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zhi)道讀者都很感興趣竇(dou)皇后用(yong)計陷害梁(liang)(liang)貴(gui)人(ren),逼梁(liang)(liang)貴(gui)人(ren)憂郁(yu)而(er)死,今天給大(da)家(jia)帶來了相(xiang)關內容,和大(da)家(jia)一起分享(xiang)。
新野(ye)公主(zhu)(zhu)(?一(yi)(yi)22),原(yuan)名劉(liu)(liu)(liu)(liu)元,是(shi)劉(liu)(liu)(liu)(liu)秀的二姐,為南陽(yang)新野(ye)大(da)(da)地主(zhu)(zhu)鄧晨之妻。劉(liu)(liu)(liu)(liu)秀有(you)兄(xiong)妹(mei)(mei)六人(ren)(ren),大(da)(da)哥(ge)劉(liu)(liu)(liu)(liu)縯、二哥(ge)劉(liu)(liu)(liu)(liu)仲、大(da)(da)姐劉(liu)(liu)(liu)(liu)黃、二姐劉(liu)(liu)(liu)(liu)元和(he)小妹(mei)(mei)劉(liu)(liu)(liu)(liu)伯姬。劉(liu)(liu)(liu)(liu)元因受其母親影(ying)響,舉(ju)止(zhi)端(duan)莊、賢(xian)惠(hui)溫柔、事事循規(gui)蹈矩,從(cong)(cong)不(bu)惹是(shi)生(sheng)非,是(shi)個典型的頗(po)有(you)婦德、婦容、婦工的賢(xian)妻良(liang)母。其丈夫鄧晨,是(shi)南陽(yang)新野(ye)有(you)名的大(da)(da)地主(zhu)(zhu)。他雖有(you)萬貫(guan)家(jia)(jia)產(chan),但從(cong)(cong)不(bu)驕橫,不(bu)依富欺(qi)人(ren)(ren),處事通情達理(li),為人(ren)(ren)敦實寬厚(hou),劉(liu)(liu)(liu)(liu)元與(yu)他結為夫妻相親相愛,生(sheng)活非常美(mei)滿,為南陽(yang)新野(ye)人(ren)(ren)所羨(xian)慕(mu)。新莽(mang)末,社會混亂(luan),經(jing)濟(ji)崩(beng)潰,各(ge)種賦稅加重(zhong),人(ren)(ren)民(min)生(sheng)活十分困苦,于(yu)是(shi)各(ge)地農民(min)起(qi)義(yi)風起(qi)云涌。這(zhe)時,劉(liu)(liu)(liu)(liu)元大(da)(da)哥(ge)劉(liu)(liu)(liu)(liu)和(he)弟(di)弟(di)劉(liu)(liu)(liu)(liu)秀,亦在南陽(yang)舉(ju)兵起(qi)義(yi),鄧晨也積極響應,并率眾及家(jia)(jia)族投入(ru)劉(liu)(liu)(liu)(liu)氏(shi)義(yi)軍(jun),共同討伐王(wang)莽(mang)。劉(liu)(liu)(liu)(liu)氏(shi)義(yi)軍(jun)初與(yu)王(wang)莽(mang)軍(jun)戰于(yu)小長安,因兩軍(jun)力量懸殊(shu),劉(liu)(liu)(liu)(liu)氏(shi)義(yi)軍(jun)敗退(tui)。這(zhe)時王(wang)莽(mang)軍(jun)乘(cheng)勝(sheng)追擊(ji),并大(da)(da)肆(si)捕殺(sha)義(yi)軍(jun)家(jia)(jia)屬(shu),使義(yi)軍(jun)損(sun)失慘重(zhong)。當時劉(liu)(liu)(liu)(liu)秀只身一(yi)(yi)人(ren)(ren),單騎逃(tao)奔,路遇逃(tao)難小妹(mei)(mei)劉(liu)(liu)(liu)(liu)伯姬,急(ji)拉小妹(mei)(mei)上馬(ma),兄(xiong)妹(mei)(mei)騎一(yi)(yi)馬(ma)奔逃(tao)。
奔逃(tao)中,又遇(yu)二(er)(er)姐(jie)劉(liu)元(yuan)(yuan)及(ji)三(san)(san)個(ge)外甥女,劉(liu)秀急呼她們(men)快來(lai)上(shang)馬(ma)(ma)(ma)!劉(liu)元(yuan)(yuan)見王(wang)莽追兵就(jiu)要(yao)趕到,便揮手呼喊說(shuo):不要(yao)再管我們(men),你們(men)要(yao)趕快走開,不然就(jiu)都要(yao)死在(zai)這(zhe)里(li)!劉(liu)秀只好(hao)呼喊道:小弟走了,小弟對不起你們(men)!頃刻追兵即(ji)至,劉(liu)元(yuan)(yuan)及(ji)三(san)(san)個(ge)幼(you)女均(jun)遭殺害。之后(hou)(hou),王(wang)莽又派兵焚(fen)毀了鄧(deng)(deng)晨(chen)的(de)房屋(wu)及(ji)墳墓(mu),并揚言要(yao)將鄧(deng)(deng)晨(chen)粉身碎(sui)骨,將鄧(deng)(deng)晨(chen)家族(zu)殺光除(chu)盡。然鄧(deng)(deng)晨(chen)毫無(wu)畏懼,并更加堅定地隨義軍戰(zhan)斗。劉(liu)秀稱帝后(hou)(hou),悲痛悼念二(er)(er)姐(jie)劉(liu)元(yuan)(yuan)及(ji)因自己(ji)受到牽連的(de)遇(yu)害者(zhe),封二(er)(er)姐(jie)劉(liu)元(yuan)(yuan)為(wei)新野公(gong)主,并為(wei)其建廟(miao),以作(zuo)長久紀念。馬(ma)(ma)(ma)皇(huang)后(hou)(hou)(公(gong)元(yuan)(yuan)39—79),東漢扶風茂(mao)陵(ling)人,信(xin)息侯馬(ma)(ma)(ma)援(yuan)小女,漢明帝劉(liu)莊皇(huang)后(hou)(hou)。馬(ma)(ma)(ma)氏德才兼備(bei),謙恭儉樸,勤事好(hao)學,從不娛(yu)游。她自幼(you)喜讀(du)《周易》、《春秋》、《楚辭(ci)》、《周官(guan)》等名家書籍(ji),知(zhi)書達禮,這(zhe)是(shi)她后(hou)(hou)來(lai)事上(shang)謹慎恭順,處下(xia)慈(ci)善(shan)和(he)藹,嚴以律己(ji),寬以待人的(de)重要(yao)思(si)想基礎。公(gong)元(yuan)(yuan)52年,即(ji)光武帝建武二(er)(er)十(shi)八(ba)年,她應召(zhao)入皇(huang)太子(zi)劉(liu)莊宮,時年13歲。入宮后(hou)(hou),她孝侍陰(yin)皇(huang)后(hou)(hou),禮待眾妃嬪,陰(yin)皇(huang)后(hou)(hou)對她印象(xiang)很好(hao),宮中上(shang)下(xia)也都說(shuo)她賢(xian)惠善(shan)良。
公(gong)(gong)元(yuan)57年(nian)(nian),即光(guang)武中元(yuan)二年(nian)(nian),劉(liu)莊即位(wei)(wei)為(wei)(wei)(wei)漢明(ming)(ming)(ming)帝(di)(di),馬(ma)(ma)(ma)氏(shi)(shi)被封(feng)為(wei)(wei)(wei)貴(gui)人(ren)(ren)。馬(ma)(ma)(ma)氏(shi)(shi)無子(zi),明(ming)(ming)(ming)帝(di)(di)讓馬(ma)(ma)(ma)貴(gui)人(ren)(ren)養育賈妃生(sheng)子(zi)劉(liu)炬(ju),馬(ma)(ma)(ma)貴(gui)人(ren)(ren)視劉(liu)炬(ju)為(wei)(wei)(wei)親生(sheng)子(zi),盡心撫育,關(guan)懷備(bei)至,明(ming)(ming)(ming)帝(di)(di)劉(liu)莊甚為(wei)(wei)(wei)高興。明(ming)(ming)(ming)帝(di)(di)即位(wei)(wei)三(san)(san)(san)年(nian)(nian)后(hou)(hou)(hou),即公(gong)(gong)元(yuan)60年(nian)(nian),朝(chao)(chao)臣奏請封(feng)立皇(huang)(huang)后(hou)(hou)(hou),明(ming)(ming)(ming)帝(di)(di)尚未表(biao)態,陰太(tai)(tai)后(hou)(hou)(hou)便(bian)說(shuo):馬(ma)(ma)(ma)貴(gui)人(ren)(ren)德冠后(hou)(hou)(hou)宮(gong),立皇(huang)(huang)后(hou)(hou)(hou)非她(ta)莫(mo)屬(shu)。陰太(tai)(tai)后(hou)(hou)(hou)發話,公(gong)(gong)卿百官贊成,一向(xiang)寵愛馬(ma)(ma)(ma)貴(gui)人(ren)(ren)的(de)明(ming)(ming)(ming)帝(di)(di)當(dang)然同意,于(yu)是封(feng)馬(ma)(ma)(ma)貴(gui)人(ren)(ren)為(wei)(wei)(wei)皇(huang)(huang)后(hou)(hou)(hou),立劉(liu)炬(ju)為(wei)(wei)(wei)皇(huang)(huang)太(tai)(tai)子(zi)。這時,馬(ma)(ma)(ma)貴(gui)人(ren)(ren)貴(gui)為(wei)(wei)(wei)六宮(gong)之(zhi)主,但依然謙虛寬厚,平易近人(ren)(ren),又(you)勤于(yu)宮(gong)務,不(bu)干預朝(chao)(chao)政,大(da)家都很敬重(zhong)她(ta)。公(gong)(gong)元(yuan)75年(nian)(nian),明(ming)(ming)(ming)帝(di)(di)去(qu)世,太(tai)(tai)子(zi)劉(liu)炬(ju)即位(wei)(wei)為(wei)(wei)(wei)漢章(zhang)帝(di)(di),馬(ma)(ma)(ma)皇(huang)(huang)后(hou)(hou)(hou)被尊為(wei)(wei)(wei)皇(huang)(huang)太(tai)(tai)后(hou)(hou)(hou)。這時,章(zhang)帝(di)(di)欲封(feng)三(san)(san)(san)位(wei)(wei)母舅(jiu)、即馬(ma)(ma)(ma)太(tai)(tai)后(hou)(hou)(hou)的(de)三(san)(san)(san)位(wei)(wei)哥哥馬(ma)(ma)(ma)廖(liao)、馬(ma)(ma)(ma)防(fang)、馬(ma)(ma)(ma)光(guang)為(wei)(wei)(wei)侯(hou),馬(ma)(ma)(ma)太(tai)(tai)后(hou)(hou)(hou)鑒(jian)于(yu)前朝(chao)(chao)曾因(yin)濫封(feng)太(tai)(tai)后(hou)(hou)(hou)外(wai)戚而(er)招(zhao)致喪權亡國之(zhi)禍,則不(bu)允(yun),并嚴格防(fang)范外(wai)戚篡權。后(hou)(hou)(hou)于(yu)公(gong)(gong)元(yuan)79年(nian)(nian),即建(jian)初(chu)四年(nian)(nian)時,天下安定,農業豐收,形勢可謂(wei)大(da)好(hao)。時章(zhang)帝(di)(di)劉(liu)炬(ju)考(kao)慮,若這時再不(bu)加封(feng)幾位(wei)(wei)舅(jiu)舅(jiu),則實屬(shu)薄待太(tai)(tai)后(hou)(hou)(hou)、薄待母舅(jiu)家人(ren)(ren)。于(yu)是遂封(feng)馬(ma)(ma)(ma)廖(liao)等三(san)(san)(san)位(wei)(wei)舅(jiu)舅(jiu)為(wei)(wei)(wei)列侯(hou)。這年(nian)(nian)馬(ma)(ma)(ma)太(tai)(tai)后(hou)(hou)(hou)病逝,謚號明(ming)(ming)(ming)德,與明(ming)(ming)(ming)帝(di)(di)合葬于(yu)顯節陵(ling)。
賈(jia)(jia)氏,出生(sheng)于南(nan)陽,光(guang)武帝(di)(di)(di)(di)建(jian)(jian)武末應召入(ru)宮,為太(tai)(tai)子(zi)劉(liu)莊妃。賈(jia)(jia)氏入(ru)宮后(hou)(hou),太(tai)(tai)子(zi)見其天生(sheng)麗質,清秀嬌艷,又舉止有禮,溫柔慈(ci)善,故對(dui)其十分(fen)寵愛。然時(shi)間不(bu)長(chang),太(tai)(tai)子(zi)又迷戀上了更為貌(mao)美(mei)漂亮的馬(ma)(ma)氏。公(gong)(gong)(gong)元(yuan)(yuan)(yuan)57年(nian)(nian)(nian),即光(guang)武中(zhong)(zhong)元(yuan)(yuan)(yuan)二年(nian)(nian)(nian),光(guang)武帝(di)(di)(di)(di)劉(liu)秀死(si),太(tai)(tai)子(zi)劉(liu)莊即位為明(ming)帝(di)(di)(di)(di),遂封(feng)馬(ma)(ma)氏和賈(jia)(jia)氏為貴(gui)(gui)人(ren)。同年(nian)(nian)(nian)賈(jia)(jia)貴(gui)(gui)人(ren)生(sheng)下皇(huang)(huang)子(zi),取名(ming)劉(liu)炬(ju)。這時(shi)馬(ma)(ma)貴(gui)(gui)人(ren)無(wu)子(zi),明(ming)帝(di)(di)(di)(di)將皇(huang)(huang)子(zi)劉(liu)炬(ju)交馬(ma)(ma)貴(gui)(gui)人(ren)撫養(yang)。馬(ma)(ma)貴(gui)(gui)人(ren)養(yang)育劉(liu)炬(ju)超過親生(sheng),可謂(wei)是無(wu)微不(bu)至。劉(liu)炬(ju)對(dui)馬(ma)(ma)貴(gui)(gui)人(ren)也十分(fen)孝敬,母(mu)子(zi)彼此十分(fen)相愛。公(gong)(gong)(gong)元(yuan)(yuan)(yuan)60年(nian)(nian)(nian),即明(ming)帝(di)(di)(di)(di)永(yong)平(ping)(ping)三年(nian)(nian)(nian),公(gong)(gong)(gong)卿朝臣奏請封(feng)立皇(huang)(huang)后(hou)(hou),明(ming)帝(di)(di)(di)(di)封(feng)馬(ma)(ma)貴(gui)(gui)人(ren)為皇(huang)(huang)后(hou)(hou),立皇(huang)(huang)子(zi)劉(liu)炬(ju)為太(tai)(tai)子(zi)。賈(jia)(jia)貴(gui)(gui)人(ren)雖為太(tai)(tai)子(zi)生(sheng)母(mu),這時(shi)卻未(wei)能加(jia)封(feng),心中(zhong)(zhong)憂郁不(bu)悅(yue)。然賈(jia)(jia)貴(gui)(gui)人(ren)內心比較寬慰的是馬(ma)(ma)皇(huang)(huang)后(hou)(hou)為人(ren)慈(ci)善、忠厚,對(dui)劉(liu)炬(ju)又十分(fen)關心,這使她放心了許(xu)多。公(gong)(gong)(gong)元(yuan)(yuan)(yuan)75年(nian)(nian)(nian),即永(yong)平(ping)(ping)十八(ba)年(nian)(nian)(nian),明(ming)帝(di)(di)(di)(di)死(si),太(tai)(tai)子(zi)劉(liu)炬(ju)即位為章(zhang)帝(di)(di)(di)(di)。后(hou)(hou)于公(gong)(gong)(gong)元(yuan)(yuan)(yuan)79年(nian)(nian)(nian),即章(zhang)帝(di)(di)(di)(di)建(jian)(jian)初四年(nian)(nian)(nian),馬(ma)(ma)太(tai)(tai)后(hou)(hou)去(qu)世,章(zhang)帝(di)(di)(di)(di)念生(sheng)母(mu)賈(jia)(jia)貴(gui)(gui)人(ren)之恩,賞賜(si)其母(mu)大量黃金(jin)及(ji)雜(za)帛,并選挑二百余宮人(ren)前往服侍,其母(mu)頗(po)感滿意(yi)。
竇(dou)(dou)(dou)皇后(hou)(?一(yi)97),東(dong)(dong)漢扶風平陵人(ren)(ren)(ren),漢章帝劉(liu)(liu)炬皇后(hou)。竇(dou)(dou)(dou)氏(shi)出生于顯貴名門,其(qi)曾祖(zu)父竇(dou)(dou)(dou)融(rong)為(wei)(wei)(wei)東(dong)(dong)漢開國元勛,祖(zu)母(mu)為(wei)(wei)(wei)光武(wu)帝劉(liu)(liu)秀女(nv)內黃公(gong)主,母(mu)親為(wei)(wei)(wei)東(dong)(dong)海恭王劉(liu)(liu)彊女(nv)沘(bi)陽(yang)公(gong)主,竇(dou)(dou)(dou)家(jia)顯赫榮(rong)華(hua)不可一(yi)世。自(zi)(zi)曾祖(zu)父竇(dou)(dou)(dou)融(rong)病逝(shi),竇(dou)(dou)(dou)家(jia)日(ri)漸(jian)衰(shuai)落。祖(zu)父竇(dou)(dou)(dou)穆因(yin)事下獄,其(qi)父竇(dou)(dou)(dou)勛亦因(yin)此(ci)獲罪(zui),死(si)于獄中(zhong)。竇(dou)(dou)(dou)氏(shi)其(qi)家(jia),由顯赫到敗落,由天上掉地下,這在竇(dou)(dou)(dou)氏(shi)心(xin)目(mu)中(zhong)埋下了不少仇思與(yu)心(xin)術(shu)。竇(dou)(dou)(dou)氏(shi)生得如花(hua)似玉,妍麗迷人(ren)(ren)(ren)。公(gong)元77年,即章帝建(jian)初(chu)二年,她(ta)與(yu)其(qi)妹雙(shuang)雙(shuang)被(bei)選入宮。翌年,竇(dou)(dou)(dou)氏(shi)被(bei)立(li)為(wei)(wei)(wei)皇后(hou),其(qi)妹被(bei)立(li)為(wei)(wei)(wei)貴人(ren)(ren)(ren)。竇(dou)(dou)(dou)氏(shi)被(bei)立(li)為(wei)(wei)(wei)皇后(hou)之后(hou),其(qi)妒恨、復仇之心(xin)與(yu)日(ri)俱增(zeng)。這時,因(yin)宋貴人(ren)(ren)(ren)生了皇子(zi)(zi)(zi)劉(liu)(liu)慶,梁貴人(ren)(ren)(ren)生了皇子(zi)(zi)(zi)劉(liu)(liu)肇(zhao),然竇(dou)(dou)(dou)皇后(hou)卻一(yi)直無子(zi)(zi)(zi),她(ta)心(xin)計多端,則收養(yang)劉(liu)(liu)肇(zhao)為(wei)(wei)(wei)已子(zi)(zi)(zi)。竇(dou)(dou)(dou)氏(shi)為(wei)(wei)(wei)了鞏固自(zi)(zi)己的皇后(hou)尊(zun)位,便(bian)與(yu)其(qi)母(mu)沘(bi)陽(yang)公(gong)主密(mi)謀(mou),以設蠱詛咒(zhou)罪(zui)誣陷宋氏(shi),致使宋氏(shi)服毒(du)自(zi)(zi)殺,使太子(zi)(zi)(zi)劉(liu)(liu)慶被(bei)廢,遂(sui)立(li)自(zi)(zi)己撫養(yang)的皇子(zi)(zi)(zi)劉(liu)(liu)肇(zhao)為(wei)(wei)(wei)太子(zi)(zi)(zi)。接著,她(ta)又(you)用計陷害(hai)梁貴人(ren)(ren)(ren),逼梁貴人(ren)(ren)(ren)憂郁而(er)死(si)。
公元88年(nian),即(ji)(ji)(ji)章(zhang)(zhang)(zhang)帝(di)(di)(di)(di)章(zhang)(zhang)(zhang)和(he)(he)(he)二年(nian),章(zhang)(zhang)(zhang)帝(di)(di)(di)(di)劉炬死,太(tai)(tai)子劉肇即(ji)(ji)(ji)位為(wei)漢和(he)(he)(he)帝(di)(di)(di)(di),尊竇(dou)皇(huang)(huang)后(hou)(hou)為(wei)皇(huang)(huang)太(tai)(tai)后(hou)(hou)。時和(he)(he)(he)帝(di)(di)(di)(di)年(nian)僅(jin)10歲(sui),太(tai)(tai)后(hou)(hou)以和(he)(he)(he)帝(di)(di)(di)(di)年(nian)幼(you)多(duo)病為(wei)由(you),下詔由(you)太(tai)(tai)后(hou)(hou)輔助和(he)(he)(he)帝(di)(di)(di)(di)處理朝政。太(tai)(tai)后(hou)(hou)臨朝,大權在(zai)握(wo),竇(dou)憲、竇(dou)篤、竇(dou)景三兄弟皆(jie)先后(hou)(hou)加官晉爵,成(cheng)為(wei)朝中顯(xian)赫權臣(chen)(chen)。這時竇(dou)氏兄弟在(zai)太(tai)(tai)后(hou)(hou)支持下,禍國殃民,引(yin)起共(gong)憤。公元92年(nian),即(ji)(ji)(ji)和(he)(he)(he)帝(di)(di)(di)(di)永元四年(nian),竇(dou)憲等(deng)陰(yin)謀叛亂篡(cuan)權,和(he)(he)(he)帝(di)(di)(di)(di)與(yu)宦官鄭眾(zhong)等(deng)密(mi)議,誅殺竇(dou)憲、竇(dou)篤等(deng)欲叛勢力,將竇(dou)太(tai)(tai)后(hou)(hou)軟禁宮中,從此不(bu)(bu)得參與(yu)朝政。公元97年(nian),即(ji)(ji)(ji)和(he)(he)(he)帝(di)(di)(di)(di)永元九年(nian),竇(dou)太(tai)(tai)后(hou)(hou)死。這時,朝臣(chen)(chen)及(ji)宋氏、梁(liang)氏族人揭(jie)發竇(dou)太(tai)(tai)后(hou)(hou)誣陷害人罪行,奏請皇(huang)(huang)上(shang)廢(fei)其(qi)封(feng)號(hao),不(bu)(bu)宜葬于章(zhang)(zhang)(zhang)帝(di)(di)(di)(di)陵(ling)。和(he)(he)(he)帝(di)(di)(di)(di)念及(ji)太(tai)(tai)后(hou)(hou)撫養之(zhi)恩,不(bu)(bu)忍對(dui)其(qi)加罪,仍將其(qi)合葬于章(zhang)(zhang)(zhang)帝(di)(di)(di)(di)敬(jing)陵(ling)。
劉_:公元76年-公元88年在位,明帝第五子,性情仁厚寬容,儒雅好學。在位13年,施行寬仁政策,廢除明帝時的酷刑,使吏治清明,安定邊陲。在文化學術方面有很大成就,與明帝同創了一個明章盛世。公元88年病逝,終年33歲,死后葬于敬陵。謚號孝章皇帝,廟號肅宗。
漢章帝劉_是漢明帝劉莊的第五個兒子,生母為賈貴人,因為馬皇后沒有兒子,賈貴人是馬皇后同母異父的姐姐,加上劉_小時候就被馬皇后收養,因此就以馬家為外戚。
公元60年,4歲的劉_被立為太子,公元75年,明帝劉莊因病去世,劉_即皇帝位,時年19歲。章帝即位后,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實行與民休息,并且好儒術,使得漢朝經濟、文化在這一時期大大發展。此時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思想也比較活躍,出現了王充等思想家。章帝還兩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區重新稱藩于漢,與漢明帝共稱明章盛世。
◆外戚專權埋禍根章帝過于放縱外戚,導致漢和帝時期外戚專權,直接導致了東漢的覆亡。東漢光武、明帝兩朝,鑒于王莽篡權的教訓,不允許外戚干預朝政。明帝馬皇后的兄弟馬廖、馬防、馬光,在明帝朝雖都是官員,但馬廖是虎賁中郎將,馬防、馬光是黃門侍郎,官位都不高。而劉_一即位,就越級提拔馬廖為衛尉,馬防為中郎將,馬光為越騎校尉。馬氏兄弟升遷后趾高氣揚,得意忘形,許多官員爭相趨附。
劉_想為舅舅們封侯拜爵,馬太后堅決不許。馬太后是名將馬援的女兒,自幼好讀書,明事理,嚴于律己,是漢代名后。
公元77年,一些官僚為討好馬氏兄弟,又上書請求封馬氏兄弟為侯,馬太后下詔免議。劉_親自向馬太后面請,馬太后和顏悅色地勸說劉_,讓他考慮安頓百姓,不要再提為外戚封侯的事情,劉_俯首受教,唯唯而出。馬太后讓三兄弟辭去職位,以特進解職還家。
公元78年,馬太后去世。
同年,劉_冊立了原大司徒竇融的曾孫女為皇后,外戚竇氏的權力迅速發展起來。在后宮里,妃嬪們也展開了微妙的斗爭。竇皇后雖然得到了皇帝的寵愛,但她沒有兒子,宋貴人有個兒子叫劉慶,被立為皇太子;竇皇后設計讓宮女作證誣告宋貴人姐妹作蠱害人,命小黃門蔡倫審問宋貴人姐妹,逼她們自殺,使劉_廢黜了劉慶,將梁貴人的兒子劉肇立為皇太子。接著,竇皇后誣陷梁貴人的父親,讓他死在獄中,使梁貴人姐妹憂郁而死,使劉肇成了自己的兒子。
朝中外戚集團也為實際的政治和經濟利益開始爭斗。
由于馬太后的去世,馬氏兄弟在宮中失去內援,往日聚集在馬氏門下的官員和清客漸漸離去。章帝又十分寵愛竇皇后,竇氏借機說馬氏腹誹、奢侈,使劉_下令,讓馬氏兄弟回自己的封地。隨著馬氏的沒落,竇氏外戚的地位陡升起來。竇皇后的哥哥竇憲被任命為侍中、虎賁中郎將,弟弟竇篤被封為黃門侍郎。竇氏兄弟出入宮禁,賞賜累積,廣交賓客。第五倫上書要求劉_約束竇氏,防患于未然,劉_不予重視,置之不理,更使竇氏橫行跋扈,甚至欺凌劉氏諸王、公主以及前朝皇后陰、馬諸家。
竇氏的惡性膨脹,最終因竇憲以極低的價格強買沁水公主的園田引起了劉_的重視。一日,劉_命竇憲同出巡游,路過沁水公主的園田。劉_故意問:公主園田今屬誰家?竇憲支支吾吾,不敢正視。回到宮中,劉_痛斥竇憲:朕看你有些能力,又是皇后的親戚,才讓你辦些事,你如果囂張無法,我殺你還不容易嗎?真是如同殺一只雞!竇憲慌忙伏地請罪,竇氏的勢力才有所收斂。
為了重建光武、明帝兩朝約束外戚的政策,劉_調鐵面無私、剛正不阿的周紆進京擔任洛陽令。周紆上任就命令署吏通報京師豪強的名單,并嚴申禁令,聲明不論誰犯法,都嚴懲不饒。一天黃昏,黃門侍郎竇篤出宮回家,路過止軒亭,亭長要求檢驗。竇篤的仆人推開亭長,亭長拔劍大喝,要求通名并解釋晚上通過的原因。竇篤報名后才準放行。第二天,竇篤彈劾周紆縱吏橫行,辱罵貴戚,竇皇后也在劉_面前哭訴。劉_礙于皇后情面,將周紆逮捕候審。周紆在審判時理直氣壯,依法痛斥竇氏惡行,廷尉實錄向劉_匯報。劉_命令將周紆釋放,暫免去他的洛陽令。但因劉_對他的忠直很了解,因此不久又任命他為御史中丞。
劉_對外戚專權有所警惕,但他又優柔寡斷,下不了決心狠狠處理,最終沒能削弱外戚的勢力。
◆通西域,定邊陲漢章帝劉_在外交上有很大的貢獻,為東漢鼎盛的社會局面做了很好的鋪墊。經營西域、維護絲路是明帝時期開始的,班超奉命出使西域,使西域的各國歸服,朝廷在西域建立了都護府。不過,這個地方仍然不斷發生戰亂,局勢并不是很穩定。劉_剛即位時,焉耆、龜茲、車師等聯合北匈奴,攻打漢朝的軍政駐地,形勢一度吃緊。劉_派兵西進,解救了邊疆的危機。
對于是否繼續經營西域,劉_舉棋不定,大臣也有爭議,最終劉_聽從校書郎楊終的建議,選擇放棄西域,讓滯留西域的班超等人回國。班超住在疏勒國,奉詔后收拾行裝,準備返回。因為西域人民愛戴和尊敬他,班超也依依不舍。疏勒國的人民聽說他要回國,都惶恐不安,因為班超對付匈奴有辦法。疏勒都尉流淚滿面,對天長嘆:漢朝使節棄我而去,我國必定被匈奴所滅,與其日后死,不如今日死,魂魄還能隨著漢朝使節,送他東歸。
說完之后,引刀自刎。班超因王命在身,只好東行。班超到了于闐國,百姓攔道迎接,但一聽說他要東歸,都失聲痛哭,抱著馬腿,不讓他離開。班超只好留下來,同時上書請求留守西域。劉_同意了班超的請求。班超在西域團結各族人民,有效地遏制了北匈奴的侵擾。西域各國除龜茲外,都愿意臣服漢朝。
公元83年,班超上書求援,征服龜茲,實現斷匈奴右臂的戰略意圖。劉_支持班超的計劃,征集吏士前往支援。平陵人徐干自告奮勇到朝中上書,愿意去西域立功,劉_任命他為假司馬,徐干率領一千多人組成的遠征軍西去馳援班超,并和班超一起擊敗了反漢的疏勒都尉番辰。在西域諸國中,烏孫的勢力最強大,班超請求劉_派使者慰問烏孫國王。劉_同意了班超的請求,派使臣前往烏孫慰問。烏孫國王很高興,在公元85年派使者回訪漢朝,表示友好。
在西域,由于得到了烏孫的支持,劉_很滿意,他提升班超為將兵長史,授予他代表東漢政府在西域行事的權力。由于東漢政府同西域保持了密切的聯系,特別是烏孫的內附,班超在西域的威望大增,西域諸國都愿意接受班超的節制,這樣就為以后東漢政府再次打通同西域的密切交往鋪平了道路。
◆寬政疏刑,匡正經學史稱劉_忠厚仁慈,輕徭薄賦,是東漢賢君。他的政令刑法都比較寬疏,但他的寬疏也不是都建立在原則之上。按制度,官員貪污要禁錮三世,就是三代人都不能做官,劉_廢除了這項制度。而他對官員和貴族的賞賜,往往超過規定的限額,這就造成國家財政的困難,而這些負擔最后還是轉加在了百姓頭上。
劉_的一些政令刑法也不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而是出于災祥讖語之學。
公元76年,兗、豫、徐等州發生旱災,饑民遍野。劉_一方面調集國庫中的糧食緊急救援饑餓中的人民,一方面召集群臣商討解決辦法。按照當時人民的看法,水旱荒年是陰陽不調,而這又與政事有關。司徒鮑昱痛陳時弊:前些年因為楚王劉英之獄,許多人被牽連,那其中大概有一半以上都是冤枉的。那些被判了刑的人遠離家鄉,骨肉分離,死了靈魂也得不到安息。這就導致陰陽失調,水旱成災。現在不如赦免這些刑徒,解除監禁,讓他們回家和親人團聚,這樣也許能制造祥和之氣,讓上天降下甘露,解除旱情,免除百姓痛苦。
尚書陳寵也上書說:治理國家就如同調整琴瑟的弦一樣,弦調得太緊會崩斷,刑法太嚴會激起人民的不滿,建議陛下應進一步寬緩刑法。
劉_聽從了他們的建議,大赦天下,寬緩刑法。
因為相信讖語迷信,劉_親自主持整頓經學。公元79年,劉_接受了楊終的建議,親自在白虎觀召集將、大夫、博士、郎官和儒士開會,叫他們在太學里研究春秋、谷梁傳、尚書、詩經、易經等古籍,讓各家把分歧盡量講出來,集中各家智慧,甄別其中的異同,當然也不盡求一律,議定五經異同,最后由他來判斷是非。這次會議討論后由班固整理成書,命名為白虎通。白虎觀會議以及白虎通所標榜的正經義一方面是用讖語來正經學,利用政治使讖語迷信合法化,具有和經書一樣崇高的地位,另一方面是利用官方意志來正經學,更好地為封建統治者服務。因此,白虎通成為把儒學思想法典化的著作。
這本書就是傳至今天的白虎通義。這部書除了古籍的研究成果外,還吸收了陰陽五行和讖緯之學,對董仲舒以來儒家與神秘哲學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另外,劉_在(zai)歷法(fa)、科學方(fang)面也有很高的(de)建樹(shu)。劉_本人(ren)(ren)在(zai)書(shu)(shu)(shu)法(fa)上就有很高的(de)造詣,他擅長(chang)草書(shu)(shu)(shu),據(ju)說,已(yi)達(da)到出神入化的(de)境界(jie),他的(de)書(shu)(shu)(shu)法(fa)作品被歷代(dai)擅長(chang)書(shu)(shu)(shu)法(fa)者所珍(zhen)愛(ai),人(ren)(ren)們(men)稱之為章草。
竇氏六歲能作文章,而且天生麗質。
建初二年(公元77年)八月,竇氏及其妹妹被選入長秋宮。由于她貌美、舉止言談非凡,得到了馬太后的賞識,更得到了漢章帝的喜愛。
爾后,馬太后病逝,宮內權力最大的莫過于竇后。
當時,深得漢章帝喜愛的還有宋貴人和梁貴人。宋貴人進宮后便生下了皇子劉慶。
建初四年,劉慶被立為皇太子。竇后對此嫉妒難耐,便串通母親,誣陷宋貴人。于是宋貴人和太子劉慶漸漸被章帝疏遠。
建初七年,漢章帝劉炟廢太子劉慶為清河王,立由竇后撫養的皇子劉肇為皇太子。不久,宋貴人飲藥自殺 。
劉肇為梁貴人所生。梁貴人深知自己不是竇后的對手,就情愿將自己的兒子送給竇后撫養。梁家暗自慶幸,因為劉肇被立為皇太子,以后一定不會虧待生母一家的。這話傳到竇后的耳朵里,她為此恨恨不已。于是誣陷梁貴人。不久后,梁貴人自殺。
章和二年(公元88年)二月,年僅33歲的漢章帝崩于章德殿前。十歲的皇太子劉肇即位,為漢和帝。尊竇皇后為皇太后。因和帝年幼,由竇太后臨朝執政。隨即竇太后下詔,任命竇憲違掌典輔政;太尉鄧彪為太傅。接著竇氏又更改了漢章帝的一些規定,命諸王返回封國,又增加鹽鐵稅以充軍費,準備大舉進攻匈奴。
漢章帝駕崩后,齊殤王的兒子劉暢來京吊喪,很得竇太后的歡心。竇憲恐怕劉暢會分了他的權力,便派刺客暗殺劉暢。竇太后發覺后大怒,將其關進內宮。恰巧北匈奴再次擾邊,南匈奴請求朝廷出兵征討。竇憲害怕被殺,請救待罪出征匈奴,竇太后同意了他的請求。
永元元年(公元89年),漢軍連戰連捷,竇憲因此威名大勝。
漢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竇憲陰謀叛逆,走漏了消息。漢和帝決定誅殺竇憲。此后,竇氏家族做官的人全部免官,竇太后也由此被軟禁,不得參與政事。
漢(han)和帝[劉肇(zhao)]永(yong)元九年,竇(dou)太后(hou)憂郁而死,葬于(yu)“敬陵”。
首先,對宮斗的類型作一下分類:
第一類宮斗:只相斗不殺人。
(一)
北魏孝文帝時期,太師馮熙的兩個女兒馮潤馮清先后入宮。先入宮的馮潤因為得了咯血癥被遣回家養病,因此后入宮的妹妹馮清反而先封為皇后。但馮潤也不是省油的燈,待病好之后,她再次入宮,立刻獲得孝文帝元宏的專寵,對皇后妹妹不行妾禮,百端譖構,終于成功讓元宏把馮清貶去瑤光寺出家為尼,自己取代了馮清的皇后位置,
(二)
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楊艷一直嫉妒受寵的貴嬪胡芳,于是在臨死前都要把自己的小堂妹楊芷推上新皇后位(楊芷比名義上的兒媳賈南風還小),以阻止胡芳成為新皇后。晉武帝看著發妻臨終前有這樣的遺愿,只得流淚同意。
(三)
明英宗復位后,殘疾無子的錢皇后和有太子的周貴妃矛盾馬上變尖銳起來,就連明英宗之母孫太后都贊同廢錢立周。明英宗念及與發妻的深情,堅決拒絕。為了表明立場,孫太后一死,明英宗夫妻就宣布將嫡母胡皇后復位。英宗夫妻倆為前朝廢后翻案,就是在敲打周貴妃和那些想投機的大臣們,以無子為名廢掉錢皇后是不可能的。
(四)
一天,崇禎帝召田貴妃。慣例是貴妃乘鳳輿,由小太監抬著。這一天,田貴妃卻由宮女抬著,崇禎帝見了,覺得很奇怪,問為什么,回答說:“小太監們多行為不端。” 崇禎帝讓她舉例說明。田貴妃說:“聽說坤寧宮里的小太監常和宮女們不端,所以遠離他們(聞坤寧宮小珰狎宮婢,故遠之耳)。” 崇禎帝聽后,覺得田貴妃懂得禮儀,并命搜查坤寧宮小太監的住所,獲得太監與宮女之間的狎具。崇禎帝大怒,宣布要譴散所有的坤寧宮太監,周皇后氣得慪血。
(五)
宋仁宗的張貴妃眼見曹皇后的養女范觀音得到寵幸,很是不悅,害怕這會增強皇后一方的力量。 這年正好大旱,仁宗與宮中眾人都急迫地祈求降雨,張貴妃通過自己的養母宮人賈氏,聯系上了依附她們的宰相賈昌朝,讓賈昌朝上奏請出宮人以弭災變。在宮中,張貴妃就建議必須出與妃嬪親密的宮女(即養女)才能感動上天以下雨(非出所親厚者,莫能感天意),她還首先表態放出自己的養女,眾妃嬪紛紛效仿,曹皇后也不得不把范觀音放出宮。
(六)
漢武帝有一段時期同時寵愛邢娙娥和尹氏,都封為夫人,一開始就為了避免兩人爭風吃醋從不讓兩人見面。尹夫人還是忍不住一再要求見一見邢夫人,漢武帝設局讓另一個夫人假扮邢夫人,還帶上幾十宮女擺場面。但是尹夫人還是從假邢夫人的形象氣質上為假冒,待她看到真正的邢夫人時,自愧不如,哭泣起來(低頭俛而泣)。
(七)
曹操的原配為丁夫人,曹植曹丕的生母卞氏只是倡家出身的小妾,丁夫人為嫡妻,雖無親子但從小收養了已故劉夫人的曹昂,位置穩固,待卞氏就不怎么客氣。史料原文為“丁視后母子不足。后為繼室,不念舊惡”,“不足”和“舊惡”僅僅四個字就能讓人聯想到當年曹府里嫡庶間的刻薄。
(八)
明光宗朱常洛為太子的時候姬妾眾多,太子妃郭氏早逝,最受寵的女人為李選侍(西李)。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后爆出了一個猛料:當年生母王才人(太子宮二號妃嬪,郭氏去世后實際排名第一)是遭到西李的欺凌毆打至死的。不過幾年后明熹宗受魏忠賢的影響,又自行翻供稱那是被大臣王安等人調唆說的。N號女主人敢打死1號女主人確實不靠譜,但結合西李選侍囂張跋扈的性格與品德而言,她絕對欺負過王才人。
(九)
朱瞻基為皇太孫起就有一妻一妾,賢德的胡善祥和有美色的孫氏。繼位為明宣宗后,胡氏為皇后,孫氏為貴妃。朱瞻基更喜歡孫氏一些,于是一再試圖廢掉胡善祥,把皇后位騰給孫氏。這個過程里,朝中大臣紛紛各自站隊。孫貴妃此時生下太子朱祁鎮,《明史》里有孫氏偷龍轉鳳的記載(陰取宮人子為己子),但存在疑問。朱瞻基便命令胡皇后上表辭去皇后之位,被廢為道姑,居長安宮(后改名景仁宮),孫貴妃繼任皇后。張太后還是喜歡前兒媳一些,常召她去自己宮殿。內廷朝宴時,還命胡氏位居孫氏之上,給孫氏打臉,孫氏怏怏不樂。
(十)
楊貴妃曾嫉妒過后宮某位妃嬪(梅妃歷史上并不存在),仗著唐玄宗對她的盛寵,直接沖著老皇帝出言不遜,唐玄宗也被氣到了,直接把楊玉環從宮里送出去,送到她堂哥楊铦家(妃以妒悍不遜,上怒,命送歸兄铦之第)。不過失去愛妃的唐玄宗倒是一整天都心情不佳,高力士就出面調解,皇帝還是在晚上把楊貴妃接回宮來,經過一場小鬧騰,老夫少妻的感情反而更好了,那位被楊貴妃針對的妃嬪,以及其他后宮,從此更難得被唐玄宗寵幸(自是恩遇愈隆,后宮莫得進矣)。
(十一)
司馬懿晚年寵愛小妾柏夫人,疏遠正妻張春華,張春華很少見到司馬懿。一日,司馬懿患病,張春華前去探望,司馬懿竟對她說:“老東西面目可憎,怎么還勞駕你出來啊!”張春華氣憤地絕食,她所生的司馬師、司馬昭、司馬干也跟著她一起絕食。司馬懿大驚,連忙向她道歉。事后司馬懿暗地里對別人說:“老東西死了沒什么好可惜的,我擔心的是我那群好兒子啊!”柏夫人只有一個兒子——司馬倫,就是后來八王之亂里的趙王,其才能平庸品德低下,在權力斗爭中和四個兒子全被賜死,司馬懿和柏夫人的血脈徹底斷絕。在比兒子之上,柏夫人是輸得徹底。
第二類宮斗:直接血淋淋的屠殺
這種情況往往是皇帝已經死了,或是皇帝太懦弱受制于后妃,或是后妃太得寵,皇帝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一)
漢安帝的閻皇后長得漂亮,又精通音律有才色,得到皇帝的專房之寵。不過皇帝還是要寵幸其他妃嬪的,宮女李氏因此生下皇子劉保,閻氏秘密將李氏鴆殺。事后,她一直無子,就使計廢掉劉保的太子位,不過在安帝去世之后,經過激烈的斗爭,劉保還是登上帝位,誅滅閻氏家族,閻后被軟禁后次年去世。
(二)
馮潤還只是昭儀的時候就已經手握大權,孝文帝還有一寵妃貴人高照容,不到三十歲就生了兩兒一女,但高照容卻在從代地到洛陽的途中突然暴死。有傳聞,是馮潤派出去的殺手殺了高照容,以奪取高照容之子元恪的撫養權的(或云昭儀遣人賊后也)。但在元恪即位前,馮潤已被孝文帝賜死,這一起謀殺案的真相就無人所知。
(三)
南唐小周后非常狠毒,李煜后宮的妃嬪多被她害死(故同時美女,率多遇害),除了舍于自保的黃保儀,看來小周后被宋太宗奸污是自己的報應。
(四)
漢桓帝的皇后竇妙多年無寵,早就對貴人田圣等寵妃恨之入骨(太后素忌忍,積怒田圣等),等漢桓帝一死梓宮還在前殿沒運走,她就迫不及待地便殺死田圣。還想把另外八個貴人全部殺死,還好中常侍苦勸,那八個美女才得以保命。
(五)
袁紹的正妻劉夫人更加殘忍,不但殺掉袁紹生前的五個寵妾,還對她們的尸體進行了破壞(乃髡頭墨面以毀其形),兒子袁尚還幫她去殺寵妾的家人。
(六)
漢靈帝的何皇后只是一個屠戶家的女兒,卻厲害霸道,后宮眾妃都怕她。官家小姐出身的王美人反而不是她的對手,生下兒子劉協(漢獻帝)后被何皇后毒死。由于何氏與宦官們關系好,靈帝欲廢何后卻中止,不過幾年后董卓還是替劉協報了仇,毒殺何后母子。
(七)
郭太皇太后沒有想到,明明自己的兒子孫子都是皇帝,卻都死去。皇位竟落到曾經是自己宮女的鄭氏的兒子李怡頭上,她的倒霉日子也來了,庶子唐宣宗因為當年的舊怨為親母報仇對嫡母不尊重。郭氏氣得準備跳樓,偏偏不成功,不高興的宣宗馬上就讓嫡母當晚“暴崩”,人都死了宣宗還不讓她祔憲宗太廟。這個過程中,鄭太后必然是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大仇得報。
郭太后有謀殺唐憲宗的嫌疑,所以唐宣宗是在為父報仇,看來這場宮闈相斗更復雜了。
(八)
武則天除了與王皇后蕭淑妃宮斗,毒殺了賀蘭氏之外,還能從史書里推斷出武氏對待其他后宮的態度。《舊唐書》里有記載唐高宗“后宮劉氏生燕王忠,鄭氏生原王孝,楊氏生澤王上金”,編劇和小說作者們總是以此把三人設定為宮女出身沒有封號的低賤女子。但事實上參看為妃嬪資料最齊全的李淵后宮,兒子生母里位號最低的為張寶林、柳寶林(六品)。再從情理考慮,被皇帝寵幸過的女人,還生了兒子。哪怕真是宮女出身,皇帝打賞個最低最低級的八品采女封號(共有 27 個編制)也不是難事。所以劉氏鄭氏楊氏絕對是有封號的。
除了劉氏被記載出身低賤(忠母劉氏微賤)以外,鄭氏和楊氏都沒有這種記錄。當年正是因為四妃份額滿了,唐高宗才想給武昭儀一個獨創的宸妃封號(唐因隋制,后宮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皆視一品。上欲特置宸妃,以武昭儀為之)。楊氏還敢得罪武則天(《新唐書》記載李上金“武后疾其母”),可以推斷鄭氏和楊氏極有可能就是蕭淑妃以外的三妃之二。從姓氏上推斷鄭氏和楊氏極有可能出自望族滎陽鄭氏和弘農楊氏。
武則天處死庶子們是相當不留情,除了李孝因為無子早逝外,李忠沒有留下后代就被逼自殺。李上金被逼自殺后,七個兒子在流放途上死了六個。蕭淑妃生的李素節被縊死,十三個兒子里被殺了九個。兒子孫子尚且這樣凄慘,這三位母親,特別是被武后所恨的楊氏,極有可能是被武則天迫害而死的,倒底是死于流放過程中,還是特別賜死,歷史不忍細讀。劉氏鄭氏楊氏沒有記載封號,也有可能是被武則天廢為庶人的原因。
(九)
李隆基有一個二哥李成義,剛一出生就被祖母武則天就厭惡,準備扼殺掉這個小生命。和尚萬回用迷信的說法勸住了武則天:“這個嬰孩是西域大樹投胎,養育他能夠旺其他孫子(此兒是西域大樹之精,養之宜兄弟)。”武則天聽著高興,才把李成義和其他李旦的兒子放在一起養。雖然李成義的生母柳氏是掖庭宮人,但武則天要處死親孫子的行為還是很令人不解。
直到前宰相柳奭的孫子柳嘉泰的墓志《右武衛將軍柳公神道碑》被發現,上面有“先帝在藩,以公女兄為妃,則申王之舅,以外戚解褐”的字樣,才知道柳宮人是柳奭的孫女,王皇后的表侄女,終于知道武則天為何如此厭惡李成義的出生了。柳宮人的封號沒有記載,晚年也沒有記載。結合武則天處置政敵及家屬的狠毒,再加上史書記載武則天殺掉的兒媳就有三個:李顯原王妃趙氏、李旦妻妾劉氏竇氏,可以推斷,她可能剛生完孩子就被武則天處死了。
(十)
嘉靖帝時期宮斗較特殊,因為嘉靖本人就是一個性情暴戾,待后妃和大臣都很刻薄的昏君,后妃多死于嘉靖本人之手。第一任皇后陳氏有一次和嘉靖帝閑聚,張順妃、文恭妃為帝后倒茶,嘉靖帝盯著妃子們的手看。陳皇后心生嫉妒,就很不高興地丟杯子站起來。嘉靖帝馬上大怒,使陳皇后受驚流產(朝鮮的《李朝實錄》記載陳皇后當時被罰跪),陳皇后流產后重病了數月,在痛苦中死去。
嘉靖帝的母親蔣太后促使嘉靖帝封張順妃為繼后,但張皇后的皇后生涯只持續了五年但又被嘉靖帝廢掉。有一種說法是張皇后替嘉靖帝的皇伯母張太后說情,觸怒了嘉靖帝。被廢掉的張氏兩年后去世。事情另一主角文恭妃不知什么時候突然因罪被責罰幽禁(上以妃因罪退閑)幾年后憂死。謚為悼隱,實際只以嬪禮下葬(諸喪儀皆從殺禮)。
嘉靖帝之后又將“甚稱帝意”的方德嬪封為第三任皇后,但方皇后由于在壬寅宮變后冤殺嘉靖帝寵愛的曹端妃,被嘉靖帝記恨。五年后,宮中起火,嘉靖帝不準人去救方皇后,方皇后被燒死于火中(中官請救后,帝不應,后遂崩)。方皇后一死,嘉靖帝才想起方皇后曾在壬寅宮變中救過自己一命,很后悔,下令以元后的禮儀去厚葬方皇后(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濟難,其以元后禮葬)。不過方皇后似乎與杜康妃關系也不好,杜康妃之子朱載垕繼位成隆慶帝后直接違背父皇旨意,只讓第一任嫡母陳皇后祔太廟。
之前提到的文恭妃為什么被罰,史書里沒有記載。黑龍江大學劉玉、姚敏寫的論文《明世宗后妃掃描》,統計了嘉靖帝的七十六位后妃中,有五十一位死在嘉靖帝之前(嘉靖帝活了六十歲),這很不正常。看來,暴君嘉靖帝的后宮里還有許多宮闈秘事,不為后人所知。
第三類宮斗:有計謀的相斗
這樣的方式有多樣:口蜜腹劍、勾結外臣、利用巫術,借刀殺人,冤獄陷害。
(一)
驪姬的年齡估計比申生重耳都小,但這樣一個小女人卻能迷惑控制晉獻公,讓他的三個兒子死的死逃的逃,整個晉國局勢為之動蕩。
(二)
陳阿嬌把衛子夫看作是眼中釘,幾次幾乎要將衛氏整死(幾死者數矣),母親館陶長公主還派人抓衛子夫的弟弟衛青,想殺死他(被公孫敖解救)。陳阿嬌還找來女巫楚服來詛咒衛氏。若非衛子夫正得到漢武帝的盛寵,被他堅定地保護著,小小奴家女真的會性命不保。
(三)
漢章帝的竇皇后相當得寵(后寵幸殊特,專固后宮),可就是生不出兒子。當時后宮里有兩對姐妹花:宋貴人兩姐妹、梁貴人兩姐妹,大宋貴人和小梁貴人都生有兒子。嫉妒的竇皇后就利用漢章帝對她的信任,屢屢陷害這四人。
皇太子劉慶之母是大宋貴人,竇皇后就先對宋家入手,讓自家兄弟去監視宋貴人的父親,讓宮女去監視宋貴人姐妹。有一回大宋貴人生病了,寫信回家尋求菟(一種寄生性雜草)來入藥治病,竇皇后就截獲這封信,誣陷大宋貴人是要用菟來作蠱道,漢章帝因此疏遠宋貴人母子。之后劉慶被廢為清河王,宋貴人姐妹被竇皇后派來的蔡倫(當時只是小黃門)嚴加拷問,逼得服毒自殺。小梁貴人所生的劉肇才四歲就被繼立為新太子,小梁貴人知道斗不過竇皇后,便主動提及讓竇皇后撫養劉肇。但梁家人私下的抱怨還是給竇皇后聽到了,竇皇后發出匿名函件,誣告梁氏姐妹的父親梁竦謀反,梁竦在牢獄中被漢陽太守拷打致死,傷心欲絕的梁氏兩姐妹便郁郁而終。
劉肇十歲即位為漢和帝,才十三歲就誅殺了作亂的竇氏一族,但一直沒有處理撫養自己長大的竇太后。五年后,竇太后逝世,梁貴人姐妹的另一姐姐梁嫕上書陳述梁家的冤屈。但漢和帝仍頂住大臣壓力,不廢嫡母,還讓嫡母和漢章帝合葬。因為漢和帝自己早逝,一百多天大的兒子繼位后又夭折。當年廢太子劉慶的兒子劉祜得以繼任為漢安帝,漢安帝為自己的親祖母大宋貴人復仇,要重審當年的冤案,已經成了尚方令的蔡倫還是被迫服毒自殺。
(四)
楚懷王時期,魏王送進楚國后宮一個絕色美女,舊寵姬鄭袖見狀不但不嫉妒,還待魏姬特別好。等到魏姬對她信任如親姐后,鄭袖就展開了她的陷害。她告訴魏姬楚王不喜歡她的鼻子,于是魏姬見到楚王都要掩著鼻子。楚懷王不解來問鄭袖,鄭袖回答道:“她是在嫌大王體臭。”楚懷王在盛怒下命人把魏姬的鼻子割掉了。
(五)
袁術得到了一個國色水平的大美人馮氏,袁術后宮眾女人于是便一起“忠告”馮氏,稱袁術欣賞有節志的人,勸馮氏平時要多哭泣自己國破家亡的處境,以得到袁術的欣賞。后來,馮氏被眾婦絞殺,吊在廁所里,袁術還絲毫不懷疑,以為馮氏真的是感懷自己國破家亡而自殺的。
(六)
韓國夫人武順的死,雖然武則天有很大嫌疑,但史書無載。
但史書清楚記載了武則天如何一石三鳥,既把魏國夫人賀蘭氏毒殺,又把堂兄武惟良,武懷運陷害為下毒者一同殺害(后毒殺魏國,歸罪惟良等,盡殺之)。
(七)
霍成君的母親霍顯收買女醫淳于衍,在產房里毒殺了漢宣帝的發妻許平君。還做得相當隱蔽,以致于數年后,霍山、霍云、霍禹還一頭霧水,不知道漢宣帝為什么不信任霍家,為什么民間會有霍家毒殺許皇后的傳聞。
(八)
在壬寅宮變后,嘉靖帝被楊金英等十幾名宮女勒得重傷昏迷不能理政(時帝病悸不能言)。參與此事的王寧嬪將平素不睦的曹端妃也陷為同謀,這正中方皇后的下懷,因為她也嫉妒曹端妃的得寵。方皇后遂做主將曹端妃、王寧嬪和宮女們全部判處凌遲。
(九)
明仁宗朱高熾有一愛妃郭貴妃,是開國功臣郭英的孫女,在太子府時就服侍朱高熾。郭貴妃為仁宗生了三個兒子,可是仁宗一死,成了太后的張皇后就把郭貴妃選入五人殉葬名單里,但于情于理,郭貴妃都不應該被選進去。另外四位殯葬妃嬪不是家世不高,就是無寵無子,其中安徽休寧農家女出身的黃充妃還是為了家族求榮華,自愿向張太后請求殉葬的。其他后宮里,無子的張敬妃因是勛舊之女(祖父是張玉,朱棣為燕王時候的大將)特恩免殉,生了皇次女的趙惠妃、生了兒子的李賢妃和張順妃也沒有出現在殉葬名單上。郭貴妃明顯在家世上和生育情況上都超于張敬妃等人,卻慘遭殯葬,不由令人懷疑此時手握大權的張太后是在公報私仇。
(十)
漢元帝的皇后是王政君,兩寵妃是昭儀傅氏和昭儀馮媛。但是在某次后宮集體觀斗獸活動中,圈里的熊意外爬出來,馮媛義無反顧為皇帝擋熊,而傅氏早就花容失色跳之夭夭了。馮媛因此獲得元帝加倍敬重,羞愧的傅氏便深深記恨了馮氏。三十一年后,傅氏因為孫子繼皇位而成為太皇太后,相當驕橫,對失去兒子的王政君直稱老太婆,但傅太后還無法向王政君下手。馮媛就遭了傅太后的毒手,被誣行巫祝,馮氏家族被嚴刑虐死數十人,就算馮媛自殺了,馮氏家族仍被流放,下場極慘。
(十一)
孫權的寵妃潘夫人,是一個極陰險嫉妒的女人,不但惡意誣陷傷害袁夫人等其他后宮,還百般虐待身邊的宮女,怨聲載道。步夫人因為群臣不同意沒能立成皇后,徐夫人因為不夠得寵孫權沒考慮,袁夫人因為無子拒絕當皇后,繼而皇后之位就為潘夫人所得,潘夫人在孫權病重就暴露了自己想當呂后的野心,宮女們怕她太后專權會更殘暴,干脆一起縊殺了她。可以想象,若潘氏真當上太后,袁夫人等孫權往日寵妃就會有戚夫人田圣袁紹寵妾等人的下場。
(十二)
萬歷帝最寵的妃子為鄭貴妃,其次為李敬妃(在李敬妃死后,萬歷帝不但追封她為皇貴妃,還直接想讓她陪葬自己地宮的右側,即僅次于王皇后的位置,但由于大臣反對而不成)。所以在鄭貴妃的眼中,不受寵的王皇后和王恭妃都不是威脅,唯獨生育了兩個兒子的李敬妃是威脅。李敬妃在生育第二個兒子朱常瀛時得了產疾,鄭貴妃手下太監張明出面醫治,結果李敬妃產后十一天就死了。當時就有張明受鄭貴妃指使毒殺李敬妃的說法(彼時積言有如淳如衍之事),二十三年后明光宗朱常洛死于“紅丸案”,也出現了鄭貴妃手下太監崔文升的身影。更讓人懷疑當年的李敬妃之死不簡單。
第四類宮斗:政治斗爭的延伸
多數時候,宮斗不僅僅是女人間爭個寵那么簡單,而是政治上的斗爭的一種。
參與進來的人何止妃嬪本人?宦官、外臣、長公主、皇帝奶媽都有可能是宮斗的主角。
有的宮斗還比較特別,完全已經不是后妃間的相斗了,而是后妃與第三方勢力在斗。比如明熹宗后宮眾后妃被魏忠賢和客氏迫害。
(一)
臺灣學者鄭曉時的觀點——漢文帝即位前的無姓王妃其實就是呂氏女。因為劉恒他的哥哥弟弟侄兒堂叔們在呂后時期都得娶呂氏女(或是呂氏外甥女),劉恒幾乎不可能不被指婚一個呂氏女兒(也有可能是呂氏外甥女),這位王妃作為正室又生了四個兒子卻連個姓氏史書都不載,更佐證了這個猜測。代王妃若不是病逝就極有可能在得知長安誅殺呂氏家族時自殺,她的四個兒子被陳平等人斬草除根。
(二)
宋仁宗時期,第一任皇后郭氏與宮人尚氏、楊氏爭寵。有一回尚氏向宋仁宗訴說郭皇后的不是,恰逢郭皇后趕來,二人爭執起來。郭皇后不勝憤怒,舉手扇向尚氏,宋仁宗見狀,急忙上前救尚氏。郭皇后收勢不住,剛好打在宋仁宗的頸部,宋仁宗頓時龍顏大怒,要廢郭皇后。后來在宰相呂夷簡(郭皇后得罪過他)和宦官閻文應的推動下,郭氏被廢掉。
(三)
北齊高瑋朝,昭儀穆黃花勾結高瑋的奶媽陸令萱,先是利用巫術詛咒胡皇后,讓胡皇后神志不清漸漸失寵(旬朔之間,胡氏遂即精神恍惚,言笑無恒)。然后又在胡太后面前陷害胡皇后,稱胡皇后非議過胡太后的私生活,讓胡太后大怒趕走胡皇后(立剃其發,送還崐家)。最后穆昭儀成功升至皇后。
(四)
漢靈帝的第一任皇后宋氏,因為無寵卻能當皇后,所以受到漢靈帝眾后宮的嫉妒,合起來一同誣陷和詆毀宋皇后。中常侍王甫枉殺勃海王劉悝和及其妃子宋氏,宋氏是宋皇后的姑母,王甫因此恐懼宋皇后會怨恨他,便與太中大夫程阿一起編造謊言陷害宋皇后,說宋皇后用巫蠱的辦法詛咒別人,漢靈帝便相信了,廢除了宋皇后,宋氏在冷宮里憂郁而死。她的父親宋酆和兄弟都受到牽連,下獄被誅殺。
(五)
漢景帝的長子生母栗姬,因為在聯姻一事上得罪了館陶公主,于是乎館陶公主聯合了劉徹的生母王夫人,一同陷害栗姬,不但讓栗姬失去了將要到手的皇后寶座,還把兒子的太子位也丟了。栗姬最后郁郁而終(栗姬愈恚恨,不得見,以憂死)。
(六)
孫權長女孫魯班,步夫人所生,也是個極狠毒的角色。她不喜歡父親的另一夫人王夫人(太子孫和之母),就連續陷害這兩母子,稱孫和與太子妃家人謀劃,稱王夫人一見孫權病重就高興(又言王夫人見上寢疾,有喜色)。讓孫權誤解兩人,廢除孫和太子位,王夫人也憂郁而死。
(七)
清太祖努爾哈赤有兩個侍女德因澤、阿濟根,突然告發了大福晉阿巴亥(多爾袞生母)與努爾哈赤二子代善之間有曖昧關系,兩人因此由侍女晉升為小福晉。阿巴亥和代善因為此丑聞都受到打擊,但是阿巴亥畢竟相當得寵,不久后還是被努爾哈赤原諒。但數年后努爾哈赤去世,阿巴亥被逼殉葬時,德因澤、阿濟根竟然也一同被殉葬。身份卑微的侍女竟敢告發大福晉和皇子,之后又被迫殉葬,不由讓人聯想這是一起政治陰謀。指使人應該是最大利益者皇太極。
(八)
明熹宗時期,雖然張皇后張裕妃等后宮都被魏忠賢客氏所迫害,但有一位任容妃則非常安全。因為她本身就是魏忠賢的侄外孫女(一說為義女)。張皇后生的皇長子朱慈燃由于被客氏派人暗害,一生下來就是死胎(竟損元子)。范慧妃生的皇二子朱慈焴,也生下來不久就神秘地死了。唯獨就是任容妃生下來的皇三子朱慈炅健康地生下來并成長,如果沒有意外,這個帶著魏家血統的孩子就會成為新一代皇帝,魏忠賢就可以繼續操縱明朝大權。不過人算不如天算,天啟六年五月初六,北京城發生了神秘的王恭廠大爆炸,皇宮里多名太監被殿上掉下來的木檻、鴛瓦砸死,已經七個月的朱慈炅受驚而亡,徹底斷送了魏忠賢的美夢。
(九)
明憲宗繼位后,先帝明英宗的周貴妃仍不忘與錢皇后相爭,先是指使太監夏時,傳諭獨尊她一人為皇太后。但在大學士李賢、彭時力爭之下,還是兩宮并尊,兩人都升為皇太后。憲宗的原配皇后吳氏,杖打了憲宗極寵愛的萬氏(此時只是侍長),憲宗怒而廢后。錢太后站在理性的角度勸阻庶子,但周太后偏偏唱反調支持兒子廢后。這樣一來,錢太后同時得罪了明憲宗和萬氏(實際上的皇后),周太后挑撥成功。錢皇后從此不得庶子尊重,錢氏族人得到的待遇也遠不如周氏族人。
(十)
陳叔寶的皇后沈婺華出身高貴,是陳朝長公主女兒。她性情端靜為人正直,不受陳叔寶喜愛。荒淫無度的陳叔寶只喜歡張麗華、孔貴嬪這樣的妖媚女子,孔貴嬪和張麗華結成同盟一起詆毀沈皇后的養子太子陳胤,孔貴嬪的義兄佞臣孔范也積極在朝廷中與她們里應外合一起攻擊太子陳胤(而張、孔二貴妃又日夜構成后及太子之短,孔范之徒又于外合成其事)。太子陳胤終于被廢,改立張麗華的長子陳深。陳叔寶還想廢沈立張,因為隋滅陳之戰而不成。隋軍滅陳后,高颎斬殺張麗華,沈婺華和陳叔寶一同被俘。隋煬帝相當尊敬沈婺華,對其多加禮遇。
(十一)
萬歷帝時期的一大政治事件就是國本之爭,不得寵的皇后王喜姐選擇站隊同樣不得寵的王恭妃(朱常洛生母),共同抵抗鄭貴妃(朱常洵生母)。于是后人總把王喜姐看成是正義的化身,保護朱常洛的好人(光宗在東宮,危疑者數矣,調護備至),國本之爭是正邪之爭。但根據宦官劉若愚編寫的《酌中志》記載,“賢后”王喜姐有虐待身邊宮女太監的惡行(多罹捶楚,死者不下百余人),反而是“奸妃”鄭貴妃待周圍的太監很厚道(惟皇貴妃鄭娘娘近侍各于善衙門帶俸)。看來,王喜姐也不是良善之輩,結合她侍奉婆婆李太后(事孝定太后得其歡心)以穩固位置的舉動好,保護王恭妃母子不過是類似于三國時期孫劉聯合抗曹而已。
(十二)
宋神宗的后宮里,第一號女主人是向皇后,第二號女主人是朱德妃(邢貴妃張淑妃等妃嬪不過是神宗死后才被追封的,生前只是嬪位)。婆婆高太后只喜歡向皇后,處處壓制太子趙煦生母朱德妃。宋神宗死后,趙煦繼位,即宋哲宗。成了太妃的朱氏護送神宗靈柩去鞏縣永裕陵,前宰相韓絳親自去永安郊外迎接。回宮后,朱太妃估計是為了稱贊韓絳的知禮向婆婆高太皇太后提起此事(偶為宣仁太后言),結果被高太皇太后斥責她不配受先朝宰相的大禮,嚇得朱太妃哭著道歉。
向太后看似不像婆婆高滔滔那樣待朱氏刻薄,但宋哲宗才 25 歲就病重將逝,又沒有活著的兒子。向太后朱太妃兩宮的矛盾升級,朱太妃在兒子病榻前要求他傳位于同母弟趙似,引起向太后的極大不滿。于是哲宗一病逝向太后就因私心選定了宰相章惇所強烈反對的端王趙佶(生母陳美人,已逝),還把已死多年的宋神宗搬出來當借口:“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立。”其實宋神宗死時趙佶才三歲,生母品級只是美人,宋神宗怎么看得出趙佶有福相?
趙(zhao)(zhao)(zhao)佶繼(ji)位(wei)為(wei)宋(song)徽宗(zong)(zong)后,名義上對朱太(tai)妃禮(li)遇(奉禮(li)尤謹(jin)),但(dan)兩年(nian)后向太(tai)后朱太(tai)妃相(xiang)(xiang)繼(ji)去(qu)世。宋(song)徽宗(zong)(zong)就(jiu)開(kai)始(shi)對爭過皇位(wei)的(de)趙(zhao)(zhao)(zhao)似展開(kai)報復,掀(xian)起(qi)一(yi)場(chang)蔡(cai)(cai)王(wang)府(fu)獄案。有(you)人指(zhi)控趙(zhao)(zhao)(zhao)似的(de)蔡(cai)(cai)王(wang)府(fu)中一(yi)小史(shi)鄧(deng)鐸(duo)有(you)叛逆言論(言涉指(zhi)斥(chi)),宋(song)徽宗(zong)(zong)將鄧(deng)鐸(duo)打入大(da)牢,但(dan)左司(si)諫江(jiang)公望上疏勸(quan)宋(song)徽宗(zong)(zong)不(bu)要兄弟相(xiang)(xiang)殘,不(bu)要懷疑趙(zhao)(zhao)(zhao)似。但(dan)江(jiang)公望被解(jie)(jie)職,鄧(deng)鐸(duo)也被處(chu)死。大(da)臣劉正夫繼(ji)續(xu)為(wei)趙(zhao)(zhao)(zhao)似求情,援引西漢文帝(di)和舉淮南王(wang)兄弟相(xiang)(xiang)殘一(yi)事,正史(shi)上的(de)記載是(shi)宋(song)徽宗(zong)(zong)被感動了,與趙(zhao)(zhao)(zhao)似和好如初(chu)(帝(di)感動,解(jie)(jie)散其獄,待蔡(cai)(cai)王(wang)如初(chu))。但(dan)五年(nian)后趙(zhao)(zhao)(zhao)似就(jiu)以 26 歲之齡去(qu)世,死因不(bu)明。
本文地址(zhi)://n85e38t.cn/lishitanjiu/72811.html.
聲明: 我們(men)(men)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an),注重(zhong)分享,被刊用文(wen)章因無法(fa)核實真實出(chu)處,未能及時與(yu)作者取得(de)聯系(xi),或有版權(quan)異議的(de),請聯系(xi)管(guan)(guan)理(li)員,我們(men)(men)會(hui)立即處理(li),本站(zhan)部分文(wen)字與(yu)圖片(pian)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chu)于傳(chuan)遞更多信(xin)息(xi)之目的(de),若有來源標(biao)注錯誤或侵(qin)犯(fan)了您(nin)的(de)合法(fa)權(quan)益(yi),請立即通(tong)知我們(men)(men)(管(guan)(guan)理(li)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men)(men)會(hui)第(di)一時間予(yu)以(yi)刪除,并同時向您(nin)表示(shi)歉意,謝謝!
上一篇: 漢軍是如何(he)克(ke)制匈(xiong)奴(nu)的,為何(he)后來匈(xiong)奴(nu)會···
下(xia)一篇: 歷史上的永琪和小燕子究竟(jing)是什么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