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五子良將的故事,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五子良將中,曹操最信賴的其實是樂進、于禁跟張遼。于禁跟徐晃屬于和平轉移,而于禁又曾經是曹操恩人鮑信的屬下,他們倆的基礎信任度是比二張高很多的。張遼、張郃這兩個人的降將身份比較像,都是曹操打仗的敵營將軍。
可張遼在如此不利的開局中,飛快的向上爬升,甚至爬得比徐晃還快。張郃為什么只能當槍頭使?他的機靈巧變,為什么沒能幫他在曹操在世時,登上更高的位置?除了張郃的投降時間點,有一件事更可能讓曹操耿耿于懷。
一、曹操的嫌棄
官渡擊退袁紹之后,曹操立即坑殺了大量的降兵,也就是張郃高覽帶來的部隊。沒有人記載,張郃這時到底作何反應。但接下來曹操只是把張郃帶在身邊,沒有外派。在河北平定之前,張郃沒有任何作為主將的記錄。
相比之下,張遼徐晃都是可以獨自出任務的。有一個相關人士,是個更好的例子:臧霸。曹操曾經派劉備去找臧霸,要他把叛徒交出來處死。臧霸很有義氣的不肯,曹操反而欣賞他,更是不去動臧霸的軍權。看來,張郃在曹操坑殺他的弟兄時,應該是完全沒有反應。曹操自己也是為了自身權利,可以完全不講義氣的那種類型。但不表示他會喜歡同類來當下屬。
事實上,如果張郃完全沒有反應,曹操大概會看不起這個人吧。看不起歸看不起,有才能的人曹操還是會用,看怎么用而已。曹操用張郃,很顯然就是敬重他的才能,但是不信任他。二、夏侯淵的賞識
中途需要平亂,曹操派出了夏侯淵跟張遼。河北平定之后,夏侯淵升為督軍,有選拔武將的權責,張遼通過了考核,如今該他考核別人。
縱觀張遼傳,可以看出他本身很巴結老板,勇于抓住機會,但跟同僚沒一個合得來。張郃不擅長巴結,可撇開張遼,同僚對他是很認同的。張郃的考核,就因為主考官是張遼這種人,肯定是不及格了。
算他倒霉,如果當年是張郃跟夏侯淵去打昌豨,以他的性格跟打法,昌豨保證沒有機會三叛。發現昌豨無心作戰,張郃八成就把他往死里打了。
認為張郃好用可以大用的人,一直是夏侯淵。夏侯淵敢讓張郃孤軍深入,或是作為大前線戰將。有著夏侯淵的保薦,讓張郃深入西涼建立戰功,這才讓曹操征張魯時愿意讓張郃擔任先鋒,并給予他更多的兵力與單獨進行重要任務。
夏侯淵死后郭淮等漢中將官也都支持張郃掛帥,這都證明了他的軍事表現是深得內行人信賴的。甚至我們反過來想,張郃身為五子良將活躍時期唯一沒有擔任過主將的男人,卻有著不下其他四人無法被掩蓋的戰功。
他不但強,而且堅定。即使曹操不重用他,即使張遼排擠他,他仍然本本分分的發揮自己最佳的實力。
公元199年,呂布下邳兵敗被俘,張遼率領所部投降了曹操,曹老板拜其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同年,曹袁官渡之戰爆發,張郃、高覽等由于被袁紹所猜忌,遂臨陣倒戈投降了曹魏。曹老板拜張郃為偏將軍,進封都亭侯。
二人加入曹營的時間大體相同,都是公元199年左右。而張遼加入曹營之前,官拜魯相、北地太守,張郃只不過為袁紹麾下的寧國中郎將。從官職地位來說,在加入曹魏之前,張遼的官職地位遠高于張郃。
但是!加入曹營之后,二人所受待遇截然相反,張遼無論在官職或者爵位上,都低出了張郃一個檔次。
同為投降曹魏,為何會兩般待遇呢?
第一、投降的時機把握
張遼投降曹魏,是在呂布兵敗被俘之后發生的。曹操曾定下過一條軍令“圍而后降者不赦”。具體內容如下:
禁曰:"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自臨與豨決,隕涕而斬之。——參考,《三國志·于禁傳》
張遼在曹操破呂布之后投降,難免會降低在曹老板心中的地位。
而張郃恰恰相反,張郃投降之際,是河北袁紹軍一家獨大,曹老板在整體實力上處于下風。張郃的投降,更像是棄暗投明的舉動。
第二、二者的作用不同
張遼雖然是徐州呂布麾下將領,但他畢竟不是徐州本土,跟長期盤踞徐州一帶,根深蒂固的泰山臧霸沒法比。對曹操治理徐州,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
張遼雖然是帶兵投靠,但他的主動加入,只不過為曹營增添了一員虎將,以及兵馬錢糧的小小加成。
對曹魏集團的作用非常有限。
——反觀張郃!
張郃加入曹魏集團,是在官渡之戰曹袁對峙期間。張郃的加入,對曹操擊敗袁紹作用很大。
雖然在曹操與袁紹長期對峙,疲憊不堪,軍糧極度缺乏之際,是許攸的率先倒戈,改善了曹魏的頹勢。
但是,烏巢的糧草被燒后,袁紹的主力大軍損失不大,并沒有一敗涂地。袁軍兵力甚至仍然優于曹操。雖然部隊無糧,陣腳稍有不穩,但撤退問題不大。
直到張郃、高覽等人的臨陣倒戈,使得袁紹方陣腳更亂。袁紹一度無將可用,被曹軍追斬,一敗涂地。曹操又讓張郃攻打鄴城,張郃知己知彼,對擊破袁紹幫助很大。
所以!無論從投降的時機,以及對曹營的作用,張郃都有絕對的優勢。
因為當時有一件事讓曹操心里耿耿于懷,張郃對此事件沒有絲毫的反應,所以曹操從這一點就有點看不起他,不過張郃的能力還是不錯的,曹操也是比較欣賞有才能的人,只不過用他但不信任他,所以因此張郃的待遇比不上張遼。
之前曹操還派人去找臧霸,和他談判說讓他把叛徒交出來處死,但是臧霸是個講義氣的人,
他不肯交出叛徒,不過曹操沒有責備他反而更加的欣賞他這種義氣,還不去動他的兵權,所以曹操特別欣賞這種講義氣,而且很仗義之人,也是因為這樣曹操之前在抗殺張郃的兄弟時,張郃竟然沒有任何的反應,所以曹操就有一點看不起他,覺得他是一個完全可以不講義氣之人。
而且曹操雖然比較看重權力和自身的利益,但是他是非常講義氣的,所以他看張河完全毫無反應的時候就降低了對張郃的本身看法,不過也不會,因為他不講義氣就不用它,張郃能力還是比較好的,曹操也是比較重用有能力的人,所以也不會因為這個事而不去用它。
其實張遼和張和的身份是比較相似的,都是跟在曹操身邊打仗的將軍,而且他們倆的能力也是差不多的,不過相比之下,張遼徐晃都是可以獨自帶兵出任務的,當時中途需要河北平亂,曹操就派出了夏侯淵跟張遼。
他們立了軍功,后來夏侯淵升為督軍,有選拔武將的權力,張遼通也過了考核,如今輪到他考核別人,張遼很聰明,他平時就喜歡巴結老板,勇于去抓住一個機會,但跟很多人都合不來。而張郃就不一樣了,他比較老實,平時也不愛去巴結他人,如果是其他人考核他,他可能就及格了,可如今剛好碰上張遼這種人,他肯定是不會及格的,他也是比較倒霉的人了,不過他很本分,即使他們不太信任和排擠他,但他還是盡心盡力的去完成自己的任務。
《三國志 張樂于張徐傳》: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太祖(曹操)建立這樣的功業,當時的(曹營)良將中,這五個人是首要的。這五個人就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注意了,這是陳壽所著《三國志》傳記中的先后順序,所以后人就把“良將”與“五子”合在一起稱為“五子良將”,這就是五子良將的來歷。
五子良將在曹操手下的一個整體定位就是:中層將領。可以獨自率軍作戰,偶爾也可以獨當一面,是曹操對外征戰的得力戰將。
五子良將比曹仁、夏侯淵、夏侯惇這樣的高層將領級別要低,職責要小,比如張郃、徐晃曾經是夏侯淵的手下將領,張郃在夏侯淵戰死后,曾經短暫代理漢中主帥一職,但是五子良將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取代曹仁、夏侯淵、夏侯惇這樣戰區司令級別的地位。
五子良將比李典、李通、臧霸、文聘、許褚、呂虔、典韋、龐德、龐淯、閻溫這樣的中基層將領功勞要大,知名度要高,雖然在地位上,五子良將并不一定比這些將領高,但在功勞上,遠勝這些將領,比如張遼在白狼山之戰率領虎豹騎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在合肥之戰,張遼又與李典、樂進平級,共同打敗孫權十萬大軍的進犯。
一、張遼張遼的特點是:膽識過人、驍勇善戰、有勇有謀。
張遼無疑是五子良將中戰功最多、能力最強的將領,張遼在五子良將中的地位不是最高的,但他在傳記中能排在第一位,這不是沒原因的。
張遼是降將,而且是多次投降,張遼最早是丁原的手下,被丁原借給何進外出招募士兵,等張遼回來,何進、丁原先后被殺,張遼只有與曾經的同鄉兼同事呂布一起投靠董卓,董卓被呂布所殺,張遼跟隨呂布,呂布被曹操在下邳所殺,張遼率領自己的手下投靠了曹操。
張遼雖然曾經是呂布的手下,但張遼與呂布最大的區別是:呂布投降他人,是殺了前任主公,而張遼每次都是被動投降,作為一個降將,張遼投靠曹操時,被曹操封了個中郎將的官職和關內侯的爵位,這個官職在起初是很低的。
舉個例子,徐晃投靠曹操后,官職是裨將軍;張郃投靠曹操后,官職是偏將軍;關羽投靠曹操后,官職也是偏將軍。這些人好歹都是個將軍,而張遼呢,只是個中郎將,中郎將在當時只是校尉級別,還算不上將軍。
但這并不影響張遼后來的形象,張遼依靠個人能力與戰功,官職與地位迅速后來居上,220年曹操去世時,張遼的官職是前將軍,對標的是蜀漢的關羽,這個地位在五子良將中排名第一了。
張遼在東海郡攻打昌豨的時候,看出昌豨有歸降之心,于是孤身一人進入昌豨的家中,勸降昌豨,這就叫膽識過人,張遼之所以敢冒著生命危險上山勸降昌豨,并不是蠻干,而是看出了昌豨有歸降之心,這叫膽大心細。
張遼在江淮圍攻豪強陳蘭、梅成時,率領軍隊強行攻打陳蘭、梅成占領的天柱山,張遼認為狹路相逢勇者勝,這同樣是膽識過人,率領軍隊攻打自己不熟悉的天柱山,這本身就是很大的風險,但是張遼驍勇善戰,有勇有謀,終于憑借自己的能力打敗陳蘭、梅成,立下大功,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于禁,于禁先率軍攻打陳蘭、梅成,但被對方以詐降之計欺騙,隨后于禁撤軍,然后陳蘭、梅成繼續反叛,還是靠張遼平定了叛亂,這就是能力。
白狼山之戰,曹操率領先鋒騎兵進軍,遇到了烏桓的主力騎兵,曹軍人少,烏桓人多,曹操手下不少將領畏戰,張遼首先提出先下手為強,趁烏桓沒有集結,率軍攻擊對方,曹操采納張遼的建議,并讓張遼指揮虎豹騎騎兵作戰,憑此一戰,張遼以少勝多,而且斬殺了烏桓單于蹋頓,立下大功,受到曹操的刮目相看,這就是張遼的驍勇善戰,有勇有謀。
合肥之戰,張遼采用了與白狼山之戰類似的戰術,孫權雖然率領十萬大軍圍攻合肥城,但大軍沒有集結好,于是張遼趁此機會率領800勇士,勇闖孫權大營,目的就是打擊孫權軍的士氣,張遼率領的800人沖入孫權中軍大營,打得孫權魂不守舍,當場斬殺兩員將領和數十名士兵,孫權及其手下見識到張遼的驍勇善戰,士兵低落,最終合肥之戰孫權大敗,并且只要張遼還活著,孫權就畏懼張遼。
作為一個中層將領,張遼能做到膽識過人、驍勇善戰、有勇有謀,已經實屬不易,最為重要的是,張遼不僅打仗勇猛,而且多謀善斷,能夠根據戰場形勢,做出正確的判斷,并且能打贏戰爭,他的勇是曹營諸將之首,他的謀足夠打敗任何對手,所以,張遼在五子良將中的綜合能力也是最強的。
二、樂進樂進的特點是:身材短小、勇猛善戰、常常先登。
樂進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將領,他在三國中顯得低調,實際上樂進的軍事才能并不低,雖然在他身上有不少缺點,但樂進表現出來的才能卻讓人刮目相看。
樂進不是降將,從出來打仗他就跟隨曹操,但是樂進這個人身材矮小,史書有明確記載,在冷兵器時代打仗,身體的對抗是普通士兵之間最主要的對抗,樂進雖然身材矮小,但是膽氣剛烈,打起仗來不要命,而且常常身先士卒,第一個沖上敵人的墻壁,這叫先登之功。
根據史書的記載,樂進的傳記中就有四次先登之功,分別是:濮陽之戰攻呂布、雍丘之戰攻張超、苦縣之戰打橋蕤、南皮之戰攻袁譚。先登之功相當不容易,冒著敵人的箭雨,第一個沖上敵人的墻壁,攻破敵人的軍陣,這就叫身經百戰,有過數次先登之功,還能活下來的將領,那都是神人。
除此之外,樂進還有過兩次陣斬敵軍大將的記載,一次是烏巢之戰斬袁紹大將淳于瓊,另一次是黎陽之戰斬袁譚大將嚴敬,樂進陣斬敵軍將領的記載僅次于張遼,他的勇猛善戰卻不亞于張遼。
樂進還在青泥之戰擊退了名將關羽,并攻入關羽屬下的旌陽和臨沮,還在合肥之戰與李典、張遼一起打敗了孫權,但是樂進是五子良將中第一個去世的人,他在公元218年就因病去世了,樂進很像劉邦手下的樊噲一樣,盡管有著身材矮小的缺點,但并不影響樂進的勇猛善戰,樂進的綜合能力應該是僅次于張遼。
三、于禁于禁是特點是:老成持重、執法嚴格、曲意迎逢。
于禁是五子良將中跟隨曹操時間最長的將領,他最早是鮑信的手下,鮑信與曹操關系很好,鮑信戰死后,于禁被上司將軍王朗介紹給曹操,從此開始跟隨曹操,這一年是公元192年,直到公元219年于禁投降關羽,于禁跟隨曹操27年之久。
于禁的戰績很多,但沒有特別出眾的戰績,大多是從征之功,曹操早年打仗時,五子良將等將領大多跟隨,包括于禁在內,于禁參與了曹操幾乎所有的戰爭,從曹操攻打徐州開始,到平定呂布、三征宛城張繡,在宛城之戰中因為于禁嚴厲約束部下,并制止了青州兵的搶劫行為,受到了曹操的表彰。
于禁參與了官渡之戰、博望之戰,攻打昌豨、陳蘭、梅成的戰爭,但都不突出,雖然于禁的戰績不突出,但他的官職卻升得很快,他是唯一一個曹操在世時就被封為左將軍,并且有假節鉞權力的外姓將領,這就是曹操的信任。
于禁同樣沒讓曹操失望,曹操想奪朱靈的兵權,自己不方便出面,于是讓于禁帶了幾個人到朱靈的軍營,于禁直接奪了朱靈的兵權,沒人敢動,這是于禁的老成持重,諸將都知道于禁的這個特點,所以這事沒有懸念。
于禁執法很嚴格,從宛城之戰嚴格約束部下就能看出,于禁對自己的手下要求非常嚴格,但凡違反法律的,都受到他的懲罰,所以他的手下都不太喜歡于禁,但是曹操喜歡,這就是于禁的執法嚴格。
除此之外,我認為于禁對于曹操有著曲意迎逢的感覺,于禁這個人在才能方面是五子良將中最弱的,但是地位卻是最高的,唯一的原因就是于禁深知曹操喜歡,舉個例子,夏侯淵和于禁昌豨,昌豨不敵,因為昌豨與于禁是舊交,所以向于禁投降,結果于禁把昌豨給殺了。
于禁自己說出了殺昌豨的理由,他是這么說的:
你們難道不知道曹公經常說的命令嗎!在大軍包圍后才投降的人,不能赦免他的罪。遵守和執行法令,是事奉君上的氣節。昌豨雖然是我的舊朋友,但我豈可以因此而失節!
于禁這事做得有點迎逢曹操的感覺,昌豨已經投降了,于禁只要把昌豨交給曹操處理就行了,但于禁卻沒有,他不顧自己與昌豨有舊情,借用曹操的法令殺了昌豨,有替自己洗清嫌疑并且迎逢曹操的感覺,曹操聽說這事后,更加器重了于禁。
所以于禁的官職和地位才會升得這么快,于禁在公元216年就已經被封為左將軍,并有假節鉞的權力了,這一年張遼是征東將軍,樂進是右將軍,張郃是蕩寇將軍,徐晃是平寇將軍,明顯于禁的地位最高,但實際上于禁的軍事能力在三子良將中最弱。
四、張郃張郃的特點是:機靈巧變、善于列陣、長于地形地勢。
《三國志 張郃傳》: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張郃了解事物的變化,善于駐軍列陣,預料地形和戰場形勢,沒有不像他估計的那樣,蜀國從諸葛亮到將領都忌憚他。這是三國志中對張郃的評價。
張郃最早是韓馥的部將,袁紹奪了韓馥的冀州后,張郃跟隨了袁紹,在官渡之戰中,袁紹戰敗前,張郃投降了曹操,成為曹操手下的將領,張郃還是五子良將中活得最久的人,從公元200年投降曹操,直到公元234年被諸葛亮在木門道射殺,張郃光加入曹營已有34年。
張郃參與了曹操平定北方的戰爭,隨后討伐過陳蘭、梅成的叛亂,之后跟隨曹操參與了渭南之戰攻打馬超,平定漢中之戰,并且率軍侵入益州巴西郡,并遷走了當地的部分百姓,在宕渠之戰,張郃被張飛打得全軍覆沒。
曹魏與蜀漢之間的漢中之戰,張郃作為夏侯淵的副手參與,在夏侯淵被殺之后,張郃被郭淮、杜襲等將擁立為主帥,穩定軍心,當時徐晃、曹洪等人也在漢中,但只是張郃有能力被擁立為臨時主將,后來曹操也承認了這一任命,這說明張郃是有能力的,而且劉備還說了一句話:要殺就殺張郃,殺夏侯淵有什么用?這證明在劉備眼中,張郃強于夏侯淵,事實也的確如此。
張郃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立下大功,在街亭之戰大敗馬謖,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但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張郃受司馬懿之命追擊諸葛亮,結果被諸葛亮在木門道射殺,雖然史書上評價張郃機靈巧變,但從張郃一生的戰役來看,除了街亭之戰比較出色外,其他戰役只能說一般,沒有看到張郃巧變在哪里?
也沒有發現張郃是如何善于列陣和長于地形地勢的,在宕渠之戰,張郃就張飛利用地形打得全軍覆沒,也沒見張郃如何長于地形地勢,諸葛亮第四次北伐退兵時,張郃追擊諸葛亮 ,明明知道諸葛亮有后手,但張郃還是被射殺,也沒看到張郃哪里巧變了,也許有些記載我們并不知道吧。
張郃在五子良將中的綜合能力應該排在第三,僅次于張遼和樂進。
五、徐晃徐晃的特點是:中規中矩、嚴以律己、沉穩努力。
徐晃最初是白波軍將領楊奉手下將領,后來曹操迎天子到許都時,徐晃投靠了曹操,隨曹操參與了早年一系列的戰爭,比如討伐呂布之戰、官渡之戰、平定北方戰役、平定荊州之戰、南郡之戰等,后隨夏侯淵西征,并參與了討伐馬超的戰爭。
之后,徐晃一直跟隨夏侯淵在關中、隴右、涼州一帶作戰,還跟隨曹操參與了討伐漢中張魯的戰爭,后隨夏侯淵、張郃一起鎮守漢中,在漢中之戰打敗了劉備的將領陳式,漢中之戰曹操戰敗后,沒多久,徐晃率軍迎戰在襄樊之戰威震華夏的關羽,最終打敗了關羽,收復了襄樊,被曹操稱贊為“周亞夫”。
襄樊之戰結束后,徐晃參與了曹丕南征孫權的戰爭,無功而返,幾年以后,徐晃病逝,從徐晃的一生看來,最輝煌的戰績就是在襄樊之戰中擊敗了威震華夏的關羽,這一戰績讓徐晃知名度大增。
徐晃在五子良將中的軍事才能僅比于禁高,位居第三,徐晃打仗中規中矩,沒有特別出色的地方,也沒有什么錯誤,經常能打贏戰役,同時徐晃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從來不主動上報功勞,跟隨他的士兵也是很少能得到獎賞,所以士兵不太愿意跟隨他,這叫嚴以律己,徐晃在襄樊之戰的優秀表現被曹操稱贊為有周亞夫之風,周亞夫是西漢平定七國之亂的功臣,徐晃也打贏了平定關羽的戰役,這說明徐晃是一個沉穩努力的將領。
綜合起來說,五子良將中綜合能力最強的是張遼,最受曹操信任的是于禁。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171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