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大陷胸丸

中(zhong)醫(yi)世家 2023-05-06 15:05:39

大陷胸丸(wan)

處方 : 大黃25克 葶藶子(zi)17克(熬)芒(mang)消17克 杏(xing)仁17克(去(qu)皮、尖,熬黑)

功能主治 : 瀉熱(re)開結,化飲通便。主結胸(xiong)證(zheng),頸項強直,朐脘痞(pi)滿,自(zi)汗出(chu),大(da)便不通,脈沉實(shi)者(zhe)。

用法用量 : 上四味,搗篩二味,納(na)杏仁(ren)、芒消,合研如脂(zhi),和散,取如彈丸1枚;別搗甘(gan)遂末1克,白蜜20毫升,用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溫頓服之。一(yi)宿乃下。如不下,再服,取下為效。

摘錄 : 《傷寒論》

傷寒診82條原文!

《傷寒論》原文背誦條例整理版(
2013


太陽病辯證綱要

【太陽病提綱】

1.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陽病分類
-
太陽中風】

2.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中風。

【太陽病分類
-
太陽傷寒】

3.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太陽病本證

【太陽病經證
-
中風表虛證
-
桂枝湯證】

4.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
發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

5.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6.
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桂枝湯主之。

【太陽病經證
-
中風表虛證
-
兼證
-
桂枝加葛根湯證】

7.
太陽病,項背強幾幾者,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太陽病經證
-
中風表虛證
-
兼證
-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證】

8.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

9.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

【太陽病經證
-
中風表虛證
-
兼證
-
桂枝加附子湯證】

10.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
主之。

【太陽病經證
-
中風表虛證
-
兼證
-
桂枝去芍藥湯證】

11.
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
之。

【太陽病經證
-
中風表虛證
-
兼證
-
桂枝新加湯證】

12.
發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

【太陽病經證
-
傷寒表實證
-
麻黃湯證】

13.
太陽病,頭疼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太陽病經證
-
傷寒表實證
-
兼證
-
葛根湯證】

14.
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15.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太陽病經證
-
傷寒表實證
-
兼證
-
葛根加半夏湯證】

16.
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太陽病經證
-
傷寒表實證
-
兼證
-
大青龍湯證】

17.
太陽中風,脈浮緊,惡寒發熱,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
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

18.
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

【太陽病經證
-
傷寒表實證
-
兼證
-
小青龍湯證】

19.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
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20.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太陽病腑證
-
蓄水證
-
五苓散證】

21.
太陽病,發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
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22.
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23.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里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水逆,五苓散主之。

【太陽病腑證
-
蓄水證
-
茯苓甘草湯證】

24.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太陽病腑證
-
太陽蓄血證
-
桃核承氣湯證】

25.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
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太陽病變證

【治則及辯證要點
-
變證治則】

26.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
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治則及辯證要點
-
辨寒熱真假】

27.
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
熱在骨髓也。

【治則及辯證要點
-
辨標本緩急】

28.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
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證候分類
-
熱證
-
梔子豉湯類證】

29.
發汗后,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發汗吐下后,虛煩不得眠,若劇
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湯主之;若嘔者,梔
子生姜豉湯主之。

【證候分類
-
熱證
-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證】

30.
發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31.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證候分類
-
熱證
-
葛根黃芩黃連湯證】

32.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
連湯主之。
【證候分類
-
虛證
-
心陽虛證
-
桂枝甘草湯證】

33.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證候分類
-
虛證
-
心陽虛證
-
桂枝加桂湯證】

34.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
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

【證候分類
-
虛證
-
心陽虛證
-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證】

35.
發汗后,其人臍下悸,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證候分類
-
虛證
-
脾虛證
-
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證】

36.
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
搖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

【證候分類
-
虛證
-
脾虛證
-
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證】

37.
發汗后,腹脹滿者,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

【證候分類
-
虛證
-
脾虛證
-
小建中湯證】

38.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證候分類
-
虛證
-
脾虛證
-
桂枝人參湯證】

39.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
,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
人參湯主之。

【證候分類
-
虛證
-
腎陽虛證
-
干姜附子湯證】

40.
下之后,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
熱者,干姜附子湯主之。

【證候分類
-
虛證
-
腎陽虛證
-
真武湯證】

41.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
之。

【證候分類
-
虛證
-
陰陽兩虛證
-
炙甘草湯證】

42.
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證候分類
-
結胸證
-
結胸辨證】

43.
問曰:病有結胸,有臟結,其狀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脈浮,關脈沉,名曰結胸也。

【證候分類
-
結胸證
-
熱實結胸證
-
大陷胸湯證】

44.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

【證候分類
-
結胸證
-
熱實結胸證
-
大陷胸丸證】

45.
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

【證候分類
-
結胸證
-
熱實結胸證
-
小陷胸湯證】

46.
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證候分類
-
痞證
-
成因及證候特點】

47.
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里,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證候分類
-
痞證
-
熱痞證
-
大黃黃連瀉心湯證】

48.
心(xin)下痞,按之濡,其脈(mo)關上浮者(zhe),大(da)黃(huang)黃(huang)連(lian)瀉心(xin)湯(tang)主之。

《傷(shang)寒論》《金匱要略》?簡讀

作者本意:以公天下之心,把自己的心得、經驗、方法技術留給后人,利益廣大民眾。正如作者自己所說: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而進能愛人知人,退能愛身知己。
內容簡介:

東漢末年張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原著《傷寒雜病論》,在流傳的過程中,經后人整理編纂后分為兩部。《傷寒論》與《金匱要略方論》。《傷寒論》重點討論了外感熱病的部分,全書共22篇,397法,除去重復之外共有藥方112個。《金匱要略方論》則以雜病為主.全書共分上中下3卷25篇,除重復之外共有方劑262首,列舉病癥六十余種。所述病證以內科雜病為主,兼有部分外科婦產科等病證。

《傷寒論》目錄

卷第一

辨脈法第一平脈法第二

卷第二

傷寒例第三辨痓濕暍脈證第四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第五

卷第三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第六

卷第四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第七

卷第五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第八 辨少陽病脈證并治第九

卷第六

辨太陰病脈證并治第十辨少陰病脈證并治第十一辨厥陰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卷第七

辨霍亂病脈證并治第十三辨陰陽易差后勞復病脈證并治第十四辨不可發汗病脈證并治第十五

辨可發汗病脈證并治第十六

卷第八

辨發汗后病脈證并治第十七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卷第九

辨不可下病脈證并治第二十辨可下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一

卷第十

辨發汗吐下后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

《金匱要略方論》目錄

?  藏府經絡先后病脈證第一

? ? 痙濕暍病脈證第二

? ?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瘧病脈證并治第四

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第五

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五藏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第十一

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第十三

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

黃疸病脈證并治第十五

驚悸吐血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并治第十八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證治第十九

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

婦人產后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

雜療方第二十三

禽獸魚蟲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果實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學習重點:《傷寒論》

脈之陰陽:凡脈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脈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凡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

脈有陰陽不足:假令寸口脈微,名曰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灑淅惡寒也,假令尺脈弱,名曰陰不足,陽氣下陷入陰中,則發熱也。陽脈浮陰脈弱者,則血虛。血虛則筋急也。其脈沉者,榮氣微也。其脈浮,而汗出如流珠者,衛氣衰也。

脈有浮沉遲數:寸口脈浮為在表,沉為在里,數為在府,遲為在藏。假令脈遲,此為在藏也。寸口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榮。榮衛俱病,骨節煩疼,當發其汗也。

五臟正脈之形:脈有三部,尺寸及關。榮衛流行,不失衡銓。腎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經常,不失銖分。肝者木也,名厥陰,其脈微弦濡弱而長,是肝脈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心者火也,名少陰,其脈洪大而長,是心脈也。心病自得洪大者,愈也。肺者金也,名太陰,其脈毛浮也,肺病自得此脈。若得緩遲者,皆愈;若得數者,則劇。

人之胖瘦與脈之浮沉:脈,肥人責浮,瘦人責沉。肥人當沉,今反浮;瘦人當浮,今反沉,故責之。

何為傷寒:陰陽大論云: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冰冽,此則四時正氣之序也。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則不傷于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耳。其傷于四時之氣,皆能為病。以傷寒為毒者,以其最成殺厲之氣也。

太陽病的脈癥之相:尺寸俱浮者,太陽受病也,當一二日發。以其脈上連風府,故頭項痛,腰脊強。

陽明病的脈癥之相:尺寸俱長者,陽明受病也,當二三日發。以其脈俠鼻、絡于目,故身熱、目疼、鼻干、不得臥。

9、少陽病的脈癥之相:尺寸俱弦者,少陽受病也,當三四日發。以其脈循脅絡于耳,故胸脅痛而耳聾。此三經皆受病,未入于府者,可汗而已。

太陰病的脈癥之相:尺寸俱沉細者,太陰受病也,當四五日發。以其脈布胃中,絡于嗌,故腹滿而嗌干。

少陰病的脈癥之相:尺寸俱沉者,少陰受病也,當五六日發。以其脈貫腎,絡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厥陰病的脈癥之相:尺寸俱微緩者,厥陰受病也,當六七日發。以其脈循陰器、絡于肝,故煩滿而囊縮。此三經皆受病,己入于府,可下而已。

汗與下的原則:夫陽盛陰虛,汗之則死,下之則愈;陽虛陰盛,汗之則愈,下之則死。

重點典型方劑:

桂枝湯:桂枝三兩(去皮,味辛熱) 芍藥三兩(味苦酸,微寒) 甘草二兩(炙,味甘平) 生姜三兩(切,味辛溫) 大棗十二枚(掰,味甘溫)。

五苓散:豬苓十八銖(去皮,味甘平) 澤瀉一兩六銖半(味酸咸) 茯苓十八銖(味甘平) 桂半兩(去皮,味辛熱) 白術十八銖(味甘平)。

大陷胸丸:大黃半斤(味苦寒)  葶藶半升(熬,味苦寒)芒硝半升(味咸寒)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味苦,甘溫)

(4)麻黃湯:麻黃三兩(去節,味甘溫) 桂技二兩(去皮,味辛熱) 甘草一兩(炙,味甘平) 杏仁七十個(湯去皮尖,味辛溫)

(5)附子瀉心湯:大黃二兩  黃連  黃芩各一兩  附子一枚

(6)大柴胡湯:柴胡半斤(味甘平) 黃芩三兩(味苦寒) 芍藥三兩(味酸,微寒) 半夏半升(洗,味辛溫) 生姜五兩(切,味辛溫) 枳實四枚(炙,味苦寒) 大棗十二枚(掰,甘溫) 大黃二兩(味苦寒)

(7)小柴胡湯:柴胡半斤(味苦,微寒) 黃芩三兩(味苦寒)人參三兩(味甘溫) 甘草三兩(味甘平) 半夏半升(洗,味辛溫) 生姜三兩(切,味辛溫) 大棗十三枚(掰,味甘溫)

(8)四逆湯:甘草二兩(炙,味甘平) 干姜一兩半(味辛熱)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大熱)

(9)大青龍湯:麻黃六兩(去節,味甘溫) 桂枝二兩(去皮,味辛熱) 甘草二兩(炙,味甘平) 杏仁四十個(去皮尖,味苦,甘溫) 生姜三兩(切,味辛溫) 大棗十二枚(掰,味甘溫) 石膏如雞子大(碎,味甘,微寒) 

(10)小青龍湯:麻黃三兩(去節,味甘溫) 芍藥三兩(味酸微寒) 五味子半升(味酸溫) 干姜三兩(味辛熱)甘草三兩(炙,味甘平) 桂枝三兩(去皮,味辛熱)半夏半升(湯洗,味辛,微溫) 細辛三兩(味辛溫) 

(11)白虎湯:知母六兩(味苦寒) 石膏一斤(碎,味甘寒)甘草二兩(甘溫) 粳米六合(味甘平) 

(12)豬苓湯:豬苓(去皮,甘平) 茯苓(甘平) 滑石(碎,甘寒) 澤瀉(甘咸寒)各一兩〔豬苓〕 

(13)大承氣湯:大黃四兩(苦寒,酒洗) 厚樸半斤(苦溫,炙,去皮)  枳實五枚(苦寒,炙)  芒硝三合(咸寒)

(14)真武湯:茯苓三兩(甘平) 芍藥三兩(酸平) 生姜三兩(切,辛溫)  白術二兩(甘溫)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熱)

(15)通脈四逆湯:甘草二兩(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兩(強人可四兩)

(16)烏梅丸:烏梅三百個(味酸溫)  細辛六兩(辛熱) 干姜十兩(辛熱)  黃連一斤(苦寒)  當歸四兩(辛溫)  附子六兩(炮,辛熱)  蜀椒四兩(去汗,辛熱)  桂枝六兩(辛熱)  人參六兩(甘溫)  黃蘗六兩(苦寒) 

(17)當歸四逆湯:當歸三兩(辛溫)  桂枝三兩(辛熱)  芍藥三兩(酸寒)  細辛三兩(辛熱)  大棗二十五個(甘溫)通草二兩(甘平)甘草二兩(炙,甘平)(18)白頭翁湯:白頭翁二兩(苦寒)  黃連(苦寒)  黃柏(苦寒)  秦皮(苦寒)各三兩 

(19)理中丸:人參(甘溫) 甘草(炙,甘平) 白術(甘溫) 干姜(辛熱)以上各三兩

金匱要略方論

五臟有病補瀉之法: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傷腎,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則傷肺;肺被傷,則金氣不行;金氣不行,則肝氣盛。則肝自愈。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經曰:虛虛實實,補不足,損有余,是其義也。余藏準此。

風的作用: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藏元真通暢,人即安和。

客氣邪風,中人多死。千般疢難,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藏府,為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以此詳之,病由都盡。

病微即治: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干忤經絡,適中經絡,未流傳藏府,即醫治之,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更能無犯王法、禽獸災傷,房室勿令竭乏,服食節其冷、熱、苦、酸、辛、甘,不遺形體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為血氣所注;理者,是皮膚藏府之紋理也。

重點典型方劑: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方:麻黃(去節)半兩(湯泡)?甘草一兩(炙)? 薏苡仁半兩?杏仁十個(去皮尖,炒)

甘草附子湯方:甘草二兩(炙)? 白術二兩? 附子二枚(炮擊皮)? 桂枝四兩(去皮)

百合知母湯方:百合七枚(劈)? 知母三兩(切)

腎氣丸方 :干地黃八兩? 山茱萸? 薯蕷各四兩? 澤瀉? 茯苓? 牡丹皮各三兩? 桂枝? 附子(炮)各一兩

酸棗湯方:酸棗仁二升 甘草一兩? 知母二兩? 茯苓二兩? 穹窮二兩

葶藶大棗瀉肺湯方:葶藶(熬令黃色,搗丸如彈子大)? 大棗十二枚

栝蔞薤白白酒湯方:栝蔞實一枚(搗)?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茯苓三兩?杏仁五十個?甘草一兩

大建中湯方:蜀椒二合(汗)? 干姜四兩?人參二兩

大黃附子湯方:大黃三兩 附子三枚(炮) 細辛二兩

麻子仁丸方:麻子仁二升 芍藥半斤 枳實一斤 大黃一斤 厚樸一尺 杏仁一升

五苓散方:澤瀉一兩一分? 豬苓三分(去皮)? 茯苓三分? 白術三分? 桂枝二分(去皮

茵陳湯方: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大黃二兩

薏苡附子敗醬散方:薏苡六十分? ? 附子二分? ? 敗醬五分

甘麥大棗湯方:甘草三兩?小麥一斤?大棗十枚

學習方法:恭誦全文五十遍以上,背誦重點部分。結合《黃帝內經》《難經》《三張處方草稿》等,體悟作者的心意。所謂理有一定,而事無一定者,在于理要通達,才可隨緣應事而不逾矩。此書總的說來,不外祛邪與扶正兩方面,分開來說則有汗、吐、下、和、溫、清、消、補等方法。而其中有很多都反映了對保護脾胃之氣的重視。此正與《三張處方草稿》之陰陽方的思想相同。此書作于東漢末年,當時人們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與現在大有不同,所以我們現在運用時要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不可執著于一定的方子。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應結合《三張處方草稿》。結合藥食不分五觀齋。

學習目標:與《三張處方草稿》相結合,深思、貫通全文。在仁術救助中結合《藥食不分》《外法外用》靈活運用。?

馬正學

2013年9月寫于北京五明堂(tang)基地? ? ? ?

《傷寒(han)論》——小(xiao)陷胸湯

所謂“小結胸病”就是不太嚴重的結胸證。位置是正在心下,要按才會痛,不按不痛。

“脈浮滑”,這個在臨證上是不一定的,里面有結實,脈未必就沉,當然更未必會浮;脈滑是解釋得過去的。滑脈是血管里面的血來去如走珠,像珠子一樣滑利。滑利說明有熱,遲緩弦說明有虛寒。像珠子一樣里面鼓鼓的說明津液不虛,如果津液虛,就算要亢奮起來也只能是脈管亢奮起來,形成弦脈和大脈,里面的血是鼓蕩不起來的。

現在來說說組方。因為結實并不嚴重,所以只用黃連苦降,不用大黃芒硝甘遂來破下;栝蔞實是散結的;半夏有散結的作用,且能降水。還是辛開苦破之法。我們可以就柴胡湯、陷胸湯(丸)、承氣湯做一個類比。小柴胡湯的滿痛是在胸肋位置。胸雖屬太陰,位置卻偏上,上為陽為表,是里往半表半里過渡的區域;肋偏三焦,是半表半里的投射區域,于是辛開藥用的是疏通半表半里的柴胡,以及能去胸滿的枳實。苦降藥是黃芩,黃芩沒有黃連苦,質枯空,性味比黃連輕。黃連和黃芩都是清半表半里之熱的,黃連比黃芩更偏向于走里一點。如果有里熱可佐少量大黃而成大柴胡湯。

小陷胸湯的結實是正在心下,這個位置比里更偏上偏半表半里;比半表半里又要偏里一點,于是不用純粹攻里的大黃芒硝,也不用偏走半表半里的黃芩,而是用偏走里的黃連苦降。小陷胸湯和柴胡湯里都有半夏,半夏散痰水之結和降水,性質偏溫和,是適用的。栝蔞實味苦淡寒,主要是寒降的,兼有散結的作用。大陷胸湯(丸)結實的區域從心下一直到少腹,位置更下,于是用大黃芒硝來攻。因其結實更硬更痛,于是再加擅長破堅結的甘遂和葶藶子。承氣湯是有宿食宿便結在腸道,其痛在腹部,所以用攻里的大黃芒硝。

再加去腹滿的厚樸。枳實和杏仁類似,既寬胸也下氣,所以承氣湯里佐有枳實,大陷胸丸里佐有杏仁。栝蔞實這個藥,歷來都說寬胸理氣——就此可以理氣藥做一個盤點,對比一下各自的作用。先說厚樸,其氣香溫,其味厚而苦,苦厚走下,所以是除腹滿,理下焦之氣的。枳實是橘類生澀的幼果,既香烈通竄又苦而破下,所以破氣最速,既除胸滿也通下焦。

枳實常和厚樸同用,一剛一柔。杏仁既香而散,又潤而苦,性質柔和,也是既宣肺氣也通下焦。柴胡兼具辛涼溫苦,性質平和,所以宣通三焦,寒熱不禁。瓜蔞實味苦而淡,偏寒。苦淡寒這三種味道都是降的。瓜蔞實還略具微香,能疏散寬胸,但絕不辛竄。所以是以降為主,以散為輔。其整體作用是偏里而趨下的,但又沒那么下,沒到腸道,基本上是作用于中上焦的里。小陷胸湯的心下就是這個區域。《金匱要略》里有個治心痛徹背的栝樓薤白半夏湯里也用到瓜蔞實。由此可見,結胸證的用藥還是以苦降破下為主的。

下面分享我剛治過的一則陷胸湯的醫案。曹某、男、29,正值降溫,患者吹了風,又運動出了點汗,于是胃的區域隱痛,但又感覺不是胃。用手按能摸到里面有清晰的痞塊。患者除了有輕微大便不爽,人感覺無力不舒服,沒有其它明顯的證。脈象不虛,卻也不實,寸略浮大。辨證:“按之痛,寸脈浮”,這是結胸證。按才痛是小陷胸湯的范疇。不按就痛是大陷胸湯的范疇。大陷胸湯用藥峻猛,而病人的脈沒那么實,不按的時候也只是輕微隱痛。經方用藥貴在客觀有據,兼而有之便兼而用之,但主次要分明,這種情況以小陷胸湯為主,加一點大黃,兼用大陷胸湯之瀉下之法。

處方:瓜蔞?30黃芩?20熟大黃?20

當時是晚上,藥店已經關門,我手邊只有以上三味藥,缺半夏和黃連,黃連以黃芩代之。病人只服了一劑半,痛感和里面的痞塊便消失了,其它癥狀也痊愈了。

小陷胸湯總共只有三味藥,這里缺一味,代一味,病人還是很快就痊愈了,可見中醫的靈魂是辯證思維,而非藥物。在今天下課之前,我要向大家通報一件事情。我們的微信群已經上線了。這個微信群得以上線,首先是因為我們這個qq授課平臺得到了大家這么多的關注,讓我看到我是有這么多和我志同道合的朋友關注傳統經方中醫,關注《傷寒論》的醫學思想。

我(wo)(wo)在(zai)(zai)(zai)(zai)剛學(xue)醫(yi)(yi)的(de)(de)(de)(de)(de)(de)時(shi)候,有(you)中醫(yi)(yi)界(jie)的(de)(de)(de)(de)(de)(de)專家(jia)曾(ceng)悲(bei)觀的(de)(de)(de)(de)(de)(de)說,中國(guo)真(zhen)正(zheng)的(de)(de)(de)(de)(de)(de)傳(chuan)(chuan)統(tong)中醫(yi)(yi)可能(neng)不足三百(bai)人(ren)(ren),而且年齡很大(da)(da),每天都(dou)在(zai)(zai)(zai)(zai)流(liu)失。現(xian)(xian)在(zai)(zai)(zai)(zai)光我(wo)(wo)們(men)(men)這里就(jiu)有(you)上(shang)千位傳(chuan)(chuan)統(tong)中醫(yi)(yi)的(de)(de)(de)(de)(de)(de)研(yan)(yan)(yan)究者。對我(wo)(wo)而言,傳(chuan)(chuan)播傳(chuan)(chuan)統(tong)中醫(yi)(yi)既是(shi)快(kuai)樂(le),亦是(shi)善舉。人(ren)(ren)生里最快(kuai)樂(le)的(de)(de)(de)(de)(de)(de)事(shi)(shi)(shi)情就(jiu)是(shi)做(zuo)自(zi)己喜(xi)歡的(de)(de)(de)(de)(de)(de)事(shi)(shi)(shi),如果有(you)人(ren)(ren)跟你(ni)一起做(zuo)大(da)(da)家(jia)喜(xi)歡的(de)(de)(de)(de)(de)(de)事(shi)(shi)(shi)就(jiu)更(geng)快(kuai)樂(le)了。我(wo)(wo)感(gan)(gan)謝(xie)在(zai)(zai)(zai)(zai)座的(de)(de)(de)(de)(de)(de)和我(wo)(wo)一起在(zai)(zai)(zai)(zai)這個公益平(ping)(ping)臺(tai)里研(yan)(yan)(yan)究中醫(yi)(yi)的(de)(de)(de)(de)(de)(de)人(ren)(ren),我(wo)(wo)也感(gan)(gan)謝(xie)現(xian)(xian)在(zai)(zai)(zai)(zai)和我(wo)(wo)一起做(zuo)現(xian)(xian)在(zai)(zai)(zai)(zai)這個微信平(ping)(ping)臺(tai)的(de)(de)(de)(de)(de)(de)人(ren)(ren)。他們(men)(men)都(dou)是(shi)來自(zi)于(yu)這個課堂。感(gan)(gan)謝(xie)他們(men)(men)不計時(shi)間,也沒有(you)金錢報酬,來做(zuo)一件公益的(de)(de)(de)(de)(de)(de)事(shi)(shi)(shi)情。我(wo)(wo)們(men)(men)的(de)(de)(de)(de)(de)(de)?微信平(ping)(ping)臺(tai)主要是(shi)在(zai)(zai)(zai)(zai)生活和實(shi)踐層(ceng)面來闡釋(shi)和傳(chuan)(chuan)播真(zhen)正(zheng)傳(chuan)(chuan)統(tong)中醫(yi)(yi)的(de)(de)(de)(de)(de)(de)思想。讓更(geng)多的(de)(de)(de)(de)(de)(de)人(ren)(ren)能(neng)接受真(zhen)正(zheng)的(de)(de)(de)(de)(de)(de)醫(yi)(yi)療養生觀念,接受真(zhen)正(zheng)的(de)(de)(de)(de)(de)(de)中醫(yi)(yi)。請大(da)(da)家(jia)多多轉發(fa)。我(wo)(wo)們(men)(men)在(zai)(zai)(zai)(zai)這里研(yan)(yan)(yan)究中醫(yi)(yi)是(shi)善舉,傳(chuan)(chuan)播中醫(yi)(yi)亦是(shi)善舉。

本文地(di)址://n85e38t.cn/pianfang/29721.html.

聲明: 我們(men)致(zhi)力(li)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zhong)分(fen)(fen)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i)真實(shi)出(chu)處,未能(neng)及時與(yu)作者取得聯(lian)系,或有版權異(yi)議的,請聯(lian)系管理(li)員,我們(men)會立(li)即(ji)處理(li),本站部分(fen)(fen)文字與(yu)圖片(pian)資(zi)源來自于網(wang)絡,轉載是出(chu)于傳遞更多(duo)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fan)了(le)您(nin)的合法權益,請立(li)即(ji)通知我們(men)(管理(li)員郵箱:),情況屬實(shi),我們(men)會第(di)一(yi)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nin)表示歉(qian)意,謝謝!

上一篇(pian):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