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 >> 歷史人物

高觀國

佚名 2023-06-05 22:21:03

高觀國

高觀國,南宋詞人。字賓王,號竹屋。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卒年不詳。生活于南宋中期,年代約與姜夔相近。與史達祖友善,常常相互唱和,詞亦齊名,時稱“高,史”。其成就雖不及史達祖,但也有值得重視之處。他善于創造名句警語,如“香心靜,波心冷,琴心怨,客心驚”;“開遍西湖春意爛,算群花、正作江山夢”,都頗為后人傳誦。從其作品中看不出有仕宦的痕跡,大約是一位以填詞為業的吟社中人。為“南宋十杰”之一。有詞集《竹屋癡語》。

高觀國作品特點
高觀國的詞作,句琢字煉,格律謹嚴。繼承了周邦彥的傳統,同時也受到"體制高雅"的姜夔詞風的影響,所以又被稱為姜夔的羽翼(汪森《詞綜》序)。他同史達祖交誼厚密,疊相唱和。竹屋、梅溪,一時并稱。陳造在高觀國的詞集《竹屋癡語》序中說:"其與史邦卿皆周秦之詞,所作要是不經人道語。其妙處少游(秦觀)、美成(周邦彥),若唐諸公亦未及也。"(《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張炎在《詞源》中也說:"秦少游、高竹屋、姜白石、史邦卿、吳夢窗此數家格律不侔,句法挺異。俱能特立清新之意,刪削靡曼之詞,自成一家,各名于世。"可見對高觀國的詞歷來評價甚高。其詞如"岸花香到舞衣邊,汀草色分歌扇底"(〔玉樓春〕),有柳欹花□的風致。又如"開遍西湖春意爛,算群花,正作江山夢。吟思怯,暮云重"(〔賀新郎〕《賦梅》),亦清雋可喜。不過他有的作品,如"古驛煙寒,幽垣夢冷,應念秦樓十二"(〔齊天樂〕《中秋夜懷梅溪》),未免勾勒太露,失于淺薄。馮煦所云"竹屋精實有余,超逸不足"的情況,也確實是存在的。

關于炊煙的詩句有何作用

1. 關于炊煙的詩句
關于炊煙的詩句 1. 形容炊煙的詩句有哪些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譯文: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

2、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譯文:渡頭那邊太陽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煙一縷縷飄散。

3、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范仲淹《蘇幕遮·懷舊》

譯文:碧云飄悠的藍天,黃葉紛飛的大地,秋景連接著江中水波,波上彌漫著蒼翠寒煙。

4、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陶淵明《歸園田居 其一》

譯文:遠處的鄰村舍依稀可見,村落里飄蕩著裊裊炊煙。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

譯文: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樓臺全籠罩在風煙云雨中。

6、碧穗炊煙當樹直,綠紋溪水趁橋灣。——范成大《早發竹下》

譯文:村頭的炊煙,形狀象碧藍色的波紋,到了橋邊,也乘勢拐了個彎。

7、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譯文:浩渺寒江之上彌漫著迷蒙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

8、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韓翃《寒食》

譯文: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里。

9、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王勃《詠風》

譯文:它吹散了山中的煙云,卷走了山間的霧靄,顯現出了山上澗旁的人家房屋。

10、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張旭《桃花溪》

譯文:一座高橋隔著云煙出現,在巖石的西畔詢問漁船。
2. 描寫炊煙的古詩詞
1、疏林外、一點炊煙



周邦彥

《一寸金·州夾蒼崖》

2、田舍炊煙常蔽野



洪適

《望江南/憶江南》

3、苒苒炊煙一縷



袁去華

《水調歌頭·鳥影度疏木》

4、一點炊煙時起



陸游

《桃源憶故人·斜陽寂歷柴門閉》

5、認炊煙



張孝祥

《多麗·景蕭疏》

6、炊煙一點孤村迥



趙長卿

《菩薩蠻·炊煙一點孤村迥》

7、亂云剩帶炊煙去



辛棄疾

《鷓鴣天·千丈清溪百步雷》

8、舊歲炊煙渾欲斷



辛棄疾

《滿江紅·我對君侯》

9、炊煙深巷聽繅繭



陳三聘

《蝶戀花·閶闔城西山四面》

10、野灶炊煙里



劉過

《六州歌頭·鎮長淮》

11、柳影人家起炊煙



高觀國

《留春令·斷霞低映》

12、數旬間、渾不見炊煙



魏了翁

《念奴嬌·被東風吹送》

13、見炊煙又起



黃機

《沁園春·日過西窗》

14、炊煙三兩人家住



劉克莊

《踏莎行·日月跳丸》

15、淮河北去炊煙少



劉克莊

《憶秦娥·梅謝了》

16、炊煙少



劉克莊

《憶秦娥·梅謝了》
3. 有關“炊煙”的詩句有哪些
1.《桃源憶故人》

宋 陸游

然如世外。予留七十日,被命參成都戎幕而去。臨行徙倚竟日作桃源憶故人一首 。

斜陽寂歷柴門閉。一點炊煙時起。雞犬往來林外。俱有蕭然意。

衰翁老去疏榮利。絕愛山城無事。臨去畫樓頻倚。何日重來此。

2.《 滄灘》

宋 陸游

百夫正讙助鳴櫓,舟中對面不得語。

須臾人散寂無嘩,惟聞百丈轉兩車。

嘔嘔啞啞車轉急,舟人已在沙際立。

霧歛蘆村落照紅,雨余漁舍炊煙濕。

故鄉回首已千山,上峽初經第一灘。

少年亦慕宦游樂,投老方知行路難。

3.《九月晦日作》

宋 陸游

炊煙漠漠衡門寂,寒日昏昏倦鳥還。

數樹丹楓映蒼檜,天工解作范寬山。

4.《暮秋》

宋 陸游

清秋又是一年新,滿眼丹楓映白蘋。

海內故人書斷絕,汀洲鷗鷺卻心親。

5.《清平樂》

宋 施岳

水遙花瞑,隔岸炊煙冷。

十里垂楊搖嫩影。宿酒和愁都醒。

6.《西太一宮樓》

宋 王安石

草際芙蕖零落,水邊楊柳欹斜。

日暮炊煙孤起,不知魚網誰家。

7.《踏莎行 雪晴縱步》

清 汪斌

踏雪橋邊,訪梅溪曲。春風初破梢頭玉。村村茅屋晚炊煙,更尋村酒穿茅屋。

8.《使至塞上》

唐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吳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9.《舍北晚步》

宋 陸游

漠漠炊煙村遠近,冬冬儺鼓埭西東。

三叉古路殘蕪里,一曲清江淡靄中。

外物已忘如棄屣,老身無伴等羈鴻。

天寒寂寞籬門晚,又見浮生一歲窮。

10.《歸園田居 其一》

晉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

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4. 唐詩中描寫炊煙的詩句有哪些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王維

漁市孤煙裊寒碧,水村殘葉舞愁紅.-柳永

孤煙村際起,歸雁天邊去.-孟浩然

蕭條孤煙絕,日入空城寒.-韋應物

霧歛蘆村落照紅,雨余漁舍炊煙濕.-陸游

使至塞上(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吳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九月晦日作(陸游)

炊煙漠漠衡門寂,寒日昏昏倦鳥還.

數樹丹楓映蒼檜,天工解作范寬山.

舍北晚步(陸游)

漠漠炊煙村遠近,冬冬儺鼓埭西東.

三叉古路殘蕪里,一曲清江淡靄中.

外物已忘如棄屣,老身無伴等羈鴻.

天寒寂寞籬門晚,又見浮生一歲窮.

歸園田居 其一(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

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5. 含有炊煙的詩句
蝶戀花(陳三聘)

閶闔城西山四面。鴨綠鱗鱗,輕拍橫塘岸。一陣東風羊角轉。望中已覺孤帆遠。獨恨尋芳來較晚。柘老桑稠,農務村村遍。山鳥勸酤官酒賤。炊煙深巷聽繅繭。

水龍吟(仇遠)

曉星低射疏欞,殢寒卻枕還慵起。炊煙逗屋,隔房人語,鐙前行李。霜滑平橋,霧迷衰草,時間流水。悵雕鞍獨擁,清寒滿袖,入斜月、空山里。謾把鞭梢暗指。酒旗邊、柴門又閉。分水點墨,因風欲寄,梅花萬里。寶帳春慵,夢中肯信,有人憔悴。待歸來、別倚新腔,換卻淚毫愁紙。

早發竹下(范成大)

結束晨妝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頑。

行沖薄薄輕輕霧,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煙當樹直,綠紋溪水趁橋灣。

清禽百囀似迎客,正在有情無思間。

留春令(高觀國)

斷霞低映,小橋流水,一川平遠。柳影人家起炊煙,彷佛似、江南岸。馬上東風吹醉面。問此情誰管。花里清歌酒邊情,問何日、重相見。

次韻子瞻與舒堯文禱雪霧豬泉唱和(黃庭堅)

老農年饑望人腹,想見四溟森雨足。

林回投璧負嬰兒,豈聞烹兒翁不哭。

未論萬戶無炊煙,蛛絲蝸涎經杼軸。

使君閔雪無肉味,煮餅青蒿下鹽菽。

豈云剪爪宜侵肌,霜不殺草仍故綠。

幽靈奰贔西山霧,牲肥酒香神未瀆。

得微往從董父餐,寧當罪系葛陂淵。

卜擇祠官齊博士,暴露致告蒼崖顛。

請天行澤不汲汲,爾亦枯魚過河泣。

生鵝斬頸血未乾,風馬云車坐相及。

百里旌旗灑玉花,使君義動龍蛇蟄。

老農歡喜有春事,呼兒飯牛理蓑笠。

博士勿嘆從公疲,明年麥飯滑流匙。

發白沙口次長蘆(黃庭堅)

篙師救首尾,我為制中權。

掛席滿風力,如椎強弩弦。

曉放白沙口,長蘆見炊煙。

一葉托秋雨,滄江百尺船。

反觀世風波,誰能保長年。

念昔聲利區,與世闕周旋。

大道甚閑暇,百物不廢捐。

誰知目力凈,改觀舊山川。

武昌松風閣(黃庭堅)

依山筑閣見平川,夜闌箕斗插屋椽。

我來名之意適然。

老松魁梧數百年,斧斤所赦今參天。

風鳴媧皇五十弦,洗耳不須菩薩泉。

嘉二三子甚好賢,力貧買酒醉此筵。

夜雨鳴廊到曉懸,相看不歸臥僧氈。

泉枯石燥復潺湲,山川光輝為我妍。

野僧早饑不能饘,曉見寒溪有炊煙。

東坡道人已沈泉,張侯何時到眼前。

釣臺驚濤可晝眠,怡亭看篆蛟龍纏。

安得此身脫拘攣,舟載諸友長周旋。

玉芝園(黃庭堅)

春生瀟湘水,風鳴澗谷泉。

過雨花漠漠,弄晴絮翩翩。

名園上朱閣,觀后復觀前。

借問昔居人,岑絕無炊煙。

人生須富貴。

河水清且漣。

百年共如此,安用涕潺湲。

蔣侯真好事,杖屨喜接連。

車載溪中骨,推排若差肩。

厭看孔壬面,丑石反成妍。

感君勸我醉,吾亦無間然。

亂我朱碧眼,空花墜便翾。

行動須人扶,那能金石堅。

愛君雷氏琴,湯湯發朱弦。

但恨賞音人,大半隨逝川。

平生有詩罪,如痼不可痊。

今當痛自改,三釁復三湔。

望江南/憶江南(洪適)

嗟故歲,夏旱復秋陽。十雨五風皆定數,千方百計為災傷。小郡怎禁當。勞拊字,惠露洽丁黃。田舍炊煙常蔽野,居民安堵不離鄉。祖道免?糧。

沁園春(黃機)

 日過西窗,客枕夢回,庭空放衙。記海棠洞里,泥金寶斝,酴醿架下,油壁鈿車。醉墨題詩,薔薇露重,滿壁飛鴉行整斜。爭知道,向如今漂泊,望斷天涯。小桃一半蒸霞。更兩岸垂楊渾未花。便解貂貰酒,消磨春恨,量珠買笑、酬答年華。對面青山,招之不至,說與浮云休苦遮。山深處,見炊煙又起,知有人家。

臨江仙·風月生來人世原文_翻譯及賞析

風月生來人世,夢魂飛墮仙津。青春日日醉芳塵。一鞭花陌曉,雙槳柳橋春。前度詩留醉袖,昨宵香浥羅巾。小姬飛燕是前身。歌隨流水咽,眉學遠山顰。——宋代·高觀國《臨江仙·風月生來人世》 臨江仙·風月生來人世 風月生來人世,夢魂飛墮仙津。青春日日醉芳塵。一鞭花陌曉,雙槳柳橋春。前度詩留醉袖,昨宵香浥羅巾。小姬飛燕是前身。歌隨流水咽,眉學遠山顰。高觀國南宋詞人。字賓王,號竹屋。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卒年不詳。生活于南宋中期,年代約與姜夔相近。與史達祖友善,常常相互唱和,詞亦齊名,時稱“高,史”。其成就雖不及史達祖,但也有值得重視之處。他善于創造名句佳句警語,如“香心靜,波心冷,琴心怨,客心驚”;“開遍西湖春意爛,算群花、正作江山夢”,都頗為后人傳誦。從其作品中看不出有仕宦的痕跡,大約是一位以填詞為業的吟社中人。為“南宋十杰”之一。有詞集《竹屋癡語》。 高觀國

 狂胡鞍馬自為家。遣宮娃。嫁胡沙。萬里風煙,行不見京華。馬上思歸哀怨極,推卻手,奏琵琶。胡兒共聽亦咨嗟。貌如花。落天涯。誰按新聲,爭向漢宮夸。纖手不知離別苦,腸欲斷,恨如麻。——宋代·林正大《江神子/江城子》 江神子/江城子

 狂胡鞍馬自為家。遣宮娃。嫁胡沙。萬里風煙,行不見京華。馬上思歸哀怨極,推卻手,奏琵琶。胡兒共聽亦咨嗟。貌如花。落天涯。誰按新聲,爭向漢宮夸。纖手不知離別苦,腸欲斷,恨如麻。解后皇華并轡游。追隨世好學風流。兒童拍手攔街笑,只是酸寒魏梓州。千炬燭,數聲謳。不知白了幾人頭。惺忪兩眼看來慣,且得人心樂便休。——宋代·魏了翁《鷓鴣天·解后皇華并轡游》 鷓鴣天·解后皇華并轡游

解后皇華并轡游。追隨世好學風流。兒童拍手攔街笑,只是酸寒魏梓州。
 千炬燭,數聲謳。不知白了幾人頭。惺忪兩眼看來慣,且得人心樂便休。浪搖新綠。漫芳洲翠渚,雨痕初足。蕩霽色、流入橫塘,看風外漪漪,皺紋如縠。藻荇縈回,似留戀、鴛飛鷗浴。愛嬌云蘸色,媚日挼藍,遠迷心目。仙源漾舟岸曲。照芳容幾樹,香浮紅玉。記那回、西洛橋邊,裙翠傳情,玉纖輕掬。三十六陂,錦鱗渺、芳音難續。隔垂陽,故人望斷,浸愁萬斛。——宋代·高觀國《解連環·浪搖新綠》 解連環·浪搖新綠

 浪搖新綠。漫芳洲翠渚,雨痕初足。蕩霽色、流入橫塘,看風外漪漪,皺紋如縠。藻荇縈回,似留戀、鴛飛鷗浴。愛嬌云蘸色,媚日挼藍,遠迷心目。仙源漾舟岸曲。照芳容幾樹,香浮紅玉。記那回、西洛橋邊,裙翠傳情,玉纖輕掬。三十六陂,錦鱗渺、芳音難續。隔垂陽,故人望斷,浸愁萬斛。

高觀國《雨中花》宋詞鑒賞

  高觀國——《雨中花》

   【年代】 :宋

   【作者】 :高觀國——《雨中花》

   【內容】

  旆拂西風,客應星漢,行參玉節征鞍。

  緩帶輕裘,爭看盛世衣冠。

  吟倦西湖風月,去看北塞關山。

  過離宮禾黍,故壘煙塵,有淚應彈。

  文章俊偉,穎露囊錐,名動萬里呼韓。

  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試何難。

  情寄吳梅香冷,夢隨隴雁霜寒。

  立勛未晚,歸來依舊,酒社詩壇。

   【鑒賞】:

   此詞無題序。據詞中“行參玉節征鞍”、“吟倦西湖風月,去年北塞關山”及“歸來依舊,酒社詩壇”等語來推測,詞是在杭州為送別詩社友人使金而寫的。而史達祖有“陪節欲行留別社友”的《龍吟曲》,《絕妙好詞箋》注云:“按梅溪曾陪使臣至金,故有此詞。”兩詞合參,知其間必有關系。高詞中尚有《齊天樂·中秋夜懷梅溪》和《八歸·重陽前二日懷梅溪》兩篇,正作于史達祖出使期間。(史詞題有“中秋宿真定驛”、“九月七日定興道中”等。)則史達祖出行前有詞留別包括高觀國在內的詩社朋友,高亦作詞相送,正是在情理之中。全詞通過詞人送友人史達祖出使和想象出使后的情景,表現了作者對天下大事的關心,對友人的期望,詞中流露的感情是積極向上的。寫作手法采用虛虛實實,虛實結合的手法,上片以寫實為主,下片以寫虛為主。他在敘事抒情,寫景議論時基本上采用直筆,以真情實感貫穿首尾,家國之情,摯友之誼均溶入其中,所以讀起來令人耳目一新。

   關于史達祖此行背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九九謂“必李壁使金之時,(韓)侂胄遣之隨行覘國”,那就是寧宗開禧元年(1205)六月“遣李壁賀金主生辰”(《宋史。寧宗紀》)那一次。金章宗完顏璟生辰名“天壽節”,在九月一日。南宋六月遣使,七月出發。詞首云“旆拂西風”,正是此時。次句“客應星漢”,“星漢”即天河、銀河。客到天河有一段傳說。張華《博物志》說:有個居住海邊的人,年年八月見海上有浮槎(木筏)去來,從不失期,他便乘槎而去,到達天河,與河邊牽牛人問答,又如期而歸。

   后嚴君平以為這是“客星犯牽牛宿”。又《荊楚歲時記》說此事,亦引《博物志》,作張騫奉漢武帝命出使西域,尋找黃河源頭,乘槎經月,至天河。兩說在人到天河之后的細節大同小異,而開頭的人物與事由不同,卻稱同出于一書,“蓋古書傳本多異”(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荊楚歲時記”條說)。杜甫《秋興八首》“奉使虛隨八月槎”詩句把兩者統一起來了,既采一說的“八月槎”,又采另一說的張騫“奉使”(杜《秋日夔府詠懷》“查上似張騫”句同此典故)。

   高觀國詞此句也是巧妙地利用這一傳說,既點明史達祖的“奉使”,也暗以“八月槎”切合宋金每年定期互派使節作經月之行,向對方祝賀皇帝生辰,按時去、按時歸的事,寫得典雅有情致。“行參玉節征鞍”。“玉節”,信物之一種,見《周禮。地官。掌節》。古代使臣持節以行。這句是說行將參加使節團啟行。一“參”字體現史達祖的“陪節”身分。“行”字是副詞,表將發未發之時。開頭三句把友人參加出使即將出發的時間、事由點出,與史詞題中“陪節欲行”四字相合。以下就進一步展開關于友人此行的平鋪直敘。

   “緩帶輕裘,爭看盛世衣冠”,先寫儀表服飾。“緩帶輕裘”,見得風度儒雅,也暗示其未著官服,不是有官職的正式使者身分。“盛世衣冠”,顯示上國威儀;南宋雖屬偏安之局,立國也近百年,維持東南的繁榮,在作者看來,宜可稱為“盛世”。“爭看”二字,說的不僅是出發時路上行人,連進入金鏡以后漢族百姓思宋的心情也包攝在內了。“吟倦西湖風月,去看北國關山”,再體會友人此行心理。上句切此前同社觴詠事,下句切當下陪節使金事。所謂“吟倦”,是暫時放下在西湖吟風弄月的詞筆,去看北國關山。下句承上“吟”字的余波,在“看”之中當包括有所見、有所感而亦有所詠;字面上省略掉了,這意思還是可以摸得著的。“過離宮禾黍,故壘煙塵,有淚應彈”三句,也約略透露了有“吟”字的一脈貫通。此行所歷關山中,有北宋舊日的大片領土,包括故都汴京(也是友人史達祖的故鄉),還有早割于契丹而為金所承襲的燕云故地,出使所經,知當有感而出涕。《詩·王風·黍離》序云:“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黍離》之詩表達了南宋人的共同心聲,也是這三句詞的出典。其中“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又是史達祖《龍吟曲。陪節欲行留別社友》詞中“休吟稷穗”句所本。高、史兩詞說到一塊兒去了,這也是兩詞唱和關系之一證。上片由友人之出使,預想其一路上的見聞感慨,場景過度自然,筆調跌宕起伏,感情反差甚大,南方與北國的鮮明對比,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一結又似住未住,有力地聯結了上片,又巧妙地引發了下片。

   下片繼續設想友人出使金國后的種種情景,突出其才略的表現。“文章俊偉,穎露囊錐,名動萬里呼韓”,這是外露的。史達祖有雄才大略,能文章,只因未中進士,不能由正途入仕,屈身僚吏,這是作者所熟知的'。此番陪節使金,也算是囊錐出頭(用《史記。平原君列傳》所記毛遂語)。西漢時匈奴有呼韓邪單于,此借指金主。中朝杰出人物其聲名為異國所知的,如《新唐書。李揆傳》所載,揆為入蕃會盟使,至蕃,酋長曰:“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這是以政事見知的。蘇轍《奉使契丹寄子瞻》詩云:“誰將家集過幽都,每被行人問大蘇。莫把文章動蠻貊,恐妨談笑臥江湖。”這是以文章見知的。高觀國詞中亦寓此意,因為是酬贈之作,故不免有很大的夸張成分,這樣的恭維舊時是不以為怪的。下面“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試何難”,這是內藏的。李壁一行,名為“賀金主生辰”,實則是去深入金國摸底。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載:開禧初,韓侂胄欲興兵伐金,遣張嗣古覘敵(張出使在嘉泰四年即公元1204年,亦賀天壽節);張還報,大不合韓的要求,再于此年遣李壁。派他的親信史達祖同行,用意是很顯然的。韓侂胄的北伐意圖,在南宋都城內部都是公開的秘密,其遣李壁,和史之陪節同行,高觀國恐怕也是知底細的,所以用到了“平戎手段,小試何難”的語言。了解了出使的背景,對于這兩句詞的真切合義就更有所體會。這也是作者對于友人此行的鼓勵。如果說,上面這五句是駿馬飛馳,激情迸發,那么下面的“情寄”兩句則是按轡徐行,含情脈脈。分別后人雖兩地,情結一心,愿借書信往還,以互訴相思。寄梅用陸凱自江南寄梅花詣長安與范曄事,夢雁本梁簡文帝《賦得隴坻雁初飛》詩末韻“相思不得反,且寄別書歸”。

   梅與雁,既刻畫南北物態特點,又形容兩地路途遙隔,音信難通。這里作者以慢節奏抒情對應前面的急旋律言志,形成抑揚頓挫之妙筆,結構上顯得張弛疾徐,跌宕多姿,并與開頭的送行呼應。最后三句,針對史達祖詞末韻“看歸來,幾許吳霜染鬢,驗愁多少”,而殷切寄語,祝愿友人出使成功,歸來后與從前一樣,詩酒共聚,將上片之“吟倦西湖風月”意思再作兜轉,用筆不懈。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renwu/49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