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在古裝影視劇中,往往會看到這樣的場面,為朝廷立下大功勞的臣子會被皇帝賞賜免死金牌。有了它,不僅地位超然,還相當于多了一條命,所犯之罪都可以免除。
免死金牌又名丹書鐵券,丹書是用朱砂寫字,而朱砂是皇帝批閱奏折時專用物品,其他人禁止使用。鐵券就是用鐵制的憑證,形狀一般是圓筒瓦形。免死金牌分左右兩份,左邊由臣子保存,右邊則放在皇室內府,這是為了防止偽造,如若出現意外,可以左右兩券合在一起,校正真假。
據史料記載,丹書鐵券起始于漢高祖劉邦。奪得天下之后,為了加強政權的統治,籠絡人心,劉邦頒給大臣們丹書鐵券。這時候的丹書鐵券還沒有免罪和免死的功能,只是作為一種功績和富貴的憑證,韓信等七位異姓諸侯王都有丹書鐵券,卻一一被劉邦鏟平。
到了魏晉南北朝,丹書鐵券才開始有免死的效果,甚至還出現大臣向皇帝乞求鐵券,以作護身之用。到了唐朝,最著名的要數錢镠鐵券,公元897年,唐昭宗頒賜給吳越國王錢镠的免死金牌,如今還保存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上面寫著: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
免死金牌真有“免死”的作用嗎?其實并非如此。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長、徐達、李文忠等34人被賜予了丹書鐵券,但是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未能善終。李善長是明朝開國重臣,朱元璋曾這樣評價他,“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
公元1381年,胡惟庸案爆發,前后有數萬人受到牽連而喪命,李善長與胡惟庸是兒女親家,有幸躲過了一災。公元1390年,離胡惟庸案已過十年,御史往事重提,李善長及其妻女弟侄共七十余人一并處死。臨死之前,李善長拿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卻不為所動,只說了一句,你沒看到上面刻的字嗎?
原來,金牌上還有九個字,“所謂免死,除謀反大逆”。其實,免死金牌根本沒有“免死”功能,如果犯了謀逆死罪,難道皇帝真會放過你?如果你有實力,就算犯有死罪,皇帝也不敢輕易得罪。總而言之,免死金牌不過是皇帝平衡政權的工具而已。
朱元璋在打江山的時候,確實發了不少免死鐵券。比如《明史》記載,他對李善長“予鐵券,免二死,子免一死”。就是說,如果李善長犯了法,而且是犯了應該被處死的重罪,他可以憑著鐵券,免除兩次死的機會。要知道,一個人犯了該被處死的重罪,說起來其實還是不太容易的。而還有兩次免死的機會,這也就意味著,這個人基本上可以確保一生平安了。
而實際情況恰好相反。李善長實際上并沒有犯什么罪。只不過當年他在當宰相的時候,藍玉抓到了一個奸細,說是胡惟庸派去和北元暗中聯絡的使者。當時李善長把這個使者處死了,不過沒向朱元璋報告。還有就是,胡惟庸曾派人和李善長聯絡,希望兩個人能夠聯合起來造反。李善長拒絕了他的提議。不過拒絕是拒絕了,但也并沒有向朱元璋報告。
兩件事,其實李善長都做得沒多大問題,只不過沒向朱元璋報告而已。就算沒向朱元璋報告,也算不上死罪吧。可是朱元璋竟然就把他給殺了。不但殺了他,還殺了他全家70多口人。也就是說,免死鐵券在李善長那里,不但沒能發揮免死兩次的作用,反而本來不該死的,卻被朱元璋給賜死了。
由此可見,朱元璋的所謂免死鐵券,基本上沒有任何作用。藍玉也獲得了免死鐵券,可以免死一次。但是他最終被“剝皮實草”,不但沒能免死,還死得非常慘。此外像朱亮祖、傅友德等人,也獲得了免死鐵券,最終也都被賜死。
那么,為什么這些大臣獲得了免死鐵券,最終卻沒能活下來呢?既然免死鐵券發了,就要發揮作用。不發揮作用,也就意味著皇帝的話,并非是金口玉言。既然必須是金口玉言,為什么免死鐵券,最終形同虛設呢?我認為,免死鐵券確實是發揮了作用的。不過所發揮的,并不是免死的作用,而是別的作用。什么作用呢?朱元璋是一個非常特別的開國皇帝。
歷史上絕大多數開國皇帝,在當皇帝前,首先就是一方諸侯,或者祖上曾經是貴族。比如楊堅、李淵、趙匡胤、劉秀等人。但是朱元璋卻是個一窮二白的人。在開國皇帝中,劉邦和他的情況很相似。但劉邦好歹是亭長,朱元璋卻只是個窮困潦倒的和尚。由于朱元璋什么背景也沒有,什么資本也沒有,因此,他要能獲得大家的支持,除了自身具有指揮才能外,更重要的,就是要給予別人恩惠。
讓他的手下人覺得,雖然不可能當皇帝,但卻能獲得很多利益。出將入相、封妻蔭子,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發放免死鐵券,就是朱元璋給部下的恩惠之一。除了在打江山的時候,朱元璋需要籠絡人心外。建國以后,為了確保穩定,不再發動戰爭,朱元璋也需要籠絡人心。因此也就繼續發放免死鐵券。
所以說,免死鐵券的作用,并不是為了給那些犯法的大臣免死,而是為了籠絡人心,增強大臣們對朱元璋的擁戴和支持。但是,當江山已經打下來,國內也變得很穩定的時候,朱元璋需要考慮的,又是另外的問題了。那就是那些功臣們自恃功高,因此在朝廷中飛揚跋扈,自作主張,不把他放在眼里。在多次受到朱元璋的警告之后,他們竟然還表示不服。
而且,對于那些手上握著免死鐵券的功臣們來說,他們甚至有些有恃無恐。反正手上有免死鐵券,因此并不害怕朱元璋的批評,也不怕被朱元璋懲罰。這樣一來,當年朱元璋為了打江山,為了穩定江山所發放的免死鐵券,其作用就走向了反面。不但不能確保江山穩定,反而變成影響江山穩定了。朱元璋在明白這個道理以后,他就要消解免死鐵券的反面作用。
其實,要消解免死鐵券的反面作用,辦法也比較簡單,就是多給那些犯罪的人羅列一些罪行。比如藍玉,朱元璋給他羅列的罪行,可不是一條兩條,而是羅列出來后,搞出了一本叫做《逆臣錄》的書。既然藍玉的罪行,已經“罄竹難書”,也就是說可以讓他死很多次。
那么,藍玉的那“免死一次”的鐵券,還有什么意義呢?總之一句話,君王想要你死,你就必須得死。且不說只有一塊免死鐵券,就是全身被鐵券包圍起來,你也不能不死。
《明史》記載,朱元璋對李善長極為寵愛。洪武三年,朱元璋給了李善長盡可能大的官,諸如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等等,另外還封他為韓國公。不但職位排在第一(朱元璋以左丞相大于右丞相),爵位也排在第一。
更夸張的是,還特地賜給李善長鐵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既然有鐵券,既然免二死,朱元璋為何最終還是一次性就把李善長賜死呢?而且不但賜死了李善長,還賜死了李善長家里70多人,包括被“免一死”的李善長兒子們。
李善長獲得免死鐵券,朱元璋為什么還要賜死他?按照《明史》記載,因為當時天象有變,占卜師說,需要有個大臣踢皇帝去死,才能躲過這一場災變。于是,朱元璋就讓功勞最大的李善長去死了。除了賜死李善長外,連帶李善長一家老小70多人一起被賜死。
當然了,這肯定不是朱元璋殺李善長的真實理由,畢竟就算歷史上有過為了躲避災變,讓大臣代替皇帝去死的例子。但是,那也是只需要大臣一個人死就夠了嘛,何以朱元璋要把李善長一家老小70多人都一并賜死呢?這個賜死,就不是為了躲避災變,完全是斬草除根的意思了。朱元璋之所以殺李善長,最直接的原因,是李善長和胡惟庸眉來眼去,讓朱元璋生氣。
胡惟庸在準備造反之前,曾三次聯系李善長,想和李善長聯合起來造反。三次李善長都不同意,都堅決反對。照理說,三次李善長都不同意,朱元璋就沒有殺他的道理了。但恰恰是這三次都不同意,讓朱元璋堅決要把李善長殺掉。就算那時候李善長已經70多歲了,就算那時候李善長已經告老還鄉了,朱元璋也不會放過他。我為什么這么說呢?
其一,李善長盡管三次都堅決不同意,但這并不表明他沒有錯,因為當第一次胡惟庸聯系他的時候,他就應該及時把這個信息報告給皇帝朱元璋了。畢竟這是謀逆大罪,在王朝社會是第一大罪,李善長怎么能夠掩藏呢?
在朱元璋看來,李善長之所以不向朱元璋報告,首先說明李善長和朱元璋是兩條心,根本沒把作為皇帝的朱元璋放在眼里。其次說明,李善長這是首鼠兩端的表現。雖然不答應胡惟庸,卻在觀望,先不忙表態,看看哪邊強勢起來,再投奔哪邊。對于這樣的行為,朱元璋無論如何是不能容忍的。
其二,李善長三次都不同意,然而胡惟庸還要去聯系他,說明李善長雖然已經沒當官了,但是他在朝中的地位依然至關重要。胡惟庸一定要讓李善長出來為自己站樁。真實情況也是這樣的,在朱元璋打江山的時候,李善長對朱元璋來說真是太重要了。朱元璋打仗時候的后勤保障,朱元璋需要的各種人才,朱元璋建國后朝廷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所有這些,都是李善長給朱元璋提供的。
再加上建國后,李善長是最高行政長官左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以其地位顯得更加重要。正因為李善長給朱元璋提供了后勤、人才、制度方面的保證,又是左丞相,所以他的威信極高,號召力極強。也正是因為他號召力極強,胡惟庸才會反復不斷地聯系他。
在朱元璋看來,李善長就算不造反,他的存在也是個極大的威脅。所以,怎么著,朱元璋也要把李善長搞掉。而以讓他以躲避災變替皇帝死的方式,把他除掉,是一個給他最體面的方式。不過,由于殺了李善長后,朱元璋又殺了李善長家70多口人,這一下就暴露了朱元璋誅殺功臣的真面目。(參考資料:《明史》)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345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