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高啟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著名喜劇電影《九品芝麻官》里,包龍星(周星馳飾)為了嚇唬作偽證的嫌犯,讓包有為(吳孟達飾)裝成被腰斬的犯人,并捉住嫌犯的腿,說要在他腿上寫個慘字。
其實,這個情節并非完全是無厘頭搞笑,而是真實在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
然而,在歷史上,這位主人公的經歷可就不是一出喜劇了,而是徹徹底底的悲劇,他就是高啟。
1961年11月6日,為查找高啟的《詠梅》全文,毛澤東一天內給秘書田家英連寫了三封信。
查到后,毛主席鄭重地用草體書寫了全詩,并在右起處大大地寫上“高啟”二字,還注明:“字季迪,明朝最偉大的詩人。”
“少年才俊”高啟
高啟出生在元末明初這個激烈動蕩的時代,他生在殷實之家,本應衣食無憂,但在童年時期,不幸便接踵而來,父母雙亡,從此無依無靠,家道中落。
根據記載,以當時的標準,高啟在18歲的“高齡”,還沒有討到老婆,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單身狗,但他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是當地遠近聞名的大才子。
話說距離高啟老宅不遠住著一個人,名叫周仲建,他有一個十分漂亮的女兒,有一次,周仲建生了病,作為鄰居的窮書生高啟就去探望他。
周仲建聽說高啟很有文采,但一直不信,就想考考他,于是隨手掏出了一幅《蘆雁圖》,叫高啟立即寫一首詩出來。
不想高啟提起筆就寫道:“西風吹折荻花枝,好鳥飛來羽翮垂。沙闊水寒魚不見,滿身風露立多時。”
這首詩不但生動描繪了畫中的內容:深秋時節,寒風凜冽,候鳥南飛,雖然河里一條魚都釣不到,但是卻有一個人長久地矗立在河邊,形銷骨立,孤寂萬分。
周仲建一看這首詩,立刻哈哈大笑,他很明白詩中隱含的意思,也就是說高啟孤獨寂寞,想找個伴侶,這小子肯定是相中自己的閨女了。
他覺得高啟前途不可限量,因而爽快地答應了這門親事,周仲建的女兒看到了高啟的詩,也對這位大才子很有好感。
于是,高啟便迎娶了這位周小姐,兩人婚后舉案齊眉,恩愛無比,這就是“一詩定情”的故事。
詩歌給高啟帶來了幸福美滿的婚姻,也讓他本人名聲大噪。
中國的文學經過演變,在高啟那個時代,詩歌已經不是主流,反倒是小說開始意外走紅,比如四大名著里面有兩部小說誕生于這個期間,即《水滸傳》和《三國演義》。
高啟的出現,使得詩歌開始有了發展的希望。
清代紀曉嵐評論道:高啟“其于詩,擬漢魏似漢魏,擬六朝似六朝,擬唐似唐,擬宋似宋,凡古之所長無不兼之”。
對古人兼收并蓄,評價不可謂不高。
但也說明,高啟沒能開拓出自己的風格,這背后的原因固然有前代詩人的作品質量和數量都很多的原因,但更重要的一點是,高啟活的時間不夠長。
因詩獲罪,遭受腰斬
詩歌成就了高啟,也拖累了高啟。
當時志在天下,恢復漢人江山的朱元璋麾下網羅了劉基、宋濂等文人,對于高啟的大名,朱元璋自然也是聽過的。
朱元璋請高啟擔任戶部右侍郎一職,誰知高啟遲遲不去赴任,不給面子,這令朱元璋很是不爽。
朱元璋是在刀尖上舔過血的,當初征召劉基與宋濂,朱元璋就給執行任務的人說過,愿意來就好好相待,死活不來就直接做掉。
高啟,錯就錯在,把朱元璋當成了會“三顧茅廬”的劉備。
果不其然,在朱元璋和陳友諒、張士誠進行大決戰的時候,高啟寫了首《青丘子歌》,一句“不聞龍虎苦戰斗”,令朱元璋憤恨不已。
在多疑的朱元璋看來,這句詩好像是對他連日的苦戰不屑一顧,更透露了高啟想要置身事外,不愿站隊的意圖。
這還不算,畢竟當時朱元璋也不敢拍胸脯說,打敗陳友諒、張士誠很容易,高啟不盲目站隊可以理解。
最讓朱元璋不能忍受的是,大明奪取天下之后,高啟在詩中寫下了“不肯折腰為五斗米”的句子,表示對做大明官員沒有絲毫興趣。
這事讓朱元璋知道之后,更是氣得暴跳如雷,正愁著沒機會收拾高啟,他自己反倒送上門來了。
話說蘇州知府魏觀新建的治所衙門剛剛上了大梁,這在當地屬于重大慶典,于是便把高啟這位遠近聞名的大才子請出來寫一篇文章,以圖個吉利。
高啟果然不負眾望,揮毫潑墨,寫下了雄文《上梁文》,并賦詩一首:
郡治新還舊觀雄,文梁高舉跨晴空。
南山久養干云器,東海初升貫日紅。
欲與龍廷宣化遠,還開燕寢賦詩工。
大材今作黃堂用,民庶多歸廣庇中。
這首詩寫得很不錯,大氣磅礴,但就是這首詩要了高啟的命。
魏觀修建的治所衙門不巧地選在了張士誠宮殿遺址,而張士誠正是朱元璋當年的死對頭。
高啟寫的那篇《上梁文》中,有“龍蟠虎踞”的字眼,詩歌《郡治上梁》中更是有“龍廷”的詩句,這可犯了朱元璋大忌。
朱元璋宣判高啟腰斬的酷刑,并親自監督行刑,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可見這位皇帝對高啟有多么仇恨,甚至到了想親眼看到他慘死的程度。
據記載,高啟被腰斬成整整八段,但他并沒有立即死去,他趴在地上,以自己小半截身體,用手蘸著自己的鮮血,一連寫了三個鮮紅而又刺眼的“慘”字后才氣絕身亡。
朱元璋的“心跳”病
大凡開國帝王,都了解創業維艱,勤政愛民,朱元璋出身貧苦,更加了解民生,所以他還是保持了對百姓的溫情。
但是卻對地主階級有很強烈的仇恨,加上東南士紳曾經是張士誠的擁躉,朱元璋對商人又不怎么待見,因此對江南課以重稅。
這樣的政策,讓江南的文人始終和朱元璋保持著距離,高啟才會不斷拒絕朱元璋。
開國后的朱元璋身份雖然變了,心態卻未改變,劉基與宋濂尚且有治國安邦的才能,高啟卻僅僅是一個詩人,征召劉基二人尚且如此粗暴,更何況高啟呢?
話說,朱元璋曾也認為亂世用武,治世用文。
然而,跟隨朱元璋創業的老兄弟們,有人接碴:“不能過于相信文人,太相信了就會上當的,一般的文人好挖苦毀謗,拿話刺人。比如張九四一輩子寵待儒生,好房子,大薪水,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把文人捧上天。做了王爺后,要起一個官名,有人取為士誠。”
朱元璋傻乎乎接話說:“不錯呵,士誠這名不錯啊”。
那人說:“不然,上大當了,《孟子》上有句話:‘士,誠小人也’,這話可以斷句為‘士誠,小人也’。可憐張九四,被人叫了半輩子小人,至死也不明白,真是可憐啊!”
朱元璋一聽,原來階級斗爭時刻存在著啊!從此更加累心,每天廢寢忘食的趴那些紙堆里找“小人”,放誰不心跳、不神經衰弱?
這么一心跳一衰弱,可就了不得,皇上看誰都像陰謀家,像臥在自己身邊的哪啥曉夫,結果當然是文人遭殃。
與高啟齊名的“明初四杰”楊基,先是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罰作苦工,最后死在工所;張羽被糊里糊涂綁起來扔進長江喂了魚,尸骨無存;徐賁因犒勞軍隊不及時,被下獄活活打死。
加上朱元璋開國后,假想敵一堆,大肆屠殺功臣,獨裁專制空前增強,像高啟這樣保持獨立人格,又有點單純的文人,下場凄慘也就不足為奇了。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574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為什么不幫扶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