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jian)文帝到底是流落(luo)民間(jian)還是削發為僧(seng)了?對百科小(xiao)編為大家帶來相(xiang)關內(nei)容,感興趣的小(xiao)伙伴快(kuai)來看看吧!
在明朝歷(li)史上,一(yi)個(ge)最大的(de)懸案(an)就是(shi)所(suo)謂建文帝朱允炆的(de)下落之(zhi)(zhi)謎(mi)。靖難之(zhi)(zhi)役,四年苦戰(zhan),朱棣(di)終于沖入了(le)南京城,奪取了(le)原本屬于侄(zhi)兒的(de)皇位。當(dang)時南京城一(yi)片混(hun)亂,火光(guang)沖天,喊殺聲不斷,當(dang)一(yi)切平(ping)息下來的(de)時候(hou),朱棣(di)卻發(fa)現自(zi)己最關心的(de)一(yi)個(ge)人(ren)不見了(le),那就是(shi)朱允炆。
朱允炆哪里(li)去了?是葬身火(huo)海?還是外逃(tao)南(nan)洋?亦(yi)或(huo)是后來(lai)當了和(he)尚?為什(shen)么后來(lai)朱棣(di)動用(yong)了巨大的人(ren)力物力來(lai)尋找,就(jiu)是找不到呢?其(qi)實建(jian)文帝哪里(li)都(dou)沒有去,他就(jiu)是死在了南(nan)京城(cheng)的亂局中。
史料(liao)記(ji)載,南京(jing)城(cheng)大戰結束的(de)時(shi)候,士兵們從皇宮(gong)中(zhong)找到了(le)兩具已經被燒得(de)面(mian)(mian)目全非的(de)尸體,雖然這兩具尸體無法(fa)辨(bian)認,但是對于朱棣來說,他還是一眼就從尸體外(wai)面(mian)(mian)看出來了(le),有一具是朱允炆。
但是(shi)為(wei)(wei)什(shen)么他要裝(zhuang)作認不(bu)(bu)出(chu)呢?因為(wei)(wei)他奪取皇位本來(lai)就是(shi)名不(bu)(bu)正(zheng),言不(bu)(bu)順,如果朱(zhu)允(yun)炆死的消息傳(chuan)出(chu)去,天(tian)下(xia)必然不(bu)(bu)服。而讓(rang)朱(zhu)允(yun)炆就此“失蹤(zong)”,然后自己再假(jia)意到處尋找朱(zhu)允(yun)炆的下(xia)落,可以讓(rang)天(tian)下(xia)人看到自己并不(bu)(bu)是(shi)有意篡位,而是(shi)真的為(wei)(wei)了“清君側”。
所以后來才有了(le)鄭(zheng)和七次下西洋,仔細想(xiang)想(xiang)就(jiu)會清楚,派(pai)鄭(zheng)和出洋尋(xun)找建文(wen)帝,這不是用大炮來打蚊子么(me),如(ru)此大陣仗(zhang)的尋(xun)找,建文(wen)帝就(jiu)算是沒(mei)有死,他(ta)怎么(me)敢出來呢(ni)?還不躲起來了(le)呢(ni)。
鄭和下西(xi)洋純粹是(shi)(shi)掩(yan)人(ren)耳目,真(zhen)實的意(yi)圖就是(shi)(shi)放一(yi)顆(ke)煙霧彈,告訴天(tian)下老百姓(xing),為(wei)了找尋建文帝(di),他朱(zhu)棣也是(shi)(shi)拼了。那有人(ren)問為(wei)什么建文帝(di)既然死了,沒有入(ru)明孝(xiao)陵呢(ni)?還是(shi)(shi)同樣(yang)的原因,朱(zhu)棣不能(neng)讓別人(ren)知道朱(zhu)允(yun)炆已經死了。
朱允(yun)炆死的消息(xi)一旦坐實(shi),他(ta)朱棣(di)就成(cheng)了(le)謀(mou)逆的罪人(ren),而(er)只有(you)讓朱允(yun)炆死亡的消息(xi)虛(xu)虛(xu)假(jia)假(jia),真(zhen)真(zhen)實(shi)實(shi),天下人(ren)才會慢(man)慢(man)淡忘(wang)這件事情(qing)。果不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人(ren)們慢(man)慢(man)淡忘(wang)了(le)朱允(yun)炆。
再加上朱棣勵精圖治(zhi),善用人才,把國家治(zhi)理得妥妥當(dang)當(dang),老百姓生活越(yue)來越(yue)富足,也就沒有人再去追究建文帝到底是死是活了。
對(dui)于(yu)天下人來說,誰當皇帝不重要(yao)(yao)(yao),重要(yao)(yao)(yao)的是自己的肚子要(yao)(yao)(yao)填飽(bao)。這(zhe)也就解(jie)釋(shi)了為什么鄭和在1416年第(di)五次下西(xi)洋(yang)之后暫時停止(zhi)了出洋(yang),因為這(zhe)時天下人心已定,朱棣(di)再無必要(yao)(yao)(yao)演戲了。
回到(dao)題目(mu)本身,為(wei)(wei)什么朱(zhu)(zhu)棣(di)找遍全世界也(ye)找不到(dao)朱(zhu)(zhu)允(yun)炆(wen)呢?當(dang)然(ran)找不到(dao)了(le)(le),因為(wei)(wei)朱(zhu)(zhu)允(yun)炆(wen)就死(si)在他(ta)面前,他(ta)之(zhi)后所做的一切(qie)全部都是給天下人(ren)演(yan)了(le)(le)一出(chu)大(da)戲。以(yi)彰顯他(ta)繼承皇位的合理性,但是民(min)間的一些人(ren)士卻以(yi)朱(zhu)(zhu)允(yun)炆(wen)還(huan)活著為(wei)(wei)借(jie)口,大(da)肆宣傳朱(zhu)(zhu)棣(di)執政的不合理性。
所以你會發現(xian),一會有(you)人說朱允(yun)炆在(zai)海外,一會又(you)有(you)人說在(zai)江(jiang)蘇吳縣的穹隆山(shan)看到(dao)朱允(yun)炆當了和(he)尚(shang),又(you)或者說他(ta)跑(pao)到(dao)福建泉(quan)州的某座廟(miao)中了。
其實這(zhe)些(xie)都(dou)不可信,朱棣自己知道,朱允炆一定是死(si)了(le)(le),靖難之役的(de)時候,他的(de)軍(jun)隊把(ba)南京城圍得(de)死(si)死(si)的(de),連只蚊子都(dou)飛不出去,就更不用說人了(le)(le)。
文/小冷
朱(zhu)元(yuan)璋做(zuo)了皇帝以后(hou),就(jiu)開(kai)始著(zhu)重培養朱(zhu)標(biao),希望朱(zhu)標(biao)可(ke)以把明朝治理的更加強盛,可(ke)惜,朱(zhu)標(biao)早逝,朱(zhu)元(yuan)璋悲痛不已。接著(zhu),就(jiu)立了朱(zhu)標(biao)的長子---朱(zhu)允(yun)炆為皇位(wei)繼承人。
朱元璋畫像
如果朱(zhu)元璋知道,自己(ji)死后(hou)朱(zhu)棣(di)與朱(zhu)允(yun)炆爭奪皇位,朱(zhu)元璋會(hui)從棺(guan)材中驚坐起的(de)吧。朱(zhu)允(yun)炆做(zuo)了皇帝(di)以后(hou),在自己(ji)根基未(wei)穩,實(shi)力不足,沒有多少整治(zhi)經驗(yan)的(de)時候(hou),就開始削藩,這(zhe)樣一(yi)來,給了朱(zhu)棣(di)爭奪皇位的(de)理由。最終,朱(zhu)允(yun)炆的(de)皇帝(di)之位被朱(zhu)棣(di)所奪。
同樣是削藩(fan),康熙(xi)皇帝為什(shen)么就(jiu)能夠進展的那么順利?可惜,朱允(yun)炆學習不了。如果朱允(yun)炆不削藩(fan),他就(jiu)不會失去皇帝之(zhi)位,也(ye)不會“丟掉自己的性命。”
從明朝開始(shi)至今,關于朱允(yun)炆(wen)有(you)沒有(you)死一(yi)直爭論(lun)不(bu)休,不(bu)過,從明朝開始(shi),就有(you)很(hen)多(duo)(duo)人(ren)確定朱允(yun)炆(wen)是沒有(you)死的,現在也有(you)很(hen)多(duo)(duo)人(ren)采納了這一(yi)說(shuo)法。關于朱允(yun)炆(wen)沒死之(zhi)事,明朝的很(hen)多(duo)(duo)書中都有(you)記載(zai)。
朱允炆劇照
當朱棣進入皇(huang)宮(gong)以后(hou),就想要先把建(jian)(jian)文(wen)(wen)(wen)帝(di)(di)給控(kong)制(zhi)住,想讓(rang)建(jian)(jian)文(wen)(wen)(wen)帝(di)(di)讓(rang)位于(yu)自己。不過(guo),手下(xia)人(ren)卻報,建(jian)(jian)文(wen)(wen)(wen)帝(di)(di)自焚(fen)了(le)。其實,建(jian)(jian)文(wen)(wen)(wen)帝(di)(di)并沒有自焚(fen),那個尸體是建(jian)(jian)文(wen)(wen)(wen)帝(di)(di)妃子的(de),建(jian)(jian)文(wen)(wen)(wen)帝(di)(di)在朱棣攻入皇(huang)宮(gong)前,就已(yi)經喬裝打扮逃出宮(gong)去了(le)。
關(guan)(guan)于他的(de)去向,一(yi)直是個謎,朱棣也相信(xin)建(jian)(jian)(jian)文(wen)帝(di)沒死,就派了(le)鄭和去尋(xun)找。關(guan)(guan)于建(jian)(jian)(jian)文(wen)帝(di)逃(tao)出(chu)宮以后(hou)的(de)去向,明朝是有很多傳說(shuo),一(yi)說(shuo)建(jian)(jian)(jian)文(wen)帝(di)做(zuo)了(le)河西傭,一(yi)說(shuo)建(jian)(jian)(jian)文(wen)帝(di)做(zuo)了(le)補鍋匠,一(yi)說(shuo)建(jian)(jian)(jian)文(wen)帝(di)做(zuo)了(le)和尚。
后世(shi)都(dou)比(bi)較相信建(jian)文(wen)帝(di)出家做了(le)和尚,而且逃(tao)到了(le)云(yun)南(nan),并經(jing)由云(yun)南(nan)逃(tao)出國(guo)去了(le)。所(suo)以,朱棣才會讓鄭和下(xia)西洋。
和尚
在《明末記(ji)事本末》中,化身為(wei)和(he)尚(shang)的建(jian)文帝(di)(di),親(qin)口到(dao)官府自(zi)首說自(zi)己就是建(jian)文帝(di)(di),然后(hou),這個和(he)尚(shang)被(bei)帶(dai)到(dao)了北京皇宮(gong)。為(wei)了確認真(zhen)假,皇帝(di)(di)就讓曾經服侍(shi)過建(jian)文帝(di)(di)的老太監吳亮去辨認。
和(he)尚(shang)見了(le)吳(wu)亮以后,就(jiu)說:“你(ni)不是(shi)吳(wu)亮嗎(ma)?”吳(wu)亮不承認,和(he)尚(shang)就(jiu)說道:“記得當年朕正在吃鴿(ge)子(zi)肉,有一塊肉掉在了(le)地(di)上(shang)(shang),就(jiu)賞(shang)給了(le)你(ni)吃,你(ni)學著狗(gou)的樣子(zi),把地(di)上(shang)(shang)的鴿(ge)子(zi)肉給吃光了(le)。”
吳亮(liang)聽到和(he)尚(shang)所說是實話,就相信(xin)建(jian)文帝(di)是真的,在確認了和(he)尚(shang)左腳腳趾上(shang)有黑痣以(yi)后(hou),就確定(ding)這個和(he)尚(shang)就是建(jian)文帝(di)了。于是,朱棣(di)讓(rang)建(jian)文帝(di)入住了西(xi)宮。
朱棣劇照
這一段在《明末記事本末》中,被描繪的(de)有聲有色,其實(shi),這一段是假的(de),是經(jing)不(bu)起推(tui)敲的(de)。
明朝時期的(de)臣子(zi)以及農(nong)民,都覺得朱(zhu)棣(di)是篡位,建(jian)文帝才是正統,都希望(wang)建(jian)文帝沒死(si),并(bing)且(qie)希望(wang)建(jian)文帝重新做皇帝。
如果建文(wen)(wen)帝真的沒死,并回到皇宮,朱(zhu)棣會(hui)依然讓建文(wen)(wen)帝這(zhe)樣一(yi)個禍害留在宮中嗎?想(xiang)必朱(zhu)棣只會(hui)以(yi)一(yi)句此(ci)人是冒充的,就把(ba)建文(wen)(wen)帝給殺(sha)掉(diao)了,更不(bu)會(hui)把(ba)他(ta)迎入皇宮。
建文帝下落之謎
今天我們講建文皇帝的謎蹤,建文皇帝的下落是幾百年來眾說紛紜的一個疑案。靖難之役打了四年之久,谷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打開金川門迎接燕軍進入南京,這時候,皇宮里大火燒起,燕軍派人在宮里到處搜尋,宦官、宮女死的死逃的逃。燕軍搜尋的人是誰?就是要找建文帝在哪兒。結果什么人沒找著,在瓦礫當中拖出兩個尸體來,有人說這個就是建文帝的尸體。建文帝到哪兒去了呢?這個是不是建文帝的尸體呢?
* 大火中拖出的究竟是不是建文帝的尸體呢?明朝的百姓似乎并不相信深受他們愛戴的建文帝就這樣被大火燒死了,從此關于建文帝的下落,民間流傳起各種各樣的傳說。同時我們也發現,明朝的史書中對于這段歷史記載也是模模糊糊。那么,建文帝是否逃過了那場大火?他又去了哪里?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建文帝的下落說法之一 焚死說
那么現在我們考察一下各種書的記載,關于建文帝的下落都有哪些說法呢?一個說法就是焚死說,就是燒死了,確實燒死了。《明史》,也就是兩百年以后(寫)的明史關于建文帝的下落是這么記載的:
“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納燕兵,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說這個燕王派宦官在火里把皇帝、皇后的尸體找出來,過了八天以后安葬了。這是兩百年以后的《明史》這樣說,明朝人怎么說呢?明朝記載燕王時期的實錄《明太宗實錄》有這么一段話:
“上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助。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癡呆耶。吾來,為扶翼爾為善,爾竟不諒,而遽至此乎!備禮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輟朝三日。”
看煙冒起來了,派宦官去救火,到那兒趕不急了。“上”指誰啊,“上”指的是朱棣,后來的皇帝明成祖朱棣,他哭了,說你真是這么傻啊!我來就是幫助你做好事的,你怎么就不理解我的心呢?怎么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呢?壬申,也就是過了八天以后,說安排了很像樣的禮節安葬了建文皇帝,明成祖還為此輟朝三日,放假三天不辦公以示哀悼。《明實錄》是明朝人說的,很多學者研究,實錄不實,實錄的記載是不可靠的。為什么?他要給官府和皇帝打掩護,他們做的一些事情不愿意讓大家知道的,不寫進歷史。
這里面有一個問題,你說葬了建文君,備禮葬之,墳墓在哪?什么禮?有的記載說是“天子之禮”,什么是天子之禮,天子之禮很隆重啊,大家看現在十三陵、南京的明孝陵,那個皇陵都是非常雄偉的,規模很大,那是天子之禮。建文君如果用天子之禮安葬,怎么沒有墳呢?顯然這個焚死說是不可靠的。有人為了把這個焚死說要說得合理,就說確實燒死了,但是在安葬的時候叫做“不封不樹”,什么叫不封不樹就是沒有封土也沒樹立石碑,這可能嗎?又想自圓其說,又無法自圓其說。所以焚死說是一個無法解釋、無法令人相信的說法。
* 既然可以斷定建文帝沒有被大火燒死,那么新的答案又是什么呢?歷史的記載中有新的蛛絲馬跡嗎?我們發現,就在建文帝被推翻的一百多年以后,明朝的第十三任皇帝萬歷和他的老師張居正探討過建文帝的下落。真相會不會由此揭開呢?
《實錄》的話、《明史》的話說不通,不僅說不通,而且剛才我們念的《明史》的話里面還有矛盾:說“使出帝后尸于火中”,找出來皇帝和皇后的尸體,在火里找出來,還接著寫一句話,“或云,帝由地道出亡”,還有人說,皇帝從地道逃跑了。這是清朝人在雍正年間所寫的《明史》的一段話,前面說是著找皇帝和皇后的尸體,后面說也有人說皇帝從地道逃跑了。當時修《明史》的這些人都是飽學之士,天下有學問的人集中起來把內府藏書天下藏書都找出來,鬧了半天沒鬧清楚。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實際上這個疑案在明朝就已經不清楚了。也就是在建文帝被推翻的一百多年以后,萬歷皇帝,大家知道萬歷皇帝是現在十三陵定陵所埋的皇帝,萬歷皇帝跟他的老師,也是內閣首輔大臣張居正有一次談話,這個萬歷皇帝就問張居正說,聽說建文帝有出亡這么件事。張居正也是一個讀書人,飽學之士,張居正回答說“此事國史無考”,他所說的國史就是實錄,說實錄記載不可考。這是關于建文帝下落的一次對話,也就是在建文帝死了以后一百多年,明朝人也弄不清楚,清朝人更弄不清楚。
* 既然連明朝人都對建文帝的下落不清不楚,也難怪直到今天,后人對于建文帝的死因仍是眾說紛紜,于是就有人認為建文帝不僅沒有死,而且在外漂泊了幾十年后又再次回到皇宮。那么,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事呢?
建文帝的下落說法之二 歸來說
第二個說法叫“歸來說”,說建文帝回來了,什么時候呢?是在正統五年的時候。明英宗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有一個和尚年90歲,從云南來到廣西到了思恩府,到了大堂上說我就是建文帝,我就是建文君。這個知府一聽很害怕,這個知府叫做岑瑛,說建文君從建文四年就失蹤到現在一直沒找著,突然出現在我的面前,這是真是假呀?趕快報告宮里,就把這個自稱建文君的和尚送到北京的皇宮里,當時的首都就已經從南京遷到北京了。結果要派大臣去審問,一審問這個人說了實話了,他說他自己90歲了,建文君活著的時候,如果建文君活到現在也不過是五六十歲,你怎么90歲了,沒有這么大歲數。再一問,這個人是河南鈞州人,叫做楊應祥。這一審問都是假的,于是就把楊應祥這個人處罰了,楊應祥為首的處死,關到錦衣衛處死,其他人發去當兵了,戍邊,這事就算了結了。正是因為有這么一個楊應祥假冒的建文君,所以民間的傳說又根據這個生出叉了。
* 一個假冒建文帝的故事我們今天聽起來似乎覺得有些荒唐,就是這些民間的演繹使得建文帝的下落更加撲朔迷離。透過歷史的重重迷霧,我們繼續尋找新的答案。民間對于建文帝的下落一直盛傳著另外一個傳說,建文帝是不是主動讓出了王位,遠走他鄉了呢?而這個說法聽起來似乎合情合理,有根有據。那么,這會是歷史真實的答案嗎?
建文帝的下落說法之三 出亡說
那就是第三種說法,叫做出亡說。燕軍進入南京宮中火起的時候,建文君沒有死,而是從地道逃跑了,那么民間傳說,說建文帝的逃跑是讓國,是遜國。為什么要讓?為什么要遜?他們不愿意說朱棣是篡位,說朱棣當了皇帝是人家讓出來的,人家不當了,那么朱棣自然當了。我想這種說辭顯然都是后來編出來的,朱棣明明是要打到南京,篡奪皇位,怎么出來讓國、遜國?是很多人對于建文帝抱有同情心,又不敢直接指責朱棣的奪權,因此就出了讓國遜位說。
傳說非常復雜,是怎么情況呢?燕軍進入南京以后建文帝非常緊張,一時不知所措,到處走。這時候一個叫做王鉞的太監向他匯報說太祖死的時候留下一樣東西,說這個東西就收藏在奉先殿,他囑咐我們不到危急的時候不能打開。周圍的一些大臣就說趕快打開把東西拿出來,什么呢?一個鐵匣子,鐵匣子的油漆是紅顏色,兩個鎖也都灌上鐵。馬上砸開,一砸開,里頭有度牒三張,什么是度牒,就是宗教職業者的身份證,你有這個度牒就證明你是和尚,寫上名字,從事宗教職業。度牒有三張,“應文、應能、應賢”寫了三個人的名字,里頭有袈裟,有剃刀,還有白金十錠。里頭有一句話,說你們要是不想跑你們就自殺,要不然的話你們就拿著度牒跑,這是里面寫的話,還說應文要從鬼門出去,其他人要從御溝水門走,到薄暮的時候,就是天傍黑的時候在神樂觀會齊。那么應文是誰呢?朱允炆是帶個文字,肯定是他。還有應能,還有應賢,那這個大臣里正好有叫應賢有叫應能的,這三個人于是就全剃了頭,朱允炆帶著一些人就從鬼門出了宮。什么是鬼門,實際上按現在的故宮來說,就是故宮北門,前門正門,上朝都走正門,那人要死了的話要從后門抬出去,從鬼門走。還有一批人就從御溝水關跑了。建文帝帶著一批人走到神樂觀,看見一個船就在岸邊上停放,這個岸邊是神樂觀道士叫王升他一看見建文帝來了,說皇帝萬歲,我在這等候您了。怎么回事呢?說我頭天做了個夢,太祖就托夢給我讓我今天預備好船在這等您。這時候天正是傍晚時分,于是從水關逃出的人也在這會合了,從此建文帝就帶著這批人湖南、湖北、云南、四川、廣西、福建到處云游了。
云游到各地,而且說的是有鼻子有眼有影有模樣的,有詩,有他的遺跡留下。比如在四川的永慶寺,就有這樣的詩,說是:
杖錫來游歲月深,山云水月傍閑吟。塵心消盡無些子,不受人間物色侵。
比如說在廣西就寫了這樣的詩:
牢落西南四十秋,蕭蕭白發已盈頭。乾坤有恨家何在?漢江無情水自流。
長樂宮中云氣散,朝元閣上雨聲收。新浦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未休。
都是在懷念一些宮廷生活,懷念當時宮廷生活,幾十年在外面云游這些情景。因為有在外面云游的傳說,所以朱允炆的一行人就在他所云游的各地留下了很多遺跡。他們云游在外,到了正統五年,就是公元1440年的時候,建文帝說我們也非常疲倦了,他們就在一個寺廟里休息。有一個僧人就偷了建文帝的詩拿到思恩府的大堂上去獻給當地州官,說我就是建文帝。于是這個人就被送到北京,一審問說不是,說是楊英祥,剛才不是講了把楊應祥處死了。真的建文帝還在廣西這兒呢,建文帝聽到這個消息以后說這個時候我也想回家,我是真的建文帝。于是又把真建文帝送回去,這就是出亡,出亡說,到后來又回到宮里。回到宮里頭,因為他“牢落西南四十秋”,如果當時的小宦官十歲、二十歲、三十歲的話現在五六十歲、六七十歲的人還活著呢,有些大臣也能夠認識建文帝呢,所以皇宮里頭就派當年服侍過建文帝的宦官就去辨認。有一個叫吳亮的宦官,讓他去辨認,建文帝一見到他就說你不認識我了嗎?說當年我吃子鵝,我把肉扔在地上,你是不是像狗一樣舔著吃了!這個吳亮不敢抬頭,趴上前去看看建文帝的腳,建文帝的腳上有一個黑痣,他一看有黑痣,于是大哭,確實是建文帝。建文帝當年受難,他沒有輔佐建文帝逃跑自己還跟著在宮中,很慚愧,回去就自殺了。后來據說建文帝就養在宮中,死在宮中,人稱老佛,死以后埋在西山。當時所謂西山實際上就是京西阜成門外海淀區這一帶,在哪兒呢,三環路里中國畫研究院里的白塔庵,這個白塔據說就是建文帝的衣冠塔。
那么上面我們說了這么多,建文帝的下落究竟是什么呢?我們說到現在也還沒有確切的根據,特別是出亡說,是不可相信的。
* 關于建文帝下落,一個又一個的說法也被我們一一否定,正當我們被深陷在歷史的層層迷霧中,而感到困惑的時候,在《明史·姚廣孝傳》中又找到了關于建文帝下落的記載。那么,這段記載中究竟說了什么呢?真相是否就此打開?
建文帝的下落說法之四 穹隆山為僧說
第四種說法是在穹隆山為僧說,在穹隆山為僧說的相關記載記載在《明史·姚廣孝傳》中,這個穹隆山在哪?就在江蘇吳縣,實際上就是(今天的)蘇州市。建文帝逃出去為僧,曾經得到一個僧人的幫助,這個僧人叫做宗泐,宗泐是誰,是建文帝的主錄僧。當時不論親王還是皇帝都有一個給他做法事的一個最重要的帶頭的僧人,(建文帝)的僧人就是宗泐。《明史》上怎么記載呢?說姚廣孝到永樂十六年的時候已經84歲了,姚廣孝是當年幫助朱棣奪取天下的和尚,最早朱棣打天下,是姚廣孝給他出的注意。姚廣孝在84歲的時候已經老了,他在見到朱棣的時候說我有一件心事你要幫助我,說什么心事啊,說當年都懷疑建文帝逃跑是宗泐和尚幫的忙,這個宗泐和尚被關起來一直關到現在,希望你把他放了。那么這件事確實嗎?是不是宗泐幫忙,然后建文帝最后藏到江蘇吳縣就是現在蘇州的穹隆山上呢?據說穹隆山上有佛塔,是建文皇帝的墓,這個確切嗎?明史沒有肯定,說“或云”,也有人說。
這些傳說非常神奇,與此相連,建文帝在各地的遺跡也都有記載。比如說建文帝曾經藏在四川的平倡佛羅寺,后來死了以后就葬在寺后的山上,因為建文帝經常在寺里頭面向京城哭泣,后人就把這個寺改稱叫望京寺。比如還說建文帝從云南大理逃到四川到宜賓越溪河隱居在隆興寺,死后就葬在隆興的山下的塔林里,甚至說康熙帝也曾經到這里尋訪過建文帝的遺跡。
* 面對各地留下的眾多有關建文帝的遺跡,我們實在是難辨真偽。說起建文帝的下落,還不得不提一個重要人物,那就是明成祖朱棣。當年身為燕王的他發動了靖難之役,攻入皇宮,使得建文帝生死不明,他對于建文帝的下落豈能袖手旁觀?那么建文帝究竟是生是死?明成祖朱棣是不是最為清楚呢?
建文帝的下落說法之五 尋訪張三豐說
我們來介紹建文帝的下落的時候,還不能不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叫做胡濙。胡濙是戶科給事中,這個給事中這個官是干什么的呢?是專門管提意見、監督百官的,可以向皇帝反映民間官員的任何事。據說建文帝下落不明,明成祖朱棣心里放不下,就派胡濙巡行天下找建文帝的下落。這個胡濙就走遍了天下各地,找沒找著呢?沒說,但是有一個細節,從永樂當皇帝以后就開始找,一直到永樂十七年再派他還去找,一直到了永樂二十一年朱棣北征回到宣府,現在河北省的宣化,有一天晚上天都黑了,天很晚了,朱棣已經睡了覺了,這時候報告說胡濙來了,朱棣說趕快請他進來。他們兩個就徹夜長談,到四鼓時分,早上天都快亮了胡濙才離開。胡濙向朱棣報告的什么呢?據說有一件消息,就是說找到建文帝的下落了,建文帝現在沒有謀反之心,踏踏實實在外面當和尚,你放心吧!是這樣嗎?也說不清楚。
胡濙當年出去以什么名義出去?不能公開說找建文帝,說以訪張三豐張邋遢為名,張三封是誰啊,是元末明初的一個著名的道人,一個神人,一個怪人。朱元璋當年就想找這個張三豐就沒找著,到了永樂時期又派人去找,那么派胡濙就是以訪張邋遢張三豐為名去找建文帝。既然是以他為名,那么就沒有公開的說找建文帝,是不是找建文帝?是不是得到建文帝的消息呢?無從證實。
* 明成祖朱棣派胡濙出訪尋找建文帝既然并不可信,那么,他為何要派鄭和組建一支強大的艦隊浩浩蕩蕩出使西洋?有人說出使西洋是為了掩人耳目,真正的目的則是因為民間一直盛傳著建文帝出亡海外的消息,鄭和一行是要尋找建文帝的下落。那么,事實是這樣嗎?最后的真相是否就此揭開?
建文帝的下落說法之六 鄭和下西洋說
當然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派鄭和下西洋去找建文帝,我們說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是一件很了不起的,按照他自己的理想去建立天下秩序的一件壯舉,絕不會派兩萬多人、幾百艘船到非洲的東海岸去找建文帝。如果說鄭和下西洋,說你順便打聽打聽建文帝是不是跑到海外,可能。說鄭和下西洋就是為了找建文帝,這種說法是不可信的。
明末清初有一本很著名的歷史書叫做《罪惟錄》,這個作者叫查繼佐,他在他的書里面開列了有關建文帝謎蹤的23種說法。他說了一句話,他說23種難道就沒有一個是對的嗎?他說沒有,如果有的話只有一個是對的,正是因為有23種所以都不對。我們按照邏輯推理也確實是這種情況。他當時提出來很多,說當時人心惶惶,五十六個人都一塊走了怎么一個人敗露都沒有?不可能一個人敗露都沒有。說第二個說鬼門可以出,為什么還要出水門?既然說皇宮的后門可以走,大家一塊兒走后門,干嗎一批走北門一批還走水門?他提出問題,說當時金川門打開皇宮一片大亂,大臣進皇宮都已經很難,為什么跟隨的一批小臣都能夠到皇宮里去?都是疑問。當時天下大亂,兵荒馬亂,人心惶惶,怎么還有神樂觀的道士在那兒做夢,舟船還在那兒等著?這個事情可能嗎?也是不可能的。總而言之他舉了很多疑點,所以我們到現在無法證實這些傳說。
現在我們有一個問題,是建文帝有后人嗎?說建文帝不是還生了好幾個孩子嗎?有傳說建文帝晚年隱居在武昌,死后就葬在武昌的洪山,建文帝在武昌的時候就改名叫讓鑾,出讓金鑾殿,讓鑾,而且他后來的子孫就以讓字為姓。最近,就是前兩年的事情,就有人拿出讓氏家譜,說我們家來龍去脈就是建文帝的后代,就姓讓。這些傳說到現在也沒有能夠得到證實,那么建文帝的后人究竟是什么情況呢?我們所知,按照歷史記載是這樣的情況:建文帝還有兩個兒子,大的叫朱文奎,建文元年立為太子,燕軍攻入南京的時候太子已經7歲了,下落不明;老二叫朱文圭,燕軍攻入南京的時候兩歲,后來朱棣進入南京以后就把這個朱文圭囚禁在中都的廣安宮,就是把他安排到鳳陽老家關起來了,這個人一般俗稱叫建庶人,建文帝的建,庶人就是平民百姓。英宗復辟,就是他侄孫子這一輩復辟的時候,就是(重新)當皇帝的時候可憐這個建庶人,就把建庶人放了。英宗下了指示,說允許他在鳳陽自由居住,給他妻妾,讓他娶,給他女子十個人。建文帝的這個小兒子從囚禁到現在已經是57歲了,從2歲開始關到57歲,放出來以后牛馬都不認識,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不久這個人也死了。所以按照史書的說法,他的孩子沒有后人。
為(wei)什么建(jian)(jian)(jian)文帝(di)的(de)傳說會這么復雜呢?首先就(jiu)是(shi)(shi)本來就(jiu)沒弄(nong)清楚(chu)。再有(you)(you)一(yi)點,就(jiu)是(shi)(shi)大(da)家(jia)對于(yu)建(jian)(jian)(jian)文帝(di)抱有(you)(you)同(tong)情態(tai)度,希望(wang)他不死(si)!特別是(shi)(shi)朱棣當了(le)皇(huang)帝(di)以后(hou),采取(qu)了(le)非常殘暴的(de)對于(yu)政治反對派的(de)鎮(zhen)壓,人們更懷念建(jian)(jian)(jian)文帝(di)當政的(de)時候實行(xing)的(de)寬仁政策,所以就(jiu)造(zao)出了(le)他的(de)種種傳說。我們說建(jian)(jian)(jian)文帝(di)是(shi)(shi)生是(shi)(shi)死(si),他的(de)下落一(yi)定(ding)會有(you)(you)一(yi)個正(zheng)確答案,但是(shi)(shi)歷史(shi)學家(jia)目前還(huan)沒有(you)(you)找(zhao)到一(yi)個可信的(de)答案。希望(wang)大(da)家(jia)繼(ji)續尋找(zhao),幫助解答建(jian)(jian)(jian)文帝(di)下落之謎。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836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yu)保(bao)護作者版權(quan),注(zhu)重(zhong)分享,被刊用文章因(yin)無法核實(shi)(shi)真實(shi)(shi)出處,未(wei)能及(ji)時與作者取得聯系(xi),或有(you)版權(quan)異(yi)議(yi)的(de)(de),請聯系(xi)管理員,我們會(hui)立(li)即處理,本(ben)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yuan)來自于(yu)網絡,轉(zhuan)載是出于(yu)傳(chuan)遞更多信息之目的(de)(de),若(ruo)有(you)來源(yuan)標注(zhu)錯誤或侵犯了您(nin)的(de)(de)合(he)法權(quan)益(yi),請立(li)即通知(zhi)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shu)實(shi)(shi),我們會(hui)第一時間予以(yi)刪除,并同時向您(nin)表示歉(qian)意(yi),謝謝!
上一(yi)篇: 歷史上,紀(ji)曉嵐和(he)和(he)珅誰的官(guan)更(geng)大呢(ni)
下一(yi)篇: 順治24歲去世卻有(you)14個子女(nv),清朝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