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陸遜和諸葛亮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在三國歷史上,為了消耗強魏的有生力量,吳國跟蜀國都心照不宣地發動了數次北伐戰爭,其中蜀國諸葛亮主持的五次北伐全敗!而吳國的北伐,卻在大都督陸遜的主持下四戰全勝!
同樣是北伐魏國,為什么兩個人的水平會差這么多?
我們先來看看陸遜!
作為吳國的第四任大都督,陸遜是一名著名的儒將,一生戰功卓絕!在很多游戲中,陸遜都被設定成文武雙全的名將,比如策略游戲臥龍吟中,陸遜就是一位點火武將,其技能業炎風暴可以大面積地給敵將附加上天火,并配合其余吳國武將進行輸出打擊!
歷史上吳國的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28年,陸遜親自領軍指揮,在石亭大敗曹休,殺了魏國兵將一萬余人!
第二次北伐是在公元232年,陸遜率軍朝廬江進發,料敵先機,看破了魏國名將滿寵的伏兵。
第三次北伐是在公元234年,吳國配合蜀國協同攻魏,孫權親率十萬大軍攻合肥,終不能克,撤軍后陸遜率軍斷后,以"虛張聲勢"之計斬殺魏國千余人,從容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在239年,陸遜"以攻為守"攻占邾城并堅固城池。
陸遜這四次北伐,除了第一次石亭之戰是實打實的正面交鋒的大勝之外,其余三次全是小有所勝!
而就算是第一次北伐,殺掉了魏國兵將一萬余人,對于魏國來說,也并沒有到傷筋動骨的地步!反倒是吳國,還要事后謹慎防備魏國可能的反撲!
可見陸遜的四次北伐,多是以"守"為主,以求自保罷了!
而諸葛亮的北伐呢?
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設疑兵于斜谷,自己則率大軍攻祁山,結果因張郃大破馬謖于街亭,諸葛亮不得不撤退。
同年冬天,諸葛亮聯合吳國進行第二次北伐,從散關出兵,圍攻陳倉一個多月未破,最后因漢軍糧盡而退軍。
公元229年,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攻占武都、陰平二郡。
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包圍祁山,再度因糧盡而退兵。
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在兩軍僵持中,諸葛亮操勞過度而死,至此北伐徹底結束。
諸葛亮的這五次北伐幾乎每一次都是傾巢出動,并且和主"守"勢的陸遜不同,諸葛亮每一次都是實打實的"打出去",難度自然要比陸遜高上不少!哪怕失敗次數占多數,諸葛亮對魏軍的威脅程度也是遠大于陸遜的!
陸遜雖然說是三國后期才出現的年輕后生,但是他在歷史上卻留下了光彩的人生。陸遜是東吳的大將,也可以說是東吳最后的防線,就是這么一個年輕后生,陸遜一生征戰中卻無一敗績。作為東吳的大將,陸遜的才華甚至超越了周瑜,卓越的軍事才能也讓后人傾佩不已,古今六十四名將就有他的一席之位。
最為經典的是陸遜率領部隊對魏國的四次北伐,而且每場戰斗都大獲全勝,不過唯一感到疑問的是陸遜打的曹魏疲于應付,為何不一鼓作氣滅掉曹魏呢?
北伐雖勝,曹魏卻未傷筋動骨四次北伐雖說都取得了勝利但是對于曹魏集團來說確實沒有傷筋動骨,如果陸遜真的要滅掉曹魏的話,很有可能會遭到頑強的反抗,甚至兩敗俱傷。這四次北伐,也只有石亭之戰算是讓對方傷了一點元氣,其他三場根本沒有什么實質性的作用。
而且陸遜本人頁知道,如果自己真的和曹魏開打,勢必會被反撲,自己的戰略目的是保護吳國要地,不便于孤軍深入,所以想要滅掉魏國也只能腦海里想想,這種不切合實際的想法根本無法實施。
北伐目的是保護江東陸遜這次北伐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要和曹魏決一死戰,之所以選擇北伐也是由于戰略位置原因。當時選擇北伐是因為曹魏集團的駐兵地方對江東地方有威脅,為了日后不受他人的限制,所以孫權下令北伐,其實北伐的真正目的是趕走家門口的敵人。
而陸遜也針對這次北伐做出了合適的戰略部署。為保護江東不受曹魏軍事的戰略威脅,陸遜展開橫向進攻,地毯式驅趕,兵力雖然分散,但是卻不給敵軍可乘之機,如此一來便可以徹底清除干凈曹魏對江東的威脅之力。所以當時陸遜的部署根本不足以徹底鏟除曹魏勢力,只能讓他們撤退,打亂他們的軍事部署。
曹魏總體實力強悍其實如果說為什么陸遜沒有趁機滅掉曹魏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實力差距。整個東吳的兵力加起來也不及曹魏的二分之一。曹魏坐擁天下九州里面的六州,如果說曹魏兵力有多少,基本上可以說是蜀國人口的總和。在古代打仗雖然將領的領導才能很重要,但是真正起到關鍵作用的還是兵力數量比。
而自從孫權掌管東吳以來一直采取的是防守的態度,根本沒有侵犯他人之心。所有的一切進攻手段其實都是為了自己的防御部署而安排。因此,整個東吳充滿的都是防御觀念,培養出來的自然也都是以防守而出名的名將。
這個問題讓吳大帝孫權情何以堪啊,當年張遼的陰影可是揮之不去啊!
說多了都是淚,東吳不是沒有北伐過,雖然沒有像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但也是一直在努力啊,單單陸遜就北伐了四次,只是都成不了事。?
沒錯,不管是軍隊的整體力量,還是所占據的土地面積,東吳跟蜀漢相比之下,后者完全是處于弱勢的。可是,如此強大之下的東吳,在北伐的這件事情上面,并沒有成得了事。有些人會片面地認為,那是因為東吳膽子小,沒有強烈的進取心。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情緒化的,如果能夠理智地看待這件事情,自然就能夠明白東吳的北伐之痛了。
首先東吳固然比蜀國國力強,但破事兒也多,江東那群土豪從來都不安分,家族勢力錯綜復雜。而且江東軍隊擅水戰兒不擅長陸戰,這一點周瑜在南郡,孫權在合肥都向我們證明過。最終要的東吳和蜀漢的國策不一樣,東吳是先保證江東,再圖中原,所以和曹魏沒太大仇怨,孫權稱帝前,還接受了曹丕的冊封。而蜀漢是鐵了心的要興復漢室,和曹魏勢不兩立。
至于東吳的統帥陸遜,的確非常地有才,出將入相,和兒子陸抗一同扛起了東吳的江山。
可是自己一心很難二用,他那么勇猛的一個人,在面對強大的北魏的時候,是相當害怕的,因為自己如果稍微地松懈,肯定會被北魏襲擊,那樣子的話,好不容易占據的荊州,就會在自己的手中斷送掉。這就叫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
陸遜的這種擔憂跟害怕,東吳的領導者肯定也是如此。所以,東吳才不敢在北伐這件事情上面做得太冒進。還有一點是更為現實的,就是陸遜跟諸葛亮完全不同,后者在蜀漢的地位,是屬于那種自己想要北伐的話,主子也不敢吭一聲說不要北伐的。陸遜在東吳的發言權肯定不如諸葛亮。
因此,就算陸遜心里面非常地想要在北代這件事情上面做些什么成績出來,也必須要考慮到孫權怎么想,畢竟孫權這哥們到了晚年可是出了名的昏庸。正是有著前面所說到的那些情況,所以東吳雖說非常地強勢,但是在講到北代這件事情的時候,本身是使不上什么勁的。
這一點跟諸葛亮時期的蜀漢相比,真的是說多了都是淚。
不過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陸遜還是象征性的搞了幾次北伐的,而且或多或少都有點收獲。比如石亭之戰重創曹休,第四次北伐,陸遜又攻占邾城。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177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