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加減秦艽湯

中醫世家 2023-05-17 00:12:51

加(jia)減秦艽湯

趙炳南方:加減秦艽湯

處方 : 黃(huang)芪30克(ke)(ke),黃(huang)精15克(ke)(ke),雞血藤30克(ke)(ke),秦艽30克(ke)(ke),烏梢蛇6克(ke)(ke),丹參(can)30克(ke)(ke),蓮子心12克(ke)(ke),玉竹9克(ke)(ke),白(bai)(bai)人(ren)參(can)6克(ke)(ke),白(bai)(bai)芍15克(ke)(ke),當歸15克(ke)(ke),女貞子30克(ke)(ke),熟地30克(ke)(ke),川連(lian)6克(ke)(ke)。

功能主治 : 養陰補(bu)血,涼血解毒。主陰血虛(xu)損,毒熱未清。(系統性紅斑狼瘡)

用法用量 : 水(shui)煎服(fu),每日1劑,日服(fu)3次(ci)。

摘錄 : 趙炳南方

方出《趙炳南臨床經驗集》,名見《千家妙方》卷下:加減秦艽湯

處方 : 黃(huang)耆(qi)1兩(liang),黃(huang)精(jing)5錢(qian)(qian),雞血藤1兩(liang),秦(qin)艽1兩(liang),烏梢蛇2錢(qian)(qian),丹參1兩(liang),蓮子心4錢(qian)(qian),玉竹3錢(qian)(qian),白人參2錢(qian)(qian),白芍5錢(qian)(qian),當歸5錢(qian)(qian),女貞(zhen)子1兩(liang),熟地1兩(liang),川連2錢(qian)(qian)。

功能主治 : 養(yang)陰補血,涼血解毒。主系統性(xing)紅斑(ban)性(xing)狼瘡。

臨床應用 : 系(xi)統性紅斑性狼(lang)瘡(chuang)王(wang)某(mou)(mou),女,45歲(sui),患(huan)者(zhe)自1971年12月(yue)份開始不斷發燒,時(shi)高時(shi)低(di),一直不退(tui),一個多月(yue)后(hou)在面部發現紅斑,后(hou)在某(mou)(mou)醫院檢查(cha),血(xue)(xue)中找(zhao)到狼(lang)瘡(chuang)細(xi)胞(bao),確診為(wei)系(xi)統性紅斑性狼(lang)瘡(chuang)。給強的松(song)治(zhi)(zhi)療稍為(wei)控(kong)制,但(dan)藥不能減量,稍減癥狀即(ji)加(jia)重。目前雖然(ran)每(mei)日(ri)服(fu)用強的松(song)30毫(hao)g,仍(reng)有(you)低(di)燒,自覺全身泛(fan)力,手(shou)足心發熱(re)(re),自汗,關節酸痛,頭(tou)暈。檢查(cha):體溫37.5℃,面部有(you)典(dian)型蝶形(xing)紅斑,肝脾(??),心臟(??),白(bai)細(xi)胞(bao)計數4800/mm3,血(xue)(xue)沉(chen)24mm/小時(shi)。脈象沉(chen)細(xi)無力,舌質(zhi)淡(dan),苔(tai)白(bai)膩。此為(wei)陰(yin)血(xue)(xue)虛(xu)虧,毒熱(re)(re)未清。治(zhi)(zhi)當養(yang)陰(yin)補血(xue)(xue),涼血(xue)(xue)解毒。投以(yi)加(jia)減秦(qin)艽湯。服(fu)藥一個月(yue)后(hou),(其間方(fang)中曾(ceng)加(jia)減冬蟲夏草、漏蘆、枸(gou)杞子、山萸肉等藥物(wu))。關節疼痛漸止,低(di)熱(re)(re)漸退(tui),自汗已止,唯自覺仍(reng)有(you)頭(tou)暈。在上方(fang)基礎之上,又加(jia)用茺蔚子3錢,鉤藤9錢,川芎3錢,服(fu)藥7劑,頭(tou)暈亦明顯(xian)減輕。于1973年1月(yue)25日(ri)檢查(cha)白(bai)細(xi)胞(bao)為(wei)6500/mm3,血(xue)(xue)沉(chen)14mm/小時(shi)。又連續以(yi)上方(fang)為(wei)主加(jia)減服(fu)藥3個月(yue),強的松(song)減量每(mei)日(ri)僅用5mg,病情(qing)穩(wen)定,轉門(men)診觀察。患(huan)者(zhe)于1974年已恢復半(ban)日(ri)工作。

摘錄 : 方(fang)出《趙炳南臨床(chuang)經(jing)驗集》,名(ming)見《千家(jia)妙方(fang)》卷下

貌似得了內痔。555 需要多長時間可以好啊

1樓鬼扯一通醫之善者 不要誤導樓主

樓主你好
根據你描敘可以考慮為1:直腸息肉2:便秘
建議正規醫院做直腸指診,直腸鏡檢等相關檢查
祝早日康復

醫學問(wen)題,可能(neng)有點惡心,急(ji)問(wen)。

內痔而已了 哥們我也有 辛辣吃多還有喝水少 可以去藥房開幾盒槐角丸 吃了一盒就差不離了 千萬記住 不要吃辛辣了 也不要吃快餐炒飯類的了 面湯比較好 但是一定不要吃方便面!!!! 內痔一般不會痛只有很嚴重了才會痛 那時候該開涂抹的藥了.
內痔的臨床表現

1.好發于肛門齒線以上,截石位于3、7、11點處。

2.主要癥狀為大便時出血,或伴痔核脫出。

3.初期(工期)痔核較小,質柔軟,痔面鮮紅色或青紫色,排便時痔核不脫出肛門外。排便時出血或便后出血,呈點滴狀或噴射狀,血色鮮紅,不與糞便相混,呈間歇性發作。

中期(Ⅱ期)痔核較大,隆起,便時痔核脫出肛門外,便后自行回納。便后出血比初期減少。

后期(Ⅲ期)痔核更大,質地較硬,表面微帶灰白色,便時痔核脫出肛門外,甚至行走、咳嗽、噴嚏或站立時也會脫出,不能自行回納,須用手推回,或平臥、熱敷后方能回納,便血不多或不再出血。

4.一般無疼痛感覺,中、后期可有肛門墜脹、瘙癢。如痔核脫出嵌頓,可致腫痛,糜爛、壞死,甚至化膿,繼發肛瘺等證。

5.一般無全身癥狀。后期有的可繼發貧血、大便困難、小便不易排空等癥狀。

6.本病需與下列肛門病相鑒別。

息肉痔:為直腸下端所生之息肉,質薄嫩,根蒂細,色鮮紅。一般單發,偶有一連串二、三十個之多,狀如葡萄。大便時可能脫出肛門外,多見于兒童。
鎖肛痔:腫物不能脫出于肛外,觸診其質堅硬而凹凸不平。肛門狹窄,大便變細,或大便如痢,次數增多,里急后重,時流臭穢敗漿污水。多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肛裂:好發于截石位6、12點處,肛門有裂口,出少量鮮血,大便時疼痛,有時便后疼痛可持續數小時。
脫肛:①直腸脫垂性脫肛:脫出物色淡紅,形如螺旋而有層次,其質較硬。多見于體弱的小兒與老年人。②直腸粘膜脫垂性脫肛:有環狀或部分粘膜脫垂,其色鮮紅,質柔軟,無痔的高突,微有滲血。多見于老年人,偶見于內痔手術后的患者。

--------------------------------------------------------------------------------
內痔癥狀

本病主要是由于飲食不節,過食醇酒厚味、辛辣生冷刺激,或饑飽失常,或因起居失慎,久坐久立,負重遠行,或房室過度,或因久瀉久痢,長期便秘,妊娠生產,腹部腫瘤壓迫等,均可使風濕燥熱內生,氣血不調,以致經絡阻滯,瘀血濁氣下注肛門而形成內痔。其特點是無痛性便血,后期可有痔核脫出。
本病以便血、腫脹癢痛、脫出及便秘為四大主要癥狀。便血是由于血絡受傷所致,然由于體質不同,感邪之異,又有虛實之分。實者血色鮮紅,或紅而污濁,如滴如射,便秘腹痛拒按;虛者血色淡紅清稀,或晦而不鮮,伴有神疲乏力。腫脹癢痛是由于下焦濕熱,結聚肛門,氣血逆亂,筋脈橫解,血脈瘀阻,發為痔核腫脹癢痛。若氣血兩虛,氣虛升舉無力,則以痔核脫出,不易回納為主;氣虛不攝,血不斂氣,便血色淡而量多。
內痔患者,可因肛門墜脹感而便意頻頻,或懼怕出血而不敢排便、致使腑氣不暢而發生便秘。便秘也有虛實之分,實秘者為實熱內結,灼傷津液,胃腸燥結,便干難解,腹滿痛;虛秘者氣虛肺失肅降,大腸傳導無力,或血虛津枯,胃腸燥結,腹脹便秘,心悸自汗。治療以清熱潤燥,涼血止血,益氣收斂為主。

--------------------------------------------------------------------------------
內痔的治療方法

血絡受傷型
【證見】 實證者便血色鮮紅,或紅而污濁,便前便后不定,量多量少不等,如滴如射不一。脫出的痔核色鮮紅,便干秘澀,腹痛拒按,口干舌燥,苔黃燥,脈數有力。

虛證者便血色淡紅清稀,或晦而不鮮,肛門綿綿作痛,神疲乏力,舌質淡,脈細弱。

【治法】 實證宜清熱涼血,虛證宜健脾攝血。

【方藥】

1.主方

(1)清熱涼血方選涼血地黃湯(祁坤《外科大成》)加減

處方:生地黃15克,赤芍9克,枳殼9克,黃芩9克,槐花12克,地榆12克,黃連9克,荊芥9克,甘草6克,防風6克,牡丹皮9克。水煎服,每日1劑。

便秘者加瓜蔞仁12克(打)、火麻仁12克(打)。

(2)健脾攝血方選歸脾湯(嚴用和《濟生方》)加減

處方:黨參30克,茯苓12克,白術9克,黃芪15克,當歸9克,白及9克,黃芩炭6克,三七末3克(沖服),槐花炭9克,阿膠6克(烊化沖服)。水煎服,每日l劑。

2.中成藥

(1)臟連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于實證。

(2)膽豆丸,每次3粒,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于實證。

(3)歸脾丸,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適用于虛證。

(4)十全大補丸,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適用于虛證。

3.單方驗方

(1)復方臟連丸(陳松山驗方)

處方:地榆炭156克,黃連150克,黃芩150克,防風150克,生大黃150克,荊芥炭150克,生槐米250克,火麻仁250克,生地黃250克,豬大腸5副。上藥共研細末,制成蜜丸,如梧桐子大,分裝每袋20克。每次服5克,每日2次,10日為1個療程。適用于內痔出血、脫出并栓塞、內外痔等。

(2)消痔湯(凌朝光驗方)

處方:烏梅10克,五倍子10克,苦參15克,射干10克,炮穿山甲10克,煅灶蠣30克,火麻仁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便血甚者,加地榆炭、側柏葉。炎癥甚者,加黃柏、黃連。便秘者,加番瀉葉。疼痛甚者,加乳香、延胡索。肛門墜脹者,加木香、枳殼。脾虛下陷者,加黃芪、葛根、升麻。適用于痔瘡出血、腫痛、脫垂。

下焦濕熱型
【證見】 痔核脫出肛外,色紫赤潮濕,自覺肛門墜脹疼痛,似有里急后重之感。大便不爽,伴有出血,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厚膩,脈滑數或弦滑。

【治法】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方藥】

1.主方

(1)防風秦艽湯(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防風9克,秦艽15克,當歸9克,生地黃15克,赤芍9克,茯苓12克,連翹9克,檳榔9克,地榆12克,槐角12克,枳殼9克,白芷9克,蒼術9克,甘草6克,梔子9克,澤瀉9克。水煎服,每日1劑。

(2)若濕熱兼瘀,腫痛作癢者,可用止痛如神湯(吳謙等《醫宗金鑒》)

處方:秦艽15克,蒼術9克,桃仁12克,皂角刺9克,防風9克,黃柏9克,當歸尾9克,澤瀉12克,檳榔9克,大黃9克。水煎服,每日l劑。

2.中成藥

(1)地榆槐角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2)痔速寧,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參照血絡受傷證單方驗方。

氣血兩虛型
【證見】 痔核脫出,不易回納。氣虛甚者,肛門有下墜感,氣短懶言,食少乏力,便血淋漓;血虛甚者,便血色淡量多,頭暈目眩,面色眥白,神疲心悸。舌質淡,脈細弱無力。

【治法】 補氣升提,養血柔肝。

【方藥】

1.主方

(1)補中益氣湯(李杲《東垣十書》)合逍遙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黃芪30克,黨參30克,升麻9克,柴胡6克,白術9克,當歸9克,白芍9克,茯苓9克,甘草6克,槐花9克,生地黃12克。水煎服,每日l劑。

(2)若氣血雙虛較甚,用十全大補湯(陳師文等《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黃芪30克,黨參30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川芎6克,當歸9克,熟地黃18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大棗9克,阿膠9克(烊化沖服),廣木香9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

(1)補中益氣丸,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2)十全大補丸,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參照血絡受傷證單方驗方。

腸燥便秘型
【證見】 實秘者,腹脹滿而痛、便結拒按,口干噯氣,心煩。苔黃燥,脈數有力。虛秘者,腹痛綿綿,脹滿喜按,頭暈目眩,心悸自汗。唇舌色淡,脈細弱。

【治法】 實秘宜通腑瀉熱;虛秘宜潤腸通便。

【方藥】

1.主方

(1)通腑瀉熱方選大承氣湯(張仲景《傷寒論》)加味

處方:生大黃9克(后下),芒硝9克(沖服),枳實9克,厚樸9克,槐花9克,萊菔子15克,金銀花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以便通脹減為度。

(2)潤湯通便方選增液承氣湯(吳鞠通《溫病條辨》)合五仁丸(危亦林《世醫得效方》)加減

處方:玄參9克,生地黃12克,麥冬9克,大黃9克,甘草6克,杏仁9克,郁李仁12克,火麻仁12克(打碎),陳皮9克,槐角9克,枳實9克。水煎服,每日l劑。

2.中成藥

(1)牛黃解毒片,每次3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適用于實秘。

(2)涼膈散,每日9-15克,加竹葉l片,蜂蜜少許,水煎分2次服。適用于實秘。

(3)潤腸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于虛秘。

(4)麻仁滋脾丸,每次10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于虛秘。

3.單方驗方參照血絡受傷證單方驗方。

--------------------------------------------------------------------------------
內痔的外治法

1.熏洗 各期內痔均可以藥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常用方為五倍子湯或苦參湯,或選用芒硝、金銀花、連翹、苦參、地榆、馬齒莧、川椒等1~2味煎水熏洗。熏洗可起活血消腫,清熱止痛,收斂止癢的作用。

2.外敷 內痔后期,痔核表面糜爛滲液,暫時不能手術者,可先用上法熏洗患部,然后用五倍子散、消痔散加枯礬粉外敷。外敷具有清熱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使痔核縮小,潰面愈合。

3.塞藥 I、Ⅱ、Ⅲ期內痔及內痔手術后不便敷藥者,可把藥物做成膏或栓,塞人肛內,達到清熱消腫,鎮痛止血的目的。塞藥可選用九華膏、紫草膏等。

4.枯痔法
以藥條或藥釘插入痔核內,使痔枯干壞死,脫落而愈。現一般采用無砒藥釘如七仙條、二黃枯痔釘等。

適應證:Ⅱ、Ⅲ期內痔,內外痔的內痔部分。
禁忌證:兼有各種急性病、嚴重的慢性病、肛門直腸急性發炎、腹瀉、惡性腫瘤、出血患者,以及對砒劑過敏者。
操作方法:術前清潔灌腸,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門。用生理鹽水洗凈后。翻出痔核于肛外,用左手食指、中指固定痔核,作表面消毒。以右手拇、食指持藥釘尾段,于距齒線0.3-0.5厘米處,與腸壁縱軸成250.350的方向旋轉插入粘膜下痔核中心,深約l厘米。一般每核一次插人4~6根,或視痔核大小而定。間距為0.3~0.5厘米。然后剪去露在痔核外的多余藥釘,釘根外露1毫米左右。太短易引起插口出血,且不易固定;太長則易損傷對側腸壁。而后將痔核推回肛內。同法處理其他痔核,一次最多處理3個。每次插釘完畢,同時塞人黃連膏或紫草膏。一般7日左右痔核萎縮脫落。
注意事項:插釘不能重疊,深淺適宜,太深可使括約肌受損壞死,感染疼痛;太淺藥釘容易脫落,造成插口出血,達不到治療目的。先插小痔核,后插大痔核,或先插有出血點的痔核,在出血點插釘1個可以止血。插釘時應正確掌握與齒線的距離,過近可引起疼痛。一次插釘總數不超過20根。
術后處理:術后24小時內不解大便,以防藥釘滑脫引起出血。若大便后痔核脫出,應即推回,以免水腫嵌頓引起劇痛,并輔以止血消腫潤腸藥物治療。若使用含砒汞藥釘,應囑患者多飲開水,或以銀花、綠豆煎湯內服,以利砒毒排泄。同時注意觀察病人有否高熱、腹痛、嘔吐、口腔破潰等中毒情況,以便及時處理。

5.結扎法
以藥線或粗絲線,或膠圈結扎痔核根部,阻斷痔核血液供應,使之缺血干枯、壞死而脫落,從而達到治愈的目的。一般較常用的方法有貫穿結扎法,膠圈套扎法等。

(1)貫穿結扎法:用絲線貫穿結扎于痔根部,以阻斷病變部位的氣血流通,達到使痔核壞死脫落的目的。

適應證:Ⅱ、Ⅲ期內痔,尤其是纖維型內痔更為適宜。
禁忌證:肛周急慢性炎癥、急慢性痢疾、腹瀉、浸潤型肺結核、嚴重的肝腎疾患、高血壓、各種血液病患者以及臨產孕婦。
操作方法:常規備皮、清潔灌腸,采用腰俞麻醉或局麻。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門部位,常規消毒鋪巾。術者兩手的食指交叉,緩緩進行擴肛,使括約肌松弛,痔核充分暴露。以彎血管鉗夾住痔核基底部,用左手向肛外輕輕牽引,右手持彎圓針穿10號粗絲線從痔核基底部中央稍偏上方穿過,然后用剪刀沿齒線剪一淺表切口,縫線繞痔核基底“8”字結扎。結扎后的痔核再注入15%明礬液或消痔靈注射液,或軋壓痔核,以加速痔核壞死脫落。最后剪短扎線,約留3。5厘米,再把痔核推回肛內。術畢注入紫草膏,用紗布外蓋固定。一般一次處理3個痔核。若為環形內痔,可先將痔核分為幾個痔塊,在痔塊之一側用兩把止血鉗夾起粘膜。從中間剪開,同法處理痔塊對側,然后將痔塊進行“8”字貫穿結扎,同法一一處理其他痔塊。
注意事項:結扎時應先小后大。縫針穿過痔核基底時,不可穿入肌層,以免引起肌層壞死或并發肛周膿腫。術后當日禁止排便。如便后痔核脫出,應立即推回肛內,以免水腫加劇疼痛。術后7~14日為痔核脫落期,囑病人盡量減少活動,大便時也不宜用力努責,以防引起大出血。

(2)膠圈套扎法:借助器械將小乳膠圈套入痔核根部,利用膠圈擴張后的緊縮力,阻斷痔核血液供應,使之缺血壞死脫落。

適應證:Ⅱ、Ⅲ期內痔及內外痔的內痔部分。
禁忌證:同貫穿結扎法。
操作方法:術前囑患者排空大便或清潔灌湯,取側臥位或膝胸位。先插人斜面肛門鏡,確定痔核位置及數目,選定套扎部位;充分暴露痔核區。以0.1%新潔爾滅棉球消毒。而后由助手固定肛門鏡,術者左手持套扎器套住痔核,右手持麥粒鉗,經套扎圈鉗住痔核根部,將痔核拉入套扎器內。按壓套扎器柄,使套圈外套向痔根部移動;隨之將套圈推出,扎到痔核根部。然后松開麥粒鉗與套扎器一并退出,再緩緩退出肛門鏡。
注意事項:同貫穿結扎法。

6.注射療法
(1)硬化萎縮注射法:將硬化萎縮注射劑注射至痔核粘膜下層靜脈叢的間隙內,引起化學性炎癥反應,曲張的痔靜脈叢也因靜脈、靜脈周圍炎和進行性纖維組織增生而逐漸閉塞、達到使痔核硬化萎縮的目的。

適應證:I、Ⅱ、Ⅲ期內痔,內痔兼有貧血不適合其他療法者,內外痔的內痔部分。
禁忌證:內痔嵌頓;內痔伴有急慢性炎癥及腹瀉;兼有嚴重肺結核、高血壓、肝腎疾患及血液病;由腹腔腫瘤引發的內痔、外痔及臨產孕婦,前列腺增生較重者。
常用藥物:消痔靈、6%~10%明礬液、5%魚肝油酸鈉、5%~10%石炭酸甘油等。
操作方法: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常規術野消毒,局部麻醉后,用0.1%的新潔爾滅消毒肛管及腸腔。擴肛后以皮試針頭抽取藥液,在嗽叭形肛鏡下進行注射。藥液應注在距齒線0.5厘米處的痔核粘膜下層,針頭以斜150角進行注射。每核注入藥液0.5~1毫升,以痔核腫脹表面顏色不變為度。每次注射不超過3個痔核,用藥總量不超過3~4毫升。若一次注射不愈,相隔7日可再注1次,一般3-4次可以治愈。

(2)消痔靈四步注射法:也是硬化萎縮注射法的一種,原理與硬化萎縮注射法同。①適應證:各期內痔、出血、Ⅲ期內痔進一步發展而形成的靜脈曲張性內外痔。②禁忌證:內痔嵌頓發炎;伴有急性腸炎、痢疾;皮贅外痔。③操作方法:取側臥位或截石位,用0..5%e洗必泰棉球局部消毒,充分暴露病變部位,用l%普魯卡因10-15毫升作肛門局部麻醉,再用0.5%o洗必泰棉球消毒肛內痔區。用手擴張肛門,在嗽叭形肛門鏡下仔細查清內痔部位、數量及大小,再用食指觸摸痔區有無動脈搏動,確定注射部位。然后用5號針頭,5毫升注射器,吸取消痔靈液,在肛門鏡下分四步,進行低濃度、大劑量注射。下面介紹各項具體操作。

直腸上動脈區注射:為避免藥液集中引起組織壞死出血,用l%普魯卡因將消痔靈液按l:1的比例稀釋的藥液進行注射,每點注射2~3毫升。

痔粘膜下層注射:為防止組織壞死,用1%普魯卡因將消痔靈按2:1稀釋的藥液從痔核中部進針至肌層。當出現肌性抵抗感后邊退針邊注射,再呈扇形注射,使藥液均勻充盈到粘膜下層組織中。注入的藥量可視痔核呈彌漫性腫脹為宜,每核注藥量為4—6毫升。

痔粘膜固有層注射:當第二步注射完畢,再緩慢退針,出現落空感時,即進入到痔粘膜固有層,緩慢注藥,每核注藥2—3毫升。注藥后可見痔核粘膜呈水泡狀,并能見到粘膜的微細血管。

洞狀靜脈區注射:最后在齒線稍上方的內痔最低部位,即洞狀靜脈起始部進行注射。為避免藥液擴散到齒線以下引起疼痛,將藥液稀釋為l:l濃度。在肛門鏡下或用手指暴露內痔下部,在齒線上O.1厘米處進針,針尖穿入內痔的斜上方作扇形注射,每核注藥1-3毫升。Ⅲ期內痔一次注藥量為20~45毫升(稀釋后劑量)。最后用3厘米長、1厘米寬的凡士林紗布,大部分放入肛內,固定內痔,防止嵌頓。外用紗布固定。原則上一次注完所有內痔,注射后內痔因組織萎縮,干枯成為異物。本法一般無不良反應,若注射后稍有疼痛,不須處理;可能有低熱,極少數病例體溫較高,可對癥處理,3-5日可恢復正常。注意事項:注射時要嚴格消毒,每次注射進針處必須消毒,以防感染。必須選用細針頭,以免針孔太大引起出血。進針后應做回血試驗,無回血方可緩緩推藥。針頭勿向痔核內各方向亂刺,以免損傷痔內血管引起出血,造成痔核血腫,局部滲出液增多,延長痔核萎縮時間。注射的深淺要適度,太淺易引起粘膜潰爛,過深可使肌層組織硬化。勿使藥液注人外痔區,或注射位置過低,以免藥液向肛管擴散,造成肛周水腫疼痛。注射后24小時不宜排便,并減少活動。

(3)壞死枯脫注射法:是將腐蝕性藥液注入痔核內,使痔核組織壞死脫落,經過創面修復而愈合。

適應證:Ⅱ、Ⅲ期內痔。
禁忌證:同硬化萎縮注射法。
常用藥物:枯痔油、新6號注射液。
操作方法:腰俞麻醉或局麻,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門,用0.1%新潔爾滅棉球消毒。將內痔翻出肛外,左手持蚊式止血鉗于齒線上將痔核夾住一部分固定,右手持備好的藥液注射器,在齒線上0.3~0.5厘米處,刺入痔核粘膜下層,由低到高呈柱狀將藥液緩緩注入痔核內,以痔核略膨大變色為度。注射后,將痔核推回肛門內。痔核約7~14日壞死,干枯脫落。一次注射不超過3個痔核;若痔核較大或較多,可分期注射,間隔2周注射1次。若用枯痔油注射,每核注入0.5~1毫升,總量不超過4毫升。
注意事項:同硬化萎縮注射法。注射后7—14日減少活動,防止痔核脫落時發生大出血。

7.內痔術后并發癥及其處理。

疼痛:口服止痛藥,或用1%普魯卡因10毫升在中髎或下髎穴封閉,每側5毫升。也可選用少腹逐瘀湯(王清任《醫林改錯》),加金銀花15克、連翹10克、蒲公英20克,活血止痛,清熱解毒。
出血:若內痔結扎不牢,或痔核枯脫,出現創面滲血,可用凡士林紗條填塞,壓迫止血,也可外敷止血散。若小動脈出血,應在能充分暴露出血點的條件下進行縫扎止血;術后可口服云南白藥等,以防出血。
發熱:因組織壞死被吸收引起的發熱,體溫通常不高(38℃以下),一般不須處理,注意觀察。若為局部感染引起高熱,應服清熱解毒藥物,方選黃連解毒湯(王燾《外臺秘要》)加金銀花、連翹、敗醬草。
水腫:可用樸硝30克、黃柏30克、金銀花15克、紅花15克、蒲公英20克、白礬3克煎水熏洗,每日1-2次。或用1:5000高錳酸鉀熱水坐浴,浴后外敷痔瘡膏。輕者可用熱水袋熱敷。
小便小利:囑病人多飲水,或用車前子30克、冬瓜皮30克煎水代茶飲服;也可針刺三陰交、水分、關元、中極等穴位,或用l%普魯卡因10毫升長強穴封閉,或用熱水袋熱敷。

--------------------------------------------------------------------------------
內痔如何治療

1.針灸療法

針刺:主要適用于工期內痔,或Ⅱ、Ⅲ期內痔暫不能手術者。主穴:長強、承山、八髎。配穴:會陰、足三里、三陰交,大腸俞。濕熱者用瀉法,脾虛者用補法。
挑痔療法:適用于Ⅱ、Ⅲ期內痔。可取大腸俞、次髎等穴,或在患者背部脊柱兩側偏于腰骶部尋找痔點,即突出表皮、壓之不褪色的紅色或灰白色小丘疹,常規消毒后,用粗針將痔點表皮挑破,再挑斷皮下白色纖維數條。術后用消毒紗布覆蓋。

2.飲食療法

香蕉蕹菜粥:香蕉100克去皮為泥,蕹菜(通心菜)100克取尖,粳米50克。粳米加水煮至將熟時,放入蕹菜尖、香蕉泥,加入適量食鹽或白糖,同煮為粥,作早餐主食。適用于痔、瘺實熱之證。
公英敗醬豬腸湯:鮮蒲公英50克(干品25克)、敗醬草25克,用布包裹,與豬大腸250克用砂鍋燉至爛熟,去布袋,加入食鹽調味,分2次食豬腸喝湯。適用于痔、瘺實熱證。
黨參無花果燉豬瘦肉:黨參50克,無花果250克,豬瘦肉500克,同燉至肉熟透,加入食鹽調味,分頓食肉喝湯。適用于痔瘺日久氣血虛弱證。
大棗烏魚湯:大棗50克(去核),烏魚500克,用砂鍋燉至爛熟,加食鹽、生姜少許,分餐食用。適用于痔瘺虛證。

3.預防調護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進食,忌食辛辣、醇酒厚味。
起居有常,工作勞逸結合。從事久站久立工作者,應適時變換體位。
注意肛門衛生,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經常保持大便通暢。
及時治療腹瀉、便秘、痢疾等疾病。
內痔術后,飲食要清淡,必要時給予半流或全流飲食。
術后痔核脫落期,盡量減少活動,多臥床休息。
術后每次排便后,用淡鹽水或1:5000高錳酸鉀液坐浴,而后換藥。
注意觀察病人術后反應,若有發熱、疼痛、小便困難及便后出血,應及時查明原因,妥善處理。
術(shu)后(hou)若痔核脫出,應及時托(tuo)回(hui)肛內,以(yi)防水(shui)腫嵌頓。

請(qing)問(wen)蓁艽的功效是什么

秦艽根莖顯微圖1、治療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秦艽是許多祛風濕方劑(獨活寄生湯、大秦艽湯)的重要生藥之一,主要用于風濕性關節炎。用秦艽100g或秦艽、白芷各50g加入普魯卡因后制成100只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m1,曾用于2000多人次。對風寒引起的周身疼痛,多年風濕性腰腿痛均有止痛效果。秦艽總生物堿制成注射液,每支2m1含總堿(以秦艽堿甲計)100mg,肌肉注射,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顯著的鎮痛、消腫、退熱和恢復關節功能作用。
2、治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秦艽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藥0.625g),肌肉注射,每次2~5ml。治療21例,用藥3~7天治愈。無一例發生后遺癥,療程中未發現副作用。
3、治療小兒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以秦艽為主,結合辯證施治加用其他藥物,治療小兒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也取得較好的療效。
4、治療肺癆骨蒸潮熱:以秦艽、鱉甲為君藥的秦艽鱉甲湯辯證施治進行加減治療結核所致的骨蒸潮熱共24例,痊愈21例,顯效3例。
5、治療肩周炎,用以60°糧食白酒浸制秦艽、木瓜、烏頭等藥材制成的家傳秦艽木瓜酒治療肩周炎73例,經80天,痊愈52例,顯效10例,有效4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90.41%。綜合以上各節,秦艽的化學成分復雜,藥理作用顯著,臨床應用廣泛。現代化學和藥理學研究都闡明了化學成分和臨床應用間的關系.如龍膽苦苷的保肝作用,秦艽堿的治療風濕作用等等。然而前人研究秦艽所取的材料均為傳統的秦艽根,尚未見有用秦艽地上部分代替秦艽根用藥的報道。而秦艽為瀕危中藥材,資源貧乏,尋找其代替品或擴大入藥部位已經成為眾人關注的話題,所以有必要對秦艽地上部分進行深入研究。
6、用秦艽注射液肌內注射,用于風寒引起的周身疼痛,以及多年風濕性腰腿痛,均有止痛效果;治療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顯著的鎮痛、消腫、退熱和恢復關節功能的作用。
7、用秦艽注射液每6小時肌內注射秦艽注射液1次,每次2~5ml(每1ml含生藥0.625g),治療腦脊髓膜炎21例,3~7天治愈(哈爾濱中醫,1960,5:27);
8、秦艽、防己各等份研末,術前半小時服0.6g,術后每6小時服1次,預防牙拔除并發癥36例,有顯著的止痛和消腫效果(冶金醫學,1987,1:73)。 [2]
9、風濕痹證。本品辛散苦泄,質偏潤而不燥,為風藥中之潤劑。風濕痹痛,筋脈拘攣,骨節酸痛,無問寒熱新久均可配伍應用。其性偏寒,兼有清熱作用,故對熱痹尤為適宜,多配防己、牡丹皮、絡石藤、忍冬藤等;若配天麻、羌活、當歸、川芎等,可治風寒濕痹,如秦艽天麻湯(《醫學心悟》)。
10、中風不遂。本品既能袪風邪,舒筋絡,又善“活血榮筋”,可用于中風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四肢拘急,舌強不語等,單用大量水煎服即能奏效。若與升麻、葛根、防風、芍藥等配伍,可治中風口眼喎斜,言語不利,惡風惡寒者,如秦艽升麻湯(《衛生寶鑒》);與當歸、熟地、白芍、川芎等同用,可治血虛中風者,如秦艽湯(《不知醫必要》)。
11、骨蒸(zheng)(zheng)潮熱(re)(re)(re)(re)(re),疳積(ji)發(fa)熱(re)(re)(re)(re)(re)。本品能(neng)退虛熱(re)(re)(re)(re)(re),除(chu)骨蒸(zheng)(zheng),亦為治(zhi)虛熱(re)(re)(re)(re)(re)要藥(yao)。治(zhi)骨蒸(zheng)(zheng)日晡潮熱(re)(re)(re)(re)(re),常與青蒿、地骨皮(pi)、知母等(deng)同(tong)用,如(ru)秦(qin)艽(jiao)鱉甲(jia)(jia)散(san)(san)(《衛(wei)生寶鑒》);若與人參(can)、鱉甲(jia)(jia)、柴胡等(deng)配伍(wu),可治(zhi)肺痿骨蒸(zheng)(zheng)勞嗽,如(ru)秦(qin)艽(jiao)扶羸湯(《楊氏家藏方》);治(zhi)小兒疳積(ji)發(fa)熱(re)(re)(re)(re)(re),多(duo)與薄荷、炙甘(gan)草(cao)相伍(wu),如(ru)秦(qin)艽(jiao)散(san)(san)(《小兒藥(yao)證(zheng)直訣》)。

醫生(sheng)說得內痔了(le),怎么辦?

內痔
開放分類: 醫療、科學、疾病、醫學、痔

內痔的臨床表現

1.好發于肛門齒線以上,截石位于3、7、11點處。

2.主要癥狀為大便時出血,或伴痔核脫出。

3.初期(工期)痔核較小,質柔軟,痔面鮮紅色或青紫色,排便時痔核不脫出肛門外。排便時出血或便后出血,呈點滴狀或噴射狀,血色鮮紅,不與糞便相混,呈間歇性發作。

中期(Ⅱ期)痔核較大,隆起,便時痔核脫出肛門外,便后自行回納。便后出血比初期減少。

后期(Ⅲ期)痔核更大,質地較硬,表面微帶灰白色,便時痔核脫出肛門外,甚至行走、咳嗽、噴嚏或站立時也會脫出,不能自行回納,須用手推回,或平臥、熱敷后方能回納,便血不多或不再出血。

4.一般無疼痛感覺,中、后期可有肛門墜脹、瘙癢。如痔核脫出嵌頓,可致腫痛,糜爛、壞死,甚至化膿,繼發肛瘺等證。

5.一般無全身癥狀。后期有的可繼發貧血、大便困難、小便不易排空等癥狀。

6.本病需與下列肛門病相鑒別。

息肉痔:為直腸下端所生之息肉,質薄嫩,根蒂細,色鮮紅。一般單發,偶有一連串二、三十個之多,狀如葡萄。大便時可能脫出肛門外,多見于兒童。
鎖肛痔:腫物不能脫出于肛外,觸診其質堅硬而凹凸不平。肛門狹窄,大便變細,或大便如痢,次數增多,里急后重,時流臭穢敗漿污水。多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肛裂:好發于截石位6、12點處,肛門有裂口,出少量鮮血,大便時疼痛,有時便后疼痛可持續數小時。
脫肛:①直腸脫垂性脫肛:脫出物色淡紅,形如螺旋而有層次,其質較硬。多見于體弱的小兒與老年人。②直腸粘膜脫垂性脫肛:有環狀或部分粘膜脫垂,其色鮮紅,質柔軟,無痔的高突,微有滲血。多見于老年人,偶見于內痔手術后的患者。

--------------------------------------------------------------------------------
內痔癥狀

本病主要是由于飲食不節,過食醇酒厚味、辛辣生冷刺激,或饑飽失常,或因起居失慎,久坐久立,負重遠行,或房室過度,或因久瀉久痢,長期便秘,妊娠生產,腹部腫瘤壓迫等,均可使風濕燥熱內生,氣血不調,以致經絡阻滯,瘀血濁氣下注肛門而形成內痔。其特點是無痛性便血,后期可有痔核脫出。
本病以便血、腫脹癢痛、脫出及便秘為四大主要癥狀。便血是由于血絡受傷所致,然由于體質不同,感邪之異,又有虛實之分。實者血色鮮紅,或紅而污濁,如滴如射,便秘腹痛拒按;虛者血色淡紅清稀,或晦而不鮮,伴有神疲乏力。腫脹癢痛是由于下焦濕熱,結聚肛門,氣血逆亂,筋脈橫解,血脈瘀阻,發為痔核腫脹癢痛。若氣血兩虛,氣虛升舉無力,則以痔核脫出,不易回納為主;氣虛不攝,血不斂氣,便血色淡而量多。
內痔患者,可因肛門墜脹感而便意頻頻,或懼怕出血而不敢排便、致使腑氣不暢而發生便秘。便秘也有虛實之分,實秘者為實熱內結,灼傷津液,胃腸燥結,便干難解,腹滿痛;虛秘者氣虛肺失肅降,大腸傳導無力,或血虛津枯,胃腸燥結,腹脹便秘,心悸自汗。治療以清熱潤燥,涼血止血,益氣收斂為主。

--------------------------------------------------------------------------------
內痔的治療方法

血絡受傷型
【證見】 實證者便血色鮮紅,或紅而污濁,便前便后不定,量多量少不等,如滴如射不一。脫出的痔核色鮮紅,便干秘澀,腹痛拒按,口干舌燥,苔黃燥,脈數有力。

虛證者便血色淡紅清稀,或晦而不鮮,肛門綿綿作痛,神疲乏力,舌質淡,脈細弱。

【治法】 實證宜清熱涼血,虛證宜健脾攝血。

【方藥】

1.主方

(1)清熱涼血方選涼血地黃湯(祁坤《外科大成》)加減

處方:生地黃15克,赤芍9克,枳殼9克,黃芩9克,槐花12克,地榆12克,黃連9克,荊芥9克,甘草6克,防風6克,牡丹皮9克。水煎服,每日1劑。

便秘者加瓜蔞仁12克(打)、火麻仁12克(打)。

(2)健脾攝血方選歸脾湯(嚴用和《濟生方》)加減

處方:黨參30克,茯苓12克,白術9克,黃芪15克,當歸9克,白及9克,黃芩炭6克,三七末3克(沖服),槐花炭9克,阿膠6克(烊化沖服)。水煎服,每日l劑。

2.中成藥

(1)臟連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于實證。

(2)膽豆丸,每次3粒,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于實證。

(3)歸脾丸,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適用于虛證。

(4)十全大補丸,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適用于虛證。

3.單方驗方

(1)復方臟連丸(陳松山驗方)

處方:地榆炭156克,黃連150克,黃芩150克,防風150克,生大黃150克,荊芥炭150克,生槐米250克,火麻仁250克,生地黃250克,豬大腸5副。上藥共研細末,制成蜜丸,如梧桐子大,分裝每袋20克。每次服5克,每日2次,10日為1個療程。適用于內痔出血、脫出并栓塞、內外痔等。

(2)消痔湯(凌朝光驗方)

處方:烏梅10克,五倍子10克,苦參15克,射干10克,炮穿山甲10克,煅灶蠣30克,火麻仁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便血甚者,加地榆炭、側柏葉。炎癥甚者,加黃柏、黃連。便秘者,加番瀉葉。疼痛甚者,加乳香、延胡索。肛門墜脹者,加木香、枳殼。脾虛下陷者,加黃芪、葛根、升麻。適用于痔瘡出血、腫痛、脫垂。

下焦濕熱型
【證見】 痔核脫出肛外,色紫赤潮濕,自覺肛門墜脹疼痛,似有里急后重之感。大便不爽,伴有出血,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厚膩,脈滑數或弦滑。

【治法】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方藥】

1.主方

(1)防風秦艽湯(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防風9克,秦艽15克,當歸9克,生地黃15克,赤芍9克,茯苓12克,連翹9克,檳榔9克,地榆12克,槐角12克,枳殼9克,白芷9克,蒼術9克,甘草6克,梔子9克,澤瀉9克。水煎服,每日1劑。

(2)若濕熱兼瘀,腫痛作癢者,可用止痛如神湯(吳謙等《醫宗金鑒》)

處方:秦艽15克,蒼術9克,桃仁12克,皂角刺9克,防風9克,黃柏9克,當歸尾9克,澤瀉12克,檳榔9克,大黃9克。水煎服,每日l劑。

2.中成藥

(1)地榆槐角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2)痔速寧,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參照血絡受傷證單方驗方。

氣血兩虛型
【證見】 痔核脫出,不易回納。氣虛甚者,肛門有下墜感,氣短懶言,食少乏力,便血淋漓;血虛甚者,便血色淡量多,頭暈目眩,面色眥白,神疲心悸。舌質淡,脈細弱無力。

【治法】 補氣升提,養血柔肝。

【方藥】

1.主方

(1)補中益氣湯(李杲《東垣十書》)合逍遙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黃芪30克,黨參30克,升麻9克,柴胡6克,白術9克,當歸9克,白芍9克,茯苓9克,甘草6克,槐花9克,生地黃12克。水煎服,每日l劑。

(2)若氣血雙虛較甚,用十全大補湯(陳師文等《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黃芪30克,黨參30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川芎6克,當歸9克,熟地黃18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大棗9克,阿膠9克(烊化沖服),廣木香9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

(1)補中益氣丸,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2)十全大補丸,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參照血絡受傷證單方驗方。

腸燥便秘型
【證見】 實秘者,腹脹滿而痛、便結拒按,口干噯氣,心煩。苔黃燥,脈數有力。虛秘者,腹痛綿綿,脹滿喜按,頭暈目眩,心悸自汗。唇舌色淡,脈細弱。

【治法】 實秘宜通腑瀉熱;虛秘宜潤腸通便。

【方藥】

1.主方

(1)通腑瀉熱方選大承氣湯(張仲景《傷寒論》)加味

處方:生大黃9克(后下),芒硝9克(沖服),枳實9克,厚樸9克,槐花9克,萊菔子15克,金銀花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以便通脹減為度。

(2)潤湯通便方選增液承氣湯(吳鞠通《溫病條辨》)合五仁丸(危亦林《世醫得效方》)加減

處方:玄參9克,生地黃12克,麥冬9克,大黃9克,甘草6克,杏仁9克,郁李仁12克,火麻仁12克(打碎),陳皮9克,槐角9克,枳實9克。水煎服,每日l劑。

2.中成藥

(1)牛黃解毒片,每次3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適用于實秘。

(2)涼膈散,每日9-15克,加竹葉l片,蜂蜜少許,水煎分2次服。適用于實秘。

(3)潤腸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于虛秘。

(4)麻仁滋脾丸,每次10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于虛秘。

3.單方驗方參照血絡受傷證單方驗方。

--------------------------------------------------------------------------------
內痔的外治法

1.熏洗 各期內痔均可以藥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常用方為五倍子湯或苦參湯,或選用芒硝、金銀花、連翹、苦參、地榆、馬齒莧、川椒等1~2味煎水熏洗。熏洗可起活血消腫,清熱止痛,收斂止癢的作用。

2.外敷 內痔后期,痔核表面糜爛滲液,暫時不能手術者,可先用上法熏洗患部,然后用五倍子散、消痔散加枯礬粉外敷。外敷具有清熱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使痔核縮小,潰面愈合。

3.塞藥 I、Ⅱ、Ⅲ期內痔及內痔手術后不便敷藥者,可把藥物做成膏或栓,塞人肛內,達到清熱消腫,鎮痛止血的目的。塞藥可選用九華膏、紫草膏等。

4.枯痔法
以藥條或藥釘插入痔核內,使痔枯干壞死,脫落而愈。現一般采用無砒藥釘如七仙條、二黃枯痔釘等。

適應證:Ⅱ、Ⅲ期內痔,內外痔的內痔部分。
禁忌證:兼有各種急性病、嚴重的慢性病、肛門直腸急性發炎、腹瀉、惡性腫瘤、出血患者,以及對砒劑過敏者。
操作方法:術前清潔灌腸,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門。用生理鹽水洗凈后。翻出痔核于肛外,用左手食指、中指固定痔核,作表面消毒。以右手拇、食指持藥釘尾段,于距齒線0.3-0.5厘米處,與腸壁縱軸成250.350的方向旋轉插入粘膜下痔核中心,深約l厘米。一般每核一次插人4~6根,或視痔核大小而定。間距為0.3~0.5厘米。然后剪去露在痔核外的多余藥釘,釘根外露1毫米左右。太短易引起插口出血,且不易固定;太長則易損傷對側腸壁。而后將痔核推回肛內。同法處理其他痔核,一次最多處理3個。每次插釘完畢,同時塞人黃連膏或紫草膏。一般7日左右痔核萎縮脫落。
注意事項:插釘不能重疊,深淺適宜,太深可使括約肌受損壞死,感染疼痛;太淺藥釘容易脫落,造成插口出血,達不到治療目的。先插小痔核,后插大痔核,或先插有出血點的痔核,在出血點插釘1個可以止血。插釘時應正確掌握與齒線的距離,過近可引起疼痛。一次插釘總數不超過20根。
術后處理:術后24小時內不解大便,以防藥釘滑脫引起出血。若大便后痔核脫出,應即推回,以免水腫嵌頓引起劇痛,并輔以止血消腫潤腸藥物治療。若使用含砒汞藥釘,應囑患者多飲開水,或以銀花、綠豆煎湯內服,以利砒毒排泄。同時注意觀察病人有否高熱、腹痛、嘔吐、口腔破潰等中毒情況,以便及時處理。

5.結扎法
以藥線或粗絲線,或膠圈結扎痔核根部,阻斷痔核血液供應,使之缺血干枯、壞死而脫落,從而達到治愈的目的。一般較常用的方法有貫穿結扎法,膠圈套扎法等。

(1)貫穿結扎法:用絲線貫穿結扎于痔根部,以阻斷病變部位的氣血流通,達到使痔核壞死脫落的目的。

適應證:Ⅱ、Ⅲ期內痔,尤其是纖維型內痔更為適宜。
禁忌證:肛周急慢性炎癥、急慢性痢疾、腹瀉、浸潤型肺結核、嚴重的肝腎疾患、高血壓、各種血液病患者以及臨產孕婦。
操作方法:常規備皮、清潔灌腸,采用腰俞麻醉或局麻。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門部位,常規消毒鋪巾。術者兩手的食指交叉,緩緩進行擴肛,使括約肌松弛,痔核充分暴露。以彎血管鉗夾住痔核基底部,用左手向肛外輕輕牽引,右手持彎圓針穿10號粗絲線從痔核基底部中央稍偏上方穿過,然后用剪刀沿齒線剪一淺表切口,縫線繞痔核基底“8”字結扎。結扎后的痔核再注入15%明礬液或消痔靈注射液,或軋壓痔核,以加速痔核壞死脫落。最后剪短扎線,約留3。5厘米,再把痔核推回肛內。術畢注入紫草膏,用紗布外蓋固定。一般一次處理3個痔核。若為環形內痔,可先將痔核分為幾個痔塊,在痔塊之一側用兩把止血鉗夾起粘膜。從中間剪開,同法處理痔塊對側,然后將痔塊進行“8”字貫穿結扎,同法一一處理其他痔塊。
注意事項:結扎時應先小后大。縫針穿過痔核基底時,不可穿入肌層,以免引起肌層壞死或并發肛周膿腫。術后當日禁止排便。如便后痔核脫出,應立即推回肛內,以免水腫加劇疼痛。術后7~14日為痔核脫落期,囑病人盡量減少活動,大便時也不宜用力努責,以防引起大出血。

(2)膠圈套扎法:借助器械將小乳膠圈套入痔核根部,利用膠圈擴張后的緊縮力,阻斷痔核血液供應,使之缺血壞死脫落。

適應證:Ⅱ、Ⅲ期內痔及內外痔的內痔部分。
禁忌證:同貫穿結扎法。
操作方法:術前囑患者排空大便或清潔灌湯,取側臥位或膝胸位。先插人斜面肛門鏡,確定痔核位置及數目,選定套扎部位;充分暴露痔核區。以0.1%新潔爾滅棉球消毒。而后由助手固定肛門鏡,術者左手持套扎器套住痔核,右手持麥粒鉗,經套扎圈鉗住痔核根部,將痔核拉入套扎器內。按壓套扎器柄,使套圈外套向痔根部移動;隨之將套圈推出,扎到痔核根部。然后松開麥粒鉗與套扎器一并退出,再緩緩退出肛門鏡。
注意事項:同貫穿結扎法。

6.注射療法
(1)硬化萎縮注射法:將硬化萎縮注射劑注射至痔核粘膜下層靜脈叢的間隙內,引起化學性炎癥反應,曲張的痔靜脈叢也因靜脈、靜脈周圍炎和進行性纖維組織增生而逐漸閉塞、達到使痔核硬化萎縮的目的。

適應證:I、Ⅱ、Ⅲ期內痔,內痔兼有貧血不適合其他療法者,內外痔的內痔部分。
禁忌證:內痔嵌頓;內痔伴有急慢性炎癥及腹瀉;兼有嚴重肺結核、高血壓、肝腎疾患及血液病;由腹腔腫瘤引發的內痔、外痔及臨產孕婦,前列腺增生較重者。
常用藥物:消痔靈、6%~10%明礬液、5%魚肝油酸鈉、5%~10%石炭酸甘油等。
操作方法: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常規術野消毒,局部麻醉后,用0.1%的新潔爾滅消毒肛管及腸腔。擴肛后以皮試針頭抽取藥液,在嗽叭形肛鏡下進行注射。藥液應注在距齒線0.5厘米處的痔核粘膜下層,針頭以斜150角進行注射。每核注入藥液0.5~1毫升,以痔核腫脹表面顏色不變為度。每次注射不超過3個痔核,用藥總量不超過3~4毫升。若一次注射不愈,相隔7日可再注1次,一般3-4次可以治愈。

(2)消痔靈四步注射法:也是硬化萎縮注射法的一種,原理與硬化萎縮注射法同。①適應證:各期內痔、出血、Ⅲ期內痔進一步發展而形成的靜脈曲張性內外痔。②禁忌證:內痔嵌頓發炎;伴有急性腸炎、痢疾;皮贅外痔。③操作方法:取側臥位或截石位,用0..5%e洗必泰棉球局部消毒,充分暴露病變部位,用l%普魯卡因10-15毫升作肛門局部麻醉,再用0.5%o洗必泰棉球消毒肛內痔區。用手擴張肛門,在嗽叭形肛門鏡下仔細查清內痔部位、數量及大小,再用食指觸摸痔區有無動脈搏動,確定注射部位。然后用5號針頭,5毫升注射器,吸取消痔靈液,在肛門鏡下分四步,進行低濃度、大劑量注射。下面介紹各項具體操作。

直腸上動脈區注射:為避免藥液集中引起組織壞死出血,用l%普魯卡因將消痔靈液按l:1的比例稀釋的藥液進行注射,每點注射2~3毫升。

痔粘膜下層注射:為防止組織壞死,用1%普魯卡因將消痔靈按2:1稀釋的藥液從痔核中部進針至肌層。當出現肌性抵抗感后邊退針邊注射,再呈扇形注射,使藥液均勻充盈到粘膜下層組織中。注入的藥量可視痔核呈彌漫性腫脹為宜,每核注藥量為4—6毫升。

痔粘膜固有層注射:當第二步注射完畢,再緩慢退針,出現落空感時,即進入到痔粘膜固有層,緩慢注藥,每核注藥2—3毫升。注藥后可見痔核粘膜呈水泡狀,并能見到粘膜的微細血管。

洞狀靜脈區注射:最后在齒線稍上方的內痔最低部位,即洞狀靜脈起始部進行注射。為避免藥液擴散到齒線以下引起疼痛,將藥液稀釋為l:l濃度。在肛門鏡下或用手指暴露內痔下部,在齒線上O.1厘米處進針,針尖穿入內痔的斜上方作扇形注射,每核注藥1-3毫升。Ⅲ期內痔一次注藥量為20~45毫升(稀釋后劑量)。最后用3厘米長、1厘米寬的凡士林紗布,大部分放入肛內,固定內痔,防止嵌頓。外用紗布固定。原則上一次注完所有內痔,注射后內痔因組織萎縮,干枯成為異物。本法一般無不良反應,若注射后稍有疼痛,不須處理;可能有低熱,極少數病例體溫較高,可對癥處理,3-5日可恢復正常。注意事項:注射時要嚴格消毒,每次注射進針處必須消毒,以防感染。必須選用細針頭,以免針孔太大引起出血。進針后應做回血試驗,無回血方可緩緩推藥。針頭勿向痔核內各方向亂刺,以免損傷痔內血管引起出血,造成痔核血腫,局部滲出液增多,延長痔核萎縮時間。注射的深淺要適度,太淺易引起粘膜潰爛,過深可使肌層組織硬化。勿使藥液注人外痔區,或注射位置過低,以免藥液向肛管擴散,造成肛周水腫疼痛。注射后24小時不宜排便,并減少活動。

(3)壞死枯脫注射法:是將腐蝕性藥液注入痔核內,使痔核組織壞死脫落,經過創面修復而愈合。

適應證:Ⅱ、Ⅲ期內痔。
禁忌證:同硬化萎縮注射法。
常用藥物:枯痔油、新6號注射液。
操作方法:腰俞麻醉或局麻,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門,用0.1%新潔爾滅棉球消毒。將內痔翻出肛外,左手持蚊式止血鉗于齒線上將痔核夾住一部分固定,右手持備好的藥液注射器,在齒線上0.3~0.5厘米處,刺入痔核粘膜下層,由低到高呈柱狀將藥液緩緩注入痔核內,以痔核略膨大變色為度。注射后,將痔核推回肛門內。痔核約7~14日壞死,干枯脫落。一次注射不超過3個痔核;若痔核較大或較多,可分期注射,間隔2周注射1次。若用枯痔油注射,每核注入0.5~1毫升,總量不超過4毫升。
注意事項:同硬化萎縮注射法。注射后7—14日減少活動,防止痔核脫落時發生大出血。

7.內痔術后并發癥及其處理。

疼痛:口服止痛藥,或用1%普魯卡因10毫升在中髎或下髎穴封閉,每側5毫升。也可選用少腹逐瘀湯(王清任《醫林改錯》),加金銀花15克、連翹10克、蒲公英20克,活血止痛,清熱解毒。
出血:若內痔結扎不牢,或痔核枯脫,出現創面滲血,可用凡士林紗條填塞,壓迫止血,也可外敷止血散。若小動脈出血,應在能充分暴露出血點的條件下進行縫扎止血;術后可口服云南白藥等,以防出血。
發熱:因組織壞死被吸收引起的發熱,體溫通常不高(38℃以下),一般不須處理,注意觀察。若為局部感染引起高熱,應服清熱解毒藥物,方選黃連解毒湯(王燾《外臺秘要》)加金銀花、連翹、敗醬草。
水腫:可用樸硝30克、黃柏30克、金銀花15克、紅花15克、蒲公英20克、白礬3克煎水熏洗,每日1-2次。或用1:5000高錳酸鉀熱水坐浴,浴后外敷痔瘡膏。輕者可用熱水袋熱敷。
小便小利:囑病人多飲水,或用車前子30克、冬瓜皮30克煎水代茶飲服;也可針刺三陰交、水分、關元、中極等穴位,或用l%普魯卡因10毫升長強穴封閉,或用熱水袋熱敷。

--------------------------------------------------------------------------------
內痔如何治療

1.針灸療法

針刺:主要適用于工期內痔,或Ⅱ、Ⅲ期內痔暫不能手術者。主穴:長強、承山、八髎。配穴:會陰、足三里、三陰交,大腸俞。濕熱者用瀉法,脾虛者用補法。
挑痔療法:適用于Ⅱ、Ⅲ期內痔。可取大腸俞、次髎等穴,或在患者背部脊柱兩側偏于腰骶部尋找痔點,即突出表皮、壓之不褪色的紅色或灰白色小丘疹,常規消毒后,用粗針將痔點表皮挑破,再挑斷皮下白色纖維數條。術后用消毒紗布覆蓋。

2.飲食療法

香蕉蕹菜粥:香蕉100克去皮為泥,蕹菜(通心菜)100克取尖,粳米50克。粳米加水煮至將熟時,放入蕹菜尖、香蕉泥,加入適量食鹽或白糖,同煮為粥,作早餐主食。適用于痔、瘺實熱之證。
公英敗醬豬腸湯:鮮蒲公英50克(干品25克)、敗醬草25克,用布包裹,與豬大腸250克用砂鍋燉至爛熟,去布袋,加入食鹽調味,分2次食豬腸喝湯。適用于痔、瘺實熱證。
黨參無花果燉豬瘦肉:黨參50克,無花果250克,豬瘦肉500克,同燉至肉熟透,加入食鹽調味,分頓食肉喝湯。適用于痔瘺日久氣血虛弱證。
大棗烏魚湯:大棗50克(去核),烏魚500克,用砂鍋燉至爛熟,加食鹽、生姜少許,分餐食用。適用于痔瘺虛證。

3.預防調護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進食,忌食辛辣、醇酒厚味。
起居有常,工作勞逸結合。從事久站久立工作者,應適時變換體位。
注意肛門衛生,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經常保持大便通暢。
及時治療腹瀉、便秘、痢疾等疾病。
內痔術后,飲食要清淡,必要時給予半流或全流飲食。
術后痔核脫落期,盡量減少活動,多臥床休息。
術后每次排便后,用淡鹽水或1:5000高錳酸鉀液坐浴,而后換藥。
注意觀察病人術后反應,若有發熱、疼痛、小便困難及便后出血,應及時查明原因,妥善處理。
術后若痔(zhi)核脫出(chu),應及時托回(hui)肛內(nei),以防水(shui)腫嵌(qian)頓。

本(ben)文地址(zhi)://n85e38t.cn/pianfang/45489.html.

聲明: 我(wo)(wo)們(men)致力于(yu)保(bao)護作者版(ban)權,注重分享,被刊(kan)用文章因無(wu)法(fa)核實(shi)真實(shi)出(chu)處,未(wei)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huo)有版(ban)權異議(yi)的,請聯系管理員,我(wo)(wo)們(men)會(hui)(hui)立即(ji)處理,本(ben)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zi)源來自(zi)于(yu)網絡,轉載是出(chu)于(yu)傳遞更多信息之(zhi)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huo)侵(qin)犯了您的合法(fa)權益(yi),請立即(ji)通(tong)知(zhi)我(wo)(wo)們(men)(管理員郵箱:),情況(kuang)屬實(shi),我(wo)(wo)們(men)會(hui)(hui)第(di)一(yi)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