順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屬溫里藥。中藥中“回陽救逆第一品”。功能主治:回陽救逆、 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治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腳氣水腫小兒慢驚,風寒濕痹,踒躄拘攣,陽萎宮冷,陰疽瘡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很多中醫師都感嘆:最好用的中藥是附子,最難用的中藥亦是附子 !

附子是中醫臨床的一味要藥、峻藥和猛藥,受到古今眾多名醫的推崇。

如明代名醫張景岳把附子列為“藥中四維”之一。他說:“夫人參、熟地、附子、大黃,實乃藥中之四維人參、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黃者,亂世之良將也。

”清代名醫陸懋修稱“藥之能起死回生者,惟有石膏、大黃、附子、人參。有此四藥之病一劑可以回春。舍此之外則不能。”

現代名醫吳佩衡則把附子、干姜、肉桂、麻黃、桂枝、細辛、石膏、大黃、芒硝、黃連列為中藥十大主帥,指出“此十味藥品,余暫以十大主帥名之,是形容其作用之大也。”

從上述說法中,足見附子在名醫心目中的地位。

但是另一方面,也多有“終身視附子為蛇蝎”而不敢用的醫生。明代張志聰《本草崇原》即記述了這樣的醫者,并記載了他們的勸告:“附子不可服,服之必發狂,而九竅流血;服之必發火,而癰毒頓生;服之必內爛五臟,今年服之,明年毒發。”這些醫生對附子如此畏懼,究其原因,無非是怕用附子發生醫療事故。也確有導致醫療事故的醫生。如據李介鳴先生介紹,曾有余某,原是律師,1949年后改業中醫,用川烏、附子量恒達60g,多至一方120g,治風寒濕痹頗有著效。但因濫用烏、附,幾次以之“殺人”而被判刑。

首先,是因為附子有大毒,用不好會中毒,甚至死亡。古代這樣的例子一定很多,現代臨床報導的附子中毒的事例也時常可見。其次,中藥治病,在于以藥物之偏來糾正人體之偏。附子辛熱之偏性甚劇,如辯證不確,可發生燥熱的副作用,甚則加重病情,乃至置人于死地。而認證雖準確,但配伍不當,或劑量失宜,亦可發生燥熱的副作用。

我第一次接觸附子是在我師承吳依娜老師跟診的時候,我看到老師開了黑順片,一開始我還不知道黑順片原來就是鼎鼎有名的附子。后來聽老師和師兄們的介紹才知道,黑順片就是制過的附子,但是也要注明先煎,一般都要先煎1~2個小時,然后讓病人試藥,如果沒有感到舌頭麻才放入其他中藥一起煎煮。但是附子的功效很強悍,能夠回陽救逆、 補火助陽,散寒止痛。臨床上陽虛厲害的患者一用上這味藥,效果很明顯。

我們老師有位病人,病歷如下:

我們的老師真的仁心仁術,耐心回答病人的問題,并及時幫助病人調整藥方,附子的量也是先開小劑量,看看病人對藥物的接受度,然后再逐步加大劑量,醫術高明讓病人感激萬分!

這個病人的體質很敏感多變,當病人出現便秘時,及時幫助病人調整藥方,解決問題。

幫(bang)助(zhu)病(bing)人從晚(wan)上(shang)大汗淋(lin)漓要更(geng)換(huan)幾次衣服,到(dao)出汗明顯(xian)減少(shao),不需更(geng)換(huan)衣服,大便(bian)也正常了(le)(le),腹部也沒那么(me)怕冷了(le)(le),真的(de)幫(bang)病(bing)人減少(shao)了(le)(le)很大的(de)病(bing)痛,慢慢恢復正常。老師(shi)給我們(men)(men)分享的(de)病(bing)例,讓(rang)我們(men)(men)學(xue)習(xi)了(le)(le)很多。讓(rang)我們(men)(men)這些子弟都(dou)很佩服,也很慶幸(xing)跟(gen)到(dao)了(le)(le)一個好(hao)醫生,好(hao)老師(shi)!

本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878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yu)(yu)保護作者版權(quan),注重(zhong)分享,被刊用(yong)文章因無法核實(shi)(shi)真(zhen)實(shi)(shi)出處,未能及(ji)時(shi)與作者取得聯系,或(huo)有版權(quan)異議的(de),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ji)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tu)片(pian)資源(yuan)來自于(yu)(yu)網絡,轉載是出于(yu)(yu)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de),若有來源(yuan)標注錯誤或(huo)侵(qin)犯了您(nin)的(de)合法權(quan)益,請立即(ji)通(tong)知(zhi)我們(管理員郵箱:),情(qing)況屬實(shi)(shi),我們會第一(yi)時(shi)間予(yu)以刪除,并同時(shi)向您(nin)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xia)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