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杯酒釋兵權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宋太祖趙匡胤為什么要杯酒釋兵權呢?這是為了避免走五代時的老路,防止武夫亂國,武夫手握重兵,容易坐大,然后順便就把江山給奪了。為此,趙匡胤當上皇帝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的舉措,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打擊叛亂、杯酒釋兵權、上收地方武裝的精銳部隊和財政權等等,通過這些手段,實現了加強中央集權的目的,所以,杯酒釋兵權以后,他最終將兵權收歸了自己。
一、平定叛亂。黃袍加身以后,趙匡胤采取安撫措施,招降了許多地方節度使,減少了上位時的殺戮。當然,還有一些內心不服的武將。960年4月,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公然反叛,率軍進軍開封。趙匡胤先派石守信、高懷德率軍阻擊,接著又派慕容延釗和王全斌補充,他仍怕有失,他后又親自到前線督戰。隨后,兵敗自殺。960年9月,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反宋,趙匡胤派石守信和王審琦為以正、副統帥南征,后來,他又親征,僅僅2個月就平定了叛亂。
二、杯酒釋兵權。趙匡胤平定李筠、李重進叛亂后,雖然暫時去掉了眼中釘,但他自己是怎么上位的,別人一樣會效仿,所以,杜絕武夫亂國,是他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在宰相趙甫的建議下,他決定收掉武將兵權。961年7月,趙匡胤設宴招待石守信、王審琦等高級將領,大家一番交杯換盞后,趙匡胤敲山震虎,說皇帝難當,總是夜不成眠,擔心人家篡權奪位,大將們紛紛表忠,趙匡胤說:“縱使你們無異心,若那些手下將黃袍披到你們身上,那還由你們?”
大將們終于明白皇帝用意了,第二天,他們紛紛稱病,請求解除兵權。于是,趙匡胤封他們為節度使,賜予大量金銀財寶,又與他們結為兒女親家。隨后,趙匡胤開始從中央派遣朝官分任所屬各縣的知縣,以分割節度使對屬縣的控制權,又在各州府設置通判,凡兵民、獄訟等公事,節度使須通判一起簽字方能生效,通判奏事還可直達皇帝,再次分割節度使權力。
三、制其錢谷和收其精兵。為了徹底消除地方對中央的威脅,趙匡胤還采取了兩項措施,一是制其錢谷。以前,節度使不僅有兵權,而且地方賦稅收入也歸其所有,稱為“留使”、“留州”,很少向中央繳納。964年,趙匡胤命令自本年度起,各地除日常開支外,其他征收賦稅全部向中央繳納,專門委派轉運使到各地,把地方財權收歸了中央。
二是收其精兵。965年,趙匡胤下詔要求將各地的精兵收歸中央,作為“禁軍”,中央選擇部分強壯的士兵,作為選送中央禁軍的兵樣,要求各地依樣訓練當地士兵,訓練成精兵再送中央,這樣,既加強了中央武力,又削弱了地方武裝。地方上留下的叫“廂軍”,基本都是老弱病殘,只負責一此公益事業和治安,自然不可能對抗中央了。
從此,名聲很響的節度使,實際只是禮遇較高的州府長官,與知州知府在職權上沒有本質的區別。燕且,每當有節度使空缺出來,趙匡胤就叫文官去替換,后來的節度使,大都是文官而非武將了,節度使對皇權構成的威脅不復存在。
杯酒釋兵權是關于宋太祖趙匡胤的一個很知名的故事,說的是趙匡胤假借喝酒的時候,對手下眾將表示,如果有一天他們的手下也要他們黃袍加身該如何,手下大將們知道已經受到猜疑,弄不好還會引來殺身之禍,一時都驚恐地哭了起來,懇請宋太祖給他們指明一條可生之途。
趙匡胤道“人生在世,像白駒過隙那樣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聚金錢,多多娛樂,使子孫后代免于貧乏而已。你們不如放棄兵權,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為子孫立長遠產業;同時多買些歌姬,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同你們再結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
手下將領便交出兵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那么將領為什么會交出兵權呢?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趙匡胤可不是一般皇帝他的政治智慧相當的高,這個從整個黃袍加身過程中死人不到10個就能看出來。他請眾將喝酒這么說,那么只能代表一個問題,那就是趙匡胤已經做好了準備。這個時候趙匡胤還喝著酒用半是商量的語氣試探著說,那么說明事情還可以轉圜,如果有將領不識趣,立馬就會變成“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趙匡胤既然敢主動提出來,就說明他已經做好了準備,而這些將領顯然是沒有準備的,這就是以有心算無心。
而這個以有心算無心,就決定了將領們沒有了反抗的余地。
恐怕有人會說,不能假裝答應,回去轉頭造反嗎?這里要清楚的是,并不是每個人目標就是當皇帝的,趙匡胤既然敢這么說,自然會有準備,而且普通的將領一人的實力肯定無法與趙匡胤抗衡,造反不過是被抄家滅族的罪而已。
那么如果有幾個將領聯合造反呢?但這里有一個問題,誰知道這些將領之中有沒有是趙匡胤的人,可能這邊剛商量,那邊軍隊就已經殺來了。
所以當趙匡胤提出這一點的時候,說明趙匡胤已經準備妥當了,但反過來說,所有的將領卻完全沒有準備,這個時候不答應就是是,答應了也沒有什么拖延的辦法,回去之后,要不造反,要不就只有乖乖交權。
但造反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哪里有這么簡單,手下的將領愿意不,糧草軍械準備好了不?一切的一切要是都沒有準備好,造反就是死。
在這個情況下,那么何必死死抓住軍權不放,做一個富家翁不好嗎。
宋朝初建,國內百業待興,國外群雄割據,而當時完全繼承了后周政權的宋朝,同樣也面臨著武將強悍的局面,總的來說有三股勢力:
第一:以趙匡胤為首的義社十兄弟,年輕時一起投靠了后漢樞密院郭威的帳下,歷經郭威、柴榮兩個政權,幫助趙匡胤代周建宋,為宋朝開國功臣;
第二:柴榮時期和趙匡胤平起平坐的武將,位高權重,這一部分人以慕容延釗、王彥超、武行德為首;
第三:這部分人的地位更高,也更難馴服,他們是后晉乃至于后唐時期就身居高位的武將,其地位可以和柴榮對等,甚至于超越柴榮,比如后周的昭義節度使李筠、后周太祖郭威外甥李重進、女婿張永德等;
趙匡胤在建國后,就開始著手解決以上三股勢力,而其中較為容易的,無疑是為趙匡胤馬首是瞻的義社十兄弟在五代時期,造反可以說是家常便飯,趙匡胤本人也是通過造反起家的,當年他逼后周恭帝柴宗訓讓位時,那種凄涼悲情的情景還歷歷在目,身為至高無上的皇帝,到最后連自己的小命都不由自主,這一切無非都是自唐朝以來的武將權力過大、擁兵過重的陋習所導致的。為了防止同樣的悲劇再次出現在自己家人身上,趙匡胤必須迅速且最大程度地解除武將的兵權,“杯酒釋兵權”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發生的。
唐中后期以來,節度使權力十分強大,繼之而來五代十國亂世,無一不是由節度使所建立的,所謂“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耳”,足以證明當時那“槍桿子里出政權”的社會環境; 雖然五代皇帝牢牢把握著中央軍隊大權,但他們的后繼者卻都是沒經過戰火洗禮的深宮天子,所以其兵權就逐漸下移到別的武將身上,后唐時期的六軍諸衛使、后晉時期的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后周時期的殿前都點檢,都是掌握了中央軍的最高軍事機構,石敬瑭、劉知遠、郭威都是由這些職位建立政權的; 同樣的,趙匡胤也是從后周的殿前都點檢而得以掌握后周兵權,兵不血刃地繼承柴宗訓的禪讓,所以趙匡胤一上位,最必須解決的就是“殿前都點檢”這個職位。 當時擔任殿前都點檢的是慕容延釗,出身將門,從后漢時期就跟著郭威南征北戰,后周建立后,慕容延釗先被封為鐵騎都虞候,柴榮登基后授予殿前都指揮使都校,后任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建立宋朝后,將自己當任的殿前都點檢一職授予慕容延釗,屯兵真定防御契丹和北漢。他成為了趙匡胤最先釋兵權的人。
建隆二年春天
(宋朝建立第二年)
,慕容延釗由真定回開封述職,在正經地朝事過后,趙匡胤特意留下他一起到城郊狩獵喝酒,言語間開始給慕容延釗下套,讓他對自己表忠心,順勢就驢下坡,把慕容延釗的殿前都點檢一職收歸國有,改任山南東道節度使,直接取消了殿前都點檢一職,由皇帝親自掌握禁軍大權。
解決了這兩人并不代表趙匡胤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因為趙匡胤畢竟只是一個人,他不可能完全把禁軍掌握在自己手里,依舊只能下放,像韓令坤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一職,就被交給了義社十兄弟中,地位僅次于趙匡胤的石守信,和對付慕容延釗、韓令坤一樣,在任命之后同樣也讓他去鄆州鎮守,遠離京師,既避免其在中央造成影響,也有利于日后的奪權。
柿子要挑軟的捏,在處理了親信之后,趙匡胤開始向他的“兄弟”下手了建隆二年七月,也就是廢除了殿前都點檢之后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趙匡胤特意召集了當年跟著他一起投軍,一起偷雞摸狗、浴血奮戰的義社十兄弟入宮喝酒,也就是石守信、王審琦等,以及當任著殿前副都點檢的高懷德、侍衛親軍都虞候張令鐸等人,之后就發生了我們所熟知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332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諸葛亮為什么會選擇輔佐劉備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