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 : 治肺(fei)癰,吐(tu)涎沫,初起有表(biao)邪者。
用法用量 : 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服。
摘錄 : 《備急千金(jin)要(yao)方(fang)》卷十七
處方 : 桂枝3兩(liang),生姜3兩(liang),甘草2兩(liang),皂莢(jia)1挺,大(da)棗12枚。
功能主治 : 肺痿吐涎沫不止。
用法用量 : 桂枝皂莢湯(《赤水玄珠》卷七(qi))。
各家論述 : 《千(qian)金(jin)方衍義》:桂(gui)枝(zhi)湯和(he)營衛藥,《千(qian)金(jin)》去(qu)芍藥之(zhi)酸收;參入皂莢(jia)1味(wei),即《金(jin)匱》皂莢(jia)丸,不用蜜丸,而入湯液(ye),然(ran)不若(ruo)用湯送丸,不使皂莢(jia)之(zhi)味(wei)棘喉,尤(you)為得宜。此(ci)唯肥盛多濕濁垢支塞肺(fei)胃者(zhe),方為合劑;若(ruo)瘦人津液(ye)素槁,雖有痰血,亦難(nan)勝皂莢(jia)之(zhi)蕩(dang)滌也。
摘錄 : 《千金》卷十七
桂枝芍藥湯1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四。
【組成】桂心15克白芍藥90克
【用法】上藥哎咀。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1個,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
【主治】太陰傷風,自汗,咽干,胸腹滿,自利,不渴,四肢倦怠,手足自溫,其脈弦大而緩者。
【加(jia)(jia)減】腹痛(tong)甚(shen)者(zhe),加(jia)(jia)大黃(huang)30克。
提(ti)醒您:桂枝(zhi)芍(shao)藥湯1 此(ci)中草藥名方(fang)來(lai)源于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一、理中湯
人參(9g) 白術(9g) 甘草(9g,炙) 干姜(9g)
理中丸組方契合脾之多虛、多濕、多寒之病機,使脾陽重振,脾胃健運,升清降濁機能得以恢復,中焦樞機自能運轉。
可用于慢性腸胃炎、胃下垂、消化性潰瘍、慢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癥等。
二、黃芪五物湯加干姜半夏
黃芪(9g) 芍藥(9g) 桂枝(9g) 生姜(18g) 大棗(3枚)干姜9g? 半夏9g
胃比較虛寒,有便秘的情況,如果脾的運化機能不好,可用白術枳實干姜白蜜湯方。
如果是大便不成形,氣短的便秘,用黃芪五物加干姜半夏湯。
三、桂枝去芍藥加茯苓白術湯
芍藥(9g) 甘草(6g,炙) 生姜(切) 茯苓 白術(各9g) 大棗(3枚,擘)
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此湯主之。(頭痛發熱,桂枝癥仍在也。以其無汗,則不宜更用桂枝;心下滿,則用白術;小便不利,則用茯苓。此癥乃亡津液而有停飲者也。)
四、桂枝加芍藥湯
桂枝(9g,去皮) 芍藥(18g) 甘草(6g,炙) 大棗(3枚,擘) 生姜(9g,切)
辨證要點為腹滿時痛,攣急痛,喜按。
臨床常用于感冒、神經痛、風濕病、頭疼、腹痛、神經衰弱、體質虛弱、陽痿、遺精、慢性腸炎、胃下垂、術后腸粘連等屬于太陽病,邪陷太陰,脾氣受傷,可由太陽病誤下者。
五、半夏茯苓湯
半夏(40ml,洗) 生姜(24g,去皮) 茯苓(9g)
主治
1.《金匱要略》: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
2.《張氏醫通》:痰飲多汗,小便不利。
六、厚樸枳實白術甘草湯
厚樸二兩(炙),枳實三枚(炙),半夏半升(洗),橘皮一兩
脾氣不轉,脾氣實,要用行氣的藥,枳實傾向于胃氣實,肚子脹那就枳實和厚樸都用,有可能還有痰飲就加橘皮,整個把氣往下通。
七、白術枳實干姜白蜜湯
白術三兩,枳實一兩半,干姜一兩,白蜜二兩
八、厚樸四物湯
厚樸二兩(炙),枳實三枚(炙),半夏半升(洗),橘皮一兩
九、小柴胡加茯苓白術湯主之。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甘草三兩(炙),生姜三兩(切),大棗12枚(劈),茯苓三兩,白術三兩
這是肝膽(dan)乘(cheng)脾胃,少(shao)陽病(bing)夾雜太(tai)陰病(bing),就有小(xiao)柴胡(hu)證,少(shao)陰病(bing)是濕氣(qi)重(zhong)的虛癥,加茯苓,白(bai)術抽水出去。
原文: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18)
(我:此處后人斷句方式不同,如:“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喘家作(中風),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但是表達的意思沒有根本性變化。)
喘家是素患喘病的人,如果患太陽中風,需要服用桂枝湯的時候,在桂枝湯中加上厚樸、杏子為好。這是桂枝湯的一個兼夾證,也就是新病太陽中風,兼夾素患咳喘宿疾的治療方法。從加厚樸、杏子的語氣來看,加厚樸、杏子并不能從根本上治愈平素咳喘宿疾,但加上它可利肺、下氣、定喘。新疾舊患兩兼顧,效果會更好些。示意后人不可以麻黃湯一概治喘,不分表里虛實。方見 43 條下。
原文: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后必吐膿血也。(19)
本條言服桂枝湯嘔吐,說明肺胃陽盛陰壅。桂枝湯辛甘助陽,再服桂枝湯,恐其后來熱壅肺胃,出現吐膿血。劉渡舟認為,凡服桂枝湯嘔吐者,可能患有內癰,或為肺癰,或為胃癰。亦可參考。
原文: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 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20)
桂枝(去皮)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炙)三兩 生姜(切) 三兩 大棗(擘)十二枚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以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 湯,今加附子。將息如前法。
其實本條也是一個誤治后變證的證治。太陽病發汗是正治法,但出現了遂漏不止,說明發汗太過,或者不得法。太陽病有中風,有傷寒,文中只說太陽病,未提及中風還是傷寒,如果是中風誤用麻黃湯,會造成漏汗不止;或即使是傷寒用麻黃湯,發汗太過,傷及陽氣,也會造成此癥。“遂漏不止”,后人稱漏汗,《南陽活人書》稱漏風證。“遂”是于是的意思,表因果關系;“漏”是不可控制的汗出。“惡風”是因為表陽虛;“小便難”是由于汗多亡失津液;“四 肢微急”,四肢為諸陽之本,過汗亡陽傷津液。《針經》曰:“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即亡陽又傷津液,四肢陽微得不到津液的濡養,故屈伸不利。條文中用“微急”,說明津液不足,四肢筋脈失養才“微急”,區別于雜病中風實證的四肢微急。用桂枝加附子湯扶陽固密,調和營衛,達到止汗的目的,汗止了,津液不外泄,加之桂枝湯能和營衛生津液,以上諸癥自然告愈。
原文: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21)
這條是誤治后的變證,或者兼證。太陽病本該發汗或解肌,而誤用下法,傷及胸陽,出現脈促胸滿;或者素來胸陽不振,誤用下法出現脈促胸滿。脈促不是后人 講的促脈,而是急促的意思,是一種數而無力、脈體小而急促的脈 象,標志著胸陽不振,滿讀 mèn,不讀 mǎn。胸滿是指患者自覺 胸悶癥狀,是胸陽不振的表現,所以用桂枝去芍藥湯振奮胸陽。因 為芍藥酸斂有礙胸陽的振奮,故去之。
桂枝去芍藥湯
桂枝(去皮)三兩 甘草(炙)二兩 生姜(切)三兩 大棗 (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 湯,今去芍藥。將息如前法。
原文:若微惡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22)
如果在前條基礎上,再出現微惡寒者,說明胸陽已虛,加附子以加強助陽的力量。微惡寒,有的注家認為是脈微惡寒,說是脫漏“脈”字。根據前后文義,前面脈促、后面馬上脈微是不符合事實的,句首冠了個“若”字就加重了“微”字的語氣。就是說,假如一旦稍微有點惡寒,就得在桂枝去芍藥湯中加附子來治療。稍微有點兒惡寒就說明胸陽不足,就必須加附子,所以這個“微”不是脈微,還應當是微惡寒。
桂枝去芍藥附子湯
桂枝三兩 甘草(炙)二兩 生姜(切)三兩 大棗(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wei),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qu)滓,溫服一升。本云:桂(gui)枝 湯(tang),今去(qu)芍藥加附子。將息如前法。
本(ben)文(wen)地址(zhi)://n85e38t.cn/pianfang/365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yu)保護作者(zhe)(zhe)版權(qua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i)真(zhen)實(shi)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zhe)(zhe)取得(de)聯(lian)系(xi),或(huo)有(you)版權(quan)異(yi)議的(de),請聯(lian)系(xi)管(guan)理(li)(li)員,我們會立即(ji)處理(li)(li),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lai)自于(yu)網絡,轉(zhuan)載(zai)是出于(yu)傳遞更(geng)多信(xin)息之目的(de),若有(you)來(lai)源標注錯誤或(huo)侵犯了您的(de)合法權(quan)益,請立即(ji)通知我們(管(guan)理(li)(li)員郵箱:),情(qing)況屬實(shi),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yi)刪除,并(bing)同(tong)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shang)一篇(pian): 桂(gui)枝(zhi)去桂(gui)加茯苓白術湯(tang)
下(xia)一(yi)篇: 桂枝去芍(shao)藥加茯(fu)苓(ling)白術(shu)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