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誥命夫人”指的是什么哪些人可以獲得這個封號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6-24 20:30:07

“誥命夫人”指的是什么哪些人可以獲得這個封號

說到“誥命夫人”,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

“誥命夫人”,是明、清兩朝對受到皇帝誥封的二品以上官員的妻子或母親的特有稱呼。

對官員的妻子或母親進行封贈,始于宋代。

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徽宗定外命婦封號為九等:“曰國夫人,曰郡夫人,曰淑人,曰碩人,曰令人,曰恭人,曰宜人,曰安人,曰孺人”:

使相、三公、三師、王、侍中、中書令等任宰相之職之母或妻可封一等“國夫人”。樞密使、光祿大夫、太子少保、節度使等未就任宰相職的二品官員以上之母或妻可封二等“郡夫人”。權六曹尚書、御史中丞等未就任宰相職的三品以上官員之母可封三等“淑人”或四等“碩人”。太中大夫、中大夫、將作監等未就任宰相職的四品以上官員之母或妻可封五等“令人”。中散大夫、團練使、馬軍都指揮使等五品以上官員之母或妻可封六等“恭人”。朝奉大夫、奉直大夫、國子司業等六品以上官員之母或妻可封七等“宜人”。朝奉郎、符寶郎、殿中侍御史等七品以上官員之母或妻可封八等“安人”。通直郎、宣議郎、太常博士等八品以上官員之母或妻可封九等“孺人”。明代建立后,延續宋對外臣妻或母的封贈制度,并將其加以完善。自明代開始,幾品官員的妻或母能獲封幾品的命婦稱號被明確規定,《明史職官志》言:“一品曰夫人,后稱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即一品妻或母可封“一品夫人”,二品妻或母可封“夫人”、三品妻或母可封“淑人”、四品妻或母可封“恭人”、五品妻或母可封“宜人”、六品妻或母可封“安人”、七品妻或母可封“孺人”。此外據有關史料記載,明代八品妻或母可封“八品孺人”、九品妻或母可封“九品孺人”。

同時,明代還規定對一至五品官員的妻或母行封贈,用“誥命”;六至九品官員的妻或母,用“敕命”。比如朝廷要對一品官員的妻進行封贈,那就是以誥命的形式,誥封其為“一品夫人”,而這就是“誥命夫人”一說的由來。

除此,明代除規定了幾品官員妻或母可以獲得什么樣的封號,及以什么樣的旨意去冊封外,還對封贈的次數、對象、品級、條件等一些事情進行更加細致化的規定:

“因其子孫封者,加太字,夫在則否”。若一位三品官的母親獲得朝廷的封贈,若她的丈夫在,則封號為“夫人”,反正若不在,則封號為“太夫人”。“凡封贈之次,七品至六品一次,五品一次,三品、二品、一品各一次”。即規定了官員可以蔭庇母或妻的次數,明代的官員,至升到一品時,他最多只能讓妻或母獲得5次封贈的機會。比如一個官員他在七品時立下大功,而后被皇帝下旨封贈其妻或母為孺人,那么在升到五品前,他的妻子或母一般情況下就不會再得到封贈的機會,直到他升到五品,然后再立下大功,他的妻或母方有機會再次得到封贈。“三母不并封,兩封從優品”。首先,嫡母、繼母、生母不能同時得到封贈,嫡母亡,繼母在,則冊封繼母;繼母、生母同時在,則只有一人可獲得封號。其次,若一位母親的兩個兒子同時立下大功,則在冊封時以品級高的為主,比如長子是四品官,次子是二品官,冊封時則封贈其母為二品夫人。“父職高于子,則進一階”。如若一位女子因其兒子得到封贈的機會,同時她的丈夫也是有品級之人,且品級比兒子還高,那么這位女子的封號就可以自動進一級。比如她的兒子是五品,丈夫是三品,則她的封號就由本來的五品“宜人”升為四品“恭人”。“父應停給及子為人后者,皆得移封”。就是若命婦的封號不得世襲,命婦死后,封號自動消除。同時,如若命婦再嫁,或是讓她得到這個封號的兒子被過繼給他人為子,那么封號也會被取消。“嫡子不封生母,生母未封不先封其妻”。嫡母在,則生母不得封;生母未得封,則妻子不能封。“妻之封,止于一嫡一繼”。如果要冊封他的妻子的,就只能是嫡妻和繼妻。由以上這些規定可知,明代對官員的妻子或母親的封贈是很嚴格的。首先,官員要想讓妻子或母親獲得封贈的機會,就必須有立功的表現,或考評得優等,或治理地方有功,或領兵作戰有功等等,只有這樣皇帝或者朝廷才會考慮給予其妻或母封號。其次,一般情況下,除非皇帝特恩,不然官員終其一生,哪怕是升到最頂級的一品高官,他最多也就只能讓其妻或母獲得五次封贈的機會,且還必須是有五次立功的表現。

再是,封贈誰不是由官員自己說了算,而是有著嚴格的制度決定著誰能得到封贈。如若官員的父親的嫡妻還在,則生母不得封,必須是嫡母先封,之后再有獲封的機會,才能輪到生母。再如官員的妻子只有嫡妻和繼妻有獲封贈的資格,其他妾室一概沒有資格,若她們想要得到封贈的機會,只能是借助她們的兒子。

綜上所述,“誥命夫人”,簡單的說就是一位官員在升官升到二品以上,立下大功后,皇帝誥封其妻子或母親的封號,其品級與丈夫的品級一致,丈夫若是二品,則為二品誥命夫人;一品,則為一品誥命夫人。

明、清兩代,對于封贈官員家屬一事是十分謹慎的,可以說是非功績超群者,非皇恩浩蕩者,非勞苦功高者不得封,尤其是誥命夫人,更是非皇帝寵臣不得封。

誥命夫人到底有什么特權呢?

首先,作為二品以上的“誥命夫人”,她最為顯赫的權力,就是可以在重大節慶日子前往后宮,參加由皇后親自主持的宴會 。想想看,可以被一國之母的皇后宴請,且還能與她面對面的進行座談,這就跟臣子被皇帝宴請一樣榮耀啊!可謂是無上的榮光啊!

其次,誥命夫人可以得到與丈夫一樣的由朝廷發放的俸祿,且在天子納皇后、立太子、天子上尊號等重大活動時,她可跟隨丈夫前往參加,并進表箋。可以這么說,只要有誥命夫人這個封號,朝廷所舉行的一切重大活動,她都有權參加,且排位比低于自己品級的官員要高,并可與其他誥命夫人一起,向皇帝上賀表。

最后,誥命夫人犯罪,地方官員無權處置,只有上奏皇帝、皇后,由他們發落。而即使皇帝、皇后決定要處置她,要先剝奪其封號,然后地方官才有權懲辦她。

當然,誥命夫人雖有特權,但卻并無權力,身為女子的她,是既不能干政,也不能出來從政,只能是在家老老實實的相夫教子,雖有些特權,但碰到硬骨氣的官員,即使是七品芝麻官,也絲毫不慫她。

不過呢!誥命夫人畢竟是皇帝親自冊封的,是朝廷名正言順冊封的二品以上的品級,象征的是皇帝的恩寵,朝廷的重視,因此明、清兩代官員都希望有朝一日能讓自己的妻子被冊封為誥命夫人,以此光耀門楣。比如康熙朝盛京提督周培公,他在替康熙招降王輔臣后,康熙問他要什么獎賞,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康熙能誥封自己的母親,最后他的母親就被誥封為貞烈恭人。

歷史上的一品誥命夫人是什么意思?這個封號有多大權力?

古代讀書人的理想就是功成名就,封妻蔭子,這?蔭子?一般說的就是世襲的爵位,而女子在古代是不能從政的,這?封妻?從何說起呢?針對女子不能從政這一現象,古代統治者就設立了?誥命制?,也就是我們常常聽說的誥命夫人一說。那么誥命夫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說起誥命夫人,首先要說一說命婦制度。在我國古代,男子在朝為官被稱為?朝廷命官?,和朝廷命官相對應的則是命婦群體。而命婦又分為兩個分支:

 一個分支是皇家婦女,也就是內命婦群體,比如皇后、貴妃、王妃等都屬于內命婦,這些人成為皇家人的那一刻開始就有了誥命。

 另外一個分支是外命婦,也就是我們狹義上說的?誥命夫人?,并不是每一個官員的妻子或者母親都可以獲得這樣的稱號,只有那些因為丈夫或者兒子為國家建功立業,才能有機會跟隨一同獲得冊封。

 內命婦的制度一般認為起源于西周時期,周公制定外朝禮制的時候對應著也制定了內庭的禮制。而外命婦的冊封制度起源于唐朝,誥命夫人的制度和朝廷命官一樣,是有嚴格品級劃分的。最高等級是一品誥命夫人,在當時被稱為,?國夫人?,在唐朝的著名畫作《虢國夫人游春圖》,就是畫的唐玄宗時代被冊封的虢國夫人,她就是一品誥命夫人。

 唐朝建立外命婦制度一方面在于提高女子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來籠絡人心。所以在之后的歷朝歷代都沿用了這一制度。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也有相應的變化,比如唐朝,只有一品誥命夫人才能稱之為?國夫人?,而到了清朝則規定二品以上稱夫人,三品稱淑人。誥命夫人的等級和丈夫的官職高低有直接影響,如果丈夫是一品大員,那么就有機會過得?一品誥命夫人?的冊封。如果兒子尚未娶親,卻又十分優秀,皇帝也會把誥命冊封給他的母親以示嘉獎。

 在古代,朝廷命官都是有明確分工的,也就是各部門的公務員,而女子不得干政,所以這誥命夫人也就相當于掛名的公務員,只拿俸祿而沒有政治上的權力。 比如《紅樓夢》寫的賈母,朝廷定時給她發俸祿,她在賈府之外卻沒有任何特殊的權力。

 說到這誥命夫人具體有什么用處,除了能固定領取國家發的?工資?之外,誥命等級不同,在后宅夫人的交際圈子里也會得到相應的區別對待。再者,能被冊封誥命夫人,在當時那絕對是一種無尚的榮譽。

 和誥命夫人的等級相對應,應運而生的是誥命夫人的服飾,和嚴格的品階誥命一樣,不同品級的誥命夫人會有不同的誥命服,就如同不同等級官員穿著不同的朝服一樣。誥命夫人的誥命服每個朝代的要求都有所不同,但是從低級到高級也都是一個從簡到繁的一個過程。

從誥命夫人的制度可以看出來,雖然是知道沒有什么實權的冊封,但依然受到禮制的嚴格管理。

古時候的誥命夫人分為幾類,當時有什么樣的特權?

在中學的歷史課本中,印刷的有一副《虢國夫人游春圖》,這個虢國夫人就是唐玄宗時期的一品誥命夫人,她是什么身份呢?楊玉環的三姐!圖中另外兩位一品誥命夫人分別是韓國夫人、秦國夫人,也都是楊玉環的姐姐。由此可見,唐朝的一品誥命夫人多少都有皇親國戚的影子。那么歷史上的一品誥命夫人是怎么分封的?到底擁有多少特權呢?


 內外命婦制度 其實這個誥命夫人就是“命婦”的延伸,所謂的命婦,最早是指皇帝的后妃,皇后與皇帝一樣無品階,而妃嬪則與臣下一樣分為不同品級,冊封時就相當于誥命。皇后之下是四妃,起初四妃只是象征皇帝后宮的人數規制,并不稱為妃。比如漢朝的時候,皇后之下是四夫人,夫人之下是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這些稱呼對應的不同品階,比如四夫人分為昭儀、婕妤、娙娥、容華,其中昭儀的爵位最高,堪比諸侯王,視為丞相。所以在內宮之中,四妃之首相當于一品誥命,只不過皇帝的女人,不能這么稱呼而已!

 唐朝的四妃分別是貴、淑、德、賢,所以唐代的貴妃,就是皇后之下的第一人。往往皇帝迎娶的皇后都是出于政治門閥的考慮,但貴妃就很可能是“真愛”,依靠皇帝獲得的特權就不言而喻了。比如“一騎紅塵妃子笑”,雖然楊貴妃明面上沒有授予調動驛站的權力,但人家吃顆荔枝卻可以動用專線的驛站,說不定還是軍報專用的八百里加急!

 前面說過,皇帝的后妃不能稱為誥命,它是以冊封的形式來確立品級、俸祿等。而與后妃對應的就是大臣母、妻的冊封,但皇帝的家人可以用“冊”,外臣則只能用“誥”,這是授予某稱謂的專用文書,也就是我們說的“誥書”。所以與內命婦相對應的就是外命婦,由于古代封建等級制度嚴森,一至五品授予文書稱誥書,六至九品稱“赦書”,所以不是什么人都能在稱呼前加誥命的。

起初誥書是給官員加官進爵用的,唐朝開始用以誥封官員的妻子和母親,這種誥封往往以該官員的官爵品級為依據,比如該官員的職事官或者寄祿官、爵位已經是一品,那么誥封其母親、妻子就是一品。誥命夫人只是外命婦的統一俗稱,一品誥命夫人就是突出品級之高,而實際上各個朝代對外命婦都有固定稱謂。比如宋朝的“九等外命婦”:國夫人、郡夫人、淑人、碩人、令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這九等之中,國夫人就是一品誥命夫人。

 到了明朝,外命婦的稱呼有所變化,如一品二品皆稱夫人,七品以下又都稱孺人。所以為了區分,才有了一品誥命夫人的旁稱,二品誥命則省去品級,稱為誥命夫人,也是為了稱呼上好聽一些,就像今天我們稱呼副職的時候,盡量省略“副”字。在了解誥命夫人是何意思后就不禁會問,什么情況下才會誥封呢?

外命婦的誥封原則

 “庚子兩宮西狩,值大荒,命念昔赴行在,捐十萬金助賑,奉旨賞給一品夫人。念昔亦由郎中賞道員并戴花翎,秩二品。”——《重修涇陽縣志》

 一般來說,女子獲得誥封都得益于丈夫或者兒子的功勛,但歷史上也有例外,女子憑借自己的本事獲得誥封的例子還挺多。遠的不說,清朝晚期,慈禧太后欽封了一位一品誥命夫人,此人就是陜西的“女企業家”周瑩。周瑩早些年嫁到富商吳家,但丈夫、公公紛紛離逝,是她一手將家族企業做大,自己成了陜西首富。庚子年慈禧西狩時,一路上沒少吃苦,到達陜西后,周瑩讓養子周念昔給慈禧太后送去了十萬金的資助,這種雪中送炭的舉動,讓老佛爺無比激動,于是就封周瑩為一品誥命夫人,她的養子也給了個道員的二品官階。

 再比如南宋時期的抗金女英雄梁紅玉,雖然丈夫是中興四將之一的韓世忠,但她被封為安國夫人一事,并不是因為丈夫的功勛,而是自己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的英勇表現,宋高宗評價梁紅玉為“智略之優,無愧前史。”在韓世忠犯下錯誤的時候,梁紅玉主動上書彈劾丈夫,并親自帶兵挽回韓世忠的錯誤指揮,最終又被加封為楊國夫人,后又累封至秦國夫人。這種情況還發生在宋末,當時有個許夫人,在南方散盡家財,招募軍隊,幫助宋軍與元軍作戰,丈夫去世后依然親自帶兵打仗,他也成為南宋最后一位一品誥命夫人。但他的誥封不是南宋時期封的,而是清朝嘉慶皇帝聽聞其事跡后,追贈為一品夫人,是以旌其忠貞氣節。

 除了這些憑本事獲封的,還有一些人則是憑色相“上位”的,比如唐朝的韓國夫人武順。她本是豫州參軍賀蘭安石的妻子,其母親又是武則天的姐姐,當武則天在宮中樹立地位后,這個武順就帶著自己的女兒賀蘭氏,經常出入內宮之中,所以母女倆都得到了唐高宗的寵幸。武順生前被唐高宗封為韓國夫人,去世后又被追封成了鄭國夫人,她的女兒賀蘭氏則被封為魏國夫人。這母女倆都是一品誥命,而賀蘭安石本來品階并不高,生前最高也就混了個開國男爵,死后才受妻女的“恩蔭”,逐步追封成了韓國公。

 以上就是一些特例,誥命夫人的封號都是憑借自身努力換來的,而在大多情況下,女子的誥封都來自丈夫的功勛。比如著名的楊家將佘老太君,這個人在歷史上是有人物原型的,也就是楊業的妻子,根據后世的碑文發現,楊業的妻子其實姓“折”,由于讀音相似,后來才傳成了“佘”。

楊業在歸順大宋后,以自己出色的邊防經驗,為宋朝抵御契丹人立下汗馬功勞,楊業殉國之后,被追封為太尉、大同軍節度使,這個太尉在宋初就是個榮譽稱號,但品階已經為正二品。所以楊業去世后,朝廷為了表示安撫,誥封其妻子折氏為二品夫人。但由于楊業已經去世,楊家的兒子開始挑大梁,所以又不能稱其為夫人,因此最終給了個鄭國君太君夫人,我們說的佘太君就是打這里來的。

 同樣的案例還有北宋開國名將曹彬,他一生為趙匡胤的宏圖大業南征北戰,立功無數,去世之后,被追贈為中書令,濟陽郡王,謚號為武慧。郡王爵在北宋屬于正一品爵,一個外臣能得此爵已經算是“破格”了,因為外臣一品爵往往是封“國公”,由此可見北宋朝廷對他的重視程度。這種恩贈已經算是頂格了,如果再想加恩怎么辦呢?那就封兒子、封妻子,所以追贈他的妻子高氏為一品韓國夫人,與曹彬的正一品相對應。

 如果說上邊那些都是因丈夫獲得的誥命,那么曹寅之母則是因兒子得了誥命,歷史上曹寅之父名叫曹璽,他的妻子孫氏乃是康熙的乳母,康熙打小就是寄養在曹家,天花病也是在曹家治好的。這層關系讓曹家在康熙繼承大統后受到重用,但是曹璽過早去世,他的兒子曹寅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成了康熙的親信。曹寅在江寧織造的任上幫助康熙帝搜羅江南士子的動態,幫他的內帑斂財,所以恩寵越來越盛。


 起初曹寅之母孫氏還只是“皇保母”,后來就是因為曹寅辦事得體,康熙為了避嫌,只是給予曹寅兩淮鹽政的油水,而把名號都給了她的母親孫氏,即“一品夫人”。所以《紅樓夢》里的賈母被寫成一品誥命夫人,這是有依據的,也成為紅學者研究曹雪芹家族的一個“證據”。所以誥命夫人的封賞上有個潛規則,也就是男人不能再給予恩賜的時候,這個恩賜都會給他的家人,兒子優先、母親、妻子隨后。這個不能給予恩賜也有諸多原因,比如頂格了;或者恩寵太過集中于一身,為了避嫌。


 而我國歷史上最后一位“誥命夫人”與上述原則都沒有關系,這是為何呢?這個女人名叫烏云陶德,又名王月英。她的丈夫是草原上的“末代王爺”,也是成吉思汗第三十二代嫡孫——奇渥溫·孛兒只斤·雍仁諾日布,又叫奇世英。這兩人是在1946年夏天成婚,蔣介石就按照袁世凱曾經頒發的《蒙古待遇條例》,給這個烏云陶德上了“誥命夫人”的封號,并撥款二十萬元作為國民政府的賀儀。當時外蒙古已經通過“公投”宣布徹底獨立,所以蔣介石的這次誥封帶有極強的政治目的,烏云陶德也就成了我國歷史上的最后一位誥命夫人。

 誥命夫人的特權 接著最后一位誥命夫人來講,她丈夫在1970年被以“小王爺”的身份批斗,進了監獄,9年之后才重獲自由,然而僅僅過了四年,這個蒙古王爺就撒手人寰。王月英后來被恢復了國家干部的身份,成功領導了第一批國家干部退休金,這就是最后一位“誥命夫人”的特權。由此看來誥命夫人也沒什么特權,但這是因為步入了新社會,在封建社會中,誥命夫人的特權還是很大的。

 從誥命夫人的等級劃分也不難看出,她們的品階對應的是不同的俸祿,在唐宋時期,品俸是相當高的,對于一個官員的家庭來說,誥命夫人帶來的可以真金白銀的收入。另外,宋朝以后的社會福利中,年過百歲的女子,可向政府申請授予外命婦的封號,同樣對應了俸祿,雖然是“百歲始得初品官封”,但對于尋常百姓家庭來說,這也是一個不菲的收入。

 朝廷正式誥封的夫人,是有權力參與宮廷內部活動的,一般品階的誥封、赦封女子,基本上都能參與皇家舉辦的祭祀、慶典活動。一品誥命夫人這類的則更有機會受到邀請,參與宮廷內部的宴席,有機會與后妃一起交談,甚至是推薦自己的族女入宮做女官。換句話說,誥命夫人更有機會參與“太太外交”,融入上層核心圈的機會多。所以唐朝的韓國夫人武順,才能將女兒帶進唐高宗的視野。

 既然有了誥命,這就是身份的象征,封建社會流行的“刑不上士大夫”就是身份帶來的特權。誥命夫人也是一樣,在牽扯到司法程序時,首先需要皇帝收回誥命,才能進入傳、審。這一點很好理解,就如同清朝的報案程序,官員有官職在身的,首先是按流程降職、革職,然后才能查辦,比如年羹堯,降職到杭州將軍,再革職待審,這一套完整的流程實際上也給予了官員“活動”的時間。誥命就是司法程序的第一層保護傘,明朝西南地區的楊應龍,就曾經因擅自處死了自己的妻子而受到責罵,因為他的妻子是萬歷皇帝欽封的一品誥命夫人。

 綜上所述,一品誥命夫人是指外命婦制度里的首位,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稱呼,一般來說這種誥封都受到丈夫或者兒子的影響。他們的特權是比較大的,每一個品階的誥封、赦封都是如此,但宋朝以后也出現了混亂,比如“妻享俸祿,妾受封號”、還有“安人四千、孺人二千”的明碼標價。所以并不是每一個獲封的女子都能完全享有特權,在朝廷正規誥赦的體制里,點明“依禮支破”的才可視為正途。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432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