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自古以來,跟隨開國皇帝建功立業的開國功臣們,大多都逃不過這么一個結局。皇帝需要你的時候,待你甚厚,當你沒有利用價值的時候,只能落得個被殺的下場。
像這樣“狠毒”的開國皇帝,最出名的大概就屬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以及宋太祖趙匡胤了。劉邦建立漢朝以后,按軍功大小分封諸侯王,最后,除了劉家的諸侯王,他把能殺的異性諸侯王都殺了!趙匡胤是被屬下們擁戴繼位的皇帝,那些擁戴他的臣子,最后也只得了個“杯酒釋兵權”的結局。而農民皇帝朱元璋呢,他做的更絕,一把火就把功臣全部燒了個干凈!
朱元璋是個農民出身的皇帝,據傳他為那群開國功臣們建了一座豪華無比的“功臣樓”,把功臣們感動得眼淚嘩嘩的,結果嘞,他帶著所有功臣們去功臣樓去吃慶功宴,趁著臣子們喝醉了,他一把火就把他們全都燒死了。這個故事被稱為“火燒慶功樓”,也稱“火燒功臣樓”、“炮轟功臣樓”。
故事大概有這么幾個版本,一種說法是朱元璋專門建造了一座慶功樓,但是他在慶功樓里埋下了大量的干柴和火藥。劉伯溫發現了朱元璋想把功臣全部殺掉的想法,所以在慶功宴上,他很少喝酒,盡量保持清醒,然后裝醉。他把朱元璋的一塊衣角壓在自己屁股底下,只要朱元璋一有動作,他就能立刻發覺。等大家都喝醉了以后,朱元璋起身離開就劉伯溫發現了,于是他暗中跟隨朱元璋離開了。等朱元璋前腳出了功臣樓,那功臣樓瞬間燃起了大火,赴宴功臣以及侍衛宮女數千人,朱元璋真的火燒慶功樓了嗎?全部葬身火海。
另外一種說法也是劉伯溫提前發現了朱元璋想殺掉所有功臣的想法,于是主動提出了辭官歸鄉的請求,并不貪戀榮華富貴。朱元璋盡力挽留劉伯溫,還力勸劉伯溫吃了慶功宴再走,不過被劉伯溫婉言拒絕了。最后,朱元璋賞賜給劉伯溫一批金銀,親自把他送出了皇宮。然而在劉伯溫離開皇城以前,他去見了徐達。
徐達是朱元璋的手下大將,這次慶功宴他也在受邀之列。劉伯溫見了徐達就說:“今晚的慶功宴你少喝些酒,一定要緊緊跟在陛下身邊,寸步不離知道嗎?”徐達不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劉伯溫說他以后自會明白的,就離開了。
到了夜晚,徐達按照劉伯溫的建議,不敢貪杯,時刻注意朱元璋的動向,見到朱元璋起身離開,他后腳就跟了上去。朱元璋見他跟著出來,問道:“丞相怎么出來了?”徐達說:“貼身保護陛下。”朱元璋說:“不用了,丞相快回去吧。”徐達只好對朱元璋說:“陛下真的一個也不留嗎?”朱元璋大驚之下無法回答,徐達就說:“既然這樣,那就請陛下替我好好照顧家人!”說完轉身就要回到功臣樓。朱元璋拉住了他,罷了罷了,你跟我一起離開吧。等他們離開以后,那功臣樓就淹沒在了濃濃大火里。
徐達回家以后忐忑不已,不久就病倒了,朱元璋專門賜給他鵝肉,徐達吃了就死了。有說法稱徐達是被朱元璋毒死的。在那么多的功臣中,只有4人不是朱元璋所害,就是劉基、湯和、耿炳文和郭英。
歷史上的朱元璋真的是這樣一個人嗎?容不下功臣?事實上,朱元璋的確建過一個樓,只不過叫做“忠勤樓”,他經常與幾個大臣在里面討論國事。至于朱元璋火燒慶功樓,殺光功臣的說法則是清朝人為了詆毀明朝皇帝們故意編造的。
據考證,?火燒慶功樓?這件事最早出自清朝民間《英烈傳》評書中,故事情節是這樣的:
公元1368年,40歲的朱元璋在南京稱帝,他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
老朱當了皇帝后很憂慮,害怕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勛們造反奪了他的天下,于是設計要把這些功臣一鍋端。
思來想去,朱元璋決定在?慶功樓?,以邀請這些功臣們喝酒的名義,集中在一起用炸藥炸死他們。
老朱命人偷偷在慶功樓的下面埋上了炸藥,四周布置好干柴,等功勛們喝高后點火起爆。
功臣們不明真相,高高興興齊聚慶功樓,推杯換盞和老朱喝了起來。期間軍師劉伯溫看出了端倪,趁上廁所的之機告訴他的好友徐達,叮囑他寸步不離朱元璋,哪怕上廁所也要跟著。
徐達不解,劉伯溫吐露內情:?我通過觀察和推測,皇上一會兒要把咱們干掉,一會兒皇上上哪,你就上哪,只有這樣才能保你一條命。?
徐達感激不盡。
劉伯溫回到酒席上,和老朱喝了一會兒,突然露出痛苦的樣子,手捂肚子呻吟不斷。老劉說:?皇上我可能吃壞了肚子,望皇上贖罪,為臣不能奉陪先告辭回府了?。
老朱一看劉伯溫痛苦的樣子,無奈把他放回了家。
這時酒席進行到了尾聲,大多數功臣都喝高了。老朱起身往外走,徐達馬上跟了上來。
老朱說:?我去廁所你去哪里?徐達道:?我也去廁所。?
二人到了茅廁,徐達?撲通?跪了下來,哀求皇上放過自己,老朱一下子明白了,這是劉伯溫看出了內情告訴了徐達。
為了盡快起爆,老朱無奈放過了徐達。
朱元璋和徐達快步走出了慶功樓,隨后一聲巨響,慶功樓處于一片火海之中,樓中的功臣們盡皆喪命。
評書里?火燒慶功樓?的故事大致就是這樣的,當然細節有許多版本。
評書是民間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說書形式,其歷史真實性大打折扣,趣味性高,真實性低。加上滿清不遺余力的抹黑朱元璋,一些不良文人肆意歪曲歷史,加上老朱確實在后來大肆誅殺功臣。
比如胡惟庸?謀反一案?,就瓜蔓抄誅連上萬人,明朝大將軍藍玉最后也被朱元璋殺死剝皮傳示九邊。
評書上說:?徐達雖然躲過了火燒慶功樓一劫,但在他晚年生病后,背后長了瘡,御醫囑咐不能吃發物,但朱元璋卻賜給他一只燒鵝,徐達含淚吃了燒鵝,不久毒瘡發作死去了。
真實的歷史徐達是壽終正寢的,徐達吃燒鵝也是滿清杜撰的故事,況且吃燒鵝未必就能要了人的性命。
再者說了,明朝真實歷史上沒有一天死一批功勛的記載。
滿清編造這樣的故事,人們之所以相信是真的,這是因為朱元璋確實冷酷無情殺了許多功臣。
政治這種東西有時候很難說清楚,但我一直認為老朱不會平白無故地殺功臣。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朱元璋最恨的就是貪官污吏。老朱對這些人絕不心慈手軟,一經發現勢必剝皮實草,以儆效尤。
老朱這樣做百姓雙手歡迎,但勢必得罪了一些權貴。明朝滅亡后,筆桿子掌握在這些人手中,他們就會千方百計來黑朱元璋,出現一些杜撰污蔑朱元璋的事,也在意料之中。
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有,一種說是沒有,但是沒有的說法更有依據一些,因為歷史上并沒有慶功樓,反倒是有個忠勤樓,但是這個地方并沒有什么火災發生。而且這個事情只是在《大明英烈》和《明英烈傳》評書里有記載,史書上并沒有記載。
? ? ?
01、歷史上只有忠勤樓,且并沒有火災發生。關于朱元璋火燒慶功樓的事情,這個事情上很多人說的都是有聲有色的,但到底朱元璋有沒有這么做過呢?
實際上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這座樓,只有一座叫做忠勤樓的樓,朱元璋倒是經常跟自己臣子們商討大事,但是這個樓上根本就沒有發生過火災,所以火燒慶功樓也無從說起。
02、火燒慶功樓史書上并沒有相關的記載。火燒慶功樓雖然流傳得很廣,但是卻只有在《大明英烈》中評書中有記載而已,真正史書上根本就沒有這個事情的記載。
? ? ? ?
一般來說史書的記載相對可信度更高一些,所以也基于這點,推測這個事情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真的。
03、結論:火燒慶功樓只是后人杜撰出來的而已。那么為何為有朱元璋火燒慶功樓這個說法呢?其實也就是因為歷史上的朱元璋在登上了皇位后,確實有殺過一些臣子,像是胡惟庸和藍玉等人。
? ? ?
后人就覺得既然朱元璋能干出殺臣子的事情,那么就有人說了朱元璋火燒慶功樓之事,因為大家對于一些八卦總是喜歡聽的,所以傳著傳著似乎也成了事實。
如果客觀來說的話,火燒慶功樓很大可能并不是真實的歷史事件,畢竟歷史都沒這個地方,而且是史書上也沒記載,所以是有些人傳的而已,但是具體是從何而起,誰也說不準,畢竟也就只有《大明英烈》評書中有而已。
明太祖朱元璋傳說中的各類“暴行”里,“火燒慶功樓”這事兒,是流傳得有鼻子有眼的一樁。特別是近代以來,這樁“暴行”還經過層層加工,變成了《火燒慶功樓》等各地地方戲,劇中的“殘暴”橋段,也從此廣為流傳:戰功卓著的曹國公李文忠,竟是因為得罪朱元璋妃子被害死?還有大批的文臣武將,竟是被朱元璋騙到了“慶功樓”上,然后一把火統統燒死了?僥幸逃生的徐達,也被朱元璋送來一只蒸鵝,吃完就活活毒死?
如此虐心的橋段,也叫朱元璋的“殘暴”形象,在野史里十分“高光”。但這事兒究竟是真是假?可以先瞧瞧“慶功樓”在哪:以明初學者宋濂等人記載,當時南京只有個“忠勤樓”,是朱元璋曾與文臣武將議事的地方,卻從未被火點過。“燒功臣”更是子虛烏有。
然后可以對照真實的明朝歷史,雖然真實歷史上,朱元璋“殺功臣”的手段十分酷烈,但那也是歷時十多年,通過“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完成了清洗。卷入其中的“功臣”們,有的如朱亮祖,是因貪腐大案落馬,其他的大多是卷入到“胡惟庸案”和“藍玉案”中,并非死于“騙到慶功樓”上這種簡單粗暴的法子。
特別是《火燒慶功樓》故事里幾位讓人虐心的“受害者”,比如被朱元璋寵妃陷害致死的李文忠,被朱元璋送蒸鵝“毒死”的徐達,真實歷史上都是善終。死在“慶功樓”火災里的耿炳文與郭英,歷史上卻是活到建文帝年間,比朱元璋本人還命硬。所以綜合說來,這“火燒慶功樓”的凄厲景象,充其量就是個“編得很圓滿”的故事。與真實的明代歷史,實實在在風馬牛不相及。
不過,雖然與歷史不符,但《火燒慶功樓》里的情節,好些也并非空穴來風。就以其中的“徐達吃蒸鵝”橋段來說,這事兒就廣泛記載于明代中期《剪燈野聞》《龍興慈記》等野史筆記里。其來源基本是“野聞”,而且“蒸鵝毒死人”的事兒,本身就與醫學不符。《明史》《明實錄》里記載的徐達去世經過,也和野史里差別極大。就連收錄這則野史記載的清代學者趙翼,都認為這是“傳聞無稽之談”,基本沒有真實性。
而這類記錄了朱元璋“暴行”的“明代野史筆記”,真實性究竟如何呢?就以比較出名的《剪燈野聞》來說,可以看看這里面記錄的朱元璋另一則“暴行”——浙江學者徐一夔寫文觸怒朱元璋,被朱元璋一怒處死。這則典故,也成了明代野史里流傳甚廣的冤案。但事實呢?徐一夔個人文集《始豐稿》里就講得明明白白:一直到朱元璋去世后的建文元年(1399),人家都活得好好的,還給去世的朋友寫墓志銘呢……
被朱元璋“冤殺”?不存在。
所以,哪怕在明朝年間,在明代學者們看來,這類“野史”里的“朱元璋暴行”,可信性極低。明代學問家王世貞就評價《剪燈野聞》《野記》《龍興慈記》等書籍“生長閭閻間,不復知縣官事,謬聞而遂述之”。也就是說,這類書的作者,往往生活圈子小孤陋寡聞,鑒別能力比較差,逮著什么謠言都往上寫。
這事兒,被王世貞“吐槽”過的《龍興慈記》作者王文祿也“認賬”。寫了一票“朱元璋肢解常遇春老婆”“賜徐達蒸鵝”典故的他,也在自序里承認:這些事兒都是我外公我媽告訴我的,我也記不太清了,想起多少寫多少吧……
由此可見,“火燒慶功樓”故事的“素材”,基本都是這么不靠譜。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如此不靠譜,怎么這類故事,還從明朝年間起大量流傳,以至于變成了“火燒慶功樓”的暴烈場景呢?這事兒,就得說說明朝中期起,那空前發達的“文化出版業”。
比起之前的王朝來,明朝的造紙業空前發展,紙張成本大大降低。明初時國子監的用紙都要回收,浪費一張就得論罪。明朝中期時一匹麻布就能換兩千張臺連紙。印刷技術也高速發展,以歐洲傳教士利瑪竇的形容,明代的書籍印刷速度奇快,而且成本低質量高,所以“發行那么大量的書籍,售價又出奇的低廉”,出版業紅紅火火發展起來。
所以,到了明朝中后期,明朝的圖書出版業,就成了爆紅的“朝陽產業”。從國子監到地方官府,甚至寺廟以及私人“書坊”,無不深度涉足“出版業”。僅《明代版刻綜錄》里收錄的“出版單位”,就有近五千家。南京一地的“刻書”就有近三百種。明朝的市民階層,誰不看幾本書,那都沒臉見人。外加明朝中期起,民間文化也空前寬松自由,各種“獵奇”題材層出不窮。誰能更吸引眼球,就意味著滾滾財源到手。
如此一來,明代“出版業”的惡性競爭也加劇。只要是“火熱題材”,“盜版”“翻刻”都成了常事。關于朱元璋“暴行”的種種傳言,也從此有了市場。類似話題的圖書,都在市場上一印再印,甚至這家的書剛賣火,其他家的“翻刻版”又火熱出爐。“傳言”的內容更是不斷翻新,衍生出各種不同版本。
同時,明朝又是個“民間文化”高度發達的時代,宋元時期的“戲曲”“話本”等文化,到了明代時都是大踏步發展。就以“話本”來說,宋代時講“話本”的瓦舍,那都早過時。從富豪家的宴會廳堂到酒樓游船,到處都有“話本”表演場所,以至于“俗所通用”,也就是人人喜聞樂見。諸如《明英烈》等明代“暢銷書”,更是“話本”藝人們最喜歡的“播講題材”,朱元璋與“開國功臣”的“恩怨情仇”,自然也被加工了多少遍。
發展到清代,城市傳統的“市民文化”火熱依舊,地方戲曲也更加紅火。地方聲腔與劇中在清代大量崛起,中國傳統的戲曲模式正式定型。與朱元璋有關的“野史題材”,自然也是戲曲創作里的“熱門素材”。“殺功臣”這么勁爆的“前朝大戲”,自然也深受歡迎。于是經過一代代藝人的加工,這樁與歷史相差十萬八千里的故事,也就“情節成熟圓滿”,變成了民間喜聞樂見的《火燒功臣樓》。
其實,有類似“遭遇”的,何止是朱元璋一位,比如宋代楊家將的“好戰友”,在“楊業之死”公案里有旁責的名將潘美,也拜“楊家將題材”在明清年間的爆火,成功“升級”為大反派,連他溫柔賢惠的女兒,都變成了野史小說戲曲里的“奸妃”。反而是害死楊業老英雄的真兇王詵,倒是野史里被“忽略”了。還有宋代名臣龐籍,一輩子為國為民辛勞,卻拜《包公案》的爆火,也在野史里不幸“黑化”,變成了無惡不作的“龐太師”。
就算是帝王里,與朱元璋同樣一輩子“狠打貪官”的清朝雍正帝,也在野史里“中招”。他“殺父”“改遺詔”的傳言,就給晚清民國的小說,提供了各種生動“創作素材”,就連他正史里的“過勞死”,更在野史里被呂四娘們“砍殺”了無數遍。就連明朝嘉靖皇帝的事跡,都給“搬運”到雍正身上——清末小說《梵天廬叢錄》就有神劇情:“殘暴”雍正作惡太多,結果熟睡的時候被幾個太監宮女捆了,竟就這么活活勒死了……
以這些橋段說,“民間野史”的腦洞,著實讓人佩服。當然,較真那就輸了。
“朱元璋有沒有燒慶功樓”的話題背后,拋開真實歷史上的是非恩怨,我們看到的,卻是明清年間中國民間野史文化日益普及繁榮的過程。這,確實是權謀殺伐背后,另一個有趣的歷史點。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971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七下西洋的鄭和打仗有多厲害,
下一篇: 明朝臭名昭著的七大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