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國為殷商至春秋時期中原民系在河南一帶建立的一個諸侯國。國名又作“鴻國”、“邛國”,古讀“gāng”音。這個國家以“鴻鳥”做為圖騰。據《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所載,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為伯益之三子,侍夏帝啟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公元前1101年受封于江邑,并建立了江國。周代江國國都則位于今河南正陽縣東南、淮水北岸1公里。這里發現有江國故城,平面長方形面積約17.5萬平方米,時代為東周至漢代。
春秋中期的35年間,江國采取或聯姻、會盟的方式,先依附于楚國,以圖復興。后又與齊、宋伐楚。在東周時,江國位于楚、齊、宋等大國之間,又常受淮河水患侵擾,一直沒能發展起來。
公元前624年,楚穆王出兵伐江,晉國出兵為江國解圍;次年,楚再次出兵,江國勢孤力弱,援軍不繼,終被楚滅。江國國君貞帶領族人外逃,為紀念故國,國人以江為姓。從江濟受封,到江貞國滅改姓,江國共存十七君近500年。
江國后被楚國所滅后,一部分江人被楚國強遷于楚國內地的江亭,今湖北江陵南的江北,成為楚的臣民;一部分江人北逃入陳國,今河南準陽地區,后由淮陽為中心向四方散遷,其中一支向東北方遷移到齊魯大地。其后子孫以國名為氏,稱江姓。
江國始祖江元仲為伯益之子,伯益佐禹治水有功,伯益的后代于商朝或西周初期受封建立江國(河南省正陽縣)。
江國周代的國都位于今河南正陽縣東南、淮水北岸。持這種觀點的人的證據是,這里發現了江國故城。江國故城平面長方形,占地面積7.5萬平方米,為東周至漢代時期修建。
春秋時,江國介于楚、宋、齊三國勢力之間,經常受這些大國操縱,加之淮水泛濫,往往淹沒江國的中心地帶,所以江國一直沒能強盛起來。春秋時期,公元前623年,江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參考文獻:《史記·秦本紀》載:“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脩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世本》也說:“江、黃皆贏姓國。”
齊、晉兩國在春秋時期的地位
在西周,周王室名義上是全中國的“共主”。當時的諸侯國都具有半獨立的性質,但在形式上,周王室還不失為政治上的重心。到了東周時期(即春秋時期),周王室逐漸衰微,那個名義上的“共主”也逐漸完全不發生作用。諸侯國由半獨立逐漸成為全獨立。它們的大小、強弱是不齊的。它們之間,大而強的欺負、侵略弱而小的,強迫弱而小的依附于它們,服從它們的指揮。這些大而強的諸侯國,在當時稱為霸。“霸”成了當時的政治上的重心。
在春秋時期,最大的“霸”是齊、晉兩個諸侯國。創立齊國霸業的齊桓公,創立晉國霸業的晉文公,是當時最大的霸主。當時的“國際”政治,是圍著這兩個霸主進行的。孟軻說:“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后《春秋》作。晉之《乘》,楚之《梼杌》,魯之《春秋》,一也。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孟子·離婁下》)孟軻的這一段話,概括了中國社會政治上從西周到東周的轉變。“王者之跡熄”,說的是西周的衰微。周王室衰微以后,歷史進入春秋時期。各諸侯國有各自的國史。晉國的國史叫《乘》;楚國的國史叫《梼杌》,魯國的國史叫《春秋》,內容都是一樣。它們的文字記載是歷史,所記載的事情是齊桓公和晉文公。這就是說,這兩個霸主在當時“國際”政治中的活動是各諸侯國的國史所記載的主要內容。
齊、晉兩國之所以能取得當時的地位,并不是偶然的。它們本來就是兩個大國,這是它們能成為霸的一個條件。更重要的是,它們都是比較早地向封建制過渡的。這說明,在當時的諸侯國中,它們的生產力是比較先進的,它們的生產關系是比較早地受到改革的。這兩國在中國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時期,具有典型的意義。
商朝自盤庚把都城遷至殷以后,商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有很大的進步,在武丁臨政時,就達到商王朝最強盛時期。商紂王時期,周與商是諸侯與中央王朝天子的關系 那么周是商朝的諸侯國嗎?商朝的諸侯國有哪幾個?
中央政權與各附屬國之間的聯系較為松散:商王對參加聯盟的附屬國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屬國基本保持原有的社會結構,除對商承擔應盡的義務外,有很大的自 *** 。有的附屬國還經常與商處于戰爭狀態。 商朝時,國王并不能決對支配各附屬國,各附屬國基本上是各自為政,有很大的自 *** 。
商朝中央政權對商族地區的管理相當嚴密,對各附屬國的控制力度相對薄弱。商代的國王與后世的君主有著較大的差別,商王事實上是內外服聯盟的首領。 周朝時周王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以都城為中心的附近地區被稱為王畿,由周王直接統治。
中原商朝把它的附屬國稱為“方”,武丁即位以后,四出征伐,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征討,戰爭的規模不小,往往動用數千兵力,最大的一次發兵一萬三千人。在這些征戰中,商王征服了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
亦有觀點認為,在商代,“九”與“鬼”通用,甲骨文中記載,商王曾經多次征伐鬼方,可能到了商末已經歸順。 因此推斷認為,九侯是夏代一個大貴族,或者屬于歸順商朝的鬼方部族。其位置就在九侯城(今河北省邯鄲市界城鎮附近)。
一般史料都說是商紂王昏庸暴虐使然,而我們都知道,史料來自滅商的周人,周人講得商朝滅亡的真相可靠嗎?史料或許不假,但肯定有重大的“技巧性記錄”,我們仔細閱讀史料就會發現,商紂王被抹黑了,真相做了“整形”,周人不但奪取了商民帝國,還成功的將紂王描述成一個暴君,借以表明自己統治的合法性。事實是商朝高宗武丁以后國勢漸衰,周遭的諸侯國卻不斷的崛起,到了紂王時,商帝國雖然最為強大,但四周的諸侯國不斷壯大,有幾個已經威脅到商帝國,其中最明顯的三個分別是西伯昌(周文王)、九侯和鄂侯。
阮國: 季封受商王封疆于今甘肅涇川一帶,稱阮國。商朝未,天下亂,密人侵犯阮國。周文王姬旦興兵伐密,阮國歸于周室譜上記載,皋陶的裔孫有人在商朝時期建立阮國,在今甘肅涇川一帶。商朝末年,周文王攻滅阮國,原阮國的貴族為紀念故國,便以國為姓古種族名。又作昆夷p串夷p畎夷p犬夷等。即犬戎,西戎的一種。相傳殷周時,混夷很強,是殷周西邊的勁敵。周文王p穆王與之進行過戰爭。
黎國: 黎,商代有兩個諸侯國都叫黎國,一個在今山西長治縣西南,一個在今山東鄆城縣西,這兩個黎國的子孫,后都以國名為姓,稱黎氏大致說來,孤竹在殷商之前是原始部族。
孤竹國: 孤竹國興于殷商,衰于西周,亡于春秋。從立國到滅亡存在約940年(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660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前554年(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商朝在北方的重要諸侯國;后386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660年)是周朝的異姓諸侯國,處于燕國控制之下,政治地位下降。
夏之有扈氏國: 這是戶縣地區建置最早的方國,也是“戶縣”地名的由來。商時為崇國,周作豐京,春秋為扈國,秦代改“扈”為“”,西漢設置“縣”,歷代延續,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在縣治西50華里之百里鎮。密須國在商末時為周原西北部的一個強悍部族。公元前1057年為周文王所滅。武王克商后,封同姓諸侯,建立密國,后又為周共王所滅。今百里中學后院據說是原密須國宮殿的遺址。離遺址東2里許的爛泥灣有密須公墓,洞山有一龐大的西周墓葬群,甘肅省最大的西周銅鼎就出土于此。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時期古共國之后,屬于以國名為氏。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756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