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富察·傅恒,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看看。
富察·傅恒,不僅是乾隆的小舅子,同時也是他在和珅之前,最信任的親信。傅恒為人厚道,文武全才,連續為大清帝國平定了大小金川和準噶爾之亂。為了表彰傅恒的功績,乾隆專門將他封為一等忠勇公,并列為紫光閣一百功臣之首。
1765年,南方強國緬甸吞并了暹羅,并不斷在中緬邊境騷擾生事。為了懲罰緬甸,乾隆屢次派出大軍,意圖滅亡緬甸,飲馬于印度洋。然而,在與緬甸的戰斗中,占據人數、后勤優勢的清軍卻屢戰屢敗。劉藻、楊應琚、明瑞前后三任云貴總督,相繼因征緬戰爭自殺。
連續的失敗讓乾隆大發雷霆,于是他只好任命傅恒為主帥,命他率領3.1萬士兵南征,務必要拿下緬甸。一開始,傅恒以為前幾次清軍的失敗,都是因為氣候炎熱、地形不熟,并非清軍本身的問題。
1769年,傅恒帶領士卒乘船南下,兵不血刃地行進2000多里,深入緬屬孟拱、孟養土司地帶,并將兩邦招降。初戰告捷,讓傅恒非常高興,孟拱和孟養本屬于中國,直到明朝末年才被緬甸奪走。
當年九月二十九日,傅恒與阿桂會師于達哈坎,準備攻下這個戰略要地,一鼓作氣直搗緬甸首都阿瓦。為了阻止傅恒,緬甸也派三萬余人抵御,兩軍在新街、老官屯一帶夾江對峙,大戰一觸即發。
十月二日,清軍與緬軍交戰。在野戰中,緬軍不是清軍的對手,被八旗鐵騎沖得七零八落,當場陣斬數百人。緬軍見勢不妙,立即逃入河對岸的木城之中,閉門不出。
隨后,傅恒指揮清軍不斷攻打緬軍的木制城寨,但是他逐漸發現。攻占緬軍的木城,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緬軍的木城使用濕滑的巨木修筑而成,炮火都無法將其擊碎,而且這種木頭還不怕火攻。這還不算,緬軍還使用先進的英制燧發槍,無情地射殺蜂擁而來的清軍官兵。
當時,緬軍已經實現了半火器化,官兵大多擁有從英屬印度買來的燧發槍。這種槍不僅射程遠,而且打得準。反觀清軍這邊,仍迷信騎射、弓箭與肉搏。雖然擁有不少火器,但是質量非常低劣,火槍幾乎全是落后的火繩槍。在潮濕的環境下,火繩槍根本打不響,完全不是緬甸人的對手。
從此時起,傅恒終于意識到,清軍手中的武器竟然不如南方一個小蠻夷。清軍不斷的進攻,又不斷被緬軍密集的火力射倒,一日內連續多次攻勢都被擊退,總兵德福也中槍陣亡。清兵試著以火攻、大炮等方式摧毀木城,結果均告失敗。
大軍久頓堅城之下,實乃兵家之大忌。一方面,清軍開始面臨糧食短缺的問題;另一方,致命的熱帶疾病開始在清軍中蔓延,31000名士兵,因為染病而減員者在20000以上,連傅恒也不幸中招,在病床上高燒不退。
雖然傅恒還想把戰爭繼續下去,但是阿桂卻認為,如果再打幾天,估計清軍都將病餓而死。而緬甸人同樣認為,和中國這樣的大國對抗,是不可能取勝的。傅恒的士兵,不過是大清帝國實力的冰山一角。緬甸能阻擋清軍四次進攻,但未必能抵擋十次。因此,雙方前線將領都在未取得最高統治者同意的情況下,自行決定議和停戰。
幾經交涉,傅恒、阿桂等人與緬甸將軍摩訶梯訶都羅簽訂合約,雙方有序地撤軍,耗費911萬兩白銀的清緬戰爭以清朝的失敗而告終。
回到北京后,傅恒已經病入膏肓。然而即使這樣,擔憂國家的他仍向乾隆呈上一封書信。書信中,傅恒描述了緬甸強大的火器以及更為優秀的軍隊編制,同時還強調了英國對云南以及西藏的威脅。傅恒認為,應該立即向西洋購買先進裝備,淘汰老弱,以應對將來的戰爭。
很顯然,傅恒已經意識到了清軍的落后以及西洋的強大。緬甸不過擁有一些英國槍械就如此強大,更何況制造這種武器的歐洲人?對于西洋的威脅,親處一線的傅恒是有一定了解的。如果清軍以緬甸戰爭失敗為契機,大力制造、購買先進裝備,放棄落后的騎射,或許歷史就將改變,而鴉片戰爭也不至于因為武器落后而失敗。
然而沉浸于“天朝上國”迷夢的乾隆并沒有理會傅恒的最后建議,仍一意孤行,以騎射為本。不僅如此,乾隆還以敗為勝,將緬甸之役列入他的“十全武功”,簡直恬不知恥。由于乾隆的昏庸,清朝失去了刷新軍備的機會,最終在墮落的路上越走越遠。乾隆死后五十年,清朝便在鴉片戰爭中遭遇了可恥的失敗。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164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商鞅的師傅是誰,商鞅變法為什么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