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大柴胡湯合大陷胸湯加減化裁治療膽石癥

道醫 2023-06-25 04:24:06

主治:膽石癥。

處方:以大柴胡湯與大陷胸湯加減化裁自擬利膽湯:柴胡、黃芩、白芍、枳實、大黃(后下)、芒硝(沖)各10克,郁金12克,金錢草30克,半夏6克,甘草3克。

用法:上藥煎30分鐘取汁300毫升。日服3次,氣滯明顯者加木香6克,枳實易枳殼10克;濕熱者加茵陳30克,龍膽草10克,黃連10克;熱毒甚加蒲公英15克,梔子12克,白芍易赤芍6克,雙花20克;膽絞痛者加延胡索10克,川楝子10克。并配以針刺陽陵泉、太沖、膽囊穴、足三里、合谷穴,深強刺激,留針半小時。靜滴慶大霉素24萬單位或氨芐青霉素8克,滅滴靈250毫升,日1次,口服50%硫酸鎂30毫升日3次,經上法治療不能緩解或控制時則中轉手術。

療效:治療189例,治愈,42例;顯效,107例;有效21例;無效,19例。有效率89%。

按語:祖國醫學對膽石癥的認識和治療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中醫論著的記載本病屬祖國醫學“脅痛”,“黃疸”,“結胸發黃”的范疇。如《傷寒論》中說“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還有“傷寒十余日,熱結在里,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這些法則與方藥至今仍在有效地指導臨床診斷與治療。膽為六腑之一,附于肝,與肝同具疏泄功能,以通降為順。我們認為膽石癥多因肝膽之氣郁結,痰濕內生,濕熱互結,阻礙肝膽之疏泄而發病。其主要病機為肝膽氣滯,濕熱蘊結。故治療應以疏肝利膽,清熱通腑為主,并根據氣滯、濕熱的偏重或火毒等不同情況,辨證施治,方中以柴胡、茵陳、郁金、金錢草疏肝利膽;黃芩、黃連、半夏清熱利濕;大黃、芒硝、枳實通腑瀉下;元胡、川楝子、木香、枳殼、白芍行氣止痛;雙花、梔子、公英、龍膽草清熱解毒;赤芍涼血。若兼有氣虛或傷陰者,可酌加補氣或養陰之品,以扶助正氣。一味疏肝理氣,清熱利濕,很易犯“虛虛”之戒。陽虛欲脫者,急煎參附湯回陽固脫。出現神昏譫語、高熱者,則在原方的基礎上配以犀角地黃湯,效果顯著。服藥期間,若有上腹疼痛加劇或脅下陣發性脹痛,或突然高熱,多提示將有結石排出,應注意糞便檢查。應抓緊時機,集中措施助結石排出。此時給以針刺,針刺后頓服50%硫酸鎂60毫升,但應注意可能是病情變化的先兆,需注意鑒別。若上腹部疼痛突然緩解或高熱迅速下降,可能是結石排出,應注意的是。在運用中西醫兩法治療過程中,要嚴格掌握非手術與手術治療的適應征,一般經48小時保守治療后,病情不緩解,反趨嚴重,甚至出現中毒性休克,則應中轉手術處理。

?從柴胡用法談柴胡湯變證

《傷寒論》第97條:「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正邪紛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藏府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原文明確提出「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所以服用柴胡湯后出現口渴是病的變證而已,仲景早已給我們點明,和「柴胡劫肝陰」沒有關聯。
服柴胡湯后為什么會出現口渴呢?一則可能是原本有陽明之熱,但當時以少陽病癥為主,醫生此時忽略了陽明之熱。比如陳仲清和張麗國同志醫案中的患者有「舌紅,苔薄黃」的情況,說明已經有化熱之象,但一診處方中清熱之品不足,所以導致病人服柴胡湯后「晨起頭暈、頸腰部酸痛較前明顯減輕,已無視物旋轉、惡心、欲嘔等癥,但口大渴。」說明少陽已解,余熱入陽明故而出現口大渴。二則原無陽明之熱,但用柴胡湯后少陽雖得解,病情出現變化,化熱入陽明,故而出現口渴。
其實服用柴胡湯后的變證不止這些,另外仲景在原文中還提到:
《傷寒論》第98條:「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后必下重。本渴飲水而嘔者,柴胡湯不中與也。食谷者噦。」服柴胡湯后出現「下重」的癥狀,從「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可知邪已在太陰,中焦虛寒,脾陽受累,但以手足溫而誤采用攻下之法,必傷中陽,脾陽虛寒更甚,以致運化失職,寒濕內生,從而可見脅下滿痛等癥狀,若續誤以邪侵少陽,樞機不利,而投以小柴胡湯,必致脾氣虛弱,中氣下陷之泄瀉下利重癥,此時可用外臺茯苓飲治之。
《傷寒論》第101條:「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復發熱汗出而解。」服柴胡湯后出現「蒸蒸而振,卻復發熱」的癥狀,接著汗出病愈,無須再用其他藥物。
《傷寒論》第103條:「太陽病,過經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服柴胡湯后出現「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的癥狀,然后通過大柴胡湯下其郁熱而愈。
《傷寒論》第148條:「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里也。脈沉亦在里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里,此為半在里半在外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服柴胡湯后出現病情依舊,病「不了了者」,勿妄治,待其出恭,可「得屎而解」。
《傷寒論》第149條:「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服柴胡湯后一則可能出現「蒸蒸而振,卻發熱」的癥狀,接著汗出病愈,無須再用其他藥物;二則可能出現「心下滿而硬痛」的結胸癥狀,此時當用大陷胸湯治療;三則可能出現「痞」,需改用半夏瀉心湯治療痞證。
所以,服柴胡湯后變證多,醫家當詳觀,方可應對多變的臨床。

傷寒論方筆記

1.桂枝湯:
桂枝 3兩,芍藥3兩,生姜3兩,甘草2兩,大棗12個。
解:桂枝使心臟力量加強,動脈血盛。芍藥放松平滑肌,使靜脈血盛。從而造成人體血氣旺盛的局面。
? ? ? ?生姜再使氣血外沖,從而驅寒外出。大棗,甘草養胃氣。

2.桂枝加葛根湯:

桂枝證,但后背不適,加葛根4兩。

后背強幾幾,常因后背水氣不足。 葛根沿太陽經升水氣于后背。或者說,葛根放松頸項的肌肉。

3.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桂枝湯證,但喘咳。加厚樸2兩,杏仁50個

厚樸使通道徑向放大,杏仁下氣,潤肺。

4. 桂枝加附子湯:
陽虛之人的桂枝證。

5. 桂枝去芍藥湯及加附子湯。
? ? ?桂枝湯去芍藥。胸陽不振的胸悶,脈促(應該是虛性代償反映)。陽氣損傷更重時,加附子。

6. 新加湯

桂枝 3兩,芍藥4兩,生姜4兩,甘草2兩,大棗12個,人參4兩
營血不足之人的桂枝證。
芍藥加1兩,人參加3兩,補營氣,津液。加重生姜使全方作用達于體表。

7. 麻黃湯
麻黃3兩,桂枝2兩,杏仁70個,甘草2兩
麻黃開汗孔,桂枝強心驅血外行,杏仁降氣平喘,甘草定中。

8. 葛根湯
葛根4兩,麻黃3兩,桂枝2兩,芍藥2兩,甘草2兩,生姜3兩,大棗12個。
葛根解肌,清陽明之熱。 麻黃開太陽之閉。 剩下的是桂枝湯。
無汗而背強幾幾者用之。 太陽陽明合病(可見下利,正氣抗邪于外,內虛而見下利)用之。

太陽病初入陽明經之方。無汗而不見惡寒等麻黃證情況,兒童多見。

葛根證+嘔。 葛根湯加半夏。

9. 大青龍湯
麻黃6兩,桂枝2兩,甘草2兩,杏仁40個,生姜3兩,大棗10個,石膏如雞子大
表被寒束,內有郁熱。無汗,煩燥。或身重有濕氣,脈浮者。

麻黃湯發汗,石膏清熱,生姜大棗安中。

10. 桂枝二越婢一湯
? ? ?桂枝,芍藥,麻黃,甘草各18銖,大棗4個,生姜1兩二銖,石膏24銖。
? ? ?外寒內熱輕證(類大青龍)

11.小青龍湯
麻黃3兩,芍藥3兩,干姜3兩,五味子(半升),甘草3兩,桂枝3兩,半夏半升,細辛3兩。
治肺濕咳喘。有熱象加石膏。干性咳喘,用麻杏甘石湯(熱性)不錯。小青龍湯,半夏多時,較為理想,尿解。 芍藥把水抓到血管中,通過桂枝排出去。

細辛也是有止咳作用的藥。半夏化痰。五味子能補氣,斂肺,止咳,有點把痰掃到一起再處理掉的意思。

12. 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

一日二三度發寒熱。不嘔,不在少陽;清便自可,不在陽明。故輕發汗而解。

13. 梔子豉湯、梔子甘草湯,梔子生姜豉湯

? ? ? ?胸上虛煩。反復顛倒。少氣者加甘草,嘔者加生姜。

梔子降心火,豆豉升腎水。

14 梔子厚樸湯

? 梔子14個,厚樸4兩,枳實4個

? 心煩腹滿,臥起不安。

15.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4兩,杏仁50個,甘草2兩,石膏8兩

熱壅于肺的喘咳。無大熱者,相對于白虎而言吧。

16 葛根黃芩黃連湯

葛根8兩,黃芩3兩,黃連3兩,甘草2兩

? 邪氣入里化熱而下利。 葛根升津液,輕解表證,二黃清熱厚腸。

17.黃芩湯及加半夏生姜湯

? 黃芩3兩,芍藥2兩,甘草2兩,大棗12個。

? 芍藥吸水入血,黃芩清熱。甘草大棗養胃。用于熱利證,可能還有腹痛。與上方相比,無表證。

? 嘔者加半夏生姜。

18 桂枝甘草湯

? ? ? ?桂枝4兩,甘草2兩。頓服。

? ? 發汗多造成的心悸,喜按。 心陽虛的反應。

19.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桂枝1兩,甘草2兩,龍骨2兩,牡蠣2兩

? ? 心陽不足,心神浮越,煩躁。溫補安神法。 龍骨,牡蠣安神。

20.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 ?桂枝3兩,甘草2兩,生姜3兩,大棗12個,牡蠣5兩,蜀漆3兩,龍骨4兩。

? ? 桂枝去芍藥救心陽,蜀漆去痰,龍骨,牡蠣安神。與上方比,有痰。

21. 桂枝加桂湯

? ? 桂枝5兩,芍藥3兩,生姜3兩,甘草2兩,大棗12個。

? ? 心陽虛,下焦氣上沖者。 加桂壓制上沖之氣。

22.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茯苓8兩,桂枝4兩,甘草2兩,大棗15個。

?心陽虛,臍下悸,欲作奔豚。

?火虛于上,水蓄于下。桂枝壓上升之氣,甘草大棗培土制水,茯苓滲水。

23. 茯苓桂枝白術甘草

茯苓4兩,桂枝3兩,白術2兩,甘草2兩

治中陽不足,胃中停水。證見,頭眩,脈沉緊,心下滿。

24.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122)存疑。

25. 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

厚樸8兩,生姜8兩,半夏半升,甘草2兩,人參1兩。

發汗后,腹脹滿者。(可去水啊)

26 小建中湯

? ? 桂枝 3兩,芍藥6兩,生姜3兩,甘草2兩,大棗12個,膠飴1升。

? ? 氣血不足之證;用于脾胃虛寒,腹痛,血氣不足。

27. 桂枝人參湯

? ? 桂枝4兩,甘草4兩,白術3兩,人參3兩,干姜3兩

? ? 脾陽內虛,外證不解時的表里皆寒證。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

28. 干姜附子湯

? ? 干姜1兩,附子1枚。 頓服。

? ? 陽氣大傷,寒盛于內,格陽于外。證見晝噪夜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

29. 茯苓四逆湯

? ? 茯苓4兩,人參1兩,附子1個,甘草2兩,干姜1.5兩。

? ? 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

? ? ? ?陽亡陰傷,虛陽外擾;故四逆中,加人參以生津,茯苓以寧心。

30. 甘草干姜湯、芍藥甘草湯、芍藥甘草附子湯

? ? ? ?甘草4兩,干姜2兩。

? ? ? ?傷寒誤汗,陰陽兩傷。甘草干姜回其陽;芍藥甘草回其陰。寒者,加附子。

31. 炙甘草湯

? ? ? ?甘草4兩,生姜3兩,人參2兩,生地16兩,桂枝3兩,阿膠2兩,麥冬8兩,麻仁半升,大棗30個。

? ? ? ?脈結代,心動悸。心陰陽俱虛之候。

32. 五苓散(169)

? ? ? ?豬苓18銖,澤瀉1兩6銖,白術18銖,茯苓18銖,桂枝0.5兩。

? ? ? ?膀胱蓄水。

33.茯苓甘草湯

? ? ? ?茯苓2兩,桂枝2兩,甘草1兩,生姜3兩

? ? ? ?胃陽不足,心下停水, 可能表現為心下悸,小便不利。

34?桃核承氣湯

? ? ? ?桃仁50個,大黃4兩,桂枝2兩,甘草2兩,芒硝2兩

? ? ? ?血熱結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結,小便自利。

35. 抵當湯(丸)

? ? ? ?水蛭,虻蟲各30個,桃仁20個,大黃3兩—湯

? ? ? ?水蛭,虻蟲各20個,桃仁25個,大黃3兩-丸

血熱結膀胱,其人發狂

36. 大陷胸湯(丸)

? ? ? ?湯:大黃6兩,芒硝1升,甘遂1錢匕

? ? ? ?丸:大黃8兩,葶藶子半升,芒硝半升,桃仁半升

結胸熱實,按之石硬

37. 小陷胸湯

? ? ? ?黃連1兩,半夏半升,栝蔞實大者一個。

? ? ? ?小陷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

38. 三物白散

? ? ? ?桔梗3份,巴豆1份,貝母3份

? ? ? ?寒實結胸,無熱證者。

39. 大黃黃連瀉心湯

? ? ? ?大黃2兩,黃連1兩,黃芩1兩

? ? ? ?心下痞,按之濡,有熱象

40.附子瀉心湯

? ? ? ?大黃2兩,黃連1兩,黃芩1兩,附子1兩

? ? ? ?上證而惡寒者(有汗出的情況)

41. 半夏瀉心湯

? ? ? ?半夏半升,黃芩,干姜,人參,甘草各3兩,黃連1兩,大棗12個

? ? ? ?傷寒誤下,心下滿而硬痛者,為結胸,宜大陷胸湯;心下滿而不痛,為痞,與半夏瀉心湯.

? ? ? ?上焦有熱,中焦而下而寒。

42. 生姜瀉心湯

生姜4兩,半夏半升,黃芩,干姜,人參,甘草各3兩,黃連1兩,大棗12個

心下痞,胃中不和,腹中雷鳴,干噫食臭,下利者。應為胃虛食滯,心下水停。

43. 甘草瀉心湯

生姜4兩,半夏半升,黃芩,干姜,人參,甘草各4兩,黃連1兩,大棗12個

本證脾胃虛痞,痞利俱甚,干嘔心煩為主。半夏瀉心湯加重甘草調中補虛。

44. 赤石脂禹余糧湯

赤石脂16兩,禹余糧16兩

下利,與理中湯不效,利在下焦,與赤石脂禹余糧湯

45. 旋覆代赭湯

? ? ? ?旋覆花3兩,人參2兩,生姜5兩,代赭石1兩,甘草3兩,半夏半升,大棗12個。

? ? ? ?心下痞,噫氣不除。胃虛痰阻。

46. 黃連湯

? ? ? ?黃連3兩,甘草3兩,干姜3兩,桂枝3兩,人參2兩,半夏半升,大棗12個。

? ? ? ?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胸有熱,腹有寒。

47.十棗湯

? ? ? ?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干嘔短氣,無表證。懸飲。

48. 瓜蒂散

? ? ? ?瓜蒂1份,赤不豆1份。

? ? ? ?涌吐劑。

49. 桂枝附子湯& 去桂加白術湯

? ? ? ?桂枝4兩,附子3個,生姜3兩,大棗12個,甘草2兩。

? ? ? ? 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

? ? ? ?若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術湯。

50. 甘草附子湯

? ? ? ?甘草2兩,附子2個,白術2兩,桂枝4兩

? ? ?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或身微腫者。

51. 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

? ? ? ?陽明實熱,大熱汗出,脈洪。大渴者,加人參。

52 豬苓湯

? ? ? ?豬苓1兩,茯苓1兩,澤瀉1兩,滑石1兩,阿膠1兩。

? ? ? ?腎虛使腎氣不充,不能主水,水液內停。 心火亢盛,從而水熱互結。用于陰虛水熱互結之證。

53.調胃承氣湯(293)

? ? ? ?大黃4兩,甘草2兩,芒硝

54. 小承氣湯

? ? ? ?大黃4兩,厚樸2兩,枳實3個。

55. 大承氣湯:

? ? ? ?大黃4兩,厚樸8兩,枳實5個,芒硝3合。

56. 麻子仁丸

? ? ? ?麻子仁,芍藥,枳實,大黃,厚樸,杏仁

57. 蜜煎導及豬膽汁方(不看了)

58. 茵陳蒿湯

? ? ? ?茵陳蒿6兩,梔子14個,大黃2兩

? ? ? ?濕熱發黃,里有結滯。陽黃。《茵梔黃口服液》

59. 梔子柏皮湯

? ? ? ?桅子15個,甘草1兩,黃柏2兩

? ? ? ?傷寒,身黃,發熱。 濕熱郁蒸發黃,而熱重于濕。無腹滿之象。

60.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 ? ?麻黃2兩,連翹2兩,杏仁40個,赤小豆1升,大棗12個

生梓白皮(桑白皮)1升,生姜2兩,甘草2兩。

? ? ? ?傷寒,瘀熱在里,身黃。偏于表者。

三個治黃方:在表者,汗之,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熱者,清之,梔子柏皮湯;實者,下之,茵陳蒿湯.

61. 小柴胡湯

? ? ? ?柴胡8兩,黃芩3兩,人參3兩,半夏半升,甘草3兩,生姜3兩,大棗12個。

62. 柴胡桂枝湯

? ? ? ?桂枝1.5兩,芍藥1.5兩,黃芩1.5兩,人參1.5兩,甘草1兩,半夏 2合半,大棗6個,

生姜1.5兩,柴胡4兩

? ? ? ?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 柴胡與桂枝合方。 太陽->少陽過渡中。

63. 大柴胡湯

? ? ? ?柴胡8兩,黃芩3兩,芍藥3兩,半夏半升,生姜5兩,枳實4個,大棗12個,大黃2兩。

? ? ? ?少陽陽明合病,柴胡證+大便秘結。

64. 柴胡加芒硝湯

? ? ? ?柴胡2兩16銖,黃芩1兩,人參1兩,甘草1兩,生姜1兩,半夏20銖,大棗4個,芒硝2兩。

? ? ? ?小柴胡湯加芒硝, 少陽病+內實輕證,故加芒硝不加大黃。

65. 柴胡桂枝干姜湯

? ? ? ?柴胡8兩,桂枝3兩,干姜2兩,栝蔞根4兩,黃芩3兩,牡蠣2兩,甘草2兩。

? ? ? ?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

? ? ? ?熱兼太陰寒(下之過)。

66.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 ? ? ?柴胡4兩,龍骨1.5兩,黃芩1.5兩,生姜1.5兩,鉛丹1.5兩,人參1.5兩,桂枝1.5兩,茯苓1.5兩

? ? ? ?半夏2.5合,大黃2兩,牡蠣1.5兩,大棗6個

? ? ? ?傷寒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

? ? ? ?柴胡劑清少陽之熱;鉛丹,龍骨,牡蠣鎮驚;大黃清熱;茯苓、半夏,人參、生姜安中。

67 桂枝加芍藥湯

? ? ? ?桂枝3兩,芍藥6兩,甘草2兩,大棗12個,生姜3兩。

? ? ? ?桂枝湯加芍藥3兩。桂枝證,因下而腹滿時痛。

68.桂枝加大黃湯

桂枝3兩,芍藥6兩,甘草2兩,大棗12個,生姜3兩,大黃2兩。

桂枝證,因下而腹滿,大實痛.

69. 四逆湯

? ? ? ?甘草2兩,干姜1.5兩,附子1個。

70.通脈四逆湯

? ? ? ?甘草2兩,附子大者1個,干姜3兩。

? ? ? ?四逆湯加重附子和干姜;陰盛格陽之候。

71.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 ? ? ?上證,現吐已下斷等陰液內竭之象。或騙過上焦之法。

72. 白通湯

? ? ? ?蔥白4根,干姜1兩,附子1個

? ? ? ?類四逆湯證,但更重,故去甘草之緩,加蔥白之宣通。

72. 白通湯加豬膽汁湯

? ? ? ?蔥白4根,干姜1兩,附子1個,人尿5合,豬膽汁1合。

? ? ? ?上證,而現陰液內竭之象。或騙過上焦之法。

73. 真武湯

? ? ? ?茯苓3兩,芍藥3兩,生姜3兩,白術2兩,附子1個。

? ? ? ?陽衰水停。

74. 附子湯

? ? ? ?附子2個,茯苓3兩,人參2兩,白術4兩,芍藥3兩

? ? ? ?少陰病,口中和,嚴寒者。 少陰病,身體痛,骨節痛,脈沉者。

75. 吳茱萸湯

? ? ? ?吳茱萸1升,人參3兩,生姜6兩,大棗12個

? ? ? ?肝陰實證。 少陰病,吐利,手足冷,煩躁欲死者。

? ? ? ? ? ? ? ? ? ? ? ? ? ? ? ? ? ?干嘔,吐涎沫,頭痛者。

76. 桃花湯(451)

? ? ? ?干姜1兩,赤石脂16兩,粳米1升

? ? ?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 不里急后重

77. 黃連阿膠湯

? ? ? ?黃連4兩,黃芩2兩,芍藥2兩,雞子黃2個,阿膠3個

? ? ? ?少陰病,心中煩,不得臥。 少陰熱化證。

78. 麻黃附子細辛湯

? ? ? ?麻黃2兩,細辛2兩,附子1個

? ? ? ?少陰病,始得之,發熱,脈沉者。

79. 麻黃附子甘草湯

? ? ? ?麻黃2兩,甘草2兩,附子1個

? ? ?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

? ? ? ?本證為麻黃附子細辛湯之輕且緩者

80. 四逆散

? ? ? ?甘草,枳實,柴胡,芍藥

81.?豬膚湯

? ? ? ?豬膚1斤

? ? ? ?少陰病,下利,咽痛,心煩

? ? ? ?少陰熱化證。咽干痛。

82. 甘草湯、桔梗湯

? ? ? ?甘草2兩;

? ? ? ?甘草2兩,桔梗1兩

? ? ? ?少陰病,咽痛者,與甘草湯;不差者,與桔梗湯。

? ? ? ?桔梗可以去膿。

83.? 苦酒湯

? ? ? ?半夏14個, 雞子清,苦酒

? ? ? ?少陰病,咽中傷。重證,膿不出的感覺。

84.半夏散及湯

? ? ? ?半夏,桂枝,甘草

? ? ? ?少陰病,咽中痛。

85. 烏梅丸

? ? ? ?烏梅300個,細辛6兩,干姜10兩,附子6兩,蜀椒4兩,桂枝6兩,當歸4兩,人參6兩,黃連16兩,黃柏6兩
? ? ?上熱下寒的厥陰證(蛔厥)。

86. 干姜黃芩黃連人參各三兩

? ? ? ?干姜,黃芩,黃連, 人參各三兩。

? ? ? ?傷寒,本寒下,醫吐下之。上有浮熱,中焦虛寒。

87. 麻黃升麻湯

? ? ? ?麻黃2.5兩,升麻1兩1分,當歸1兩一分,知母18銖,黃芩18銖,葳蕤18銖,芍藥6銖

天冬18銖,桂枝6銖,茯苓6銖,石膏6銖,白術6銖,干姜3銖。

傷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脈沉而遲,手足厥,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匯利不止。

陰陽兩傷而又上熱下寒。

88. 當歸四逆湯及加吳茱萸生姜湯

? ? ? ?當歸3兩,桂枝3兩,芍藥3兩,細辛3兩,甘草2兩,通草2兩,大棗25個。

? ? ? ?手足厥,脈細欲絕,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內有久寒者,加吳茱萸生姜湯。

? ? ? ?血虛寒厥。當歸、芍藥、大棗抓陰入血。桂枝、細辛通陽去寒。通草,導君火入相火。

? ? ? ?盧火神用菖蒲。

89. 白頭翁湯

? ? ? ?白頭翁2兩,黃柏3兩,黃連3兩,秦皮3兩。

? ? ? ?熱性下利,痢疾。

90. 四逆加人參湯

? ? ? ?甘草2兩,附子1個,干姜1.5兩,人參1兩

? ? ? ?惡寒脈微而下利,利止亡血。

少陰陽衰,陰寒內盛,下利傷津。

91. 理中丸及湯

? ? ? ?人參3兩,干姜3兩,甘草3兩,白術3兩

? ? ? ?溫中。

92.? 牡蠣澤瀉散

? ? ? ?牡蠣,澤瀉,蜀漆,葶藶子,商陸根,海藻,栝蔞根
? ? ?大病差后,腰以下有水氣者。治腰下有水,正氣不衰者。牡蠣配栝蔞根,養陰清熱,活血軟堅。

93. 竹葉石膏湯

? ? ? ?竹葉2把,石膏16兩,半夏半升,麥冬1升,人參2兩,甘草2兩,粳米半斤。

? ? ? ?傷寒解后,虛贏少氣,氣逆欲吐。或中暑.

94. 燒裈散

? ? ? ? 陰陽易。

? ? ? ? ? ? ?

?

本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866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