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代攻打城門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城門是城池攻防戰的要害之處,守城的一方必然要在城門的防守上下功夫。所以,在古代戰爭中,攻城一方是很難突破城門的。
古代重要城池在城門之外大多修建專門保護城門的“甕城”或“月城”。攻城一方想突破城門,首先要攻入甕城。可是攻入甕城后,如果不能迅速攻破城門,則會受到很大損失。因為守城一方,可以可以從上方向面積不大而毫無掩護的甕城中投入大量柴草等易燃物,因然后很容易將甕城中的敵軍全部燒死燒傷。
古代也有軍事上的重鎮大城,全圍起來不是說字面上理解的圍的一絲縫隙都沒有,而是通過一定的軍事部署切斷該城和外界的一切聯系,比如:阻止城內斥候出城刺探軍情,打退援軍,防止城內突圍等等。一般采取圍城手段的都是己方占據絕對優勢,但對方城堅池固,不想因強攻而損失過多,通過消耗敵人的糧草和士氣來耗死對方,孫子有云:十則圍之。歷史上,蒙元攻打襄陽,再有遼沈戰役中“長春圍困戰”等等……所以把整個城圈起來在特定條件是可行的。
城門不一定就是城池最薄弱的地方,很多堅城都有護城河,比如襄陽城,荊州城。而且要知道有一種城叫“甕城”(藏兵洞),比如明南京城,山海關,嘉峪關,明朝很多雄關重鎮多修有甕城,所以城門并不代表就是兩扇鐵皮大木門。
因此修建城門時,一般都是兩重,而且是用很堅實的厚木板制成,外面或包上鐵皮,或釘滿鐵釘。在管狀火器發明前,一般武器是很難破壞城門的。所以,當時基本上是用火攻,將城門燒毀。為了對付火攻,除了事先準備好大量的水袋或水囊投下滅火外,還可以將城門涂上厚厚一層泥土來防火。攻城者為此一般不用一般柴草,而用油脂。但守城者此時會改用沙土來滅火。
而且從其他位置強攻,比如蒙元圍攻四川釣魚城時就挖過地道,還有太平天國在攻城時挖到城墻下埋炸藥炸塌城墻等等,一般需要佯攻配合。還可以利用火炮的優勢集中火力強行轟塌城墻,投石機往城里投擲巨石,火球,疫病……或者直接集中兵力用云梯撞城車,甚至驅趕俘虜、百姓做炮灰肉盾強攻,這個多見于草原民族入侵。
即便城門被破壞,守城者只要準備充分,依舊可以御敵。一是在城門內挖掘巨大的陷坑,使敵人無法前進;二是將巨型塞門刀車推入門洞,然后用土袋等物繼續填堵;三是放下事先懸吊著的插板、懸門堵住通道。
總之,古代戰爭的城門攻防戰是非常復雜、艱難的,電視劇上用重物簡簡單單就把城門撞開是不可能的。
古代的城門的確是木門,對于木頭來說,最好的破解的辦法就是用火燒,如果能用火燒了城門,那么這座城池不就很容易被攻破了嗎?
如果這個問題你能想到,那么攻城的一方也會想到,而守城的一方更加會想到,但是,就攻城戰來說,是古代所有戰爭中最難打的,別看那個木門在那里,你一般用來火攻的機會都不會多,而且即使你用火攻,也未必能攻進城中,因為這里面有很多門道你不了解。
古代的城池攻防戰之所以是最難打的,是因為防守城池一方的防御是立體防御,攻城并不僅僅是攻破城門,一般來說,城池防守包括很多防御設施,首先是護城河,尤其是大型城池,城外環繞城池的是一條寬寬的護城河,尤其是在城門處,往往是最寬的,攻城一方要攻城門,先渡過護城河再說吧。另外,有的城池還在城外挖出一道道深深的壕溝以阻擋對方的進攻。
其次是城墻,古代的城池是整個城池周圍都有一層高高的城墻,形成一個封閉的結構,有點類似現在的小區一樣,可以全封閉的,而城墻最厚的地方,往往就在城門處,因為你知道城門是最薄弱的敵人,防守方也知道,所以城門處的城墻特別厚,比其它地方要厚幾倍。
所以很多時候,攻打城門,不如攻打城墻,因為城墻很長,以古代長安城來說,它的城墻周長有13.7公里左右,這么長的周長總會有幾個薄弱地方吧,攻城一方只需要尋找城墻的薄弱環節,就很容易攻破城池,沒必要去攻打防守嚴密,城墻厚實的城門。
最后,城門的防守是所有城池中最嚴密的地方。因為誰都知道,只要攻破那個木門,就能沖進城中,所以防守一方就在防守城門下了很多工夫,表面看起來,城門就是一道木門,實際上,想要攻破那道木門,真不是容易的事。
比如說,你要火攻城門,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以遠程射出箭頭帶火的箭,另一種就是派出大量士兵攻到城門處,再用隨身攜帶的易燃物點燃城門,前一種方式由于距離遠,命中率不高,而且這么遠射過來的火箭導燃性并不強,要知道城門雖然是木門,也是做過防火處理的,不是那么容易點燃的。
第二種方式就要承受大量的傷亡,渡護城河,再攻到城門處,其實就算你用火攻,防守也早有準備方案。
關于城門的防火方案有很多種:
1、城門上方的城墻處有空隙,是專門用來倒水滅火的,古人早就想好了如何滅掉城門處的火,而且很方便,在城墻上倒水就行,并且在戰爭前就準備好了。
2、城門大多經過防火處理,有的門邊角還用金屬材料包扎,也就是為了防火,邊角被包起來,你從城門中間點火,根本點不著,除非有支撐物。
3、有些城門是嵌在厚厚的城墻中的,并且城門的位置靠近內城一側,我們理解的城門一般以為是與外墻壁齊平的,其實不是,城門一般都與內墻壁齊平,想要點燃城門,攻城方士兵就要沖到城墻下方靠近城門的位置,而這個位置的正上方防守方可以直接從頂頭上的城墻向下攻擊攻城士兵,想要安全點燃并活著離開,是很難的。
除了上述方案,對于城門的防守,古人還有很多辦法,其實古人的智慧真的比現代人聰明,看看他們用了什么辦法?
1、修建甕城。這個甕字就是“請君入甕”的甕,可想而知是干什么的,所謂的甕城完全是為了防守城門而建的,是在城內沿著城門的位置,再修建的一座半圓形或者方形的內城,敵軍沖進城門中之后,完全就是進入了一座墳墓,四周都是城墻,防守方士兵站在城墻上就能殺死所有攻入城門的敵軍,城門反倒成了一座誘餌。
不知道你們看過《投名狀》這部電影沒,在電影中李連杰下令殺俘虜時,就是在甕城城墻上下令殺的,下面的士兵根本無法反抗,就算有武器也沒用,唯一的活命辦法就是馬上退出城門,完全是為了防守而修建的。
2、城門兩側一般都有箭樓,是專門防守城門的,不僅外城有,而且內城也有。箭樓上有弓箭手專來射擊攻打城門的敵方士兵,而且主要就是射那些企圖用火燒城門的敵方士兵,這是重點防守對方,能夠逃脫防守方幾輪打擊,幸運趕到城門的人寥寥無幾。
3、如果遇到防守方死守城池的情況,防守方會下令堵死城門,與城池共存亡,會在城門的里面用砂石封死城門,就算攻城方燒了城門又如何,整個城墻只有城門是木的,其他地方都是土筑或者砂石筑成的,攻城方照樣進不了城,而且傷亡非常大,那又何必用火攻城門呢?
此外,攻打城池是需要攻城武器的,沒有武器來攻城,是根本不可能攻得下的,古代的攻城武器很多,有投石車,這些是向城內拋射石塊攻擊守城一方,或者攻擊城墻,有樓車和巢車,這是很高的一種攻擊車,可以直接攻擊對方城墻上的士兵,或者直接登上城墻,此外還有轒轀車,這個東西相當于裝甲運兵車,只能躲避箭矢同時運輸士兵到城下,還有撞車,這是撞擊城門或者城墻的,很少有火燒城門的武器。
最后再舉幾個攻打城池的例子,第一個例子就是戰國晚期秦軍攻打趙國都城邯鄲,長平之戰趙國一下子損失了40萬大軍,沒多久,秦國20萬大軍卷土重來攻打邯鄲,當時城內只有老弱病殘,趙國憑借城池的堅固堅守了一年多,秦國增兵10萬,仍然沒能攻下城池,這就是攻城的艱難。
還有蒙古攻宋的襄樊保衛戰,蒙古軍憑借強大的軍力攻打華夏第一城池襄樊,蒙古不僅有強大的戰斗力以及兵員數量上的絕對優勢,而且還有水陸兩軍,,蒙古連續攻打襄樊近六年,要不是宋朝政治腐敗,襄樊城中弱盡糧絕,蒙古還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可見攻城戰是非常難的。
一般守城一方,如果兵力不是很懸殊,窩在城里死守是很外行的行為,尤其是那種堵城門的,基本上等于輸了一大半。對于守軍來說,城門是肯定不能堵的,若是兵力有富裕,和外面敵兵相比不是太懸殊的話,應該出兵在每座城門外扎營。在門外扎營可以很好地保護城門這個最危險的地方,而且扎下這個營后,敵兵就很難把你堵在城內。在拔掉這些營寨前,也不知道守軍有沒有偷運大批兵馬出城,攻方根本無法安心攻城。若是攻打這些營寨,守兵背靠城門進退自如,而且有城頭幫助瞭望進攻的路線,還有城頭、城墻上的弓箭、土石支援,進攻會變得非常艱苦。
城門
哪怕營寨里只有一、兩個士兵,作用也很大,兵少那么營寨就小,能夠進攻的兵力也少。好比城門營寨里有一萬人吧,那么營地就會很大,需要用三萬人圍攻,那樣背后城門上的幾百個弓箭手的作用也就沒什么了;假如城門營寨里只有一百人,那么營地小,只能派五百人去攻,那時營地背后城門上的幾百個弓箭手可就了不得了。
即使這個城門營寨再小,只要它遮蔽著進攻者的視野,讓進攻者無法洞悉這座城門的進出情況,那對進攻者來說就是個巨大的威脅,無論是穴攻還是登城,必須要先拔除營寨,才敢在附近展開對城墻的進攻。而五百人攻打這種小營地可能要花很長的時間,這期間背后的幾萬攻城部隊就在白吃飯不干活。不管最后是否被趕回城里,這個小小的城門營寨都為防守者爭取了很長的時間。
列陣
雖然說城門是最危險的地方,兩軍都會傾力爭奪,一旦城門失守城池也就失守了。正因為此,堵城門是文官最喜歡干的事,他覺得既然城門這么危險,我把它堵死不就完了?完全沒打過仗的文官不會這么干,因為他們不知道城門這么危險;會打仗的也不會這么干,因為他們知道堵住城門就輸了大半;反倒是那些半桶水最喜歡這么干,他們知道城門是最危險的地方,卻不知道城門的用處。
正常情況下,進攻方監視各城門的留守部隊要防備守軍蜂擁而出,所以需要有很強的實力。如果兵力達不到城內兵力的數倍,攻方就無法完全包圍城市。如果城門非常多,那么攻擊方就是有十倍的兵力都難以徹底斷絕城內外的聯系。
比如南京那樣多達十三座城門的巨城,不但城門多,而且城墻的周長又非常長,要想徹底包圍城市,斷絕內外交通,就會把兵力攤得非常分散。處處留兵就會導致處處薄弱,城內可以居高臨下把城外的部署看得一清二楚,任何薄弱環節都可能遭到城內守軍的集中打擊。包圍這種擁有大量的城門的巨城,難度非常大,而且風險很高。太平天國楊秀清帶領幾十萬太平軍攻打南京,守軍只有五千,但楊秀清始終無法徹底包圍南京。
南京城
現在城門一堵,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城門前的監視部隊只要留很少就夠,若是發現守軍熱火朝天地想把堵死的城門打通,就向主力發出預警;如果城外有援軍趕到,守軍無法出城策應;如果城外敵兵撤退或是想圍城打援,城內守軍也無法追擊或是進行干擾。
高爾基曾說過:“創造靠智慧,處世靠常識;有常識而無智慧,謂之平庸,有智慧而無常識,謂之笨拙。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強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覺活著力量。”有智慧的人才能有所創造,智慧創造文化、知識的動力。在我國的歷史上,富有智慧和創造力的發明和發現,有時我們都會不自覺的感嘆古人的智慧。
相信大家無論是在史書或者古裝電視劇當中都看到過,古時列國進行戰爭時,攻打城池的第一件事就是攻打城門。看到這里很多人會說,古時候的城門是木頭的,為什么大家不用火燒,而是采取了更為復雜、麻煩的云梯來攀爬城墻。其實他們不是不想而是不敢。而這里就顯示出我們古人的智慧所在了,那究竟是什么樣的原因呢?
城門材質特殊,難以燃燒其實木頭易燃是大家都明白的一個道理,古時候的將領和士兵也曾想過這樣的問題,但實際操作起來有很大的問題。在《明史》的記載中就曾有過這樣的例子。
1461年,曹欽叛亂,來攻打皇城的東直門時就是采用的火燒城門的方式。但是在大火燃燒起來的時候,守城的士兵反倒十分淡定,還丟了柴火來增加火勢。最后城門有所損害,但因火勢過于強大,叛軍也沒能進入城中。最后還等來了援兵,最后以失敗告終。
由此可見,火燒城門的辦法確實不可行。一方面是因為制作城門的材質很特殊。城門是一座城池最重要的防護,大家當然要好好保護城門不被損害,所以就算使用木材來做城門,也是使用的棗木、鐵樺木這些材質 堅硬不易燃燒的木材。
同時,在制作城門時,一定會在城門的表面刷漆,進行涂抹或者制作一層保護膜,這樣會有一層隔斷,有一定的阻燃性。并且城門作為城池的門面一定會好好裝飾,古人便會在制作城門時加上一些鉚釘和鐵皮,加固城門也增加美觀性。
綜上所述,用火燒城門明顯不是一個好辦法,所以古時候打仗的時候更喜歡使用撞擊城門和云梯攀爬城墻兩者配合的方式。
護城河的守護在我國古代,無論是大城池還是小城池,甚至是一些村落,都會修建一條護城河。對整個城市來說,護城河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圍繞著整個城墻修建,在整個城池的內外都形成了一道屏障,對城市內居民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于抵御外敵來講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古時,有很多的戰爭,但冷兵器的時代不似今天這樣有高科技的手段,所以打仗的時候,攻下城門就是勝利。護城河延城門和城墻修建對于敵方的攻打起著和一個天然屏障的作用。
如果想要使用大火來燒毀城門時,護城河也能發揮其重要的作用。當敵方使用火燒城門的辦法時,便可引用護城河的水來熄滅火勢,保護城門。
并且,在設計建造城門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這一種工程方式,所以會在城門的上方留下縫隙,大家可以不用下樓,直接引用護城河得到水,從上而下,澆滅城門的大火。
所以,在大大小小的城池中,護城河成為了城市建設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整個城池的安全來講十分重要。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466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