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談到三國的歷史大家首先會想到的就是諸葛亮,他生活了五十四年,前半生在臥龍崗之上求學后半身為國家效力,憑借著一己之力把編草席的劉備給扶上正位了最后自己被累死了。諸葛亮很精通兵法的還非常會算,口才也是相當的好,堪稱是智慧化身!
可是生為人誰又能一點缺點都沒有呢?諸葛亮也是如此哦,有的人說過最知道一個人弱點的就是他的競爭對手。這一點是不無道理的,大家都知道曹操的心腹與謀士是郭嘉還被稱之為鬼才。他的智謀和諸葛亮是旗鼓相當的,因此也就有了“奉孝不死,孔明不出”這樣的說法。可是郭嘉卻死的非常早,他在死的那一年諸葛亮剛開始輔佐劉備,兩個人因此便沒有機會一決高下,這個也比較遺憾!
在這之后的很多年,諸葛亮都沒有遇到過真正的對手,所有的事情幾乎全部在他的掌控之中。也沒有人能夠讓他畏懼,但是曹操離世之后,曹丕重用司馬懿之后終于打破了這個局面,于是也成為了諸葛亮的對手。于是兩個人交手不斷,雖然每一次司馬懿都是出于相對下風的,可是卻對諸葛亮的缺點弄得很明白,司馬懿曾對他有兩個評價,其中之一是贊嘆他是天下的奇才,二是非常經典的評價說出了他的弱點“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
司馬懿這樣子評價他并不是有刻意的貶低之感而是很客觀的在評價,諸葛亮一共進行了好多次的北伐而且還都失敗了,除了在第二次北伐時攻下兩個郡外,并沒有占領曹魏一點土地,還消耗了很大的人力與物力還有財力,這其中有著很多的元素。可是作為一個主帥諸葛亮可以說是難以脫離關系的。
看來在世間真的是沒有完美的人,就算是諸葛亮是非常難得的一個奇才,可是是人就會有弱點。但是這并不會影響他的一生貢獻還有給后人留下的精神財富。小編也是非常敬佩諸葛亮的,因為他真的可以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三國蜀國之主劉備是一位雄主,他任賢為親、廣納賢士手下人才濟濟,文有諸葛亮、龐統、姜維等謀士,武有關羽、張飛、趙云等虎。下面,就來看下這些牛人產是五花八門的死法。
NO5:最窩囊的死法——張飛慘死下屬手里。
張飛是三國有名的虎將,他長板坡一聲怒吼,嚇得曹軍大軍膽魂。他追隨劉備以來也是屢立大功,但他有一致使的缺點——性情多變,殘暴狂虐,對手下士兵動輒也打罵,鞭笞,甚至刑殺。劉備對此告誡他說:“此取禍之道也。”但張飛卻一意孤行,依然我行我,結果引來殺殺身之禍。
公元221年,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理派兵伐吳,讓張飛出兵江州進行匯合,結果張飛的部下張達和范強因長常受到張飛鞭打而懷恨在心,又在極短時間完不成“軍令”而無奈之下選擇了狗急跳墻——刺殺了張飛,持其人頭投奔孫權去了。可憐張飛英雄一世,在敵軍橫沖直撞,沒有被殺死,卻死在自己的貼身士兵手里,真的是窩囊了。
NO4:最可惜的死亡——龐統喋血落鳳坡。
龐統雖然屬于半路出家,他的成名得益于水鏡先生的廣告語:“臥龍雛鳳,得一可安天下”。
起初,龐統追隨的是孫權,但因為他長得相貌丑陋,又出言不遜,結果沒有得到重用。在赤壁之戰后龐統從東吳轉投劉備,結果劉備對他極為器重,曾讓他和諸葛亮同時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于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
也許是急于展示自己的才華,立功心切,214年,劉備率軍圍攻雒城,龐統自當先鋒率眾插小路去攻城,結果中埋伏,被敵軍亂箭射中而死,年僅三十六歲。如果不是龐統的英年早逝,劉備一統天下并不是癡人說夢,誠為可惜也。
NO3:最郁悶的死法:劉備悶死白帝城。
公元221年,劉備做了兩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一是在成都稱帝,完成了多年以來要實現的霸業。二是舉蜀國之兵伐吳。打出的口號是:為關羽報仇。東吳在向劉備主動求各末果向曹操主動聯盟也末果的情況下,派年輕俊杰陸遜掛帥,率五萬大軍迎敵。
陸遜到前線后,采取“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的策略,認先是主動后退,把五、六百里的山地讓給蜀軍,然后采取堅守不戰的策略,不和蜀軍交戰。他手下韓當、孫桓、徐盛、潘璋等蓋世名將不服氣地主動要求去和蜀國應戰。對此,陸遜馬上召開了一次內部擴大會議,假借孫權之軍令重申不準出戰。安撫好了眾人異動的心。后來,劉備率大軍多次挑戰無果,只好在數百里的山地上連綿設立數十座營寨,結果觸犯了兵家大忌。隨著酷暑的到來,運輸糧食不便,軍心開始渙散。陸遜審時度勢,準確捕捉戰機,拓用火攻大獲勝利。狼狽退逃到白帝城的劉備羞愧難當,要知道陸遜比他小二十歲啊,結果郁悶而死!
NO2:最可敬的死法:諸葛亮累死五丈原。
諸葛亮是華夏民族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是清朝康熙皇帝給予諸葛亮的崇高評價。葛亮出山之后,屢出良計,幫助劉備走出困境,后聯合東吳火燒赤壁,他趙勢助劉備襲取荊州,后又謀圖益州,后來,劉備為關羽報仇興兵伐吳,結果卻遭遇夷陵大敗。至此,蜀國成為三個國家中實力最弱的一個。
后來,盡管諸葛亮精心輔佐劉禪,勵精圖治,開拓進取。但諸葛亮的一個致命弱點,卻制約了他的發展。4個字:事必躬親。據史書記載,諸葛亮每天連軸轉地勞作,而且要求完美,對細節也要求很嚴格,因此,經常累的出現吐血的情況,另外,他在處理事務上又不注意飲食,結果導致本來就不好的腸胃進一步惡化。
而為了完成心中的夙愿,他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接二連三發動了對魏國的征伐。六出祁山,都無功而返,在損耗蜀國的國力的同時,也消耗掉了諸葛亮的最后一滴心血。最后一次伐魏時,司馬懿得知諸葛亮的飯量嚴重下降后說了11個字:“孔明食少事煩,豈能久乎?”
司馬懿的這11個字,一語道破了諸葛亮的死亡的真正原因:累死的。
NO1:最悲催的死法:姜維的復國夢碎。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把自己的平生所學,兵法,八陣圖一一都傳與姜維。
從253年開始,姜維“效仿”諸葛亮開始率大軍北伐曹魏,在九次北伐中,他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直接對對碰,結果姜維北伐兩次大勝,三次小勝,四次打成平手,還有一次大敗,一次小敗。總得來說,姜維沒有令諸葛亮失望,勝多負少,為延續蜀國的國度做出了積極努力和貢獻。
263年,姜維聽聞鐘會治兵關中,上表劉禪,派遣張翼、廖化分別駐守陽安關口、陰平橋頭防患于未然。結果朝中的小人黃皓隱瞞不報,并告訴劉禪敵軍不會到來,而蜀漢群臣也不知道此事。結果直到鐘會將向駱谷,蜀將傅僉格斗至死,而蔣舒卻開城投降。鐘會見關口已經攻下,于是長驅直入,姜維只好退保劍閣。鐘會寫信勸降姜維,但姜維不予理會。
此時鄧艾卻選擇了曲徑通幽,他偷渡陰平小道,進兵至綿竹,直達成都,并且在途中還擊破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劉禪連抵抗都不愿做了,直接開城投降。姜維萬念俱灰,他夢想著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一進假意投降魏將鐘會,打算策反鐘會實現愿望。
鐘會在他的策動下,已反叛之心,但結果事情敗露,姜維等人都被魏軍殺害。姜維臨死前說了一句話,8個字:“我記不成、乃天命也。”意思就是,我的計謀失敗,是天意要如此,要滅蜀漢呀。暗指劉禪聽信黃浩讒言,導致蜀漢滅亡。這8個字字字靈驗,一語道破了蜀國滅亡的真正內因。如此一心為國之牛人,至死還想著復國,太悲催了。
源自《三國演義》。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
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后,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于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后,笑著說:“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里拿著拂塵。城門里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令后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后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么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里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諸葛亮的士兵問道:“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他說:"兵法云,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如果是司馬昭和曹操的話,我是絕對不敢實施此計的."
諸葛亮利用了司馬懿的多疑弱點
空城計,是一種被動作戰的被動行為,當那些實力空虛、因遭受意外壓力被迫走投無路的一方,采用此招,目的就是企圖蒙混過關或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
由于此計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有許多主動權和機遇還掌握在對方手里,因而,在萬不得以的情況下,不宜使用空城計,同時,此計也不宜重復、多次地運用。
在實際戰略中,風險往往與機遇、利益和成功共存,“不入虎穴,焉得虎仔”,空城計的奇巧之處在于:要善于正確、及時地把握對方的戰略背景、心理狀態、性格特性等,因時、因地、因人地以奇異的謀略解除自己的危機。
三國時,諸葛亮之所以能大膽地以“空城”退敵,就是他能準確地惴摸到了司馬懿謹慎、多疑而心虛的心理狀態,而諸葛亮獨出心裁、奇異的思維方式,使他成功地化解了一時的危局。
擴展資料:
空城計故事梗概:
三國時期,魏蜀之戰,魏平西都督司馬懿奪取了要塞街亭。諸葛亮因馬謖大意失街亭正自責用人不當。此時司馬懿大軍逼近西城,不巧諸葛亮已將兵馬調遣在外,一時難以回來,城中只有一些老弱兵丁。危機之中,諸葛亮自坐城頭飲酒撫琴,一副悠閑自在的樣貌。
司馬懿兵臨城下,見城門大開,幾個老兵在掃地,耳聽諸葛亮琴聲鎮定不亂,心中疑惑,不敢貿然進城,自退二十里路觀察。及至探明實情回到時,趙云率大軍已到,司馬懿中了諸葛亮的空城之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空城計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196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