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shi)(shi)社(she)會(約前170萬年——公元前21世紀(ji))是人(ren)類(lei)產生(sheng)之后(hou)所建(jian)立的(de)(de)第一(yi)(yi)個共同(tong)體,也就是人(ren)類(lei)歷史的(de)(de)第一(yi)(yi)階段。到目(mu)前為止,還(huan)沒(mei)(mei)有(you)發現(xian)世界上有(you)哪(na)個民(min)族(zu)沒(mei)(mei)有(you)經歷過原始(shi)(shi)社(she)會。人(ren)類(lei)出(chu)現(xian),原始(shi)(shi)社(she)會也就產生(sheng)了。但(dan)是它的(de)(de)消(xiao)亡則各(ge)地(di)參差不(bu)一(yi)(yi)。處(chu)于(yu)原始(shi)(shi)社(she)會的(de)(de)人(ren)類(lei)生(sheng)產力水(shui)平(ping)很低,生(sheng)產資(zi)料都是公有(you)制(zhi)的(de)(de)。隨著生(sheng)產力水(shui)平(ping)的(de)(de)提高,出(chu)現(xian)產品的(de)(de)剩余之后(hou),就出(chu)現(xian)了貧富分(fen)化和私有(you)制(zhi),原先的(de)(de)共同(tong)分(fen)配和共同(tong)勞動的(de)(de)關系被破壞,而被階級社(she)會所取(qu)代。
約170萬年前——約公元前21世紀:
?約170-1萬年前 舊石器時代,以打制石器為標志
?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云南元謀一帶
?約80—75萬年前 藍田人生活在陜西藍田一帶
?約70-2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開始使用天然火
?約1.8萬年前 北京山(shan)頂洞人,舊石器時(shi)代晚期,母系(xi)氏族公社,開始(shi)會人工取火,掌握磨制、鉆孔技術
?公元前7000—5500年 磁山——裴李崗文化,母系氏族公社,進入新石器時代,以磨制石器為主,出現陶器和農業
?公元前5000—33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陜西西安半坡遺址,母系氏族公社,新石器時代早期
?公元前5000—3000年 河南三門峽澠池縣仰韶文化,新石器時代中期
?公元前4300—2500年 山東大汶口文化,新石器時代中期
?公元前4000—3000年 內蒙古赤峰紅山文化,母系氏族公社晚期
?公元前3800—2700年 甘肅臨洮馬家窯文化,新石器時代晚期
?公元前3300—2200年 浙江余杭良渚文化,新石器時代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公元(yuan)前3000—2000年(nian) 龍(long)山(shan)文化,也叫“黑陶文化”,新石器時(shi)代晚期(qi),父(fu)系氏族(zu)公社
公元前3000—2000年 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禹(yu)時期。阪(ban)泉之戰,黃(huang)帝(di)(di)敗(bai)炎帝(di)(di),涿鹿之戰,黃(huang)帝(di)(di)敗(bai)蚩尤,黃(huang)帝(di)(di)命倉頡(jie)造(zao)文字,炎帝(di)(di)發(fa)明農業和醫藥(yao),堯制定歷法,禹(yu)鑄九鼎,劃九州,大禹(yu)治水。
黃帝時期
?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殺蚩尤
?史官(guan)沮(ju)誦、倉頡造文(wen)字
帝堯時期
?堯命羲和觀測天象,制定歷法,以三百六十六日為一年
?洪水為患,堯命鯀治之,九年功不成
?舜(shun)流共工于幽陵,放驩兜于崇山,遷(qian)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鯀作城郭
帝舜時期
?禹治水成功
●第一章 史前時期的人類
500萬年前~公元前5000年遠古(500萬年前~公元前5000年)
早期人類的進化
南方古猿、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舊石器時代與血緣家族的演變、舊石器時代早期血緣家族的出現、舊石器時代中期、舊石器時代晚期、母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的產生、新石器時代近親結婚的禁止及對偶婚的產生。原始農業的出現、原始畜牧業的出現、父系氏族公社金石并用時代的來臨、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私有制的產生、軍事民主制國家產生、原始社會的文化、原始的宗教、原始繪畫、原始雕刻,原始音樂。
●第二章 古代文明的出現
公元前5000~前500年
亞洲 (公元前5000~前500年)
蘇美爾·阿卡德城邦的建立和統一、蘇美爾的政治結構神廟、大經濟阿卡德統治、南部兩河流域烏爾第三王朝、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古巴比倫王國的興起、漢謨拉比的統治、亞述帝國亞述國家的產生和演變、亞述帝國的建立、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王國滅亞述、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化、楔形文字、吉爾伽美什史詩、古代兩河流域的科技、巴比倫的天文學、巴比倫的數學成就、腓尼基文明、腓尼基的興起、腓尼基發達的經濟、赫梯和古巴勒斯坦赫梯的興亡、古巴勒斯坦的統一猶太教的產生、古代印度文明、早期哈拉巴文化階級的產生和國家的出現、四大吠陀婆羅門教的創立、列國時代的印度十六國的建立、摩竭陀國稱霸城市的再度興起、沙門新思潮佛教的產生與釋迦牟尼、中國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階級社會的產生、夏啟建國、少康中興、夏桀亡國、商朝的興衰、成湯建商商朝的滅亡、商朝的農業生產技術、神奇的甲骨文、發達的青銅文化、禮樂統治下的西周等級森嚴的分封制、周公制禮作樂、西周的宗廟祭祀、國人暴動與宣王中興、三星堆文化、紛亂的東周、平王東遷、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清凈無為”的道家、孔子創立儒學、《考工記》問世、波斯帝國的興衰、波斯帝國的建立、大流士一世改革、大流士的對外政策、波斯帝國的經濟,波斯帝國的衰落。
非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國家的產生和早期王朝時期前王朝文明、提尼斯王朝的建立、古王國時期的經濟社會、古王國的經濟、古王國的瓦解、法老和金字塔中王國時期、第一中間時期和人民起義、埃及的再度統一、中王國時期的對外戰爭、中王國時期的農業和手工業、中王國的滅亡、新王國的盛衰強盛的第十八王朝、新王國的冶金業和紡織業、發達的商業和海外貿易、埃赫那吞宗教改革、垃關兩斯二世與赫梯爭霸、新王國的衰亡、后期埃及塞易斯王朝、后期埃及前期的經濟、波斯征服埃及、波斯對埃及的統治、埃及人民反抗、波斯的斗爭后期、埃及滅亡、古埃及的文化早期的象形文字、圖騰崇拜到自然崇拜、宏偉的雕塑建筑和精湛的工藝、藝術、發達的天文歷法、非洲的其他文明、撒哈拉農耕社會、努比亞文化、凱爾邁文化、迦太基文明的興起、迦太基的政治制度、迦太基在北非的擴張,迦太基的貿易和探險。
歐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邁錫尼文明、邁錫尼的墓葬、特洛伊戰爭、古希臘城邦、國家的出現、城邦的形成、斯巴達城邦、國家的形成、雅典城邦國家形成、梭倫改革、希臘城邦的繁榮、希波戰爭戰后、希臘的城邦經濟、奴隸制度的發展、城邦民主政治的發展、希臘諸城邦的沒落、雅典的海上霸權、伯羅奔尼撒戰爭、戰后諸城邦的危機、后期希臘城邦的爭霸和衰亡、古典時期及以前的希臘文化、希臘的宗教與神話、發達的戲劇、精美的建筑和雕刻、史學的繁盛,哲學的興起。
美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美洲的早期文明、亞洲人的遷入、奧爾梅克文明、特奧蒂爾坎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
●第三章 帝國與征服
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歐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馬其頓的興起、馬其頓王國的興盛、腓力二世統一希臘、亞歷山大東征、安提柯王朝的建立、斯巴達的社會改革、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國、托勒密王朝的專制統治、托勒密王朝的衰敗、塞琉古王國的專制統治、發達的塞琉古商業、塞琉古的手工業、塞琉古的衰亡、馬其頓時期的文化數學家和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歐幾里得與幾何學天文學和地理學的發展、哲學的進一步發展、日趨成熟的雕塑藝術、伊索寓言、古羅馬的王政時代、伊特魯里亞人、羅馬的氏族制度民主軍事制度、圖里烏改革、王政時代的結束、早期的羅馬共和國、設立平民保民官、李錫尼一塞克斯圖法平民斗爭和新貴族的產生、征服意大利、羅馬共和國早期的社會經濟、羅馬的對外擴張、第一次布匿戰爭、第二次布匿戰爭、第三次布匿戰爭、侵略西班牙羅馬的行省、統治羅馬、共和國的沒落、西西里起義、斯巴達克起義、共和時代的文化、羅馬的宗教神話和祭司羅馬的建筑藝術、樸實的歷史和哲學、強權獨裁時代的到來、米特里達梯戰爭、蘇拉獨裁龐培興起、前三頭同盟,愷撒獨裁后三頭同盟。
亞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秦朝統一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建立、秦始皇萬里長城的修筑、秦朝的覆亡、“世界第八大奇跡、” 西漢劉邦建西漢、漢武帝時代、漢匈和戰、司馬遷著《史記》、孔雀帝國被占領的時代、旃陀羅笈多創立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征伐、孔雀王朝時期的政治與軍事、森嚴的種姓制度、孔雀王朝后的印度、帝國時代的文化、印度的史詩《佛本生經》、孔雀帝國時代的建筑藝術
●第四章 走向繁盛的封建國家
公元元年~400年
歐洲(公元元年~400年)
羅馬帝國的建立、奧古斯都建立、元首政治、屋大維對內的政治制度、繁榮的“和平時代”、經濟的發展、城市的興盛、從黃金時代到三世紀危機、隸農制的盛行、皇權的進一步加強、羅馬的“黃金時代”、羅馬城市和商業的蕭條、混亂的政治、統治后期的羅馬帝國、戴電里先統治、君士坦丁大帝獨裁、扶持基督教、繼續衰弱的帝國經濟、帝國的分裂、基督教的興起和傳播、基督教的演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馬克西穆斯之亂、四大“蠻族”掌權、帝國時代的羅馬文化、自然科學的發展、唯心主義哲學的盛行、發達的史學、帝國時代的法學、羅馬的文學、羅馬的建筑和雕塑藝術
亞洲(公元元年~400年)
東漢劉秀建東漢、外戚宦官專權、班固著《漢書》、蔡倫改進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三國鼎立時期的中國、亂世梟雄——曹操、建安文學、蜀國的建立、諸葛亮治蜀、孫權建吳、西晉和東晉的建立、“五胡十六國”興起、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兩晉的書畫藝術、陶淵明與田園詩、貴霜帝國的建立、開明的迦膩色伽、統治早期的薩珊、波斯帝國薩珊波斯的興起、薩珊和羅馬的戰爭、馬資達克起義、古代朝鮮箕氏、朝鮮新羅百濟建國、朝鮮半島的古代文化、古代日本繩文式和彌生式文化,邪馬臺國大和國家的興起。
美洲、非洲(公元元年~400年) 正在發展的美洲和非洲、瑪雅文明的興起、摩羯文化、印加文明興起、阿克蘇姆國統治,東非加納王國的繁榮。
●第五章 漫長的中世紀
公元400~1500年
歐洲(公元400~1500年)
日耳曼王國的建立、古代日耳曼人的社會制度、西歐封建關系的萌芽、日耳曼諸王國的建立、倫巴德人入侵意大利、西歐封建制的產生、克洛維創建法蘭克王國、矮子丕平篡權、查理曼帝國形成、帝國的分裂、北歐海盜海盜時代的來臨、北歐海盜的擴張、“無骨者”伊瓦爾和哈拉爾德、北歐海盜的覆滅、發達的航海造船技術、北歐的口頭文學、 9~11世紀時期的西歐、加洛林王朝時期的法國農業、羅伯特王朝與加洛林王朝的斗爭、加佩王朝的建立與王權的式微、亨利一世統治下的德國、俗權和教權之爭、盎格魯一薩克遜人征服英格蘭、十字軍東侵、十字軍東征的起因、克勒芒城宗教會議、十字軍第一次東征、十字軍血洗耶路撒冷、薩拉T反擊十字軍、君士坦丁堡之災、法蘭西民族國家的形成、法國王權的加強、路易九世改革、腓力四世控制教權、巴黎市民起義、路易十一統一法國、11—15世紀時期的英格蘭、諾曼底征服、亨利二世改革、《自由大憲章》的簽訂、獒國國會的出現、既特·泰勒起義、紅白玫瑰戰爭、英法百年戰爭、百年戰爭的爆發、竟雷西戰役、二十年的和平、圣女貞德、酉年戰爭的結束、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菲特烈一世侵略意大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開始、漢薩同盟的建立、媛尼斯和佛羅倫薩共和國、西班牙基督教王國的興起、暴死病黑死病的泛濫、黑死病的傳播路線、黑死病之后的歐洲經濟、蒜死病的長期影響急劇下降的人口、中世紀的基督教和西歐文化、羅馬教會教階制的演變、英諾森三世加強教權、異端運動的發展、大學的出現、哥特式建筑的興起、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一世的法典改革、查士丁尼對外擴張、拜占庭帝國的瓦解、拜占庭的史學、中世紀時期的東南歐、第一保加利亞王國的建立、尼曼亞統治塞爾維亞、阿爾帕德王朝時期的匈牙利、瓦拉幾亞時期的羅馬尼亞、中世紀時期的捷克和波蘭、捷克國家的形成、德國勢力的滲入、胡司宗教改革、胡司戰爭、普亞斯特王朝時期的波蘭、俄羅斯的建立和擴張、留里克王朝的建立、基輔羅斯公國、蒙古貴族統治時期、伊凡四世改革,立窩尼亞戰爭。
亞洲(公元400~1500年)
北朝北魏的建立、孝文帝改革、賈思勰著《齊民要術》、北周立國、北朝開鑿石窟、南朝劉宋的建、立齊梁陳的更替、祖沖之求圓周率、山水詩勃興、劉勰著《文心雕龍》、隋朝一統、隋朝的建立、隋朝改革官制和創設科舉、煬帝開修大運河、李春建趙州橋隋朝的滅亡中前期的唐朝貞觀之治玄奘西游與鑒真東渡武周革命開元盛世造紙術西傳僧一行實測子午線唐朝的衰敗安史之亂、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黃巢大起義與唐朝滅亡、原始火藥的發明、詩歌藝術的頂峰、北宋的興衰、陳橋兵變、王安石變法、北宋和遼、西夏的關系、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宋詞的興盛、南宋南宋的建立、南宋抗金、繁榮的南宋商業、朱熹集理學之大成、宗教大融合和禪宗盛行、 元朝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忽必烈稱帝、元朝建立行省制度、郭守敬與《授時歷》、關漢卿與元曲、中前期的明朝、明朝的建立、明初設內閣、朱元璋加強吏治、鄭和下西洋、明朝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晚明景象、賦稅制度的重大改革、明朝與后金的戰爭、明末農民起義與明朝的滅亡、明朝的科技、長篇小說的繁榮、中世紀時的伊朗、科斯洛埃斯改革、薩珊帝國、后期的對外擴、張薩珊帝國的滅、亡薩非王朝的建立、中世紀伊朗的史學和文學、發達的建筑藝術、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的建立、阿拉伯帝國的對外擴張、阿拉伯帝國封建制度的發展、帝國的分裂和衰敗、蒙古諸國家的興起、拔都西征旭烈兀西征、伊兒汗國的衰敗、帖木兒帝國、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土耳其的興起、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奧斯曼滅亡、拜占庭帝國、蘇里曼一世的擴張、土耳其的藝術、從笈多帝國到德里、蘇丹時期笈多、帝國的盛衰、戒日帝國的興起、德里蘇丹時期的印度、印度教的出現、先進的數學、天文學、莫臥兒帝國早期、巴布爾創建莫臥兒帝國、阿克巴改革、西方殖民者入侵、印度錫克教的興起、繪畫和建筑藝術、新羅和高麗時期的朝鮮、新羅滅百濟高句麗的滅亡、后期新羅的土地制度、新羅的衰亡高麗王朝的建立和擴張實行柴田科制度和公田制高麗滅亡李氏朝鮮前期封建專制集權的加強壬辰衛國戰爭中世紀時期朝鮮的文化教育、繁榮的佛教、李朝世宗創制朝鮮字母、日本的封建化改革、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奈良時代的社會經濟、平安時代的日本武士的興起、幕府統治和日本的統一、鐮倉幕府的創建、內外貿易的發展、,日本的戰國時期及統一。
美洲(公元400-1500年)
中世紀時期的印第安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帝國的建立、印加文化、瑪雅貿易,瑪雅人的社會結構。
非洲(公元400~1500年)
封建時期的埃及、埃及封建制度的形成、埃及國家的獨、立反抗十字軍的斗爭、阻止蒙古軍西進、土耳其統治下的埃及、中世紀時期埃及的文化、北非和東非馬格里布的獨立、阿爾摩哈德朝的統一、東蘇丹諸國、埃塞俄比亞王國 、“桑給帝國”時期、桑給帝國發達的對外貿易、西非和南非加納王國的興衰、馬里王國的崛起、桑海王國的獨立、桑海王國的衰敗,大津巴布韋。
●第六章 思想文化的繁盛
1300~1600年
歐洲(1300~1500年)
意大利早(zao)期(qi)(qi)文(wen)(wen)藝(yi)復興(xing)(xing)(xing)、但丁創作《神曲》、第一個(ge)人文(wen)(wen)主義(yi)者彼(bi)特拉克、薄(bo)伽丘(qiu)與《十日談》、早(zao)期(qi)(qi)文(wen)(wen)藝(yi)復興(xing)(xing)(xing)的(de)(de)(de)藝(yi)術(shu)、早(zao)期(qi)(qi)文(wen)(wen)藝(yi)復興(xing)(xing)(xing)的(de)(de)(de)史學(xue)、意大利后(hou)期(qi)(qi)文(wen)(wen)藝(yi)復興(xing)(xing)(xing)、全才式(shi)人物達·芬奇(qi)、米開朗(lang)琪羅(luo)、喬爾(er)喬涅和提香、政治思想(xiang)家(jia)馬(ma)基雅維里、空想(xiang)社(she)會(hui)(hui)主義(yi)者康帕內(nei)拉、西歐(ou)各國(guo)(guo)的(de)(de)(de)文(wen)(wen)藝(yi)復興(xing)(xing)(xing)藝(yi)術(shu)家(jia)、丟勒(le)空想(xiang)社(she)會(hui)(hui)主義(yi)家(jia)、莫(mo)爾(er)拉伯雷與《巨(ju)人傳》、文(wen)(wen)壇巨(ju)匠莎(sha)士比亞、塞萬提斯與《堂·吉訶德(de)(de)(de)》、發(fa)(fa)展(zhan)中的(de)(de)(de)自然科(ke)學(xue)和人文(wen)(wen)科(ke)學(xue)、哥(ge)白尼和天文(wen)(wen)學(xue)革(ge)命、科(ke)學(xue)巨(ju)人伽利略、數學(xue)的(de)(de)(de)突破、物理學(xue)的(de)(de)(de)重大發(fa)(fa)展(zhan)、培根(gen)與哲(zhe)學(xue)、宗教(jiao)(jiao)(jiao)改(gai)(gai)(gai)革(ge)前的(de)(de)(de)德(de)(de)(de)國(guo)(guo)、發(fa)(fa)達的(de)(de)(de)工商(shang)業(ye)、天主教(jiao)(jiao)(jiao)會(hui)(hui)統(tong)治下的(de)(de)(de)德(de)(de)(de)國(guo)(guo)、處(chu)境不佳的(de)(de)(de)騎(qi)士階層(ceng)、城市的(de)(de)(de)階層(ceng)關系(xi)重重壓(ya)迫下的(de)(de)(de)德(de)(de)(de)國(guo)(guo)農民(min)、德(de)(de)(de)國(guo)(guo)宗教(jiao)(jiao)(jiao)改(gai)(gai)(gai)革(ge)、馬(ma)丁一路德(de)(de)(de)的(de)(de)(de)早(zao)期(qi)(qi)宗教(jiao)(jiao)(jiao)改(gai)(gai)(gai)革(ge)觀(guan)點(dian)、 “九十五條(tiao)論綱”的(de)(de)(de)提出、閔采爾(er)的(de)(de)(de)激進改(gai)(gai)(gai)革(ge)宣傳、萊茵騎(qi)士暴(bao)動、德(de)(de)(de)國(guo)(guo)農民(min)戰爭(zheng)、路德(de)(de)(de)派(pai)新教(jiao)(jiao)(jiao)的(de)(de)(de)創立、宗教(jiao)(jiao)(jiao)改(gai)(gai)(gai)革(ge)的(de)(de)(de)擴大、慈溫利改(gai)(gai)(gai)革(ge)、加爾(er)文(wen)(wen)的(de)(de)(de)宗教(jiao)(jiao)(jiao)改(gai)(gai)(gai)革(ge)、瑞(rui)典和丹麥的(de)(de)(de)宗教(jiao)(jiao)(jiao)改(gai)(gai)(gai)革(ge)、新教(jiao)(jiao)(jiao)的(de)(de)(de)進一步傳播(bo)、天主教(jiao)(jiao)(jiao)會(hui)(hui)的(de)(de)(de)反宗教(jiao)(jiao)(jiao)改(gai)(gai)(gai)革(ge)、阿卡德(de)(de)(de)統(tong)治南(nan)部兩(liang)河流域、阿卡德(de)(de)(de)城位(wei)于(yu)蘇美爾(er)地區(qu)北部(今巴格達以南(nan))。
朝代更迭
夏(xia)→商→西(xi)(xi)周(zhou)(zhou)→東(dong)(dong)周(zhou)(zhou)(春秋、戰國)→秦→西(xi)(xi)漢→新朝(chao)→東(dong)(dong)漢→三國(魏(wei)、蜀、吳)→晉(jin)(西(xi)(xi)晉(jin)、東(dong)(dong)晉(jin))→南朝(chao)(宋、齊(qi)、梁、陳)→北朝(chao)(北魏(wei)、東(dong)(dong)魏(wei)、西(xi)(xi)魏(wei)、北齊(qi)、北周(zhou)(zhou))→隋(sui)→唐(tang)→五代(后(hou)梁、后(hou)唐(tang)、后(hou)晉(jin)、后(hou)漢、后(hou)周(zhou)(zhou))十國→北宋→南宋(遼、西(xi)(xi)夏(xia)、金)→元(yuan)→明→清。
中國(guo)歷史悠久,朝代(dai)更零(ling)星紛繁。每(mei)朝的(de)創(chuang)建(jian)者要首手辦(ban)的(de)第一(yi)件事就是確(que)立(li)國(guo)號(hao)(朝代(dai)名稱)。國(guo)號(hao)就是一(yi)個(ge)國(guo)家的(de)稱號(hao),亦即政權之號(hao)。《史記·五帝本紀》:“自黃帝至舜禹(yu),皆同姓而異其國(guo)號(hao),以章明德。”
宋代(dai)及宋代(dai)以前(qian),大小(xiao)國(guo)家(jia)的(de)國(guo)號都(dou)是(shi)依照地望(wang)取的(de)。春(chun)秋(qiu)國(guo)家(jia)諸如晉、宋、漢、周、趙(zhao)、魏、楚、吳等(deng)等(deng)這些明星國(guo)號,在后(hou)代(dai)也經常反復出現,就是(shi)因為胡漢建(jian)國(guo)或者(zhe)起兵(bing)或者(zhe)領袖的(de)封地,都(dou)在禹貢九州的(de)體系下活動。建(jian)國(guo)者(zhe)都(dou)能找到各(ge)自對應(ying)的(de)地望(wang)。
即(ji)使是南北朝(chao)(chao)時期(qi),五胡(hu)建立(li)的政權(quan),國號也嚴(yan)格依據地望,如北涼、南燕(yan)、前(qian)秦、后趙等(deng)等(deng)。但有(you)一個例外(wai),是西漢末期(qi)王莽建立(li)的新(xin)朝(chao)(chao),有(you)革故鼎新(xin)之意,賦予了王莽新(xin)政的含義。
而隨(sui)著中(zhong)國(guo)(guo)版圖的擴大,地望已經不能涵(han)蓋出現在歷(li)史(shi)舞(wu)臺(tai)上的國(guo)(guo)家了(le)。比如,禹貢九州并沒有包括(kuo)東北和蒙古地區,所以(yi)從東北起(qi)家的胡人(ren)也很難按照地望來(lai)取國(guo)(guo)號(hao)(hao)。從遼開始,金元等從東北亞起(qi)家的胡人(ren)取消了(le)以(yi)地望立國(guo)(guo)號(hao)(hao)的傳統,而賦予國(guo)(guo)號(hao)(hao)以(yi)意義。
遼因遼水得名(ming);金(jin)能勝鐵,故女真取(qu)國號為金(jin);所謂(wei)“大哉乾元(yuan)(yuan)”,元(yuan)(yuan)是初始的意(yi)思,故蒙古(gu)取(qu)名(ming)為元(yuan)(yuan);明雖然(ran)是漢(han)人建立的政權,然(ran)而(er)也不準備恢(hui)復古(gu)制;清則是金(jin)的變(bian)體。
擴展資料
國號的分類
朝代大致這么幾個來源(yuan)(yuan):由部族、部落聯(lian)盟(meng)的(de)名稱而(er)來,來自創建者原(yuan)(yuan)有卦號(hao)、爵位;源(yuan)(yuan)于創建者原(yuan)(yuan)始所或政權統治的(de)區域;源(yuan)(yuan)于宗族關系等等,總而(er)言(yan)之寓(yu)意吉祥。
一是以部落名為國名:以族名為國名在中國上比較(jiao)常(chang)見。夏朝(chao)、商朝(chao)、周(zhou)朝(chao)都是以部落為名的。
二是(shi)以地名(ming)(ming)為國(guo)名(ming)(ming):在周朝時的諸侯國(guo)最常(chang)見,比如陳、蔡等即是(shi)地名(ming)(ming)又是(shi)國(guo)號。
三(san)是以姓為國號:戰國初期的趙、魏、韓這三(san)國就是典(dian)型(xing)的以姓為國號。
四是以原封(feng)號(hao)為(wei)國(guo)號(hao):開國(guo)皇帝在未登基前,有過(guo)封(feng)號(hao)后來(lai)就以封(feng)號(hao)為(wei)國(guo)號(hao)。比如(ru):曹丕在稱(cheng)帝前世襲(xi)(xi)魏(wei)王(wang),當(dang)皇帝后就以魏(wei)為(wei)國(guo)號(hao)。這樣的(de)例子還很多,比如(ru)劉邦受(shou)封(feng)漢中王(wang),司馬炎(yan)受(shou)封(feng)晉(jin)王(wang),楊堅襲(xi)(xi)父爵隨國(guo)公,李淵襲(xi)(xi)父爵唐國(guo)公、后又(you)受(shou)封(feng)唐王(wang)等(deng)。
南朝的劉宋(song)、蕭(xiao)齊(qi)、蕭(xiao)梁(liang)、南陳(chen)更是齊(qi)刷(shua)刷(shua)保持這樣(yang)的規律,劉宋(song)武(wu)帝即(ji)位前為(wei)(wei)宋(song)王(wang)(wang)(wang)、蕭(xiao)齊(qi)武(wu)帝即(ji)位前為(wei)(wei)齊(qi)王(wang)(wang)(wang)、蕭(xiao)梁(liang)武(wu)帝即(ji)位前為(wei)(wei)梁(liang)王(wang)(wang)(wang)、南陳(chen)武(wu)帝即(ji)位前為(wei)(wei)陳(chen)王(wang)(wang)(wang)。
夏,五(wu)代(dai)時期(qi)定難(nan)軍節度使李(li)彝(yi)興(李(li)彝(yi)殷(yin))被(bei)北宋(song)封(feng)為(wei)夏王,后來李(li)繼(ji)遷叛宋(song),又被(bei)遼封(feng)為(wei)夏王,故(gu)國(guo)號(hao)為(wei)夏,史(shi)稱“西夏”;其實封(feng)號(hao)也是地名(ming),指被(bei)封(feng)的地方。
五、從文化角度確定(ding)的(de)國名:國號都寄托了某種愿(yuan)望(wang)。比(bi)如(ru):元朝,就是取自《周易》中的(de)一句(ju)話“大(da)哉乾元”。元為(wei)首,為(wei)剛。
而(er)“大明”在《易經(jing)》中,表示(shi)光(guang)明周而(er)復始,成就天(tian)地(di)四方(fang),在《詩(shi)經(jing)》中是歌頌(song)周文王(wang)的功業(ye)。清又是五行屬水,水克火(huo),明屬火(huo)。是從(cong)五德(de)文化角(jiao)度上確定的。
六(liu)、繼承(山寨)歷史上同姓或同族人的國名:唐朝時(shi),武(wu)則(ze)天因為出身本不顯,加上唐人認為,唐以(yi)前的盛(sheng)世只有周和漢,而周又比漢更為稱(cheng)贊。為了表明(ming)自己(ji)其實出身顯赫,武(wu)自認是(shi)周平王的少子(zi)姬武(wu)的第40代子(zi)孫,改(gai)唐為周,史稱(cheng)“武(wu)周”。
五代(dai)時的代(dai)北沙陀族人李存(cun)勖以忠于唐(tang)朝自(zi)居,故(gu)滅梁后(hou)以唐(tang)為號,史(shi)稱“后(hou)唐(tang)”;郭威自(zi)稱為周朝虢叔后(hou)裔,故(gu)國(guo)號為周,史(shi)稱“后(hou)周”;清朝在前期(qi)叫金,就是繼承(cheng)(cheng)女真族完顏(yan)部建立的金;劉(liu)姓皇帝(di)甭管跟劉(liu)邦有無血統關系就喜歡繼承(cheng)(cheng)漢朝的國(guo)號。
這些無非(fei)是顯示皇(huang)族的歷史悠(you)久和(he)血(xue)統高貴(gui)。
-中國歷史朝代
三皇五帝
夏朝(約前2146-約前1675)
商朝(約前1675-約前1029)
西周(約前1029-前771)
東周(前770-前256)-春秋(前770-前476)-戰國(前475-前221)
秦朝(前221-前207)
西漢(前206-8)
(新朝)(9-23)
東漢(25-220)
魏(220-265)-蜀(221-263)-吳(222-280)
西晉(265-316)
東晉(317-420)——五胡十六國(304-439)
南北朝(386-556)
隋 (581-619)
唐 (618-907)
五代十國(公元907-978)
北宋(960-1127) 遼(916-1125) 西夏(1038-1227)
南宋(1127-1279) 金(1115-1234)
元(1206-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911)
三皇五帝
盤古氏
就是我們都熟知的盤古開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傳說天地是由盤古用斧開的,這一故事到了北魏,經酈道元傳入北方。從此,盤古由流傳于南方少數民族的神話,而發展成為傳說中的中華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有巢氏的傳說在先秦古籍已有記載。他是傳說中發明巢居的人。這一傳說反映了我國原始時代由穴居而進入巢居的情況。
女媧氏
女媧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問》:“女媧有體,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媧的身體,是誰造出來的。傳說女媧煉七彩石補天,并造就了人類。,這是母系社會神話的反映。
燧人氏
燧人氏是傳說中發明鉆木取火的人,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記載。
伏羲氏
伏羲氏又稱包犧氏,他對人民的貢獻是很大的。“包犧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他還發明“結繩為網以漁”,造福于民。
神農氏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國的太陽神,又說他是農業之神,教民耕種,他還是醫藥之神,相傳就是神農嘗百草,創醫學。傳說神農死于試嘗的毒草藥。
黃帝
黃帝是傳說中中華民族的始祖。姓公孫,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國于有熊,亦稱有熊氏。
皇帝生性靈活,能說會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擁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領。他聯合炎帝,打敗由蚩尤率領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農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首領,成為“黃帝”。相傳黃帝時期有許多創造和發明,如養蠶、舟車、文字、音律、算數、醫學等。
歷史上堯,舜,夏,商,周,都是黃帝的后裔,故稱“軒轅后裔”,“炎黃子孫”。
顓頊
顓頊,姓姬,號高陽。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二十歲時,黃帝將帝位傳給了他。
即位后,進行政治改革,顓頊又進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黃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顓頊時,仍信奉巫教,雜拜鬼神。顓頊禁絕巫教,強令他們順從黃帝族的教化,促進了族與族之間的融合。他在位78年,死時90多歲,顓頊子孫很多,屈原就是自稱顓頊的后裔。
帝嚳
帝嚳,姓姬,號高辛,黃帝的曾孫。帝嚳在位時人才濟濟,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嚳在位70多年。
堯帝
堯帝,姓尹祁,號放勛。因封于唐,故稱“唐堯”,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傾心于帝堯。他嚴肅恭謹,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團結族人,使邦族之間團結如一家,和睦相處。堯為人簡樸,吃粗米飯,喝野菜湯。自然得到人民的愛戴。
堯到年老時,由四岳十二牧推舉部落聯盟軍事首長繼承人,大家一致推薦了舜。堯帝把自己兩個女兒嫁給了舜,又對他進行了長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禪讓。
舜帝
舜帝,姓姚,傳說目有雙瞳而取名“重華”,好有虞氏,故稱虞舜。舜之父瞽叟,其弟名象。由于四岳的推舉,堯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領職位,并把兩個女兒給他作妻室。《堯典》所記舜的主要事跡有:命后稷按時播植百谷;挖溝開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兇族。舜知人善任選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許多官職: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棄作后稷,主管農業;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為首領時,把各項工作都做的很好,開創了上古時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為中原最強大的盟主。正如《史記》所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實際上,當舜之時,國家機器的雛形已經具備了。死后,禪位于禹。
大部分的意見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稱為"三黃",黃帝.顓頊.帝嚳.堯帝.舜帝稱為"五帝",這些說法起源于春秋戰國.
夏
夏朝(約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終于桀,共17帝。夏時,開始出現私有制,氏族社會的禪讓制度走到了盡頭,被世襲制取代。社會由原始社會進化到奴隸制社會。夏朝姒姓。
夏代末年,夏王室內政不修,外患不斷,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商湯看到伐桀的時機已經成熟,乃以「天命」為號召,要求大家奮力進攻,以執行上天的意志。鳴條之戰,商湯的軍隊戰勝夏桀的軍隊,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從此滅亡。
由于流傳至今有關夏代的史料十分匱乏,所以歷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許多人懷疑。但是《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的夏代世系與該書《殷本紀》中記的商代世系一樣明確,商代世系在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中得到證實。這樣,在考古學家對安陽殷墟、鄭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質文化遺存有了進一步認識的基礎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課題,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質文化遺存,進而恢復夏代歷史。
古史學家依據文獻資料,提出有兩個地區可能是夏人的活動地區:一個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縣和洛陽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區。
商
商朝(約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于商湯,終于商紂,共30帝,享國646年。因商朝曾都殷,所以商朝又稱殷商。商朝時奴隸制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并在文化,青銅冶煉等發面達到較高的水平。商朝子姓。商王世襲是先弟后子.
商湯立國后,汲取夏代滅亡的深刻教訓,廢除了夏桀時殘酷壓迫人民的暴政,采用了「寬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國內部的矛盾比較緩和,政治局面趨于穩定,國力也日益強盛起來。他對四周的許多國家進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勝利,成為強盛的國家。據文獻記載,商代曾五次遷都。考古學家已在這四個遺址中發現了大型宮殿基址、墓葬及作坊等重要的遺存,如二里頭遺址中部發現的一號宮殿,面積達一萬平方米。商朝后期時期,國內矛盾十分尖銳,四方諸侯也起來反叛。面對這種情況,商王帝辛(紂)不思改變,不聽忠諫,一味追求驕奢淫逸的生活,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矛盾。同時,他窮兵黷武,調集大軍征伐東夷,加重了民眾的負擔,也使國內兵力空虛。周武王的大軍打到商郊牧野,商王的軍隊毫無斗志,「前徒倒戈」,為武王的軍隊開道。帝辛看到大勢已去,逃到鹿臺,拿出珠玉寶貨自 焚而死。商王朝就此滅亡。
西周
西周朝(公元前1097年-公元前771年),始于文王,終于幽王,共13帝。周朝的始祖名棄,帝嚳的后裔,棄曾做過堯,舜的農師。周朝姬姓。
周族有著悠久的歷史,長期在陜甘一帶活動。至公元前11世紀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強大。它不斷向東進逼的勢態,加劇了與商朝的矛盾。此時,商王朝政治腐敗。文王認為伐商條件已成熟,臨終前囑太子發(武王)積極準備伐商。武王即位以后,出兵車300乘、士卒4.5萬人、虎賁(沖鋒兵)3000人,浩浩蕩蕩地向東進發。許多小國也率兵會合。周武王在牧野誓師,歷數商紂之罪。商紂王發兵17萬與周軍對陣,但軍士們前徒倒戈,引導周軍攻紂。商紂王倉惶逃遁,在鹿臺自 焚而死,從此,中國歷史進入了周王朝時代。
武王克商以后,把他的同姓宗親和功臣謀士分封各地,建立諸侯國。武王把商紂之子武庚(祿父)封于商都,借以控制商人;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為侯,監督武庚;又將周公封于魯、姜尚封于齊、召公封于燕。周武王死后,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管叔、蔡叔對周公不滿,說周公意在謀取王位。不久,武庚與管、蔡串通一起,發動叛亂。周公調大軍東征,用了三年時間,終于平定了武庚與管、蔡之亂。東征取得全面勝利,使周王朝的統治得到鞏固。
西周時期的社會經濟比商代又有發展。大量使用奴隸生產,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剩余勞動產品,促使各種手工行業得到發展。青銅業生產進一步擴大。文字的使用也更廣泛。農業、畜牧、紡織、冶金、建筑、天文、地理等科學技術也有不少新進展。這些成就促使人們的生產、生活都有變化。西周晚期,人們已經掌握了人工冶鐵技術。
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國歷史確切紀年的開始。周宣王繼位后,為解除戎狄的威脅,發動了對戎狄的防御戰爭,取得了勝利。在對荊楚、淮夷的戰事中,也取得了一些勝利,因而號稱「中興」。但是社會中各種矛盾依然存在,整個社會仍處于動蕩之中。宣王之子幽王,寵愛褒姒。申侯勾結犬戎攻打周王,殺幽王于驪山之下,犬戎乘機掠走大量財寶。西周就此滅亡。宜臼靠諸侯的幫助,登上王位,是為平王。他遷居洛邑,從此,歷史進入東周時期。
東周
公元前771年,犬戎殺幽王,滅西周。翌年(即BC770年),幽王太子宣臼由鎬京遷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遷后之周王朝為東周。周赧王59年(BC256年),東周為秦所滅,共傳二十五王,歷時五百一十五年.
在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是為平王。鑒于鎬京殘破,又處于犬戎威脅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鄭、秦、晉等諸侯的衛護下,遷都洛邑,建立了東周王朝。據《左傳》記載,春秋時共有一百四十多國。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齊、晉、楚、秦、魯、宋、鄭、衛、陳、蔡、吳及越等國.
春秋時期,牛耕已多有使用。陜西、山西、山東、河南、河北等地戰國鐵犁鏵冠的出土,說明犁耕在中原已經得到推廣。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東周時期,以農田灌溉為重點的水利建設高潮逐漸興起。水利工程有多種類型,如陂塘蓄水、灌溉分洪、渠系灌溉以及多首制引水等。東周的建筑技術已有很高的水平。著名的魯班,即魯國人公輸般,是土木工匠中的杰出代表,后人尊稱為祖師。考古發掘所見東周的建筑遺跡,多為宮殿遺址,出土的建筑構件以瓦當最為常見,還有青銅斗拱、青銅飾件和青銅屋模型等。由此可以想見東周宮殿建筑的宏偉壯觀。東周時期,大國爭霸,戰亂頻繁。各諸侯國為其政治、軍事和經濟的需要,在商、西周交通干線的基礎上,不遺余力地將道路擴展到更為遙遠險絕的地方,因而在客觀上促進了交通的發展。東周的絲綢西傳路線甚至橫貫歐亞大陸。當時馬車的使用已很普遍。 這時,天子直轄的“王畿”,在戎狄不斷襲擾和諸侯不斷蠶食下,大大縮小了,最后,僅剩下成周方圓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盤;同時,天子控制諸侯的權力和直接擁有的軍事力量,也日益喪失。天子不僅經濟上有求于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諸侯的擺布。 但天子以“共主”的名義,仍然具有號召力。因此,一些隨著地方經濟發展逐步強大的諸侯國,就利用王室這個旗號,“挾天子以令諸侯”,積極發展自己勢力。
秦朝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始于始皇帝嬴政,終于秦二世胡亥,共2帝。秦朝是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制帝國,雖然時間不長,但其地位極其重要。
戰國后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已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為兼并六國創造了物質條件。秦王政從即位(前247)到稱始皇帝的二十六年間,相繼消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秦始皇實行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大臣只有參政議事權,無決策權;中央主要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稱為三公,分掌行政、監察、軍事;地方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全國修建馳道、直道,興建水利,筑靈渠;遷萬姓充屯邊地,謫判罪犯戍守邊防;在戰國諸國所建長城的基礎上修建萬里長城,以防匈奴入侵。與此同時,秦始皇又施行殘暴統治,大量征發勞役,大建宮室園林和陵墓,坑殺儒生,燒毀書籍。始皇末年,全國人民已在普遍怨恨和不滿聲中。
始皇(huang)死后,二(er)世(shi)昏庸,在趙高的(de)操縱下,其暴政比始皇(huang)時有(you)過(guo)之無(wu)不及。二(er)世(shi)元年(nian)(nian)(前(qian)209)七月,終于爆發了以(yi)戍卒(zu)陳勝(sheng)、吳廣(guang)領(ling)導的(de)農民大(da)(da)起(qi)義(yi)。起(qi)義(yi)烽火迅(xun)速蔓延。反秦(qin)斗爭(zheng)遂由六國舊(jiu)貴(gui)族之后項(xiang)羽(yu)(yu)與原(yuan)秦(qin)下級官吏劉邦(bang)分別領(ling)導,西入(ru)關攻秦(qin)。這時趙高已殺丞相李斯,又殺二(er)世(shi),立(li)始皇(huang)孫(sun)子嬰為秦(qin)王(wang)(wang)。公元前(qian)207年(nian)(nian),項(xiang)羽(yu)(yu)大(da)(da)破(po)秦(qin)軍,巨鹿一戰,秦(qin)軍被殲殆(dai)盡。公元前(qian)206年(nian)(nian)劉邦(bang)入(ru)關,子嬰出城降,秦(qin)亡。歷史進入(ru)了以(yi)項(xiang)羽(yu)(yu)為首(shou)的(de)「楚(chu)王(wang)(wang)」和以(yi)劉邦(bang)為首(shou)的(de)「漢王(wang)(wang)」的(de)「楚(chu)漢戰爭(zheng)」階(jie)段(duan)。前(qian)202年(nian)(nian),項(xiang)羽(yu)(yu)敗死,劉邦(bang)即漢朝皇(huang)帝位。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88662.html.
聲明: 我們(men)致(zhi)力于保護作者(zhe)版權,注重分享(xiang),被(bei)刊用(yong)文(wen)章(zhang)因無法(fa)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ji)時與作者(zhe)取得聯(lian)系,或有(you)版權異議的,請(qing)聯(lian)系管(guan)理員,我們(men)會(hui)立即處理,本(ben)站(zhan)部分文(wen)字與圖片資(zi)源(yuan)(yuan)來(lai)(lai)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duo)信息之(zhi)目(mu)的,若有(you)來(lai)(lai)源(yuan)(yuan)標(bia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nin)的合法(fa)權益,請(qing)立即通知我們(men)(管(guan)理員郵(you)箱(xiang):),情(qing)況屬實,我們(men)會(hui)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bing)同時向您(nin)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禪讓(rang)制的有無
下一篇(pian): 齊王無路遠(yuan)九(jiu)鼎(ding)(秦興師(shi)臨(lin)周而(er)求九(jiu)鼎(ding)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