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長平之戰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長平之戰是戰國影響深遠的一場大戰,戰國格局因此而改變。長平之戰成就倆人的名聲,一個是人屠武安君白起,一個紙上談兵的趙括,一個成為戰神,一個則被訂上恥辱柱。現在流行翻案,白起這人戰績太過顯赫,有點黑不動,于是開始打趙括的主意。
趙括被人喊了2000來年的“紙上談兵”,到了現代甚至有了被冤枉的戰神之稱。趙括的軍事能力,固然并非一無是處,但這個“戰神”豈是趙括能擔任的?
白起一戰滅趙國40萬大軍,除了本身極強的軍事素養,前期的反間計亦是關鍵。反間計為何關鍵?這便涉及到趙國的國內形勢,我們得從最初的秦趙上黨之爭開始,單論長平之戰,總是有點單一。
長平之戰的導火索是韓國上黨的歸屬。秦國對韓國的上黨郡虎視眈眈,終于在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攻占韓國野王縣,將韓國上黨郡同韓國本土分割開來,準備一步步徹底拿下上黨。
韓國上黨郡郡守馮亭倒是個有意思的人,他想你老秦不就是想拿下上黨么,我偏偏不給你。于是,馮亭帶著上黨17城轉投趙國。
趙國自不會白白放過上黨,畢竟秦國若拿下上黨可是能直接威脅到趙都邯鄲。趙國的舉動,氣壞了秦昭王:我們這邊忙活半天,結果便宜趙國,沒的說——打!秦國本就有打趙國的打算,有了上黨的事,秦趙之戰自然而然就開始了。
趙國雖接收上黨,卻沒往上黨派兵,這是趙國的一大失誤。秦國以左庶長王龁為大將,開始進攻上黨,若趙國在上黨部署重兵,最起碼王龁不會進展太快。趙國用廉頗為將,率軍前往阻擋秦國。
廉頗是老將,更被后世譽為戰國四大名將,他一眼就瞅準了長平在此戰的關鍵地位。秦國攻打邯鄲,無論走那條路,長平都處于戰略要地。趙國只要控制長平,秦國就無法威脅到邯鄲。
哪怕廉頗緊趕慢趕,到長平的時候仍有些晚——廉頗搶占空倉嶺失利。空倉嶺位于高地,秦軍對趙軍有地勢優勢,隨后開始對二鄣城發動攻擊,斬殺趙國都尉四人,趙軍完全處于劣勢。廉頗不得不再向后撤,退向丹河東,借助丹河地形優勢穩定下來,秦趙雙方開始對峙。
秦趙雖然停了戰爭,對各自國內卻是壓力極大。兩國前線各有數十萬士兵在打仗,國內少了數十萬的勞動力,秦趙二國都有點吃不消,但仗打到這種程度,必然得分個勝負,不可能突然撤并。
秦國勝利的關鍵便是將趙軍引出來,雙方來個決戰,秦軍相信在正面戰場上,還是能擊敗趙國的。若硬拖下去,秦軍恐怕不退也得退,為了逼趙國換將,秦國開始施行反間計。
我們總說,趙國若不中反間計,不換廉頗,長平之戰就如何如何,不知是否有想過:秦國的反間計并非無的放矢,而是針對趙國形勢,專門施行的一項計謀?
秦國的反間計內容沒別的:能打敗秦國的只有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平平無奇的一句話。難道秦國人知道趙括只會紙上談兵,一定會敗給白起?那可就錯了。秦國的目的只有一個:將龜縮丹河以東的趙軍引出來。
我們上面說了,秦趙對峙對兩國的“糧食”壓力過大,趙國國內也想著趕緊結束戰爭呢。另一面廉頗是名將,那不過是我們后世人的看法,在趙國人眼里,廉頗是一個對秦作戰屢屢失敗的大將,差不多等同趙國恥辱。
趙國國內也不滿意廉頗。秦國的反間計目的是利用趙國對廉頗的不滿,推出一個趙國的英雄。馬服君趙奢那才是趙國實實在在的英雄,剛擊敗秦國沒幾年呢,趙國人心目中,他的兒子哪怕不如趙奢,至少比廉頗要強吧。艱難的局勢,趙國需要一個英雄,而這個人就是趙括。
秦國利用趙國形勢,成功用反間計替換大將,這只是對趙策略的第一步,第二部是用白起換下王龁。秦國用白起為將,更多是為保證長平之戰的勝利。王龁雖然厲害,但比白起還是差上很多。
有人說,臨陣換將是大忌,那也得分形勢,最起碼秦國不也是臨陣換將?趙國輸不是因為換將,而是換個毫無經驗的小將。趙括指揮數十萬規模的大戰,說實話,有點兒戲。看看秦國,事關國運的大戰,偷偷換上白起,這才是最穩重的做法。
廉頗主張防守,最后被換下,趙括自然得不同于廉頗,他得主張進攻才能成功上位,若趙括也是防守為主,何必換掉廉頗?這樣一來,秦國就剩下兩個問題:如何把趙軍引出來,又如何擊敗趙軍?
白起將趙括引出來,絕不是隨便就做到的。趙括只是沒有經驗,他絕不是白癡。《史記》中輕飄飄一句:“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背后絕對是白起的一次次布局。要知道,趙括可是有著40萬大軍,他得白癡到何種地步,才會全軍出擊,最后被秦軍包圍?
趙括不是賭徒,他不會一上來壓上全部賭注(40萬大軍),肯定會一點點試探秦軍。白起則一點點投放誘餌,不斷送給趙括勝利,讓趙括產生“秦軍不過如此”的想法。
另外秦軍也不會一味佯退,因為趙括的中軍必然位于后方(40萬大軍不可能一下展開,長平地形也不允許),若秦軍抵抗不強烈,趙括的中軍就沒出場的必要,這還怎么釣魚(趙括)?白起必然命令秦軍一邊強烈抵抗,一邊后撤,給趙軍一種再努把力就能徹底吃下秦軍的假象。
趙括終究少些經驗,受不了白起的“誘惑”,率領中軍追出來。白起一看趙括離開軍壁,立即派兵插入趙軍后方,切斷趙括同軍壁的聯系。隨后秦軍占據各個要點,修建壁壘,利用地勢將趙軍團團圍住,慢慢耗死趙軍。
我們大多知道長平之戰的結局,趙括突圍的時候被射殺,趙軍投降白起。白起的厲害在戰場上,一步步將趙括帶向滅亡的深淵。秦國的厲害在戰場外,一個小小的反間計,換下廉頗,改變趙軍作戰戰略,二者可謂相輔相成。
沒白起,秦軍不一定能吃下趙括的40萬大軍,但沒有秦國的反間計,趙國不一定換將。白起了解趙括,趙括卻不了解白起,有心算無心,秦軍戰勝也就不奇怪了。一個小小的反間計,他的作用不容忽視。
春秋戰國時期,長平之戰可以說是十分知名,此戰可以說改變了趙國的命運。秦國將領白起率軍攻打趙國,趙國派遣大將軍廉頗來應對。當時秦軍的戰斗力明顯高于趙軍,趙軍統帥于是下令堅守不出的政策,建立防守線。可以說這個政策非常適合戰場,秦軍也無可奈何,形式對于秦國不利。
為了能夠打破這個僵局,秦國開始使用反間計,在趙王耳邊諫言,說廉頗總是不出戰,是害怕秦軍。沒腦子的趙王急于求勝,果然中了計,將廉頗換下,讓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走馬上任。趙括是名將趙奢的兒子,熟讀兵法,就連他父親也說不過他。但是致命的是,他缺乏實戰經驗,這也是為將大忌。
這點很多有識之士都看得出來,紛紛勸諫,不過趙王壓根不聽。果然等到趙括當上大將軍后,全面更改法令,改守為攻。秦軍將領白起設下巧計,一路佯裝被打破,吸引趙軍跟隨,來到秦軍的包圍圈中。背后偷襲趙軍的補給線,斷絕了糧草飲水,弄得趙軍人心浮動。等到40多天后,趙軍大部分已經瀕臨絕境,面對這種情況,趙括親自率領精兵突圍。
秦軍早有防備,突圍全部失敗,而趙括也被秦軍殺死。他為什么會失敗,說白了就是缺乏實戰經驗,根本沒有分析實際情況而貿然出兵。一個毛頭小子怎么能夠敵得過身經百戰的將領,這恐怕也是命中注定。
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是還得說一下。我們知道的趙括是這樣的:廉頗在長平之戰中堅守不出,讓秦軍一點沒招。于是秦國間諜散布針對廉頗的謠言,結果趙國果真上當,罷免了經驗豐富的老將廉頗,啟用了少不更事、只會耍嘴皮子的趙括,最終導致趙軍全軍覆沒。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長平之戰的前因后果。
長平之戰其實開始和趙國并沒什么關系。戰國中后期,秦國為了爭奪韓國手里的戰略要地——上黨郡,和韓國打了三年。三年期間,白起帶領的秦軍奪城十余座,斬首五萬多,徹底切斷了上黨郡與韓國本土的聯系。
韓國沒轍了,就同意將上黨郡十七城全部割讓給秦國。結果,上黨太守馮亭卻沒按照韓王的命令向秦國投降,而是跑到趙國尋求庇佑,并向趙王提出愿意把上黨郡獻給趙國。
當時的趙孝成王登基不到四年,四肢不發達,腦子也不好使。一看撿了個大便宜,樂得屁顛屁顛的直冒泡。趙王的叔叔趙豹可是嚇尿了:大侄子,要不得啊!秦國為了上黨郡整整打了三年,中間付出的人力、物力、財力不計其數。如果讓咱趙國摘了桃子,秦國必然會轉過頭來收拾咱,一旦開戰咱連家底都得賠進去啊!趙王的決定是:上黨郡我收定了!所以結果是毫無懸疑地開戰!
這是典型的只顧眼前利益,沒有任何風險評估!很多企業和個人,面對各種各樣的所謂高回報高收益的時候把持不住,忽略了長遠或者整體的利益。就像趙國沒有評估過自己的經濟實力、 社會 動員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整個一盲人摸馬。其實現實中的我們遇到這種情況也不難處理,你只要捫心自問:我確實混到可以不勞而獲的地步了嗎?
年齡PK
趙括:趙括那個時候應該30多歲了,不到40,正值壯年。
廉頗:長平之戰的時候廉頗已經65歲。
戰事PK
趙括:一直在父親趙奢麾下做參謀,趙國對秦國為數不多的幾次勝仗比如麥丘、闕于,趙括都參與了。
廉頗:親自參戰的有進攻魏國幾邑、安陽,勝仗基本都是和魏國打的。廉頗接管上黨郡十七城,一座城也沒守住。也就是和秦國交鋒,沒勝仗記錄。
戰術PK
趙括:根據史載廉頗7月兵敗,趙括臨危受命當月到達戰場。并先于白起抵達戰場后進行戰場交接、情報偵查、地形勘測、人事調整以及戰術擬定。趙括放棄百里長城不回援而聚殲白起部的戰略并無失誤。因為雙方打的是一個時間差,看誰先撐不住,所以不能打消耗戰。這也就是秦王為什么換成主將白起對付趙括,因為趙括名聲在外,讓秦王對此戰并無把握。
廉頗:堅守不出!為什么堅守不出?是因為打不過人家,廉頗防守策略存在致命漏洞,空倉領和丹河防線形同虛設,讓秦軍打得滿地找牙。最后一道防線,一守就是兩年,廉頗是想拖垮秦國,但是他低估了秦國的實力,硬硬得把趙國的家底拖垮了。
主將PK
趙括——白起(古代四大戰神之一)
廉頗——王龁(在軍中的級別相當于團長)
趙國換上了趙括,秦國也換上了戰神白起。這里面的邏輯就很有意思了,之前廉頗被王龁打得那么慘,要是趙括真的那么差,秦王能把國寶級的名將搬出來?
戰況PK
趙括:趙括接手的時候趙軍其實就剩下少半條命了:損兵折將、連吃敗仗、士氣低落,所能依托的只有一條防線,后勤已經被秦軍切斷了,而且就算沒切斷,后方也被廉頗拖的沒糧食了——總之,是沒時間、沒空間、沒資源。
廉頗:廉頗事實上也是反對接收上黨郡的,但是君命難違。不過廉頗非常幸運的是他接手的時候趙國軍隊、后勤補給都能跟的上。恰恰在馬上就要死局的時候,趙國把他換下來了,所以他才能幸福得活到84歲。
趙括的主動出擊以失敗告終,趙軍被秦軍在河谷中圍困了四十六天。最后,趙括帶領殘余趙軍對秦軍防線發起了自殺式沖鋒,趙括本人在沖鋒中被秦軍亂箭穿身,死在了戰場上。
從軍人的氣節、操守來講,趙括并沒有任何可以指責的地方。當時如果趙括選擇投降,憑他手里剩下的十幾、二十萬人馬,完全可以給自己謀個好出路。按照史書記載,這一戰雖然以趙軍失敗而告終,但秦軍也傷亡慘重,短時期內無力再戰。能用一支殘破之師打出這樣的局面,趙括的軍事素養顯然是非常優秀的。
而真正可悲的是,無論是趙孝成王還是老將廉頗,都沒有承擔一絲責任,所有戰敗的責任都落在了戰死沙場的趙括一人身上!
1、做領導,格局要大,工作要有計劃,個人要有規劃,否則像趙王一樣沒頭腦,沒胸襟,誰會甘于為你效力?
2、謀定而后動,計劃做周全再行動。放在企業層面叫戰略決策,也就是要看清百里之地發生什么,才能經營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3、能讓你投入老本豪賭一把,只能有兩種情況。一是到了決定生死的地步;二是有脫胎換骨、更上一層樓的機會。
4、事前決策,需要頭腦清醒冷靜;事中決策,還需要能在機會出現時殺伐決斷,果斷行事;要成事,兩者缺一不可。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196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