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靖難之役的大功臣姚廣孝,配享太廟,朱棣親寫碑文

以史為鑒 2023-07-02 14:52:52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于姚廣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1399—1402年發生的“靖難之役”是一次成功的皇位奪取戰。朱棣起兵問鼎神器,除自身的野心外,與一個人的竭力鼓動慫恿密切相關,此人就是姚廣孝(1335—1418年)。姚廣孝,是明初著名僧人,法號道衍,字斯道,號逃虛子、獨庵禪師。蘇州府長洲(今蘇州相城區)人。出身醫藥世家,但他更傾向于僧侶生活,13歲時便到家鄉的妙智庵修行。后來跟隨靈應觀的道士席應真(亦作席應珍)學習陰陽、占卜、算卦、相面等術。這給姚廣孝后來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成功。不僅如此,年輕時的姚廣孝還對軍事科技感興趣,詩寫得也不錯,有《逃虛子詩集》傳世,喜與明初的一些文人雅士交游,如朱元璋的太子朱標的老師宋濂,著名詩人高啟、蘇伯衡等。

朱棣覬覦帝位的野心

1398年閏五月十日,73歲的老皇帝朱元璋去世,五月十六日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次年改元建文,廟號“惠帝”,后世稱建文帝。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六日,燕王朱棣于北平(今北京)起兵“靖難”,直趨皇位。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在朱元璋26個兒子(另有一子出生一個月即夭折)中,朱棣最像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年)10歲的朱棣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20歲時就藩北平。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棣首次出征北伐,大獲全勝。朱元璋很是滿意,覺得皇室的“屏藩者”不弱。伴隨著朱棣威望的不斷增強、父皇的看重,使他的權力欲望也越來越大。他的兩眼無時無刻不緊盯著京城的各種變化。就在這時候,其兄、朱元璋的長子朱標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突然暴亡,年僅38歲,白發人送黑發人,這使朱元璋傷心不已。在一波三折后接受了劉三吾等人的建議,將朱標的第二子(長子朱雄英早亡)、十六歲的朱允炆立為皇太孫,做自己百年后的皇位繼承人。但長于深宮,受儒學熏陶的皇太孫朱允炆與其祖其父比起來,卻更像其父朱標,完完全全是一個儒生型的人。

據說有一天晚上,朱標與朱允炆父子倆同在朱元璋身旁,仰望穹蒼,繁星點點,一輪彎月懸掛,朱元璋便以此為題,讓這父子倆各作一首詠月詩。朱標沉思了一會,吟道:“昨夜嚴陵失釣鉤,何人移上碧云頭?雖然未得團圓相,也有清光照九州。”朱允炆的詩:“誰將玉指甲,掐破碧天痕。影落江湖里,蛟龍不敢吞。”詩寫得并不算差,可在朱元璋看來,作為帝王子孫這就太沒氣魄了。而且朱允炆這詩的最后兩句,總讓朱元璋感到心里堵得慌,卻又說不出什么來。后人附會說這預示朱允炆的結局。

史書記載說:“太祖覽之不悅,以其口氣非吉兆也。”還有一次,是在宮禁中看跑馬,朱元璋出了個上聯:“風吹馬尾千條線”,讓在場的諸皇子皇孫對下句。朱允炆對的是“雨打羊毛一片氈”。朱允炆對句工整,但缺少一種豪氣,顯得普通平凡。朱元璋聽后沉吟不語。到燕王朱棣時,他的對句是“日照龍鱗萬點金”。此句果然不同凡響,不但有氣勢,而且讓人感到高貴的皇家風范,明顯高出朱允炆許多。朱元璋雖未說話,心中是否會高看這第四個兒子,當是有的。對聯傳出后,京城就有議論,說這下聯,一個未能免俗而平凡,一個充滿大家氣派。更讓朱元璋不安的是朱允炆治國理念與其父一樣,也是根本不同于自己的。

而此時的朱元璋已是65歲的垂垂老翁,他擔心自己死后,年少仁柔的皇太孫駕馭不了手握重兵的開國勛臣宿將和叔父們,遂于次年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再次掀起大獄,將掌控重兵的殘存開國功臣迭次誅戮,其中僅這年的藍玉一案就誅殺了15000余人。可是他對自己親手培植的諸王,朱元璋卻感到有點力不從心了,他不能像誅戮功臣那樣把自己的親骨肉除掉。然而,讓朱元璋始料不及的是,正是他的殘酷誅戮功臣宿將,和封藩帶兵造成藩王的強勢,為皇室內部兵戎相見創造了條件,這正好走向了朱元璋封藩目的的另一面。歷史太喜歡作弄人了,本來要到這個房間的,結果卻偏偏走進了另一個房間:皇室的“屏藩者”一變而為皇權的“挑戰者”、“奪取者”。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初八,為大明江山操勞了幾十年的朱元璋終于支持不住了。彌留之際,他對后事盡力做了安排,可是這最后的一切安排都無濟于事了。封藩有意,諸王無情。圍繞皇權的斗爭終于在叔侄之間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朱允炆繼位后,按照齊泰、黃子澄的建議,采取措施,實施削藩。到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一年零一個月,已廢削了五個藩王(朱元璋五子周王朱橚、十二子湘王朱柏、七子齊王朱榑、十三子朱桂、十八子朱楩)。五藩王接連被削,燕王朱棣感到陣陣寒意,感覺形勢險惡。姚廣孝利用占卜,力勸朱棣起兵“靖難”,以爭取主動。姚廣孝,此時是北平慶壽寺住持,專為馬皇后祈福。但他的心思并不在這里,而是要鼓動燕王朱棣成就一番大事業。所以,他經常出入燕王府,形跡詭秘。

他為燕王占卜,交給燕王三枚銅錢,讓燕王擲。燕王剛擲出第一枚,姚廣孝就一本正經地說:“陛下要做皇帝乎?”燕王心中一個激靈,卻不動聲色,喝止道:“不得胡說。”作為燕王的密友,姚廣孝對朱棣的心思是一清二楚、摸得透透的。據說有一次,燕王朱棣出了個上聯:“天寒地凍,水無一點不成冰。”那時的“冰”字與今不同,是“水”字左上邊加一點(氷)。所以,沒這一點就不是“冰”。姚廣孝隨口對了個下聯:“世亂民貧,王不出頭誰做主。”姚廣孝的下聯很明顯是鼓動朱棣起兵“靖難”。“王”字出了頭不就是“主”嗎?與全天下之“主”離得最近的當然是“王”了。

在姚廣孝以及姚廣孝糾集的這批人的再三鼓動下,朱棣那顆蠢蠢欲動的野心終于破土而出了。在決定起事后,姚廣孝在燕王府中建筑了打造兵器的作坊,在其四周筑起高墻;由于打造兵器的打鐵聲會很大,容易泄密,姚廣孝特意買了大量的鵝鴨,養在院中,并使人時時驅趕,讓這些鵝鴨晝夜不停地聒噪,借以掩蓋鑄造兵器打鐵的聲響。還在王府和鄉村中訓練士兵與鼓勵士氣。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在北平誓師靖難。歷時三年余的“靖難之役”將老皇帝朱元璋的身后安排悉數擊碎。躺在南京孝陵之中的朱元璋此時此刻不知作何感想?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六日,經一晚戰斗,朱棣順利控制了北平全城,初戰告捷,朱棣遂決定正式誓師。七月七日上午,朱棣召集親信將士,慷慨陳詞,可是,就在朱棣慷慨陳詞,聽者群情激昂之際,剛剛還是晴空萬里,轉瞬間突然烏云翻滾,電閃雷鳴,暴雨傾盆而下,響雷還震落了王府宮殿檐口的一些瓦片。一時之間,讓所有在場將士,大驚失色,這豈非不祥之兆?朱棣更是擔心是否會因此動搖軍心,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后果?臉上立時就顯現出不安神情。

姚廣孝當然更清楚這天氣的突然變化,會給將士們帶來某種不可預測的心理暗示和陰影。所以,不待朱棣有所動作時,立即上前,鎮定自若、大聲地對朱棣,更是對全場的將士們說道,這是飛龍出現,因而有風雨相從,這正是大吉大利的征兆。“真命天子”是上天下界的“真龍”,故有風雨驟至,“殿瓦墜落,預示著殿下您將易黃瓦了”。按照明制,王府宮殿只準覆蓋綠瓦,唯有皇宮才能使用黃瓦。姚廣孝這是在向眾人宣告,真龍即將出世。姚廣孝果然厲害,巧舌如簧,經他這么一解釋,讓人不得不信,天氣變化的自然現象在他口中成了“吉兆”。現場情緒很快就穩定了下來。姚廣孝的解釋不到半個時辰,這天氣轉眼間又云開日出,強烈的陽光從云縫中直射下來,猶如萬道金光,在陽光照射下,地面上一汪一汪的水在微風中一閃一閃,真似片片魚鱗。這種景象讓所有將士興奮無比,情緒再次高昂了起來。

姚廣孝的隨機應變,迅速穩定了這支軍隊,堅定了眾將士的“靖難”決心。骨肉相殘的叔侄之間的皇位爭奪戰,在姚廣孝的“發機決策”下就這樣正式爆發了。從七月六日發動“靖難”,燕軍一路凱歌推進。可是在建文二年(1400年)十二月,燕軍在不斷的勝仗之下,輕敵冒進,在東昌(今山東聊城)遭到重創,朱棣手下第一大將張玉戰死,朱棣自己也被盛庸指揮的政府軍團團圍住,幸虧朱能援軍趕到,朱棣次子朱高煦也率兵趕來奮力拼殺,朱棣才得以沖出包圍圈。此戰燕軍折損過萬,精銳幾乎喪失殆盡,燕軍士氣低落。戰事還能繼續下去嗎?在失敗情緒籠罩燕軍將士之際,姚廣孝卻“力趣之”。在燕軍大敗僅一月余,姚廣孝就督促朱棣重新出師。這是姚廣孝獨立做出的一次不同尋常的戰略安排。而朱棣本想稍作休整,待嚴寒過去后再舉兵南下。但姚廣孝力排眾議,一再勸說朱棣即刻出師。

為了重整士氣,姚廣孝對東昌之敗做了一番說辭。他說,我前面就說過,“師行必克,但費兩日。昌為文從兩日。此后當全勝也”。姚廣孝這番話原先是在燕軍南下之時對朱棣說的,其意既有希望朱棣堅守“靖難”決心,也含有告之全軍將士要做長期打算,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很快就取得勝利。其實,姚廣孝是不可能預見到東昌戰事失敗的,只不過他此時借當初這句語意含糊的話,巧妙地加以利用而已。而實際效果呢?朱棣也好,廣大將士也罷,大家都信服了。姚廣孝達到重振士氣的目的了。可見姚廣孝的確非尋常之人。朱棣坐上龍椅后,姚廣孝始終都受到朱棣的信任和優撫,也就不奇怪了。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登上皇位。十一月任命姚廣孝為僧錄司左善世,總領朝廷佛教事務,為天下第一僧人。兩年后,授正二品太子少師,重新使用其俗姓“姚”,賜名“廣孝”。正二品是有明一代文臣中最高秩位。永樂十六年(1418年),83歲的姚廣孝病卒。朱棣親自為之撰寫碑文,加封為榮國公,謚號“恭靖”。在整個明代,文臣為公爵者僅二人,一是開國功臣李善長,生前封公;一是姚廣孝,死后封公。一個月后,姚廣孝的牌位放入太廟,和其他三位(張玉、朱能、王真)輔佐朱棣的有功之臣一起祭祀。綜觀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開國兩朝配享太廟的,十六位功臣自中山王徐達以下,皆為出生入死的武臣。以文臣位列功臣配享的,僅有姚廣孝一人。由此可見姚廣孝在朱棣心目中的地位,也說明了姚廣孝在“靖難之役”中的作用。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671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