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 : 上同為細末。
功能主治 : 治下經(jing)不足,內挾積冷,臍腹弦(xian)急,痛(tong)引(yin)腰背,面色萎黃,手足厥冷,脅肋(lei)虛(xu)滿,精(jing)神困(kun)倦,臟腑自利,小便(bian)滑數。
用法用量 : 每服(fu)二錢,水一(yi)大(da)盞,入鹽末(mo)少許,煎八(ba)分,去(qu)滓(zi),稍熱服(fu)之。如盲腸、小腸一(yi)切氣痛,服(fu)之有效(xiao),空心,食前服(fu)。
摘錄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ju)方(fang)》
處方 : 蓽澄茄(qie) 沉香(xiang) 胡蘆巴(ba)(微炒(chao))舶(bo)上茴(hui)香(xiang)(微炒(chao))破(po)故紙(微炒(chao))官桂(去(qu)(qu)皮)川(chuan)苦楝子(炮(pao),捶破(po),去(qu)(qu)核用肉)木香(xiang) 紫巴(ba)戟(穿心者)各30克(ke) 桃仁(ren)(面(mian)炒(chao),去(qu)(qu)皮,尖(jian))60克(ke) 川(chuan)烏頭15克(ke)(炮(pao),去(qu)(qu)皮、臍)黑附子(炮(pao)制,去(qu)(qu)皮、臍)120克(ke)
制法 : 上十二(er)味,同杵(chu)為(wei)細末。
功能主治 : 主腎陽不(bu)足,內挾(xie)積(ji)冷,臍(qi)腹弦急,痛引(yin)腰背,面(mian)色萎(wei)黃(huang),手(shou)足厥(jue)冷,脅肋虛滿,精神(shen)困倦,大便瀉利,小(xiao)便滑(hua)數,并治膀胱、小(xiao)腸一(yi)切氣痛。
用法用量 : 每服6克,用水300毫(hao)升,入鹽少(shao)許,同(tong)煎(jian)至240毫(hao)升,溫(wen)服。
摘錄 : 《博濟方》卷二
處方 : 蓽(bi)澄(cheng)茄1兩(liang)(liang),沉香(xiang)(xiang)1兩(liang)(liang),葫蘆(lu)巴(微炒(chao))1兩(liang)(liang),破(po)(po)故紙(zhi)(微炒(chao))1兩(liang)(liang),官(guan)桂(去(qu)皮(pi)(pi))1兩(liang)(liang),舶上茴香(xiang)(xiang)(微炒(chao))1兩(liang)(liang),川苦楝子(炮(pao),捶破(po)(po),去(qu)核用肉(rou))1兩(liang)(liang),木香(xiang)(xiang)1兩(liang)(liang),紫(zi)巴戟(穿心者)1兩(liang)(liang),黑附子(炮(pao)制,去(qu)皮(pi)(pi)臍(qi))4兩(liang)(liang),桃仁(ren)(面炒(chao),去(qu)皮(pi)(pi)尖)2兩(liang)(liang),川烏(wu)頭半兩(liang)(liang)(炮(pao),去(qu)皮(pi)(pi)臍(qi))。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下經不足,內挾(xie)積冷(leng),臍(qi)腹弦急(ji),痛引腰背,面色萎黃,手足厥(jue)冷(leng),脅(xie)肋虛滿,精神困倦,臟腑自利,小(xiao)(xiao)便滑數及盲腸小(xiao)(xiao)腸一切氣痛。
用法用量 : 蓽(bi)(bi)澄(cheng)茄(qie)散(san)(《證治要(yao)決(jue)類方》卷三)。本方改為丸劑,名“沉香(xiang)蓽(bi)(bi)澄(cheng)茄(qie)丸”,(見《御藥院方》)。
摘錄 : 《博濟》卷二
是冷勞與熱勞的合稱。
冷勞:
婦女虛勞病之屬于陰寒證者。多因氣血不足,臟腑虛寒所致。主要癥狀有臍下冷痛、手足時寒、月經不調、飲食不化、間有嘔吐、時寒時熱、骨節痠痛、形體羸瘦等。
病名。虛勞病之屬虛寒者。《太平圣惠方·治冷勞諸方》:“夫冷勞之人,氣血枯竭,表里俱虛,陰陽不和,精氣散失,陽內生寒冷也。”證見宿食不消,脘腹痞滿積聚,臍腹疼痛,面色萎黃,口舌生瘡,大便泄痢,手足逆冷,骨節疼痛,四肢無力,肌肉消瘦等。治宜溫補,用補骨脂散、蓽澄茄散、獺肝散等方。
熱勞:
熱勞是一種病名。虛勞病之呈現熱象者。見《圣濟總錄·熱勞門》。
《金匱翼(yi)·熱(re)勞》:“熱(re)勞者,因虛生熱(re),因熱(re)而轉虛也(ye)。”證(zheng)見(jian)(jian)身熱(re)、面赤、頭痛、心神煩躁(zao)、口渴(ke)、怔忡、盜汗、飲食無味、倦怠多臥,消(xiao)瘦,或(huo)口舌生瘡等。治宜養(yang)陰益(yi)氣,清熱(re)除蒸,用黃芪(qi)湯、蛤蚧丸、補陰丸等方。參見(jian)(jian)虛勞條。
自古中國就有“沉檀龍麝”之說,使得我們認為這沉香是一種香料罷了,把沉香的藥用價值給遺忘了。實際上沉香最初還是被人們當做治病良藥的絕佳配方。這個證據可以從中國古代醫書上看到:我們這就一一從古書中尋找沉香的價值。
【名稱考證】
沉香(《別錄》),蜜香(《南方草木狀》),沉水香(《桂海虞衡志》)。
【科目來源】
瑞香科植物
【藥用部位】
沉香或白木香的含有黑色樹脂的木材。
【性味歸經】
辛、苦,溫。歸脾、胃、腎經。
【功效主治】
行氣止痛,降逆調中,溫腎納氣。主治寒凝氣滯所致的胸腹脹悶作痛;胃寒嘔吐,呃逆;下元虛冷,腎不納氣之虛喘。
【用法用量】
研末沖服1~1.5克。
【用藥忌宜】
陰虛火旺者慎服。
【炮制方法】
刷凈,劈成小塊,用時搗碎或研成細粉。
【資源分布】
主產于我國廣東、海南、廣西及臺灣等地。
【藥材鑒定】
①進口沉香為植物沉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多呈盔帽形、棒狀或片狀,外形極不規則,長7~20厘米,直徑1.5~6厘米。表面褐色,常有黑色與黃色交錯的紋理,平滑光潤。質堅實,沉重,難折斷,用刀劈開,破開面呈灰褐色。能沉于水或半沉半浮。有特殊香氣,味苦。燃燒時有油滲出,香氣濃烈。 ②國產沉香又名:海南沉香。為植物白木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多呈不規則塊狀或片狀,長3~15厘米,直徑3~6厘米。表面凹凸不平,有加工的刀痕。可見黑褐色的含樹脂部分與黃色的木部相間,形成斑紋。其孔洞及凹窩的表面呈朽木狀。質較輕,折斷面刺狀,棕色。大多不能沉水。有特殊香氣,味苦。燃燒時有油滲出,發濃煙,香氣濃烈。
沉香中油性足、體質重而性糯者,經精選加工后即為伽喃香。
【古籍考證】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沉香屬陽而性沉,多功于下部,命腎之所由入也。
然香劑多燥,未免傷血,必下焦虛寒者宜之。
若水臟衰微,相火盛炎者,誤用則水益枯而火益烈,禍無極矣。
今多以為平和之劑,無損于人,輒用以化氣,其不禍人者幾希。
②《藥品化義》:沉香,純陽而升,體重而沉,味辛走散,氣雄橫行,故有通天徹地之功,治胸背四肢諸癰及皮膚作癢。
且香能溫養臟腑,保和衛氣。
若寒濕滯于下部,以此佐舒經藥,善驅逐邪氣;若跌撲損傷,以此佐和血藥,能散瘀定痛;若怪異諸病,以此佐攻痰藥,能降氣安神。
總之,疏通經絡,血隨氣行,痰隨氣轉,凡屬痛癢,無不悉愈。
③《本草新編》:沉香,溫腎而又通心,用黃連、肉桂以交心腎者,不若用沉香更為省事,一藥而兩用之也。
但用之以交心腎,須用之一錢為妙,不必水磨,切片為末,調入于心腎補藥中同服可也。
【化學成分】
沉香的丙酮提取物(40~50%)經皂化后蒸餾,得揮發油13%,中含芐基丙酮、對甲氧基芐基丙酮等,殘渣中有氫化桂皮酸、對甲氧基氫化桂皮酸等。霉菌感染的沉香含沉香螺醇、沉香醇、二氫沉香呋喃、4-羥基二氫沉香呋喃、3,4-二羥基二氫沉香呋喃、去甲沉香呋喃酮;未感染的含硫、芹子烷、沉香醇等。
【相關選方】
①治胸膈痞塞,心腹脹滿,喘促短氣,干噦煩滿,腳氣上沖:香附(炒,去毛)四百兩,沉香十八兩半,縮砂仁四十八兩,甘草(爁)一百二十兩。
上為細末。
每服一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空心食。
(《局方》沉香降氣丸) ②治陰虛腎氣不歸原:沉香磨汁數分,以麥門冬、懷熟地各三錢,茯苓、山藥、山茱萸肉務二錢,牡丹皮、澤瀉、廣陳皮各一錢。
水煎,和沉香汁服。
(《本草匯言》) ③治脾腎久虛,水飲停積,上乘肺經,咳嗽短氣,腹脅脹,小便不利:沉香一錢,烏藥三錢,茯苓、陳皮、澤瀉、香附子各半兩,麝香半錢。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熟水下。
(《雞峰普濟方》沉香丸) ④治七情傷感,上氣喘息,妨悶不食:人參、檳梅、沉香、天臺烏藥,上各濃磨,水和作七分盞,煎三、五沸,放溫服。
或下養正丹尤佳。
(《濟生方》四磨湯) ⑤治胸中痰熱,積年痰火,無血者:半夏曲八兩(用姜汁一小杯、竹瀝一大盞制),黃連二兩(姜汁炒),木香一兩,沉香二兩。
為細末,甘草湯泛為丸。
空心淡姜湯下二錢。
(《張氏醫通》沉香化痰丸) ⑥治傷寒虛痞,氣逆嘔吐:沉香(銼)一兩,青橘皮、陳橘皮(并湯浸去白,焙)、胡椒、蘹香子(炒)、楝實(銼,炒)、蓽澄茄(炒)各半兩。
上七味,粗搗篩。
每服二錢匕,水半盞,酒半盞,入蔥白一握,煎至半盞,去滓熱服。
(《圣濟總錄》沉香丸) ⑦治胃冷久呃:沉香、紫蘇、白豆蔻各-錢。
為末。
每服五、七分,柿蒂湯下。
(《活人心統》) ⑧治大腸氣滯,虛閉不行:沉香磨汁八分,以當歸、枳殼、杏仁泥、肉蓯蓉各三錢,紫菀一兩,水煎,和沉香汁服。
(《方脈正宗》) ⑨治胞轉不通,或過忍小便所致,當治其氣則愈,非利藥可通也:沉香、木香各二錢。
為末。
白湯空腹服之,以通為度。
(《醫壘元戎》)
【原生形態】
①沉香常綠喬木,高達30米。幼枝被絹狀毛。葉互生,稍帶革質,橢圓披針形、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5.5~9厘米,先端漸尖,全緣,下面葉脈有時被亞絹狀毛;具短柄,長約3毫米。傘形花序;無梗,或有短的總花梗,被絹狀毛;花白色,與小花梗等長或較短;花被鐘形,5裂,裂片卵形,長0.7~1厘米,喉部密被白色絨毛的鱗片10枚,外被絹狀毛,內密被長柔毛,花冠管與花被裂片略等長;雄蕊10,著生于花被管上,其中有5枚較長;子房上位,長卵形,密被柔毛,2室,花柱極短,柱頭大,扁球形。蒴果倒卵形,木質,扁壓狀,長4.6~5.2厘米,密被灰白色絨毛,基部有略為木質的宿存花被。種子通常1枚,卵圓形,基部具有角狀附屬物,長約為種子的2倍。花期3~4月。果期5~6月。 野生或栽培于熱帶地區。
②白木香(《南越筆記》),又名:土沉香(《桂海虞衡志》),女兒香(《綱目拾遺》),牙香樹、莞香、六麻樹。 常綠喬木。樹皮灰褐色,小枝和花序被柔毛。葉互生,革質,長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6~12厘米,寬2~4.5厘米,先端漸尖而鈍,基部楔形,全緣,兩面被疏毛,后漸脫落,光滑而亮;葉柄長約5毫米,被柔毛。傘形花序頂生和腋生;總花梗被灰白色絨毛,小花梗長0.5~1.2厘米,被灰白色絨毛;花黃綠色,被絨毛;花被鐘形,5裂,矩圓形,長約7毫米,寬約4毫米,先端鈍圓,花被管喉部有鱗片10枚,密被白色絨毛,長約5毫米,基部連合成一環;雄蕊10,花絲粗壯;子房卵形,密被絨毛。蒴果倒卵形,木質,扁壓狀,長2.5~3厘米,密被灰白色毛,基部具稍帶木質的宿存花被。種子棕黑色,卵形,長約1厘米,先端漸尖,種子基部延長為角狀附屬物,紅棕色,長達2厘米,上部擴大。花期3~5月。果期5~6月。生于平地、丘陵的疏林或荒山中,有少量栽培。
【參考出處】
《雷公炮制藥性解》,《藥品化義》,《本草新編》
沉香的藥用價值,實際上還有一點只是沒有記載,只是我們現代人,在不斷的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一個經驗吧,那就是現在沉香制成好多成品,比如沉香佛珠,沉香掛件等,使得沉香能在我們身邊時時的存在,最后得出,沉香的香氣,可以給我們香氣典雅,還有通關開竅、暢通氣脈、養生治病等神奇的效果。所以沉香藥用價值可謂是不可估量
香(xiang)(xiang)至尊的(de)(de)(de)(de)沉(chen)香(xiang)(xiang)制品(pin)(pin)玲(ling)瑯滿(man)目,能(neng)夠滿(man)足不同種類用戶的(de)(de)(de)(de)需求。廠家直銷保證(zheng)了香(xiang)(xiang)至尊的(de)(de)(de)(de)沉(chen)香(xiang)(xiang)物美價廉。關鍵看(kan)沉(chen)香(xiang)(xiang)的(de)(de)(de)(de)品(pin)(pin)質(zhi)。在香(xiang)(xiang)至尊,您(nin)可以(yi)(yi)看(kan)到每一款沉(chen)香(xiang)(xiang)制品(pin)(pin)都有(you)具體的(de)(de)(de)(de)原料產地,供我(wo)們(men)的(de)(de)(de)(de)消費者查證(zheng)沉(chen)香(xiang)(xiang)的(de)(de)(de)(de)真假。所以(yi)(yi),與其去關注最好的(de)(de)(de)(de)沉(chen)香(xiang)(xiang)產地在哪里,不如關心哪里的(de)(de)(de)(de)沉(chen)香(xiang)(xiang)品(pin)(pin)質(zhi)比較高。香(xiang)(xiang)至尊是您(nin)值得(de)信(xin)任的(de)(de)(de)(de)沉(chen)香(xiang)(xiang)名牌(pai)。
沉香質重沉降,功能溫中降逆,可用于脾胃虛寒、嘔吐呃逆之癥,常配合陳皮、半夏等藥同用。沉香性溫達腎,又能溫腎助陽,對下元虛冷、腎不納氣的虛喘療效頗佳,可與附子、補骨脂、五味子等同用。沉香芳香辛散、溫通祛寒,能行氣止痛,常用于寒凝氣滯胸腹脹痛,可配合木香、烏藥、檳榔等同用。一般用量三分至一錢,入煎應后下。研末沖服,每次0.5~1g;亦可用原藥磨汁服。
我們都知道沉香有藥用價值,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到底怎么去用他們,但是東西雖好,也是一味中藥,亂用或者計量不夠也是對自己的病沒什么好處的!下列一些重要的古典醫籍有對沉香配伍應用的記載,希望身體欠佳的朋友可以對癥下藥,早日康復:
1、《太平惠民合劑局方》中沉香降氣丸以香附(炒,去毛)四百兩,沉香十八兩半,縮砂仁四十八兩,甘草(爁)一百二十兩。治胸膈痞塞,心腹脹滿,喘促短氣,干噦煩滿。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空心食。
2、《本草匯言》中以沉香磨汁數分,以麥門冬、懷熟地各三錢,茯苓、山藥、山茱萸肉各二錢,牡丹皮、澤瀉、廣陳皮各一錢。治陰虛腎氣不歸原。水煎,和沉香汁服。
3、《雞峰普濟方》中沉香丸以沉香一錢,烏藥三錢,茯苓、陳皮、澤瀉、香附子各半兩,麝香半錢。治脾腎久虛,水飲停積,上乘肺經,咳嗽短氣,腹脅脹,小便不利。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熟水下。
4、《濟生方》中四磨湯以人參、檳榔、沉香、天臺烏藥。治七情傷感,上氣喘息,妨悶不食。上各濃磨,水和作七分盞,煎三、五沸,放溫服。或下養正丹尤佳。
5、《張氏醫通》中沉香化痰丸以半夏曲八兩(用姜汁一小杯、竹瀝一大盞制),黃連二兩(姜汁炒),木香一兩,沉香二兩。治胸中痰熱,積年痰火,無血者。上為細末,甘草湯泛為丸。空心淡姜湯下二錢。
6、《圣濟總錄》中沉香丸以沉香(銼)一兩,青橘皮、陳橘皮(并湯浸去白,焙)、胡椒、蘹香子(炒)、楝實(銼,炒)、蓽澄茄(炒)各半兩。治傷寒虛痞,氣逆嘔吐。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半盞,酒半盞,入蔥白一握,煎至半盞,去滓熱服。沉香湯卷五十五中以沉香(銼)一兩,雞舌香一兩,薰陸香半兩(研),麝香一分(研,去筋膜)。治久心痛。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匕,水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卷四十五中以沉香(銼)二兩,白檀香(銼)二兩,干姜(炮)三錢,白茯苓(去黑皮)一兩,甘草(炙)一兩,肉豆蔻(去殼,炮)一兩,人參一兩,木香一兩。治谷勞身重,食已好臥,困倦嗜眠。上為粗末,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卷一二六中以沉香(銼)一分,丁香一分,木香一分,麝香(研)一分,連翹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犀角(鎊)一兩半,升麻一兩。治瘰疬毒腫。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空心、日午、夜臥各一次。
7、《活人心統》中以沉香、紫蘇、白豆蔻各一錢。治胃冷久呃。上為末。每服五七分,柿蒂湯下。
8、《方脈正宗》中以沉香磨汁八分,以當歸、枳殼、杏仁泥、肉蓯蓉各三錢,紫菀一兩。治大腸氣滯,虛閉不行。水煎,和沉香汁服。
9、《醫壘元戎》中以沉香、木香各二錢。治胞轉不通,或過忍小便所致,當治其氣則愈,非利藥可通也。上為末。白湯空腹服之,以通為度。
10、《普濟方(fang)》中沉(chen)香(xiang)(xiang)阿膠(jiao)散以沉(chen)香(xiang)(xiang)半兩(liang),阿膠(jiao)(炙燥(zao))半兩(liang),人(ren)參一兩(liang),桑根白皮(銼(cuo),炒)一兩(liang)。治(zhi)氣弱痰涎咳(ke)嗽。上為粗末。每(mei)服(fu)二錢,水(shui)一盞,加生姜三片(pian),煎至七(qi)分,去滓,食后服(fu)。小(xiao)兒(er)減半服(fu)。
本文(wen)地址://n85e38t.cn/pianfang/23557.html.
聲明: 我們致(zhi)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fen)享,被刊用文章因(yin)無法(fa)核實真實出(chu)處(chu),未能及時(shi)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guan)理(li)員,我們會(hui)立即處(chu)理(li),本站部(bu)分(fen)文字與圖片資(zi)源(yuan)來自于網(wang)絡,轉載是出(chu)于傳(chuan)遞更(geng)多(duo)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yuan)標(bia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fa)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guan)理(li)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hui)第一(yi)時(shi)間(jian)予以刪除,并(bing)同時(shi)向(xiang)您表示歉意(yi),謝謝!
上一篇: 沉香茯苓丸
下一篇: 沉香(xiang)蓽(bi)澄茄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