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清朝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中國古代的軍工科技里,一樁“傳說中很強大”的成就,正是“清初有人發明了機關槍”。
在《閱微草堂筆記》乃至《清史稿》等典籍里,這款“大清版機關槍”有多強大?其“學名”叫“連珠銃”,是由康熙年間清代軍工強人戴梓研發成功。以《清史稿》的描述,這款“連珠銃”的造型十分奇特,整個槍械是“形如琵琶”,而且由“機輪”來操縱,彈藥全都儲備在“銃脊”上,開火的時候一口氣能發射二十八發子彈,簡直“古代版”機槍。
如此強悍“大殺器”,怎么沒見裝備部隊呢?以《清史稿》敘述,戴梓把這“連珠銃法”進獻給了康親王,然后就沒動靜了。乾隆時期學者紀昀(野史里“鐵齒銅牙”的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里的記載更邪乎:戴梓發明了這款“神器”,然后就突然在夢里撞上了神仙,被神仙提溜著大罵了一頓。嚇醒后就趕緊把這“神器”收藏于家,日久天長就失傳了……
如此奇特記錄,也自然叫“連珠銃”越傳越神,幾乎成了“古代版機關槍”的代名詞。外加1840年后,大清軍隊屢戰屢敗,常見叫洋槍洋炮“掃”得稀里嘩啦。康熙年間戴梓這款“傳說中很強大”的“機關槍”,也自然叫多少后人痛惜到咬牙。“康熙不識貨”“康熙將機關槍棄之不用”的流言也因此長期流傳。但實事求是說,這事兒,大清真冤。
首先需要澄清的事實是,戴梓的這款“連珠銃”,跟真正的機關槍,那還差得遠。現代意義的機關槍,必須是后裝槍,使用定裝彈藥,且必須是擊發槍。戴梓的這款“大殺器”呢?很強大不假,卻是哪樣都不占。而且雖然戴梓的“連珠銃”失傳了,故宮現存的另一文物,卻可讓我們看到“戴梓版機關槍”的原型——故宮博物院的“昂里啞國槍”。
“昂里啞國槍”,是康熙年間歐洲國家進貢的一款火槍。這款火槍的造型,恰與清代典籍里“戴梓機關槍”高度吻合。都是“琵琶狀”的造型,也同樣是“銃脊”上儲備槍彈,而且也都有“機輪”操縱裝置,不同的是“昂里啞國槍”一次可發射二十發子彈,比起“戴梓機關槍”還是略遜一籌。可以說,這兩款槍,都是十七世紀燧發槍的“創新產物”。但要想“規模裝備”軍隊?顯然還非常不現實。
其實,作為清初年間頂級的“軍工強人”,研發“連珠銃”對于戴梓來說,也只是牛刀小試。他對于清軍火器裝備更重要的貢獻,當屬“沖天炮”的研發。沖天炮,即清王朝在“康乾盛世”時代的重要火器裝備“威遠將軍炮”,這款火炮長二尺一寸重三百斤,能發射爆炸類炮彈,轟擊時“片片碎裂,銳不可當”。且適應一切惡劣天氣,哪怕飛沙走石,照樣彈無虛發。如此既輕便又殺傷覆蓋面大的野戰火炮,自然是草原野戰時的制勝利器。
所以,比起神乎其神的“連珠銃”來,當年戴梓的“沖天炮”,才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高度重視:康熙帝將此炮命名為“威遠將軍”,并在清軍中大力推廣,從此在清軍多次重大戰爭里分外“露臉”。比如康熙年間平定準噶爾叛亂的戰爭里,轟鳴的“威遠將軍炮”,就將準噶爾營地打得大亂。鴉片戰爭前夜的西域叛亂里,裝備“威遠將軍炮”的清軍,在西域沙暴里發起轟擊,把擁有俄國火器的叛軍打到崩潰。在至今傳世的《乾隆平準部戰功圖》等畫卷里,我們依然可以欣賞到這款“神器”的英姿。
當然,這強悍的“威遠將軍”,打出了清王朝接下來的百年國威,卻也成了“軍工強人”戴梓的命運分水嶺。由于“威遠將軍”太強悍,把當時康熙寵臣南懷仁(比利時籍傳教士)的“軍工作品”都比了下去,滿腹才華的戴梓竟就這樣拉了仇恨。眼睛噴火的南懷仁,隨后污蔑戴梓“私通東洋”,果然惹得康熙帝大怒。勞苦功高的戴梓,就這樣被發配遼東,直到七十八歲才獲得赦免。如此悲劇,以清代學者愛新覺羅·昭梿的嘆息說:“人共惜之”。
不過,雖然康熙帝冤枉了戴梓,但對待“火器問題”,他還并不糊涂。康熙帝在位時期,一直是清軍火器裝備持續升級,裝備比例不斷擴大的年月。除了我們熟悉的各類火炮外,清軍里火槍的裝備比例也在不斷提高,雖說戴梓的“機關槍”沒法規模裝備,但鳥槍裝備一直在提升,還幾乎完全淘汰了明代“三眼銃”等老舊裝備。清軍精銳部隊“排槍齊發,前仆后繼”的戰術,也在一場場戰爭里成為制勝法寶。
一直到鴉片戰爭前夜,清軍的火槍裝備比例,已經達到了一半以上。雖然比起西方國家差得遠,但比起前代還是進步不小。比如鴉片戰爭前,駐守寶山的吳淞營,1000名士兵就裝備了917支火槍與268門大小火炮,外加近9000斤的火藥。以“火力水平”來說,實在是不算低。
清朝的歷代皇帝們,各個也都是“玩槍”的高手。從康熙至道光年間,清宮里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火槍,比如“自來火二號槍”“琵琶鞘燧發槍”“應手槍”“純正神槍”等槍械,全是18至19世紀燧發槍里的精品,今天還在收藏界實力圈粉。當然,這類“先進裝備”也都是“御用”,普通人摸一摸都難。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清朝既不缺“高精尖”的技術,又不缺規模化裝備,為什么1840年的鴉片戰爭,還給活活打成了“一邊倒”?其實,恰恰是戴梓“連珠銃”的失傳,戳中了清代軍工建設的重要槽點:軍工技術的一代代退化。
如果要看清代的“御用火槍”技術,那或許絲毫感覺不出“退化”,但如果看看清軍“規模化”裝備的火槍,就可知退化的嚴重。鴉片戰爭前的道光年間,清軍普通士兵使用的鳥槍,往往長6尺以上,槍彈重量一錢。這種火槍的性能,雖說比明代“三眼銃”強的多,但比清朝的“御用火槍”卻差得遠。甚至和明代精銳部隊裝備的“鳥槍”相比,清軍的這種火槍長度長一倍,槍彈重量只有三分之一,殺傷力其實嚴重縮水。
而且就算是這種槍,質量都難以保證。以學者茅海建的考證,鴉片戰爭前,清軍有的火槍竟然一百多年沒有更換,戰爭爆發后,新造的火槍更是粗制濫造,上了戰場根本不堪用。至于火炮?鴉片戰爭爆發后,清王朝緊急造炮,卻發現以往的圖紙都丟的精光,只能找到康熙七年的火炮圖紙。其實找著了也未必造得了。1835年虎門造炮,五十九門新火炮開了一次火,當場炸膛了十門,大炮上孔洞遍布,根本不經打……
所以,清軍打不了勝仗,絕非皇帝“不識貨”,卻是這一代代讓人嘆息的軍工技術退化。這樣的“退化加速度”,就算戴梓的“連珠銃”沒失傳,拿給“后輩”改造,不知會造出什么樣子。軍工水平退化到這地步的清王朝,挨打也毫不奇怪。
另外需要補充說明的是,雖然戴梓沒造出機關槍,但到了晚清落后挨打的近代史上,“洋務運動”時代的晚清工人們,卻在這事兒上爭了一口氣:當1884年英國馬克沁機關槍震驚世界后,滿懷“自強”信念的晚清軍工也急起直追,那些被西方人贊嘆“技藝不下于任何歐洲工廠的工人”的晚清軍工人員們,1888年就仿制馬克沁機關槍成功。以學者劉申寧的話說:“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有的能制造這種世界最先進武器的國家之一”。
但這樣的突破,依然無法給當時的清軍帶來勝利。在“甲午戰爭”和“庚子國難”里的清軍,已經裝備了諸如“機關槍”等先進軍事裝備,戰斗中卻是“故多虛發之彈”,看似打得好看,卻根本打不著幾個敵人。反而再敵人沖上來后就一哄而散。晚清的問題,不僅僅是差“一兩挺機關槍”的事兒。這樣一個腐敗到骨頭里的王朝,就算軍工雄起一把,人手一挺機關槍,照樣還要喪權辱國。
看似不靠譜的“機關槍問題”,卻也是一面歷史的鏡子,照出那個苦難的時代,多少值得銘記的反思。
本文作者為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林小靜
如今據一些中外史學家、軍事學家分析,早在清朝康熙皇帝時期,有一名叫“連珠火銃”的火器可被視為現代機關槍的雛形,而且它比歐洲人發明的現代機關槍早了200多年,因此可以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機關槍”。發明最早“機關槍”的人名叫戴梓,明崇禎八年(163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其父名叫戴蒼,曾任明朝監軍,因此很擅長制作軍械。在父親的影響下,戴梓從小就非常熱愛軍事,他經常拿著父親珍藏的軍械制作圖集研讀,并根據學到的理論開始實際制作。當戴梓還是11歲的時候,他就開始自己制作軍械,他曾成功研制了一種銃,能發射至百步之外,被人們稱為“天才火器發明家”。
戴梓所發明的“機關槍”(繪圖)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藩,引起了吳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等人的不滿,康熙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起兵反叛,朝廷下令由和碩康親王書杰為奉命大將軍,率兵進駐浙江討伐耿精忠。也正是在這時,戴梓經人推薦給了康親王,因其有軍械制造的才能,被康親王禮聘至軍中,并隨軍出征。此時戴梓獻上自己研制的最新型火器——“連珠火銃”,它可貯存28發火藥鉛丸,而且擊發、填彈兩個程序連動進行,28顆子彈可以一次性連續射出,不用像洋槍那樣打完一發再填藥,大大簡化了填裝手續。因此在實際戰場上,戴梓發明的“連珠火銃”的殺傷力遠勝于當時的“洋槍”。
戴梓發明的“連珠火銃”(復制品)
雖然沒有相關史料記載“連珠火銃”在平定耿精忠反叛中的作用,但可從三藩之亂平定后戴梓受到的待遇一探究竟。叛亂平定后,康親王書杰帶戴梓到京師朝見康熙皇帝,康熙以戴梓有功將其留在宮中,任命他為翰林院侍講,并專門研制火器。戴梓入宮后,充分發揮出他的才能,曾在短短8天內造出了威力十足的沖天炮,此炮在清廷平定噶爾丹叛亂的戰斗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被康熙譽為“威遠將軍”,并將戴梓的名字鐫刻在炮身上以示紀念。
戴梓發明的沖天炮(模型)
可惜,戴梓在不經意間卻得罪了比利時的來華傳教士南懷仁,據史料記載,有兩件事讓南懷仁對戴梓忌恨不已。第一件事就是戴梓制沖天炮,此前南懷仁曾在康熙帝面前夸贊比利時的沖天炮威力無窮,于是康熙命他制造,結果他費時一年也無任何成果,后來戴梓在8天內就成功造成,讓南懷仁心生嫉恨。二是在編纂《律呂正義》時,南懷仁與戴梓意見分歧,南懷仁口頭上辯論不過戴梓,于是就設計想除掉戴梓。后來南懷仁以戴梓“私通東洋”的罪名將其告發,結果康熙信以為真,于是在康熙三十年初,戴梓全家被流放至盛京(今沈陽),史料記載:“忌者中以蜚語,褫職,徙關東”。同時,康熙下令將戴梓的所有發明包括“連珠火銃”深藏于兵器庫中,禁止在軍隊中使用,此后,戴梓其人連同他的發明一起被遺忘了。
參考文獻:
黃衛東:《清朝天才與最早機關槍》,《發明與創新(中學時代)》2011年04期。
劉鍇:《被大清國遺憾棄用的“機關槍”》,《文史博覽》2013年03期。
編輯:林小靜
清朝的康熙帝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皇帝,在他的統治下,讓清朝更加的繁榮昌盛。在這一時期也出現了很多的人才,其中就有一位對武器非常感興趣,同時還有一定的鉆研精神,發明出了當時的機關槍,這個人就是戴梓。如此優秀的人才在最后不僅沒有得到重用,反而慘遭流放。在此后使得清朝的武器發展停滯不前,落后于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戴梓之所以會得到這樣的結局與以下兩點有關。
第一就是與比利時的傳教士結怨。當時的這個傳教士向康熙吹噓他們國家有一種非常厲害的武器,作為帝王當然非常好奇這個武器能厲害到什么程度,所以就讓這位傳教士制造出來,可是一年過去了,還是沒有造出來。所以康熙帝就命令戴梓來制造,因為戴梓在武器上面是非常的有天賦。結果戴梓花了不到8天的時間就制造出來了,這時候傳教士認為戴梓的行為讓他顏面掃地。
其次在兩人共同著書的時候,發生了意見相左的情況,最后采納了戴梓的意見,這再次加深了傳教士對戴梓的不滿。所以最后這位傳教士就在康熙帝面前誣陷戴梓私通南洋,給戴梓扣上了叛國的帽子。
第二就是康熙帝本身對戴梓的這種天賦非常的忌憚。雖然戴梓發明的武器威力巨大,在戰爭中發揮出很大的作用。但是康熙帝考慮到這種厲害武器的弊端,那就是戴梓是一個漢人,所以他的忠心得不到保障,如果戴梓有反叛之心,那么掌握這項制造武器的技能是非常可怕的。如果這樣勢必會威脅到清朝的政權穩定,所以就借故相信傳教士的誣陷,把戴梓流放至沈陽。
因為戴梓這個人雖然非常的有才華,但是他也是非常自負的人。由于當時他在朝廷一直是一個剛正不阿的形象,所以即使面對著康熙帝,但是他依然都敢出言反駁。一次兩次也就罷了,但是反搏的次數多了,康熙帝明顯就不喜歡他,所以到最后就把他流放了。雖然當時他非常的有才華,也發明了這種機關槍,但是他并沒有把他的發明運用到當時清朝軍隊當中。
戴梓發明出來的武器叫連珠銃。要知道這種武器在當時屬于非常先進的武器了,但是依然不能和機關槍進行比較。這種武器并不是用現在的子彈進行發射,而是用當時的鉛彈。射程也比較有限,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其實并沒有能夠發揮出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如果當時軍隊能夠用這種武器進行戰斗的話,足以讓敵軍將士感到害怕從而撤兵。
當時戴梓不僅發明了這種武器,還發明了其他有趣的東西。可以說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比如當時的子母大炮和沖天炮都是他發明的。但是他雖然非常有才能,卻總喜歡與人進行爭斗。有一些武器被投入到了清朝的軍隊當中,但是也有一些武器沒有被投入到軍隊當中。
由于當時康熙帝非常欣賞他的才華,就讓他在朝中擔任官員。但是他在朝廷中一直都是非常剛正不阿的,想什么說什么,是一個非常心直口快的人。當時他曾多次反駁康熙帝的言論,畢竟康熙帝才是當時的統治者,所以一次兩次康熙帝不與他計較,但是次數多了明顯對他感到厭煩。到最后他的結局是非常悲慘的,被康熙帝流放到了寧古塔。由于寧古塔這一地區的自然天氣是非常寒冷的,他顯然很難適應當時的環境。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70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