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孫權為什么接受曹操的封號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孫權于公元219年向魏王曹操臣服,公元222年就和魏帝曹丕破盟開戰,真正“屈身忍辱于曹魏”的時間不過三年,卻“空手套白狼”般讓自己從一個漢朝的討虜將軍、會稽太守,變成了“吳王、大將軍、賜九錫、都督荊揚交三州軍事”,名正言順地做為君主統領荊、揚、交三州,也為公元229年正式稱帝,奠定了堅實基礎。
江東孫氏奠基,始于孫策以武力征服江東六郡,大肆誅戮名士,江東群豪奮起抗爭,孫策輕而無備,因此喪生。
而孫策之弟孫權年僅十八,初領江東,張昭受孫策托孤為“仲父”,實際執政。此時的孫權,只是類似一個孫氏家族推出來協調各方的牌位,離名副其實的江東之主相差甚遠。即使孫氏家族內部,對他也頗多不服。
當時江東各郡到處反叛,孫權的從兄孫暠,從駐地吳郡烏程,整軍欲取會稽,被虞翻勸退;廬江太守李術率部曲數萬北迎曹操,直到官渡袁曹對峙,才被孫權趁勢討平。幾年后丹陽太守、孫權三弟孫翊又被部將刺殺。而同為孫氏家族的豫章太守孫賁、廬陵太守孫輔等人,直到赤壁之戰前,都一直和曹操控制的漢朝中樞,暗通款曲。
因此,直到赤壁大戰一場大勝,孫權才以此兵威真正整合了孫氏家族,張昭也因主張降曹站錯立場,就此退居二線。從此在江東,孫權才真正說一不二。
然而論合法政治地位,整整十九年時間,孫權僅僅是個討虜將軍、會稽太守,不但遠不及控制漢廷中樞的丞相曹操,聲望和官位亦難比漢室宗親代表、合法官爵是“左將軍豫州牧”和“宜城亭侯”的劉備。
在赤壁之戰后,孫權和曹操決裂,自封“車騎將軍、徐州牧”,這個官位形式上還是由劉備上表的,因此,孫權以此號令江東,同樣是名不正言不順。
所以,孫權聯合劉備進行的十年抗曹戰爭,與其說是為了從貧瘠的江東去如何一統天下,這種不切實際的雄(好)心(高)壯(騖)志(遠),倒不如說更多原因是為了以戰促和,逼迫曹操代表的大漢帝國中樞,就此認可他自己割據江南的既成事實。
當劉備取漢中奪上庸,關羽水淹七軍圍困樊城,夏侯淵、于禁兩大軍團覆滅,曹仁軍團也岌岌可危,情勢窘迫下,曹操終于放棄了在有生之年武力統一全國的雄心,同意承認孫權為割據江南的諸侯(荊州牧),許封高官(驃騎將軍)顯爵(南昌侯),
魏王:曹操
而此時劉備已自稱漢中王,勢力達到鼎盛,在孫劉聯盟中即將居于主導地位,卻連個“大將軍、大司馬”之類的空頭職務也吝惜贈與孫權。
漢中王:劉備
因此,孫權便迫不及待對曹操上表稱臣,與之締結盟約,白衣渡江襲取荊州,斬殺關羽,更將關羽軍的野戰兵馬數萬,留守軍團數萬,于禁部俘虜三萬幾乎一網打盡,極大增強了自己勢力的人力兵源。
等曹操死后,孫權又以大漢帝國境內第一強藩之尊,支持新任魏王曹丕代漢稱帝,從而得到了“吳王、大將軍、賜九錫、都督荊揚交三州軍事”的豐厚報酬,在新生的大魏王朝位極人臣。
曹丕稱帝
因此,“大魏吳王”對孫權從來不是一種恥辱,反而是一大成就業績。從一個無名瓜農的子孫,剛即位時的一個雜號將軍,到此時真正建立了吳國,整個歷史進程,前后花了快20年時間的個人奮斗時間,當然離不開曹操、曹丕、劉備、關羽等各方貴人的成就。
只是孫權這種在曹丕和劉備兩大勢力之間走鋼絲的策略,同時也危如累卵,一步踏錯便是萬劫不復。在猇亭之戰,吳國歷時年余苦戰,好容易一場大勝,化解了蜀漢以傾國之師東進的危局。沒幾個月后,便和曹丕矛盾尖銳化,魏國三路大軍浩蕩南征。
孫權和曹丕的決裂,一方面自然是孫權斬關羽,破劉備,自以為羽翼豐滿,對“皇二代”曹丕也絕沒有如曹操一般的敬畏,
更關鍵因素當然是曹丕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孫權表面稱臣,收點大象、荔枝之類的貢品;
魏國皇帝曹丕,皇后郭氏
而是一定要求孫權的繼承人孫登人為質,意圖之后借魏朝中樞名義和政治手段來整合江南,一如曹操從前挾天子令諸侯,逐漸壓服各路地方豪強,將司洛、三輔、豫州、淮南等地收入囊中一般。
此等苛求關系到東吳政權的生死存亡,孫權當然絕不可能接受。
在朱桓、朱然等東吳名將經過數月苦戰,將三路魏軍盡數擊退后,孫權派遣使者拜謁病重的劉備,和元氣大傷的蜀漢重新通好。
劉備就算心中再如何痛恨,作為一個成熟政治家,為著本政權的長遠利益,也不得不強咽苦果。劉備去世后,諸葛亮執政,蜀吳重新結盟以抗曹魏,也就是時勢之必然了。
在《三國演義》里面,有很多人有自己的別稱,如趙云被稱為「 ”常勝將軍”,關羽被稱為「 ”美髯公”,呂布被稱為「 ”三姓家奴”、諸葛亮被稱為「 ”諸葛村夫”等等,這些名將謀臣尚且都有自己的別稱。 那么作為雄霸一方的曹操、劉備、孫權更不用說了,曹操被人稱為「 ”奸雄”,劉備被人稱為「 ”大耳賊”,孫權被稱為「 ”碧眼兒”,可是在這三人當中,為何只有孫權一聽到這個別稱就氣得跳腳大罵呢? 曹操是三國時期最大的梟雄,曹操被人評為「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他靠著自己家族的幾千家兵逐漸成為了當世最厲害的梟雄。當然,在崛起的路上,曹操推行了一個策略,那就是「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讓曹操在征服天下的時候找到了出師的理由,但也因為這樣,曹操被人稱為奸雄,漢室奸賊等,但曹操似乎對這個別稱很滿意,他認為在亂世當中,只有奸雄才是最有實力統一天下的人。 劉備被人罵為「 ”大耳賊”,是因為他的耳朵很長,根據原著描述是「 ”雙耳垂肩,雙手過膝”。大耳賊這個稱呼最先是呂布說出來的,呂布被曹操俘虜的時候,求劉備為他說情,可劉備非但不幫他說情,反而勸曹操殺掉他,呂布看到劉備這么說非常生氣,就罵他「 ”大耳賊”。從此以后劉備就一直掛著這個外號了,想丟也丟不掉。 孫權為何被稱為「 ”碧眼小兒”呢?原著中這樣描述孫權,說他「 ”碧眼紫髯”,其中有一節叫「 ”小霸王怒斬于吉,碧眼兒獨坐江東”。其實孫權這個外號是關羽發明的,關羽一直看不起孫權,傲視天下群雄。 因此他經常羞辱孫權,稱他為「 ”碧眼小兒”或者是「 ”紫髯鼠輩”,孫權是一方霸主,怎么能夠忍受得了關羽這般羞辱呢?他只要一聽到有人提這個外號就會大發雷霆,認為這是在羞辱自己。 其實也不怪,當時東吳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敗了曹操,準備拿下荊州,卻沒想到讓劉備占了一個大便宜,這本來就讓孫權夠惱火的了,更何況關羽守荊州的時候根本不把東吳放在眼里,東吳只要派出特使前去索要荊州,都會被關羽驅趕并且羞辱一番。時間一久,孫權即使脾氣再好也會生氣。 看來這曹劉孫三人,只有孫權一個人太在意自己的別稱,其實也不怪,畢竟這三人中孫權的外號更難聽一點,而孫權本又是一個城府很深的人,自然會十分在意這些稱呼。
孫權要不投降曹操就只有死路一條,還會連累張昭。
在當時的情形下,孫權只有投奔曹操,這一條路可以走,而且立于不敗之地。 張昭所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能夠讓孫權這一家子人能夠順利的發展下去,即使不能夠奪得天下,至少能夠保住性命就好了。
在當時曹操已經是統一了北方,距離他統一整個中華大地也指日可待。很多人都已經投降了曹操,雖然曹操非常鄙視他們,但是這些人還是過得很不錯。現在只有孫權,還有劉備沒有投靠曹操,曹操現在還在整合兵馬,等曹操整合完兵馬之后,要想再投降就很難了。
更何況孫權投靠曹操也是可以的,按照當時的說法,孫權也可以稱作為曹操的學生。他對孫權是非常欣賞的,即使孫權做不了一方霸主,但是能夠入朝為官,也一定是榮華富貴。這個對于孫權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張昭希望孫權能夠把握住。
當年孫策的死的時候,孫策把孫權托付給了張昭,希望他能夠帶領孫氏家族繼續發展,實在不行的話讓張昭能夠取代孫權,但是一定要讓他們孫氏家族存留下來。這一點就像諸葛亮在接受劉備的白帝城托孤,張昭也非常的感動。他答應了孫策,一定要好好的輔佐孫權。
在他的幫助下,孫權正式入主了江東,并且取得了和當地人很好的關系,有利于孫氏家族在當地的統治,可以說根基已經非常的牢固了。這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但是不能夠因為舍不得這一切而白白損失了性命,曹操得幾十萬兵馬,根本不是孫權這些人能夠抵擋住的。
張昭讓孫權投降,他所做的這一個目的就是希望孫權能夠活下來。只要孫權能夠活下來,以后肯定是有更大的發展機會。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就是張昭的良苦用心,他們兩個人相依為命多年,必須要攜手相助。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617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