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中國的農民起義在世界范圍內可謂是獨樹一幟,不僅數量多,規模大,而且破壞力極強。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專制史上,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貫穿于其始終。其中,更是發生了幾次 導致改朝換代的大起義,如陳勝吳廣起義、綠林赤眉起義、黃巾起義、隋末農民起義、黃巢起義、元末農民戰爭、明末農民戰爭、白蓮教起義、太平天國起義,等等。
建國以來,這些農民起 義被官方史學界,認為是正義與進步的化身,沉重打擊了統治階級的統治。他們很大程度忽略了這些所謂起義的巨大破壞性,每當它們爆發,華夏大地都要面臨一次人口大滅絕。秦漢農民戰 爭后,人口不及以前的三分之一;綠林赤眉起義后,人口同樣減少了三分之二;黃巾起義后,東漢5700多萬人口,更是十不存一。其流毒之廣,破壞力之強,不禁讓人側目。在世界上,中國 農民以其勤勞、溫和以及強大的忍耐性而聞名,然而是什么原因驅使他們形成了數十萬,甚至于上百萬人規模的大起義呢?
在筆者看來,中國的“統一”,可能是造成大規模農民起義的重大原因。那么統一,到底會給大規模農民起義造成何種便利呢?本文將一一為大家道來。
統一帝國的“群聚”現象加劇了農民起義的規模
對于大規模農民起義來說,群體性的聚集是最為主要的形成要素之一。在大規模的群體中,謠言、負面情緒以及邪教思想很容易得到快速傳播,有時候只需一匹夫振臂一呼,就會有千萬人響 應。在歷朝歷代統治者,對于不受控制的群聚都嚴加戒備。在周厲王時期,為了防止國人串聯作亂,更是在街道上密布秘密警察,隨時抓捕相互交頭接耳者。這使得人民相遇,只能道路以目 。到了后世,三人以上的聚會往往要報備官府。婚喪嫁娶的宴飲如果不報備,不能隨意舉行。到了現代,政府仍對游行、結社等群聚活動,嚴加控制。
在統一帝國建立之前,人民被人為的割裂,不可能實現全國性的串聯,所以暴動僅僅限于一國或者一地。比如楚國的“莊矯暴郢”事件,并沒有擴散到其他諸侯國。然而,當統一帝國建立后 ,人民大規模的群聚成為了可能。統一帝國的群聚活動分為兩種,一種是行政性群聚,另一種是自發性群聚。
行政性群聚,多發生于大規模戍邊、基礎建設和救災活動之中。統一帝國建立后,國防、基礎建設以及救災需求大大提升,政府不得不組織大量人民進行這些活動。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大量 聚集,有時候多達數十萬。而以當時的生產力,又不足使政府具有駕馭這么多人力的能力。在管理上很容易出現漏洞,瘟疫、饑餓、過勞死在戍卒、民夫之中橫行,因此邪教、謠言以及負面 情緒就更容易傳播了。戍卒手中有武器,民夫手中有工具,加上龐大的數量,一場大規模起義就發生了。
以陳勝吳廣起義為案例。在統一帝國建立前,作為楚人的陳勝吳廣遠在南方,可能壓根就不知道匈奴以及長城為何物。如今要他們背井離鄉,去遠在千里之外的邊疆屯戍,肯定會心生不滿。 在這種不滿的情緒下,不安定分子陳勝的謠言就很有市場。當時,陳勝以及九百名戍卒被大雨阻止在大澤鄉,眼看就要失期。陳勝利用戍卒們對于秦法的不熟悉,散布“失期當斬”的謠言。 而實際上按照秦律,失期不過只是罰沒一個盾牌而已,遠不至于判處死刑;而且一下子處死九百人,很明顯不現實。當戍卒們出現恐慌后,陳勝吳廣不失時機地開始裝神弄鬼,用迷信蠱惑戍 卒。比如將寫有“陳勝王”的布條塞進魚的體內,再比如在戍卒們休息地附近學狐貍叫,不斷地呼喊“陳勝王,大楚興”。謠言引發了戍卒們造反的念頭,迷信思想堅定了戍卒們造反的決心 ,于是席卷全國的大澤鄉起義就爆發了。
因為群聚容易生亂,專制政府對于大規模基礎建設可謂是慎之又慎。到了元末,黃河發生大規模洪災,許多大臣都不主張救災,就是這個原因。當元朝政府決定救災后,民工們果然受到“石 人一只眼”的蠱惑,發動大規模的起義。
自發性群聚,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邪教的橫行。中國的農民起義很少為宗教而打響,但是卻也少不了宗教。中國的統一,為邪教教主們流竄全國提供了方便,實現了大串聯。例如黃巾起義, 教主張角布道于全國,獲得了數以百萬計人民的支持。張角趁勢將教眾分為三十六方,遍布于全國,在同一天發動大規模起義。一個月內,黃巾起義的戰火遍布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 事。如果在分封時代,這樣全國性的大串聯是不可想象的。
統一時代的流官制度加重人民的剝削
中國的統一,造就了一個具有龐大面積的大帝國。為了有效統治這個廣大區域,并防止封建領主的割據,歷朝歷代大多使用郡縣制,派遣有任期的流官到地方進行治理。為了防止流官在地方 作亂,中央制訂了嚴格的回避制度,也就是說官員不得在故鄉任職。這個制度嚴格到什么地步呢?乾隆年間,浙江紹興府通判一職出缺,于是吏部推出了順天籍官員張廷泰補缺。但在乾隆帝 接見張廷泰時,聽出了他的紹興口音,“因加詢問”,得知其幼年曾隨父在紹興居住數年,于是乾隆取消原擬任命,讓張廷泰到福建任職。
這樣的制度雖然避免了流官割據一方,但是也造成了嚴重的副作用。流官非封建領主,治理的地方并不是自己所有的領地,他們只是所在地人民的“牧”,而不是“主”。所以地方治理的好 不好,人民是否安居樂業,并不是廣大流官們所關心的事情。對于他們來說,只要沒有大過就好,所以很容易出現人浮于事的狀態。更有甚者,流官們還會與當地豪強沆瀣一氣,瘋狂地貪污 受賄,殘害人民。“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絕非虛言。
在秦朝以后,歷代政府為了防止農民起義,往往采取輕徭薄賦的稅收政策。這種政策意在利用中國龐大的人口,通過集腋成裘的手段,從地方抽取巨大的財富。這樣的政策既富了國家,也減 輕了人民負擔。在西歐、日本的封建社會,領主們對手下農奴的剝削率要遠高于中國。有些領主收取的租稅,甚至達到了農民收成的六成。但是農奴是領主們的財產,注定了他們不會將農奴 往死里逼。但是對于中國的流官們來說,逼死個把農民是毫無壓力的,強占農民的田地是可行的,甚至像強盜一樣搶劫商旅也可以做到。例如西晉巨富石崇,他的巨額財富居然是通過在荊州 當地方官,搶掠商人所得。
在五代,官員對于人們的盤剝更是令人瞠目結舌。后唐馮贄的《云仙雜記·拔丁錢》記載:“官員趙在禮之在宋州,貪污受賄,害苦了百姓。后來他被朝廷外派他地,百姓欣然相賀,都說: ‘此人若去,可為眼中拔釘子,何快哉!’結果趙在禮聽到了,大為憤怒,立即上表求在宋州繼任一年。趙在禮于是命吏籍管內戶口,不論主客,每歲一千,納之于家,僅在一年的時間就獲 錢百萬。”
在專制時代,循吏清官往往是少數,這些人被萬古傳頌。多的就是貪官污吏,受到層層剝削,人民又如何會不反抗呢?所以在那個時代,人民所面臨的主要矛盾并非與地主階級的矛盾,甚至 并不是與中央政府矛盾,而是與官僚階級的矛盾。在官逼民反后,起義參加者不僅是農民,地主同樣也會參與,而且往往還是帶頭人。他們打出的旗號往往不是搶班奪權,而是要反貪官。就 如李自成所說:“君非甚暗,孤立而煬蔽恒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 ”也就是“反貪官,不反皇帝”的意思。
統一帝國造就了流賊的猖獗
中國農民起義軍,往往有另一個稱號--流賊。中國面積廣大,給流動作戰提供了巨大的回旋空間。當一個地方發生大起義后,農民起義軍往往化為流賊,向全國蔓延。例如唐末的黃巢起義 ,數十萬流賊在唐朝的領地上南征北戰,避實就虛,以烏合之眾竟連破名城,在南方攻破了廣州,向北連唐朝首都洛陽、長安也被攻破。另一個大的流賊時期在元末,紅巾軍并分三路向元朝 發動總攻,兵鋒竟然遠至元朝上都以及朝鮮。到了明末,張獻忠、李自成、羅汝才等人在陜北發動起義,轉戰中國多個省份,李自成更是攻破了北京,將明王朝滅亡。
流賊往往是因為一場自然災害而引發,饑餓的貧民同時受到貪官污吏的盤剝,不得不造反。饑餓貪婪的流賊們往往搶光、吃光、殺光自己途經的一切,被他們劫掠的當地人往往會因此一貧如 洗。為了生存,這些人也被流賊們所裹挾,自己也成了流賊。就這樣,流賊的隊伍如滾雪球般變大,很快就能擴展至十萬以上的規模。當他們遇到訓練有素政府軍的圍剿時,流賊們往往會一 哄而散、化整為零,向全國各地蔓延。
對于許多流官來說,他們手中掌握的軍事力量往往是治安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不能與人多勢眾的流賊們抗衡。他們所在的地區也就成了流賊們重點的進攻對象,成為流賊們擴大實力 的基地。對于有實力對付流賊的朝廷命官來說,主動攻擊流賊無異于自找麻煩,他們往往自滿于保境安民,只是將流賊們趕走就行。在唐末和明末,流賊們之所以能造成如此大的破壞,很大 程度就是由于那些地方實力派不肯互相合作,導致流賊的實力越來越強。
歷史上的流賊們并不像現在歷史書中說的那么“偉光正”,他們帶來的破壞絕不下于一場巨大的自然災害。他們所經過的地區,留下的往往只有尸體和廢墟。所謂“均田免糧”、“闖王來了 不納糧”,不過是句漂亮話而已。例如黃巢“起義”,流賊們缺乏軍糧,他們居然以人肉為糧。他們用大石碾將抓來的百姓壓成粉末,并把肉泥蒸熟當飯吃,其殘忍簡直令人發指。再如王莽 時期的赤眉起義,赤眉流賊將所到之處全部搶光,從關東到關中,他們所經之處竟然都成了一片白地。所以說,農民起義所造成的流賊,大大增強了其破壞力。
與中國相似,阿拉伯帝國也經常面臨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困擾,其中發源于中亞的阿布·穆斯林起義更是顛覆了伍麥葉王朝,實現了改朝換代。
而對于封建制度,或有封建性質的國家來說,流寇很難生存。領主們將自己領民保護在塢堡之中,流寇們想要獲得給養,必須付出巨大的代價。領主們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人民,打擊流寇更會不遺余力。 例如在漢末,地主豪強們紛紛起兵,在各處打擊黃巾軍。人數多達數十萬人的黃巾軍,竟然在幾年內就被地主的“義兵”所殲滅。在日本,曾發生了大規模的“一向宗”起義,雖然聲勢浩大 ,卻受困于日本大名眾多,始終成不了大氣候,最終被大軍閥織田信長所殲滅。
在西歐,農民起義并不少,著名的起義有尼卡起義、扎克雷起義、閔采爾起義、胡斯起義、普加喬夫起義,等等。然而,這些起義大多都沒有形成氣候,被封建勢力聯合剿殺,遠沒有中國的農民起義那么聲勢奪人。究其緣由,蓋因西歐實行封建制度,廣大農民被被封建領主們人為的分割開,無法實現串聯,不能成為流賊,很容易被封建領主們聯合剿殺。
很顯然,分封的制度對于農民起義的烈度具有極大的限制作用。
統一中國的農民更有改朝換代的信心
中國的統一國家中,社會階層的流動性要遠大于西歐和日本。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貴族社會就開始瓦解,平民階層開始上位。儒家強調“有教無類”,墨家強調“官無常貴,民無終賤” ,法家強調“軍功爵、法不阿貴”。這是當時,中國社會階層流動性加強的縮影,平民通過努力也可以當飛黃騰達的信念傳播至民間。在秦末,陳勝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奏響了平民搶班奪權的最強音。在楚漢戰爭中,平民劉邦帶著胥吏蕭何、吹鼓手周勃、屠夫樊噲等人,打敗了秦朝和項羽,建立了漢朝,開始了“布衣將相”的時候。劉邦以一介布衣稱霸天下,給未來的起義者們開了個“好頭”。在以后的歷屆王朝,很多起義者都以推翻政府、建號稱帝為目標,其中明太祖朱元璋是除劉邦以外,另一個成功者。
然而在封建勢力強大的西歐和日本,階級固化遠比中國嚴重,貴族與平民涇渭分明,平民很難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貴族。西歐的許多農民起義,并沒有目標,也沒有指導方針,其目的往往在 于減少剝削,而不是推翻自己的領主。當自己的目的達到后,農民往往又回到自己的領主身邊,繼續受剝削。當然,還有一些農奴選擇逃亡,投靠到自由城市做工。
在封建國家,貴族階層能夠掌握遠高于農民的武力,從而使得貴族與平民的力量對比變得十分懸殊。在西歐,一個全身披掛的騎士可以輕易擊敗數十倍于他的農民;在日本,一個武士可以因為平民對他“無禮”,將其斬殺而不用付任何責任。因為貴族們的武力壓制,導致農民不敢反抗,甚至連想都不敢想。這與中國農民反抗朝廷的自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總之,統一對于中國具有相當多的好處,但也帶來了農民起義的狂烈,加強了農民起義的規模、頻率以及破壞力,可謂是有得必有失。因為農民起義,中國總是困擾于王朝周期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面臨一次人口大滅絕,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所以,在統一的同時,如何避免大規模的動亂問題,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必須反思的問題。
農民階級為反抗封建地主階級統治而進行的戰爭。亦稱農民起義戰爭。它是封建社會中農民階級反抗封建統治的最高斗爭形式,是封建社會主要戰爭類型之一,對封建社會歷史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
農民戰爭是封建社會階級斗爭的產物。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條件下,地主階級對農民階級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土地兼并的日趨激烈和賦稅徭役的增加,不斷激起農民的反抗斗爭。這種斗爭的最高形式,表現為封建社會各個時期的農民戰爭。特別是到封建社會后期,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斗爭日益加劇,農民戰爭越發頻繁,規模越發擴大。在中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的歷史中,爆發過數百次農民起義戰爭。中世紀的歐洲也先后多次爆發農民起義戰爭。農民戰爭對封建社會歷史的發展,是一個極大的推動。在歷次農民戰爭中,封建王朝的統治機構或被削弱或被摧毀,貪官污吏、土豪劣紳、封建地主被鎮壓或逃亡,一些豪門貴族兼并的大量土地重新回到農民手中,從而使社會生產得到一定的恢復和發展。同時,新的封建統治階級懾于農民起義戰爭的強大威力,害怕重新爆發農民起義戰爭,被迫實行若干改良和讓步政策,以緩和階級矛盾,使生產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發展。但是,由于還沒有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生產關系,沒有新的階級力量和先進的政黨,農民起義戰爭大多被封建地主階級鎮壓下去,有的則被封建地主和貴族所利用,成為他們改朝換代的工具。
農民戰爭或者農民起義多數帶有局限性,從陳勝吳廣提出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偏安一隅,我們都不難看出他們的本身用意,要么就是取代王侯將相,要么就是建立一個自己作為特權階級的封建政權,其本質目的都是成為”肉食者“。所以農民戰爭或農民起義帶有本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
農民起義
01:秦------陳勝、吳廣農民起義戰爭
陳勝、吳廣起義是發生在秦朝末年的一次農民大起義,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
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雖然以失敗告終,但起義掀起了反秦的浪潮,繼起的起義軍最終推翻了秦的統治。 搜索
農民軍打擊了地主階級,推動了社會的前進,開辟了中國歷史上農民武裝反抗封建統治的革命道路。
02:秦------項羽、劉邦滅秦之戰
項羽以劣勢兵力勇猛進攻,成功地實施分割、圍殲和截擊,取得了巨鹿之戰的重大勝利。其破釜沉舟的精神,為歷代兵家所贊許。劉邦以少量兵力避實就虛,乘隙西進,直趨咸陽,表現了作戰指導的靈活性。滅秦戰爭的勝利,完成了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使命,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軍推翻封建王朝的先例。
03:西漢----赤眉綠林農民起義戰爭
綠林赤眉起義是西漢末年王莽篡權時發生的農民起義,王匡、王鳳領導綠林軍艱苦奮斗,直接推翻了王莽的復古反動政權,沉重地打擊了豪強地主的腐朽勢力,使大批奴隸、農民得到解放,緩和了土地高度集中和大批農民淪為奴隸的社會矛盾,為歷史發展作出了貢獻。但是,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王匡、王鳳對于混進革命隊伍內部的地主階級野心家的斗爭不夠堅決,不夠得力,使劉玄、劉秀等人得以私篡權,達到他們利用農民戰爭作為改朝換代的工具的目的,這個歷史教訓應當引以為鑒。
04:東漢----黃巾農民起義戰爭
黃巾起義,又稱黃巾之亂,黃巾之禍,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是我國歷史上第三次全國規模的農民革命戰爭。比起秦末、西漢末兩次起義,這是一次有周密計劃、有長期準備、有明確目標的農民起義。同時,這次起義不再利用某些統治者的旗號,而是公開提出“黃天當立”的口號,表明了農民起義有了新的發展。這表明,起義更縝密,因為領導人大部分為農民,極大的動搖了頑固派的利益,以楊維旭為代表的富人便支持政府,抗壓黃巾軍
05:兩晉----杜弢起義
永嘉年間,巴蜀流民分布在荊、湘之間,屢為官吏、土民所侵害。永嘉五年春,晉湘州刺史荀眺欲以造反罪殺盡流民,流民四、五萬家被迫起義反晉,共推蜀中才子,時任晉醴陵令的杜弢為首領。杜弢自稱梁、益二州牧,領湘州刺史。四月,杜弢起義軍攻長沙(今屬湖南)。五月,荀眺棄城逃奔廣州,被起義軍擒獲。后偽降于征南將軍山簡,任廣漢太守,擊斃率眾來攻的湘州郭察,南破零陵(今屬湖南)、桂陽(今湖南郴州),東攻武昌(今湖北鄂州),殺晉官吏甚眾。
06:兩晉----孫恩起義
東晉末年孫恩、盧循領導的農民反晉斗爭。這次起義是東晉南朝時期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一次農民起義。這次堅持斗爭達十二年之久,轉戰長江中下游以南的廣大地區。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卻對東晉門閥士族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07:南北朝--趙廣起義
宋元嘉九年(432年)七月至次年九月,蜀人趙廣等舉兵起義反宋失敗的作戰。
08:南北朝--蓋吳起義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九月至次年八月,盧水胡(匈奴的一支)人蓋吳聚眾反魏的起義。由于缺乏有力的作戰指導。東沖西突,未能占據有利陣地以作進退的屏障;義軍兵力分散,河東、河西兩路主力未能及時聯合,使魏軍得以各個擊破。
09:南北朝--破六韓拔陵起義
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北魏沃野鎮(今內蒙古五原東北)人破六韓拔陵聚眾反抗北魏王朝統治的起義。破六韓拔陵等六鎮起義,沉重打擊了北魏的統治,并引發了后來的關隴莫折大提起義和河北杜洛周起義。
10:南北朝--莫折大提起義
北魏正光五年(524年)至六年,羌人莫折大提領導關隴(今陜西、甘肅一帶)地區各族人民反抗北魏統治的起義。后莫折念生被部將所殺,其部眾或散,或歸附其它義軍。起義失敗。
11:南北朝--杜洛周起義
杜洛周起義,發生在北魏孝昌元年(525年),北魏柔玄鎮(今內蒙古興和西北)人杜洛周聚眾反對北魏統治的起義。是年八月,北魏柔玄鎮人杜洛周于上谷(今河北懷來)聚眾起義,改年號真王。義軍攻陷附近郡縣。當時,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西南)人高歡、尉景等都響應杜洛周。最終,杜洛周被另支義軍首領葛榮所殺,部眾歸入葛榮麾
12:南北朝--鮮于修禮、葛榮起義
明帝孝昌二年(526),杜洛周起義,鮮于修禮率降戶反于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縣西北)起義,建元魯興。六鎮兵民響應。與柔玄鎮(今內蒙古興和縣)民杜洛周配合,眾至十萬。他率眾多擊潰前來五鹿(河北大東名)鎮壓的北魏大都督長孫稚與河間王元琛軍,進圍瀛、定二州。八月,為部將元洪業所殺,葛榮殺洪業。統率修禮余部。
13:隋------瓦崗農民起義
隋朝末年,隋煬帝驕奢淫逸,荒廢朝政,窮兵黷武,百姓苦不堪言,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611年,震動全國、以翟讓為首的瓦崗寨(今滑縣瓦崗寨鄉一帶,有著名的瓦崗寨四十六友,農民大起義就這樣暴發了。公元613年,韋城人翟讓便帶領一支起義軍在此舉兵興事,號稱瓦崗軍。
瓦崗軍戰果的不斷擴大,內部也逐漸出現了分裂,不久,瓦崗軍被王世充擊潰,李密率殘部投唐。轟轟烈烈的瓦崗寨農民起義至此失敗。八年的浴血奮戰,終使腐朽的隋王朝灰飛煙滅,為唐王朝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作為隋末起義軍中最大的一支,瓦崗軍的作用不可忽略。
14:隋------竇建德起義
隋大業八年(612年)至唐武德四年(621年),在隋末農民起義中,竇建德及其部屬劉黑闥率領河北義軍在山東、河北廣大地區進行的反隋和反唐斗爭。七月十一日(即公元621年8月2日),竇建德于長安遇害,時年49歲。十九日,余部推竇建德部下劉黑闥接過義軍大旗,繼續著反唐的事業武德六年(623年)失敗。
15:唐------唐中期西原人民起義
西原是我國古代僮族聚居的地區之一。唐初,朝廷在這里設置西原州、領羅和、古林和羅淡三縣。州縣官由當地原少數民族首領充任,向唐廷納質供賦。安史之亂時,唐王朝強行征發嶺南地區丁壯,命其自備資糧參與平叛。天寶十五載(756年),由嶺南丁壯等組成的唐軍,在葉縣(今屬河南)與安祿山叛軍交戰,幾乎全軍覆沒。消息傳至嶺南,西原人民怨憤不已。遂于至德初(756年),在黃乾曜等領導下,與陸州(治烏雷,今廣西合浦西南)等地少數民族聯合反唐,隊伍達20萬人,并建立了政權。但因有些首領對唐王朝剿撫兼施手段缺乏深刻認識,上當被招安,使義軍受到損失。
16:唐------袁晁起義
袁晁起義是唐中期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但義軍一哄而起,未經必要軍事訓練,缺乏實戰經驗。面臨“中興名將”李光弼麾下的精兵悍將,雙方實力懸殊,又與官軍硬拼,因此迅即敗亡。
17:唐------方清、陳莊起義
唐永泰元年(765年)至次年五月,蘇州(治吳縣,今江蘇蘇州)土豪(一說豪士)方清和陳莊領導的農民起義。二年五月十七日,官軍攻破義軍堅守的歙州石埭城,方清犧牲,陳莊等2.55萬人在烏石山投降。
18:唐------裘甫起義
唐大中十三年(唐宣宗已去世)(859年)十二月至次年六月,在江南東道的浙東一帶,發生了以裘甫為首領的農民起義,揭開了推翻唐王朝農民戰爭(參見唐末農民起義戰爭)的序幕。裘甫率義軍反唐,是唐末農民大起義的前奏,揭開了推翻唐王朝農民戰爭的序幕。以失敗告終。
19:唐------龐勛起義
唐咸通六年(865年),唐懿宗派兵征南詔,下令在徐、泗地區(今江蘇徐州、安徽泗縣地區)募兵兩千人,開赴邕州,其中分出八百人戍守桂林,約定三年期滿后即調回原籍。徐泗觀察使崔彥曾一再食言背約,戍兵在桂林防守六年,仍無還鄉希望。戍兵苦于兵役,群情激憤,公推糧科判官龐勛為首起兵,嘩變北還。龐勛率領數百人,歷盡艱苦,由桂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到達徐州。在徐州,樹起農民起義的旗幟,后龐勛在安徽宿州戰死犧牲,起義失敗。
20:唐------王仙芝起義
王仙芝起義是指從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初至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在濮州(今山東鄄城北舊城)人王仙芝領導下發動一場反抗唐朝黑暗殘暴統治的農民起義。王仙芝起義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次重要的農民起義運動,極大地打擊了唐朝封建政府的腐朽統治,推動了歷史的向前發展,影響深遠,其后續的黃巢起義更是迫使唐朝政府退隨到了四川,直接打擊了封建最高統治者。
21:唐------黃巢農民起義
黃巢起義或稱為黃巢之亂,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是王仙芝起義的后續。也是唐末民變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場農民起義。黃巢之亂禍延大唐半壁江山,導致唐末國力大衰。
22:唐------阡能起義
唐中和二年(882年)三月,邛州(今四川邛崍)牙官(或言為安仁土豪)阡能因公事誤期,逃避唐朝殘酷的刑法,聚眾發動起義。阡能起義直接打擊了唐王朝的大本營,極大地支援了黃巢大齊軍的反唐斗爭,在唐末農民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23:宋------王小波、李順起義
北宋初的農民起義。公元993年,王小波在青城縣(今四川都江堰西)發動起義,提出“均貧富”的主張,從者萬余,占青城、彭山。不久,王小波犧牲,李順繼為首領。次年占成都,建大蜀政權,控制四川大部。宋政府派兵鎮壓,攻陷成都,李順遇害。余部堅持戰斗,至995年失敗。這次轟轟烈烈的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嚴重地打擊了地主階級,四川“旁戶”這一名稱從此很少出現,博買務也取消了
24:宋------宋江起義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眾36人在梁山泊(又名梁山濼)起義,率眾攻打河朔、京東東路(治青州,今山東省青州市),轉戰青州、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至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間,攻陷十余州縣城池。十二月,徽宗納亳州知州侯蒙建議,招安宋江,未成,再命歙州知州曾孝蘊率軍征討。宋江從青州南下沂州(今山東臨沂)。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陽軍(治下邳,今江蘇省睢寧西北古邳鎮東),從沭陽乘船到達海州(今江蘇省連云港西南海州區)。五月,宋江率眾登岸后,遭海州知州張叔夜伏擊,船只被焚,宋江戰敗被俘,起義失敗。
有宋三百多年,農民起義大大小小有數百次之多,宋江起義只是其中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一次。但因南宋時編印出版了《宣和遺事》,把宋江起義史事演義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現《水滸傳》,將宋江起義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動感人,因而使這次本來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農民起義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廣泛流傳于民間,以至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更被記錄教材等教育書籍,在學生之間口口傳頌。在現代有時也把在生活中對腐朽生活反抗等運動,叫做宋江起義。
25:宋------方臘起義
北宋末的一次農民起義。宋徽宗趙佶時,歙州(今安徽歙縣)貧苦農民方臘(方十三)到睦州青溪縣(今浙江淳安西北)萬年鄉幫源峒保正方有常家當傭工(一說方臘是漆園主)。當時宋徽宗、蔡京、童貫一伙貪得無厭地壓榨人民,賦役繁重,“人不堪命,遂皆去而為盜”。
宣和二年二十四日,宋軍發動總攻。義軍腹背受敵,奮起抵抗,七萬多人壯烈犧牲。方臘及其妻邵氏、子方亳(二太子)、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解往汴京,八月二十四日英勇就義。
26:宋------八字軍抗金起義
南宋初河北﹑河東地區人民組織的抗金義軍。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王彥率抗金部隊入太行山﹐因面部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或作"誓竭心力﹐不負趙王")八字而得名。其后傅選﹑孟德﹑劉澤﹑焦文通等十九寨義軍相繼加入﹐人數發展至十馀萬﹐多次擊敗金兵。其中一萬多人后由王彥率領南下﹐受宗澤等人節制﹐抗擊金兵﹐屢建戰功
27:宋------紅巾軍抗金起義
紅巾軍,又稱作紅軍,是南宋末年起來反抗元朝的主要武裝力量,該事最初是與明教、彌勒教、白蓮教等民間宗教結合所發動的,因打紅旗,頭扎紅巾,故稱作“紅巾”或“紅軍”,又因焚香聚眾,又被稱作“香軍”。因紅巾軍戰時集中,散時隱匿于平民中,故金軍每次出擊皆無所獲,常妄殺平民以泄憤。而紅巾軍卻愈益壯大,成為南宋初期著名的抗金義軍之一。
28:宋------邵興抗金起義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亡于金后,兩河(即河東、河北,今山西與河北中、南部一帶)人民拒絕降金,遂聚眾起義,結寨自保。建炎元年五月,金軍大舉攻掠中原,完顏婁室率軍攻克河中府(今山西永濟西南蒲州鎮),繼而轉兵攻解、絳、慈、隰(今山西新絳、吉縣、隰縣)等州。解州義軍在邵興(后改名邵隆)率領下,于神稷山屢敗金軍后,金將完顏活女自安邑(今山西運城東北)執邵興弟于陣前,迫邵興降,邵興不顧,飲恨死戰,大破金軍。二年三月,聞李彥仙奪取陜州(今河南三門峽市西),乃率眾5000人往歸,屯駐三門(今陜西澄城西北三門村),受命統領河北忠義軍馬。旋出兵攻取安邑、芮城(今屬山西)、正平(今山西新絳)等地。七月,完顏婁室復遣兵攻解州,邵興率領忠義軍于朱家山與金軍苦戰3日,再次擊敗金軍。
29:宋------鐘相、楊幺起義
鐘相楊幺起義指的是南宋建炎四年至紹興五年(公元1130—1135年),在南宋農民起義戰爭中,湖南義軍首領鐘相、楊么等率眾于洞庭湖區連年抗擊南宋官軍圍剿的戰爭。在岳飛招降政策下誘惑,義軍大首領楊欽、劉衡、金琮、劉詵、黃佐等相繼出降,惟楊幺、夏誠等仍據寨自固。岳飛知湖深莫測,乃納楊欽獻策,遣人開閘泄放湖水,放巨筏堵塞港汊,并于湖面散放青草,以破義軍車船優勢。后以楊欽為向導,進圍楊幺水寨。楊幺率水軍出戰,因水淺,車船機輪又被草纏住,滯不能行,被官軍擊敗,各個水寨或降或破,至此,前后相繼6年之久的湖南農民起義被鎮壓。
30:宋------魏勝抗金起義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至隆興二年(金正隆六年至大定四年,1161—1164年),在南宋軍民抗金戰爭中,宋忠義軍將領魏勝率部據海州(治朐山,今江蘇連云港西南海州鎮),抗擊金軍進攻的作戰。此戰,是中國戰爭史上城邑防御戰的典型戰例。魏勝知兵善戰,能攻善守,率領忠義軍攻占并堅守海州數年,巧施疑兵,屢敗金軍。所制如意戰車、炮車,為金軍所懼,打擊并牽制了金軍南下進攻的計劃。
31:宋------紅襖巾抗金起義
金朝統治者殘酷的剝削和民族壓迫激起山東省中族人民的強烈反抗,山東人民被迫走上武裝反抗道路。其中規模最大、時問最長的是紅襖軍起義。紅襖軍起義爆發于金大安三年(1211),紅襖軍大本營設在馬亓山。起義最終以濟南城破失守,李全之子李檀兵敗被殺告終。
32.元------元末農民起義
元末農民起義是指元順帝至正十一年至至正二十七年(1351—1367年)九月,中國元朝農民進行的反抗并推翻元封建王朝的武裝斗爭。朱元璋趁元軍疲于對付北方紅巾軍,無暇南顧之機,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逐漸發展壯大起來。采取先西后東,先強后弱的戰略,在具體作戰中,穩步推進,集中優勢兵力,先剪枝葉,然后動搖其根本,從而削平群雄統一了江南,為北上滅元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基礎。
元末農民起義著名的口號只是:“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或“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這個口號和黃巾起義一樣,用迷信來反抗專制。
33:明------貴州、湖廣各族人民大起義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三月至天順五年(1461年)正月,貴州、湖廣以苗族、布衣族為主體的各族人民為反抗明朝政府繁重兵役和苛刻剝削而舉行的大規模武裝起義。起義因遭到眾多官軍鎮壓跌入低潮,然而,湖廣、貴州各地少數民族人民不畏強暴,繼續同明朝官軍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
34:明------劉六劉七起義
劉六和劉七最初是劫富濟貧,被稱為“響馬盜”,他們于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在霸州發動起義,數千農民響應。次年,起義軍由河北攻入山東,以后又由山東回攻京畿。起義軍紀律嚴明,不妄殺人,使起義軍迅速發展到數萬人。
起義前后持續三年,轉戰南北直隸、山東、河南、湖廣等廣大地區,所過之處,深得人民擁護。兩支起義軍之間缺少密切配合,長期流動作戰,被明軍各個擊破而失敗。
35:明------明末農民起義
明末農民起義是爆發于明末的一場農民戰爭。從崇禎元年(1628年)七月至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張獻忠等部農民軍從小到大,從分散到集中,從游擊流動作戰到運動流動作戰,終于推翻明朝的戰爭。
明朝末期,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天災人禍不斷發生。明末因為皇太極在邊外的威脅,明政府被迫削去驛站,無數人家破人亡,陜西又逢旱災,人民無法生活。明末農民起義首先爆發于陜北。這兒土地貧瘠,生產落后,賦稅和徭役嚴重,加之連年發生災荒,所以率先引起農民起義。這場起義直至清順治年間才基本結束,被稱為明末農民起義
36:清------古州苗民起義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至乾隆元年(1736年)五月,古州(治今貴州榕江縣)苗民在包利領導下,反抗朝廷剝削壓迫之武裝起義。六月至九月,張廣泗回軍清江、臺拱、凱里、清平、黃平、施秉等地,大肆搜剿苗寨,數萬苗眾慘遭屠殺,一場聲勢浩大的苗民起義,終被鎮壓。
37:清------白蓮教起義
川楚白蓮教起義,亦有人稱之為川楚教亂(1795年-1804年),指中國清朝嘉慶年間爆發于四川、陜西、河南和湖北邊境地區的白蓮教徒武裝反抗政府的事件。最早參加者多為白蓮教教徒。始爆發于川楚陜邊境地區,后波及川、楚、陜、豫、甘等省,歷時九載,是清代中期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戰爭。
這次大規模戰亂耗費了清朝政府十六省的數十萬軍隊,并導致十余名提督、總兵等高級武官及副將以下400余名中級武官陣亡。據統計,清朝前后投入超過兩億兩白銀,相當國庫五年財政收入,使國庫為之一空。川楚教亂標志著清朝走向衰落的開始。
38:清------天理教暴動
天理教武裝暴動雖是一次有組織、有計劃的暴動,但因以“殺害官兵,以應劫數”及“若要吃白面,除非林清坐了殿”等口號來作動員,群眾基礎不廣泛,不牢固,缺乏斗爭準備,帶有相當大的盲目性。加以交戰雙方力量過于懸殊,失敗在所難免。此次暴動以不足百人之京畿低層勞動群眾,竟敢冒險“直犯禁闕”,試圖奪權,確如嘉慶帝在《遇變罪己詔》中所說,為“漢、唐、宋、明未有之事”,對封建統治者是一次沉重打擊。
39:清------捻軍起義
十九世紀中葉,在廣闊的淮北大地,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農民革命——捻軍起義。捻,是從捻繩的意思而來的,就是合起幾股為一股,團結起來有力量的意思。爆發于皖北地區的捻軍起義戰爭,歷時18年,波及皖、魯、豫、蘇、陜等10個省區,殲滅清軍及地方團練十萬余人,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天國和北方各地的人民起義,給清朝統治以沉重打擊。捻軍在長期抗清作戰中,形成一套獨特的流動戰法,常能克敵制勝。但捻軍領導者政治目光短淺,未能形成集中統一的領導和指揮,軍事上實行流寇主義,忽視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后期又將軍力分為兩支,作戰指導盲動,致被清軍各個擊破,全軍覆沒。為此后1911年的武昌起義提供的寶貴的經驗。
40:清------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之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云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是19世紀中葉中國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標志著運動失敗。
其意義在于:推動歷史的發展,改變生產制度,促進生產力發展,有種說法是農民起義是歷史前進的動力.
諳熟歷史的一些小伙伴們在平時也會在自己無聊的時候,或者是閑余的時候去讀一些史料。并且一些學生們他們在上初中以及高中的時候,學到有關于歷史或者是政治方面的書籍的時候,也會體會到在中國歷史上是發展了很多次的農民起義,像這樣的農民起義也是非常具有紀念意義的。并且每一次農民起義都是在內憂外患,或者是社會巨變的一個情形中產生的。
社會巨變的一個情形中產生的所以對于這些農民起義是非常有探討意義或者是研究意義的,畢竟讀史以明志,通過一些歷史上面的現象,也能夠對于現實的生活有一定程度上的參考意義。并且也會對于未來的發展有一定程度上的借鑒意義,避免去自己避免再去重蹈覆轍,或者是犯一些古人他們曾經犯下的錯誤。所以在看到歷史上,這些農民起義大多都是以失敗告終的情形,也讓一些學者們對于這方面有一定程度上的研究。
讀史以明志并且在一些公民們他們在學習了相關的歷史之后,也會對于這些問題進行一個思考。首先就是縱觀這個歷史的發展過程來看的話,像這樣的農民起義,它的成功次數是非常少的。哪怕是在成功了之后也沒有維護太久的勞動成果,可能在后期由于一些決策上的錯誤,所以導致這個起義的成果也是再次失敗。說到這些農民起義為什么會導致失敗呢?其實也是有很多程度的原因的,首先就是這些領袖他們在領導這個起義的過程中,個人的思想境界可能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
思想境界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所以也會導致他們在決策上或者是在選擇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落差,畢竟一個團隊里面它的核心領導力一定要有比較強的號召力,并且也有一個掌控全局的能力。再帶動大家一起進行進步,或者是完全的有一個比較全局觀或者是更大的格局的話,才能有比較好的發展。如果他只是想為了占地為王或者是在成功了之后,立馬就驕傲自滿,所以也會讓他們的成果付之東流。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756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西方歷史上有農民起義嗎為什么很少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